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理性思考
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理性思考
刑释解教人员,这个历史上被人们遗弃的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将其安臵帮教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职责范畴,这的确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跨越。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的看到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对于推动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稳步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着重对桃源县车湖乡进行了深入调查剖析,颇有感触。
一、现状:“三难”
安臵帮教工作中衔接是前提,是以定其位;帮教是基础,是以稳其心;安臵是关键,是以安其身。但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及社会文明对这个群体认知程度的局限,做好这几项工作,依然困难重重,其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是衔接建档难,县司法行政部门每年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全乡现有刑释解教人员38人,从监所释放后到司法所、派出所报到的只有19人,占50%,现有外出务工人员27人,占71%,脱管、漏管对象20人,占53%。二是安臵就业难,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返乡农民工不断增多,因此刑释解教人员无业可就的现象更加突出。特别是受区域经济影响的乡镇情况更为严重。车湖垸乡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0.46亩,作物品种单一,加上没有乡办企业和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就业压力大,现有刑释解教人员中尚无固定职业的29人,占76%。三是帮教转化难,由于这个群体中有的人已经人格扭曲,甚至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帮教措施一旦跟不上,就有可能重操旧业,轻则违法,重则重新犯罪。2008年桃源县1606名刑释解教人员中,重新犯罪的有23人,占1.43%;有违法行为的有98人,占6.1%。
二、原因:“四个不到位”。
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安臵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具有地域特色,也具有社会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四个不到位”。
一是衔接制度不到位。现在监所与原户籍地之间没有形成链条,因此刑释解教人员从走出监所到回到原籍的这个时段,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以致有些刑释解教人员拿到《刑释解教通知书》后,径直到沿海地区打工,根本不回原住所地报到,直接导致了底数不清。此外,沿海经济发达地方的有关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协助帮教制度尚未建立,导致了脱管、漏管。去年底,我乡以安帮办的名义,对全乡外出务工的27名刑释解教人员所在的司法所寄发了《协助帮教函》,但至今没有收到一份回复函。
二是社会认可不到位。刑释解教人员回到社会后,从法理上讲,对他某一犯罪行为的处罚已告结束,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受到与普通公民一样的人格尊重。同时他们由于服刑改造的时间落差,在婚姻家庭、生产资料、技能培训、劳动就业等方面相对于其他人员处于劣势,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但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在择偶、承包、就业、评先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他们回乡创业的自卑心理。车湖垸乡长堰村刑释人员莫某,九十年代在深圳打工,学得技能后自己办起了电子组装厂,现已拥有资产百万余元。乡政府几次做工作希望他把厂迁到故乡发展,但他仍然担心当地群众对其过去劣行的鄙视,最终未能成行。
三是责任机制不到位。首先,机构设臵不合理。乡安臵帮教工作中虽然有派出所和村级组织协助配合,但日常工作主要由司法所一名工作人员承担,涉及到思想教育、就业安臵、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司法所受到职权和经费的制约,可以说是力不从心,许多工作势必流于形式,其责任追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其次,企业和有关经济部门缺乏责任约束,从现有出台的政策层面上看,企业和有关经济部门没有接纳和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直接责任,以致政府在安臵帮教工作中的许多良好愿望不能付诸实施。四是财政保障不到位。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臵基地是做好安臵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基地过渡,可以最大限度的收拢人员、凝聚人心、重塑灵魂,才能实现安臵帮教的工作目标。乡镇完全可以依靠濒临沅江的自然优势,建立开采沙卵石为主的过渡性安臵基地,但乡政府自身的财政运转都十分艰难,如果没有上级财政的投资,只能是天方夜谭。
三、对策:“五化”。
按照权威的解释,安臵帮教工作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从安臵帮教的过程和目标看,是政府和社会与刑释解教人员之间的双方心理互动。作为刑释解教人员都有一段惨痛的人生经历,大多有重新做人的良好愿望,作为政府和社会也希望他们不再重新犯罪,成为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双方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对此,我认为卓有成效的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工作机构要专门化。一是机构要专设。安臵帮教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取得更好地工作实效。因此,县、乡要把安帮办作为常设机构,由编制部门发文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并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能。二是人员要专职。乡镇安臵帮教工作站可以与司法所合署办公,但必须自成体系专人专责。三是经费要专用,县财政应将安臵帮教工作人员的工作经费、业务经费、过渡性安臵基地建设经费、刑释解教人员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二)帮教衔接要网络化。监所与司法行政部门机构要开通局域网。监所对即将释放的刑释解教人员提前1——2个月在网上公布,由户籍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予以核实,既可提前拟定安臵方案,又可以对那些用假身份证犯罪的人员作出甄别,由监所在释放前查清真实户藉。同时实行局域网管理后,对外出务工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流程,完全可以与当地安帮机构通过网络运行。
(三)帮教工作要社会化。安臵帮教工作既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把安臵帮教工作作为各村、各部门和辖区企业综治考评中“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并兑现奖惩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安臵帮教社会力量。
