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时间:2019-05-13 06:5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第一篇: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摘要: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关键词:中国农业水人工灌溉重视农田水利 Abstract: Chinese agri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erms of water conditions have been very satisfactory.China climate in most areas affected by the monsoon rainfall is ver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year often can not meet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agriculture needs by artificial irrigation.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base.Water conservancy, except water, human surviv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as always been a country event.So since ancient China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Key words: Chinese agriculture, water, artificial irrigation, attention,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前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大禹治水至今,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已有5000多年历史。中国古代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的工程就其规模之大设计的巧妙和高超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之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几千年来丰富的水利资源滋养了中国农业。同时历史上旱涝灾害频仍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农田水利、克服旱涝灾害的斗争史。正文: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大体经历了下列发展过程。

一、战国以前与当时的井田制农业相适应布置在井田上的小型灌排渠道——沟洫是这一时期农田水利的代表型式。传说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禹治水时已经发明沟洫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很大发展。至周代农田沟洫逐渐形成系统并趋完善。据《周礼》的描述当时的沟洫大致可按功用不同和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小分为浍、洫、沟、遂、畎、列各级分别起着向农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以及从农田排水的作用形成有灌有排的农田水利体制。除了直接从河流中引水的形式外当时还出现了人工蓄水陂池。即在天然湖沼洼地周围用人工修筑的堤防构成的小型蓄水库可以调蓄河水和天然降水提高灌溉能力。西周时京都今西安市西南附近有灌溉作用的池就属这种灌溉型式。东周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水利工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吴王夫差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如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前591年间楚国在今安徽省寿县建成了芍陂当时是由孙叔敖主持修建的并于公元前548年将发展农田水利定为国家的法典。公元前563年郑国也兴建了新的灌排系统。

二、战国至西汉时期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兴起。大型渠系工程取代了农田沟洫水利工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海河流域方面战国初年魏国邺令西门豹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主持兴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漳水十二渠。由于漳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带有丰富的有机和无机养分该渠的兴建不仅发展了灌溉而且肥沃了农田改良了土壤。西汉以下数百年间邺县一带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当与漳水十二渠的兴修有关。长江流域方面秦昭王时在秦蜀守李冰的主持下公元前256前251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建于岷江冲积扇地形上为无坝引水渠系。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宝瓶口和飞砂堰3部分组成鱼嘴是位于江中的分水堤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口门起节制进入灌区水量的作用飞砂堰则是内江溢洪道。三者构成完整的灌溉枢纽。都江堰规划布局合理设计构思巧妙在施工和管理上如以当地竹石等作建筑材料设立石人水尺以观测入江水量等也有许多合乎科学的创造是古代灌溉渠系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典型除灌溉效益外防洪、航运均蒙其利有力地促进了川西平原经济的繁荣。黄河流域方面灌溉渠系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以关中平原的郑国渠规模最大。该渠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由水利家郑国主持兴建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干渠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余顷。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渠系建设进一步发展。其中和郑国渠齐名的白渠建于太始二年公元前95灌溉面积约4500余顷。辅助郑国渠灌溉的还有六辅渠。在渭水及其支流上则有成国渠、蒙茏渠、灵轵渠、氵韦渠1san 2wei等。引用洛水的灌溉工程有以井渠施工技术著称的龙首渠但此渠不久就告废毁。当时关中经济的繁荣也与发达的水利建设有关。倪宽在六辅渠的管理运用方面还有二项新的创造那就是在我国首次制订了灌溉用水制度。“定水令以广溉田”由于制定了灌水制度促进了合理用水因而扩大了浇地面积。灌溉用水制度的制定是我国农田水利管理技术的重要进步。此外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这一时期西北地区水利也取得重要成就。除今河套和河西走廊外今新疆地区西汉时广兴屯田也注重灌溉工程。华北地区则有引汶水和巨定泽水的渠系工程。这一时期除大型渠系外陂塘蓄水、陂渠串联、水库蓄水、坎儿井以及凿井等灌溉工程也相继兴起。陂塘蓄水工程仍以东周时建成并屡经修浚的芍陂为代表。陂渠串联的工程型式在淮河和汉水流域一带较发达以战国末年在今湖北宜城建成的白起渠为最早。这一带丘陵起伏大小陂塘遍布白起渠利用这一地形从汉水支流蛮河开渠引水将分散的蓄水陂塘与渠系串联起来提高了灌区的灌溉保证率。汉元帝建昭五年公元前34 南阳太守召信臣在汉水支流唐白河流域修建的六门□又称六门陂也是陂渠串联形式。由于这一带水利发达后人曾将南阳水利与都江堰和漳水十二渠相媲美。颍水下游著名的鸿隙陂也是类似的工程。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水上的智伯渠是一座能有效调节河水的灌溉水库。坎儿井则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引取渗入地下的雪水进行灌溉的特殊灌溉工程型式西汉时期已见诸记载。用于农田灌溉的水井在今河南的战国遗址中也有发现。淤灌、放淤和盐碱地改良古代北方有大面积盐碱地存在。

战国时期已知滨河盐碱地的产生是河流侧渗抬高地下水位的结果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改良措施包括开挖窄而深的农田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放淤压碱施用动物粪便以改善土质等等。当时人们受河流决口泛滥淤泥肥沃田地事实的启发在兴建灌溉工程时就有意利用淤灌和放淤以改良土壤。如漳水十二渠和郑国渠、白渠在改良盐碱地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效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成就在水资源方面《管子·地员》则对地下水质埋藏深度以及和地表土壤性质、作物种类、产量高低的关系等都有所说明。《吕氏春秋·圜道》则指出了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的事实并描述了海洋上空水汽被季风吹向大陆、形成降雨尔后汇为河流、东南入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地面水《周礼·职方氏》罗列了全国九州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指明了哪一些是有灌溉利益的水源。在农田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方面《管子·度地》的一些论述表明当时对明渠水道坡降的计算、有压管的流水力学现象、水跃以及土壤含水量与施工质量的关系等已有所认识。都江堰除利用石人水尺以测量水位的设计外渠道进水口位置选择与弯道环流现象的应用等也都有重要意义。龙首渠的大型无压隧洞标志了当年测量和施工的较高水平。当时的引水渠首已普遍建有闸门渡槽也已出现凿井开采地下水以及井壁衬砌技术已较成熟并且已知在开采井水灌溉时利用日照提高水温。西汉中期在六辅渠上还出现了见于记载的中国第一部灌溉管理法规。

三、东汉至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诸流域农田水利建设均有发展其中尤以淮河流域的陂塘建设成就突出。

1、陂塘建设和排涝工程东汉以后曹魏在淮河南北大兴屯田修建陂塘等灌溉工程数量不少。当时为发展稻田还曾开凿广漕渠及淮阳、百尺二渠引汴水接济颍水以补本地区水量的不足。这一带的陂塘兴修情况在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记述较详。除淮河流域外南阳唐白河流域的陂塘仍较发达。近年来在陕西汉中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等省的东汉墓中出土不少陶制陂塘模型说明这些地区也曾普遍修建陂塘。但黄淮海平原地区也出现排水不畅多雨即涝少雨即旱的问题。汉代兴建的鸿隙陂就因排蓄处理不当几度兴废。西晋时期淮泗流域涝灾严重。咸宁四年278杜预指出陂塘阻水排泄不畅是涝灾原因之一他主张废弃曹魏以来新建陂塘和疏浚排水河道的建议得到实行。但后代在这一地区的蓄泄问题上仍有反复。此外西晋初年在黄河北岸今安阳、邯郸专区一带北魏中期在今河北省衡水、沧州专区及其以北涝情严重地区也曾提出或实施大面积的排水计划。西汉末至三国时期还发明了一些灌溉和利用水力驱动的机械如翻车龙骨水车、渴乌虹吸管、水排等。

2、江南农田水利的兴起这一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江南水利也逐渐兴起。扬州水利在东汉中期已有明确记载。三国时孙吴及南朝在建康今南京建都附近水利普遍开发其中位于句容县的赤山塘唐代改名绛岩湖规模最大灌田万顷。晋代在今丹阳所修的练塘及今镇江东南的新丰塘灌溉面积也都有数百顷之多。钱塘江流域水利工程则以东汉永和五年 140修建的绍兴鉴湖最为著称。鉴湖调蓄发源会稽山的山溪水量再开渠引水灌溉“若水少则泄湖溉田如水多则闭湖泄田中水入海”直至南宋一直发挥着显著的灌溉和防洪效益。其他水利设施还有建于东汉的湖州荻塘和吴兴塘、长兴的西湖以及建于南朝的瓯江丽水通济堰等。在长江中游地区今湖北江陵、松滋、安陆一带农田水利也有新的开发。继西汉召信臣之后东汉杜诗在唐白河流域又新建一些灌溉工程。今湖南郴县一带还曾利用温泉水灌溉使水稻一年三熟成为可能。长江上游地区在新莽时期由益州太守文齐主持建造陂池为云南水利的先驱。

3、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时期河西走廊的内陆河灌溉以及今内蒙古一带的引黄渠系都有所建设。

特别是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在今宁夏吴忠一带利用前代旧渠兴建引黄河水的艾山渠规模最大。华北地区除广泛修浚旧有渠道外东汉初年张湛在今密云、顺义一带引潮白河水灌溉效益显著。嘉平二年250在永定河上兴建的戾陵堰灌区灌溉面积号称万余顷。此外引漳灌溉、丹沁流域灌溉以及山东、山西地区的灌溉也有发展。

四、唐宋时期长期战乱之后唐宋二代获得较长时期的社会安定经过六朝的经营江南水利迅速发展。同时北方的农田放淤和水利管理也有重大进步。

1、南方水利和太湖圩田南方水利工程类型很多除引水渠系的维修和兴建外新的建设主要有蓄水塘堰、拒咸 9 蓄淡工程和滨湖圩田等。

①蓄水塘堰。唐宋时期江南塘堰迅速发展浙江、福建等地尤为显著。如浙江鄞县东钱湖、广德湖、小江湖等工程均创自唐代其中东钱湖灌田20余万亩至今兴利。唐元和年间在今江西韦丹一带兴修大小陂塘达598座之多共灌田1.2万顷。乾道九年1173福建仅长乐县就建斗门及湖塘陂堰104所灌田2800多顷。至南宋淳熙元年1174江南西路包括今赣东、赣北、皖南及江苏西部共修陂塘2245所灌田4万余顷。13世纪初年宁宗时江州今九江曾修陂塘数千所。在湖南长沙建于五代的龟塘也灌田万顷。南至今海南岛此时也有陂塘兴作。至于淮河流域的塘堰这时仍维持不衰。

