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山深处的奉献者
大 山 深 处 的 奉 献 者
——记古浪县新堡乡计生办主任朱银川同志
朱银川,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出生,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在古浪县新堡乡计生办工作至今,历任计生专干、计生办统计、计生办主任。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市人口委‚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这是一个憨厚朴实、热情大方。为人正直且富有正义感的汉子,由于从小生在山区,长在山区,他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山区‚越穷越养,越养越穷‛的状况比别人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因此在他成为一名计生工作者的那一刻,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转变山区人民陈旧的婚育观念。为了这句简单的誓言,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艰辛,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是为了这句誓言,他十几年如一日,在这个被人称为‚计生第一难‛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三千多个日夜,他用双脚踏遍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用拳拳爱心温暖了山区的千家万户。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新堡乡地处干旱山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长期以来‚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已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几个孩子一个娘,缺吃少穿没住房‛是常见现象,而每次计生干部下队,计生对象不是‚关窗锁门全跑光‛,就是‚横眉冷对挥拳上‛,计生工作成了全乡最头疼的事。朱银川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开始了他计生工作的第一步。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刻苦学习计生政策法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但这并不是他的初衷,他的愿望是把党的计生优惠政策宣传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彻底转变他们的婚育观念,及早走上‚少生快富‛的道路。十几年前的新堡,道路远没有现在这样通畅,交通工具也是唯一的一辆旧摩托车,那时候干部最怕下队,因为一不小心就有车翻人亡的危险,要是遇上刮风下雨更难,有时是人骑车,有时干脆就是人推车。但年轻气盛的他却顾不了那么多,硬是不顾同事的劝阻,顶着被误解、被谩骂的压力,踏上了漫漫的宣传说教之路。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风里雨里,在这崎岖的山路上他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血,但为了心中的梦想,他硬是咬牙撑了下来。肉体的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折磨,刚开始老百姓根本不理解他的行为,相反视他如仇敌,看见他来要么闭门不出,要么隔门大骂,有好几次他差点被几个冒失的小青年揍上一顿,渐渐连同事都不理解他了,这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来说,压力何堪的大?面对困难,他选择了知难而上,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有一姓陈人家养了四个孩子,日子过的有上顿没下顿,但就是不做结扎,是全乡的计生钉子户,朱银川去了几次都见不到人,当得知他住在岳父家时,他又翻山越岭去他的岳父家做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家人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打动,自愿做了结扎手术。就这样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全乡的每个角落,熟悉了每家的家庭情况,而在他的苦心劝说下,尘封在老百姓心头的那把‘锁’也渐渐开启了,人们不在视他为敌,而亲切地喊他‚小朱同志‛。于是找他拿主意的人多了,放环结扎的人多了,领取‚二户‛光荣证的出现了……全乡计生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而这一切与他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由于乡计生办统计调离,领导点名让他接任统计工作,那时候山区刚使用电脑办公,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他可说是临危受命,然而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他二话不说欣然应允。为了尽快熟悉电脑操作,他购臵了大量电脑书籍,利用闲暇时间到几十公里外的其他乡镇求教,就这样他在学中干,干中学,有时候遇到工作量大,他常常是加班加点,甚至几个通宵不睡觉,以至于他的身体常常出现不适。他常说:‚别看统计位小,但责任却大,每个小数点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为此,每月的报表他都坚持自己亲手报,有一次,他的父亲病重,恰逢报表时期,同事们劝他回去,报表让别人来完成,但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忍着心中的伤痛亲手报完了报表,于第三天早上才赶到父亲的病床边。他对工作可以说认真到了一丝不苟的地步,报表如此,就是办公室的其他卡、表、册、单,他都是认真填写,逐一顶对,并按门分类摆放的整整齐齐。
