第一篇:激浊扬清守护“绿水青山”福建着力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激浊扬清守护“绿水青山” ——福建着力优化党内政治
生态
激浊扬清守护“绿水青山”——福建着力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福建着力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浏览次数:411
2017-06-04 08:00
字体大小:[大] [中] [小]分享:
“清新福建”,以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优为显著特点,成为福建闻名海内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与自然生态建设同步,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从严明政治纪律、严肃政治生活、纯净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作风建设,驱散“雾霾”,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维护和优化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以上率下,突出“关键少数”
今年初,福建省委派出13个检查组,赴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及部分省直单位,就2016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政治体检”。这次检查把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省管干部列为重点对象,共检查党委(党组)领导班子228个,抽查省管干部337人,约谈领导干部501人,对全省政治生态进行深度“扫描”。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每年组织一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由省委常委带队,采取“问题清单+问责清单+整改清单”的形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厉行问责,督促整改,倒逼责任落地生根。“每年一度的责任检查,就是一次政治生态修复和净化的过程,治病去疴,返本开新。”福建省纪委负责人表示。
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与生态上的“绿水青山”一样,都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追求和共同期盼。福建省委清醒认识到,打造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事关福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福建省纪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十届二次全会等会议上,省委书记尤权先后多次就维护政治生态提出要求,他强调,党委(党组)书记要做管党治党的书记,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健康成长负责。
管党治党责任谁来承担,体现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怎么追究?2015年3月,尤权在福州市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检查时,提出了落实主体责任“五抓五看”要求,即看有没有抓加强教育,看有没有抓制度建设,看有没有抓一把手,看有没有抓查处,看有没有抓部署、检查、落实。
福建省委专门出台相关规定,将“五抓五看”要求细化为27条具体措施。按照“五抓五看”要求,福建省实施党的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制度,在部分地区和单位探索开展主体责任全程纪实试点工作,增强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的意识和维护政治生态的自觉。
2016年12月,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学新在泉州市调研时强调,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按照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委的部署,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坚决惩治腐败,深化标本兼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建设良好政治生态,需要通过正风反腐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共立案查处1492名厅处级干部违纪问题;对29名厅级干部、362名处级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3876名党员领导干部因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力进行问责,其中厅级干部21名、处级干部563名。
护好“森林”,守住“山清水秀”
“现在,我就去年接受省纪委函询有关情况作个说明……”3月30日下午,某设区市一名副市长在市政府党组会议上,就有关情况作了补充说明。2016年7月,福建省纪委就群众反映该同志的妻子“未上班而照领全额工资”等问题,对其进行函询。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领导干部应将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在年度民主生活会上“说清楚、谈透彻”。党的纪律非“儿戏”,必须较真碰硬!今年2月,福建省纪委对2016年接受谈话函询的省管干部进行汇总梳理,对应当在民主生活会上作说明而未说明的,专门下发通知,要求重新“补课”。
截至3月底,全省共有178名省管干部作了“补课”。有的单位重新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有的单位在常委会或党组会议上专门增设议题,相关领导干部认真作出说明。
今年1月份召开的福建省纪委十届二次全会要求,加强问题线索集体排查,摸清各地区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情况,每个纪检监察室对监督范围的“森林”情况做到情况明、数字准、基础实,管住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
福建省纪委抽调骨干力量,全面梳理各地区各部门的“森林”状况,了解干部结构、个人爱好、社会背景、人际关系、工作经历等情况,从联系地区的自然情况、领导干部情况、人文情况等10个方面,为1544名在职省管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通过了解当地政治生态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有关情况,掌握“森林”状况全貌,加强监督执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着眼于维护“森林”健康,福建省把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抓早抓小,小错即纠,防微杜渐。据统计,2014年至今年4月,省纪委对省管干部进行谈话函询1160人次,一批苗头性问题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根据巡视组移交的线索反映,省直某单位一名副厅级干部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存在收受购物卡和礼品礼金的问题。今年3月,省纪委相关领导对其进行廉政谈话,该同志诚恳承认错误并主动上缴收受的礼品礼金,起到了红脸出汗的效果。5月10日,省纪委对其给予诫勉谈话处理,“这次教训,我铭记在心,时刻警醒自己……”该同志表示。
在今年初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中,福建省把个别约谈作为落实“第一种形态”的规定动作,由带队省领导或检查组组长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共约谈各地区、省直部门党政一把手28人,当面询问履职情况,当场指出突出问题。
固本培元,引来“源头活水”
在维护党内政治生态方面,福建有着光荣的历史。1929年,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了关于组织原则、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政治规矩,从制度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省积极传承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文化”与“生态”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实践证明,党内政治文化先进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福建省从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运用古田会议精神、谷文昌精神等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深入挖掘、宣传八闽勤廉人物事迹和传统家规家训,组织开展向“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学习的活动,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