②拒咸蓄淡工程。东南沿海地区用闸坝建筑物抵御海潮入侵蓄引内河淡水灌溉的一种特殊工程型式。唐太和七年833在今浙江宁波兴建的它山堰就属这种类型。它用溢流坝横断鄞江抬高上游水位和隔断下游咸潮上游开渠引水灌溉农田灌溉余水和灌区沥水由下游泄回鄞江泄水入江处的闸门同样有拒咸蓄淡的作用。灌区内还有日月二湖与渠系相连增加了灌溉水量的调蓄能力整体规划相当完备。位于今福建莆田的木兰陂也是拒咸蓄淡工程的典型。③圩田。太湖圩田是这一时期江南水利成就最大、功效最突出的水利设施。一般是在滨湖、滨河区用圩岸隔开湖水形成。一圩往往方圆数十里。圩岸上建闸圩内有人工开挖的形如网络状的塘浦灌溉渠系旱则开闸引水灌溉圩外水位过高则闭闸拒水。低田可自流引灌高田借助水车提水灌溉。太湖圩田在唐代后期已较发达。因太湖流域中部洼陷排水不畅加以排水河道逐渐淤积变浅又有运河阻遏泄水和海潮顶托等原因圩田常受洪涝威胁。北宋时范仲淹等人都曾提出治理规划赵霖于政和六年1116至宣和元年1119主持施工取得一定成效。除太湖流域外这一时期湖南、湖北、安徽沿江地区也有圩田兴作。江南地区还曾出现围湖造田风潮因无合理规划反加剧了水旱灾害。

2、北方水利和农田放淤这一时期以关中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渠系工程持续发展河套地区、河西走廊以及汾河流域兴建较多。在海河流域唐代主要是排水防涝北宋时利用东起天津、静海西至保定、徐水的淀泊发展稻田但收益有限。北方水利有特色的是大规模农田放淤。宋代在今山西中部和南部引山洪淤灌淤出良田1.8万多顷。有些农田放淤后地价因此提高。熙宁变法时期放淤形成高潮王安石在汴河两岸、漳水、滹沱河流域大规模推行放淤还曾设“都大提举淤田司”等专司其事。放淤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大量盐碱地得到改良有的产量成倍增长。变法失败后大规模放淤即行停止但北方农业中仍留有这一传统。

3、灌溉技术唐宋灌溉机械较前代有较大发展。南方各地普遍使用水车包括翻车和筒车等。南宋时筒车已在今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流行。除灌溉水车外水力运转机械的发展也颇可观。唐代郑白渠上水力机械曾因设置过多减少了灌溉面积而几度被废。在田间灌溉技术方面唐代已在灌区内各支渠之间和支渠控制范围内各斗渠之间根据各种作物需水迫切程度的不同实行轮流灌溉还根据作物生长需水的不同阶段以及当地气候的季节变化订立灌溉制度等。

4、农田水利法规和专著唐代前期制订的《水部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水利法规其中对农田灌溉用水制度、灌溉管理的行政组织以及处理灌溉、航运、水利机械和城市供水之间的用水矛盾等都作了规定。除全国性法规外各灌区还有各自的管理制度。北宋于熙宁二年1069颁布《农田水利约束》把政府农田水利政策公布于众。熙宁三年又规定司农寺主管全国农田水利事 10 务要求各地区每年年底上报本年当地水利兴修的工程数量和用工情况每旬上报降水情况并将农田水利作为政府官吏考绩的重要内容。灌区管理也有法规。如丽水通济堰根据范成大制定的堰规全堰设堰首一人主管全堰工作下设甲头、概头、堰匠、堰工等负责下级渠系管理和专业施工另从受益户中选择若干“田户”组成管理机构对各级渠道的尺寸和轮灌办法等也都有统一规定违犯者按堰规断处。这些灌溉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对于减少水利纠纷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灌区的长期运用都起了重大作用。在农田水利专著方面宋代有单锷的《吴中水利书》和魏岘的《四明它山水利备览》等农田水利专著先后问世。记载今晋南地区引浑水放淤经验的专著有《水利图经》惜已失传。

五、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地方自办的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普遍而著称的大型工程较少。成就突出的是江南地区水利。继太湖圩田之后两湖垸田和珠江三角洲堤围迅速兴起。边远地区农田水利和东南地区海塘建设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专著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

1、海河流域农田水利这一地区水利起源虽早但始终未占重要地位。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而经济中心则在南方。为改变单纯依赖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的状况自元代起就不断有人呼吁发展海河流域的农田水利。明代万历年间徐贞明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撰述《潞水客谈》经过详细论证提出综合治理河流、淀泊、发展水田灌溉的建议并经试行有效但因触犯权贵利益而被罢官水利计划也随之搁浅。清代怡贤亲王允祥在陈仪的帮助下也曾在畿辅一带开垦水田后也因财力和水源不足等原因无明显效果。

2、两湖垸田和珠江三角洲堤围建设垸田的形制和江南圩田类似始修于南宋和元代而其大发展则在明、清时期。两湖垸田以湖北荆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最为集中。明正统中期位于江南岸的华容县有垸田48所至明末已发展到一百多所其中大垸纵横十多里小垸百亩上下。位于江北的沔阳县也有垸田百余区。珠江三角洲堤围又称圩垸基围也始于宋代当时主要在西江及其支流两岸建围。在明代这一带基围迅速发展不仅沿西、北、东三江及其支流两岸修筑而且进一步向滨海发展。清代基围又较前代成倍增长当时沿海一带还出现人工打坝种苇促进海滩淤张以扩大基围的范围。南海县今广州市相传建于北宋末年的桑园围就是面积达15万亩的大围。湖广垸田的发展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但由于围垦缺乏计划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也因而加剧。

3、边远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西北边疆属于干旱沙漠区离灌溉既无农业。清乾隆年间及其以后为加强边疆防务在新疆大兴屯田农田水利建设也有发展。清嘉庆七年1802在惠远城今伊宁市西伊犁河北岸开渠引水灌田数万亩。后农田灌溉渠系在今哈密、吐鲁番等地都有兴修。

道光二十四年1844所开伊拉里克渠较为著称。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的坎儿井至清代后期又有了很大发展。道光二十五年1845林则徐被谪戍新疆时曾主持修建伊拉里克一带坎儿井近百处。光绪初年左宗棠在吐鲁番地区又增开坎儿井185座。此后坎儿井曾推广到哈密、库车、鄯善等地。一般每一口井可灌溉几十亩至几百亩农田。宁夏引黄灌溉继汉唐之后又有发展。元初郭守敬倡导将前代灌区包括唐来渠长400里、汉延渠长250里以及其他10个灌区均加恢复共灌田900多万亩。清康熙、雍正年间又新建大清渠和惠农渠与唐来、汉延合称四大渠。宁夏因得引黄灌溉之利农业渐趋兴盛遂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西南方面滇池水利原来规模较小。元初赛典赤为云南地方长官时于至元十三年1276大兴滇池水利疏浚螳螂川浅滩增大了滇池的调洪能力涸出耕地万余顷又修建松华坝 11 控制盘龙江的洪水开挖金汁河灌溉昆明坝子农田还在注入滇池的其余诸河上建闸开渠发展灌溉水利效益延续至今。此外贵州的陂塘和台湾的塘堰建设在明清时期也有相当规模。位于今台湾省彰化市南的八堡圳建成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据1948年统计灌溉面积达33万多亩。

4、农田水利学家和有关著述元郭守敬12311316曾参加宁夏古灌区的恢复重建工作获得成功在今北京地区引永定河水灌溉也有成效。他还参加了南北大运河的查勘工作亲自踏勘黄河上游从事黄河下游大面积的水准测量为黄河防洪、灌溉提供了测量依据。这一时期的水利著述较前代显著增加。如元代《王祯农书》中有灌溉篇专门论述农田水利的历史沿革和多种灌溉工程的形制对于灌溉提水工具记述尤详。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其所著《农政全书》60卷中水利即占9卷。《授时通考》中也收有不少关于农田水利的内容。此外有叙述流域范围的水利书如明代姚文灏《浙西水利书》、明代张国维《吴中水利书》、清代沈梦兰《五省沟洫图说》、清代吴邦庆《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有一个灌区的专著如元代李好文所著关中《泾渠图说》、清代王庭芝所著浙江丽水《通济堰志》、清代广东《桑园围志》等有记述单项水工建筑物的如清代程鹤翥的《三江闸务全书》有资料汇编类型的著作如明代归有光《三吴水利录》、清代王人文《都江堰功小传》等还有翻译介绍西方水利的著作如明代徐光启的《泰西水法》、王征的《远西奇器图谱》等。

六、现在农业水利的发展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更加重视改良和利用作物的抗旱耐旱性及水分高效利用性特别是通过认识作物抗旱、耐旱机理筛选高WUE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节水潜力注重开发利用植物和淀粉类物质合成生物类的高吸水物质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节水技术并向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由丰水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转向节水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由作物常态顺境灌溉试验研究转向劣态逆境灌溉试验研究由单纯地考虑作物产量问题转变为考虑产量和品质为双重目标。

2、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在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方面重点寻求建立能在不同湿度环境、不同天气条件下使用的基于作物.参考文献:

【1】王春堂农田水利学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5 【2】王庆河农田水利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郭元裕农田水利学

3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4】

第二篇:中国小说发展史

浅谈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小说的发展

我们把先秦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而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也就是话本的产生。文言小说逐渐转为以白话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至此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金元时的小说没有超过宋代,但也出现了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到了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明末清初,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红楼梦》之后,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

明清时期出现了现代化趋势,翻译文学繁荣;“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话剧萌芽产生。“五四”前后一批留学归来的学子和更多的人们,较之以前的小说作家,创作了大量有西洋、东洋、苏俄风格的小说,史无前例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小说风格。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而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30年代小说发展成熟,50年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创作丰收,这一时期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台湾出现武侠小说,在香港通俗文学中,历史小说和科幻小说是两支劲旅。1978年以来中国小说界,万象纷呈多元化。“寻根文学”、“意识流小说”、“反思文学”和“新写实小说”出现。此后,小说发展到大众化、娱乐化,“80”后的作家也在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主流小说是“说”出来的,欧美传统经典小说是“写”出来的。中国小说创作不宜全盘西化。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我们把先秦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形成准备了条件,不过中国古代早期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

一、上古神话传说、先秦寓言故事影响小说。女娲造人造万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先秦寓言故事都影响小说。

二、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影响小说。

《史记》这一伟大的历史著作,对后世小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中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取材的对象。我国最早的古小说,即魏晋志人志怪小说,《世说新语》和《搜神记》。

三、唐传奇的兴盛和发展。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40余篇,专辑40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展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说书和其他讲唱艺术相应地发展起来。“说话”人讲故事用的底本叫“话本”,为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始。

