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关于非公企业讲稿

时间:2019-05-13 06:0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大关于非公企业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大关于非公企业讲稿》。

第一篇:十八大关于非公企业讲稿

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参考稿)

11月份,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我们非公企业的发展又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作为非公企业的党员干部,应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态度,立足本职,立足实际,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这段时间,全省上下都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电视里每天都能看到、听到这些报道。今天,我们企业搞一次集体学习,下面我想就十八大的精神,特别是与咱企业有关的精神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十八大是个怎样的大会。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可以说是党中央的一次换届大会,五年一次。在这次大会上,全国各地的党员选出的十八大代表,齐聚北京,研究党和国家的大事,选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班子。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

十八大是一个定方向的大会。这个大会要解决我们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这个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条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要继续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不走歪路,不走邪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八大是一个定班子的大会。新选出了党中央领导班子,班长就是总书记,还选出了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

林等领导同志高风亮节,从党中央领导岗位上带头退了下来。

十八大是一个定盘子的大会。十八大从经济、文化、民主、生活、环境等5个方面,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比如,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2020年翻一番,任务十分艰巨。比如,在过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样,对发展的布局更加全面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愿望。

十八大是一个定调子的大会。十八大指出,我们还处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制定发展规划的总依据,总依据就是办什么事情都要立足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定目标,定规划。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十八大对非公企业讲了些什么。

一是对非公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一提法让我们心里更有了底,进一步为非公企业发展定了神、壮了胆、鼓了气、加了油。可以说,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非公企业的地位更加突出了、舞台更加广阔了、前景更加美好了,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步子迈得更加坚实。近年来,我县坚持把非公企业党建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新突破口,努力创新、常抓不懈,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非公企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成立了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在乡镇(街道)设立了“两新”组织党建指导站,健全完善了非公企业管理台账,明确了企业隶属关系,实现了动态管理。邢侗街道成立了非公企业党总支,由党委副书记任书记,对下属1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二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和

党的工作覆盖率得到提高。在全县“两新”组织中开展了“建组织扩覆盖”集中行动和“三好、四规范”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使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企业达到应建必建,非公企业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建指导员全部选派到位,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三是探索创新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示范点。鼓励基层党委开拓创新,努力培树非公企业党建的新经验、新亮点。恒源街道党委、邢侗街道党委分别建立了“三包两支一扶”和 “双派、两建、五送”党建工作模式,以服务企业发展为重点,重点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人员、场所建设上加强保障力度,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通过街道党委的扶持,如意澳泰、贝依格、新宇塑编等企业党建阵地完善,设施健全,活动丰富,成为了非公企业党建的新旗帜。

二是企业组织人员成为党代表的人数越来越多。在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就业主渠道、各类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来自这些企业和组织的优秀人员亮相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民营企业家成为党代表,始于2002年的“十六大”,有7人当选;2007年的“十七大”,当选人数增至17人;2012年“十八大”,增至24人。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目前,我国非公企业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0%,解决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和90%的新增就业。我县对非公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在今年的庆祝建党91周年大会上,有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和5名非公企业党员受到了隆重表彰。

三、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报告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取得新成果;扩大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强化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实现新突破;参与和服务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彰显新优势;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理论、政策、机制取得新成绩;党的建设和企

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形成齐争共创新局面。当前,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党务工作者队伍需要进一步提升。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组成人员介入时间短,对党建工作不熟悉,缺乏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经验;各乡镇(街道)“两新”组织党建指导站工作人员大多身兼多职,不能全身心投入;各级选派的党建指导员随意性强,多数党建指导员党建业务不熟;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缺少专业培训,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系统了解,无法实现专职化、专业化。

其次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缺乏经费保障。多数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由企业支付,支付与否,支付多少受企业出资人重视程度影响较大。二是活动场所紧张。多数非公企业党建办公室一室多用,人员混杂,档案管理无序,制度杂乱无章,限制了党组织开展活动。三是工作氛围不浓。目前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整体氛围还没有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建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党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对于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感到责任重大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自觉思考工作和努力干好工作的动力。

三、我们要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开展工作。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对十八大报告的学习,我们要紧扣企业发展抓党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能抓出生产力。在宏观层面上,我们要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当好“导航灯”,使非公企业的发展不迷失方向、不偏离航向。在中观层面上,要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当好“智囊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人才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推动企业科学管理、开拓市场、革新技术、节能减排、提高效益。在微观层面上,要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当好“战斗队”,组织带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勤奋

工作,优质服务,努力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企业主放心、信任的骨干队伍。坚持“三个同步”。一是同步组建。把住工作源头,坚持企业注册、年检与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具备建党组织条件的同步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的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工、青、妇组织,实现党的工作覆盖。二是同步发展。坚持把企业生产与企业党建同谋划、同部署,围绕企业发展谋划党建工作,抓好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发展。三是同步服务。上级党组织在为企业发展、职工生活、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重点提供党建工作服务,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以人为本,以服务来赢得企业出资人对党建工作的支持。

第二,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围绕维护企业和谐开展工作。十八大报告对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要求。紧扣企业和谐抓党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能抓出凝聚力。我们要通过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促进非公企业和谐发展。一是促进企业内部和谐。党组织要依托自身的群众工作优势,主动加强与企业主、职工的沟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畅通职工的诉求渠道,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使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形成共促发展的合力。二是促进企业外部关系的和谐。党组织要积极推动企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合作共赢,敦促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踊跃公益,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自身优势,努力成为非公企业与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桥梁和纽带,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为非公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第三,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围绕塑造企业文化开展工作。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能抓出竞争力。文化引领风气之先,企业文化时时刻刻影响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发展创新原则和突出重点原

则“三个原则”;重点把握总结与提炼、继承与创新和认同与认知“三个环节”;着重抓好学习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三项工程”;努力构建组织保障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文化优势,把党建工作与打造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融合起来,帮助企业培育先进企业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树立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围绕凝聚优秀人才开展工作。十八大报告指出:“企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紧扣凝聚人才抓党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能抓出推动力。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非公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人才资源。一是“育”好人才。坚持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强化培训、年轻人才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增强各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引”好人才,加强引才引智载体建设,努力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人才优势,依托人才优势支撑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用”好人才。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适应非公企业发展、满足非公企业人才愿望的引导手段和有效机制,引导各类人才服务非公企业发展。要坚持人才强企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工作优势,推动非公企业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第二篇:十八大精神讲稿

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大家上(下)午好!

按照区委安排部署及有关要求,由我局组成宣讲团到新华乡各村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巡回宣讲活动。今天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因为在座的不少是从事多年党务工作者及老村书记,对十八大的学习和关注比我更清楚和了解。

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大会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向世人昭示了我们的旗帜、道路、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今天就跟大家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

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精神。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五年工作回顾十年经验总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一、五年工作回顾十年经验总结

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不管是个人也好,单位也好都需要经常的总结,每年年终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年终述职报告,单位个人尚且如此,作为一个党,一个有着九十多年历史,有着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更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总书记一上台就对过去五年的工作以及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做了实事求是的总结。

肯定了这五年、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同时也非常坦率的讲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在观看胡锦涛同志作报告时,发现成绩一笔带过,问题认识深刻。作报告、开总结会,我们都有一个印象:总结成

绩长篇大论、洋洋洒洒、面面俱到,生怕哪点成绩没有说到;而说到问题,几乎都是无关痛痒、泛泛而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生怕问题抹杀了成绩。然而,胡锦涛作的十八大报告,反其道而行之:说成绩的仅有两小段,谈问题的就专门有一段,篇幅基本为2,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说成绩没有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之表情,说问题却有认识清醒、反思深刻之凝重。大家可能注意到,胡锦涛讲到‚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时语速较快,而讲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时语速相对较慢,几乎是一句一顿、一句一抬头深情凝望台下的代表们。听到这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了胡锦涛同志的忧患意识,感受了共产党人身上的责任、担当和光荣使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通过这五年、十年的回顾,得出一个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结论,就是科学发展观。

