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房地产的时代谈“工匠精神”是一种奢侈
在房地产的时代,谈“工匠精神”是一种奢侈
文|马光远
我的手头有两本关于“工匠精神”的书,一本是美国人亚力克·福奇写的《工匠精神》,记述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些工匠如何改变美国; 另一本是日本根岸康雄写的《工匠精神》,写一群国宝级的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如何浸淫在工匠精神中成为世界领先企业。
福奇在《工匠精神》中分享了美国历史上那些留名青史的工匠们的故事,包括富兰克林、华盛顿、爱迪生等人,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揭示了美国的工匠们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他们将扮演的角色。在福奇看来,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人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福奇借用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的话:“尽管工匠系统发了巨大的变化,但工匠的本质——收集改造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和很多人认为美国不再搞制造业不同,福奇认为,美国创新和强大的源泉仍然是制造业,并且指出美国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不再生产任何东西。”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大国,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强国,美国只是把利润比较低的产业通过外包或其他方式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国家而已。
鲜为人知的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居然也是一位“工匠”。教育家保罗·霍沃思将华盛顿视为“美国最先开展农场试验的农业工作者之一”,“他永远在留意更好的方法,为了发现最好的肥料、最好的避免作物病虫害的方式、最好的培育方法,他愿意磬其所有。他曾说过,他不愿意沿着父辈的道路前进。”他在他的弗农农庄搞了很多农产品试验和肥料组合试验,并且在1760年发明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新犁。
根岸康雄在《工匠精神》中描述了很多日本世界领先的企业的故事,令人意外地是,这些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少则5人,多则几百人。书中的案例让人感叹:有经历无数次实验,发明了世界上最细的无痛注射针头的冈野工业,也有仅有5个人的力量月产4万个ipod镜面的小林研业,还有只有45个人的,还有制造出世界上首台不会发出噪音的牙石清洗器的MICROW公司;生产能够适用于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等严酷环境的世界顶级的防松螺帽的Hard Lock工业。这些世界级的中小企业是“日本制造”和日本精神的最好的代言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不计较工本,苦心钻研,感性拿捏,在制造的过程中享受到极大的喜悦,直至“一品如魂”。
如果追溯工匠精神的起源,工匠精神的缔造者无疑是在古老的中国,无论是我们的长城,我们的瓷器,我们的精美建筑,我们的首饰,我们很多的老字号,其能够流传至今,唯一的力量就是全球相通的专注精神。所以,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举国热议时,并将之视为舶来品时,我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无比的悲哀。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工匠精神无处不在。贾岛写诗为推敲二字苦恼,“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的二叔父是个秦腔艺人,从来没有读过一天书,除了他的名字,不会写其他字,但一辈子记在脑子中的戏有400多部,即使到了晚年,也一个字都没忘。经常给我们讲述他学戏中的种种磨砺,对每一个唱腔如何的反复演练,才成了真正的名角。可惜到了今天,我们谈工匠精神,却要到日本、德国、美国去寻找案例。这是一种真正的耻辱。
当然,产品粗制滥造,缺乏精致的体验,这不仅仅是企业的错,而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的写照。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工匠精神提供任何的激励,没有为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制造业无论是生存,还是研发,都在艰难中前行。有一些企业,好不容易研发出好的东西,很快被同行剽窃。在一个人人都爱房地产,都追逐金融的时代,追逐互联网+的时代,制造业几乎成了时代的弃儿。当房地产半年赚的钱等于一个企业的员工10多年工资的时候,谈工匠精神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是一种奢侈。过去多年,我到过很多制造业企业,也和很多制造业企业的人交流,听他们的阅历,看他们的努力,以及他们的种种遭遇,令人痛心而敬重。
中国的制造业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垮掉,死掉,居然成为全球第一,已经算奇迹,再苛求他们个个都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实在是匪夷所思。当我们指责企业没有工匠精神的时候,我们应该问:我们又为企业具有工匠精神创造了什么条件?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家电行业刚刚起步,根本不敢望日本同行的项背,今天中国的家电企业已经彻底在市场上打败了日本同行,今年中国的家电巨头美的,却成为日本东芝的战略合作者。
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令人敬重!工匠精神不是因为政府的呼吁,而完全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的很多家电企业已经不再等待政府如何营造“工匠精神”的环境,而是主动开始迎接行业的挑战和涅槃。我一直关注的家电巨头美的,今年除了和东芝的战略合作,目前又在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在这些举动的背后,是他们为应对未来智慧生活的需要而提出的“智慧家居”和“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双智战略可谓美的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美的,疯狂的工匠们无处不在,有两年煮饭两吨的疯狂“煮饭哥”黄兵,手机里存储着“大米地图”的疯狂煮夫,也有将美的的中央空调带到世界各地的海归等等。以他们的智能冰箱为例,他们应用了全球首创图像识别和智能标签技术,将其集成到21.5寸的大屏互动显示上。这个屏幕集食品信息采集、营养自动分析、食材管理、远程控制于一身,可以实时展示冰箱里当下储存的食品信息、温度情况、过期信息、营养结构,甚至是食品产地、一键购买都能轻松在屏幕上实现,在这个屏幕背后,是10000+食材有效数据、1000+食材保鲜数据、100000+视频、图文菜谱、7大类典型特殊人群的营养管理方案的大数据。这个结果,如果没有背后执着和疯狂的工匠们,根本难以想象。
呼吁“工匠精神”,一不需要政府作秀,而是应该为 “工匠精神”的回归创造条件;二是对一些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激励,而不是整天想着房地产。在新的科技革命和工业4.0时代,我一直认为,中国最有可能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就是家电行业,他们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接,既有产业基础,也有天然的优势,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柔性制造,都是未来人类“智慧生存”的重要一环。我对中国很多家电企业讲,不能因为产能过剩而不悲观,甚至放弃,而应该看到这个颠覆性的时代带给这个行业的最大的机遇。
