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大学2009、2005—2002年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实务试范文
云南大学2009年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及时性报道策划 2.类比推理 3.信度
二、简述题
1.什么是专栏?有什么作用?
2.评论版的要素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许多报刊都设立“更正栏”,如果看待“更正栏”的设立? 4.社会研究的三种目的
5.什么是非概率统计?它有什么特点?
三、实务题(90分)1.比较两个标题的制作
标题一 刘翔钙化点被成功移出
《新京报》 标题二 刘翔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有一位主刀医生祖籍杭州
《杭州都市报》
2.从观点、论证、论据等方面比较下面两篇评论 3.分析一篇消息
4.根据给定的材料写一篇消息(材料是关于株洲娱乐方式海选年轻青岛干部)5.根据材料写一篇评论
云南大学2009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使用与满足理论 2.大众文化 3.框架效果理论 4.宋代邸报 5.邓拓 6.BBC
二、简述题
1.媒介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 2.李普曼队传播的贡献 3.邹韬奋的办报思想
4.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的影响
三、分析题
1.用传播理论分析王菲被“人肉搜索”的材料 2.根据材料写一篇论说文
材料一:是中国果年度新闻奖开设电视新闻直播,无人申报 材料二:中国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材料三:中央台等新闻媒体对汶川地震进行现场直播
材料四:QQ等新媒体第一时间播报地震信息并在各种论坛里进行讨论
云南大学2005年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一、术语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新闻价值 2.黄色新闻 3.新闻策划 4.民生新闻 5.交叉采访 6.镜头化描写
二、简述题(第1和2题每题10分,第3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这一定义不足以界定新闻?为什么要在这一定义加入“有影响”的这一限定,从而形成新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最近发生的有影响的事实报道”。何谓“有影响”,“影响”的对象指什么?
2.大众化报纸和严肃报纸对新闻的处理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简要陈述其各自的特点。
3.联系新闻报道案例,阐述现代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准则及其操作规范。
三、实务操作题(第1题30分,第2题20分,第3题30分,共80分)1.应用所学过的新闻知识评析下面这篇新闻稿(30分)
购买盗版人数居高不下 国民版权意识亟待加强
12月12日电(记者)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国民购买盗版出版物的比例居高不下,从1998年至2003年一直保持在43%至76%左右,其态势之严重令人忧虑。根据这次调查,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盗版购买率达56.6%,农村居民盗版购买率达42.3%,与1998年相比,城市居民的盗版购买率基本持平,但农村居民中购买过盗版的人数比例不断增加。调查表明,盗版音像制品是人们的主要购买对象,其次是盗版图书,盗版教材教辅和计算机软件。而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可随时买到想买的出版物是人们选择盗版出版物的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我国国民购买出版物的渠道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新华书店,在购买图书上还以的比例保持一定优势,而将近一半的人从街头报摊购买书报杂志,至于音像制品几乎大多数是从街头小贩或小店中购买的。当然,这些街头小摊贩大多销售的是盗版制品。
2.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要求你对盗版相关的问题采写一篇报道,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报道角度?先结实什么是报道角度,再叙述你觉得可行的角度以及这样的角度所体现的新闻价值。(20分)
3.就盗版问题,写一篇500字以内的短评(30分)。
云南大学2005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简答解析(第1题10分,2.3.4题各20分,共70分)1.麻醉功能
2.请简介“发展传播学”与“知沟”的概念,并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3.请简介“两极传播”与“创新扩散”的概念,并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4.请用相关传播学理论阐释新闻媒介引导舆论的功能。
二、论述(每题40分,每题1000字以内)1.请论述传播思想从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移的学术过程。2.请用传播学理论对下面这篇报道进行分析、解释和评判。
12月1日,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ITV)面向全国推出《都市剧场》、《七彩戏剧》、《法治天地》和《魅力音乐》共6个全新的付费电视频道。至此,SITV向全国有线数字付费电视用户输送的频道数已经达到11个,成为播出频道数量最多的付费频道开办机构。据悉,SITV今年10月又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12个全国性付费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内容涵盖生活娱乐、竞技体育、影视剧集等。除了这次推出的6个频道之外,不久后,全国第一个专业情景剧频道——《欢笑剧场》,第一个定位于中老年观众的专业频道——《金色频道》和以赛事转播及竞技体育节目为主的《劲爆体育》等3个频道也将与观众见面。据SITV相关负责人介绍,12月1日开播的6个频道均具有很强个性化及专业化特点。其中,《都市剧场》频道每天精选大量都市题材影视剧集,采取4集首播、8集联播的方式,周末则有“两天看完一部剧,精彩剧集不错过”的特别编排,这将给都市人提供巨大的休闲空间;《生活时尚》频道立足追求卓越品质、享受悠闲生活的时尚人群,每天独家挑选国际时尚界最具声誉的法国FASHION TV 3个半小时美丽、前卫的时尚电视素材,与世界潮流同步;《极速汽车》频道立足赛车和汽车文化类节目;《七彩戏剧》频道则面对戏迷观众,让他们不出家门、过足戏瘾,不仅有传统戏剧,而且中青年观众喜爱的话剧也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法治天地》频道则通过多角度案件剖析,用可看性、知识性强的节目、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传播和普及法律知识;《魅力音乐》频道也与国外知名音乐频道合作,为年轻一代提供大容量前卫、流行的音乐节目和资讯。SITV常务副总经理高悦在谈到这些专业化频道的开播时说:“SITV这次新推出的频道,既保持了原有24小时全天候大容量、大密度的编播方式,同时更注重全国市场目标受众的不同特点,集成适合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和不同爱好电视观众收看的各类专业频道。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划以彩票信息为特色的《幸福彩》频道和以高清电视节目为特色的《新视觉》频道。”据了解,自从今年9月9日SITV全国性付费电视运营平台开通以来,全国各地的数字付费电视用户中已有70‟在收看的付费频道。这批新频道的播出,又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云南大学2004年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时新性 2.隐性采访 3.人物专访 4.亲社会内容 5.首席文字 6.新闻策划 7.专栏
8.交叉蒙太奇 9.记录片
10、散射光
二、简答及论述(每题10分,共50分)
1.何谓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当今的报道十分注重“新闻地方化”原则,请问什么是“新闻地方化”?它体现了新闻价值的哪一方面? 3.在新闻业务中,编辑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记者能否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发议论?为什么?可通过什么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倾向?5.镜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三、新闻业务综合实作(70分)
1.根据所给的材料,拟订一份报道提纲和采访提纲。(100字左右,15分)2.根据报道提纲,写一则报刊用的消息。(300字左右,25分)3.根据所写的新闻报道,写一则各媒体通用的新闻专栏评论。(1000字左右,30分)(文章略)
云南大学2004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题8分,共48分)1.内容分析 2.“地位授予” 3.“媒介即讯息” 4.信号与象征符 5.新闻真实性原则 6.《麦克布莱德报告》
二、论述题(1、2题每题15分,3、4题每题16分,共62分)1.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西方传播学。
2.从“5W”模式到循环互动模式、再到社会系统模式,传播学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3.传播学视野中的“三贴近”。
4.如何看待我国大众传播界出现的“广电集团”现象?
三、解析题(40分)用传播学理论解析央视从单一频道到多个频道的传播格局演进。
云南大学2003年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32分)1.显著性 2.报道角度 3.文牍语言 4.新闻导语 5.时务体 6.编辑意识 7.版面设计 8.隐性采访
二、简答及论述(第8题11分,其余各题6分,共53分)1.何谓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包括哪几方面内涵?
2.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经验之一是“与采访对象相识在采访之前”,请问:这个经验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在采访之前做到这一点?
3.选稿有哪些基本标准? 4.图片配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什么是光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6.什么是“独家新闻”?试述独家新闻的特征和分类 7.比较论述报纸新闻与电视新闻的各自优势。
8.什么叫新闻失实?下列这段报道是否有失实之处?如果有,请指出具体句子、说明其造成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避免类似失实的方法。
“一阵阵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子上,敌人的机枪仍在嘶叫,他从嫉妒的疼痛中醒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黄继光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后面坑道里的参谋长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目前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黄继光一跃扑上了敌人的枪眼。”(新华社朝鲜战地报道《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三、综合实作(65分)根据所给的材料,改写一篇报刊用新闻报道;根据所写的报道,写一篇报刊用新闻评论。具体要求如下:
1.新闻报道在300字左右,有完整规范的体例,制作标题; 2.新闻评论在800字左右,评论体例为短评或专栏文章。(文章略)
云南大学2003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32分)1.中介因素 2.大众传播 3.社会雷达 4.“电视人”与“容器人” 5.反馈 6.“知沟”
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8.新闻自由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1.信息与讯息的区别。2.大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新闻的时间性、时新性与时宜性的关系。4.试述社会责任理论。
5.新媒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6.试述“培养分析”的主要观点
7.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8.画出并解释“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三、分析题(每题9分,共18分)
1.请用传播学理论解释“众口铄金”的原理。
2.请用传播学理论解释“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原理。
四、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16分,共52分)
1.综合分析全球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全球信息化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引导舆论并实施舆论监督。3.对比分析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方法和观点。
云南大学2002年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题3分,共21分)1.倒金字塔结构 2.延缓兴趣结构 3.社会新闻 4.复活报道 5.春秋笔法 6.编辑方针 7.标题新闻
二、简答及论述(第6题9分,其余各题5分,共34分,必要时请继续联系具体案例简要分析)
1.何谓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当今的报道十分注重“新闻地方化”原则,请问,什么是“新闻地方化”?它体现了新闻价值的哪一方面?