四、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

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是这一条线,至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二是笔记体短篇小说;三是志怪体。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北宋中后期,多记本朝事;宋代的志怪小说,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五、金元时期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

这一时期小说的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品,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等。

六、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

明人从三个方面做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吐声的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最繁荣的时期是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它们同时是最早的拟话本集,凌濛初的思想不及冯梦龙进步,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写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典范;《金瓶梅》是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成功的长篇小说。“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的这四个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七、清初至清末的小说。

(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制问世,《儒林外史》 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毋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辉煌总结。《红楼梦》的读与讲,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两百多年来,评论者比肩接踵,早已形成了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它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二)《隋唐演义》是清朝前期出现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集隋、唐故事之大成的世代累积型小说。《聊斋志异》的出现,成为中国古代最为卓越的文言小说集,它奠定了蒲松龄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尤其是传奇小说史上的崇高地位。

八、“五四”以来的小说。

晚清形成了文学观念的变化与现代性的格局。而“五四”张扬理性,追求个性,创作方法呈现多样化探索。

(一)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在小说创作方法上取得很高成就。代表作《呐喊》、《彷徨》两部短篇小说集,《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上的中国现代小说。

(二)30年代小说题材空间拓展,长篇小说的成熟,小说流派的涌现,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等相继出现。其中,社会剖析小说成为当时重要的小说流派。老舍创作了俗白、凝练、纯净、生动而又风趣幽默的京味儿小说;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蚀》也是30年代小说的重要作品;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等,他们以各自卓异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三)到了40年代,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界的集大成者,赵树理在解放区小说创作中最具代表性,《小二黑结婚》对中国传统的评书体形式加以改造,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小说形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九、五六十年代的小说。

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姚雪垠的《李自成》等,另外也有“干预现实”的小说,主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等作品。

(一)本时期台湾文学。赖和的小说把现实主义与时代精神、本土环境相结合,为台湾新文学树起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开创并确立了台湾现实主义与乡土文学的传统;在台湾言情文学大潮中,琼瑶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等;与上述作家相比,古龙的成就更高,影响更大,位居台湾武侠小说家之首;高阳的历史小说取得了骄人成绩;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品是《白发魔女》。

(二)在香港通俗文学中,历史小说和科幻小说是两支劲旅,科幻小说以卫斯理最为著名。而金庸,成为香港最著名的文化人,以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此后,写下了不少武侠经典,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侠客行》、《鹿鼎记》等等。

十、1978年以来的中国小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一)“反思文学”体现了当代作家理性精神的复苏。

(二)“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作品如下: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张承志《黑骏马》等。寻根文学对新时期文学的美学质地的整理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

(三)“意识流小说”出现在新时期文学之初,成为一个轰动文坛的事件。王蒙创作了《春之声》、《海的梦》、《夜之眠》,还有宗璞的《我是谁》等一批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技巧的借鉴和运用,引起了文坛的关注。

(四)80年代后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新写实小说思潮的崛起。创作方法虽然仍以写实为主,但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主题上,更多的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官场》,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等。

十一、九十年代小说文学。

随着市场经济中心的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转变,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价值正被淡化,文学的非意识形态化特征得到了强化。

刘震云是新写实小说重要的代表作家,新写实主义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它以河北“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为标志。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等作品在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十二、新世纪中国小说大众化娱乐化。

新世纪的中国小说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小说本身的变化,也使文体数量激增。网络写作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小说写作的类型化趋势,当时的作家很多都是以此为生。

十三、80后文学的创作潮流。

“80”后的作者有专门的创作网站,在当下的图书市场上,他们和所有的前辈们是平分秋色的。“80”后是依赖于网络的,他们中的代表作家有相当一批是出自“新概念”,比如韩寒、郭敬明等人,他们的作品也进入了“产品—销售 —利润”的快车道,成为巨大的利润符合。“80”后迅速地连接市场,平步青云,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中国传统的主流小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在听说互动的过程中完善的。外国传统经典小说是写出来的,便于阅读;而我国的传统主流小说,既适于阅读,更适合说书。我国小说的发展从文言到白话,从历史故事到网络的转变,继承并发展着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地自豪和骄傲。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小说创作发展的一些观点,有不到之处,请老师多多批评、指导。谢谢!

第三篇:中国科技发展史

绪论:我了解的最重要的事件是活字印刷术,在11世纪上半叶快要结束的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一种用陶土烧成的活字。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版是与宋代的文化繁荣有关的。宋朝继承了唐的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而且放宽了对学生出身门第的要求,一般人的子弟亦可进入太学,并且新增了画学学校和武学学校。和唐人相比,宋代的知识分子不但写诗,还写大量的词,画更多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北宋的徽宗皇帝也是有名的书画家。另外,在史学,地方志的编写方面也比唐代规模更加宏大,记述的内容更加丰富。除此之外,宋朝和金朝还开始流行化话本小说,这是明代章回小说的前身。如此繁荣的社会文化生活,对印刷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杭州)和成都,都有雕版印刷业的中心。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逐渐显示了它技术上的优越性——印刷匠可以用许多活字在印刷板上排版,而且这些活字还可以重复使用,因而免去了印一次刻一次版的麻烦。到了南宋末期的1241—1251年前后,在蒙古方面做官的理学信徒姚枢(1203—1280)教他的弟子杨古用活字版印刷出朱熹的《小学》、《近思录》和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前两部书的作者朱熹是南宋最有名的理学家,也是中国最早的私人书院——白鹿洞书院的创办者。朱的书首先被印出来说明南宋时私人教育事业相对于朝廷办的官学有了相当的独立性,学在官府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吕祖谦是和朱熹齐名的理学家,曾任国史院编修,在学术上很活跃,开浙东学派之先声,还曾邀集朱熹和陆九渊两派学者1175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辩论哲学。朱,吕二人的书既不是宗教典籍,也非科学著作,但却是中国知识分子大量需要的东西。

在唐代发明雕版印刷,宋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时候,曾经迅速把造纸术引入并传到西方的阿拉伯世界却没有积极地通过西域和海路接受中国的印刷术,并将它传入西方。这是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大概认为印刷《古兰经》是对先知的不尊重。到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建立起来时,印刷术才迅速向欧洲传播。同时,元代的王祯又创制了木活字,接着朝鲜的印刷巧匠们又创造了铜活字。随着元朝时东西方的交往,欧洲人很快便利用了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几支语言文字中,最基本的字母只有二十几个,活字印刷就显得格外方便。在1455年,古腾堡用铅活字印出了《圣经》,《圣经》的机械化生产大批平民知识分子有了直接阅读这本原来由教会垄断了解释权的书。

第一章:古人生活在距今4万~25万年的时代,地质时代属更新世中期或晚期,考古时代属旧石器中期。在欧洲和亚洲都有发现。

中国的古人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河套人,峙峪人„„这一时期的文化遗物主要发现于山西丁村和周口店。

远古的科技:主要是石器,有厚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小尖状器和石球等,其用途较为明确。这一时代周口店“山顶洞人”的石器比北京猿人的石器先进多了。

第三章:《诗经·小雅·大田》说:“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稺。田祖有神,秉界炎火。”《毛传》云:“食心日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因此将作物害虫分为螟、螣、蟊、贼四类。

第六章:在外力的作用下,地球的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了岁差。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祖冲之首先将岁差用于历法。

第八章:沈括首次推出冬至日昼夜“百刻有余”,夏至日“不及百刻”的结果。他还设计了“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梦溪笔谈》卷七)的演示实验,证明了“月本无光,日耀之乃光耳”,以及月相变的道理。对历代历法的积弊改进,推行了比较合理的“奉元历”,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更科学的“十二气历”设想:即以节气定月份,大小月相间的纯阳历。对指南针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把“方家以磁石磨针锋”而得的人工磁化针用来作试验,提出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单丝悬挂法)并分别评论,指出悬丝法“最善”及具体办法(“独丝、”“粘蜡”),还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在光学方面,沈括对小孔成像、凹镜成像等成倒影(像)的诸种现象进行比较,得出“碍”(焦点)的概念(参见“中国古代对光的认识”),并具体描述了焦点处“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的现象,他称光通过“孔”“碍”成象为“本末相格”之术。他亲自查看了虹的成因而得出“虹两头都垂洞中”的记录,并说当时“自西望东则见”。通过“红光验尸”记录了民间利用新赤油伞滤光验出尸身上的青紫伤痕的方法。对透光镜将背面花纹字迹透现在镜面上的原因也从铸造工艺作了考察:“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纹)上差厚(厚度有差别),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在声学上沈括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以便形象地观察,还记录了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时“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并深入分析了各种乐器制作、制钟等音乐声学问题。在《梦溪笔谈》中,他还记录了许多宝贵科技资料如《木经》(喻皓)、活字印刷(毕异),水利施工(合龙方法)等等。沈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亦展示了才能。沈括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并且要“原其理”,“以理推之”。他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这也是他取得天文、物理等方面独创性成就的原因之一,并且到过许多地方,广闻博见,知识丰富。他的科学思想受儒、道、元气说等的影响,同时注意核查他人在实测中的数据。例如在天文学方面,他详细观察五星运行轨迹(“如柳叶边缘”)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为测量北极星与北天极的真实距离设计了窥管,每夜3次,连续三月,得200余图,得出当时极星“离天极三度有余”的粗测结论;作晷漏实验十余年,首次推出冬至日昼夜“百刻有余”,夏至日“不及百刻”的结果。

第四篇:中国别墅发展史

中国别墅发展史

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凝固的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伫立在那里,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的心弦,让我们随时触摸人类历史的痕迹,别墅,是这凝固音乐的完美体现。

别墅起源——建筑的衍生物

人类历史大约99%的时间是在原始的蒙昧与洪荒时代度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人类居住的原初阶段,对于环境自身的外在空间的认识与理解处于一种混沌与朦胧状态,基本上是从对外在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理解中获得的。

事实上,人类早期的建筑行为,许多并非是为了解决人的简单的遮风避雨的需求。如在世界各地的史前遗址中,广泛存在的史前巨石建筑,多是一些尺度巨大的建筑遗存,如果不是受观念中所崇信的某种超自然力的驱使,并为了某种今日感觉神秘莫解的原因,这样庞大的建筑行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人那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话说中国建筑,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的相宅术,传说是黄帝时所创,其最早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这种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做法,很可能就是起源于原始人选择房屋基址的巫占礼仪。中国古代在建房中的诸多禁忌,包括择吉日良辰破土,上梁,“不可在太岁头上动土”等等,其实都是上古时代巫术禁忌行为的一种延伸。

