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港口物流向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特征-2008
传统港口物流向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特征
秦皇岛港口协会 赵相英
二○○八年三月十三日
自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等六部委局于2001年3月1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和行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国港口行业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改进运输组织管理,创新港口物流模式,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尽管目前现代港口物流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传统港口物流只负责货物的装卸、仓储和转运,将货物转运出港口就算完成了任务。而现代港口物流,根据客户要求,负责港口物流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协作配合和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将货物由供应地向需求地快捷、准时、经济的空间位移,实现货物的“门到门”运输,将装卸、仓储、运输、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方面有机结合,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我国的传统港口物流具有许多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一是GDP中的物流费用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一些先进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使物流费用逐渐降低。美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保持在11.4—11.7%之间,而进入世纪最后十年,这一比重有了明显下降,由11%以上下降到10%左右,甚至达到了9.9%。我
国的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4年为18.8%,2005年降为18.6%,比美国高出近一倍。因此,必须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货物全程物流费用。二是生产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环节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5%,其余时间都用于仓储、装卸、运输等环节,物流费用平均占到生产成本的40%以上,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对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三是港口装卸运输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目前港口特别是装卸设备技术含量低的港口装卸成本比较高,要求港口企业管理精益化,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装卸运输环节,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货物在港口装卸运输的物流费用。四是港口竞争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目前港口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物流链之间的竞争,货主运输货物的取向是货物由起运地到目的地的整个物流链的效率、物流费用、物流时间、物流信息服务等诸多情况,因此,港口已由纯粹竞争转变为物流链的协作竞争,港口由“独奏”变为“大合唱”,发展“一条龙”运输大协作,提高整个物流链运输效率,达到物流链各节点的共赢。
目前我国发展着的现代港口物流是港口发展的趋势,是港口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也是衡量一个港口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港口物流向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现代港口物流链长。港口企业在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中,转变传统港口物流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
营行为,为发展垮地区的长途货物运输创造了条件。秦皇岛港在“北煤南运”中,实施“码头经营商和综合物流提供商”的发展战略,在港口物流链上下游的关键环节,采取投资参股、控股、兼并、契约、委托等方式,构建港口可控制的物流链,疏通港口上下游物流通道,发展跨地区的长途物流,使陕西、山西、内蒙运到秦皇岛港的煤炭,由传统港口物流中途需要倒运3—4次,运输时间长、煤炭损耗大、运输费用高,而转变为现代港口物流煤炭运输可直达秦皇岛港,车船换装运到江苏、浙江省的电厂与煤炭客户,实现了陆海对接,无缝衔接,因而秦皇岛港成为“北煤南运”的枢纽港,发挥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优势,达到了共赢。
二、现代港口物流多功能。根据客户要求,实行物流个性化、柔性化、差异化、敏捷化,加强同终端物流、干线物流的联系与合作,建立现代物流链的多功能,为物流加工、包装、配送、拆装箱、代买代卖、商品展览、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链咨询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物流的增值服务。如秦皇岛港建立了煤炭交易市场,举办煤炭展销,煤炭用户不用去煤矿在秦皇岛港就可以看到山西、内蒙、陕西等省市生产的各种煤炭品种和质量,并负责代售、代运、代结算;煤炭用户要求运煤重量准确,秦皇岛港投资840多万元,从国外购置了先进的动态轨道衡,实行煤炭车进港全部过磅,保证了煤运重量准确;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二氧化硫等物质排放量,煤炭用户要求煤炭含硫量要符合国内外标准,秦皇岛港组织专家对进港煤炭采样化验鉴定,运用计算机准确地配制优质低硫、经济适
用的优质煤,受到煤炭用户的青睐,成为煤炭市场的畅销货,供不应求,提高了煤炭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现代港口物流效率高。在“北煤南运”中,秦皇岛港创新港口物流模式,实行煤矿、铁路、港口、航运战略联盟,签定协议,充分发挥各种物流设施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实现了运输无缝衔接,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率和综合运输效率。如秦皇岛港向有关煤矿和铁路派驻在人员,协同所在单位按客户要求向秦皇岛港发运煤炭;在秦皇岛港实行港口、铁路、煤矿、航运单位联合办公,做到及时卸车装船,货物不在港口停留,迅速转运;航运单位实行运煤船舶“定航次、定时间、定煤种、定运量”“四定”的“准班轮”运输,实现陆海对接;船舶接卸港采取各种运输方式,及时分流煤炭,做到“门到门”运输。从而避免了煤矿和铁路发运到港口的煤炭因不符合煤炭用户要求而在港积压和船舶在港等货现象,加快了煤炭、车辆、船舶周转,缩短了煤炭在途时间,较传统港口煤运效率提高21%,秦皇岛港占“北煤南运”港口总运量的50%。
四、现代港口物流费用低。现代港口物流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许多货物车船直接换装,实现“零仓储”和“门到门”运输,减少了货物在途时间,加快了货物周转,大幅度降低了物流费用。因而秦皇岛港煤炭运输链,在全国港口煤炭运输中独居优势,煤炭装卸价格最低,全国港口煤炭装卸价格协调会议上,许多港口要求秦皇岛港提高煤炭装卸价格,以减少其他港口装卸煤炭价格高的压力。石家庄至天津港的集装箱运输,将传统港口物流发展为现代港口物流,实现
集装箱运输陆海对接,减少了运输环节,缩短了集装箱在途时间,每标箱费用较原传统港口物流费用降低了约300元。