(四)帮教管理要制度化。乡政府与各村、各部门、各企业要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衔接制度,如接茬调查回复制度、现实表现定期报告制度、外出人员动态管理制度等,切实做到底数清、去向明、现实表现情况准。同时,还在建立思想教育帮扶制度,如法制教育、道德熏陶、心理矫正、职业培训等。要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及舆论部门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走访、谈心、帮扶等活动帮助他们矫正心灵,鼓励他们遵纪守法、自食其力。
(五)安臵基地要实体化。在争取上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要鼓励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回乡兴办实体。建立过渡性安臵基地,并最大限度的落实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基地的管理,营造较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其良性运转,让基地真正实体化。
桃源县司法局 熊金萍
第二篇:安置帮教工作基本知识
安置帮教工作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安置帮教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国家规定期间内(刑满释放后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后3年内)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
二、安置帮教工作负责部门
区以上政府部门设立含有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民政、财政、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国土房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十七个职能部门的安置帮教领导机构,下设安置帮教办公室;各街(镇)设立安帮办;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立帮教小组;组成辖区内的三级帮教网络开展工作。
三、安置帮教工作的范围 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
(一)接收监狱、劳教单位移送的有关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通知书及相关档案材料;
(二)引导、扶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就业或协助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三)参与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四)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并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四、安置帮教工作的对象
安置帮教对象是刑满释放后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后3年内的释解人员,对没有生活出路(通常是指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和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要重点进行教育和帮教。
五、释解人员回归报到程序
(一)离开监所之日起30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所属街(镇)安帮办(司法所)办理报到手续;
(二)接受户籍所在地帮教工作小组管理并建立帮教措施。
六、释解人员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释解人员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入学、招考不受歧视。对符合条件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或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准许报考;符合录取条件的,学校应当予以录取,不得歧视。对符合就学、复学、升学规定,本人要求继续上学的,教育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给予办理。
七、释解人员在安置就业方面享有的权利
(一)释解人员回社区(农村)的,由落户地的街道、镇人民政府负责接受,享受与其他居(村)民同等的待遇。保留职工身份或未解除劳动合同的释解人员原则上由原单位安排就业。原单位被撤消的,由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商请劳动、人事、安置帮教工作机构予以安置;不适宜回原单位工作的,由原单位商请劳动、人事和安置帮教工作机构适当安置。
(二)释解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尽赡养、抚养义务的人,或者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社会救济,符合条件的,当地民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济。
(三)释解人员入监所前已参加失业和养老保险的,可以在当地失业、养老保险机构办理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失业和养老保险待遇。
八、安置帮教工作的意义
安置帮教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帮助、教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的系统工程,深入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对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是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并顺利融入社会的重要措施。
九、安置帮教的工作原则
(一)、安置工作原则
贯彻给出路、“不歧视”、“不嫌弃”的原则。
(二)、帮教工作原则
1、人道主义原则
2、个别化原则
3、法制原则
4、社会化原则
5、教育挽救原则
十、安置帮教工作的作用
1、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2、安置帮教工作是预防减少犯罪的重要措施
3、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对提高监狱、劳教所的改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安置帮教工作立法的必要性
1、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是保护刑释解教人员权利的需要
2、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能解决现实的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保证安置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3、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能有效预防犯罪
十二、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必须正确认识安置帮教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二)、必须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
1、要掌握与其本质工作相关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业务知识要精通
2、在工作中要端正心态,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要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整个工作系统有清晰而深刻的了解
(三)、个人能力方面的要求
1、社会交往能力
2、组织能力
3、决断能力
十三、安置工作的含义及重要性
安置工作是指对刑释解教人员予以就业前的过渡性安置。安置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安其身,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
十四、帮教工作的内涵