与此同时,福建省积极推进廉政教育全覆盖,要求新提任的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并参加廉政专题研讨班学习。2014年以来,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已举办5期新任厅级领导干部廉政专题研讨班,共有220人参加学习。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对整个干部系统、对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影响极大。去年以来,福建省扎实做好严明换届纪律工作,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督查督导、从严查处问责等方式,全面落实“四个凡提必”的要求,严把党风廉政建设意见回复关。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部门对换届中可能继续提名的领导干部有关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共排查出不宜使用或重用的干部129名,严防干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着力营造良好的换届环境和政治生态。
立下“明规矩”,破除“潜规则”。近年来,福建省坚持标本兼治,围绕发生的腐败案例查找漏洞,吸取教训,扎紧制度笼子,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从5月1日起,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覆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此前,该系统已在省直单位正式启用运行,政府采购全流程在线流转、全过程网上监控。
目前,福建省在惠企政策项目资金分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奖励项目评审、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保障房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实行权力运行网上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去年以来,福建省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启动市县党委巡察,推动市县纪委派驻全覆盖,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实施信访举报全部核查,大力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荡旧涤新,纯风化俗,全面加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有力地促进了纪律规矩挺起来,干部作风实起来,党内生活严起来,从政环境优起来,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坚强保证。(陈金来 胡志顺 熊纪通)
第二篇:优化政治生态从何着力
优化政治生态从何着力
王宇华 崔斌 《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8日 06 版)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文化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在体制改革、社会转型、思想多元、利益多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将会直接影响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成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洞察新情况新挑战,鲜明提出了优化政治生态的要求。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找准着力点,有力有效地推进。
从纯洁政治文化这个根子上着力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一个政党的没落,始于党内文化的没落;一个政党的活力,始于党内文化的活力;一个政党的先进,始于党内文化的先进。我们党成立时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经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洗礼,培育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既产生了一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进步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妨碍社会进步的消极、落后的东西,让党内政治文化受到“污染”。清除这种“污染”,才能使政治生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正人先正心。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是纯洁政治文化的核心。要坚持思想建党原则,把理论武装放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健全经常性学习机制,坚持不懈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突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生活情趣,时时处处发挥表率作用。突出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奋发有为、为民服务。突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玉不琢不成器。纯洁的政治文化不仅要靠有效的思想教育来培育,还要靠严格的党内生活来雕琢。严格的党内生活,是锤炼党性、提高觉悟的熔炉。一段时期以来,有些地方党内生活出现了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批评与自我批评名存实亡。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按照中央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好民主生活会,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重新发挥了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生活制度,营造平等民主、积极向上、讲实话真话、生动活泼的党内生活氛围,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
环境造化人。纯洁政治文化,离不开健康向上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尤其要抓好网上舆论工作这个重中之重,敢于同攻击、污蔑党和政府的言论进行斗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方面宣传 2 之中,强化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要重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落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
从严厉整饬吏治这个关键点着力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优化政治生态,关键在于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力度,特别是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使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面貌有明显改观。但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的问题,相当顽固、易于反复。中央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建立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富有远见、非常务实的。中国共产党有8700万党员,管好这样一个大党必须按照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和“三严三实”的要求,驰而不息地整饬吏治。
优化政治生态要靠优秀干部来带动。用好一个干部就会树立一支标杆,用错一个干部就会带坏一片。用人导向要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把用人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纠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用人问题,坚决惩治任人唯亲、卖官鬻爵、违规用人等不正之风,加大对选人用人的全程监督和倒查追责力度。选拔程序要严,健全组织部门近距离接触干部和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干部的考察机制和办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防止考察失真失实、防止“两面人”蒙混过关;坚持领导班子民主讨论、集体决策,尤其要规范提名权和“一把手”用人权;综合运用纪检、巡视、政法、信访、审计等相关信息,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选人视野要宽,加大从基层选拔干部和选派干部到基层任职力度。
好的干部、好的风气是严管出来的。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自律不能代替他律。要切实解决重选拔任用、轻管理监督的老问题,把严管要求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严管,重在平时提醒。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打好“预防针”,甚至不留情面地批评教育。严管,重在制度约束。要正风肃纪,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的制度体系,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严肃处理。严管,重在认真负责。要强化各级党组织抓班子、带队伍的政治责任。要敢于担当,动真碰硬,不当老好人。严管,既要靠组织,还要靠群众,完善以群众为主体的考核、监督机制。