3.在传播活动中,编辑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题文相符”的含义?
5.与报纸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的优势是什么?
6.记者能否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发议论?如不能,可通过什么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倾向?
三、综合实作(45分)根据所给的材料,改写一篇报刊用新闻报道;根据所写的报道,写一篇报刊用新闻评论。具体要求如下:
1.新闻报道在300字左右,有完整规范的体例,制作标题; 2.新闻评论在800字左右,评论体例为短评或专栏文章。(文章略)
云南大学2002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人际传播 2.“5W”模式 3.枪弹论 4.议程设置 5.新闻价值 6.遵从性心理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新闻信息与一般信息相比,具有什么特征?
2.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对新闻的本源是如何认识的? 3.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4.符号系统中信号与象征符号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5.试述“沉默的螺旋”的主要观点。
6.画出并解释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请用传播学理论解释“对牛弹琴”的荒唐之处。
2.请用传播学理论解释《皇帝的新装》中大家心里明知,却纷纷夸奖“新装”的美丽。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贡献。
2.如何理解和评价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第二篇: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传播实务
本科目须考查的知识要点如下:
新闻实务:新闻采访概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发现与判别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记者的修养、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的第二阶段、采访的第三阶段、新闻报道体裁、新闻主题与材料、新闻语言、新闻结构、各类新闻的采写、各类通讯的采写、新闻体裁改革趋势、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说理论述的原则与艺术、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配发言论的效应与依据、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新闻述评、杂文、广播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
传播实务: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学科地位、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原则与职能、媒介市场与产品营销、媒介广告的经营管理、媒介的生产管理、媒介的技术设备管理、媒介的财务管理、媒介的人力资源管理、媒介的公共关系、媒介产业化与集团化、媒介管理机构与体制改革、广告概述、广告学及其基本原理、广告产业与广告市场、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广告组织、广告运动的基础:广告调查、广告运动的核心:广告策划、广告的信息处理: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传播的通道:广告媒体、广告运动的信息宿点:广告受众与消费者、广告效果及其测定、广告与营销要素整合、广告与营销推广要素整合、广告法规与广告行政管理、广告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新闻传播史论
本科目须考查的知识要点如下:
新闻本体、新闻传者、新闻受众、新闻媒介、新闻作品、新闻传播、新闻与价值、新闻与真实、新闻与自由、新闻源流、新闻事业、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大众传播的受众、传播效果、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变化、1949年以来的台湾、香港,澳门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篇:新闻传播实务论文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新闻职业规范,已经屡屡被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所提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所处的困境,本文主要从《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广告入手,来探讨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时的困境,以及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商业利益
《羊城晚报》
广告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如下所示,图1是《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的版面。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过报纸头版刊登整版广告,但是当这一天,《羊城晚报》在封套版头版宣布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的时候,不禁试问:新闻专业主义如何面对商业利益的侵蚀?底线在哪?
图1 关于《羊城晚报》的这个版面,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准确来说,这不是报纸新闻版面的头版,而是外套封面的头版,这个事实要澄清;其次,即便是在封面,做整版广告,只留一个头条的标题导读,这种情况早屡见不鲜;再次,这条广告的最大争议是内容,声称没有什么新闻比某车上市更重要,显然不妥,;最后,这广告没违法,只能从责任角度批判。
有一句看似戏谑的话“现在的广告做得很有新闻性”在不少人中流传,这句话虽有些偏颇,但细究也不无道理。媒体靠新闻卖广告,靠广告养新闻,这已经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是是我国现今媒体大环境下的主流,而且媒体与广告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我国媒体的发展以及广告业的繁荣,十九世纪末美国人给广告下的定义之一是"广告是关于产品的新闻。"说明广告原来与新闻有相通之处,但是,媒体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否则,本来处于良性互动的媒体与广告出现畸形发展,就会使新闻专业主义受到商业利益的侵蚀。本文将从新闻专业主义同商业利益的博弈关系入手,来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问题。
一、关于新闻专业主义
1、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
“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①
可见,新闻专业主义从来与利益团体无缘,也即与各种利益包括商业利益没有可调和的余地,它本着新闻本质的原则从事新闻报道活动。
2、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特点
概括来讲,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特点包括客观性、独立性、真实性、自由性。所谓客观性,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进行新闻报道活动,把履行“把关人”职责时要按照新闻价值标准而非个人喜好来进行选择。所谓独立性,是强调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该独立运作并为公众服务而不应屈服于行业规范范围之外的任何权势或利益集团等。所谓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新闻事件的原貌,力求达到从整体到细节的真实,以求独立的权威性。所谓自由性,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即“知情权”。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
3、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
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媒介的三个功能,即“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传承社会遗产”。②实际上,在媒介实现这些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两大特征在期间发展成了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并对传媒功能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二、新闻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的博弈
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西方,却在中国历经20多年的新闻改革中屡次被涉及,“其中包括反对“假、大、空”,以事实说话;强调贴近生活,提高媒介的服务性;反对“有偿新闻”,提倡新闻业的职业伦理;呼唤“舆论监督”以及内容采编和媒体经营的分别管理等等。可以说,经过新闻改革,建立新闻专业的信念、伦理和规范,早已成为新闻改革过程的新闻实践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的“专业主义”已经呼之欲出。”③然而,在中国独有的新闻和传媒体制下,新闻专业主义难免受到侵蚀。
1、“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媒介体制引发的“权力寻租”
“我国拥有世界上独特的媒介制度,即“一元体制,二元运作”。一元制度就是指媒介为国家所有制,二元运作就是既要国家拨款,更要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去获取广告利润,而后者已经成为所有媒介的主要收入来源。”④我国之所以形成这样独特的媒介体制,实际上是各种不同集团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进行重新制度化的过程.一方面,政府力量借助资本力量,以期加强对媒介的控制;另一方面,资本力量逐渐成为媒介资源重组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力量获得资本回报。而公众在此博弈过程中就成为两者之间的一种筹码,一方面,政府借助资本力量加强对媒介的控制,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控制媒介进而向公众宣传主流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另一方面,资本力量如果希望借助政府力量获得资本回报,就必须考虑受众的需要。在这样的博弈过程中,必须权衡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建立起现代的媒介制度。然而,在媒介运行的实际情况下,我们却遗憾的发现,广大受众往往成为政府力量和资本力量等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中的牺牲品。在“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独特媒介体制下,媒介一方面要完成政治领域中要求完成的意识形态宣传任务,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广告等市场收入来支撑媒介的再生产。一言以蔽之,就是媒介通过国家所有制赋予的政治优势来获取广告费等市场收入,又通过这些市场收入支撑媒介的再生产以完成政治领域要求的意识形态宣传任务。由此看来,媒介具有与生俱来的政治优势,掌握着社会舆论的主动权,也成为受众的主要传播源。然而,如果一些媒介从业者利用这种权力谋取各种利益,实现权钱交易,用公共权力在市场中寻找租金,即我们所说的“权力寻租”,就会丧失新闻专业主义的应有之义,使广大受众成为牺牲品。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2、《羊城晚报》之于新闻专业主义
以《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为例,不可否认,报纸依靠平面广告尤其是房地产广告、车广告等能够获取丰厚的盈利,以此来维持报社的再生产,而报社的这种做法也并没有违背媒体在“一元体制、二元运作”媒体体制下的运作原则。我们也可以看到,《羊城晚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做出了八连版的广汽巨额投入的创意广告,(图2是《羊城晚报》八连版广汽巨额广告的其中两版)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当《羊城晚报》发行八连版广汽巨额广告的时候,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争论基本可以分为两派:一方认为《羊城晚报》作为都市报而非党报,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广告追求创意和创新是没有错的,最重要的是《羊城晚报》的八连版巨额广汽广告确实达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另一方则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羊城晚报》虽是都市报,但也应秉承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品质,报社靠广告获取盈利以维系报社再生产本无可置疑,但像《羊城晚报》这样即使只是在广告封套版头版整版打出汽车广告的做法,已经超过了新闻媒体与广告间的“度”,难免模糊了报社作为社会公器的角色。
笔者认为,对于之前《羊城晚报》的八连版巨额广告,作为受众应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应该看到,《羊城晚报》的八连版巨额广告只是在报纸的包封上而非盛传的头版,是属于做成假头版的内容页广告。对于当今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运用此做法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理解。然而,如果说此前的八连版巨额广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告受众还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话,《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2日的封套版头版广告便让人不敢苟同了。对于此头版广告,最大的争议不在于其整版的巨幅广告,而是其宣称“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广汽SUV传祺GS5全球首发更重要”的内容。很明显,《羊城晚报》是想用“惊世骇俗”的语言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进而引起争论。“在信息社会,注意力资源变得日益重要,信息社会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⑤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广告商购买投资于媒体并不是为了购买报纸的某块版面空间或广播电视的某个节目时段,而是冲着这块版面空间、这一节目时段所实际吸纳的受众的阅读习惯或收视行为而投资的”。⑥广汽集团购买《羊城晚报》的版面,其目的是着眼于《羊城晚报》长期以来培养起的广大受众。而《羊城晚报》作为都市报,传播新闻是其主要职责,作为拥有广大受众群体的大型都市报,《羊城晚报》公然在广告上宣称卖车比所有的新闻都重要,这岂不是对读者智商的冒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呢?《羊城晚报》的这种做法虽不至于上升到以公共权力在市场寻找租金的“权力寻租”的地步,但是作为定位在大型都市报的报纸,其在商业利益的面前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模糊化处理是值得商榷的。
推而广之,诸如《羊城晚报》的此类侵蚀新闻专业主义品质的做法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从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赵安落马,影视部副主任露馅,到山西繁峙矿难多家媒介的11名记者集体受贿;从《焦点访谈》栏目日益增多的说情者,导致舆论监督锋芒大打折扣,到各地各类媒介口喊人文关怀,却对有钱、有权阶层趋炎附势„„我们尴尬的发现,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新闻专业主义被忽视甚至是被抛弃的情况,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步履维艰。
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虽然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并不是主导新闻观,但是其作为一种职业理想,在不断的建构和消解中体现出极大的理论价值”。⑦媒体只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才能有效应对生存发展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不仅会使原有的传统媒体加速衰落,而且会使新媒体的公信力迟迟难以建立,到头来既不能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不能收到经济利益回报,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我们必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把握道德底线。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1、回归到为人民服务上去