对于科学发展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科学发展观从2003年提出至今已快十年,十年里中央非常重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十二五‛把它作为主题,但是写进党章表不等于简单自动的写进了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心里。尽管中央这么重视,尽管这些年我们对科

学发展观的宣传和学习这么的到位,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客观的事实----这十年来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到位那么深入。或者说,我们今天的发展还没有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没有做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在实践当中也不难找到。因此,总书记在报告当中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没有讲科学发展的内涵、本质、要求,这在十七大上已经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这次他讲的是贯彻落实的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侧重科学发展观对实践的转化。并且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就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后,随着时代的要求,相继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虽然在十七大的时候写进了党章,但是还没有上升到指导思想这么一个高度,直到这次十八大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史册。因为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能够影响党员干部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果不把它上升到这个政治高度的话,在实践

当中就可能会出现就算我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你也把我无可奈何的情况,不然为什么快十年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社会总是得不到一个比较好的贯彻落实呢?但是当它成为指导思想,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靠它来指导的时候,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作为行动指南,领导干部在考虑问题、进行决策、采取行动之前必须要去考虑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所以,总书记在五年十年工作回顾的时候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验总结出来,并把它上升到的应有的政治高度来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前进。这是总书记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这五年、十年工作的经验总结的话,那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这五年、十年,甚至是过去30多年,过去90多年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启示。

从邓小平在十二大的时候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历次的党代会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就知道,从十三大到十八大,每次大会主题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如: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

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没有变化过。用报告中的话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代表着方向,是希望。不仅关系到党的命运,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毛主席曾经讲,社会主义就像一面旗,只有这杠大旗立起来了,大家才知道该往哪里走,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那么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讲,这面旗帜是什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可能很多人并不是这么的清楚。这次在党的最高会议上第一次作了系统论述。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至于社会主义道路该怎么走,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的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胜利之后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从社会主义改造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些探索为日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但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也经历了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就面临着走什么路的问题。要走什么样的路?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那个时候有三种选择,第一种,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坚持

以阶级斗争为纲‛,也就是坚持走老路。第二种,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来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改旗易帜的走全盘西化的邪路。第三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总结成败得失,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邓小平在十二大的时候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顿时拨开云雾见青天,豁然开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人民开始埋下头来,聚精会神的搞经济建设,一心一意的谋发展。这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和发展,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样的背景下,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环境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扞卫并且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使改革开放出现了新的局面,也增强了人民的信心,继续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但是这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在不断的发挥的同时,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比如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唯GDP论的观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效率优先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兼顾公平的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些人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质疑,有些人开始怀念毛泽东时代贫穷但平均的社会主义,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路,走老路、走回头路。也有一些人,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好,主张向西方学习,全盘西化,改旗易帜的去走‚西化‛的邪路。面对这些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声音,总书记在报告当中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路。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完成了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们成功的避免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从容的应对了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纵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取得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已经是很了不得了,我们基本上全部实现了。我们不否认老祖宗有好的东西,这些好的东西我们要传承下来。我们也不否认西方道路有它的优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照搬照套是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前苏联学习西方的民主亡党亡国就是前车之鉴。就算我们要去学,也是根据自己的国情,结合自身的实际来学。归根到底,立足中国自己的实际,走自己的道路。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成就这个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总书记这句话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作了宣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出真知。我们既然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那么也应该要有自己的道理。要在实践当中去提炼自己的理论体

系,来解释这条道路为什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部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称作是‚三部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大家知道,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面临着挨打、挨饿和挨骂三大问题,历史交给毛泽东的使命是使中国人民不再挨打。挨饿的问题就交给了邓小平,所以邓小平理论首先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要解决中国人挨饿的问题。江泽民时代要解决挨骂的问题。江泽民执政之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共产党就成为西方社会的眼中钉肉中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军事威胁、资源威胁、人口威胁等等,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回答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怎样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问题。到了胡锦涛时代,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怎么跟世界相处,为此中央提出建立和谐世界。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个三部曲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面没有

毛泽东思想?前段时间有媒体谣传说要把毛泽东思想从党章中删除,更有海外媒体暗示中国要把毛泽东思想抛弃。这要给大家做一个解释。新中国的历史,不管是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段一段的给力,一代一代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邓小平提出,以他为起点,因此把邓小平理论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但实际上早在毛泽东时代,从毛泽东开始就已经在做探索准备了。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一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功不可没的。因为他是基础,是理论源头,所以没有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而不是要抛弃毛泽东思想,相反,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是说在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那个思想,那个理论可能会不同。大家知道,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现在,实质上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指导思想,从共产党成立到建国初的一段时间里面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之后是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之后又一个新的时期里面是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指导。这次十八大报告当中,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说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在党的指导思想中,科学发展观将是占非常主导的地位来引导中国社会向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除了道路和理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被写入党的报告。邓小平曾经讲过的一句话:‚还是制度靠得住‛。制度就意味着规范。邓小平最早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观念提出来,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大家并不清楚,只能通过实践去摸索,因为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随着这三十多年的实践,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可以对一些好的做法进行总结,上升为制度固定下来作为依据。目前,我们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形成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一步走向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三大成就。正因为有这三大成就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才能够被高高的举起。也正因为有了这三大成就,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百倍的信心。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总书记提到了自信的问题,要求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下,各种各样的思想都会渗透到中国社会当中,面对这些异质思维,尤其是西化思维的时候,我们要坚定信心。不要动不动的和西方比较,觉得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要知道西方国家能有今天的发展用了一百多年,我们才几十年。而且他们的发展是通过战争、掠夺来取得第一桶金的,大家都知道

第一桶金有多么重要,而我们是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乃至牺牲闯荡出来的。今天中国社会上的各种抱怨其实在每个国家都存在。现在美国人、欧洲人也不见得比我们好,他们自己也在伤脑筋,不知道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我想,通过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要这样一种自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路走,解决这些问题也花不了一百年的时间。像总书记说的,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就一定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家要有这样一个信心。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对于小康社会,十七大主题里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用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现在变成了‚建成‛。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构想,由此,小康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使命。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份成立开始,到建党100周年,有两个艰巨的历史使命:第一个就

是搞革命,让中国全天下的劳苦大众得解放,这个使命毛主席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第二个使命,是到建党100周年,让中国全天下的劳动人民过上小康社会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一百年里面,除了这两大使命之外,我们没有别的使命。也就说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在2020年7月1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要向全国,全世界庄严的宣布小康社会在中国全面建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已有三代领导集体围绕其开展工作。经过这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离目标的实现可以说胜利在望,但是胜利在望并不代表说在剩下的时间里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很顺利,很自然的到达小康。现在2012年马上要快过去,离2020年7月1日还有8年不到的时间,所以总书记在报告一开始就讲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段时间里如果完成不了这个使命,我们怎么向世界交代,向人民交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含3个全面。第一个,是地域上的全面。所有地方都要是小康,而非东部沿海发展了,西部没有发展起来,老区没有发展起来。第二个,群体上的全面,每一个群体都要是小康,而非一部分先富起来了,另一部分人却迟迟没有富裕。第三个,内容上的的全面,不仅仅是要在经济上实现小康,在其它方面,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上也要丰富多彩。

只有这三个方面的小康全面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但是在报告一开始,总书记在讲过去五年十年的不足的时候就讲了,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