如果政府能将房地产十分之一的爱给予中国的家电企业等制造业,何愁他们制造不出圆柱笔头,何须去他国寻找工匠精神?
第二篇: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 演讲稿
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
今天在这里,我要提出并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每天早上要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而不能过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我知道我们要有生计,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答案。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人往往有个可怕的思维定式,他们认为:工作=金钱。确实,如果没有报酬,我们不会去工作,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我们从事这份工作的理由。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在这里:工作是一种修行。
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从不为钱工作。工匠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粹的呈现。
我们常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重要的,我们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视工作为修行。在中国广西默默支教十几年的德国人卢安克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自己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工作,然后用从工作中赚取的钱去消费,以此获得须臾片刻的快乐;但我不是,我直接从我的工作中得到快乐。”工匠精神就是让我们学会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培养一种对所做的工作、所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不断创新的态度。
《禅者的初心》里,有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作为一名职业人,我们要有自己的方向。如果只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就会成为一个彻底的打工仔、上班奴。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我们应该主动追求目标,而不是将目标当做讨价还价的工具。
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换回物质利益的行为,它更应该是一种生命态度和价值的呈现过程。把工作看做修行,就是知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用,也不为了追求名利,或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叹、嘉奖。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本身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口号,它应该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行为准则。慢慢来,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愿这里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在各自工作的修行中,有所得。
第三篇: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引子
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国务院近期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为此,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产出占比已从2000年的7%上升到2012年的19.8%。这一巨大成就的背后,有一个数目极为庞大却在公众领域相对沉默的群体——产业工人。他们作为最普通的劳动者群体之一,用双手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制造业强国的梦想需要他们的付出与奉献,时代发展呼唤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工匠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创造出工艺上的奇迹,展现出极致化的追求,令人惊叹、让人敬佩。现代社会,即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
产业工人的职业尊荣感如何得到社会认同?当代中国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又该如何促进越来越多的“工匠”涌现?请看本期对话。
转型需求 时代呼唤
高水平的“工匠”不仅能制造,还能创造。制造业强国的实现需要成千上万产业工人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工艺水平
记者: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不乏“庖丁解牛”“卖油翁”这类经典故事,但进入现代社会后,“工匠精神”逐渐匮乏,近年来人们的关注和呼吁越来越多,原因何在?
常凯: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需要成千上万的优秀产业工人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弘扬“工匠精神”正契合了这一时代需求。在小作坊生产模式下,工匠只有技术相对精湛才能更好地存活,由此衍生出以“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为特征的“工匠精神”。许多延续至今仍然兴旺的“老字号”正是体现“工匠精神”的典范,比如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国外同样不乏范例,“德国的锅可以用一辈子”,日本的拉面馆常常是几十年、几代人钻研拉面汤„„二战之后德国、日本的重新崛起,与崇尚“工匠精神”带来的产业工人素质提高、制造业水平提高不无关系。反观我们自己,一些工人在价值取向上则有失偏颇,在职业规划上更想当主任、当厂长,不愿在技术方面争创一流。长此以往,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将会变得漫长曲折。
孟剑锋: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易于在快节奏中迷失。踏实工作的人少了,急于求成的人多了,社会风气变得浮躁了。“工匠精神”好比一剂“清心剂”,提醒人们静下心、多钻研、专注当下、投入工作。如果“工匠精神”成为产业工人的共识,“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和竞争力增强就会指日可待;如果“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行各业都以追求极致、做到最好为目标,就可以有力助推中国经济发展,加快全社会凝神聚力共圆中国梦的进程。记者:智能化生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不少企业已着手用机器代替人工。在广东东莞已经出现了“无人工厂”;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也将于11月在北京举行。面对这一趋势,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何在?