在我国,媒体是为人民服务的,传统媒体诸如报纸、广播等要把握好为公众服务这个最终目的。从公众角度来讲,媒体资源的丰富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在海量信息面前,往往有些信息不是公众所关注的,甚至有些东西是造成受众“麻醉效果”的元凶。由此,公众需要的是媒体帮助他们过滤信息,以便得到需要关注的信息,至少是排除冗杂信息、噪音信息、虚假信息等。这就需要媒体想公众之所想,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做好新闻而非铺天盖地的灌输信息,更不能摒弃职业道德误导受众。而审视《羊城晚报》的做法,其把封套版头版做成巨幅平面广告并冠以所谓的“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广汽SUV传祺GS5全球首发更重要”的噱头,非但没有帮助受众过滤掉冗杂多余信息,反而是以极其富有歧义的广告语来误导受众,显然是不可取的做法。
2、加强制度建设及舆论监督
新闻专业主义能够坚守,职业道德能够维护,离不开制度的建设。也唯有制度的建设才能够将相关问题纳入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运用国家强制力的方式来解决。而舆论监督至于新闻媒体,就出现一个“悖论”,因为新闻媒体本身就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实施者,而舆论监督有需要他人来监督新闻媒体本身,这就需要新闻媒体间的相互监督,还有来自受众的监督,“制度建设和舆论监督,对于媒体以及媒体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他律”和“自律”的关系,共同促进新闻专
⑧业主义与道德问题的解决”。制度建设及舆论监督作为新闻专业主义得以坚守的两翼,两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3、新闻专业主义是永远的追求
新闻媒体要始终确立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虽然新闻专业主义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主义,但是从客观上来讲,新闻专业主义有助于新闻从业人员确立新闻理想,督促他们确立客观、真实、中立、公平公正的新闻理念,从而在新闻报道中坚守新闻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要确立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媒介从业者的素养。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目前超过半数的记者编辑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丰厚的生活阅历、广博的知识积累的实习生、或者刚从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就能为千千万万的受众筛选信息”。⑨《羊城晚报》能够出现如图1所示的封套版头版版面设计,即使不是编辑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的问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题,也与编辑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出现偏差有关系。
4、媒介素养是通往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⑩“新闻专业主义”至今仍然是新闻从业者的准绳,只是这个“准绳”容易受到影响,所以才有“媒介素养”的需求。实际上,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下,相比“新闻专业主义”,“媒介素养”更为迫切。我们需要让普通人了解媒体的运作方式、了解媒体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了解媒体在构建现实方面的特点„„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乏专业新闻的典范,《南方周末》、《财经》等媒体都有自己的成功战役,然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个的新闻专业主义,而是普通民众基本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在信息时代,应该是公民教育的第一步。
我们必须能读懂官方与民间信息之间差异的原因,必须能读懂各种力量与媒体之间的关联,也应该能运用基本的表达方式与渠道„„如果受众能够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就会更好的解读媒介的各种信息,并能积极反作用于新闻媒体,督促新闻媒体更好的践行新闻专业主义。正如针对《羊城晚报》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广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秘书长张志安在其微博中所说:“报纸广告越轨,公众能做点啥?《羊城晚报》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广告,默许汽车厂商宣称“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全球首发更重要!” 我想,对这种行为,读者能做点啥?最简单的办法:@其微博并说句话:羊城晚报,贵报错了,下次不要。大概没用吧,可如果你也@它呢?也许它能听到并会反省。”
四、结语
《羊城晚报》广告**让我们再一次关注新闻专业主义的种种问题,或许在我国独特的媒介体制大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这种本来就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闻思想很难实现,但至少前进一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就会随之前进一大步,新闻专业主义之于我国新闻媒体,任重而道远。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参考文献】
①《舆论监督、客观性与新闻专业主义》,郭镇之,专家论坛,传媒学术网 ②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③张立勇《“新闻专业主义”对中国新闻业的参考价值》,《对外大传播》,2005年6月
④李良榮《當前中國新聞改革的基本特點———紀念新聞改革25周年》,《現代傳播》,2004年第5期
⑤喻国明《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上)——关于传播营销的的策略分析》,《当代传播》,2000年3月20日
⑥吴菲《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对“后危机时代”下地市电视媒体的启示》《今传媒》2011年第8期
⑦范以锦,霍慧《“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道德底线把握》 《新闻与写作》 2010年5月5日
⑧范以锦,霍慧《“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道德底线把握》 《新闻与写作》 2010年5月5日
⑨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科学网
第四篇:新闻传播实务总结
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一)、活动概况。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8月9日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二)、重要意义。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馆舍的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这一活动,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三项学习教育” ”(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部署,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促进其成长和成才的有效措施。
三)、实践依据:作风和文风问题历来是新闻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涉及新闻语言与文字的风格,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新闻媒介的名声和信誉。因此,我党历来重视新闻队伍的作风和文风建设。
1、20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整风期间,党中央就把整顿文风与整顿学风共同作为整风中的三大任务。1942年毛泽东在中宣部专门为整顿文风而开的干部会上发表《反对党八股》的著名演讲,号召全党共同抵制党八股。同时,毛泽东还给《解放日报》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要求采编人员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生活,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和现场,采写了吴满有、赵占魁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2、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客里空”运动,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还从深层次上改造了记者的立场与采访作风,并再次强调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得到重视。
3、邓小平也很重视干部队伍和新闻工作的作风和文风建设。1978年,他在一次讲话中,对党内存在的“最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做法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强调杜绝“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风气。在他看来,文风和作风是相互联系的,形式主义的文风其实反映的是一种虚浮不实的思想作风。
4、江泽民关于新闻队伍作风建设问题有许多明确论述。例如,他把“作风正”与“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为新闻队伍建设的四项目标和要求之一(视察解放军报是的讲话);他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六大作风,即“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视察人民日报时的讲话)。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视察新华社时的讲话),这些都为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加强思想和作风修养指明了方向。
5、“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以人为本”等新的执政理念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它不仅反映了当中哟昂对新闻队伍建设是明确要求更体现了党中央指导新闻工作的基本思想。根据这一思想,新闻工作者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真正完成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6、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虽然我党也一再强调作风和文风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发布《关于改
进报纸工作的决定》,要求“报纸的编辑、采访、评论人员必须通晓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通晓国家和地方建设事业的政策、情况和问题,养成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力求与人民群众、机关和干部保持亲密的联系”。但后来一方面由于党内官僚主义作风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当时全面、系统学习苏联《真理报》,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造成中国新闻宣传日益公式化、概念化,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的作风也受到影响,报道经常落后于现实生活,严重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在社论《致读者》中明确提出三项改革要求,第一项就是“扩大报道范围”,要求多采集、多登载一些“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当时确实也刊登了相当数量的记者深入基层,向群众生活深处延伸的新闻稿。但由于“反右”、“反右倾”、“大跃进”等政治运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破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的作风也受到影响,记者即使到了基层,看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情况。1961年,党中央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但当时总体上是在“左”的思想路线影响下,记者不能讲真话、不敢讲真话,“深入基层”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嗣后,“文化大革命”对党风、文风的破坏到了极点,就更谈不上“走转改”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今天我们所倡导的走转改的活动,其实是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再现。
四)、为什么要“走转改”
第一,从客观方面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进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所出现的新情况,再加上新媒体的出现,新传播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新闻工作者原有的一些新闻理念、传播理念,以及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致使一些人过于依赖互联网,以来新的手段和技术,而不愿意延续以往的,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而导致了采访报道作风和写作的文风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二,从主观方面看,一些新闻工作者缺乏责任感、作风浮漂,思想方法简单片面,写作方法老套、陈旧模式化,不善于向群众学习,从而出现了有偿新闻、纸馅包子等比较严重的事件。
第三,是继承新闻工作传统,做好新闻本职工作的必要性决定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这样一个国情下,为了使我们的新闻宣传紧跟形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了使新闻从业人员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教育,经常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2003年,由中宣部等中央主管部门在新闻界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继而,在2006年又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简称“三贴近”)的要求,主要着眼于转变作风,眼睛向下,深入基层。接着,从2010年11月始,部署了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强化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直到今年8月开始大力推进“走转改”的实践教育活动。之所以对新世纪以来新闻界的学习教育活动作一简单回顾,无非是说明今天的“走转改”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说,前面的学习教育是重在解决指导思想、方针原则、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那么“走转改”就是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问题。也可以说,“走转改”是检验我们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应对新媒体崛起、全媒体时代来临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和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高科技手段在新闻领域被广泛应用,世界的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各种新兴媒体,从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到今天盛行的微博,从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一句话,从传播内容到传播手段,都对传统媒体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特别是网络新闻的时效性、丰富性、公开性、交互性和畅通性,使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在这样的“大兵压境”、“兵临城下”的情势下,如果传统媒体按兵不动,只能束手待毙、自甘沉沦,我们的报纸只能由萎缩走向消亡。怎么办?“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有靠内容取胜,靠优质新闻产品取胜。试想,如果我们的传统媒体凭借真实性、权威性的固有优势,再加上大量来自一线的鲜活新闻、独家新闻,反映老百姓身边事、身边人和人间情的深度报道,以及思想敏锐、观点前沿的评论,包括采用为普通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就可以将新兴媒体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这一切,单靠从网上下载,靠编发统发稿,靠电话采访,靠到面上转一转遛一遛,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大量事实表明,基层是新闻的富矿,群众是报道的主体,社会生活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走转改”,别无他途。因此可以说,今天特别强调“走转改”,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广大报纸、广播、电视工作者“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的灵丹妙药。