出。因此,如期全面建成小康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在经济上,这次报告当中给出了标准,把它量化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首次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写入党代会的报告当中。新华社也评论说这是最温暖人心的收入翻番指标。对于一些老百姓来说,报告阐述了这么多方面的内容,但最真正打动人心的可能就这一句话。2010年城镇人均收入大约是两万人民币,农村接近6000元。也就是说等到2020年的时候,城镇人均收入要达到4万左右,农村要达到1.2万。这个数字对我们普通的民众来说确实是振奋人心人心,但是从政府来讲,任务确实艰巨。

要实现这样宏伟艰巨的目标,面对前进道路中存在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得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报告把深化改革开放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篇章中,说明了深化改革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作用。

胡锦涛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现在改革是全世界的呼声,连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最为发达的美国也呼唤着变革。为了改变,早在4年前,美国人就不惜选一个黑人来做总统,就因为奥巴马的口号是Change。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这30多年改革开放历经了风风雨雨。尤其是改革,这些年我们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从刚开始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改革每走一步都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甚至有的时候反对声音还很大。尤其是现在,一些人对我们这三十多年的改革是带有微词的,有这样那样的抱怨,经济改革,虽然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但是贫富差距也加大了。教育改革,不仅素质教育没有实现,教育的成本却增加了。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看不起病了。房改掏空了老百姓的腰包……确实,当前中国社会存在一些对改革有质疑的人,这些质疑应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确实有一些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的做法。改革走到今天,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的全面的利益关系调整,要把这些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的做法调整过来,需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同时,需要从顶层去设计,报告当中特别突出了制度在改革中地位。胡锦涛指出:改革要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都是与制度建设努力推进密不可分。经济方面,我们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治方面,我们在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有进一步提高。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各种制度、机制体制也有力地推进,正是这些制度的确立才使我们国家的各方面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总书记在列举我们已经建立的各种制度时,突出了‚完善‛制度 的要求,依靠制度的建设、完善和创新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总书记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做了全面的部署。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次报告当中被称为是兴国之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是不能动摇的,只不过不同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现在的侧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增长效益上。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改革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讲的很到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政府应该把民间的还给民间,市场的还给市场。像计划经济基本上是没有市场的,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大家观察一下会发现,全世界的计划经济都是低效的。只有把市场让给群众,让给企业家,让给能够承担风险,有这一方面的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样的市场经济才是有效的。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走过来的,难免还有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存在,不管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也好,还是经济资源的配置,政府都起关键作用。一些时候也存在过度审批、过度干预的现象,所以很多企业家、人民群众都有意见。中央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曾经在温家宝总理的主持下就减少了很多的审批。所以在这次报告当中提出要处理好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实际上也是回应了外界对中国会不会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疑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另外在经济建设上,报告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承诺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报告指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目前农村上访最多的就是土地的问题,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土地,是不可以转让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公共利益,把集体土地征收,转化为国有土地卖给开发商。在这转化的过程中土地升值巨大,但是很多农民却根本没有办法分享,所得到的收益跟政府和开发商相比微乎其微。农民有土地的时候吃饱饭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当他们失去了土地就必然面临就业的问题,收入没有来源,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境地。这次改革征地制度的提出预示着执政党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农民的利益。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上个世纪80年代小平就提出来了。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们改革的重心放在经济上,从那时的环境来讲是对的。但是当经济走了很远以后,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就会

出现错位。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特别引人注意的有三点: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将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报告中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求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就是你作为一个人民的代表,人民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想法,你要及时向代表大会提出,拿出解决的办法。并且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包括党代会代表,报告当中也有指出,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如党的十八大代表的产生,充分体现了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 的代表性。其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占30.5%。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就是不仅人大代表要向代表大会提案,接下去党代表也要向党代会进行提案,从而把老百姓的声音带到大会上,这就是扩大民主。二是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而把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贯穿在整个报告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报告中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三是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对于保证党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在解放前夕,国民党参政员黄炎培到延安和毛泽东有一个对话,黄炎培问毛泽东:‚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就是说,纵观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基本上都是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在初期都是蓬勃发展的,朝气蓬勃,向上的,但是之后它就慢慢衰亡下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周期率。你中国共产党要如何去跳出这个由盛而衰而亡的历史周期率呢?听完这个话之后,毛泽东笑了,说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政

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这样的政府才不至于衰亡。只有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也是这次报告当中重申的。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我们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当一个国家发展到相当程度以后,就会考虑提升的问题。现在全世界都讲中国大国崛起,那么大国崛起的起点是哪里?什么叫大国崛起?一个国家如果只会出口电视机,这样的国家肯定不能算真正崛起的大国,真正崛起的大国是出口的是文化和价值观。思想文化在大国崛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看看英国就知道,英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是世界强国。英国人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大家知道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莎士比亚是英国的文学家,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可见思想文化在英国崛起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要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且还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发言权,有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

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次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些方向提出来不是说能够完全解决,而是让我们思考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4、加强社会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要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设的六大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

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

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比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比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比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等。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6、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在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之后,紧接着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以及人类和平与发展也进行了阐述。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上突出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推进祖国统一上,首次将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写入党代会报告。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只要认同这一点,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这实际上不像以往那样把‚一个中国‛的概念限制得那么死,而是表现出了更多的包容性。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开一个新的前景。

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上,报告指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

7、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用鼓舞人心又求真务实的笔触和较大的篇幅,对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总体部署和精辟阐述,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在座的不少的是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通过学习对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要更加清晰:

——明确了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强调了五大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突出了‚三型‛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提出了八项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确立了一个目标: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十七大的时候讲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次把党的纯洁性建设也列入主线之中。‚纯洁性建设‛现在被称为是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我们党历来重视保持党的纯洁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对党纯洁性的坚持,我们才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成为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有着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但是这90多年的历史也让执政党的执政条件和执政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过去一些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行为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但是,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信仰绝对不能丢、不能变。决不能因为时代变化了,就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甚至消解党的形象。比如报告当中提到的理想信念的问题。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信仰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特别是在革命时期,想想当年的延安,当年延安根本就没有物质生活,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都到延安去,就是因为他们有信仰,有信念,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幸福。33岁就牺牲的彭湃,他闹革命的时候,他面对上万农民,把家里一箱子房契、地契烧掉,说这些都是你们的了。那个时候闹革命付出的不仅仅是财务,有的时候还

是生命。那个时候说为信仰而战,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没有人会怀疑,获得了利益之后全部交给人民,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但是革命胜利,执政之后,关系就复杂多了,我们的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别的利益,但是党的一些成员有了一己私利,精神信仰遭到了挑战,甚至丧失。改革开放以后,处理的省部级以上干部有500多人,这些高级干部到监狱之后,最后反思说,放松了学习,丧失了信仰。到这样的时候说的话,我相信是由衷之言,不是假话。

而且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仅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甚至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也产生了动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门的打开,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都会渗透到党内来,特别是美国的普世价值,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也受到了冲击,开始崇尚西方的东西,觉得他们优越性比我们多。在过去,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党员干部始终都坚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管外国人怎么说社会主义不好,大家始终都是坚定信心。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但大家始终认为共产党是好的,只不过一不留神犯了错误,始终认为社会主义是好的,共产主义是好的,只不过还没有实现而已。但是发展到现在,随着这些思想的不断的渗入,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认为说共产主义是没有的。这个就危险了。我们入党宣誓的时候誓词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现在不仅没有遵从,反而连共产主义的信念都动摇了,这样的共产党人连宗教徒都不