五、现代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先进。先进信息技术是现代港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也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保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就不可能有物流链长、节点多的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企业,都积极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无线终端、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既可以优化港口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相关港口、海关、货主、承运商、商检、卫检、银行、保险连接,对货物运输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六、现代港口物流吸引临港产业集群。现代港口物流具有物流效率高、费用低等优势,促使港口在空间和功能上逐步向外扩展,对外资和内陆产业有很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强化了现代物流产业与其周围腹地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吸附度,带动运输业、船舶修造业、临港制造业、临港物流业等产业的大发展,经济集聚,产业派生,形成临港产业集群。而临港产业的发展又为现代港口物流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货源,共生共长,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笔者认为,现代港口物流正在兴起,港口交通主管部门与交通科研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现代港口物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认识和把握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加强物流设施的统筹规划与建设,研究物资集疏通道、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以推动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现代港口物流
浅谈现代港口物流
摘要:近年来,现代港口物流在传统港口物流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飞跃。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在功能上,现代港口物流不再只具有简单的装卸搬运功能,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等技术,同时还具有运输中转、仓储、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处理、保税以及其他各种辅助服务功能,从而使港口从交通枢纽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关键词:现代港口、现代物流
一、现代港口物流简介
(一)现代港口物流概念
港口物流活动是整个物流体系中的一部分,是指以港口仓储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整合了仓储、内陆运输、货运代理、拆装箱、装卸搬运、包装、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的服务。
传统的港口物流主要提供装卸、仓储、转运服务,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的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配送、包装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港口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了整个物流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二)现代港口物流的特征
1、现代港口物流多功能性
现代港口物流根据客户要求,实行物流个性化、柔性化、差异化、敏捷化,加强同终端物流、干线物流的联系与合作,建立现代物流链的多功能,为物流加工、包装、配送、拆装箱、代买代卖、商品展览、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链咨询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物流的增值服务。
2、现代港口物流费用低
现代港口物流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许多货物车船直接换装,实现“零仓储”和“门到门”运输,减少了货物在途时间,加快了货物周转,大幅度降低了物流费用。
3、现代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先进
先进信息技术是现代港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也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保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就不可能有物流链长、节点多的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企业,都积极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无线终端、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既可以优化港口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相关港口、海关、货主、承运商、商检、卫检、银行、保险连接,对货物运输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4、现代港口物流吸引临港产业集群
现代港口物流具有物流效率高、费用低等优势,促使港口在空间和功能上逐步向外扩展,对外资和内陆产业有很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强化了现代物流产业与其周围腹地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依附度,带动运输业、船舶修造业、临港制造业、临港物流业等产业的大发展,经济集聚,产业派生,形成临港产业集群。而临港产业的发展又为现代港口物流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货源,共生共长,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必然性
(一)生产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环节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5%,其余时间都用于仓储、装卸、运输等环节,物流费用平均占到生产成本的40%以上,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对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二)港口装卸运输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目前港口特别是装卸设备技术含量低的港口装卸成本比较高,要求港口企业管理精益化,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装卸运输环节,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货物在港口装卸运输的物流费用。
(三)港口竞争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目前港口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物流链之间的竞争,货主运输货物的取向是货物由起运地到目的地的整个物流链的效率、物流费用、物流时间、物流信息服务等诸多情况。因此,港口已由纯粹竞争转变为物流链的协作竞争,港口由“独奏”变为“大合唱”,发展“一条龙”运输大协作,提高整个物流链运输效率,以达到物流链各节点的共赢。
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措施
(一)加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港口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重视和利用港口优势,发挥临港工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港口发展中不断拓展港口功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一是要加强港口运输网络系统化建设,特别是与港口连接的铁路、公路、水路集疏运通道的建设,为港口创造一个良好的集输运环境;二是要搞好货物在装卸、中转、仓储过程中的增值服务,吸引以国际船代、货代和集装箱的多地拆拼箱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入住港区;三是要加强与海关、商检等口岸单位的协调配合,提高通关效率,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软环境。
(二)加快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
1、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港口现有的有线、无线通讯网络及行业信息系统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整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标准、安全、开放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2、加强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港口商情网络,建设港口EDI系统,整合、完善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生产调度监控系统、海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生产视频会议系统,借助信