在原始人的观念之中,房屋本身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一开始就供之居住,而是与一定的神秘力量相关联,比如在许多文化的原始穴居中,往往在室内中央设一个火塘,这火塘就具有了某种神圣意义,或者说与某种神秘的宇宙力量相联属。同时,也就赋予了建筑物本身某种神秘的内涵。

因此,最早的房屋很可能是供神灵居住的,与巨石建筑一样是用于祭祀或巫术礼仪活动。而人类自己,在没有能力建筑较大的建筑空间时,往往会利用山岩间发现的洞穴。人们在洞穴中支起火塘,并在洞穴深处石壁上绘上各种动物形象的岩画。于是,一座为史前猎人们生活起居,及进行狩猎前的巫术礼仪活动而设的具有建筑意味的空间就创造出来了。

人类的发展有如文化的接力,农耕社会的到来,引导人们走出洞穴,走出丛林。人们可以用劳动创造生活,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开始了人工营造屋室的新阶段,并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秩序,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诞生了。历经六、七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灿烂的建筑历史与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

别墅,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建筑的衍生物,建筑的分支。别墅的出现也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总是与富裕阶层的出现、社会阶层的划分相随。

别墅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哈德良离宫是别墅的典范,也是罗马的繁荣和优雅在建筑上的体现;意大利建筑师帕拉第奥“圆顶别墅”,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费朗西斯一世的枫丹白露,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等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无论中西,别墅最基本的特性数千年来从未改变。从古代秦皇的苑囿、古罗马的别墅到今天的现代派别墅,所满足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生理和心理意识的需要,因为买别墅的人并不是因为缺房子,而是想逃脱浮华、喧嚣、虚伪的氛围,去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安顿自己的心灵。早期别墅——殖民时代的产物

别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满足的不仅是一种物质生活需要,更多的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必须位于好山好水的大自然中,“修营别业,依山傍水,尽幽居之美”。

中国人的别墅概念跟欧美国家有很大不同,通常把一户一栋的住宅称为别墅,卖给中国富豪阶层。在形式上大多数借鉴国外洋房,诸如罗马花园、西班牙风情、英国小镇等眼花缭乱的称谓和风格,一个心思想模仿欧洲贵族生活,结果搞得比西方人还西方,既不是House,也不是Villa;多数是带Villa色彩的House,或者带有一定House功能的Villa。而这样的独立住宅在国外叫house,卖给普通阶层,一般在城市边缘或远郊数平方公里范围里。在国外称为villa或者Luxury house的顶级豪宅或者庄园类的豪宅,才是真正卖给富豪阶层,这类别墅是请顶级建筑师专门设计。国外的House与Villa截然分开。House的概念属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生活,Villa的概念属于浪漫生活。

别墅(Villa或Cottage)是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对中国人而言,别墅是一个舶来品。villa最早出现在中国经常翻译成三种,有时候叫别墅,有时候叫庄园,有时还叫城堡,不管怎么翻译这个东西都是国外独立庄园生活的代称。当别墅多起来的时候,一个庄园和另外一个庄园联起来就成了庄园区,这是我们现在别墅区的原形。别墅与普通住宅相比,除了基本功能相似之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别墅是一种带有诗意的住宅,它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理想。

愈长久的建筑物却愈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最高文化。回顾中国别墅发展史,或者开始称为别墅这一物化的建筑物开始,和中国的殖民时代无不关系,那个时代也是中国别墅发展的鼎盛时期。北戴河、庐山、厦门、青岛,具有“中国四大别墅区”的称谓。

1878年,25岁的英国传教士甘林来到中国,在天津、唐山等地传教,其间来到秦皇岛北戴河海滨,被此处风光深深吸引。1895年,甘林租下联峰山东峰鸡冠山约四百亩的全部山地,次年盖起了两幢别墅。1893年,随着津榆铁路的修筑,北戴河海滨的美名在京津一带广泛传播,大批英美传教士和国内外达官显贵慕名而至,冒出了一幢幢洋别墅,涉及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瑞士、奥地利、希腊、爱尔兰11个国家,融汇了东方、西欧、北美等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别墅依山傍海、风格各异,集世界建筑艺术之大成。“***波澜拍岸边,五云楼阁倚山巅。天工图画成乐土,人住蓬莱似列仙„„”别墅内聚集过的康有为、徐世昌、朱启钤、顾维钧、张学良、傅作义等许多风云人物和知名人士,使北戴河每一幢别墅都笼罩着神秘色彩。

庐山自古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从近代开始,成为洋人、富人、贵人、名人、文人、游人等休闲度假的天堂。得天独厚的山水风骨加上钟灵毓秀的人文气质,使古老的庐山焕发青春的姿彩。在庐山众多的人文遗迹中,数百幢风格各异的西式别墅,记录了庐山与世人酸涩而甜蜜的初恋。每一栋别墅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庐山百年沧桑的一个剪影,每一个剪影都演绎着一种别绕风致的生活。到1927年,山上已经矗起了560幢别墅,分属于英、美、法、俄等15个国家。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西方列强蜂拥来到鼓浪屿,抢占风景最美的地方建造别墅公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华侨也回乡创业,在鼓浪屿建造许多别墅住宅,短短15年内就建造1000多幢。这些别墅小巧玲珑,散落在山坡、海边的绿树丛中,非常幽静别致,构成鼓浪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鼓浪屿的一笔宝贵财富。别墅风格有西洋的,还有南洋、闽南式的,不一而足,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对于这些历尽沧桑、逐渐老去却仍然美丽、优雅的老房子,让人无法不对其予以深切的关注。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青岛不仅是一个旅游度假胜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也都有很大国际影响。清朝后期,西学东进,众多洋建筑开始崭露峥嵘,优美的建筑华章带来富丽的异域文化。洛可可风格、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争奇斗异;德国格调、法国韵致、西班牙风情竟呈雄姿,故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各种建筑英彩飞扬,极具个性色彩。特别是早期的青岛政要商贾云集、文人雅士客居,市区及八大关一带建起了一大批幽雅的私人住宅和度假别墅。位于青岛老城区的各种老别墅折射出百年历史轨迹。

上海开埠通商后,西方殖民者在此建造了大量花园洋房和庄园式别墅。开埠早期的别墅将中国园林艺术与欧洲风格熔于一炉;二三十年代鼎盛时期的别墅建筑风格更趋多样,体现了追求享乐的风尚;后期建筑更具现代感,装饰风格几乎与世界同步。上海老别墅的稀缺性、不可复制性、文化沉淀、历史背景以及名人效应注定了老别墅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无可否认,天津是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但天津文化既不像北京皇城根文化那样正统,也不像上海海派文化那么鲜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列强均直取天津,迫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北京条约》后,天津被迫开为商埠,外商进入天津并设洋行,建设了大量的各式别墅或洋楼,原英、法、意、德、奥、俄等九国租界留下了上千座大小洋楼,因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有一点和上海相同,天津也有一些老别墅式的名人故居,如霍元甲、吉鸿昌、梁启超、溥仪、袁世凯和张学良故居等。

杭州(或称浙北地区)的别墅,起源较早,在清末民初,就在莫干山和杭州西湖周边已成格局。莫干山别墅群多为上海滩洋人置地营造,因而建筑上清一色的西式风格,典型的山地别墅。杭州西湖别墅则集中在西山路、北山路一带,以刘庄、汪庄为代表的中式风格,以北山路宝石山麓别墅为代表的西式风格,两种风格并存,典型的依山临水别墅。民居民宅——中国别墅原创

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支配下形成。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史记•殷本记》中提到“囿”“苑”台是中国别墅最早的雏形。《宋书•谢灵运》中的“修营别业,傍水依山,尽幽居之美”,阐述“郊外游玩、休养、园林房层、幽居之美”的真别墅生活境界。《新唐书•王维列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岗、欹湖、竹里馆、柳浪中、辛夷坞,与裴迪其中,赋诗相酬为乐”李德裕的丰泉庄、元载别墅、司空图庄„„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别墅。园囿、苑囿、离宫、别馆„„都是中国别墅通常的称谓。南方园林与北方的四合院等建筑亦是有限土地资源的约束下,创造空间的无限,犹如篆刻一般,于方寸之内创作艺术之无限。

看来中国别墅古而有之。如果根据别墅一些特性和特点,可以说中国民居民宅才是中国别墅的原创。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华夏民居风貌,可堪称中国特色的别墅形态。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目前成为中式别墅建筑复兴的样板。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极具私密性。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常常在同一住宅中,地平有数个等高线。住宅基地的退台有横向、有纵向,造成屋顶高低的配合。加上屋檐一般不高,绿影婆娑,润泽可悦,使人感到温适而明快。重庆及川东山区的民居不注重朝向,依山崖而建,吊脚楼伸出很大,有的层层出挑,气魄宏大,雄伟异常。这种民居的别墅形态极具天成。

江南民居,以西塘民居最有特色。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幽静,古镇区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建筑,街道依河而建,民居傍水而筑,以桥多、弄多、廊棚多、古宅多而著称,山水相依,好一个别墅生存的居住环境。

安徽民居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特点,安徽传统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依山傍水,参差起伏,层楼叠院,精致朴素,堂皇俊秀。

西双版纳泰族民居干栏式房屋是古代百越族群的住宅。汉文史籍把这种建筑在木桩上的房屋称为“干栏”,这是百越族语言的音译,意为房子。在历史上,凡有百越族群分布的地区,都发现有干栏式建筑的遗址。西双版纳不足300个傣族村寨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干栏式建筑。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10年别墅——坎坷与发展

1992年之前自称为“别墅”的产品都是“土房子”,坡地、水景等设计都还没有引入,只有北京的丽京花园真正把这些概念引进来了。据称这个别墅从建筑规划、设计、材料、园林几乎完全按国外的形态设计,绝大部分原料都空运过来。

从1995年到2005年,在这10年发展历程中,各地别墅因耗费资源而屡屡受到政策限制,以及开发过程和消费心理的不理性带来的各种影响,使得别墅市场道路充满坎坷。别墅最初进入市场受到追捧,主要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一批先富起来的人有了对别墅产品的需求。

中国别墅整体发展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1995年以前是起步阶段,以外销为主;从1995年至2000年是别墅市场收缩阶段;2000年之后别墅市场产品进一步细分,从粗放发展期的“宾馆式”别墅回归到理性的本色别墅。一些“亚别墅”类产品如叠拼式、错层式别墅、联排式别墅等开始出现于市场,以一种新的形式功能和产品设计提高了性价比,扩大了别墅的消费层次。