如,践踏自己的誓言。当一个共产党人失去了最基本的理想信念的时候,还是共产党人吗?而且不要说信仰信念,有一些党员干部,连最基本的道德都失去了,为了一己私利滥用权力,漠视民众,还不如普通的老百姓。中央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这次报告当中专门提到了道德建设的问题,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抓好道德建设,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面对党内存在这些问题,总书记要求要全面加强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通过这五大建设把我们这个政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我们这个政党能更加有能力,更加有资格,带领中国社会往前走。

十八大报告是一个指引我们未来五年、十年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今天一个多小时的解读是不能阐述的清楚的。最重要的还是靠大家进一步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真正把握十八大的精神脉动,领会十八大的深刻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讲的不对、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

第三篇:非公讲稿

非公团建讲课稿

今天非常有幸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非公团组织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级团组织积极探索这一领域的团建工作,通过努力,现阶段大部分符合建团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已建立了团组织,开展团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团组织的作用发挥仍是薄弱环节,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名存实亡,又瘫痪消失了。团组织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以有作为谋地位、求生存已成为当前团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非公团组织作用的发挥问题。首先要谈的是阻碍非公有制企业组织作用发挥的原因,我认为阻碍非公有制企业组织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团组织自身问题。非公制企业团组织建立以后,由于没有即成的模式可以学习,作用如何发挥还在实践探索过程之中。经总结分析团组织作用难以发挥的自身问题主要有:⑴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团干部素质还不强。部分乡镇团干部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认识高度没有上去,只是比较肤浅的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就是建团,建了团组织后不再进一步加以指导,加上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团干本身团的业务知识和团工作缺乏,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团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徒有团组织之名,而无团工作之实。还有部分团干没有认识到非公有制企业团工作的特殊性,以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团工作的思维去开展开作,尚未开展团工作就先要求团的地位、团干的待遇和工作经费,导致企业主反感,不支持团工作。这些团干在要求得不满足的情况下又产生了不满情绪和畏难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团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另外,企业中的许多团员青年对非公有制企业才建的必要性认识更加缺乏,认为自己来企业仅仅是打工挣钱,企业主对团工作不热心的情况下,怕自己参加团工作、团活动会得罪企业主,影响工作挣钱,也严重影响着团工作的开展。⑵团的组织建还不健全。当前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虽然已建立了团组织,但机制不完善,组织制度不能很好落实。由于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大,建起来没几个月就有部分团干和团员青年流动离开企业,导致团组织领导班子不健全。小企业中本来团员就少,加上部分隐性团员不显露身份,团员一流动连3名团员都达不到,根本无法开展团活动。有些非公有制企业有团组织,没有团员活动室,团员青年花名册不清,团的工作会议不能正常召开,自然团工作就无法很好开展。⑶团的工作活动载体选择不当。非公有制企业团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同于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团工作;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工作又存在差异;不同观念的企业主其团工作又不同。目前团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规律性的特殊性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也没有规范的工作活动载体模式,这给非公制企业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些已建团组织不能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特点来创造性的选择和设计适合本企业的活动载体,长期不能找开局面。主要表现在对本企业团建工作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把握不准,研究分析不足,没有主动地把团的工作有机地纳入企业总体运行机制之中,为企业生产、发展考虑。对企业团员青年的多元善变的思想轨迹掌握不够,对事关其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重视不够。只是教条式地照抄照搬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团工作模式,开展的活动载体或缺乏新颖,或在时间安排上与企业生产有冲突,或服务不够,不能吸引和团结团员青年,或活动资金难以筹集,或活动过程中出现各种矛盾难以调和。对团员青年的成才致富,对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均不能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造成团组织在企业中没有地位、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这是导致团组织松散甚至瘫痪,团组织作用不能正常发挥的关键问题。二是外部因素: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作用难以发挥不仅是团组织自身存在问题,重要的一点是还有外部客观因素制约着团组织工作的开展,阻碍着团作用的发挥,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第一企业主不支持。由于当前部分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团组织也处于半瘫痪状态,发挥作用不明显。而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作用发挥的路子还在探索,个别企业成功经验的宣传又不够。部分企业主看不到团组织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团组织的目标、任务认识模糊。怕团组织开展工作增加企业开支;会“浪费生产时间”;怕团组织有作为后会“搞对抗”、“干扰企业管理”。企业主虽然勉强答应建立团组织,却时时处处不放心,不愿支持团组织工作,不提供活动室,不支持活动资金等,打击了团干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种对团组织的模糊认识已成为阻碍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其他社会因素。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思想”、“实用主义思”,“享乐主义思想”,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宗教势力,社会恶势力的渗透都影响着团员青年的思想,不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大气候的形成,阻碍着团组织正常发挥作用。

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发挥作用之路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发挥作用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也有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许多团组织都已凭借党团共建的有利进机,发扬五四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挥作用,在谋求共青团地位,扬青春风采中做出典范。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借鉴并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以推进团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团组织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针对上述内外因素中的各类人员的思想不统一,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加强党团共建,认真学习有关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团建的文件。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工团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我们不去占领非公有制企业这块思想阵地,就会让其他思想意识占领这块领域,党政领导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要多加重视、支持和指导。团干部也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中去,不仅要建立团组织,更要努力发挥团的作用,建活、建好团组织。对团员青年要加强思想道德和政治理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思想过虑,显露团员身份,增强组织意识,积极参加团活动。对企业主要多宣传我们建团的任务和目标,以及我们团组织在企业的定位,让企业主充分认识团组织的性质,消除对抗情绪。要多宣传各成功发挥团组织作用,团结青年,促进企业发展的典型例子。并要努力实践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使企业主充分认识建团与不建团的区别,认识我们团的先进性和积极性。赢得企业主的信赖,获取企业主的支持。

2、加强团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必须有精干的团干队伍作保障。非公企在已建团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通过民主推荐选举或海选竞争上岗来选配素质高、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党团员来当任团干部。在团工作机制上要为配备优秀团干做准备。团干配备比较好的做法是考虑到从企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中挑选团干,团支部书记人选最好能与人事部门(副)经理、科长或办公室(副)主任相结合,大企业可见设立专职团委书记,实践证明团委(支部)书记配备素质高的人员,并把团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把团工作做实。就以利于得到企业主认可,青年团员信服,容易建立团组织的地位和威信。反之则难以成功。

3、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基础是团组织发挥作用的前提。已建团组织应当着重抓好组织建设,及时建立团员、青年花名册,如有团员青年流动就及时修改花名册,团干有变动就及时增补。要建立团员活动室,制定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对企业中的隐性团员要去做思想工作,动员其显露身份,转接组织关系。企业团干还要认真学习团的知识,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组织建设。

4、加强调查研究,选择设计适合本企业的工作活动载体。要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企业实际的活动是关键。在选择或设计活动载体时既要借鉴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团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其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成功经验,又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在选择或设计活动载体前开展调查研究,到团员青年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到车间部门去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去寻找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到企业主那里征求意见,然后综合分析,选择或设计出新的适合本企业的活动载体,使活动载体多样化,丰富起来。在选择或设计活动载体时,一要从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形象宣传,塑造企业精神,增进职工团结,增强集体战斗力去考虑,创立企业刊物和文化园地、宣传先进事迹,开展政治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等活动。二要从服务青年成才致富文化娱乐方向去考虑;开设阅览室、活动室、技术培训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比赛等活动。三要从服务企业的生产、解决生产难点去考虑,把团工作与企业的人员管理,生产质量管理,职工的劳动纪律管理等相结合起来,开展岗位能手、技术比武、先进车间评比“青年突击队”、“青年创新活动”等活动,通过竞争促生产,促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员工福利。四要从服务沟通企业主与青年员工感情去考虑,做好矛盾调解等工作。以灵活的活动载体,主动投身到企业总体运行机制之中,化团的管理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确立团组织的地位,形成良性循环。