五)如何“走转改”
“走转改”不能停留在“形似”阶段,应力求“出神入化”,做到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
——力求思想领先,做到善于学习。我们在“走转改”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思想理论准备,是不是有党的方针政策根底,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们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反映社会脉动、引导主流舆论的媒体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形势任务学习,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以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这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是各种理论观点和利益诉求相互碰撞、激荡的时代。有人概括当前存在七大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虚无主义思潮。如果我们不学习,对这些思潮就会若明若暗,一知半解,是非难分,真假莫辨,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特别是从事政治思想领域报道的同志,又怎能做到心明眼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呢?所以,这些都是搞好“走转改”的必修课,是保证“走转改”卓有成效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媒体人应有的基本素养。
从具体条线的新闻报道来说,记者更应该通过学习,了解与熟悉我们党和政府在这个领域的方针政策,这样在“走转改”中才会有所遵循,才会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譬如,当前从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报道,如果你不了解“两手抓”(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两加强”(加强政府扶持,加强体制改革)、“两发展”、“两繁荣”(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其主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那么即使你整天沉在基层文化单位,也会两眼一摸黑,不知从何抓起。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武装头脑,应该贯穿于“走转改”的全过程,这是最好的“磨刀”。
——力求真情融入,做到善于发现。马克思曾经指出,报刊应当“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虑、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走转改”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记者放下身段,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互动、心贴心交流,从而切实了解黎民百姓衣食住行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真正做到与他们打成一片,喜他们之喜,忧他们之忧,帮他们之需,为他们鼓与呼。在这个过程中,蕴藏在基层群众中的新人物、新事物、新风尚就会不断映入你的眼帘,如果你做有心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同样,因为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的道理,什么是新事物的萌芽,什么是旧社会的沉渣泛起,你也会比较清醒,容易识别真伪。实践一再证明,我们来自基层的热点新闻、独家报道、深度调查,就是这样产生的。《新民晚报》近几年荣获中国新闻奖的佳作,从沈阿姨卖房向灾区献爱心的消息,到“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的通讯,无不是记者沉在基层一线抓到的“活鱼”。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一般越是贵重的药材,越是产在崇山峻岭,产在云端深处;同样,越是有价值的新闻,越是来自基层的一线,来自平民中间;来自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现场。
——力求开动脑筋,做到善于思考。俗话说:“行成于思”、“多想出智慧”。在基层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眼看纷纭多变的社会现象,要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就要开动思想机器,坚持独立思考,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2005年《文汇报》荣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就是记者在一线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以独特的视角命题的。一般来说,人们对院士往往有一种神秘感,总觉得他们与众不同,高不可攀。但记者在听了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关于“一定要纠正对院士的过度崇拜、过度看重的问题”的讲话后,就萌生了采写这则消息的想法。在消息中,他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汪品先院士的话作为背景材料,真是神来之笔。汪品先院士说:“院士又怎么样呢?应该这么看,我无非比没有当上院士的人多一票而已,仅仅一票之差,我多了一票,当了院士,到处受到欢迎,人家少了一票就让他回去抱孙子了,这是不公道的。”这无疑是记者对掌握的大量素材,经过反复权衡、筛选的结果,是深思熟虑的产物。又如,《解放日报》去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消息《长江隧道开通一个月崇明“拒资”十亿元》,也是如此。记者在长江隧道通车后的一个月里,不时来到崇明县采访,深入了解通车对崇明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当得知该县为了落实市委关于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规划,为了发展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毅然拒绝了外界投巨资前来办有碍环保企业的申请后,深感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顾全大局、惠及后代,讲究可持续发展的善举,因而很快撰发了报道。
——力求改进文风,做到善于表达。文风是由作风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风。说实在的,如果你坚持“走转改”,整天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有了群众的思想,群众的感情,群众的语言,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情趣,那么文风改什么,怎么改,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拿传统的消息的写作来说,历来强调要有一个好标题,最好能高度概括最核心的事实;要写好导语,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把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扼要地交代;通篇要用事实说话,说事实的话,要以叙述为主,切忌议论;篇幅要短,最多不超过1000字等等。现在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关于消息写作的有些传统做法,就得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因为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真所谓“一网在手,应有尽有”,然而人们对传统报纸的信息传播有了新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能看到消息背后的东西,即思想观点方面的东西,换句话说,不仅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在消息写作中就不能没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有时就免不了采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必须更加充分体现“三个重视”,就是要更加重视群众实践,更加重视群众期盼,更加重视群众创造。走基层的报道,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而应当去发现基层百姓的期盼和心声,困惑和烦恼;去发现一线部门、企业和职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创新与创造精神,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些方法和借鉴。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深刻挑战,新闻工作者既要坚持求真求实的态度,又要发扬创新创造的精神。要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更好地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我们的报道要给人以知识的增进、思想的启迪、文化的涵养、价值的熏陶,更好展现新闻宣传的清新之风。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必须“抢占思想制高点”。一个优秀的记者编辑深入一线,不能简单地走马观花,应该站在高处看风景,胸怀大局做报道。当代中国,发展最关键。只有让报道的主题紧紧围绕上海发展大局,聚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形成共识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找到破解难题的对策和办法,才能写出有思想特色、有思想深度的报道。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走转改”并不是什么新花样,它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成功之魂,必须坚持修练,常抓常新。为此,一要形成共识:“走转改”
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新闻工作不息,“走转改”不止。二要从采、写、编的各个环节入手,确保落到实处,一以贯之。三要建立完善制约激励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六)、“走转改”要走到底:
李长春同志最近对这个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作了批示,强调要“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走基层要坚持走到底,这样才能真正地转变作风、改造文风、取得实效。
第一,“走到底”要持之以恒。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多次提出这个问题,但常常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出现了“倒退”。从主观上讲,有些新闻工作者确实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加上媒体本身的特点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到底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新入行的年轻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工作传统教育,手段和办法都比较匮乏,甚至连业务能力培养都有点放任自流的感觉。此外,我们面临新的数字传播环境,信息来源多样、多元,“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记者如果奉行“拿来主义”,就容易出问题。我们当然允许从网上找线索,但问题是要核对信源,而不是把网上的线索当成我们的新闻。本来就缺乏深入基层的观念,加上数字条件下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一些年轻记者不能、不愿深入基层,从数量角度讲,照样可以完成任务,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新情况、新原因、新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倒退”。我们正视这种倒退,分析每一次倒退的原因,才有可能切实“走基层”,并且真正“走到底”。
第二,“走基层”要沉下去,“走”到真正的基层。
“走基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走出报社,走出机关,走到基层;一个是扎扎实实地体验基层老百姓、基层工作的甘苦,体验老百姓和基层干部的实际感受。这样,我们才能真切体会到的确要转变作风、改造文风,否则必然还是走马观花,看看表面现象。
第三,“走到底”要“放下身段”。“放下身段”有三层意思:一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就是走基层。二是走基层要理性地去关注现实。走基层不是被动地接受人家给你看的那些事实,消极地如实反映,而是要积极地思考问题在哪里。沉下去,沉到底,放下身段,真正触底——观察触“底”、思考触“底”,才能写出真正有实效的报道来。三是“走转改”是系统工程。走基层为什么往往不能走到“底”?一方面是认识问题、素质问题,还有一方面确实是我们的体制问题。怎么破解它,需要媒体的领导也要“走基层”。
七、走转改的媒体案例
1、北京媒体:央视新春走基层;北京日报开辟“记者在基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一线体验”和“现场直击”;北京电视台“我在基层”;
2、上海媒体:《解放日报》“把办公桌搬到基层”,在定海路街道扎根长达五年,笔端饱含深情,赢得基层民心。《文汇报》推出《第一现场》专栏,内容鲜活,思考深入,凸显了普通人的奉献精神。《新民晚报》的《我的基层报告》栏目,动真情、讲实情,积极化解疏导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上海广播电视台《直通现场》《直通990》等栏目,将镜头和话筒对准基层、对准群众,配合中心工作,写出了群众爱听爱看的报道。《新闻晨报》特别策划《寻找今日马天民》、《东方早报》刊出系列报道《坚守者》,塑造了基层干部群众平凡而伟大的历史群像。东方网、《劳动报》《青年报》、第一财经等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了许多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好项目、好作品。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青年记者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发现的力量——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报道优秀作品评选”也正在积极进行中。
8、新闻理论:新闻专业主义(客观、中立、平衡);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
第五篇:新闻传播
上海大学历届考研试题
2001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
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
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的作者是()和凯文•温德尔。
7.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所以对传播者的研究在国外也叫()。
8.“两极传播论”认为,观念首先由传播媒介传给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然后再由他们传给不太活跃的其他人。
9.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信息。
10.体语有三种类型,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利用语言的特点以表达意思的()。
1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等特点。
