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民行工作思路范文
湘潭县院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初见成效
为贯彻全国第二次民行检察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民行业务培训会精神,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湘潭县院转变民行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从抓抗诉,转移到办理违法调查、督促、支持起诉、执行监督案件上,现已初见成效。2011年度已办结了违法调查案件3件,法院已回函进行整改,其中一件更换了承办人。另办结了1件支持起诉案件和1件督促履职案件。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转变思路,积极夯实监督基础。
一、是开展业务学习。组织干警系统学习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高检会(2011)1号文件以及省院白贵泉副检察长《在全省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做到法律政策入心入脑。
二、是转变工作思路。领导带头学习,充分认识基层检察院民行工作重点转变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是改变民
事行政检察工作薄弱状况的正确发展道路。要求干警克服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坚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违法调查、督促、支持起诉、执行监督案件的办理。
三、是优化办案条件。优化队伍结构,将年轻和有丰富民行工作经验的干警调整到民行部门,充实办案力量;积极改善办公、办案条件,配备办案用车,人手配备电脑一台;足额保障办案经费,提供特定查阅资料场所。
二、加强宣传,广辟案源,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一是走访工作制度化。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知名度不高,很多群众不了解,渎职行为调查、执行监督、调解监督、事中监督等新要求新规定知道的人更少,线索少制约着工作的开展,为破解这一难题,结合县委“大走访”工作部署,该院制定了“大走访”工作方案,定期走访人大、政法委、法院、信访局、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机关以及乡镇,收集了解群众诉求,获取案件线索。如:今年5月,检察干警走访时发现,法院执行人员在执行一起马菊泉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时,在执行中主持调解,违反民事诉讼法第207条有关“执行和解只能是当事人自行达成”的规定,执行人员主持调解系违法,造成当事人不断缠访。二是送法下乡经常化。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农村赶集机会,会同控申科,送法下乡,宣传人民检察院民行案件的受理范围、条件和办案纪律等。今年先后在易俗河、中路铺等乡镇进行了6次大型宣传,接
待群众370余人次,发放《民事行政申诉告知书》600余份,获取督促、支持起诉线索3件。三是申诉、信访线索共享。利用政法委、人大的影响,建立法院申诉、信访材料定期移送评查、消化机制。即法院受理的人民群众申诉、信访案件,由人大、政法委将此类案件交该院评查,提出评查处理意见。现交办此类案件5案,通过评查发现违法调查线索1件。
三、慎重办案,严格质量,着力保证监督效果。一是办案规范化。由于违法行为调查案件,没有模式,法院工作人员对此比较敏感,我院对案件的办理非常慎重,每一起案件均指定专人办理,科长和分管检察长对每个案件均独立阅卷,查阅法律、法规,并在案件办理中对疑难问题及时向市院请示。二是准确适用法律。对违法行为调查案件,要查清事实,同时要明确法律依据,并与释法说理相结合。如该院办理的一起货款纠纷违法行为调查案,该案系11人的必要共同诉讼,但原审只列其中3人为原告,没有将其他8人列为原告,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三是加强沟通协调。为确保监督效果,该院对涉嫌违法行为案件,经调查核实,先向人大及政法委汇报,取得支持,并与法院分管领导交换意见后再送达“纠正违法通知书”,通过此种方式,所有发出的纠正违法,均得到了法院回函,表示接受意见,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杜绝类似
第二篇: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推进民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民事行政检察理论专题研究5 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推进民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邓川
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指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问题。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民行检察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检验民行检察工作,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新进展。
■坚持促进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的内在要求。检察机关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规律的认识,正确处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的同时实现自身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从大局出发谋划和推进民行检察工作。民行检察涉及的主要是与民商事、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诉讼法律关系相关的权益纠纷,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关系到行政管理秩序和诉讼秩序,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坚持执法要想到稳定,办案要考虑发展,监督要促进和谐的观念,有效发挥民行检察在维护公平正义、调节民行法律关系、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
必须坚持把人民性作为民行检察工作的核心价值,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维护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民行检察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关系民生、民利、民权。要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注群众诉求,切实把加强法律监督与维护人民权益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民行检察监督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从思想上感情上贴近群众,研究制定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热情接待来信来访,认真听取诉求,改进办案方式方法,耐心为群众明法析理、释疑解惑,切实把执法为民体现到执法态度、执法行为、执法作风等各个方面。