5、争取党政支持,优化外部环境。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中,要充分依靠党建带团建的优势,利用党组织的权威和号召力推动团建工作的稳步开展。同时团组织也要积极开展团推优推干活动,为党组织补充鲜血液。在团建初期要积极开展团推优推干活动,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在团建初期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来带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任务还很重,团组织如何凭借优势,充分发挥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站稳脚跟,并大步前进。这尚须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有企业特色的团工作,来开创非公制企业团建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以民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秘书处

郭亚元一、十八大的指导思想:

十八次党代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十八大召开的国际、国内背景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多极化趋势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依然存在,倾销与反倾销的战争仍在上演,这些都是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大,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极因素。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十一世纪头20年中国的头等大事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正由局部现代化向着全面现代化目标前进,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在改革发展的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粗放式的,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而且造成了生态破坏和环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资源可以枯竭,但是精神资源不能枯竭,应该通过我们的智慧来汇集市场的资源,来发展一个城市,来实现转型。

四、真正实现了“人民生活幸福、有尊严”

回顾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惊喜的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的:自2002至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在8﹪以上,最高时达到15%,而美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仅为2%左右。2002,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是第六位,人均年收入为800美元;到2012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人均年收入达5000美元。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真正做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十八大报告中,不仅仅用人均GPD来确定中国小康社会的目标,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还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此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真正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论是在基层民主中选举“当家人”,还是选举为人民服务的人大代表,每个成年公民都有权利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这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

五、举伟大旗帜,谱写崭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主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党的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对我们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拓展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要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解放思想的中心任务。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造就时代新人,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胸怀,以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我们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珍惜年华,刻苦学习,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孟子曾经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扶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接受各种严酷环境的磨练和艰难挫折的考验。我们要全面发展自我,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负担起时代的重任,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合格接班人!

第五篇:非公企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讲稿

非公企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林式其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化和继续,又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中央决定,从今年四月份起,到党的十八大,用两年多的时间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瑞安市委于6月份召开动员会作出部署。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以“五个好”“五带头”为基本要求,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以“推 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这“四句话”为目标任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创先进,争优秀”,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追求,也应该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日常特征和追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要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岗位。离开中心工作、本职岗位搞创先争优,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可能取得实效。中心工作搞不好,本职工作干不好,谈不上创先争优。大力倡导党组织创先进、党员干部争优秀、人民群众得实惠,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一流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为推动瑞安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

一、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讲课框架

一、什么是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二、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三、怎样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一、什么是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是一切文明进步的 源泉。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我们党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这也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时代,学习已经成为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中央、省、温州和瑞安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学习。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来的。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他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创建 “学习型组织” 的概念以及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相关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放到企业里去用,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到党组织里去,就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特别是在十七届四中全会 上,党中央更是明确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管党治党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市委对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市委还专门研究制订并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我感到,首先要深入理解把握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本身的内涵。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与过去强调的“重视学习”意义不一样,从“学习”到“学习型”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型”,但意义非同寻常,内涵更深了、要求更高了,“型”即类型、固化,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最鲜明的固有的特征,也就是说,把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整体性要求,作为全党的共同责任,要求全党学习、全员学习;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党员干部的个人学习;党组 织领导班子的团队学习;整个党组织的学习。

二、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1、适应信息时代知识创新速度加快的需要。新世纪是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年代。有专家称,现在每五年人类知识的总和就要翻一番。过去工业革命300年把人类5000年文明史的知识总量翻了一倍,也就是说近代300年等于古代5000年创造的知识的速度。据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因此,每个人在一辈子的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 育,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要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接受终身教育。通过终身学习,员工的知识、技能、质量、素质将得到较大提高。

人类历史在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科技也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我们要适应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就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企业本身必须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团队学习,完成员工的终身学习和“充电”。只有每一个人的学习提高了,整个企业员工的素质也就提高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成功的企业必须是学习创新型组织,这是历史之必然。

2、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海尔总裁张瑞敏反复强调“当今世界已进入10倍速时代,提升竞争力根本在以提高组织的学习里,加快学习速度。”我们的企业只有快速提高组织的学习力赶上并超过时代的步伐,用知识武装自己,与世界接轨,不断的接受并创造新事物,才能把更多 的挑战变为机遇,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实际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人与人素质的竞争,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不学习无以立”。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善于学习的企业必然是充满朝气、活力和拥有后劲的企业。

3、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浪潮需要。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综观世界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最前沿、影响最大的流派。世界500强的大多数企业和中国最知名的一些企业都在打造强势企业文化—学习型文化。被誉为全球最佳经理人、世界第一CEO的前美国通用电气董事长韦尔奇,就是用学习型文化打造了当今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美国通用电气。韦尔奇认为一个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必须有能力创造一个学习型文化环境,让具有好点子与创造力 的智慧资产孕育而生”。中国宝钢提出建立强势文化企业,就是学习型企业。只有当企业形成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更好,并培育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或竞争型企业文化,使之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能靠简单的力搏,还得靠智慧,还得有科技的含量和文化底蕴。而这种科技的含量和文化的底蕴只有通过学习来获得。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我们实践企业文化理念的需要。

4、读书学习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很有益处。读书学习可以修身养性,放松心情,调节心态。现在社会比较浮躁,风气不好,有的党员干部玩风、赌风盛行,危害很大。我们瑞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繁荣的地方,相对来说,商业氛围比较浓厚,文化氛围比较淡薄。亲戚朋友同事们聚到一起往往讨论投资赚钱和经商办厂的比较多,而谈学习、谈读书和谈文化的比较少。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也往往热衷于应酬交际,很难沉下心来认认 真真地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知识水平。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宁静,少一些应酬,多一些思考,通过学习,净化心灵,振作精神,明辨是非,完善人格。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涤、智慧滋养,从中可以陶冶情操、怡情养性,使人远离低级趣味、追求高尚。

三、怎样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部分企业的党员职工以及企业主,对于加强学习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一是强调“工作忙,没时间”,总觉得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是“空对空”,有意无意地将“务虚”与“务实”对立起来,把学习与工作放在对立的位置。要注重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二是认为“有经验,能应付”,有的同志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误以为凭经验就能办事,学习积极性不高,相反,有的同志认为年龄大了,要学也学不来,从而也放松了学习的要求;三是觉得“学再多,用不上”,知识够用就行,或者要用再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些认识 的偏颇都会严重影响学习型企业党组织的建设。

1、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支部书记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支部书记是其组织者、推动者、践行者,从远景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到具体工作的部署、相应措施的实施、保障环节的应用,都要靠党支部领导来推动。可以这么说,支部书记在创建过程中,态度怎么样、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成效及水平,直接影响到全体党员投入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党支部书记要切实认清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以狠抓落实的举措和率先垂范的行动来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自觉实践者、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和大力推动者。党员要学早一步,学多一些,学深一点,起模范带头作用。

2、树立先进的学习观念。

树立与学习型企业党组织建设相适应的新 的理念。重点树立五种理念 : 一是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二是全员学习的理念。

三是全程学习的理念。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四是团队学习的理念。

五是提升“学习力”的理念。

3、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

创建学习型企业贵在学习。只有有效的学习,并形成强烈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才有坚实的基础。学习是基础。建设学习型企业,不仅要勤于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在内容安排上,要结合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注意全、新、专。所谓全,就是不仅要学理论、学文化,而且要学科学、学技术等;所谓新,就是要追踪市场前沿、与时俱进,做到水涨船高,适时更新;所谓专,就是要从企业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专业的对口和实效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有业务技能的培训,也有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既有提高岗位适应性的受训,也有提高区域操作技能的一专多能培训;既有操作知识的学习,也有管理知识的学习。