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
3、扩大业务合作,争取早日建立国际物流系统的网络运作,把港口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之中,实现现代港口物流质的飞跃。
(三)加快建立港口物流联盟
1、港口与港口联盟。这是物流联盟最常见的方式,其范围也很广泛,既可以是同一区域内也可以是不同区域的联盟,既可以是同一国家联盟也可以是不同国家之间联盟。但是从目前各国的情况来看,采用最多的方式是同一区域内港口的联盟。
2、港口与航运公司联盟。国际货运量的90%以上都由海上运输来完成,所以港口物流的良好运行对海上航运有很大的依赖性。特别是从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考虑,港口航运一体化更有利于港口物流的发展。港口与航运公司联盟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港航双方共同参股经营港口运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合作等,具体情况根据各个港口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这种联盟建立后,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建立了良性的竞合关系,与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合作共建了一条高效的物流链,就可以实现港口仅凭自身实力无法达到的效率,并与其他企业成果共享,共同建设港口物流体系。
3、港口与货源联盟。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了确保取得长期稳定的货源,港口可以依靠本地区的优势,积极与货源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战略联盟。
(四)积极争取特色物流
现阶段,我国各港口都在努力积极向现代化程度方向发展,但是各港口之间却无特色而言,相邻港口发展水平往往齐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港口物流的创新。因此,我国各港口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未来定位,放眼世界,复兴传统资源,因“港”制宜,建设高效率、高开放性、高服务水平而又富含海派文化的特色物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港口物流名片。
(五)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规政策
要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港制度,规范港口物流的规划建设、市场准入、土地资源利用、人才培养、信息网络建设与使用、流程操作、竞争与合作等,必须借鉴国际物流经验加速法制化进程。具体来讲,港口政府部门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简化相关程序和手续。在物流发展起步阶段,政策的导向应立足于加快发展。谨防政出多门,出现新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遵循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港口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港口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解决港口物流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配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
(六)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要积极认真学习和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方面的先进经验,开拓创新,加快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提倡与国外物流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积极利用国内外的资金、设备、技术和智力,学习借鉴国际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在硬件与软件的共同发展下,努力建设现代化、集约化、高效率的综合物流基地,形成相关的产业体系,增强对港口内外配送的辐射能力,积极引进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外合资、外商投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革和资源的整合,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七)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建立多层次的学校教育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要考虑物流教育资源现状,兼顾现代和未来的发展,做到综合发展,各类型人才的培养要做到比例协调。另一方面,要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我国物流业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
参考文献
【1】祝运舫.黄中鼎.现代港口物流功能浅议[J].企业经济,2006,5
【2】董维忠.港口经济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罗正齐.港口经济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4】张丽君.现代港口物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第三篇:发展港口物流任重道远
发展港口物流任重道远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港口物流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保税物流园区,目前成为了港口物流最亮点。但是,仍有许多方面还处于传统物流状态,无论是在物流意识上还是在物流硬件设施上,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港口含金量不高,在对地区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上,与发达国家港口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港口物流发展的滞后,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在现代物流理念下,传统港口将成为货物转运、聚集、增值、拼装和配送的中心,并且控制着货物的及时流转。港口质量高低已经不再是仅决定于船只进出的速度、码头处理货物的速度和质量,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与腹地联系的质量、增值服务的质量,如物流和信息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港口物流业任重道远,应立足实际,抓住机遇,从各方面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篇:大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大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2006-10-11 16:51:53 来源: 作者:进入论坛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的吹响,大连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连应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利用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人力发展港口物流。
一、大连发展港口物流所面临的机遇
1.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带动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蓬勃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个主要特征,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全球经济一体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世纪5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10%左右,到80年代末上升到近30%,2000年上升到40%左右,2010年将上升到50%。由于国际货物贸易量的90%以上是通过航运业来完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航运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航运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从航运总体容量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必将引起国际贸易派生的国际航运容量日益提高,这为发展港口物流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2.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目前全世界
