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校园书香文化,构建课外阅读体系》课题结题报告
《营造校园书香文化,构建课外阅读体系》课题结题报告
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林 传
一、课题的提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阅读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多么重大。
千百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也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
但我们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1.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电视机给我们娱乐和消遣,但它耗费了我们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长时间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很大程度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思想上误导孩子。再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宽带已进入了不少家庭,社区中不少不规范网吧的存在,也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网络游戏上引导过来,我们的教师义不容辞。
2.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在家中,许多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工作之余,家长忙于娱乐,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有些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希望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课外阅读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3.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认识观。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许多老师不是积极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作业试卷。这样的观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
4.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而现实情况是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因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形成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145万字的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推进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架的建设,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学校阅读特色,创建书香校园文化。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即让每个学生爱读课外书。
校园书香文化:是指在学校内形成的一种与阅读相关的文化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氛围及相关制度,是以校园阅读活动为载体,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核心目标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
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而言,可以是课间、午间、休息天的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而言,不仅限于语文材料,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的、健康的书籍。另有一种意义指教材以外的阅读。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校园书香文化是以阅读为主要实施方式的课程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其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构建课外阅读体系成为我们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2.实践意义: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向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师生共读,以师带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底蕴;构建课外阅读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推动校园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1.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网络,为学生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在校内、班级内、家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书香学校特色。
2.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
3.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
4.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在研究实践中掌握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5.探索学生课外阅读激励性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建构课外阅读体系。以各种形式的评价贯穿学生的阅读过程,维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品味,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
五、课题实验的方法、对象
(一)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二)课题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题实施阶段安排
(一)第一阶段(2005.9-2006.8)——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1.健全完善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制度,添置新图书,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置身于书的海洋中。
2.建立有效的班级间、学生间的图书交流机制,鼓励流通共享,盘活、丰富图书资源。倡导“赠二读百”活动。探索有效的班级图书角建设方案,让学生参与设计、管理、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体验,受到教育。
3.学校进行全方位文化建设,做好办公室、教室、走廊、操场、草坪、绿地等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字到修饰,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4.在部分年段中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开展阅读活动的意义。
5.组织人员编写校本课程《中华古诗文精选》,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
6.举办 “书香伴我成长” 校园第一届读书节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7.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二)第二阶段(2006.9-2007.8)——整合阅读资源,让书香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
1.将语文课时进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2.应用《中华古诗文精选》校本教材,组织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六年的小学学习中能诵读近200首经典古诗文。
3.制定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标准,各年级组制定班级阅读计划,组织评选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4.号召亲子共读,通过家长委员会评选书香家庭,把阅读推荐到家庭、社区,使学生的家庭读书有保障、有实效。
5.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开展师生共读,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
6.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以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节活动。
7.根据实际,组织拟定推荐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阅读书目,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更新、改进,逐步形成课外阅读书目体系
8.举办校园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的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展示师生读书阶段成果。
(三)第三阶段(2007.9-2008.5)——完善阅读体系,让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1.形成进修校附小图书馆(角)建设、借阅制度,进修校附小校园网师生文章登载制度。
2.形成进修校附小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条例。
3.组织校本教材、经验论文汇编。
4.举办校园第三届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展示课题实验成果。
5.总结实验经验,汇总并推广实验成果。
七、课题实施策略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师生读书氛围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于是通过校园墙体的改造,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墙壁上进行精心的布置和修饰,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打造墙体文化。致力打造校园墙体文化:(1)在教学楼楼梯墙上题写读书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香伴我成长等。
(2)石桌文化——在校园过道旁设立了8张石桌,为学生提供经典文章,每月更换一次内容。(3)艺术长廊——欣赏名家书画、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书画等作品。(4)文学长廊——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5)学科长廊——介绍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知识,拓宽阅读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样,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2.建设班级“书香”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努力打造 “书香文化”班级,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兼顾共性与个性。我们要求每班教室的国旗、班训、信息栏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师生共同设计的墙体文化风格各异:“成长的足迹”、“小眼睛看大世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等,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氛围。孩子们每天到校,一抬头就能欣赏到“心手达情”的书法作品,品味到诸如“有志者事竟成”、“幼不学老何为”的励志警句名言。一个个宣传栏轮流展示着学生自己的作品,触目便能尽收五彩斑斓的各种作品,而其作者都是自己身边亲切可爱的同学,这样耳濡目染的人文熏陶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魅力所在。