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特别注重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现代网络对现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产生巨大的影响,政府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诊断等等层出不穷。企业要适应这种网络社会。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使员工的知识水平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建设一支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善创新的员工队伍。

4、精心设计载体和创新方法。

一是注重学习的互动性,改灌输式为交互式。摒弃“开开会议、念念报纸、读读文件、写写心得”这样简单、枯燥的学习模式,通过课题调研、知识竞赛、技能比武、实践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为学习注入新鲜的动力。由以往“一人讲众人听” 传授授课模式向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转变,利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对抗辩论等新的学习方 法,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使员工在互动中自我教育、在交流中升华思想。二是注重学习的多样性,改单一式为多样式。既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利用“外脑”,邀请外界专家、学者来授课,又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以社会为课堂,有针对性地将有关对象派出去考察、进修,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可采用主题宣传教育、课题研讨、交流会、座谈会、传班带互动互学、网络传递等多种方式,以考促学,以赛促学、以比促学,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充分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和网上学习,打破学习的时间、地域界限,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成果共赏。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级各类存量资源,打破条条和条块分割,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逐步建立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学习系统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为学习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保障。鼓励采用轮流式导学、网络式自学、菜 单式选学、实践式悟学、交流式互学等多种模式。

三是注重学习的灵活性,改呆板式为活泼式。企业有别于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也有别于村居小区,应当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04年以来,我市荣光集团、华尔达集团、嘉利特泵原、振中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推出“快餐党课”,主要特点是“精、新、短、易”,“快餐党课”学习模式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党员的特点要求,以灵活的学习方式,将党员理论学习的政治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融合,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工学矛盾,是一项很好的举措。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学习必须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的过程中,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是学习与工作脱节,企业员工为了学习而学习。俗话说 “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如果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工作,企业的学习活动将会迷失方向,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这样的学习,当然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更谈不上创建学习型企业了。另外,为了搞好学习,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学习的效果与预期相去甚远,这势必也会打击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的热情,影响企业坚持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必须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引入工作中,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案例:华峰集团党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学习力、创新力与竞争力。一是创办《华峰讲坛》,开拓党员视野。每季度组织一次讲坛,至今党委已举办9期《华峰讲坛》。二是举办华峰论坛,提升管理思维。该论坛以企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主题,特邀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华峰与员工展开思想研讨,借此开阔员工视野,激活员工思维,提升员工求知欲,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3期。三是丰富学习载体,激发学习活力。华峰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论坛、社会活动等途径,完善学习型企业的应用系统,把“全员学习、全员沟通、全员创新、全员发展”作为完善学习型企业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员工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2006年1月,集团公司被评为“温州市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根据温州市深化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的精神,结合集团文化建设提高青年活动与各公司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的要求,在生产系统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

5、要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机制。建章立制,确保学习落实,做到学有成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建学习型企业要通过机制建设,保证学习落实,促进学有成效。

(1)建立学习制度。

(2)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 设是一项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经费保障必不可少,如图书馆和资料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网络学习的平台搭建、各种创建活动的实施等都需要经费的支持。

二、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创先争优活动目标的第一句话就是推动科学发展,这也是争创活动的着力点和根本目标。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深化和拓展活动成果的工作还很繁重,全面完成整改落实任务还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创先争优活动要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非公有制企业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更大作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在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有更大作为”,切实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在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要而急迫的任务。今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快”二字力重千钧,引人深思,催人奋进。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转变,而且还要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产业发展、总量扩大的同时,支撑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开始发生变化,增长成本上升、比较优势弱化。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其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各类企业超过1000万家,其中仅私营企业就已达到74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总体来看,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 水平、产业链低端的偏多,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繁重、更加紧迫。非公有制企业家要顺应社会变革趋势,树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强烈意识。“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机遇与考验并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战略抉择,刻不容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是难解之题,也是必解之题,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勇于面对,主动迎接,加快转变

(一)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增长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提出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1995 年9月到2007 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我们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重大进展。2007 年10月,党的十七大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简单的说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通常,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外延)型和集约(内涵)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就是依靠要素数量上的扩张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就是通过提高要素质量和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其特征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和可持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从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虽然只改变了两个字,但它的内涵却大大扩充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针对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强调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实行规模化经营等,促进 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在需求结构调整上,要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供给结构调整上,或者说在产业结构上,要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转变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

在生产要素结构调整上,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来拉动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方式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概括地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成果的 合理分配、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等内容。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方式只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方面。正是在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措施。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早在1995年就提出,但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客观原因:

→人口众多,劳动力的素质不高;

→城乡差异、区域差异非常大;

→不合理的观念和体制 ;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利益格局调整缓慢。

表现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不断下降;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实现,从而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产品价格(如燃油税)没有反映其稀缺性。

从第一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现在一直在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时已经十多年了,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 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个阵痛期,会对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从而长期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低碳经济正在催生新产业成长和结构性变革;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正在改变全球性生产-消费格局。我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

1、能源资源约束。

中国不仅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而且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能源、资源短缺问题。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能源资 源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比,差距很大。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40%; 人均森林面积:21.3%; 人均水资源:25%; 人均煤炭储量:79%; 人均石油储量:11%; 人均天然气:4.5%; 人均铜储量:18%; 人均铝储量:7.3%; 人均铁矿石、42.%

维持中国13亿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就需大量资源和能源,还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目前在我们还没有找到可以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的情况下,能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能源资源对外依赖较大。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石油进口2.04亿吨,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达52%;铁矿石2008年进口约4.4亿吨,占中国铁矿石消费比重的60%。2009年,我国消耗了世界上46﹪的钢材、45﹪的煤炭、48﹪的水泥,但只创造了世界 8﹪的GDP。若在未来20多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速按8%计,到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就会相当于美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如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也与美国现在消费水平一样,全世界的资源都支撑不了中国人14.5亿人的消费。资源约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按美国那种消费模式去进行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的能源效率是美国的1/3, 是日本的1/6,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近6倍、美国的2.5倍,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单位GDP能耗也高近1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5倍,吨钢可比能耗、火电供电煤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5%、20%和24%。

2、生态环境的约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07年中国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60.3亿吨,超过美国2.6亿吨,比欧盟27国的排放总量高出1/3,占全球总量的20.8%。中国在总量上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居世界第一位。今后十年GDP若以 8%速度增长,那么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量将接近百亿吨。“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要实现2020年下降45%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应不低于15%,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

全世界已丧失了1/4的表层土和1/3的森林覆盖;

以每年6%的速度失去淡水生态系统;

以每年4%的速度失去海洋生态系统;

每一种生命系统的衰退都在不断的加速;

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都日益加剧。如温瑞塘河、环城河污染严重。

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老百姓编了顺口溜,“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家里现代化,外面脏乱差”。重点流域污染程度虽有减轻,但形势依然严峻。我们拿1996年和2007年比较,一类到三类水从27%增加到43%,因为我们关停了很多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小钢铁厂、小化肥厂;但是劣五类水还有26%。一类到三类的水经过处理以 后可以作为人畜的饮用水,四类水和五类水经过处理以后可以作为一般生活用水,劣五类水不能用作饮用水和一般生活用水,也不能用作灌溉,所以中国水的问题比较严重。另外,全国40.6%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约有30%人口得不到安全饮用水。中国40% 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威胁。空气质量不好,还有温瑞塘河、环城河污染严重等。

当前中国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在下降。其表现为:森林覆盖率低,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资源支持不了,环境容载不了,社会承受不了,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3、社会约束。