4.5万家跨国公司的投资、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已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拥有世界生产总值40%以上、贸易总值50%以上和海外投资额90%以上的份额,并主宰着航运业的发展。这一方面导致从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长距离运输各种初级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入大量半成品原料,进行制造和装配然后再出口,从而引起批量小、价值高、运货期短、可靠性要求高、适合干集装箱运输的货物需求的增加。据统计,集装箱货物运量在整个海运贸易中的比重,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2%~14%,上升到目前的23%左右,从价值上讲,则高达80%。同时,集装箱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7%~5.5%之间。
3.国家经济区域发展重心的北移和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南方沿海部分省市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进入21世纪以后,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必然应当北移,作为一个整体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便自然而然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专家认为,未来20年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心将迅速北移,东
北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区,其地位和作用将大大加强,并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另外,中央提出了关于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这是继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将是重要内容,政策和资金卜的支持将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大连港发展的需求
辽宁提出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构筑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黑龙江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森林工业等六大基地。吉林则提出加快建设汽车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基地。这些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振兴,从多方面对大连港的发展提出迫切需求。
5.大连经济的发展和港口吞吐量的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国民经济迅速、健康、快速发展。近十年来,全市GDP增长速度平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3.6%,2004年大连市GDP突破1900亿元。大连对外经济也不断发展,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2亿美元,地方出口超过100亿美元。2004年大连港口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吞吐量1.45亿吨,比上年增长15.2%,增幅创造历史新高。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TEU,增长32.4%,增幅位居全国第二。港口基础设施投资2004年完成58.8亿元,新增吞吐能力3553万吨,新增岸线泊位长度1608米。水运生产也在持续高位攀升,2004年在大连注册的航运企业完成水路货运量895万吨,增长48%;货运周转量140亿吨公里,增长25%,完成客运量34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亿人公里。
二、大连发展港口物流的战略
1.战略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具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内涵是:面向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大连港口和城市的比较优势,谋求生产要素跨区域、跨国界的配置与循环,通过参与国内外市场的分工、交换与竞争,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大连要依托大连港建成面向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覆盖东北亚,辐射渤海湾,连接华北、华中、华东,兼顾区域物流服务的综合型物流中心,成为中国北方和东北亚重要的物流基地。
2.战略选择
(1)一体化战略
一是横向一体化。大连港要搞好与周边港口的合理分工,培育大连港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正确判断和处理与周边地区港口(包括天津、青岛港及韩国、日本的港口)市场分工的基础上,围绕东北经济及大连港的特点,发展具有大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港口功能。同时发挥大连对周边特别是对省内港口的带动作用,搞好分工与合作,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促进东北经济快速发展。在辽宁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中,大连港东由黄海大道及铁路东边道连通丹东港及吉林东部口岸干港,北连营口港、沈阳、哈尔滨干港,西连锦州、葫芦岛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网络框架初现端倪。从货种疏运看,各港各有其优势,但在远洋航线运输及外贸集装箱运输中,大连港的网络核心功能发挥的比较明显,因而辽宁沿海港口完全有条件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共赢的横向港口一体化。
二是纵向一体化。大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拓展腹地的范围,开发更多的货源。大连港要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港口竞争能力,必须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运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服务价格也必须向更加弹性化、多样化、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要达到这些目的,只有通过调整港口内部经营结构,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服务功能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才能真正提高港口的竞争力。同时要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港口效率、政府效率,完善海关、边防、检验检疫,仲裁、金融、保险、贸易、保税、海事等口岸环境,通过提供一体化和高水平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的运输需求,实现大连港口物流服务纵向一体化。
(2)集中化战略
港口有大小,实力有强弱,而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是不同的,即使同是从事物流服务,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是不同的。东北经济和大连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连港应突出发挥区位和深水岸线优势,重点发展深水化泊位、大型化船舶、远洋化航线、专业化货种,在适度发展集装箱的同时,应下力气发展油品、矿石、粮食和汽车等大宗货种,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地区的油品、矿石、粮食和汽车转运中心,建成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客滚运输中心。大连港现有的港区如大港区、寺儿沟、香炉礁、黑嘴子港区泊位等级低,陆域狭窄,集疏运不畅,与市区交叉,难以承担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需求。需要按照大连城市规划中“北进西拓”的要求,将杂货、集装箱、油品等业务向北转移至大窑湾、大连湾乃至长兴岛港区,发