■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必须遵循民事行政诉讼规律,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一是要树立全面监督与依法监督相统一的理念。民行检察监督覆盖了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从立案到执行全过程,但民事行政检察权决不是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权力。因此必须要牢牢树立依法监督的理念,准确把握监督的重点,把有限的监督资源用到严重妨碍司法公正、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利等关键点上。二是要树立监督的能动性与谦抑性相结合的理念。能动性主要体现为一种意识,也就是说检察机关要意识到我们是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对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司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民事诉讼主要涉及的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问题,应当尊重当事人在法律范围内的意思自治。从这点上讲,民行检察监督又应当体现出一定的谦抑性。三是要树立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并重的理念。要把程序公正放在与实体公正同等重要的位置,发掘和实现民行检察监督的纠错、保障、参与诉讼和司法政策表述等多种功能。四是要树立公正与效率相统一的理念。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司法制度价值追求的两个方面,也是我们在制度构建和工作运行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应当将两者置于一种平衡状态。五是要树立办案数量、质量和效果相统一的理念。只有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民行检察工作的成效和价值。
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监督的发展模式。今后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丰富和完善:一是监督范围上的多元化。以对诉讼裁判结果的监督、诉讼过程的程序监督、诉后的执行监督三个方面构成现行民行检察诉讼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还应包括对调解结果的监督以及办理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这些具有公益性质的监督,进一步丰富多元化的监督内容。二是监督手段方法上的多元化。民事行政检察采取何种监督手段,如何运用这些监督手段实施监督直接关系到民行检察监督效能的发挥。在监督手段上,应当坚持以抗诉为中心,综合运用检察监督意见、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等其他监督手段,实现监督手段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在监督方法上,要注意把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纠正错误裁判与纠正违法行为、办理申诉案件与发现移送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扩大监督的整体效能。
■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合理规范各级院民行检察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促进”的局面。面对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新形势,必须积极建立以省级院为龙头,分州市院为主体,基层院为基础的民行检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院在带头办理案件、领导和指导下级院开展工作、协调下级检察院交叉办案和异地办案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分州市院要在提出抗诉、提请抗诉、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执行监督及工作指导等方面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院要发挥在办案和工作探索方面的生力军作用,以及服务大局的基础作用、执法为民的一线平台作用、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作用。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建立上下一体化联动办案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为破解“倒三角”难题,要有计划地在民行检察部门建立上下联动办案机制,逐步推行网上办案,上下级院之间通过交办、提办、转办、督办、上级院牵头联办等方式实现检察资源的整合。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着眼于工作任务和工作重心的下沉,夯实基层民行检察工作。为了强化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必须有计划地推行新的工作方式,要求基层检察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民行检察工作:一是在一体化办案机制中发挥基础作用;二是全面开展再审检察建议工作;三是探索开展民事调解监督和督促支持起诉工作;四是积极开展释法说理,促使当事人罢访或达成和解;五是结合审查民行申诉案件,努力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六是配合公诉部门开展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
(作者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三篇:民行 宣传材料
民行科部门职责
民行检察部门的职责主要是通过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具体讲包括对生效判决的裁定进行抗诉和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对民事执行、调解和其他诉讼活动(包括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立案、审限等)监督,开展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公益诉讼等工作,以及对在上述诉讼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等业务工作。
1.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是干什么的?
答:基层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的职责主要是通过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2.如果认为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有哪几种司法救济途径?
答:从现行法律规定看,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向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要求再审,二是向检察机关申诉,要求提出抗诉。
3.什么情况下检察院可以依法提出抗诉?
答:根据法律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依法提出抗诉: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4.对生效的判决、裁定不服向检察院申诉应提交那些材料?
答: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申诉状一式二份,并按照被申诉人的人数提交副本;(2)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及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以及诉讼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材料;(3)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4)证明申诉主张的证据材料。
5.人民检察院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条件是什么?