12.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有冷热之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等观点。13.克拉帕认为,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选择过程,群体以及群体规范和习俗(),使大众传播主要是作为一种激活,强化和维持受众原有态度和观点的力量用。
14.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的“士兵观看电影”研究,揭示了劝服的重要特征,并为战后的劝服研究铺平了道路。
15.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和()。
二、判断题
16.戴元光等编著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我国第一本传播学专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业电台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开始播音的KDKA广播电台。
18.威廉斯蒂芬森认为,人类的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本质上与绳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没有什么区别。
19.新闻传播者既包括记者.摄影摄象和节目主持人等人员,也包括编辑.导演.导编.总编等人员。
20.“观念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观点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21.香农提出的传播模式用“噪音”这个概念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22.选择出来的事实是选择者个人意见及其所属阶级意见的反映。
23.印刷和电子媒介在使人类社会脱离所谓“部落化阶段”及至成为“地球村”的同时,也使参与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众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们用各种符合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26.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而广义的广播则除此之外还包括电视广播。2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少观点都师承加拿大学者英尼斯。
28.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电视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开拓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新领域。29.坎特利尔主持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发现,其中也涉及两极传播的问题。
30.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30分
31.拉斯伟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什么?6分
32.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作出那些重要贡献?10分 33.受众具有那些特征?8分
34.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25分
35.有人说,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们能否享受到这种发明的好处取决于人们使用电视的智慧能否与发明电视的智慧并驾齐驱。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要求:1.观点明确,自证己说。2.层次明晰,字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上海大学2001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20分 1.测量2.实地调查
3.信度4.效度5.间接调查
二、简答题30分
1.用图形说明定量研究的步骤 2.发放式问卷的类型 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论述题50分 1.内容分析的特点 2.问卷的结构
2002年传播学理论
1、传播有多种定义。请写出你认为较好的一则定义并阐述你偏爱这则定义的理由。如你认为没有较好的定义,也可自行对传播下一个定义,并对自己下的定义作简要的解释。10分
2、请写出一位对传播技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并阐述其人其事在传播史上的意义。10分
3、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15分
4、甲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不可分离而且水乳交融。乙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可以分离的,而且必须分离。请结合新闻的阶级性,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分
5、广播在我国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为什么?10分
6、“靶子论”与“沉默的螺旋说”这两个观点的区别表现在那些方面?15分
7、传播效果研究有若干经典成果,如“枪弹论、个人差异论、中介效果论、创新和讯息扩散论、使用和满足论、议题设置论、文化规范论和意义建构说。”你比较欣赏其中的那种观点?请举例论证。20分
2002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5*4)
1.信度2.抽样误差3.态度量表 4.离散变量5.t检验
二、简答题(2*20)
1.问卷调查的缺点(250字)
2.研究报告包括哪些方面(250字)
三、论述题40分(500字)论述影响问卷设计的因素
2003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解释(3*10=30分)1.劝服论
2.舆论 3.传播媒介 4.内向传播 5.维模原理 6.知晓权 7.近体
8.沉默的螺旋
9.文化规范论10.多视觉新闻学
二、简答(5*12=60)
1.传播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简介传播学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论贡献与论著 3.冷媒介与热媒介
4.简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5.提高宣传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60分)
1.联系实际,辨证分析传播的功能(40分)
2.多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分)2003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10)1.定量研究 2.经验社会学 3.连续变量 4.抽样 5.名目尺度 6.多因素设计 7.个案研究 8.抽样误差 9.信度
10.相关分析
二、简答题(60分)1.实地访问的重要类型 2.内容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3.实验的控制主要应把握的两个方面
三、论述题(50分)问卷的结构分析 2004年试题 R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
简单随机抽样 内容分析 经济传播 信息污染 文化分层 议程设置 铅版
定量与定性的区别和联系(论述)
上大05年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莱温 2.传播者
3.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内向传播 5.新闻
6.文化传播的“维模”原理 7.知晓权
8.集权主义理论 9.申报
二、简答题 1.结构功能理论 2.宣伟伯模式 3.议程设计理论
三、论述题
1.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 2.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2005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5)1.信度、效度 2.内容分析 3.分层抽样 4.个案研究 5.控制实验 6.R检验 7.假设
8.答案的穷尽性
二、简答题(4*15)
1.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2.定量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图示3.科学的研究设计包括哪几项? 4.问题设计的原则
三、论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50)
2006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4)
1、议程设置理论
2、新青年
3、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4、维模原理
二、简答(15*4)
1、简述社会责任理论
2、简述互动**往理论
3、简述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简述史量才的报刊思想
三、论述(共58分)
1、试用传播学相关的观点或理论分析“超级女生现象”(28分)
2、论述传播对构建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作用。(30分)2006年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计量法
2、所罗门斯组设计
3、平均人
4、总加量表
5、集体抽样
6、海德的平衡论
7、相关分析
8、假设
二、简答(12*5=60)
1、内容分析的步骤
2、问卷调查的语言特点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调查报告应包括那些方面?
5、实地调查的技巧。
三、论述(30分)
论述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
四、应用题(20分)
要进行一项关于“媒介信任度”的调查,请你设计一份调查计划。
2007年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4*5)1,非线形编辑 2,交叉蒙太奇 3,卫星直播电视 4,实地录像 5,摄像采访
二、简答(10*2)
1,录音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写作(25*1)
自选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 报纸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3*5)1,政治敏感 2,预测性报道 3,非线型结构 4,新闻述评
二、简述(20*2)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2,简述新闻标题的版面作用以及拟制标题的基本作用。
三、据以下材料写一篇250~300字的短讯,拟制标题。
就网上所说的废除中医论,2006年*年*月,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中医院院长与会,就中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发展对策展开讨论(文章来源:某网站,非规范的新闻写法,只是从诸多方面提供材料)2007年新闻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20)1,新闻欲 2,新闻 3,大众传播 4,知晓权
5,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6,内容分析 7,描述性研究 8,麦克卢汉 9,《申报》 10,隐私权
二、简答(10*4)
1,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 2,定量分析的10个步骤 3,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45*2)
1.谈谈对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
2.谈一下你对电视娱乐节目例如《超级女声》、《嗨!好男儿》的看法。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2*10=20)
1、实地调查
2、莱温
3、SPSS系统
4、非语言符号
5、著作权
6、王韬
7、信息共享性
8、把关人
9、新闻的客观性
10、新闻批评
二、简答(20*3=60分)
1、霍夫兰对传播学对贡献
2、社会责任理论对报刊的五点要求
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三、论述题(35*2=70)
1、传播学的两大学术传统
2、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和简介效果?如何提高新闻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度效果?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起幅和落幅
2、色温
3、新闻鼻
4、编成
二、简答(20*2=40分)
1、DV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2、联系实例说明民主新闻的特征
三、自拟题目写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稿 报纸部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in-deep-report
2、新闻提示
3、设计语言
4、微型导语
5、(暂缺)
二、简答(20*2)
1、联系实例说明新闻的叙事策略
2、报刊的功能定位元素及联系实例说明现代都市报功能定位的缺失
三 结合下列材料,以美联社的记者眼光,写一篇新闻综述(材料选自办《参考消息》-有关近期石油价格上涨)
新闻传播学2008年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2 诸子百家 3 新媒体 4 文艺复兴
二、简述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三、简述中国第一部传播学著作
2009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试题
一、名词
1、新闻欲
2、社会责任理论
3、实证研究
4、传播学批判学派
5、梁启超
6、文化传播
7、舆论
8、抽样
9、政治家办报
10、著作权 二简答
1、沉默的螺旋
2、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3、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1、论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2、联系实际评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9学新闻学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talk show
2、CNBC
3、剪接点
4、单边注入点
5、编成
二、简论:
1.简述电视现场直播的基本策略;12’。
2.联系电视现场采访的基本要求分析汶川大地震中电视现场采访的得与失。18’ 三.自拟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稿。30’ 报刊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4’*5=20’)
1、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
2、“All the news that fits to print”
3、版面编排意图
4、人物通讯
5、编者按语
二、简述
1、分析北京奥运会中我国报纸的经验与教训;15’
2、从西方报纸版面改进的经验中带给我过报纸版面改革的启示。15’
三、根据材料,以《新民晚报》记者的身份,写一篇500的简讯,并拟制标题。25’
2010年新闻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推断统计分析。
2、网络传播的主要特诊。
3、媒介文化的特征。4、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
5、受众逆反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
二、论述题(每题50分)
1、分析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2、如何认识和处理新闻、舆论、宣传三者关系。2010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40分
1、再生型新闻线索
2、漏斗式提问
3、情景写作
4、后补性媒体
5、pure design
6、假头条
7、Interaction TV
8、叙事蒙太奇
二、简答题 45分
1、新闻媒介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与新闻价值关系。
2、报业面临困境与报纸应对策略。
3、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三、论述 40分
试论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政治传播功能,传媒产业功能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状况及其应有的理性取向。
四、根据材料写篇400字新闻报道并拟标题
25分材料是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约1500字)。
一、填空题
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
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的作者是()和凯文?温德尔。