展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区。老港区可以依托市区优势,重点开展国际客运旅游服务。
(3)差异化服务战略
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关键是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主要枢纽港和中转港。大连港要与青岛、天津等进行国内竞争,还要与韩国釜山、日本东京、横滨、神户等港口展开国际竞争,但大连港与这些港口相比虽然有巨大的潜力,但还不具备与它们进行直接竞争的实力。要想迅速崛起,大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港口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物流,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吸引更多的货流量。
报告在线
(4)人才制胜战略
港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物流意识的不足是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发展策略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向技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晓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经营管理人才除具备良好的货物和货运知识外,更要掌握电子物流经营管理技术。因此,要从长远考虑,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造就一般业务人员物流技术骨干队伍。可以与高校合作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物流专业人才,而且要留住人才,同时千方百计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吸引专业人才。
3.战略实施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物流体系
要发展大连港口物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是根本出路。在任何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都是产业载体对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及其变化,依据“成本一收益”经济原则决定的配置行为所演绎出产业分化和重组的过程。在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产业结构的变动将更多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不仅能源、原材料的大部分供应增量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来自国际市场,产品增量也要投向国际市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许多实践证明,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结构调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增加港口物流的需求量,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
(2)发展临港工业
从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成长看,优良的港口条件不是生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惟一决定因素。临港产业的兴起,对国际航运中心的迅速发展同样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临港产业的优势在于减少原材料或产成品运输中转次数,最大限度地降低运销成本。大连应按照“产业强市,工业先行”的思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保税区、加工业区、现代物流中心等,作为未来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充分发挥大连的加工优势和口岸优势,将腹地的农业、林业、矿藏等资源引入大连发展临港加工业,使这些资源获得增值。也可以利用口岸优势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来大连投资建厂,促进大连加工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提升。
(3)港口资源整合政府应力口大力度对港口物流产业进行整合,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现有的港口物流企业加大重组力度:加大港口物流规模,并引入先进物流管理理念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领域的横向合作,以及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的纵向合作,保证物流链的通畅、高效的运行,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4)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
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要对现有的口岸信息系统、海关及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保税区信息系统等各种口岸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建立面向货主、与经贸、口岸、航运等联网的开放式物流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港口物流的强大支撑,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将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有效提高港口运作效率。
(5)争取政府更多的优惠政策
要发展大连港口物流产业,应对国内外物流企业竞争,必须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取得一定的政策优惠,为港口物流中心的发展争取一个有利空间。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工商与城管政策、奖励带头开发企业的政策、产业调控和引导政策等,为大连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
(6)完善集疏运体系
目前港口运输与铁路运力之间矛盾突出,公路运输成本偏高,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政府帮助协调铁路部门,在疏港铁路、大窑湾集装箱枢纽站、东北集装箱双层重载班列、东部边境铁路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快推进港铁联运,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构筑新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7)多渠道吸引资金参与港口物流产业
港口物流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才能成功,因此要积极吸引班轮公司、跨国码头经营集团和专业物流公司参与码头和堆场等各种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以实现多赢。(来源:综合运输)
第五篇:大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大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2010-10-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标签: 大连 港口 物流发展 运输体系 集装箱
摘要: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的吹响,大连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连应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利用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人力发展港口物流。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的吹响,大连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连应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利用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人力发展港口物流。