以点带面,通过城市别墅的发展解析中国别墅的发展。北京

北京别墅市场以丽京花园的高价热销为开始标志,到1997年仅有几个项目看好,1998年竣工项目有限,市场总体处于消化吸收阶段。2000年上半年,碧水庄园、银湖别墅、玫瑰园热销,别墅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中档别墅延续,如王府花园、蓬莱别墅、八仙别墅等。北京别墅经过10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山、二河、三线、四高”的开发格局。“一山”指西山。“二河”乃潮白河、温榆河。“三线”指立汤、京顺、京通三条线。“四高”则指京昌、京沈、京开、京密4条高速路。该格局的形成对如今别墅区域的开发规模产生了重要影响,朝阳、昌平、顺义、大兴、海淀、通州等地的别墅量也开始名列前茅。上海

上海别墅开发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虹桥区域,并在90年代得到了蓬勃发展,1995年和1996年别墅量空前壮大,达到了历史以来最高峰,其分布地区大都位于虹桥-西郊区域、沪青平公路沿线和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这是上海别墅市场第一次浪潮。

2001年上海高档别墅多集中在虹桥开发区、沪青平公路、沪松公路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汤臣高尔夫别墅。当时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局面,一些物业空置情况相当严重。

2002年以来,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规范别墅市场,市场需求别墅的发展,各项市场指标均继续呈现一定的上扬态势,新增供应的别墅主要集中于松江佘山区、浦东新区张江金桥区域、青浦的徐泾赵巷区域和闵行的诸翟区域这四个地区。购买客户主要以港澳台人士、海外华人(可能持欧美护照)、内地富有阶层为主。深圳

深圳别墅发展经历了一条波折的曲线,早期投资别墅有较可观的回报,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期所建别墅大多有较大的增值幅度,如碧涛苑、东方别墅和怡景花园。别墅的租金回报也较为可观,如鲸山别墅和怡景花园,每月每套租金为25000至35000元不等。由于投资回报高,别墅市场曾一度受到市场的青睐,1993、1994年每平方米的均价卖到了2万多。但到1994、1995年,受到整个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深圳别墅市场价格滑落,成交量比往年有所下降,到1996、1997年时,别墅价格大幅度下降,只有1万多一点。从1997年到1999年,别墅市场可谓风淡云清。

深圳别墅概括来说,别墅区域发展基本形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较早形成的银湖、蛇口大南山、葵涌-大鹏湾别墅区,这些区域基本上距离市中心较远,但周边自然景观资源比较丰富,优于一般住宅物业,吸引了最先富起来的人购买居住与度假,满足了富人追求身份象征,渴望改善生活环境的心理,填补了市场空白。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别墅数量不多,但比较集中,别墅风格只是简单的模仿西方别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别墅已逐渐没落,被新兴的别墅代替。蛇口的别墅因为受外籍人士居住氛围、人文环境的影响,情况较好。

第二阶段是大华侨城、香蜜湖、莲塘-沙头角别墅区的形成。这些区域距市中心不远,但因为山、湖、城市绿化等外部环境的隔离,同样能够远离喧嚣,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拥有稀缺景观资源的郊区和市中心的别墅特别受到青睐。这个时期的别墅风格不再简单地模仿西方,越来越多的建筑、园林、户型设计更加注重生态,营销更加注重社区人文环境的营造,成为近年市场供需热点区域。

根据市场发展状况看,深圳别墅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到今天几乎没有烂尾的现象。别墅随经济升温已再次成为市场的新宠。虽然别墅投资过热,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特殊“照顾”,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深圳别墅似乎在国家调控政策下受影响不大。

纵观深圳别墅市场的发展历程,别墅项目总的发展参差不齐,关内的别墅主要集中在银湖、香蜜湖、红树湾、蛇口和盐田等地,二线关外的别墅项目主要散落在宝安、龙岗等地的村镇里,产品良莠不齐。杭州

杭州别墅经过近10年发展,在产品类型、物业形态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从最早的四坡顶简单别墅到第一个建设高峰期组合多样的经济型别墅等,别墅产品形态的发展中注入了更多的实用色彩和人性内涵。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高,在城西蒋村一带别墅开始萌芽,在1993年商品房出现后以杭富公路沿线的梦湖山庄、洪福山庄为代表的独立别墅,当时别墅品质不高,接着是1995年前后的证大花园、南都花园等“别墅”,后是1998年前后的桂花城,林语别墅等。我们姑且称之为杭州第一代别墅。用现在的眼光去看,除有天有地的独存性,徒有别墅的外表外,再也找不出别墅的其他元素特征,更不敢遑论别墅所推崇的特殊生活方式了。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杭州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供需两旺的大背景下,加之汽车时代的到来,开发商主动向国际同行学习交流,国际设计团队加盟等因素推动下,别墅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主要沿杭富公路、杭徽公路展开,形成了以九溪玫瑰园、富春山居、七里香溪为代表的银湖开发区别墅板块,包括枫丹白露、颐景山庄、秀水山庄、鸣翠蓝湾等楼盘;以桃花源、浪漫和山为代表的闲林小和山板块,包括绿野春天、九月森林、水木清华、江南春城、西溪山庄等楼盘。称之为杭州第二代别墅。

从杭州别墅的发展历程来看,建筑风格最先起步于北美新古典主义,其最典型的代表是九溪玫瑰园,典雅、庄重、精致,满足人们对别墅的需要及好奇,一举成为杭州别墅发展的风向标。随后出现了桃花源、富春山居、七里香溪、九月森林,风格比较趋于同化。

从2003年开始,别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通过与北京、上海别墅的比较,开发商开始寻找杭州别墅市场的空白,如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营销亮点的中能·浪漫和山、位于钱江南岸的通和·南岸花城,构造简约的现代立面,更注重室内的自然采光、通风简洁,受到了一批现代别墅爱好者的追随。江南水乡·碧水铭苑则是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别墅,而绿野春天则依托其拥有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小和山森林公园之天然绿肺,与自然亲近。以富阳银湖地块的颐景山庄为代表的纯私家园林式别墅,表现了传统文化的一面。

预计杭州别墅供应量还是以杭千高速、杭徽高速公路沿线区域为主,向两端延伸至千岛湖、青山湖周边。成都

1992到1997年是成都别墅市场发展的初期,由第一个带别墅项目的锦绣花园到五大花园盲目跟风修建的别墅,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五大花园修建的别墅因为产品设计落后、大环境无法改善等问题而倍受冷落。

1997-1999年是市场的回落期,此时成都别墅的开发量较少,其购买群体较为有限。2001年是成都别墅的分水岭,别墅的供应量和销售量都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别墅形态也开始丰富,联排别墅、叠拼别墅等纷纷出现。通过特色化、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占尽稀缺资源(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豪华独立别墅(如草堂之春等);“顶天立地”的中产阶层别墅Townhomes(如浣花溪山庄等);风景区的度假型别墅(如青城高尔夫山庄等);郊区居家、度假两用型的别墅(如阳光假日等)等。2003年成都别墅市场又进入下一个回落期,别墅投资渐入低谷,但依靠上一高峰期的铺垫,在这期间,成都别墅也涌现出不少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如锦绣森林、维也纳森林别墅以及高档的金林半岛等,市场还是相当活跃。

2004年底,已建和在建的别墅套数在2000套左右,市值高达50亿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成都的别墅形态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从锦绣花园到清华坊再到现今的麓山国际社区,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成都别墅也有自己的局限。在外观与生活方式上缺乏个性,一味抄袭国外别墅形式,而不注重结合本土的特色,打造适合本地消费者口味的别墅;另外成都郊区开发别墅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但郊区配套设施却与郊区别墅开发不相适应,导致郊区别墅一直很难提升自身品位;别墅项目主要分布于主城区、近郊区(地理位置与主城区接壤包含龙泉、双流、华阳、高新西区、温江等)及远郊区(地理位置与主城区不接壤如青城山、大邑、新津等)。

目前市场上仍然缺乏引领潮流的主流产品,尤其是中产阶级需要的别墅产品,在别墅市场上是一个很大空缺,但依然形成了市区、牧马山、青城山、龙泉、温江、都江堰等别墅板块。天津

天津是中国房地产业实行市场化比较早的城市之一,近10年来在改造危陋旧房、兴建大型普通住宅楼群的同时,还开发出宁发、西苑、西姜井、玫瑰园等4大片别墅住宅区。最初购买别墅住宅的多为外籍人员和本地财富阶层,随着近几年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相当一部分市民也十分想往购买别墅住宅。

1998年以来,万科兴业公司、松江置业公司两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面向普通人设计开发“花中档价、住高档房”的别墅住宅,分别在天津南部和北部的城乡结合部兴建别墅楼盘。他们利用城乡结合部低廉地价降低成本,做到别墅物美价廉,普通人敢于问津。苏州

从历史上看,苏州现代别墅起源于1994年,当时的别墅市场基本以外销为主,主要的成片项目有御花园、湖畔山庄等。1996年,苏州兴起了别墅的建设,但因开发、设计理念不当,户型差等原因,至今仍有一些别墅项目尚未售出,有的甚至成为烂尾工程。1998和1999年,独墅园二期“北美之恋”和“美之国”的推出拉动苏州别墅市场的再度发展。2001年苏州别墅市场总量并不大,项目不太多,规模也比较小,多数别墅在20~50幢左右。

随着苏州经济发展,2001年以后别墅市场出现复苏,尤其是郊区联体别墅,结合别墅和公寓的一些特点,既有公寓的价位,又有别墅的花园及一定的独立性,同时重视自然环境,高绿化率,获得市场认可。

苏州几乎所有的别墅都临水系或建在风景优美之地,在景观设计、绿化上,开发商的投入非常巨大,并注重社区配套。规模不大的别墅区一般依托周边原有设施,有的则自己建设齐全的设施,绝大多数都有会馆。无锡

和苏州类似,无锡的别墅总量很少,且基本集中在太湖五里湖畔,现有的别墅很多为1995年左右开发。由于环湖一带规划、道路尚未改善,周边设施条件还不完善,因此无锡的环湖别墅开发并不理想。早年这一带的别墅,取得市场成功的相当少。

目前,随着无锡市区的南扩及横跨五里湖的城市景观大堤的修建,五里湖畔别墅的开发可能会好转,这一带的房产尤其是土地会增值不少。武汉

纵观武汉房地产近10年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别墅孕育史。从近10年来别墅的发展历程来看,武汉别墅市场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开发热,第二次是2000-2002年少量别墅成功开发形成的热潮,第三次别墅开发的热潮是2003发起的山水别墅大盘化。

就全国总体而言,2004年,中国各大主要城市别墅供应量普遍增加,供应区域扩大。北京、上海、广州别墅市场供应量均保持增长。由于北京的整体规划及道路交通的建设,别墅供应主要区域由原来的顺义、昌平等区转向更远的郊区,如密云、房山等地区;上海别墅项目主要集中在青浦区;广州别墅供应区域不断向外扩散。受到城区改造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各重点城市别墅需求旺盛,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影响2004年别墅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仍为项目环境和产品的品质、提供的服务等。联排别墅依然在2004年的别墅市场中所占比例最大,但总体供应量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独栋或小独栋为其主要形态。