7.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所以对传播者的研究在国外也叫()。
8.“两极传播论”认为,观念首先由传播媒介传给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然后再由他们传给不太活跃的其他人。
9.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信息。
10.体语有三种类型,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利用语言的特点以表达意思的()。
1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等特点。
12.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有冷热之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等观点。13.克拉帕认为,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选择过程,群体以及群体规范和习俗(),使大众传播主要是作为一种激活,强化和维持受众原有态度和观点的力量用。
14.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的“士兵观看电影”研究,揭示了劝服的重要特征,并为战后的劝服研究铺平了道路。
15.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和()。
二、判断题
16.戴元光等编著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我国第一本传播学专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业电台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开始播音的KDKA广播电台。
18.威廉斯蒂芬森认为,人类的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本质上与绳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没有什么区别。
19.新闻传播者既包括记者.摄影摄象和节目主持人等人员,也包括编辑.导演.导编.总编等人员。
20.“观念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观点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21.香农提出的传播模式用“噪音”这个概念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22.选择出来的事实是选择者个人意见及其所属阶级意见的反映。
23.印刷和电子媒介在使人类社会脱离所谓“部落化阶段”及至成为“地球村”的同时,也使参与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众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们用各种符合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26.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而广义的广播则除此之外还包括电视广播。
2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少观点都师承加拿大学者英尼斯。
28.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电视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开拓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新领域。29.坎特利尔主持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发现,其中也涉及两极传播的问题。
30.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30分)
31.拉斯伟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什么?6分
32.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作出那些重要贡献?10分 33.受众具有那些特征?8分
34.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25分
35.有人说,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们能否享受到这种发明的好处取决于人们使用电视的智慧能否与发明电视的智慧并驾齐驱。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要求:1.观点明确,自证己说。2.层次明晰,字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
上海大学2001年新闻业务考研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新闻价值
2、新闻背景
3、新闻线索
4、短评
二、简答题30分
1、新闻编辑的基本业务和基本功
2、解释性报道的基本特征
3、举例说明新闻导语改革
三、实践题50分
1、将下面一篇专稿改写成一篇600-800字的综述新闻,并制作标题(含引题、正题、副题)20分
《时代催新 再现活力————从“六艺节”看传统艺术的市场走向》
2、根据下列通讯,写一篇约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30分 《就监督你一个————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定向视察”活动纪实》
上海大学2001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20分)1.测量 2.实地调查 3.信度 4.效度 5.间接调查
二、简答题(30分)
1.用图形说明定量研究的步骤 2.发放式问卷的类型
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论述题(50分)1.内容分析的特点 2.问卷的结构
2002年传播学理论
1、传播有多种定义。请写出你认为较好的一则定义并阐述你偏爱这则定义的理由。如你认为没有较好的定义,也可自行对传播下一个定义,并对自己下的定义作简要的解释。10分
2、请写出一位对传播技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并阐述其人其事在传播史上的意义。10分
3、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15分
4、甲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不可分离而且水乳交融。乙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可以分离的,而且必须分离。请结合新闻的阶级性,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分
5、广播在我国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为什么?10分
6、“靶子论”与“沉默的螺旋说”这两个观点的区别表现在那些方面?15分
7、传播效果研究有若干经典成果,如“枪弹论、个人差异论、中介效果论、创新和讯息扩散论、使用和满足论、议题设置论、文化规范论和意义建构说。”你比较欣赏其中的那种观点?请举例论证。20分
2002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5*4)1.信度 2.抽样误差 3.态度量表 4.离散变量 5.t检验
二、简答题(2*20)
1.问卷调查的缺点(250字)
2.研究报告包括哪些方面(250字)
三、论述题40分(500字)论述影响问卷设计的因素
上海大学2002年新闻业务考研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报道思想
2、独家新闻/深度报道
3、重点编排
4、隐性采访/异地采访
二、简答题30%
1、新闻真实和文学真实有何区别?并请列举新闻采写实例以说明。10分
2、假设你是上海某一新闻传播记者,有人来电声称:“沪松高速公路12.5公里路段刚才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这时你正在上班途中,时间是上午8:50,你将如何应对采访?20分
三、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500字新闻稿,并拟复式标题。30分(材料略)
四、为下列文字材料写一篇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20分(材料略)
2003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解释(3*10=30分)1.劝服论 2.舆论 3.传播媒介 4.内向传播 5.维模原理 6.知晓权 7.近体
8.沉默的螺旋 9.文化规范论 10.多视觉新闻学
二、简答(5*12=60)
1.传播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简介传播学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论贡献与论著 3.冷媒介与热媒介
4.简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5.提高宣传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60分)
1.联系实际,辨证分析传播的功能(40分)
2.多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分)
2003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10)1.定量研究 2.经验社会学 3.连续变量 4.抽样 5.名目尺度 6.多因素设计 7.个案研究 8.抽样误差 9.信度
10.相关分析
二、简答题(60分)1.实地访问的重要类型 2.内容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3.实验的控制主要应把握的两个方面
三、论述题(50分)问卷的结构分析
2004年试题
R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
简单随机抽样 内容分析 经济传播 信息污染 文化分层 议程设置 铅版
定量与定性的区别和联系(论述)
上海大学2005年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莱温 2.传播者
3.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内向传播 5.新闻
6.文化传播的“维模”原理 7.知晓权
8.集权主义理论 9.申报
二、简答题 1.结构功能理论 2.宣伟伯模式 3.议程设计理论
三、论述题
1.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2.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2005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5)1.信度、效度 2.内容分析 3.分层抽样 4.个案研究 5.控制实验 6.R检验 7.假设
8.答案的穷尽性
二、简答题(4*15)
1.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2.定量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图示 3.科学的研究设计包括哪几项? 4.问题设计的原则
三、论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50)
上海大学2005年新闻理论考研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媒介
2、新闻价值
3、新闻政策
4、舆论
二、名词阐释
1、媒介即信息
2、新闻角色定位
三、简答
1、简述新闻有什么特点
2、简要说说新闻传播的流程
四、问答
1、简述新闻传播规律的基本点
2、陆定一新闻思想内容及评析
3、简要回答西方学者关于报刊的四种理论
五、论述
1、论述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读者的心理规律问题
上海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白平衡
2、线形编辑
3、传播符号
4、有线电视
二、简答
1、电视新闻的声画关系(15')
2、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电视新闻评论的共性有哪些
三、填空
四、问答
1、简述广播新闻写作的特殊要求(20')
2、简述记录片和故事片的区别(20')
3、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五、写一篇电视新闻稿(20')请结合现在身边所发生的事例,如海啸、矿难等,写一篇电视新闻稿(注意:拟题要精彩,注意导语与报纸类消息的不同)
六、论述2题选1(30')
1、中国城市电视的发展特色
七、依据材料写一消息
2006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计量法
2、所罗门斯组设计
3、平均人
4、总加量表
5、集体抽样
6、海德的平衡论
7、相关分析
8、假设
二、简答(12*5=60)
1、内容分析的步骤
2、问卷调查的语言特点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调查报告应包括那些方面?
5、实地调查的技巧。
三、论述(30分)
论述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
四、应用题(20分)
要进行一项关于“媒介信任度”的调查,请你设计一份调查计划。
上海大学2006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4)1.议题设置论 2.新青年
3.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4.维模原理
二、简答题(15'*4)1.简述社会责任论
2.简述象征性互动交往理论 3.简述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简述史量才的报刊思想
三、论述题(58)
1.试用传播学相关的观点或理论分析“超级女声”现象(28')2.论述传播对构建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作用(30')
上海大学2006年新闻理论考研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信息
2、媒介批评
3、沉默的螺旋
4、新闻敏感
二、简答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事业的特征
2、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3、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四大功能
三、问答
1、李大钊的新闻思想
2、“天赋人权”论
3、梁启超的贡献
四、选做
1、舆论监督和构建和谐社会
2、提高传播效果的主要途径
上海大学2006年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华尔街日报
2、新闻线索
3、稿件洞
二、简答
1、录音通讯的内涵及特征
2、根据国内外编辑部体制的情况,谈谈你对编辑和记者关系的看法
三、写一篇电视新闻稿 报刊业务部分
依据材料写一篇新华社快讯通
2007年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4*5)1.非线形编辑 2.交叉蒙太奇 3.卫星直播电视 4.实地(况)录像 5.摄像采访
二、简答(10*2)
1,录音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写作(25*1)
自选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
报纸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3*5)1,政治敏感 2,预测性报道 3,非线型结构 4,新闻述评
5、编辑方针
二、简述(20*2)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2,简述新闻标题的版面作用以及拟制标题的基本作用or原则。
三、据以下材料写一篇250~300字的短讯,拟制标题。
就网上所说的废除中医论,2006年*年*月,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中医院院长与会,就中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发展对策展开讨论(文章来源:某网站,非规范的新闻写法,只是从诸多方面提供材料)
2007年新闻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20)1,新闻欲
2,新闻 3,大众传播 4,知晓权
5,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6,内容分析 7,描述性研究 8,麦克卢汉 9,《申报》 10,隐私权
二、简答(10*4)
1、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
2、定量分析的10个步骤
3、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4、西方新闻的发展阶段
三、论述(45*2)
1.谈谈对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
2.谈一下你对电视娱乐节目例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的看法。
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2*10=20)
1、实地调查
2、莱温
3、SPSS系统
4、非语言符号
5、著作权
6、王韬
7、信息共享性
8、把关人
9、新闻的客观性
10、新闻批评
二、简答(20*3=60分)
1、霍夫兰对传播学对贡献
2、社会责任理论对报刊的五点要求
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三、论述题(35*2=70)
1、传播学的两大学术传统
2、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和简介效果?如何提高新闻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度效果?