一、大连发展港口物流所面临的机遇
1.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带动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蓬勃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个主要特征,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全球经济一体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世纪5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10%左右,到80年代末上升到近30%,2000年上升到40%左右,2010年将上升到50%。由于国际货物贸易量的90%以上是通过航运业来完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航运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航运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从航运总体容量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必将引起国际贸易派生的国际航运容量日益提高,这为发展港口物流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2.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目前全世界4.5万家跨国公司的投资、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已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拥有世界生产总值40%以上、贸易总值50%以上和海外投资额90%以上的份额,并主宰着航运业的发展。这一方面导致从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长距离运输各种初级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入大量半成品原料,进行制造和装配然后再出口,从而引起批量小、价值高、运货期短、可靠性要求高、适合干集装箱运输的货物需求的增加。据统计,集装箱货物运量在整个海运贸易中的比重,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2%~14%,上升到目前的23%左右,从价值上讲,则高达80%。同时,集装箱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7%~
5.5%之间。
3.国家经济区域发展重心的北移和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南方沿海部分省市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进入21世纪以后,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必然应当北移,作为一个整体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便自然而然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专家认为,未来20年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心将迅速北移,东北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区,其地位和作用将大大加强,并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另外,中央提出了关于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这是继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将是重要内容,政策和资金卜的支持将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大连港发展的需求
辽宁提出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构筑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黑龙江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森林工业等六大基地。吉林则提出加快建设汽车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基地。这些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振兴,从多方面对大连港的发展提出迫切需求。
5.大连经济的发展和港口吞吐量的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国民经济迅速、健康、快速发展。近十年来,全市GDP增长速度平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3.6%,2004年大连市GDP突破1900亿元。大连对外经济也不断发展,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2亿美元,地方出口超过100亿美元。2004年大连港口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吞吐量1.45亿吨,比上年增长15.2%,增幅创造历史新高。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TEU,增长32.4%,增幅位居全国第二。港口基础设施投资2004年完成58.8亿元,新增吞吐能力3553万吨,新增岸线泊位长度1608米。水运生产也在持续高位攀升,2004年在大连注册的航运企业完成水路货运量895万吨,增长48%;货运周转量140亿吨公里,增长25%,完成客运量34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亿人公里。
二、大连发展港口物流的战略
1.战略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具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内涵是:面向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大连港口和城市的比较优势,谋求生产要素跨区域、跨国界的配置与循环,通过参与国内外市场的分工、交换与竞争,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大连要依托大连港建成面向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覆盖东北亚,辐射渤海湾,连接华北、华中、华东,兼顾区域物流服务的综合型物流中心,成为中国北方和东北亚重要的物流基地。
2.战略选择
(1)一体化战略
一是横向一体化。大连港要搞好与周边港口的合理分工,培育大连港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正确判断和处理与周边地区港口(包括天津、青岛港及韩国、日本的港口)市场分工的基础上,围绕东北经济及大连港的特点,发展具有大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港口功能。同
时发挥大连对周边特别是对省内港口的带动作用,搞好分工与合作,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促进东北经济快速发展。在辽宁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中,大连港东由黄海大道及铁路东边道连通丹东港及吉林东部口岸干港,北连营口港、沈阳、哈尔滨干港,西连锦州、葫芦岛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网络框架初现端倪。从货种疏运看,各港各有其优势,但在远洋航线运输及外贸集装箱运输中,大连港的网络核心功能发挥的比较明显,因而辽宁沿海港口完全有条件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共赢的横向港口一体化。
二是纵向一体化。大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拓展腹地的范围,开发更多的货源。大连港要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港口竞争能力,必须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运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服务价格也必须向更加弹性化、多样化、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要达到这些目的,只有通过调整港口内部经营结构,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服务功能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才能真正提高港口的竞争力。同时要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港口效率、政府效率,完善海关、边防、检验检疫,仲裁、金融、保险、贸易、保税、海事等口岸环境,通过提供一体化和高水平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的运输需求,实现大连港口物流服务纵向一体化。