答:人民检察院受理符合下列条件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不服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2)有具体的申诉请求和理由(3)自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或裁定生效之日起二年内提出申诉。
6.人民检察院如何处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答:人民检察院受理案件后,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立案。立案的案件,根据审查情况作出是否提请抗诉或抗诉的决定。
7.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提出抗诉后有什么法律效果?
答:(1)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2)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检察人员将依法出庭支持抗诉。
8.那些申诉案件人民检察院不予受理?
答:以下案件不予受理:(1)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2)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的案件,但涉及财产分割的除外;(3)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的案件;(4)当事人已经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执行完毕的案件;(5)当事人对人民检察院所作的不立案、终止审查、不提请抗诉或不抗诉等决定不服,再次向该院提出申诉的案件;(6)其他不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处理的情形。
9.人民检察院审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期限有多长?
答: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对已经立案的案件,应当在调(借)阅审判卷宗后3个月内审查终结;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案件,应当自下级人民检察院移送之日起3个月内审查终结。
10.人民法院对抗诉案件如何处理?
答:按照《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抗诉案件应当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提审。再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重新组成合议庭审理。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实行监督。
11.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抗诉案件,当事人不服可否上诉?
答:人民法院按照一审程序审理的抗诉案件,当事人可以上诉。按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能上诉。
12.申诉人在申诉期间享有那些权利义务?
答:
(一)申诉人享有的权利:
1、在人民检察院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时,有陈述、反驳的权利;
2、就案件事实收集提供、补充证据的权利(未经法庭质证的新证据除外);
3、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代理申诉的权利;
4、申请和解的权利;
5、撤回申诉(不影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利;
6、申请回避的权利;
7、知道案件审查情况的权利。
(二)申诉人应当承担的义务:
1、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2、如实陈述事实;
3、提供必要证据;
4、承担复印材料费用。
13.当事人申请抗诉存在哪些风险?
答: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而又不想上诉、只愿到检察机关申诉的,在申诉过程中将存在以下风险:
一、丧失上诉权和上级法院可能改判的机会;
二、不可能立即产生对抗原裁判执行的效力;
三、申请抗诉不一定能进入抗诉程序;
四、进入抗诉程序不一定导致改判结果。
14.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范围除了生效的判决、裁定是否包括调解?
答:根据两高《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调解、行政赔偿调解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所以,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范围包括调解。
15.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递交的申诉书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申诉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情况;
(2)申诉请求;(3)申诉事实与理由;(4)有关证据出处、证人地址等。
第四篇:浅谈企业效能监察如何转变工作思路
浅谈企业效能监察如何转变工作思路
饶建林
随着形势的发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实现效率、效果最大化,必须进一步放开视野,转变观念,无论是选题立项,工作思路,还是监察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应与时俱进,随势而变,求深求实。本文试就此谈几点浅见。
一、在选题立项上,由偏重局部治标,向多层面深层次转变,不断拓展效能监察工作领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一些“敏感”部位,选题立项的重点为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方面,这在企业效能监察的初期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改制重组,管理机制的逐步健全完善和效能监察工作范围的扩大、职责的延伸,如果仍停留在以往的工作思维上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
首先,从效能监察工作的基本任务、职责范围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新的职责所求。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企业效能监察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管理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过去选题立项,只是涉足了效能监察工作的一部分,有些方面我们目前还是“空白带”,新的工作领域使得效能监察工作的范围更广、任务更艰巨。诸如,监督检查企业有无令不行、禁不止,不顾大局,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等行为;在投资、计划、财务、资金及安全、科技、销售等管理方面,有无工作失职渎职、决策失误而造成管理混乱或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方面有无效率低下、忽视质量,造成完不成任务或质量事故的现象,以及劳动、人事、教育、信息等管理活动,都在效能监察的范围之内。概言之,监察对象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和各个管理环节中履行职责的效率和效果,都应纳入监察视野,并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将是企业效能监察的重点。
其次,从企业效能监察面临的形势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大势所趋。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育,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这些因素的同时并存,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了挑战,增加了难度。同时,伴随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我们在效能监察中还会碰到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有的问题用老的办法已是难以解决的。如果我们仍“一条胡同走到底”,不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么滞步不前,要么工作被动,使许多问题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其三,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看到,有的企业因管理不善,致使大量资金被截留、挪用、贪占;有些专项资金以专款专用的名义被变相地侵吞、挥霍、私分;在企业重组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时有发生;因主观武断,瞎指挥,导致重大责任事故不断;因决策失误、粗放管理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浪费惊人,等等。再之,从企业监察部门来看,效能监察监管手段不严,监管制度执行乏力,监督工作不到位,都制约着效能监察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上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就是失职,就有悖于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应尽之责。