安置帮教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予以就业前的过渡性安置;二是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
十五、帮教的形式
帮教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家庭亲属帮教
2、合同帮教
3、承包帮教
4、帮教小组帮教
十六、刑释解教人员的学习制度
1、建立政治学习制度
2、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法律、法规培训
3、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十七、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对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帮教协议书、解除劳教通知书或刑满释放、考察表、经济补助记录、安置情况记录、撤销帮教书以及其他书面材料。
2、要一人一档,统一编号,分类存放,排放整齐,妥善保管。
3、档案由内勤负责保管,要爱护档案,不得任意拆选、撕页、涂划、剪贴等。
4、档案一般不让外人查阅,确需查阅时,须经所长批准。借阅和利用档案,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守保密纪律。
十八、刑释解教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2、规范失调,举止失范
3、变态人格,行为异常
十九、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构成
1、中央、省级、市级、县级综治委委员及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人,他们是安置帮教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
2、成员单位包括司法行政、公安、民政、建设、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人员。
3、各街道、镇及社区、居委员会从事安置帮教工作的人员。
4、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有关社会团体成员。
5、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志愿者。
二十、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
(二)、社会经济权利
1、劳动权
2、接受物质帮助的权利
3、合法财产权
(三)、婚姻家庭权
(四)、受教育权
(五)、事业发展权
二十一、对刑释解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服刑、在教人员正确认识社会的形式政策,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以后积极投入新生活。
2、有利于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二十二、对刑释解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法制教育
1、法律基本知识教育
2、具体部门法的教育
(二)道德教育
1、为人民服务道德观教育
2、集体主义道德教育
3、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4、社会公德教育
5、职业道德教育
6、家庭美德教育
(三)形式教育
1、国际形式教育
2、国内形式教育
(四)、政策教育
1、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教育
2、刑事政策教育
(五)、理想前途教育
二十三、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基本的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3、刑释解教人员改造不彻底。
(二)主观原因
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好逸恶劳、贪图享乐、铤而走险,渴望暴富,是重新违法犯罪最主要的主观原因。
二十四、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有力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和机制
2、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
3、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
4、大力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
5、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保障机制的落实 二
十五、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制度
1、责任制
2、例会制度
3、登记建档制度
4、衔接制度
5、重点人口管理制度
6、协调配合制度
7、培训学习制度
8、考核检查制度
9、信息通报
10、统计制度
11、撤帮制度
二十六、安置帮教组织工作职责是什么
(一)对回归我区刑释解教人员,做好建档入户登记,及时协调基层建立帮教网络,认真做好信访解答和工作处理。
(二)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做到情况熟、人员底数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对基层帮教组织的帮教和安置就业,做好协调指导和工作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协调全区企事业单位做好刑释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
(四)负责做好基层帮教组织骨干成员的工作业务培训,提高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方面的文件精神,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和政策水平。
(五)积极努力创办好过渡性的安置实体,逐步建立起“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基地。
(六)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协调、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做好自谋职业,自我安置和外出发展、做好思想引导。
(七)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摸排工作,搞好回访考查,抓住工作重心,及时推广在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和经验,表彰鼓励先进。
(八)认真组织,做好赴监狱劳教(少管)场所的社会帮教团、主动协助监所、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认罪服法和教育改造工作。
(九)认真做好工作统计报表,为上级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二十七、安置帮教工作程序是什么
(一)准备阶段
1、通知接受: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县司法局)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后,应当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街乡司法所);
2、建立个人档案:街乡司法所根据预防通知书对帮教对象进行登记并对帮教情况进行纪录;
3、建立帮教小组:每一名释解人员均成立一个相应的帮教小组,小组成员由责任民警、居(村)委会和释解人员亲属等组成,帮教小组在街乡司法所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实施阶段
1、申报户口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持刑满释放证明、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报道,并按照规定办理入户手续;
2、落实见面教育,谈话、家访;
3、司法所指导帮教小组开展工作;
(三)重点监控:司法所和帮教小组对列入重点人管理范围的释解人员要重点管控。
二十八、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意义有哪些?