2009年他被委任为乡计生办主任,待遇提高了,人却是更忙了。由于计生办工作人员都是新手,所以他又不厌其烦的讲解指导,许多时候他都是以身作则,带头入户访视,填写档案资料,在他的带领下,计生办工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计生办主任,他平时注重工作创新,事后善于总结经验,他不仅是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上级部署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落实,更是群众的贴心人,尽自己所能帮助计生‚两户‛和计生特困家庭,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协调发放小额贷款等等。为此他常常忙起来就没个完,两三周都不回家是常有的事,为了‚公家‛自然顾不上小家,面对妻儿的埋怨,他只是报之愧疚的一笑,然后又投入到工作中。他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生活中更是关心同事,乐于助人,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他钟爱的事业,献给了山区人民,当有人问他这样做值得吗?他只是微微一笑:‚只要付出有结果,就值了‛。也许在妻子眼里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在孩子眼里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在群众眼里,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干部。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银川同志之所以能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一个地方,坚守在一个岗位,扎扎实实做工作,全心全意搞服务,除了他又一颗金子般的心外,还与他平时的学习分不开。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朱银川同志平时就善于学习,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党的各项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时刻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学习笔记、撰写了大量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启迪了他的心智、净化了他的心灵、陶冶了他的情操、升化了他的境界、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信念进一步坚定,人格素养进一步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决定了他的人生追求、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使他在茫茫的大海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也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就是朱银川,——一名普通的计生干部,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是他却以坚定的党性原则,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以自己的青春和爱心在山区的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慷慨壮丽的人生赞歌。
第二篇:大山深处经典散文
古往今来,中华女子中姣姣者不乏其有。她们一直使大丈夫们崇拜而折服。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天女散花,勇敢的七仙姑,钟情的湘夫人,不都是姣姣女性的化身吗?我要讲述的是现实中的女神,山区人心目中的女强人——栾川县陶湾国土资源所所长、共产党员张小玲。
2006年8月,根据上级改革精神,陶湾国土资源所成立,在镇土地环保所工作了十个年头的张小玲被任命为所长。镇政府分给了国土所3间办公用房,这是几间什么样的办公室啊:八十年代建的房子,没有厕所,屋顶漏雨,墙体还有裂缝……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张小玲没有半句怨言,她对同志们说:“陶湾是个穷镇,不少站所都挤在一间房里办公,给我们分了三间房,够支持我们了”。第二天,小玲所长回到家中对婆婆说:“妈,我有急事想用点钱。”婆婆问:“得多少?”小玲说:“得2000元。”婆婆马上去到信用社,从家里不多的积蓄里取出了2000元现金。第三天,小玲所长请来了工匠,开始修缮办公房,然后粉刷墙壁。这件事让公公知道了,他对小玲说:“用自家的钱修公家的房,你咋能这样做呢?”小玲对公公说:“上级的资金没有到位,新成立的国土所急于开业,这些钱咱先垫上不行吗?”公公说:“国土所是个好单位,搞个庆典,哪个单位不赞助三百五百的,非得要你掏自家腰包吗?”小玲摇了摇头说:“爹,你老别说了,如果那样做,我还能干这个所长吗!”公公没听完就气冲冲地走了。所里的三位职工学着所长的样子,用自己的钱买来了沙发、茶几、鲜花盆景美化了环境。就这样,张小玲所长带着她的同志们在简陋的工作环境里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九年多,连续九年获得县局责任目标综合考核第一名,张小玲个人连续九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去年,她还光荣地获得了“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做女人难,做优秀女人更难。2010年7月24日,栾川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水袭击,张小玲分包的陶湾镇西沟村成为重灾区,全村26根高压电杆全部刮倒,100多亩农田被淹,5里长的拦河大坝被冲毁,村委办公楼被冲走一个角。风雨中,张小玲组织35户群众向山上转移,恰恰在这个时候,她在洛阳人行工作的丈夫因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医院。是到洛阳二院陪护自己的亲人,还是为西沟那100个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张小玲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给住院的丈夫捎去了一封信,信里有这样一段话:“他爸,咱这里没电了,手机信号也没有了,和咱相邻的村里有人被洪水冲走了,我包的村子情况也很危急,这个时候是说啥也离不开,你要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疗……”信上有很多省略号。接着,张小玲所长开始了七天六夜的紧张抢险,她先后接待16个单位为西沟村灾民捐款捐物,重建家园,动员自己的在焦作圣龙公司当总经理的姐夫为西沟村捐款5万元,还捐助了价值8万元的米、面、油、被褥、衣服等物品。20天时间,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张小玲消瘦了十多斤。20天后,西沟村100多村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没有出现1例伤亡。这时,张小玲才风尘仆仆地赶往洛阳,看望仍在住院的丈夫。走进病房,她一头扑在丈夫的病床上失声痛哭,丈夫轻轻地捋理着妻子散乱头发说了6个字:“别哭,我不怪你!”