二、在监察时机上,由事后监察为主向事前、事中监察为主转变,重在超前介入,全程监控。
所谓超前介入,全程监控,是指在企业的重要决策出台之前和重大经营活动立项之初就及早介入,提前就位,从源头上把关,并把效能监察活动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其中,事前监察是一种防范性监察,主要是围绕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实施决策前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的监督,其目的是预先防范,关口前移,以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发生。事中监察也叫同步性监察,是对监察对象在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的跟踪监督,其目的是规范监察对象的管理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问题的扩大。事后监察是对监察对象已经完结的管理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是当前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形式。其实,效能监察的“关口”前移,这一提法早已有之,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往往又表现为事后监察的居多。究其原因:一是思维定式使然。因为自企业开展效能监察以来,选题立项的目标大都是已经完结了的项目,只能采取事后监察的形式,并且也见到了较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有“的”,后放“矢”的思维定式。二是介入氛围所限。由于有些监察对象被监督的意识较淡薄,对效能监察的提前介入还“不习惯”,有的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干脆把效能监察拒之“门外”,以致 “鞭长莫及”,只有等项目搞完了再说。三是监察底气不足。有些监察人员对何时提前介入,介入后应做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心中无底,特别对那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不好把握,于是事前选择了放弃。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愿监察、不敢监察、不会监察”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对事前监察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前介入的工作方略。相对事后监察来说,事前、事中监察就显得更主动、更有优势。其一,能起到从“源头”上设防的作用。事先参与,提前介入,可以防患于未然,即便中途出了问题,纠正起来也要容易得多,给企业造成的“内伤”也不太严重。其二,对监察对象有威慑作用。由于效能监察人员参与其中,使一些想“不规矩”的人,也不敢、不便“轻举妄动”,客观上有遏制、监控和防范的作用。其三,便于加强和改善管理,能起到导向、督促和服务的作用。所以,事前监察是基础,事中监察是保证,事后监察只宜作为效能监察重要的补充,而必须坚持以事前介入、全程监控为主才是上策。
三、在工作原则上,由“外圆内方”向“内外同一”转变,摆正“二者”关系,消除监察“特区”。
按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不应该有“禁区”,只要是属于监察范围的内容,都应纳入监察视线,但实际操作中却不尽然。企业要生存,就要适应市场法则,有时为了拿到项目,也用尽了各种办法,其中有些做法甚至踩在“线”上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效能监察成了把“双刃剑”,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对另一边有所“伤害”。那么,应如何把握这个“度”?
第一、两者利益都必须维护,但前提必须是合法。作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企业的利益当然要维护,但此时的维护主要是建立在政策服务、智力支持上,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上,落实在制度管理上。在这里,外圆,是市场之道,内方,为廉洁之规,内外有别,不等于内外无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监督、放弃原则,这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铁律和底线。
第二、对市场具体运作行为,可不干预,但不是放任不管。出于对闯市场艰难的考虑,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年来,企业监督部门对市场运作中的某些行为实际上是持“默认”态度,在监督中大都采取“区别对待”,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等于对其坐视不管,使之成为效能监察的“特区”,不干预不等同不监督,只是监管的方式方法更灵活、更策略。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对外项目采取公司领导挂项目负责,待遇与项目脱钩,事前做出廉政承诺,事后述职述廉,接受监察审计,既不妨碍项目的自主运行,又达到了有效监控,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廉活并重的目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有作为。无为而治,是一种期望和境界,不等于不为而治。有所“为”,就是为了有所“不为”,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做到宏观管住,微观搞活,方向把正,让企业在政策和法规的“尺度”内,自主、健康地运行,只要不违规、“出格”就不过多干预,监察部门则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来研究政策,当好参谋,搞好服务,从而达到实质意义上的“无为而治”。
具体到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观念。企业监察部门要自觉摒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旧的和不合时宜的观念,树立服务“第一要务”的责任意识;纠正效能监察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等模糊认识;克服怕效能监察干扰了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怕查出问题影响企业声誉、堵了企业的路子等顾虑,坚定信心,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效能监察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服务于改革大局,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加强。
二是创新体制。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建立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效能监察工作责任制。要对各级领导干部划分效能监察责任区,并与生产经营、安全承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区相统一,同步布置、同步检查抓落实。一个单位效能的好坏,要与评价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相结合,与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挂钩,优奖劣罚。
三是创新领域。要把监察视线向经营管理的深层次延伸、向合资合作股份制企业延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目标,将目光逐步向产权交易、技术改造、赔偿费用、对外项目等领地延伸。要做到国
有资本投到那里,效能监察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同时,各业务部门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变单一监察为统一监察,避免“单兵作战”。