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起幅和落幅
2、色温
3、新闻鼻
4、编成
二、简答(20*2=40分)
1、DV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2、联系实例说明民主新闻的特征
三、自拟题目写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稿
报纸部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in-deep-report
2、新闻提示
3、设计语言
4、微型导语
5、(暂缺)
二、简答(20*2)
1、联系实例说明新闻的叙事策略
2、报刊的功能定位元素及联系实例说明现代都市报功能定位的缺失
三 结合下列材料,以美联社的记者眼光,写一篇新闻综述(材料选自办《参考消息》-有关近期石油价格上涨)
新闻传播学2008年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2 诸子百家 3 新媒体 4 文艺复兴
二、简述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三、简述中国第一部传播学著作
2009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欲
2、社会责任理论
3、实证研究
4、传播学批判学派
5、梁启超
6、文化传播
7、舆论
8、抽样
9、政治家办报
10、著作权
二、简答
1、沉默的螺旋
2、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3、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1、论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2、联系实际评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9学新闻学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talk show
2、CNBC
3、剪接点
4、单边注入点
5、编成
二、简论:
1.简述电视现场直播的基本策略;12’。
2.联系电视现场采访的基本要求分析汶川大地震中电视现场采访的得与失。18’
三、自拟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稿。30’
报刊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4’*5=20’)
1、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
2、“All the news that fits to print”
3、版面编排意图
4、人物通讯
5、编者按语
二、简述
1、分析北京奥运会中我国报纸的经验与教训;15’
2、从西方报纸版面改进的经验中带给我过报纸版面改革的启示。15’
三、根据材料,以《新民晚报》记者的身份,写一篇500的简讯,并拟制标题。25’
2010年新闻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推断统计分析。
2、网络传播的主要特诊。
3、媒介文化的特征。4、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
5、受众逆反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
二、论述题(每题50分)
1、分析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2、如何认识和处理新闻、舆论、宣传三者关系。
2010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40分
1、再生型新闻线索
2、漏斗式提问
3、情景写作
4、后补性媒体
5、pure design
6、假头条
7、Interaction TV
8、叙事蒙太奇
二、简答题 45分
1、新闻媒介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与新闻价值关系。
2、报业面临困境与报纸应对策略。
3、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三、论述 40分
试论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政治传播功能,传媒产业功能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状况及其应有的理性取向。
四、根据材料写篇400字新闻报道并拟标题
25分材料是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约1500字)。
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 2,议程设置 3,新闻敏感
二、简答题
1,论述新闻的社会功能 2,受者中心论
3,解释传播学经验主义学派
三、论述题(二选一)
1,怎样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011新闻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专业主义 2,(缺)3,法拉奇 4,小报大办
5,电视主持人节目 6,微型导语
7,新闻评论选题的依据 8,植入式广告
二、简答
1,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融合报道的意义和基本形态。2,媒体娱乐化和新闻娱乐化的区别和不同影响。3,报纸写作和电视新闻写作的异同。
三、论述
论述媒体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双重角色。
四、消息写作400字
材料是关于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领导人会议和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什么非正式会议。
理论
1、名词解释10个 20分
2、简答题4个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微博在传播中的作用
舆论监督功能(不完整,忘了原题)
3、论述题2个 窃听事件谈新闻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选个读过的新闻学或传播学教材谈看法
业务; 1、8个名词解释 知察权 免费报纸 40分2、3个简答 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中国政府发言人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新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还是微博?)
我国体育新闻的得与失(后面是不是还有一问?)
3、1个论述 媒体商业化与公共服务的一致性&冲突性,以及其个制的改善(这个题后面印刷错了吧,我都没看懂什么意思。忘了原题怎么说的)
4、神8和天宫1的合体的材料,写个300字简讯
理论:
名解:新闻,传播,宣传,新闻报道,传播学,拟态环境,舆论监督,舆论,(忘了两个)
简答:同楼上,加一个“简述一下经验学派”
论述:同上
业务:
名解:除了楼上那2个,还有公民新闻,全媒体,媒介依赖,剩下三个我也忘了,呵呵
简答:议程设置那个题是“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特点以及其社会影响”
最后一个简答就是“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得与失”,没有后面的了
论述:论述媒体商业化与公众服务的一致性和冲突性及其个规制路径。理论名词接受有个 新闻报道
业务的名词解释 媒体审判 体验式报道 新闻、旧闻、不闻
一些已经过来人的经验,仅供参考
关于学校:
学校的选择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个人认为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所考专业在学校受重视的程度以及教学质量、专业课真题是否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式、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人文状况等。当然,选择学校时要综合自身情况理智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目标和自身能力的学校,以尽可能考上为准线,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过于保守。总之,选好学校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之中。
关于英语: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考研英语的复习当然是从背单词开始的。我认为最好不要买那种按照字母顺序编排的单词书,因为那些相近的单词罗列在一起很容易弄混,反而不利于记忆。我个人记忆单词的方法是做阅读,做完之后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每天随身带着,空闲时间拿出来看看,“生词”不断重复在眼前出现自然也就成了“熟词”。当然,记忆单词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至于阅读,当然是熟能生巧啦。多看看英语报纸,多做做英语真题,锻炼出好的语感和阅读技巧,选对的概率和做题的速度才能提高。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可能做一篇阅读要很长时间,甚至都看不太懂,那都没关系的,因为刚开始复习毕竟记忆的单词量有限,语感也没有那么灵敏。后期就要提高阅读的速度了,大概一小时能读个4篇就差不多了。
作文的提高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奋,平时要积累一些好的句型,把它们分类记在本子上并且背下来。但是同样意思的句型牢记一两个就行了,否则记得太多可能最后什么也没记住,毕竟使用的时候用不了那么多。一定要记住,作文不是看出来的,是写出来的。不要觉得自己懂得几个句型就沾沾自喜,这样往往会眼高手低,平时可以锻炼着写一写英语作文,在复习后期要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这样既有利于句型的反复记忆,又有利于文章构思和逻辑论述的提高。
关于政治:
政治的复习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可以晚一些开始,暑假报了个政治班,然后上了全程,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辅导班的老师一般都会告诉你哪些是重点,按照划的重点,暑假的时候可以先看看,理解一下,10月份以后开始记忆完全来的及。答题的时候尽量多方位进行阐释,宜多不宜少。
关于上大新闻传播专业课:
(1)参考书:参考书有《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等著 新华出版社 84年版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新闻学概论》郝雨 王艳玲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戴元光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吴信训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编》(第2版)刘海贵 尹德刚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新闻编辑》许正林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新闻评论学教程》丁法章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通论》、《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编》这几本书是重点,分别对应大纲中的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广电新闻业务、报纸新闻业务,《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随便看看就好,因为《新闻学概论》是按照这本的框架进行扩展的,至于很难买到的绝版的《传播学概论》和《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一套书没什么买的必要。参考书看第一遍可以把重点划出来,第二遍更注重理解,第三遍就可以开始记忆一些东西了。(2)笔记:我买了上届考上大新传的一个学姐的笔记,是按照上大考研大纲:传播理论、新闻理论、报纸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整理扩充而成的,我买的笔记还有新闻史的内容,包括一些新闻人物的思想和新闻法等,这样就可以不必买《20世纪》那套书了。在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后,后期就可以丢开书本按照笔记来复习了。我按照大纲找了那些问题在笔记的何处,并在大纲上标出笔记的页码,然后按照笔记上的内容进行记忆。
(3)真题:在看了真题之后你就会发现,真题真的非常重要!每年都会重复考很多历年真题,我根据买来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把历年真题答案都整理出来了,考前一两个月把历年真题答案和笔记上的大纲所涉及的问题都背下来,基础知识就有一定保证了。
(4)初试:背好了大纲和真题,你就成功了70%以上,剩下的就是平时要多多积累一些传媒知识,比如传媒热点问题以及论文,可以经常去传媒网站浏览相关信息。业务方面考察的比较灵活,甚至名词解释有几个也是书上没有的,比如考察了世界上知名的电台、报纸等媒体的信息,问答题也是结合了当年的时事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还有新闻写作方面要有所提高,多看看报纸,多练习信息的提取以及归纳能力,练习新闻写作。广播电视业务每年必考的题目是写一篇电视新闻稿,可以提前背一篇,考试时就不用临时想了,既节约时间又保证质量。至于论述题,可以到知网上下载上大新闻传播导师的论文来看看,记住他们的主要观点。论述题很多时候都会重复考往年的真题,不一定是当年的热点,比如:2008年灾难性的一年就又考了娱乐节目。
(5)复试:每年的题目都不一样,去年考的就是和初试一样的完整的卷子,还包括一些文史知识之类的,今年考的就是一个小论文“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这主要还是靠看看论文和平时的积累了。面试的时候,跨专业的同学比较简单,基本就问问毕业论文以及你为什么考传播学,相关专业的同学问的题目就比较专业,要做好准备。总之,考研贵在坚持,既然选择了,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实现!