有智有勇,方显精英本色。2012年6月,张小玲接到本镇肖圪塔村支部书记老冯的电话,说村里有起农宅纠纷,事态恶化,发生械斗。她放下电话,立即带领国土资源所的同志赶到现场,眼前的情景让人惊怵,在这紧急关头,她不考虑后果挺身而出,冲进人群想拉开打架的双方。一根木棒当头打来,她顿时晕倒在地。这时,双方斗殴人群才停了下来。经过镇卫生院检查,认定为轻微脑震荡,派出所干警决定拘留当事人,小玲制止说:“如果拘留双方矛盾会越来越深,更难化解。”双方当事人听说后,都非常后悔,也非常感激,都带着家人到医院看望小玲。其中一方带着打伤小玲的木棒说:“张所长,俺错了!您也用这木棍打俺两下吧,要不俺心里老难受。”小玲笑着说:“没事,住两天院就好了。你们都回吧。我们明天上午去看现场,你们把个人的宅基证准备好就行。”第二天经过仔细踏勘现场和耐心调解,双方当场签订了协议。一场纠纷平息了,但她的家人难以平静。公公说:“俺老两口都岁数大了,孩子还小,你要有啥事,俺们可咋办呀!”孩子哭着说:“妈,咱不当官吧,我怕以后没妈了。”小玲抱起孩子,顿时泪流满面……。
在陶湾镇提起张小玲,人们几乎都能说上几件有关她的感人事儿:全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外业测量最紧张那阵子,她年幼的儿子不慎摔伤,头部缝了12针,她硬是测量完最后一块耕地才赶到医院,孩子哭喊着“妈妈”、“妈妈”,这位出了名的女汉子擦拭着儿子衣服上的斑斑血迹,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婆婆患病瘫痪卧床六年半,这六年多的双休日、节假日,小玲全部揽下了护理的责任,她给婆婆穿衣、喂饭、擦身翻身、端屎端尿。去年11月,婆婆过完90岁大寿离开了人世,其中一个细节在陶湾镇传为奇谈:婆婆病危的最后时刻,仍不停地喊着儿媳的乳名“玲玲、玲玲”,直到在县医院为其购药的小玲从县城回到家拉住了婆婆的手,婆婆这才闭上了安详的双眼。
“兢兢业业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是张小玲的朴素口禅。多年来,张小玲在查处违法案件过程中,抱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不畏权势,冲破阻力,严格执法。有人说:“张小玲干所长,是个‘肥差’,肯定捞得不少。”身正不怕影子斜,她通过建立群防群治联动机制,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时刻保持自警、自省、自重,经得起诱惑,忍得住清贫,绝不拿损害国家利益作交易。十年来,她带领国土所工作人员,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435起,配合公检法部门拆除违章建筑40余处,完成工矿废弃地整治847亩,在“三项治理”方面成效赫然。
时光荏苒,事实为证。亮丽风采,熠熠闪动。张小玲,是基层国土人的骄傲!张小玲是为党旗增辉的标兵!