2005年别墅市场的供应全国各大城市没有大幅上涨,而是保持2004年的平稳态势,联排别墅已不是主流产品,独栋、小独栋等产品更受大家欢迎。这些产品也使得2005年别墅价格提高的重要因素。此外,建筑风格也不在是完全照搬欧美风格,而是把这些建筑形态做的更加符合中国人的生活理念与习惯,并且更多的关注智能化及人性化设施。

建筑风格——借鉴与创新 北美风格

一直以来,北美风格在中国别墅市场中独领风骚。在早期的别墅产品中,北京碧水庄园项目因采用北美风格设计成为亮点,使得该风格得以衍生;之后,以橘郡为代表的第二代产品忠于北美风格的本地复制,强调营造北美的风情小镇,注重北美风格别墅的组合方式和社区感;近年来的纳帕溪谷、温哥华森林项目,别墅的北美风格被推向了一个高峰。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几乎世界各主要民族的后裔都有,带来了各样建筑风格,其中尤其受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美国各地区原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互相影响和融合,并随着经济发展,适应各种新功能的住宅形式纷纷出现,多彩多姿的住宅建筑风格应运而生。因此美国的建筑风格呈现出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国际化倾向。

北美风格实际上是一种混合风格,体现在别墅建筑风格上,便是欧式建筑风格的融合,其中能发现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子。到了近代,北美别墅发展成为既简约大气,又集各种建筑精华于一身的独特风格,空间灵活、流动自然。

其它影响北美住宅的风格有西班牙风格,包括北美地区西班牙殖民地的简单建筑和西班牙本土精巧的建筑,东方和埃及的建筑或多或少地成为北美住宅的参照。以重庆北美别墅风格为例,进一步说明它的特点: 纯北美派:集当今世界住宅建筑精华之大成后又融合了美国人自由、活泼、善于创新等等一些人文元素,体现一种个性化的、自由奔放的、时尚的城市新贵豪宅。代表项目:比华利豪园、棕榈泉国际花园别墅、龙湖·香樟林、龙湖·蓝湖郡、南岭雅舍、高山流水、大川水岸·加勒比联排别墅、天景伴山雅筑等。

学院派:追求细节上的精雕细琢和形式上的工整严谨,但同时又不循规守旧,它是在尊重人性的前提下,不断追求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代表项目:天江·常青藤人文别墅,完整呈现一个人文意味浓郁的别墅园区。

顶级派:富豪的标签不少,高尔夫是富且贵的象征之一。这类别墅将号称贵族运动的高尔夫作为“顶级”的重要砝码,以欧洲高尔夫文化的享乐、社交为主题,展现豪贵们梦想居住中最耀眼的一道风景。代表项目:佰富江高尔夫别墅、保利别墅。

现代派:建筑形体充满了强烈的艺术色彩和极简的几何形体,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猛烈袭来,这时,你会听到固化在我们脑海中传统意义的古典别墅的符号被彻底打碎的声音。代表项目:中安·翡翠湖

其它北美风格的别墅代表项目有成都麓山国际社区,广州甲天下别墅园和南沙滨海花园。甲天下别墅园强调功能空间的合理布局,外型比较简洁、规整,注重与室外环境的融合。南沙滨海花园则强调南加洲风情,通过园艺特色、各式各样的透光天窗、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私家码头等设计,突出阳光明媚,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

上海的提香别墅由北美式风格的独栋大别墅构成。外立面使用大量天然石材和仿石涂料,随处可见的尖塔形斜屋顶和装饰性烟囱帽,是都铎时代建筑的典型特征。都铎时代风格的美国房屋出现于19世纪末,这些房屋往往是建筑师设计的标志性建筑,就像早在两百年前建造的第一座美国风格的房屋,几乎完全模仿了英国模式。这种北美式风格的建筑是随意的、不对称的大型建筑,特别是尖塔形斜屋顶,一层或多层横断墙面,装饰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抹灰木架和长排窗户都是典型的外部特征。加拿大风格 加拿大地处北美大陆,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全国人口仅有3000万左右。相对于总人口来说,土地资源极为丰富,生活郊居化早已成为现实,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城市周边的房子里,而不是居住在城市中心的高层公寓里。

加拿大淡水和海洋资源丰富,有许多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湖泊和河流,许多城市临海而建;再加上落基山脉纵跨加拿大西部,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制造居屋的能工巧匠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山景、树景、海景、湖景、河景房屋层出不穷。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使建造出来的房屋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体现了“家居——甜美家居(HomeSweethome)”和“东方和西方,家居是最好的地方(East,West,homeisbest)”的理念。

加拿大的建筑风格应该属于北美风格的分支,追求随和自然,不以赚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像香港人那么热衷追求名牌,又不像欧洲人那么严谨和严肃,注重社会服务和文化生活,与之相对应的是简洁明快的建筑表达手法,追求在阳光、空气和空间取得舒服平衡。

加拿大的住宅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独立住宅(DetachedHouse),一般是独门独户,没有墙壁与其它住宅相连,有独立的草坪和花园,条件好的还有泳池。第二类是连体住宅/城市居屋(Attached/Townhome),一般是一排房屋连体或在一个小院里有许多连体居屋,至少有一个墙壁与其它住宅相连,有公用花园和较少草坪。此外,前两类住宅都有主人房、卧室、卫生间、厨房、书房、餐厅、客厅、车库和储荐室等,面积大也私有草坪。第三类是高层和低层公寓(condominiumApart ments),一般是私密空间较小的住宅,公寓周边有公用的花园,而公寓里相对就简单一些。

剖析堪称典型加拿大风情别墅的北京温哥华森林别墅,在保留加拿大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作了诸多改良,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的设计在借鉴保留北美风格别墅对个人空间的重视的基础上,沿用了主卧的大面积设计,而地下一层专门设计的下沉式庭院,也是典型的加拿大风格,它拥有与其他欧美风格别墅不同的自然采光,使得原先欧美风格别墅中漆黑一片的地下室有了生机,提高了舒适感与透气感。欧式风格 自19世纪末开始,欧式洋房豪宅就在中国的开放口岸扎根生长,逐渐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洋房文化,直到今天这种气息仍不难寻觅。十几年前,第一个作为房地产产品的别墅豪宅进入了中国,其风格便是欧式,如今欧式与美式、中式、现代风格并存于市场,继续绽放着它的美丽风采。

从古希腊的雅典神庙,到古罗马的斗兽场,从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到泰晤士河边的大本钟,一个个优美的建筑符号仿佛跳动的音符,在欧洲大地上此起彼伏地演奏着美丽的交响乐。

关注欧洲建筑的细节,不难发现,在它的表面,是一件又一件艺术品的叠加与铺排。应用于公共建筑上的艺术灵感同样在欧式豪宅中得到了完美体现,用心的设计与精细的雕琢浑然一体,形成了细腻雄浑的欧式风格,并影响了世界豪宅的风格演进。

欧式风格中最常见的就是古典的欧式风格。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到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演出,是欧式风格不可或缺的要角。欧式新古典风格在造型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曲线趣味、非对称法则、色彩柔和艳丽、崇尚自然等,并且简洁大气、浪漫典雅。

总的来说,欧洲的建筑设计强调的是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统一。瑞士建筑学家凯乐教授说,真正的别墅应该是融在自然环境里,需要你在自然环境里寻找才能发现的,而不是个性的张扬。一般的别墅,需要有些山野味,它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在塑造的环境当中,它只是一个不显眼的部分。西班牙风格

西班牙作为欧洲最早脱离中世纪的国家,加泰罗尼亚地区是西班牙境内最早有现代建筑运动的萌芽地区,其中的巴塞罗那建筑和高迪建筑成为了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1830年起,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就开始了工业化道路;到1880年,巴塞罗那已经成为西班牙工商业重镇,并于1888年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树立了它的国际地位。在这样的工业化城市中,现代建筑的萌发是必然的。因此,加泰兰主义的建筑多半集中在巴塞罗那。在这一时期,巴塞罗那形成了很鲜明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些建筑仿佛从传统的古典形式中走来,但却少了繁琐,具有建筑形式趋于简化、注意应用新技术的现代派建筑特征;二是按照西班牙的传统,建筑物的装饰及雕塑成分和建筑结构同等重要。

这片土壤上诞生的高迪建筑,结合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无论是宅邸和公寓,还是教堂和园林建筑,都表现出别出心裁的独特创造,他的很多作品被后世所推崇和借鉴。最有名的是他在巴塞罗那设计的两座公寓: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这两座公寓都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巴特罗公寓的墙面有意模仿溶岩和溶洞的状态,阳台栏杆犹如假面舞会的面具,屋顶突出部位形状各异,屋脊如带鳞片的兽类脊背。米拉公寓则墙面曲折不平,屋檐和屋脊呈现波浪形。建筑模仿被水侵蚀了的岩体,海面式的墙面更富于动感,阳台栏杆扭曲如同岩体上的杂草。

这样造型奇特而又富有动感的建筑,影响了后世许多的住宅作品,其中包括中国现代建筑。代表楼盘有上海的Lacala阳光海岸,使用了典型的西班牙式建筑符号,建筑圆角,使建筑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以西班牙式的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使用文化石和涂料;露台上采用木质花架,弧形栏杆等。该楼盘从高迪的建筑传世经典得到灵感,整个社区内的建筑形态上有很多圆弧形结构,包括墙体、护栏、门窗框架,以及屋顶上使用的筒瓦,局部弧线与外立面的结合,将虚实相间的处理手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Lacala同时保留了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形式,白色立面,手工效果,金黄坡顶和情调阳台等。另一方面,设计中融入了中式生活的民居文化,将原来海岸线上庞大而开放的西班牙城堡,变成了集合式庄园以及组团式建筑。不足之处则是其园林和植物过于单调,分区特色不明显。北京的瀛海名居也具有这方面的特色。

总体而言,西班牙式则色彩亮丽,造型活泼,一般有宽阔的阳台。外墙多为鲜亮的黄色或白色,有拱形的窗户,屋顶的坡度较缓,屋面多为红色的筒状陶瓦,就是我们俗称的西班牙瓦。门或窗间螺旋状的柱子装饰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MEDITERRANEAN源自拉丁文,原意为地球的中心。古老的地中海文明在很多人心中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地中海建筑风格原特指地中海北岸一线,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民居住宅,红瓦白墙,淳朴靓丽,干打垒的厚墙以遮蔽夏天的炎热和直接的日照,众多的回廊、穿堂、过道,一方面增加海景欣赏点的长度,另外一方面是利用风道的原理增加对流,形成穿堂风这种的所谓被动式的降温效果。铸铁的把手和窗栏、厚木的窗门、简朴的方形吸潮陶地砖,四水归堂的天井院子。建筑设计不对称,不规整,高高低低,饶有趣味。住宅往往都对着海,坐在阳台上看落日,很是写意。