最后,祝大家梦想成真!另外大家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联系我!新闻学引论一定要好好看,新闻学大多数都在这本书里。我觉得那个参考书目可能是漏打了。思想史我觉得可以不看。去年在书目里结果也没考,而且一套4本很贵= = 2 上大业务考得很活,今年的话业务这门课几乎没考书本知识。但是如果大纲上提到的,你又有时间,最好去背一下。理论就是引论通论两本重点,业务的话平时要再多积累。去当当上搜《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是《新闻采访写作新编》08年再版之后改过名字了。内容比原先多了一点,主体是一样的。
本来已经发过一帖了,结果修改后被告知出了什么问题,就被删除了……是涉及什么辅导机构了吗?郁闷啊,我没在WORD上保存一份。
不过考完研的人都不轻言放弃,既然已经决定写一份经验帖就一定要写出来。
主要说说专业课,今年上海大学出题特别灵活,相对于前几年的出题风格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转弯,很多知识指定参考书目上都没有。那2012年打算考上海大学的同学该怎么做了?由于我非跨专业考的,所以按照我复习的思维给点意见吧。
寒假,虽然这个时间段学习很没效率,但是逼着自己学还是能学点东西的。首先,英语背一下考研核心词汇还要研究下长难句,然后研究下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对于初次接触传播学的人打基础很好。
关于参考书目,开学来后就要开始买上大制定的参考书目了,戴元光老师的《传播学通论》,郝雨的《新闻学概论》,许正林的《新闻编辑》,刘海贵和尹德刚合编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这几本书是一定要买的。施拉姆那本《传播学概论》没必要买,根本不考,看看就行了。童兵老师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也没有太大必要买,因为郝雨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就是按照那个体系编的,有点重复。新闻评论不用买,基本不考,有些常考评论的知识在《新闻编辑》那本书里有。去年新增的传播思想史并没有考,也应该作为重点复习,毕竟是新增内容。这些参考书目在暑假前最好能很细致地看完一遍,重在理解。
等到上海大学新的大纲出来后,按照大纲要求内容复习,背诵记忆。
根据今年上海大学的出题风格可以看出上大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实力了,而不是像以前只要死记就能得高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期刊杂志,一定要是有关学术的哦,而不是什么资讯类的。像《新闻大学》,《新闻爱好者》,《新闻传播》,《现代传播》这些都不错,充分利用你们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的资源吧。多关注些新东西,像媒体融合、网络传播之类的。此外对于07年以来的真题也要好好研究,了解上大的出题思路也是重要一计。
下面再说说怎么看一本参考书目,方法我借鉴了传播小王子的读书法,他的经验是:一本书,你看十遍就够了。10遍,你要达到一个目标。10遍看完了后,你要在5分钟内能够把所有的“考点”看完。看不完?我教你这样做。
第一遍:浏览,目的:熟悉书的内容,知道传播学/新闻学是干嘛的。
第二遍:理解,目的:把书里你看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书里看不懂不是说这个人写书很牛,理论很深奥,而是——他的表达能力欠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非要用一大最没用的话写出来。你标记好了后,到网上百度下,或者你参考一下别的老师写的书,关于同样问题的表达,就明白啦。
第三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开始划重点(你自己所认为的重点)。并整理自己的笔记。
第四遍:结合考试大纲看一遍,把考试大纲上列出来的画出来,再整理一遍笔记。
第五遍:结合往年的考试题,看书。这一遍,要求你在书上找出相应的问题的答案,并且同往年的考试大纲做一个比较。把往年的每一届试题都做一个比较。你会发现两个现象:第一,试题每天都有好多重复的,以前考过的试题还会再考;第二,考试大纲列出来的,你得往死里背了。
第六遍:穷尽一切名词,简答,论述。把所有的能够出成这三种题型的地方,全部整理下来,用最简单的几个字,写在书的每一页的空白的地方。要求,一个句子,就用一两个字,或者词语概括起来,方便记忆。
第七遍:第三遍整理笔记。笔记的要求:第一,尽可能的简单,就是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个名词解释,两三个词语概括一个简答论述;第二,要求你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大纲里列出来的东西,以前考过的东西全部整理进去。并用不同的标记标注明白。这个笔记是你以后复习的笔记重点之重点。你如果要买笔记的话,就买这种啦,可能就一页纸概括了一本书的考点。
第八遍:看一遍书。这一遍你基本上就明白那些是重点和非重点了。这一遍有个很关键的任务:假如你考的2010年的研究生,你在读书的时候,要用红色的水笔在特殊的地方标记出来“此为2010年试题”,哈~懂不?就是给自己出一份试卷了。我当年考试,猜到了60%以上的试题。包括一个50分的论述噢!
第九遍:扫盲运动。寻找盲点啊。把书里所有的边边角角看一遍。我记得有一年试题出了一个名词解释叫“铅板”,我找了书,发现就在书的左下角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出现过这个词,而且加了引号。由此我开始了一项扫盲运动。并提出一个口号“书里所有加引号的词,都要当成名词解释来看……”。
第十遍:最后一遍。任务目标:考察自己的记忆的程度。看目录,在目录上根据有章节提示,把每一张里所有可能被出成名词,简答,论述的问题全部在大脑里回忆一遍。记不住的地方标记出来,看书。
这十遍看完后,以后复习就看你第七遍整理的笔记了。五分钟保证你把所有的考点浏览一遍。入考场前,你就带几张纸复习就好啦。保证所有考点一览无余。
小王子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安排调整,十遍听起来有点恐怖,其实我觉得6遍也差不多了,以上黄底的几个步骤是我觉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设有博士点,在上海地区仅次于复旦,而且近几年陆续引进了传播学几大牛人,像张咏华,吴信训等人,发展潜力很大。对于想去上海发展,但对复旦没有太大把握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上大。上大09年一共正式录了29人,比08年缩招了3人(虽然09年招生简章上说是录38人,比08年多录了,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所以招生简章的录取名额并不可靠,具体名额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0年考上大的同学可不要迷信招生简章的名额哦)。好了,言归正传吧,先说下初试经验吧。英语要抓早,在暑期之前,要把考研词汇充分背熟,不仅是核心意思,扩展意思也要背,一般要背3—4遍吧,最好能达到随便抽出一个词汇,你就能随口说出它的词义的程度。暑期时可以做下模拟题,像什么200篇的,但做这些题时不要刻意追求答案的正确率,因为做模拟题的目的是熟练巩固考研词汇。暑期后,是复习的重点,这时真题是王道,一定要反复的做,至少做4遍吧,到了11月份,就可以复习作文了,可以背一下专业词汇,固定模式之类的,考试时可以套用(最好别背新东方,红宝书的,因为大家都背这几本,都用这个套路,就烂了,可以选一些不是太普及,但词汇模式比较好的作文书。)如果按这个步骤复习的话,一般能考到70分左右吧(我个人感觉吧,呵呵)至于专业课,老戴那本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复习到位,新闻概论也比较重要,如果把这两本搞好,新闻理论就可以应付了,PS:20世纪那套书,童兵那本书会涉及新闻史部分的,要好好看下。像新闻业务那几本,其实没多大用,业务考的超级活,把广电那本的名解给背下,写作那本的大体内容,重点概念记下,评论的也是要记下名词解释就可以了,重点是平时要多看下导师的论文(09考的公信力论述,就在上大导师的一篇论文中涉及),核心期刊,和杂志。等考试时,把平时的积累给发挥出来就可以的。PS: 初试答题时一定要把字写好。像政治的复习,背下任汝芬任之一就行了。平时,看下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的就行,政治一般都不会卡人的,好了,说了这么多,有点困了,复试经验以后补上,希望10年考研的都有好运气,一定要总结知识框架!!太重要了!!心态最重要,有点阿Q精神很不错的
1.决定考研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正所谓自己选择的路跪着都要走下去!天道酬勤,酬和勤不是充要条件!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你奋斗的这一年足以让你认识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我自己觉得,复习考研最痛苦的只有最后那几天,感觉自己啥都没记住,所有书都想再翻一遍,再加上政治背诵强度突然加大,真会崩溃!所以建议大家要把最后冲刺、做整体梳理的时间提早些,该背的什么提前些背,拖到最后一周真能让你哭。
政治不要相信考研班押题,要自己真抓实学,要细
英语阅读一定要坚持练到最后,哪怕是为练速度
作文最后一月自己压几篇背,考前一定要定时间练
英语,万恶的英语,一定要背单词背单词,做阅读适合自己的方法,切记投机取巧,否则一年之后你的失落感一定会比论坛上现在的嗷嚎声更加惨烈!
政治,我是要说政治,红宝书没必要买,直接买肖秀荣的资料,一定一定会得高分,今年考研政治,肖秀荣基本上答题压中的产不多了,特别是他的最后四套题,一定要背,切记切记!
总结下吧,今年没考好,估计过线有困难了,还在犹豫要不要二战,有得时候人活着很累,家里亲人都是你要顾及的,考研的确是勇者的游戏,毕竟付出一年一无所获的结果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但是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就坚持吧,我相信一切中自有注定,付出终会得到回报,明天回家,学弟学妹加油!
考研是什么,是一个历程,一个怎样的历程?一个智利与体力、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历程!不论这个过程多么的精彩抑或多么的苦涩,都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考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拿一个文凭,更在于从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到一个准社会人的转变!
1.如何选择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成天把武书连那个狗屁排行榜挂在嘴上,煞有介事地去“选择”和“比较”,这样的人是怎么样的水平,大家心里基本都有个底了,如果他冒出什么惊人的言论,我们也就不以为怪了。
2.如何看待考试?考试,特别是专业考试,公平都是相对的。很多学校有所谓的“内部辅导”,如果你是外校的学生,应该多打听。
3.如何看待录取?复式的存在,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低分上,高分被刷,遍地都是,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你听别人讲述时,应该多想想。
4.具体到上大,如果看待调剂? 看看山东大学你就能理解了。
5.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所经历的仅仅都是事情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说的话,都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有个帖子,一个人说复式对一志愿不利,后面有3个跟贴说不存在这种情况?你该信谁的?给些版内消息吧,如果你想报考,就应该多了解,不能听风就是雨,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如果真的决定要考研,真的要早准备,尤其是英语,早早解决单词阅读——切肤之谈。切记。
以及,我觉得,我太过于盲目相信人家所说的三个月或者一个月就能考上研,觉得考研也不过如此,所以掉以轻心。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好好准备才有希望。靠运气真的有点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