第三篇:大山深处的感动
大山深处的感动
——聆听平凉市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感
11月1日上午,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政府督学魏晓波带领平凉市2013年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团莅临我县作先进事迹报告。县教育局班子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各校区教职工代表共计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观看了“全国师德标兵”刘霞和“陇原最美乡村校长”梁玉虎、黄万斌的典型事迹专题片,聆听了三位先进教师精彩的事迹报告。他们用质朴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把爱心、耐心、责任心倾注于教育事业,献给每一位学生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他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赢得了经久不息的阵阵掌声。
在大山深处坚守了23年的我省华亭县马峡镇乡村女教师刘霞,以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对学生慈母般的真爱,荣获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称号。2010年3月8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一台播出的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母亲”颁奖晚会上,她登台领奖。巍巍关山,见证了她的艰辛清苦;三尺讲台,铭记着她的师爱情怀。
孩子们说,她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
难怪这些孩子,虽然在山区,却很努力地讲着普通话。下午不到5时,深沟里的腰崖小学已没有了太阳的影子,山风吹得呼呼作响,院子里融化的泥地又结上了硬硬的冰壳。程凤英老师说:“山里天气冷,去年冬天太冷了,刘老师感冒引发了水痘,她的手、胳膊上都长满了水痘,疼得她不能捉钢笔,不能拿粉笔,也不能做饭。”但她把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既没请假,也没住院,天天泡方便面,坚持给学生上课。
程老师感叹道:“刘霞是代课老师,一个月才220元的工资。”她琢磨、探索、创新了一套复式教育经验
在荒凉偏僻的苍沟小学,刘霞一呆就是21年。2006年秋,县镇实施移民搬迁,苍沟小学也撤并到刘店小学,刘霞老师先后被调到刘店小学、腰崖小学。刘老师上课时,先给三、四年级学生上语文课古诗,让学生背熟后用识字卡片到黑板上贴拼古诗;回过头给二年级学生上数学课,还利用古诗4行7个字给二年级学生讲4×7乘法、7+7加法;让二年级学生练习计算时,又给一年级学生教字母;然后又回过头检查三、四年级学生学的古诗。她忙而不乱,将四个年级的课穿插起来上,这种多级复式教育的上课难度相当大,她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备课、做教具。兰玉坤曾经听她的一节课,用了70多个教具,起初还担心她会混淆,但她给不同年级运用得井井有条。
刘霞不但自费上完陇东学院中文函授班,还多年琢磨、探索、创新了一套复
式教育经验。香港救助儿童基金会与兰州大学合作实施“农村教育研讨课题”,在苍沟小学设立试验点,兰州大学的孙冬梅、曾涛教授对刘霞老师的复式教育予以很高评价。2002年8月,刘霞被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复式教育教师,2003年5月,她写的论文《化作春泥更护花》获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国际研讨会一等奖。
苍沟小学位于半山腰的村子中心位置,山下的下庄、附近的中庄和山顶的大马滩、小马滩、晏弯,分散居住着农户。刘霞家就在山顶的小马滩,距学校有七八里路,每天放学后,总是将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山里天气说变就变,经常刮大风、下暴雨、下大雪,有几段路十分危险,刘霞放学护送孩子,对那些胆子小、身体弱的,牵着走都不行,必须背着抱着。
山里娃上学太难了,没有村小学,就得到山下刘店、马峡上学,家长要租房子,陪孩子读书,不但花销高,还要耽误种庄稼。山里不通车、不通电、不通电话,代课老师要从山下背面、米、油等生活必需品,遇大雪封山,走进来出不去,外面来的代课教师受不了这里的艰苦,频频调换,有的呆了一学期就走了。1985年,刘霞高中毕业以几分之差落榜,她还准备复读高考,当时村上就她一个高中生,经过老支书刘北平和她家人的动员,刘霞留在村小学当起了代课老师。苍沟村群众历数着刘霞对孩子们的真爱。陈毛毛、陈豆豆姐妹俩,5岁时母亲出走了,父亲要种地干农活。刘霞对她们的父亲说:“让毛毛、豆豆来上学吧,我来照看她们,你不用操心了。”刘霞将她俩接到学校,给她们做饭、梳头、讲故事,姐妹俩对刘霞很是亲热,经常坐在刘霞腿上,说这说那。