城乡、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平均速度达到9%以上,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早在2004年,基尼系数就已达到0.44,2004年之后,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数据显示,基尼系数目前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中国必须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说“不”。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存在看病贵、上学难、就业难、社会保障弱、房价高等。

4、经济约束

目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外需与内需作用的结构性失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需求每增长10%,就会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尤其 在2007年以前出口增长都在20%以上,每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2到3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的矛盾凸显,出口的下滑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也迫使中国必须大力开拓国内需求,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警惕内需中投资和消费间的结构性矛盾。不考虑出口因素,通常一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个到3个点,消费贡献7个到8个点,而中国则恰恰相反,整个经济内需结构过于投资化,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扩大消费离不开居民消费,就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失衡问题。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增幅明显慢于财政增长和GDP增长速度,而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消费需求受到压抑,影响了消费增长。

供给结构问题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层次低。在国际标准分类的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7个大类 列第一、15个大类列第三。但制造业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机械工业的增加值率在26%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瑞安经济发展“两头在外”,在产业链中基本上处于中低端。比如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层次较低,大多数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比较低。企业组织以中小型为主,全市现有个私企业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1200多家,10亿元以上企业仅4家,“低、小、散”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长期以来,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的市场竞争优势生存发展,企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经济发展后劲不够强。

二是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关键生产要素制约特别是工业用地、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仍然是抑制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瑞安人多地少,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只有0.38亩,不到全国的1/4,是全省的2/3,农保率高达84.4%,全市每年工业用地需求、城市 建设需求都在上万亩,而上级下达的指标非常有限,用地供需矛盾非常大,工业地价明显高于同类地区,致使许多规模企业被迫外迁,本土资源外流。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需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链风险明显加大,金融供给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工业投资环境亟需改善,作为承载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平台,经济开发区以及东、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

三是产能过剩突出。目前有十几个行业产能过剩。2009年粗钢产能超过7亿吨,国内消费量只有5.3亿吨,在建仍有几千万吨。水泥总产能达19.6亿吨,当年消费量为13.7亿吨,在建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

四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仅发明专利就逾百万件,但专利技术转化率不足1%,专利成果产业化更差。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

者。

五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左右,远低于全球平均67%和经合组织国家平均73%的水平。2008年我国服务型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只有40.1%,而发达国家平均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

经济质量有待于提高,经济结构性、资源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只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国各地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只是领导们的责任,更是干部们的义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件大事做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后危机时期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

要目标和关键举措。瑞安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城市化加速期、社会转型期。我市在科学分析阶段性特征,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顺应大势主动转,破解难题加快转,立足长远全面转,着力在“转变”上下功夫,在“突破”中求实效,为建设宜居宜创业现代化大城市打基础增后劲。

第一,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把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主引擎,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一要构建大平台。坚持以沿海产业带建设为主引擎,破解发展空间有限、布局散乱的问题,加快拓展集聚发展的新平台。瑞安人多地少,资源要素制约突出,客观上造成部分企业外迁、资金外流、项目外投;发展模式比较特殊,产业在点上膨胀、线上扩张,空间布局相对紊乱。针对缺乏大平台支撑,大量项目无法落地,腾挪提转空间不足的状况,加大陆海统筹力度,充分发挥海的优势,33 向海涂要空间要发展。坚持把沿海产业带作为瑞安新一轮创业创新主平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和新型城市化功能拓展区来抓,作为事关瑞安前途命运的新蓝海来开发。涉及东部沿海6个乡镇(街道)332平方公里面积,重点统筹开发区块近50平方公里。根据《温州市沿海产业带瑞安实施方案》确定的“产业轴状集聚、城市滨海沿江”开发格局,按照“整体推进、完善配套、强化保障、构建体系”总体要求,着力掀起沿海产业大开发大建设热潮。一是实施高起点规划。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深化细化“一轴九区”的开发架构,重点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海涂围垦控规、交通、水利、电力、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争取把汽摩配产业基地纳入温州瓯江口新区整体规划,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和提升新平台之一。着眼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全局,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树立“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大疏大密”的理念,舍得花精力和财力做好滨海新城的概念性规划。力争到2020年,沿海产业带新增工业总产值和GDP分

别达1000亿元、3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瑞安。二是推进高效率建设。注重基础建设先行,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立体施工、并行作业的办法,加快海涂围垦工程进度,全力推进阁巷垦区回填造地、实现有序供给土地,启动丁山二期吹填造地,尽快开工建设丁山三期,扎实做好丁山四期、五期前期工作,进一步抓好建设用海报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完善基础设施与河道、湿地等自然保护结合起来,统筹建设交通路网、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推进滨海大道瑞安段、疏港公路一期、56省道延伸线等重点建设,加快形成区域内“五纵六横”交通框架,为项目落地、企业投产提供基础支撑。三是加快高质态发展。强化高质高效的理念,科学制定产业准入门槛,千方百计引进和落实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汽摩配产业基地、港-岛新型产业区等重点区块建设,形成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大平台。

二要发展大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瑞安发展的紧迫任务,在于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产业,并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我们将实施三大产业提升计划,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培育特色,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下功夫。一是主攻调整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十大特色优势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成立由涉工部门负责人和科技专家组成的指导组,分行业进行推动。针对工业主要处于低端产业的劣势,促进产业高端化攀升,重点引导汽摩配行业向整车、部件发展,机械电子行业向机电一体化、重型装备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向高科技、新材料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

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案例)刷员工卡进入办公大楼,你所在办公室的空调和灯会自动打开。快下班了,用手机短信发送一条指令,在家“待命”的电饭锅会立即启动做饭,空调开始工作预先降温。如果有人非法入侵你的住宅,你还会收到自动电话报警„„ 这些不是科幻电影中的镜头,而是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美好生活。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些物体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钥匙,也可以是汽车、楼房,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些微型感应芯片包括电子标签、各类传感器、二维码等。它们可以获取物体的信息、状态、位置等各种内容,然后通过网络传递这些信息。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则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感知和互联。物联网实际上就是传感网。物联网是从产业和用户角度来说,但是从技术角度来

说,它叫传感网。“对物联网和传感网,一句话说最准确,叫物物互联,感知世界。” 物联网覆盖面广,应重点关注五大领域: 一是智能电网。二是智能交通。三是智能医疗。四是智能家居。

五是RFID(射频识别)产业。

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期还将筹建瑞安市新能源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培养光伏产业及相关配套的研发、生产企业30多家,形成了光伏产业集群雏形。如浙江瑞迪硅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份正式投产6寸、8寸太阳能极单晶硅棒,该产品经切片后,运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下步,该企业将投资1.5亿元增加生产设备,在实现年产120吨单晶硅棒和936万片硅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把触角伸向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内甚至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太阳能光伏企业。温州港宏新能源有限公司近日开发成功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控制

器;浙江恒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研发技术国内领先,在大功率LED路灯、室外景观灯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新产品生产线已经安装完毕,预计10月份可以投产。针对工业产品多处于低附加值加工环节的不足,采取先进技术、先进标准、新型业态推进鞋革、食品、箱包、服装、针纺、眼镜等传统行业改造提升,由橄榄型向微笑型转变、向两头延伸,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提升扩展服务业。针对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短板”,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按照“扩大总量、提高比重、优化结构、增强功能”的思路,落实服务业“1+X”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围绕打造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和温州金融次中心,推进“八大集聚区”建设,突出抓好瑞安江南物流园区、瑞安商城改造提升工程、瑞祥商务区等重点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做优做强金融、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引导民资和外资进入服务