胡双钱: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比如,很多人认为,飞机零件制造靠的是尖端设备,但实际上,许多零件还是要靠手工来打磨,角度很小或者有复杂的转角时就无法用机器加工到位,且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即便是制造工艺水平非常发达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
高凤林:机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复运作,但人能够不断实现改造和创新,这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科学家脑中产生想法,工程师图纸施工实现工程化,工匠制造出产品”,三者缺一不可。工匠作为将设计转化为实物产品的执行者至关重要。一些复杂的结构可能用先进的机器也难以实现,而人是最具柔性的,可以发挥创造力来解决复杂问题„„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高技能的工匠都不可或缺。如果机器取代了旧工种,那必然产生操作机器的新工种,能够驾驭机器的高级技工将更加吃香。事实上,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在改造中努力突破极限,既承担“制造”的功能,更具备“创造”的可能。比如,火箭发动机就是一种高精尖产品,它的焊接就需要高技能来保证。追求极致 实现价值
拥有高超技艺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钻研创新的执着,是爱岗敬业的集中体现
记者:您认为“工匠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怎样的联系?
高凤林:木工匠祖师鲁班就是工匠的榜样。工匠在劳作过程中往往匠心独具、浑然忘我、享受过程、追求极致,力求用最好的制造手段创造出最卓越的产品。有人认为只要拥有高超的技艺就是好工匠,其实不然。一些媒体在报道我时通常强调可以焊接0.08毫米厚度的细管。实际上,对于一名好工匠而言,高超的技艺只是其表象,更为决定性的因素是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钻研创新的执着。
胡双钱:工匠和普通工人都是劳动者,是社会的建设者。推崇“劳动最光荣”和倡导“工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不变的是对劳动的尊重,变化的是对劳动的更高要求,希望人们开动脑筋,追求极致。我们都说“实干兴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工匠往往成为某个岗位的带头人,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应起到模范带头和榜样示范作用,给身边的同事做示范,带动更多的人弘扬“工匠精神”。
孟剑锋:好的工匠就是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追求极致,不断超越自我。去年11月,北京工美集团包揽了3件2014年APEC国礼的设计制作任务。其中和美纯银丝巾果盘作为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配偶的国礼,凭借着传承古老而精湛的錾刻工艺惊艳了世人。作为产品的主要制作者之一,为做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我反复琢磨、试验,先后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一做就是5天,这把细细的錾子上共有20多道细纹,每道细纹大约0.07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粗细,最终就用这样的錾子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因为热爱自己的岗位和职业,才能保持初心,从严要求自己,在坚守坚持中倾力创新突破。“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倡导最为一致,每名工匠都应成为爱岗敬业的代言人。
周东红:“敬重”所从事的工作至关重要。捞纸是宣纸成纸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捞纸工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普通工人一天捞1300张纸,可能只有1000多张成品;工匠的成品则可达1200张以上,且每张厚薄如一,重量误差不超1克。1986年我开始学捞纸时,几乎一窍不通,于是每天早来晚走,时刻琢磨着怎样才能达到技术要求,提高成品率。同批进来的学徒,我出师最早。我觉得捞纸不光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手艺,把老祖宗的手艺学精学透,让书画家用上好纸,是宣纸工人的本分和骄傲。
常凯:“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同样息息相关。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靠什么支撑?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理解,曾仅仅局限于投入简单的加工,甚至代工。我们现在对“强”字的理解有时囿于狭隘,通常认为与先进的管理、完善的设计、高科技等关系更大一些。事实上,倡导“工匠精神”,不光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而且能培养一批技术过硬、追求卓越的工人。他们将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则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只要每个人都踏实做好本职工作,追求将每件事做到最好,自然会助推更快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
企业责任 社会导向
应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分配公平,提高工匠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激发更多产业工人追求极致、敬业报国
记者: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推动这“三个转变”势必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现阶段,我国如何从制度设计上培养大批拥有“工匠精神”的工匠?