(2)集中化战略
港口有大小,实力有强弱,而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是不同的,即使同是从事物流服务,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是不同的。东北经济和大连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连港应突出发挥区位和深水岸线优势,重点发展深水化泊位、大型化船舶、远洋化航线、专业化货种,在适度发展集装箱的同时,应下力气发展油品、矿石、粮食和汽车等大宗货种,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地区的油品、矿石、粮食和汽车转运中心,建成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客滚运输中心。大连港现有的港区如大港区、寺儿沟、香炉礁、黑嘴子港区泊位等级低,陆域狭窄,集疏运不畅,与市区交叉,难以承担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需求。需要按照大连城市规划中“北进西拓”的要求,将杂货、集装箱、油品等业务向北转移至大窑湾、大连湾乃至长兴岛港区,发展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区。老港区可以依托市区优势,重点开展国际客运旅游服务。
(3)差异化服务战略
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关键是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主要枢纽港和中转港。大连港要与青岛、天津等进行国内竞争,还要与韩国釜山、日本东京、横滨、神户等港口展开国际竞争,但大连港与这些港口相比虽然有巨大的潜力,但还不具备与它们进行直接竞争的实力。要想迅速崛起,大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港口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物流,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吸引更多的货流量。
(4)人才制胜战略
港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物流意识的不足是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发展策略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向技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晓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经营管理人才除具备良好的货物和货运知识外,更要掌握电子物流经营管理技术。因此,要从长远考虑,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造就一般业务人员物流技术骨干队伍。可以与高校合作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物流专业人才,而且要留住人才,同时千方百计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吸引专业人才。
3.战略实施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物流体系
要发展大连港口物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是根本出路。在任何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都是产业载体对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及其变化,依据“成本一收益”经济原则决定的配置行为所演绎出产业分化和重组的过程。在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产业结构的变动将更多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不仅能源、原材料的大部分供应增量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来自国际市场,产品增量也要投向国际市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许多实践证明,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结构调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增加港口物流的需求量,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
(2)发展临港工业
从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成长看,优良的港口条件不是生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惟一决定因素。临港产业的兴起,对国际航运中心的迅速发展同样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临港产业的优势在于减少原材料或产成品运输中转次数,最大限度地降低运销成本。大连应按照“产业强市,工业先行”的思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保税区、加工业区、现代物流中心等,作为未来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充分发挥大连的加工优势和口岸优势,将腹地的农业、林业、矿藏等资源引入大连发展临港加工业,使这些资源获得增值。也可以利用口岸优势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来大连投资建厂,促进大连加工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提升。
(3)港口资源整合政府应力口大力度对港口物流产业进行整合,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现有的港口物流企业加大重组力度:加大港口物流规模,并引入先进物流管理理念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领域的横向合作,以及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的纵向合作,保证物流链的通畅、高效的运行,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4)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
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要对现有的口岸信息系统、海关及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保税区信息系统等各种口岸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建立面向货主、与经贸、口岸、航运等联网的开放式物流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港口物流的强大支撑,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将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有效提高港口运作效率。
(5)争取政府更多的优惠政策
要发展大连港口物流产业,应对国内外物流企业竞争,必须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取得一定的政策优惠,为港口物流中心的发展争取一个有利空间。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工商与城管政策、奖励带头开发企业的政策、产业调控和引导政策等,为大连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
(6)完善集疏运体系
目前港口运输与铁路运力之间矛盾突出,公路运输成本偏高,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政府帮助协调铁路部门,在疏港铁路、大窑湾集装箱枢纽站、东北集装箱双层重载班列、东部边境铁路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快推进港铁联运,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构筑新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7)多渠道吸引资金参与港口物流产业
港口物流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才能成功,因此要积极吸引班轮公司、跨国码头经营集团和专业物流公司参与码头和堆场等各种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以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