母亲难产去世后,8岁的李小娟就在家照看妹妹。刘霞知道后,多次上门动员李小娟上学,并在学区支持下免了她的学费,但她的父亲因李小娟妹妹无人照看所以不答应。刘霞只好将李小娟4岁的妹妹也带到学校,让她坐在旁边玩,让李小娟上课。后来李小娟的父亲外出打工,将李小娟带走了,刘霞到处打听,还花了100元钱租车到50公里外的安口镇寻找。
刘霞的月工资从27.5元、42.5元、77.5元、170元提高到现在的220元,除了零花、给孩子买些药,吃喝还得靠家里。72岁的父亲说:“家里经常给她拉些洋芋、面、油和菜。”
3月1日,刘霞从北京领奖归来,甘肃省妇联举行欢迎会迎接。清瘦的刘霞身着崭新的大红呢子上衣、咖啡色裤子。华亭县妇联主席周爱莲说,刘霞没件像样的衣服,这套衣服是县妇联给她买的。
刘霞以前最远去过平凉,这是第一次到北京,面对鲜花和掌声,面对众多热切的问候,她感到恍惚如梦。她被安排住在北京饭店,面对丰盛的宴席、豪华的宾馆,她感到局促不安。她对记者说:“习惯了山区学校简单的生活,在这大城
市里真是不会吃、不会住。”
省城众媒体记者问她:“代课老师待遇那么低,山区学校条件那么差,你为什么还愿意在那里坚守23年时间?”
刘霞淡淡地回答:“我什么都可以放弃,但绝不能放弃山里的孩子,不能让他们再吃父辈们不识字的苦头,坚守山区学校,我无怨无悔。”
刘霞的婚姻是个难以启齿的问题,但记者还是触及了这个“雷区”。刘霞说:“离婚多年,我一个人带儿子,儿子终于大了,懂事了。”
往事不堪回忆。山里经常笼罩着云雾,刘霞一个人的时候,看着驱不散的愁雾,她心里也泛起说不出的寂寞与孤独。婚姻破碎,给刘霞精神上带来沉痛的打击。多少次,她在梦中哭醒;多少次,她在深夜里看着熟睡的孩子默默流泪;她曾一度记忆模糊,头发一大把一大把地掉落。
刘霞说:“儿子他爸走后,我几乎哭干了自己的眼泪,但哭又有什么用?让我的儿子和学生们遇到什么问题时,也学我去哭吗?”生活的磨砺让她变得豁然和坚毅,学生们每天看到的,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的刘老师。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教给山里孩子们最基础的知识,教给他们走出大山最起码的常识,让他们不再重蹈父辈们的命运,我感到知足了。”
正因为有了刘霞,寂寥的大山有了孩子们的读书声;因为有了她,过去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山里娃,不但会写信了,还将自己写的春联贴上了自家的大门;正因为有了她,山里人才有了奔好日子的希望。
第四篇:大山深处播撒阳光
大山深处播撒阳光
——金锁关财政所先进事迹 金锁关镇位于印台区北部,东于宜君县云梦乡接壤,西于耀州区、王益区毗邻,北连宜君县、旬邑县,南连印台办事处,总面积165.7平方公里,辖1个办事处,15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5个社区,总人口42220人,是印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主导产业以苹果、干杂果、三产和种植玉米为主。这里地处焦坪林区,山大沟深,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工作条件艰苦,但金锁关财政所全体同志能够做到扎根山区抓工作,安于本职乐奉献。多年来,在区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财政所一班人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以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居住指数;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不断扩大区域经济总量,逐步将金锁关镇建成生态大镇、旅游名镇、工业重镇而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金锁关财政所在历年的考核中都被区局或乡镇授予先进办所称号,2011年、2012年先后顺利通过市局、省厅的“两基”和“标准化”财政所验收。2013年被授予印台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出色的工作赢得了镇区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得到了上级财政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表扬与肯定。