常凯:国家要振兴,当然需要大量的优秀工匠。“工匠精神”作为精神层面的支撑,是社会现实存在的反映,需要全社会的孕育弘扬。但没有物质基础,何谈精神拥有?工匠,首先是一种职业。人们选择成为一名工人时,可能更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人生的价值实现,而职业规划的依据则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价值评判。如果全社会未能形成认同工匠职业的风气,不能与时俱进给予相匹配的地位和待遇,仅仅空洞地说教和提倡,那培养大批工匠就是缘木求鱼。总体来讲,我们在培育工匠的过程中,除了精神层面的倡导,应该在制度设计上把更多的关注和扶持放在产业工人自身的发展层面。关注每一位工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条件,让每个劳动者都有上升的空间,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有过上好日子、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那么自然就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工匠。
记者:培养工匠首先要从培养工人做起。作为职业工人的摇篮,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孟剑锋:要造就更多的工匠,就必须重视职业教育,扶持职业教育。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养各类技术人员2亿多人次。但现实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仍不够,职业教育未能得到很好发展。比如,我们的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开设了传统工艺美术教学班,培养玉雕、景泰蓝、雕漆、花丝镶嵌等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后继人才。但受经费、场地、师资等办学条件影响,只能招收很少的学生,预计2015年秋季仅能招180人,不利于培养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
常凯: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企业和职高学校联合办学、对接需求,培养学生。这本是双向选择、两全其美的好做法,但在有些地方变了味。按规定,很多职高的学生需要实习两年,于是有些企业出于利用廉价劳动力考虑,大量招收实习生,让学生做最基础的工作,几乎没什么培训,两年时间里大部分学生能力提升非常有限。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推进依法治教。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形成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标准体系。同时统筹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在鼓励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同时,形成各方主体深度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记者:除学校外,政府、企业等各个层面如何更好协同配合、持续发力,造就更多“工匠”?
常凯:企业的作用非常关键,却常被忽视。与农耕时代不同,更多的工人不再是开个手工作坊自给自足,而是在企业里工作,直接受企业文化、理念等影响。现在不少企业在生产动力、发展目标上过于功利,没把劳动者本身视为财富,只关注短期收益,认为要赚钱就要减少成本,压低工人工资,忽视工人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事实上,企业除了生产物质产品,也在复制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可以日益合理、健康、高效,生产能力自然会有更大提高。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工匠的培养对于提升竞争力、生产力所具有的核心作用,承担起第一责任,比如,组织在职工人培训、给予上升的机会和空间等。
高凤林:现阶段,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在经历“去工业化”后正在进行“再工业化”,因为有工业实力才有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我们也应从这种趋势中得到启示,重新认识产业工人在整个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更多“好工匠”,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知识不等于学历,知识只有转化成经验和能力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而非过分注重学历。目前,我国正着手研究关于明确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收益的立法问题,力争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创造者权益。只有做到行业之间、员工之间利益切分比例的合理,才能从根本上激发起工人们追求极致、奋斗创新的动力。
议论风声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建造出故宫这样的世界级建筑杰作的普通工匠,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不乏“工匠精神”,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挖掘出来。
——姜秋镝(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大国工匠》节目负责人)
“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这“五为”之训必须熟记于心,先教做人再教做事,运用文化的力量,引起学生的兴趣,获得学生的认可,再传授技艺。
——何凯英(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缺乏“工匠精神”。只有怀揣“匠心”,视技术为艺术,把产品当作艺术品,精心雕刻细节,严把质量关,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詹纯新(中联重科董事长)
工匠是国家之脊梁、社会之基石,是值得被推崇被世人铭记的。“励志”这个词用在他们身上不贴切,踏实沉稳才更准确。因为脊梁不能镂空,基石不能沉降,社会才可能更好。
——网友“小苍蝇有大侠范”
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一念执着,他们所散发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
——网友“无限去毒”
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高水平的工匠,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让我们一起向各行各业的“工匠”致敬!
《我在故宫修文物》网络走红 大众视角透视
“工匠精神”
按照常识,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往往难与电视剧、电影及综艺节目等影像“娱乐”形式媲美,然而《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只有三集的纪录片却出人意料,仅在某一视频网站上就获得了超过200万的点击量,在一向以苛刻著称的某评分网站上也达到了罕见的9.4分,而片中儒雅的钟表修理师更是成了新一代“网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投资150万、由7人团队拍摄的纪录片如此火爆呢?