腐败是破坏政治生态的最大毒瘤,必须坚持不懈推进反腐败斗争。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徐才厚的立案审查,湖南衡阳贿选大案、山西严重腐败案的彻底查处,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坚定决心和刮骨疗伤、猛药去疴的巨大勇气。要坚持教育和查处并重、治标与治本结合,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查处巩固教育、以治标促进治本。着眼长远、系统治理,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从推进依法治党这个保障面着力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历来是重人治的,信奉“为政在人”“明君贤臣”的人治哲学。我们党长期习惯于用各种政策、文件、指示来管党治党,这种工作方法具有程序少、见效快、便于灵活掌握的优点,但易出现家长制作风等问题。要优化政治生态,必须实行依法治党,保障党的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依法治党的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我们党内早就有了。恩格斯首次把“法律”概念应用到党的生活中来,将党的章程称为党的“共同法律”。列宁把俄共(布)的党章称为基本法规。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讲到,为了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规,还必须“制定一种详细的党内法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依靠完善的党内法规从根本上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革党的领导制度,是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党的根本大法”“党内法规”“加强和健全党内立法”“严格党内执法”“完善党规党法”等提法,已在党内文件和党的领导人讲话中频繁出现。笔者认为,当前推进依法治党,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
首先要强化全党法治观念。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宪法、党章和国家法律、党内法规的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表率;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自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要把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法治素质,以保证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的实施。
其次要健全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党”所依的法,既包括国家法律,也包括党内法规、制度。要抓住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机遇,深化党内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等制度。要改变党内法规重原则轻细则、重实体轻程序、重规范轻惩戒等问题,坚持立破并举,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
关键要健全权力监督机制。一是加强民主法制监督。关键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以明确的制度规则保障人大对实际由党委做出的决策的审议权、修订权、表决权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权,保障政协对党委政府的建议权、监督权。二是加强党内监督。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个是坚持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生活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保证每个党员干部包括“一把手”都在党组织的有效监督之下;另一个是更好发挥各级纪律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才能有效遏止政治生态“雾霾”的产生。
第三篇: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范文模版)
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作者:杨绍华 《光明日报》(2015年05月03日 06版)
去年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政治生态问题。今年3月6日和9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和吉林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又两次谈到“政治生态”,强调“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政治生态”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词。
所谓政治生态,就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脆弱,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然而,近年来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反映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形成了“共腐关系圈”。这表面看是官场风气败坏,一部分官员搞小圈子,结利益联盟,拉帮结派、利益输送等,深层次是官商同盟圈、官场利益同盟圈代替了正常的政治生态圈,“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式的潜规则代替了正常的干部选拔规则,政治生态在局部长期恶化出现了溃败。
对此,总书记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当前,我 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根除“人治”,确立法治信仰、法律权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律权威、法治信仰缺乏,“人治”思想、“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的状况仍然存在。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无一不是从践踏党纪国法开始的。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对他人讲法治,自己搞“人治”,践踏法律,使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当前净化政治生态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彻底根除权大于法的“人治”思想,破除“官本位”观念,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树立法律权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使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敬畏法律,带头学习法律、掌握法律、捍卫法律,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法律权威,从而带动整个政治生态的根本好转。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当前“四风”问题在面上有所收敛,但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存,容易死灰复燃。因此,必须横下一条心来纠“四风”,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强化执纪监督,把仍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搞“四风”的列为审查的重点,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严惩不贷。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放松,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2 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除恶务尽。坚持“一案双查”,对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污染政治生态问题,既要查处本人,又要追究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通过严厉惩治和追究问责,形成强大震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纯洁政治生态。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扎紧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根治“权力任性”。权力过于集中必然滋生腐败,根治“权力任性”,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减政放权,为权力瘦身、廉政强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要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权力的边界,让权力清单明明白白;规范权力的执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杜绝中间地带、打擦边球行为;规范权力失责的追究,使违规者有畏惧之心、负惩戒之责。