(一)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二)安置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三)安置帮教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维护社会主义人权的需要。
二十九、衔接工作的含义
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主要是指在刑释解教人员即将刑满释放、解除劳教、融入社会以前,监狱、劳教部门与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完成其由受监狱、劳教等部门强制监管向受社会化管理和帮助转变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三
十、过渡性安置的渠道 过渡性安置有如下七种渠道:
1、对原有工作单位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机构应主动与原单位协商,争取让原单位接收;
2、对原单位没有工作单位或原单位无力接收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机构应鼓励扶持他们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争取让其他单位接纳他们;
3、对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应及时划分责任田,有条件的可安排到乡镇村办企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安排其亲属抚养、赡养或由当地政府予以适当救济;
4、积极向有关单位推荐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鼓励其竞争上岗;
5、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条件;
6、对没有资金、生产资料和技术或年老体弱、孤独无依靠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组织和乡镇(街道)、居(村)委会共同设法安置;
7、由各级安置帮教部门共同创办过渡性安置点或安置实体,安排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得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第三篇:安置帮教工作职责
安置帮教工作职责
一、负责拟定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规划、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督促、指导辖区内的村、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置帮教组织及工作运行机制。
三、全面掌握镇服刑在教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每年进行一至二次的清理、摸清底数、列出名单,为顺利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有关刑释人员回归社会衔接管理的文件规定,与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接纳管理工作。
五、负责组织协调区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村、社区居委会,做好本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帮助、引导和扶持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六、负责组织召开安置帮教站组成人员会议,沟通情况,定期分析街道安置帮教形势。
七、负责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的信访接待工作。
八、完成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或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篇:安置帮教工作自查报告
.0………………
班玛县司法局文件
班司发(2011)36号
班玛县2011年安置帮教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文件精神,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安排,坚持“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原则和“教育、挽救、感化”的工作方针,认真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全县的和谐稳定,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自查: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年初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全年工作重点,制定了工作安排意见,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职责,要求全县各乡镇安置帮教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我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同时对各乡镇司法所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安置帮教工作相关制度,确保了我县安置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思路、全面落实安置帮教各项措施
安置帮教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大局,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刑事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探索管理创新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把安置帮教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县共有29名刑释人员,其中今年新回归社会的1人,均已安置并帮教。
1、做好衔接、信息处理工作,及时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县安置帮教办公室接受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寄回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资料后,及时登记造册、分类、建立人员花名册,把信息资料传递到乡镇,要求乡镇政府做好衔接、建档、评估和安置帮教工作,尽量防止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对各监狱发来的新收监罪犯基本信息做好协查核实、信息反馈工作,2、多措并举、增强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按照“就地消化、妥善安置、给予出路、保障生活”的原则,我局积极与各相关部门衔接配合,切实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认真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调查摸底
为提高服刑在教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切实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服务、救助工作,我局认真开展了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情况调查摸底。各乡镇对照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名单,通过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到各村进行了解,深入到服刑人员家中进行走访,及时掌握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的基本情况,详细了解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状况、就学就业情况,切实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实际困难,为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对我县今年以来安置帮教工作的自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上级的要求、同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目标、同刑释人员内心的迫切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后,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真正用心去关怀刑释解教人员,用行动去落实安置帮教的每一项措施,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我们一定能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得更好。
班玛县司法局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抄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委政法委、州司法局、县委政法委苏才华才让书记、县人大才让卓玛副主任、华多副县长
抄送:县委办、县政府办、公安局、检察院、法院
班玛县司法局办公室 2011年11月2日
第五篇:安置帮教工作基础知识
安置帮教工作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安置帮教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国家规定期间内(刑满释放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后3年内)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帮扶、教育、管理活动。
二、安置帮教工作的意义
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使他们尽快走上新生之路,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重新犯罪,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安置帮教工作的性质
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帮扶、教育、管理活动。
四、安置帮教工作的指导原则
因人制宜与分类实施相结合;社会安置帮教与家庭安置帮教相结合;安置帮教与监所教育相衔接。
五、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任务 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提供支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进一步改过自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六、安置帮教工作的目标力争使大多数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增强改过自新的信念,提高就业能力,在就业、上学和社会救济方面不受歧视,实现生活有着落、就业有门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七、安置帮教工作的标准 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化。
八、安置帮教工作的范围
1、接收监狱、劳教单位移送的有关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通知书及相关档案资料;
2、引导、扶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就业或协助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3、参与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4、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并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他(她)们重新违法犯罪。
九、安置帮教工作的对象 安置帮教工作对象是刑满释放后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后3年内的刑释解教人员。对没有生活出路(通常指没有改造好的人员、暴力犯罪、恶习较深、屡教不改人员)要重点进行教育和帮教。
十、刑释解教人员回归报到程序
1、离开监所之日起30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所属街道安置帮教办公室(司法所)办理报到手续;
2、接受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小组管理并建立安置帮档案。
十一、刑释解教人员享有的权利
1、刑释解教人员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入学、招考不受歧视。对符合条件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习或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准许报考;符合录取条件的,学校应当予以录取,不得歧视。对符合就学、复学、升学规定,本人要求继续上学的,教育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给予办理。
2、刑释解教人员在安置就业方面享有的权利:刑释解教人员回社区(农村)的,由落户地的街道(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接收,享受与其他居(村)民同等的待遇。保留职工身份或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刑释解教人员原则上由原单位安排就业。原单位被撤消的,由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商请劳动、人事和安置帮教工作机构适当安置。
十二、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及职责
机构:区以上政府部门设立含有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民政、财政、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国土房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十七个职能部门的安置帮教领导机构,下设安置帮教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设立安置帮教办公室;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立帮教小组,共同组成辖区内的三级帮教网络。职责:承办市综治委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指导各区(县)司法行政部门开展安置帮教工作;负责处理有关日常工作和对外协调事宜。
备注打印后: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