首先,记录者以平等的姿态与观众亲密交流,拉近了观众与记录对象的心理距离。虽然故事发生在“故宫”,修复的是“文物”,但记录者没有只盯着物件和技术本身,而是将视线放在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身上;区别于类似题材的其他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没有采用宏大叙事的策略,舍弃了大场景俯拍等手段,而是以平实、散淡的镜头处理人与文物、人与场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它毫无疏离感地捕捉到了一种韵味。纪录片中宫廷气象依然恢弘、宫廷文物价值连城,但国宝级专家却同我们这些平常人一样,累时弹吉他,闲时种菜打杏儿,互相开玩笑。镜头中没有权威,有的只是对人的尊重、对手艺本身的敬畏以及积极阳光、不乏新潮的活泼气质,使得影片的代入感极强,这是吸引年轻观众的重要因素。
其次,《我在故宫修文物》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记录者的情感化表达显示了很强的吸引力。看过纪录片的观众都能明显感觉到影片淡定、从容的“慢生活”气质。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带来了精神的紧张和心态的浮躁,而纪录片呈现出来的修复专家们从容淡定、有条不紊,因而禅意十足,他们以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不急不
躁且自得其乐,令人神往。片中古钟表修复专家王津说,“干这一行就
要坐得住,必须安静,再安静。”这种安静与大气被细心的编导发现并
捕捉到了,贯穿纪录片始终。
其实,《我在故宫修文物》最撞击人心的是记录对象与记录方式
透露出来的双重“工匠精神”。纪录片的纪实拍摄并非单纯的时空重现,如果不能通过客观的记录透露出形而上的意味,纪录片就失去了灵魂
而成为素材的堆砌。《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拍摄条件十分简陋,仅有
两架摄像机,不过编导们硬是靠着4个月的长时间跟拍获得了讲故事
所需的大量生动素材,并紧紧围绕着“工匠精神”进行组织剪辑,在看
似平常的细密叙事中,故宫文物修复大师们严谨、耐心、敬业、精益
求精、不计得失、耐得住寂寞的“工匠精神”生动体现出来,让观众受
到静和美的涤荡,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
贴近大众的平民影像表达、精致的“慢生活”态度以及极致的“工匠
精神”内核,这些个性十足的纪录片元素将《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
录片营造得趣味盎然,其走红网络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篇:什么是工匠精神(本站推荐)
什么是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集体的气质,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异于常人的成就,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取得这种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一个集体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一个集体将会怎样?作为你所在的集体中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体为荣,明天集体以我为荣”,“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应该对我的集体负责”。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在生活当中,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捷径了,承担责任,把自己当下的做好,捷径可能就来了。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传承工匠精神,做一个热爱集体的成员。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激情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百团大战读后感)
第五篇:心动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心动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在上大学的前几个月里,我对江苏卫视播出的那个叫做《非诚勿扰》的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在和婶婶的一次聊天当中得以知晓的,她说她每周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节目的播出。后来,我在无意间也留意到了这档节目,也许是青春萌动的缘故吧,在那之后,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这档节目产生了兴趣。
这是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每一场都是一个男生去选择二十四位女生,如果在第一轮过后能够剩下22盏及以上的灯,男女嘉宾就能获得夏威夷甜蜜浪漫之旅。这是最诱惑人的果实。当然了,前提是,男嘉宾能够获得至少22盏灯,并且最后能够成功带走自己的心爱女生。在节目中,男嘉宾最初会选择自己的心动女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最终的结局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男嘉宾往往没法和自己心动的女生成功牵手离开。
人生在世,总会有心动的时候,面对美味的食物,华丽的服饰,精美的礼品,帅气的男孩或是靓丽的女孩………诸如此类,总会有让你心动的事物,在你心动的时刻,你会感觉的无比的享受,在你此时的眼里,这些事物是那么的完美无缺,那么的洁白无瑕,你的心被眼前的事物所俘虏,你完全没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有的只是无尽的遐想和心动的感觉。
但那毕竟只是心动,眼前的事物并不是由自己所掌控,你会很渴求,其实你应该知道那只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你无法驾驭你的心动对象,他(它)还是他(它),你还是你,你无法拥有他(它),他(它)也无法长久地取悦你。
是的,谁没有过心动的时刻呢。我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缘分让我遇上了让我心动的她,然而她似佛、乎并没有太过欢喜,最终的结局也证明,那的确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没法真正拥有,只能当做一次美好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那种心动的感觉被时间和空间一点一点地磨灭。哀莫大于心死,我很快从失望中拔出了自己深陷泥潭的双腿,并恢复到了最初的状态,生活一切如往常。我知道,一味地享受奢侈的心动,只会给自己造成无法修复的伤痛。
日子还是得一如既往的过下去,当你遇上了心动的她(它),不必太过欣喜,保持必要的淡定,否则,你会被过分的心动摧毁得体无完肤,那时的心死会给自己带来更加巨大的更加深重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