权力是把双刃剑,各级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人情观,不能为亲情、私情、人情所累;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增强政治免疫力和战斗性,自觉做健康政治生态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治生态被污染往往是从破坏纪律、不守规矩开始的。党员领导干部只要“心中有党”,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报告,按纪律来、按规矩办,不踩雷、不越线,就能管住手中的权力,就不会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党的意识淡漠、纪律规矩意识模糊,破坏党的 3 政治纪律、无视党的政治规矩现象严重。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如果领导干部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其所在地方和单位就不会乌烟瘴气。“一把手”处于权力的顶端,决定着政治生态的优劣。因此,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制约,如果“一把手”“有权就任性”,那么党纪国法就会被逼到墙角。各级领导干部要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讲规矩,拒腐蚀、永不沾,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在全党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杜绝“两面人现象”。近年来被查处的大大小小“老虎”,虽然贪污腐败的手段不尽相同,但大都表现出鲜明而又反差强烈的两副面孔。台上大讲“人民公仆”“清正廉洁”,背地里以权谋私、生活腐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在其身上互为表里。贪官的这种“两面人”特征,不仅给查处案件造成困难,而且给党的干部形象造成巨大伤害。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它会摧毁整个基层政治生态。为此,党组织应该研究如何改进 4 干部工作,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的同时,切实改进选拔任用机制,激励干部专心谋事、踏实干事、清廉成事,形成正确用人导向。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以优良作风使政治生态“天空晴朗”“山清水秀”。
(作者系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副主任)
第四篇:谈谈优化政治生态问题
谈谈优化政治生态问题
一、什么是政治生态 所谓“政治生态”,指的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问题,是基层执政、廉政、勤政、善政问题。
二、为什么要优化政治生态 优化政治生态的根本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吏治清明、公平正义、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当前,党内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对现代化建设危害最大,对党群关系危害最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危害最大,对政治生态的优化危害最大,也最容易丧失民心。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优化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该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优化政治生态可采取以下措施。
三、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对策
一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基础工程。实际上,当前人们诟病最多的是干部的作风问题。优化政治生态的成效,既可以体现在思想作风上,也可以体现在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下工夫;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刹住群众反映强烈、危害大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不论什么人,不论哪一级组织,违反和破坏民主集中制都应受到严肃批评和处理;加强和改进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二是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政治生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特性、意识形态传承等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对形成政治生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对于政治制度的刚性约束而言,政治文化的软性作用反而更具优化空间。从历史传统和地缘要素来看,各地政治生态的差异性也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差异性方面,开放与保守、现代与传统,无为与有为,这些政治生态底色取决于各地官员的认知、情感、信念与价值观等诸多心理活动,构成了政治生态的区域特质。由于政治文化是可以塑造的,政治文化的变迁诚然会给党在基层执政带来影响,但执政党也可以努力引导、培育和塑造出一种现代的政治文化。因此,要最大限度发挥政治文化对党在基层执政合法性的支撑作用,主要的途径还是要引导、培育和塑造出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当前,迫切需要风清气正、昂扬奋进的文化环境,为优化政治生态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三是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影响制约中国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一是我们面临着的自然生态失衡,即资源短缺和环境的破坏;二是社会政治生态失衡,表现为党群矛盾突出,因民主权益受损诱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增多。改善政治生态失衡,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必由之路。当前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民生的改善必须有民主作为政治保证。否则,一些重要举措和项目就可能成为官场和商场个别人不择手段谋取私利的目标。
2、党员和人民大众的主要民主权利要充分保证。认真观察和分析当前出现的腐败现象,可以看到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切实保障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的主要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管理、监督、知情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
3、把“两维”统一起来。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表面看是百姓在维权,政府在维稳。笔者认为,这“两维”应该 也可以统一起来。政府要引导民众维护大局的稳定,用民主的办法、以法律为准绳来进行;而政府在维稳工作中,也只有维护民众的民主权利,纠正损害民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当前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解决“两维”统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四是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腐败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首要问题,优化政治生态首先要从加强反腐倡廉入手,这是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保障性要素。没有廉政,就谈不上执政为民;不反腐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一句空话。要想扎扎实实地提高执政能力,优化政治生态,首先要扎扎实实地遏制腐败。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密切联系群众,不断优化政治生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除腐、自我净化的一种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败力度,苍蝇、老虎一起打,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比较满意。
五是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地方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是分不开的,完善体制机制是优化地方政治生态的中心环节。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党在基层执政的需要而言,党在基层执政的制度建设还有许多领域和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表现为政治生活的秩序化、民主化、制度化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程要走,政治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且政治生活中的制度通道容纳能力也滞后于社会公众的期待和要求。正因为如此,必须促进党的基层执政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基层民生政治参与制度、基层决策制度、基层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体系。目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看到希望了,但愿能够形成制度,坚持下去,人民会更加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党,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政治生态建设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第五篇:2020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心得体会