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认真履行“为公理财”的工作职能。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财政所一班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的党性修养锻炼,自觉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人正直,生活朴素、工作作风过硬”是金锁关财政所的基本要求。多年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研究工作。全所同志长期坚持学习提升,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乡财乡用区监管”、“农民补贴管理”、“家电下乡”的相关知识及业务操作,用他们的话说“学习、掌握、提升、再学习是我们强化工作能力的根本方法”,因此上,每接手一项新的工作,他们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工作要求,顺利的开展工作,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做到让群众、让上级满意。
基层财政工作,就是为公理财,工作的原则和立场一定要“公”字打头,不能徇私情,不能有私心、更不能谋私利。作为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财政所一班人始终严格按照党员的要求廉洁自律,始终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始终坚持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注重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注重民主决策,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完善工作方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努力做到公私分明,坚决杜绝与公务有关的活动和宴请,使金锁关镇财政工作公正、公平、公开。
为公理财,就决不让国家的利益有一丝一毫的流失。在一次征收契税时,两名财政所人员3天内往返行程200余公里,寻找纳税人,经过大量细致的解说工作,圆满完成了征收任务。在他们的工作中,这样的事例可不算少,不过,尽管辛苦,他们都乐在其中。
二、心系民生,乐于付出,不断诠释“为民服务”的岗位宗旨。
基层财政工作,常常需要直接面对辖区内大量的农村群众,大部分群众文化程度不高,对政策一知半解或者干脆一窍不通,因此,每一项工作地开展,都需要足够的耐心细致。天长日久下来,大量繁杂的事务对一个人的工作热情是一种极大地考验。应该说,金锁关财政所不但经受住了这种考验,而且以为群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为乐,以让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以“为民服务”为岗位宗旨。
2008年金锁涉农资金发放实现银行代发,2010年惠农补贴资金全面实施“一卡通”发放管理。在此期间,财政所人员加班加点、反复核对,确保数据真实有效,确保政策公开透明,为了把资金及时发放到每一位农户手中,把党中央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期间大家曾经一个月都没有回家,加班加点,整理核对农户基础信息资料,进行补贴系统的变更录入,确保3747户农户信息准确无误。八年来,就是凭着这样一种认真负责、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每年共发放各类惠民补贴资金超千万元,没有一笔差错。
在各类惠民补贴发放管理工作中,财政所严格按照首次告知(办理):即农户第一次前来办理补贴业务时,告知其所需资料及办理程序,如果手续齐全的,即刻办理;二次办结:即农户第二次前来必须为其办结补贴审核工作;确保承诺:及时办理、及时上报,确保农户在30日内领取到补贴款。为确保群众利益,每年积极主动为群众办理信息更正或完善补贴资料。使他们及时领取到补贴款。对于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已经不使用的邮储银行存折,他们还积极与邮储银行联系,完善480余户的客户信息,确保农户个人存折能够正常存取。这些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做法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认真做好财政所“两基”建设工作,确保基础管理工作上台阶。
2010年在区财政局支持下,金锁关财政所统一配制农财服务车辆,更新了办公设施,集中购置了电脑、办公桌椅、装订机等。统一设置财政所标志、统一制作制度牌。通过实施金财工程,目前已全面实行网络化办公。通过努力,已基本实现制度健全、业务精通,办公设施实用新型,办公环境舒适整洁,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4月金锁关财政所顺利通过市局“两基”验收,2012年4月通过省厅“标准化”考核。财政所已经完成“两基”建设的基本目标,开始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基本实现制度健全、业务规范,设施先进,环境优美,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日臻完善,基础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四、改革出活力、创新出效率,不断提升乡村财务服务水平。