领域,鼓励服务业领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会展等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消费性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制定出台“退二进三”实施细则,做好安阳C区块、巾子山工业区块改造提升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做优做强金融、商贸、旅游等行业,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三是稳定优化农业。针对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状况,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创业就业方式转变。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推进农业功能区建设,构建东部沿海农业维持发展区、飞云江沿岸农业主导发展区和中西部山区农业生态发展区,形成“两横一纵”三大农业发展区块,重点抓好马屿粮食功能区、梅屿蔬菜功能区试点。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的思路,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

既具有瑞安特色,又拥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名特优农产品,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按照“合作兴农、金融支农、流通活农、科技强农”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力度,整合惠农强农政策资源,强化农业发展综合保障,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三要推进大项目。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项目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载体和牛鼻子。坚持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拓思路谋项目、科学论证选项目、只争朝夕跑项目、时不我待建项目,切实解决项目储备不足、推进进度缓慢、要素保障困难等问题,着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和提高投资效率上下功夫,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突出加大工业用地供给力度,推进标准厂房入驻工作,继续抓好垦区项目进场开工,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性投资43亿元。一是以优质产业项目调结构促转型。坚持内源经济和外源经济互动发展,对内公开招选工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筛选华

峰尼龙66、瑞立动车制动阀、华建尼龙6切片、嘉利特气轮机筛选等30个重大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对外实施瑞安人经济回归工程,注重引回瑞安人在外发展的第三代、第四代项目;同时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创新招商选资办法,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突出做好与世界500强企业、央企的对接合作,加快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基地。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加快“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力度,解决开工难进场、竣工难投产等实际问题,确保工业性投入持续较快增长。二是以重大基础项目强功能增后劲。强化“既解决个体的显性问题,又解决整体的根本问题”的理念,把政府投资主要投向事关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城市“地下”与“地上”不匹配,功能和规模不协调的问题,增强发展承载能力。加大重点工程攻坚力度,大力实施“贯通两纵两横城市快速路,拓展七延七通主次干道,打通六路六口卡口节点,建设六场二点停车位”的交通五年计划,42 深入实施供水工程“3721”建设计划,扎实推进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加大电网建设攻坚力度,尽快形成城市防洪闭合圈,着力构建外快内畅的交通体系、覆盖城乡的供水体系、运行高效的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安全可靠的能源动力信息体系、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体系。三是以系列民生项目惠民利解民需。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把更多的新增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用于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工程,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旧镇改造和旧村改造,因地制宜搞好农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健身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平安建设的基础性投入。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思路,注重把公园广场与活动场所布点结合起来,系统推进公共配套项目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四要培育大企业。坚定不移地把大企业、优

势企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来抓。企业是市场主体,必须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源驱动力,注重发挥大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按需帮扶、分类帮扶,整合资源、整合要素”的思路,深化扶优扶强行动,在项目落地、人才引进、投资融资等方面开展全程服务、跟踪服务,特别是对110家转型升级排头兵企业进行全程服务、跟踪服务。着力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强、带动示范性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力争通过三五年努力,培育10家产值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华峰集团去年产值达到56.83亿元、实现利税7.98亿元,今年华峰销售收入有望突破70亿元,华峰、瑞立、华尔达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有力地引领推动了瑞安工业转型升级。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扶持政策,优化服务举措,打造一批小型巨人企业。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坚持一手抓转型升级、一手抓整治规范,通过完善财政投入、税收扶持、要素保障、价格引导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鼓励通过收购兼并、强强联手、资产重组、品牌联合、44 上市融资等途径,整合产业链、形成大配套,带动六大块状经济向现代集群经济转型。二是强化人才支撑,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科教兴市战略,推进人才市场改革,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实施高层次人才、急需适用人才引进计划,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贴近市场主体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培养良好的劳动力资源。实施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勤于创业、勇于创新、精于管理、善于发展的企业管理队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第二,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意义在于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效率提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

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成为检验一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标志。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国民经济,难以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和有效投资领域。如果大规模扩大投资,只能是在原有经济结构基础上重新投资,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结构同构化问题,结构升级迟缓,经济效率低下。只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在结构调整升级中有所作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我国的产品产量虽然多,但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主要表现是很少有自己的品牌、知识产权、专利、核心技术,于是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强。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这种差距从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2009 年美国申请了约50000 项国际专利,中国申请了8000 项,46 美国的GDP 总量达到14万亿美元,中国接近5 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3,但是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只是美国的1/6,这比较客观地衡量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一些重要行业、重要领域的主要设备还是靠引进。不讲汽车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就是服装业,我们也很少有自己的品牌。浙江有一个县叫嵊州,号称领带之乡,一年产三亿条领带,但很多领带都是贴牌生产,一条贴了人家牌子的领带马上身价百倍,不贴人家牌子的就是地摊货。我们挣的只是加工钱,从经济上看,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外国人称我们为世界工厂,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还称不上世界工厂,因为世界工厂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有核心技术,不在于生产量的大小,没有核心技术只能成为加工厂,所以我们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来抓,加大政策引导,落实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在逆境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引导企业积极研发、引进新

技术新产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两端拓展,促进产业形态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发展层次。一是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发挥汽车电子研究院、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药机联盟、电动汽车技术联盟、新能源技术联盟等创新平台作用,新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市科技孵化器、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药机行业“8+2”联盟等技术创新平台已揭牌投运,其中我们将经济开发区南拓展区首批建好的标准厂房落实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用房(占地面积3225.6平米,建筑面积13186.24平米),今后还将不断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二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据调查,我市目前有80%以上的企业有意向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来应对订单不足。因此,48 我们大力引导和推进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20万元,新认定国家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分别奖励50万和20万。上半年,全市申报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温州市企业技术中心3家,华峰集团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狠抓工业技改项目。强化技改贴息政策导向,鼓励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改项目、重大设备升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发挥科技创新的示范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第三,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和谐社会的新内涵、科学发展的新体现。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大规模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内在要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区域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具体举措。要全力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对照“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分解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以弘扬生态文明、培育生态文化为着力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扎实推进平原地区绿化扩面提质,建设沿海和海岛地区“蓝色生态屏障”。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扶持力度,启动实施生态补偿项目,发挥好生态补偿基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做到开发与节约并重。依靠科技支撑,加快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适用环保技术等研发推广;做好节能低碳文章,加强资源节约,着力发展新能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十小行业”整治,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

下载十八大关于非公企业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大关于非公企业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梁弄镇中心小学“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亲爱的队员们: 备受关注、催人奋进的党的十八大全国代表大会已于11月18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次......

    党课讲稿学习十八大精神

    党课学习—十八大队党章的修改 同志们: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今天,我们上一次党课,党课的主题是:与时俱进凸显党性国情,解读十八大党章修改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学习十八大精神党课讲稿

    学习十八大精神党课讲稿在仔细聆听和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后,我的深刻感受是:旗帜鲜明、目标明确、道路坚定、引领到位、亮点纷呈、催人奋进。 一、目标更......

    十八大生态政策解读讲稿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

    十八大精神宣讲稿(五篇)

    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篇一:鲍晓龙宣讲十八大精神讲稿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主讲:......

    十八大材料

    十八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

    农村十八大宣讲稿(优秀范文5篇)

    支书、主任、各位村社干部和全体村民: 为了开展五四青年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镇团委成立宣讲团到各单位宣讲。镇团委安排我来到这里,与大家交流、学习,从四个方......

    企业喜迎“十八大”文艺晚会主持词(大全)

    企业喜迎“十八大”文艺晚会主持词 男:岁月如梭,红盾卫士披星戴月创造了x县工商管理事业的新辉煌。 女:红旗飘飘,非公工委披挂上阵开创了x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纪元。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