4篇2020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心得体会
篇一
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脆弱,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然而,近年来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反映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形成了“共腐关系圈”。这表面看是官场风气败坏,一部分官员搞小圈子,结利益联盟,拉帮结派、利益输送等,深层次是官商同盟圈、官场利益同盟圈代替了正常的政治生态圈,“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式的潜规则代替了正常的干部选拔规则,政治生态在局部长期恶化出现了溃败。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根除“人治”,确立法治信仰、法律权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律权威、法治信仰缺乏,“人治”思想、“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的状况仍然存在。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无一不是从践踏党纪国法开始的。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对他人讲法治,自己搞“人治”,践踏法律,使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当前净化政治生态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彻底根除权大于法的“人治”思想,破除“官本位”观念,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树立法律权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使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敬畏法律,带头学习法律、掌握法律、捍卫法律,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法律权威,从而带动整个政治生态的根本好转。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当前“四风”问题在面上有所收敛,但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存,容易死灰复燃。因此,必须横下一条心来纠“四风”,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强化执纪监督,把仍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搞“四风”的列为审查的重点,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严惩不贷。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放松,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除恶务尽。坚持“一案双查”,对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污染政治生态问题,既要查处本人,又要追究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通过严厉惩治和追究问责,形成强大震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纯洁政治生态。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扎紧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根治“权力任性”。权力过于集中必然滋生腐败,根治“权力任性”,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减政放权,为权力瘦身、廉政强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要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权力的边界,让权力清单明明白白;规范权力的执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杜绝中间地带、打擦边球行为;规范权力失责的追究,使违规者有畏惧之心、负惩戒之责。权力是把双刃剑,各级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人情观,不能为亲情、私情、人情所累;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增强政治免疫力和战斗性,自觉做健康政治生态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治生态被污染往往是从破坏纪律、不守规矩开始的。党员领导干部只要“心中有党”,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报告,按纪律来、按规矩办,不踩雷、不越线,就能管住手中的权力,就不会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党的意识淡漠、纪律规矩意识模糊,破坏党的政治纪律、无视党的政治规矩现象严重。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如果领导干部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其所在地方和单位就不会乌烟瘴气。“一把手”处于权力的顶端,决定着政治生态的优劣。因此,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制约,如果“一把手”“有权就任性”,那么党纪国法就会被逼到墙角。各级领导干部要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讲规矩,拒腐蚀、永不沾,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在全党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杜绝“两面人现象”。近年来被查处的大大小小“老虎”,虽然贪污腐败的手段不尽相同,但大都表现出鲜明而又反差强烈的两副面孔。台上大讲“人民公仆”“清正廉洁”,背地里以权谋私、生活腐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在其身上互为表里。贪官的这种“两面人”特征,不仅给查处案件造成困难,而且给党的干部形象造成巨大伤害。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它会摧毁整个基层政治生态。为此,党组织应该研究如何改进干部工作,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的同时,切实改进选拔任用机制,激励干部专心谋事、踏实干事、清廉成事,形成正确用人导向。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以优良作风使政治生态“天空晴朗”“山清水秀”。
篇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既有重大理论问题,也有重大实践问题,既有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权威阐述,也有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
论拓展,既有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刻阐述,也有对具体实践问题的精辟分析。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逻辑严密,语言朴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增强全党信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感觉收获很多,受益很多。
下面我主要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的重要论述谈谈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我个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在讲话中提到共产党人要清正廉洁,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我个人认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就是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就是干事创业、求真务实、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于政治生态的涵义,xx同志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由此可见,政治生态不仅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政治生态的好坏。正因为如此,栗战书同志强调指出,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可以集中精力、形成合力。