地中海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其建筑特色是拱门与半拱门、马蹄状的门窗。建筑中的圆形拱门及回廊通常采用数个连接或以垂直交接的方式,在走动观赏中,出现延伸般的透视感。此外,家中的墙面处(只要不是承重墙),均可运用半穿凿或者全穿凿的方式来塑造室内的景中窗。所需要的设计元素比较显而易见地便是手工漆刷白灰泥墙、海蓝色屋瓦与门窗、连续拱廊与拱门以及陶砖等建材的细部。楼梯是用砖砌成后再用水泥砂浆批一层,有点糙的质感加上圆角与瓷砖,才是十足的“地中海”。

另外,光线在“地中海风格”里格外重要,“地中海风格”的美,就是海与天明亮的色彩、仿佛被水冲刷过后的耀眼的白墙,可以用一些半透明或活动百叶窗让阳光直接照进来。地中海风格颜色明亮、大胆、丰厚却又简单。重现“地中海风格”就要有保持简单的意念,捕捉光线,取材天然。

后来殖民者把这种风格带到美洲去,加利福尼亚气候很像地中海沿岸,天气更晴朗,因此,所谓的“地中海风格”在加州得以发展,宅子更豪了,也加入了南欧其他地区的一些特点,比如托斯卡纳、卡塔罗尼亚,还有法国的普罗旺斯,笼统叫“加州风格”或称为“美国加州的地中海式风格”,就好像“加州红酒”一样,很醇,很商业,很符合那里的世界富豪心态。之后又传到佛罗里达、夏威夷,甚至全世界,成了一种商业符号。德式风格 16世纪初,德国建筑地方性很强,迟迟不能形成有影响的风格,建筑平面布置不整齐,没有内院,体形自由;底层采用砖石,楼层采用木构架,构件外露,安排得疏密有致,装饰效果很强;屋顶特别陡,里面有阁楼,开着老虎窗;圆形或八角的楼梯间凸出在外,上面戴看高高的尖顶,也有楼层房面的局部悬挂在外面冠至尖顶的样式。

16世纪后,受意大利影响逐渐明显,柱式被广泛采用,构图趋向整齐,风格趋向一致。德国南部建筑大多为北意大利式样,西北部比较接近于荷兰式样,北部较多地保留了中世纪的建筑传统。

18世纪后,德国建筑移植了法国建筑艺术,兴建了一批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不具有独创性,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题材和手法与墙式混合在一起,变得毫无节制。古典复兴建筑在德国一些重要城市也很盛行,它们的主体是仿古希腊雅典卫城山门的建筑风格,有的地方还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手法创造出德国建筑特有的风格。

德国的建筑德国人般的严谨,建筑物绝不存在一点失修迹象,大多体现一种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似乎少了些浪漫与热情,几何化的切割与组合似乎也缺了些生动与丰富,德国的景观与建筑是综合的、理性化的,首先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按需求与功能的分析进行设计,因而它不可能产生热烈随意的景象,而表现出严格的逻辑与理性,但这种理性透出了质朴的天性。

此外,德国人非常重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格十分精美别致,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花岗岩,高坡度的楼顶,厚厚的墙身,窄小的窗户,都是德国建筑特有的风格。总体而言,德国现代建筑简朴明快,色庄重,重视质量和功能,在现代世界建筑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代的欧洲国家中,德国正以自己独特的景观与建筑风格,为我们呈现另一种理性的、简约的愉悦景观感受。英式风格

英国位于欧洲西北部,由于地理气候的影响,英式别墅的屋顶坡度较陡,有双坡及棚屋形老虎窗,每户大多有壁炉,窗户的尺寸一般都比较小,以节省能源。立面底层为红色清水砖墙,白线勾缝,二层及老虎窗有黑色半露木构架,局部屋顶及墙面有砖工精美的或真或假的红砖砌的烟囱。主要建筑结构墙体为混凝土砌块,屋顶为木构架,外墙材料多为红砖石材及涂料等,屋顶以石板瓦为主,由于承重结构为混凝土砌块,所以英式别墅体型较美式简洁,空间灵活适用、流动自然,其外立面以灰、米、棕色调为主。整座建筑朴素清新中透出雍容闲雅。

另外,由于英国面积较小,它的住宅之间的密度也很高,阁楼的空间大多被利用,一般别墅为2.5层。法式风格

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筑发展的主流。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概括而言,法式建筑线条鲜明,凹凸有致,尤其是外观造型独特,大量采用斜坡面,颜色稳重大气,呈现出一种华贵。

法式建筑讲究点缀在自然中,并不在乎占地面积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内在联系,让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不过,有时也有意呈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因此,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

法式建筑风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建筑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比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蓬皮杜艺术中心、贝聿铭的金字塔以及德方斯,便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法式建筑是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光打磨留存下来的。像巴黎等城市的建筑,无不经历了数百年的建筑时代,凝聚了无数伟大建筑师的天才与智慧。

法式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风格则偏于庄重大方,整个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恢宏的气势,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屋顶多采用孟莎式,坡度有转折,上部平缓,下部陡直。屋顶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且或圆或尖,造型各异。外墙多用石材或仿石材装饰,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

法式建筑的风格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甚至更远。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式建筑风格随着欧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由南而北全面复苏,成为楼市的一大景观。意大利式风格 14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随之资产阶级象征——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建筑兴起,这就是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罗马式样,它在建筑技术上、规模和类型上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型装饰,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一切都被理性的精神统治着。当时,欧洲各国先后涌现了许多名师巧匠,如维尼奥拉、阿尔伯蒂、帕拉提奥、米开朗基罗等。

著名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建造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这座建筑对边12.2米,高达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有名的圣彼得大教堂也是这个时期建造。各种拱顶、碹廓,特别是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独创精神。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群之一,它除了举行节日庆祝会以外,只供游览和散步,意大利人习惯在广场上约会亲友,所以把广场叫露天的客厅。几百年来,它吸引了很多游客。

“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意大利建筑衰退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突破了欧洲古典、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常规,采取了双柱或三柱为一组的节奏不规则跳动的形式,开间变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划,墙面作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反常出奇的新形式,并且喜欢大量地使用壁画和雕刻,常常将人体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以显示富丽堂皇的形象。罗马圣马罗教堂和罗马圣伊沃教堂,则是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建筑。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Bracket,也称牛腿)。澳洲风格

澳洲的特色一方面反映在土著人的绘画、文学和音乐中,另一方面又在从西方传统吸收来的艺术、文学、现代舞蹈、电影、歌剧和戏剧中得到了体现,因此澳洲建筑风格是原始土著风情与现代激情的完美结合。因而在别墅小区设计风格上,应该突出这一点。

澳洲建筑风格代表现代、时尚、健康、休闲的生活观,海水,帆影、花草、清风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元素。这对于没有位临海洋的城市来说,打造澳洲风格的别墅项目有一定难度。但在建筑外立面和园林景观设计上可充分体现清新明快、时尚休闲的建筑表现形式。日式风格

日本建筑优雅含蓄、细部精美、色调柔和,结构以砖木为主,透露出浓郁的东方气息。日本建筑注重细节设计,小巧精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是其魅力所在。日式则偏多于白色墙围加青灰色瓦,有点仿中式。

传统的日式建筑往往带有内庭,通过内庭引入光和风,感受四季变化。“内庭住宅”把木头的亲切感和先进的建筑工艺相结合,最终在追求“高品质住宅”的同时,形成家族共同生活交流的宽敞空间。清爽舒适、明亮开阔,使人心旷神怡。

通过灰砖、青瓦、白墙等室外空间的材料象征性地形成了内庭的风格,灰色地面和玻璃抽象性地表达了沙石水面的效果。在冷灰色的环境中,和室显得格外温暖亲切,采用高性能的自然素材,以木头为主附加草席构成屋顶、地面,推拉门上张贴的和纸是日式建筑区别于所有其他建筑最明显的特征。中式风格

中式建筑形态多样、内涵丰富。传统的中国建筑,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比较大的矛盾。其次,其结构形式又以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都有先天不足。另外,北方的四合院需要相当的占地面积,南方的天井围合院落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因此,对中式传统居住建筑,既不能照搬,也不容易借鉴。

新中式建筑不仅在文脉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对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既很好的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有效的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因素,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用。因为建筑材料的变化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对建筑需求的变化。现代建筑的所谓风格实际上已经简单地演变成了一种形象符合,无论采用何种风格,影响的是审美价值和建筑造价,而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建筑功能。

别墅形态——特色与多样 独栋别墅 即singlehouse,在结构上完全独立的建筑形式,表现为上下左右前后都属于独立空间,是私密性很强的独立式单体别墅。作为顶级住宅类型,其业态特征体现为对稀缺的自然、人文资源的独占性。这一类型是别墅历史最悠久的一种,也是别墅建筑的终极形式,市场价格较高,定位多为高端品质。联排别墅

欧洲原始意义上的Townhouse指在城区联排而建的市民城区住宅,均沿街,表现为大进深小面宽,层数一般在3层至5层,而立面式样则体现为新旧混杂,各式各样。

Townhouse是联排住宅,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发源于英国新城镇时期。联排住宅地的产权不一定独立,虽然也有前后院,但是只是点缀,住户有自己整栋的楼,卧房数多在一至三间,兼具独立屋与公寓集合住宅的特性,价位中等,相对而言降低了购买别墅的门槛,可赢得更多人青睐。

实际上,联排别墅只是Townhouse比较常见的一种体现形式,真正意义上的Townhouse应该为城区住宅。Town的正确译法应该是叫城,国外的市中心就叫做Downtown,如果是一个大学城也叫做Universitytown,所以,Town只是区别与City,是指城市而不是指大的城市,本身并不意味着郊区城镇。

目前,townhouse在结构上有一面或二面墙与他人共用的不完全独立的建筑,多位于市郊区域,对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要求比较宽松。或有天有地,有自己的院子和车库,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元组成,一排二至四层联结在一起,每几个单元共用外墙,有统一的平面设计和独立的门户。Townhouse别墅是目前大多数经济型别墅采取的形式之一,比较注重项目选址,尽量余地、余绿、余水,交通比较方便。户型设计丰富而前卫,有特色。

Townhouse现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非常普及,由于离城很近、方便上班及价格合理、环境优美,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住宅郊区化的一种代表形态。