金锁关财政所自2002年2月成立金锁关镇乡村财务服务中心以来,在区局的关心帮助下,本着“强服务、重规范、提效益、促发展”的工作原则,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完善,金锁关镇的“村财村用乡代管”运行良好。不断加强区级拨入资金、村组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管理。坚持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原则,实行村务公开。在资金使用上,由村报帐员提出用款计划,与村级账户会计对帐,财政所长初审,镇长审批方可拨付使用。通过合理的用款程序和财务监督,有限的资金高效运转了,给群众办得实事多了,群众上访事件少了,村干部的干劲足了。通过共同努力,金锁关镇乡村财务服务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区第一名,受到表彰。
五、“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成效显著,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金锁关财政所自2009年开始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主要选取道路建设、人畜饮水(灌溉)、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六年来,金锁关镇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22个,涉及11个村,受益过万人。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250多万元,引导和带动村民筹资筹劳投入逾331.32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5.83公里、文化广场3880平米、太阳能路灯60盏及人畜饮水(灌溉)工程两个。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容村貌,也使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显著提高。
今年,金锁关镇在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过程中,领导重视、村干部积极主动、群众踊跃参与。财政所积极与各村对接,重点选取上报了四个项目村,预计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34万元。在传统的道路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烈桥村将要实施墙体喷绘美化,这将是金锁关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
金锁关财政所就是这样一个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好本职的团队。他们将一如既往扎根山区,用自己的饱满热情将党的阳光播散到群众中去。
第五篇:大山深处的呼唤
大山深处的呼唤
家虽不富,但也还是过得下去。那孩子瘦瘦高高的,常穿着他那件格子布衣,衣袖卷的很高,可能是常挑水的原因吧,他的手又黑又粗糙。山里比不得平原上,凡是都得靠走。他成天为了他家的几亩田,赶上赶下的,常常翻山翻几个来回。回家时,常常是汗如雨下。可惜他父亲留给他的也只有一栋房子和山另一边的几亩田地了。
他的母亲呢?因丈夫逝去而重病在床,所以在他干活的同时总不能放下母亲不管。母亲也曾好几次因为自己帮不上忙而流泪,放弃生的希望,他也曾多次留住了母亲奄奄一息的生命。与普通人相比,他承担的是整个可悲的家庭,整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冬日的时候,我抵老家的大树下取暖的时候,我又看见了那个孩子,与我年龄相比,大我2岁多吧!我发现他右肩,那根缩股向下弯曲得与左肩不相对称,也是,挑了十几年的东西了。但对我来说,那可是多大的毅力啊!我呆呆地目瞪这他,他朝我笑了笑,从我身前走过。我只会认为那笑是灵魂深处所迸发出来的,却是如此美丽地映在他瘦瘦的脸上。
夜深了,别希望大山中会有多少宁静,虫鸣蛙叫,到处都是,是因为什么?我伏在窗口睡着了。那是什么样的地方?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世人听不到他的声音。深更半夜,不知是什么,引我出门散散步,可能是不习惯大山中的夜晚吧。
前面有一处人家,还有一点灯火。他可正在读着一本旧书。啊,原来一点冰凉落在脸上融化了,许多的,一片一片的。他寒窗苦读的脸映在一个人不知的深处。我走了,走出了存有一个苦孩子的地方。
不知多少年后,我听说那人的母亲走了,他放下了一切,纵身一个人带着那本书走了,走出了大山深处。消失?不。也许就在某一个角落中。那时有一片雪,雪中印出我的脚印,远处亮起的灯火,还有我11岁的眼泪。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初一:肖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