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对于当前存在的不少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批评是不得了的事情,批评谁就是得罪谁,出现批评的人不敢批评、被批评的人也不愿被批评等现象,有的与其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与自我批评。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甚至对党组织的肌体健康是有危害的。他还指出:现在,社会上奢靡之风、奢华之风很甚。另外,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危害,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铺张,令人触目惊心。党内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敢讲真话、不肯说实话、不愿说心里话的现象,同样也令人担忧。要消除这些不良风气,只能依靠净化政治生态,不断铲除不良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只有真正铲除不良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生态,才有可能从根本净化政治生态。因为很难确保,一颗好的种子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能够健康成长,也很难确保,有谁掉入染缸中能够出而不染。
正是清醒认识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及其严重危害,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转作风促民风,从而引导社会风气,净化政治生态。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例》等等,部署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全党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作风建设的成果惠及群众,真正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为净化政治生态、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而敢于动真碰硬。
篇三
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一要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总开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严在党员思想上,要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理论学习、警示教育等方面抓起,牢牢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从严治党的根本,让广大党员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把握正确的思想航向。
二要严明党的纪律。
纪律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基本条件。从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违法必先破纪,干部走向腐败,大多是从突破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起纪律和规矩的坚固防线,坚决在法纪之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做遵规守纪的表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章制度落实,使党纪党规始终成为带电“高压线”。
三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保证。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切实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德才兼备干部尽快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四要过好党内政治生活。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要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增强党纪意识,提高党性修养。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自省,善于自我揭短,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认清危害,及时纠正。
五要强化制度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补强制度,推动惩治成果向治本成果转化。
篇四
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审议通过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六中全会成果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全党的共同心声。
全面从严治党,顺应民心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惩贪治腐、激浊扬清,管党治党出现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赢得了党心民心。”xx省纪委副书记xxx表示。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须与时俱进。北部战区副参谋长xx指出,六中全会制定《准则》、修订《条例》,标志着党从顶层设计上更好地扎紧了监督权力的制度笼子,定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六中全会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标志着党中央治国理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准则》和《条例》的审议通过,标志着从顶层设计上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xx县委书记xx说。
“六中全会契合时代特点,为从严治党把脉,为经济民生引路,为基层纪检工作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行为标尺。”在xx县委常委、纪委书记xxx看来,《准则》和《条例》的审议通过,有利于基层党建走向“严紧硬”。
全面从严治党,贵在抓常、抓细、抓长。xx县委书记xxx认为,“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准则》和《条例》,是推进从严治党常态化的重要保障,表明党中央深入推进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坚定决心。”
“对我们基层干部而言,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也是一次思想洗礼。”xx县国税局纳税服务厅党员xx表示,六中全会释放出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作为‘窗口’服务党员,我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做到党有号召、我有行动。”
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划定大是大非“红线”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历史证明,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致认为,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准则》和《条例》,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好不好、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好不好,同是否坚持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息息相关。”xx市委常委、纪委书记xx表示,六中全会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明了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xx县委书记xx认为,六中全会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底线,规定了大是大非的“红线”,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以身作则、行为规范的高标准、严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
在xx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xx看来,六中全会直面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制度利器,“落实好六中全会的成果,就一定能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新局面。”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研读了六中全会公报后,xx县国税局局长xx认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助于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作为基层组织负责人,xx市xx社区党委书记xx坦言,《准则》和《条例》的通过,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在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基层“堡垒”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