四是创新方法。一要选准 “切入点”。要把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企业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经济效益的流失点作为效益监察的重点,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短平快”的监察项目,力争短期内能见到成效,增强干部职工的信心。二要抓住“关键点”。重要决策出台之前,着重检查决策的合法性。重大经营活动立项之初、进行之中,快完结之时,前期着重检查项目的可行性,合同的合法性;中期着重监控项目进展的有效性,经营行为的规范性;后期着重审查项目效益的真实性和分配的合理性。三要把握“延伸点”。效能监察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监督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经过立项监察、挽回了经济损失、提出了整改建议,整个工作就结束了,而是要抓好对被监察单位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定期与被监察单位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既帮助其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敢为监察部门下一步的选题立项提供依据。四要注意“结合点”。即,直接参与与资料分析法相结合,效能审查与目标考评法相结合,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项目,事先做好防范,对容易发生问题的事项可直接参与监控,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举一反三地监察查处,要强调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强制性。
总之,我们只有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才能抢站企业效能监察的“制高点”,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好务。
第五篇:民行检察工作宣传材料
民事行政检察科工作职责
承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等工作。
一、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或裁定的申诉案件。
三、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或者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四、对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的其他问题以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提出监督意见。
五、对提出抗诉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依法派员出席再审法庭支持抗诉,并对再审法庭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六、对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发现的审判人员、执行人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查处。
民事行政检察十问十答
1.不服法院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怎么办?
当事人不服法院已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可向法院审判监督部门申
请再审,也可直接向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进行申诉。
2.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受理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申诉,经过审查,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并符合抗诉条件的,作出抗诉决定或者检察建议使法院进入再审程序予以纠正;若经审查,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正确的,作出不提请抗诉或不抗诉决定,并做好息诉工作。
(二)审判人员在审理民事行政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进行查处。
3.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一审或二审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不服的申诉案件。
4.向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提出申诉应符合怎样的条件?
(一)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二)有具体的申诉理由和请求。
5.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监督方式都有哪些?
目前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最主要的监督方式是抗诉和
检察建议。此外,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还在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方式,包括:
(1)促成和解:对法院裁判虽有错误但双方当事人有执行和解意愿的申诉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促成当事人和解;(2)支持起诉: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严重侵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向有关部门提供法律意见,参加到国家或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案件诉讼中;
(3)提起民事公诉: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严重侵害但又无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下,由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6.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在哪些情况下对民事、行政案件申诉不予受理? 不予受理的情形:
(一)判决、裁定尚未发生效力的;
(二)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的;
(三)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的;
(四)申诉人对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终止审查和不抗诉决定不服,再次申诉的;
(五)申诉人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之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
7.哪些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符合检察机关的抗诉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检察机关应当抗诉: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三)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8.哪些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检察机关不予抗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抗诉决定:
(一)申诉人在原审过程中未尽举证责任的;
(二)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或者违法的;
(三)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属于当事人在诉讼中未提供的新证据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但处理结果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不大的;
(五)原审违反法定程序,但未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抗诉条件的其他情形。
9.检察机关审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是否收费? 检察机关审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不收取任何费用。
10.如何向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提出申诉?
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的控告申诉部门提出申诉,应当提交申诉书(A4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书和裁定书,以及证明其申诉主张的证据材料。
申诉书要写明申诉请求和事实理由,注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