2000年后,联排别墅(TOWNHOUSE)成为中国一大流行色。深圳的波托菲诺的二期纯水岸的TOWNHOUSE卖得相当好,万科的东海岸项目也以TH别墅为主打。双拼别墅 它是联排别墅与独栋别墅之间的中间产品,由两个单元的别墅拼联组成的单栋别墅。在美国叫作“Two family house”。

与联排、独栋对比而言,除了有天、有地、有独立的院落外,最关键是降低了社区密度,增加了住宅采光面,使其拥有了更宽阔的室外空间。相对独立的双拼别墅是低层小楼加私家花园,在保证拥有私家花园的基础上,既要加强户外空间的交流,使私家小环境融合社区大环境,也改变了City house和Townhouse兵营式排列的呆板面孔。双拼别墅基本是三面采光,外侧的居室通常会有两个以上的采光面,一般来说,窗户较多,通风不会差。叠拼别墅

它是Townhouse叠拼式的一种延伸,也有点像复式户型的一种改良,叠加式别墅介于别墅与公寓之间,由多层别墅式复式住宅上下叠加组合而成,下层有花园,上层有屋顶花园,一般四至七层,这种开间与联排别墅相比,独立面造型可丰富一些,同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联排别墅窄进深的缺点。

这类别墅目前的购买人群是社会上的中产阶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富人。稀缺性、私密性较单体别墅要差,定位也多是第一居所。叠拼户型比联排别墅的优势在于布局更为合理,不存在联排进深长的普遍缺陷;而且叠下有可爱的半地下室,叠上有痛快的露台,虽然没有联排的见天见地,但是优势不减,甚至更为灵动而宜人。空中别墅

空中别墅发源于美国,称为“penthouse”即“空中阁楼”,原指位于城市中心地带,高层顶端的豪宅。一般理解是建在公寓或高层建筑顶端具有别墅形态的大型复式住宅。以“第一居所”和“稀缺性的城市黄金地段”为特征,是一种把繁华都市生活推向极致的建筑类型。它要求产品符合别墅的基本要求,即全景观,目前这类产品主要存在于市区的高档公寓顶层,在别墅区中比较少。

空中别墅的建筑形式弥补了高层建筑的诸多弊端,与普通别墅相比,具有地理位置好、视野开阔、通透性好等优势,给人高高在上、饱览都市风景的感觉,显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一般住宅的层高是2.7-2.9米,空中别墅的标准是3米多,比普通房挑高几十厘米,意味着通风更顺畅,采光度很好。

世界名墅鉴赏 流水别墅

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像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萨伏伊别墅

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别墅轮廓简单,像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比佛利山庄

比佛利山是典型一夜致富的故事,一百年前它曾是一大片廉价的豆田,居民不过一打,且以墨西哥人为主。后来居然掘出少许油矿,有3个合伙人以为时来运转,遂以67万美元买下整个比佛利,结果发现点石成金的美梦破碎,于是将它开发成住宅区。当时一块80X20英尺的建地只需270美元即可成交。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巨贾的销金窟,而逛一趟罗迪欧大道(Rodeo Drive)更成为全球游客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盖茨别墅 盖茨建在西雅图附近的豪宅就是要让政府首脑、好莱坞名流及商业巨子们过目不忘。这座占地37000平方英尺的世界级豪宅,价值1.09亿美元,当地人称它为大屋,事实上它堪称为”小村庄”。因为在这个豪宅的院子里,设有人工河饲养鲑鱼,有一个可容纳28辆车的停车场;住宅内修筑了一个极具气派的大型水池、一个可招待120位客人的饭厅,有睡房和客厅7间,浴室就有24个。Tursac,法国佩里戈尔

Tursac的管理方式就像是一家旅馆,但是来这里度假的游客仍然可以得到他们所期望的属于别墅的私密与舒适。这里到处点缀着华丽的古董,装饰得几乎十全十美。Sa Punta de SAguila,西班牙马洛卡

Sa Punta de SAguila将现代生活的舒适和传统的西班牙格调独到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一点上来看,它比其他大多数别墅都略胜一筹。这幢别墅属于维京的限量版度假地产,而且恰好位于理查德·布兰森(维京集团的老板)的私人领地上。别墅四周都是石头砌的围墙,装饰过的木制大梁,还可以看到很美的海景。Chalet Fulsyl,瑞士Evolene Chalet Fulsyl让你置身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仍然能感觉到温暖和舒适。乡村式的装潢(壁炉和其他装饰物)及木制家具体现出典型的阿尔卑斯山式的待客之道,从三间卧室、起居室区域和厨房也可以一览阿尔卑斯山脉的美景。Torres Do Colegio,葡萄牙阿尔加威省

Torres Do Colegio不但是别墅,而且也像是一座公寓。它被设计得如同一座英格兰的乡间小屋,客人们会被Torres完美无缺的内部装饰所折服。就连全职厨师、维修人员和两位保姆所住的侧翼看上去也仿佛是国王的寝宫。The Hidden Cottage,希腊Alonissos 位于Alonissos的海岸上的这幢小别墅实际上是一幢带有希腊风格的石砌建筑。Bubaqra Tower,马耳他Zurrieq Bubaqra Tower最初为马耳他公爵建造的,这幢如同海市蜃楼般的城堡不但具有神秘的诱惑力,而且还能为你提供奢侈的生活方式。有三层楼的别墅容纳了足够多的卧室,有阳台和楼顶的观景台,可以观赏到优美的马耳他风光。Villa Seccarille,意大利安吉里

建于16世纪的Villa Seccarille仍旧保留了特有的托斯卡纳风格,并在其类似农庄的内部空间和按照古典样式设计的房间上有所体现。别墅坐落于亚平宁山脉的斜坡上,能欣赏到令人惊艳的乡村风光。Laird,苏格兰斯特灵

坐落在苏格兰中部的峡谷里,五间宽敞的卧室、门廊和餐厅都体现出了皇家的风范。Villa Floriana,克罗地亚Hvar 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别墅,能欣赏到亚得里亚海和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所享受到的绝对的满足感也将是独一无二的。Torre Castelvetrano,意大利西西里

别墅是围绕着一座受保护的望塔建造的,位于一个山坡上,在这里可以尽情地观赏种满柏树和橄榄树的花园。

第五篇: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

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

一、清末的金融监管

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设立大抵不受政府严格限制,谁有资本谁就可以开设钱庄、票号,既不向政府登记注册也无须交纳课税。为了改变金融机构发展的无政府状态,1908年,清政府度支部奏准颁发了《银行通行则例》,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发的专门管理金融机构的法令。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金融业实行法律监管的开始。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基本上沿用清末的《银行通行则例》。1924年北洋政府财政部颁布了《银行通行法》。首先,规定了最低资本限额。其次,进一步明确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再次,规定财政部有权“令银行暂停营业”。最后,规定外国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也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为整理混乱的纸币发行状况,北洋政府于1912年在财政部内设立了币制委员会,着手整理币制。1915年,北洋政府颁发了《取缔纸币条例》,严格限制纸币发行。

(三)行业自律监管

金融业的自律主要是通过金融同业公会来实现对金融业的自我管理,与政府监管当局共同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1920年,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钱业公会成立。其间,公会对其会员行具有相当约束力。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

(一)抗战前

1.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了金融监管局,该局直接隶属于财政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专门性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理全国金融行政和金融业务。

2.1929至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金融法规对金融业进行监管,其中包括《银行注册章程》、《银行注册章程实行细则》、《银行法》、《储蓄银行法》、《中央银行法》。

3.对货币市场的整理。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彻底废止存在数千年的银两制度,确立银本位制度。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银币流通;取消商业银行的发行权,将纸币发行权集中于国家银行。

(二)抗战时期

为适应战时经济的需要,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改组了四联总处,改组后的四联总处成为战时最高财政金融决策机构,与财政部共同承担监管金融的职能。

(三)抗战后的金融监管

抗战结束后,金融工作的重点是恢复金融。四联总处的职权被削弱,金融监管能力亦随之弱化,1948年四联总处被撤销,其监管金融的权力划归财政部。1947年颁布的新《银行法》。(1)重新定义银行。(2)重新规定银行的最低资本额。(3)详细规定了银行的业务范围。(4)对银行的经营活动监管。(5)首次对外商在中国设立银行实行管理。(6)首次将准备金区分为存款保证准备金和付现准备金。

四、新中国成立后

(一)改革开放以前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实际上全国基本上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即中国人民银行。因此没有必要实施金融监管,管理体制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准。

(二)改革开放以后(1979-1992年)

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正式成为中国的货币金融管理当局。

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金融监管,形成了集中监管体制。

(三)1992-2003年

1992年,国务院证劵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5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这是我国第一次从立法角度明确了金融监管的主体。

1998年,国务院证劵委员会并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证券监管权全部移交证监会。同年11月,保监会成立,并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的保险监管权。至此,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格局正式形成。

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正式挂牌运作,它标志中国金融业目前形成了“三驾马车”式垂直的分业监管体制。

近代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的特点

其一,近代中国金融业本就十分混乱,加之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金融监管制度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中国近代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始终注意吸取西方金融业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从而降低了自我摸索的成本;

其二,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是财政部,却不是中央银行;

其三,近代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方式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

概述

中国金融监管始于清末。

在北洋政府时期,金融监管形式为行业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产生了隶属于财政部的金融监管局以及抗战时期的四联总处。抗战后,四联总处被撤销,其监管金融的权力划归财政部。

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无金融监管,管理体制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准。改革开放至今,随着1998年证监会、保监会拥有独立监管权力,以及2003年银监会正式挂牌运作,中国金融业形成了目前的“三驾马车”式垂直的分业监管体制。

下载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期货发展史

    中国期货百年史期货交易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期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坎坷不平的历程,充分显示了期货交易的顽强生命力......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 材料收集:姜薇 学号:200806023073 班级:08营销2班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

    中国羽毛球发展史

    第一节 坎坷的岁月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体育战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从国家体委到各省、市、自治区体委,被军事管制;党和国家十......

    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摘要】 古代园林发展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古代园林艺术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技术与指导思想都为现代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教案......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并首次发行第一批人民币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1949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发展史中国股市诞生:1984年,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

    中国银元发展史

    中国银元发展史 1、乾隆58年(1793年)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造“清乾隆宝藏”另还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等。2、寿星银饼”,又叫做“老公饼”,币的正面是个寿星,面有“足纹银饼”“......

    浅谈中国奥运发展史

    从没落到强盛 ——浅谈中国奥运发展史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于8月13日完美闭幕,而中国代表团则以38金,奖牌数87的好成绩名列奖牌榜第二位,顺利地完成了此次伦敦奥运会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