(二)开设语文阅读指导课,加强阅读指导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老师们利用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同时,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组织阅读公开课观摩教学,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如:阅读指导课: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一、二、三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四、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读物推荐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师生互相推荐好书,读好书,一起谈论好书等,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积累学生的文化修养。
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读书汇报课: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三)加强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着力做好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装备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安排学生每两周到图书馆借书阅览一次,每周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一至二次,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提供不少于5本的必读书目。为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班级图书角成了学生读书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每学期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多册。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
(四)倡导教师带头阅读,实现师生共进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主题征文竞赛、读书主题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5本图书,订阅2份报刊(其中必有一份是教育杂志)。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举办“语文课外阅读讲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等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举办“读书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家庭”、“书香少年”、“书香班级”、“古诗文考级”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举办“书香伴我成长”、“让读书成为习惯”、“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系列读书节活动。将读书节活动设校级、年段级、班级和学生个人四个层面,开展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书征文竞赛、读书节节徽设计征集竞赛、书签设计设计征集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选、好书推荐会、优秀读书笔记展、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学生个人习作专集展览、古诗文考级、年段半日读书、读书节成果展示、读书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培养阅学读兴趣,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六)建立读书活动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
开展读书活动绝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形成制度,有助于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和向纵深持续。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评选古诗文考级优秀学生,并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挂钩,每月评选班级、段级的阅读星,学期评选一次校级阅读星。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七)加强课内外阅读结合,拓展阅读空间
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强化课外阅读,学校统一设计了学生《读书笔记》,要求每周作3次的课外读书笔记,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三年多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校组织“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学校在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校园内名人名言、石桌已成为学校的独特风景。班级内图书角的布置各有特色,有“好书推荐”,有“读后一得”,有学校向每班推荐的读物,也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图书,课间,随手就可拿起一本来翻阅。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读书节上,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报告等。其次,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广播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
4.师生共读激发兴趣。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后,写下各自的读后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欢迎,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们热情高涨,都愿意去读去写。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是对付某一天的课。读书,应当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因此,读书,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通过读书,培养可以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让学校追求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的境界。
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有上述的深切体会,并化压力为动力,在阅读方面身先士卒,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校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为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了3本教育论著,摘录5000字的文摘卡。在教师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主题征文竞赛、读书主题竞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学校还在校园网站上开设了教学随笔、读书论坛等栏目,刊载教师的文章,为教师提高交流平台。课题实验以来教师五百多篇文章在校园网站刊载,在省市级、CN级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14位老师在县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老师的阅读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三)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狱中联欢》后,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学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丑小鸭》,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爱上了读书
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香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学校在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的同时,还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如中午学生到校在班级阅读20—3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
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根据年级的差异,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读书笔记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书评。我们安排了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辅导学生作好阅读笔记或阅读报告。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家校读书互动机制,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关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亲子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营造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让孩子感受人间亲情,感悟生活哲理,感触现实世界。许多家长还撰写了书香家庭建设的经验和论文,并收入学校实验论文汇编集。
(1)开展“小手牵大手-——亲子读书”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活动中。我们结合“书香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举办“父母学堂”读书讲座。“亲子读书”基本要求如下:①父母应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②积极倡导家长建设好“家庭图书角”,经常为孩子购买一些文字书籍,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为打造丰厚的人生底蕴奠基;③平时能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④开展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⑤读书社区化。要求定期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图书室、新华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⑥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上读名著”等活动。
(2)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成立年段家长委员会,使其成为我校书香文化活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并将读书活动校园推向家庭、社区。
(3)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成立由学生、教师、家庭代表组成的“书香家庭”评定小组,每学年评选一次,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目前已为40个学生家长颁发了“书香家庭”奖。
(六)开发校本读物,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
近年来,我们为学生先后编辑了适合儿童阅读的精美的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心中的树》、《大脑袋的孩子》、《妈妈是一只鸟》等校本读物;精心选编了学生优秀作文集《童年的拔节声》
(一)(二)
(三)3期。学校组织还教师编写了《中华古诗文精选》一书,并将其分为十个等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制定了古诗文考绩评定办法和考级颁奖制度,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课前一首诗已成为我校学生文化大餐的家常菜。除了天天诵读外,学校还对高年级同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学会鉴赏,学会改写,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古诗文实践活动,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现在,诵读古诗文已成了学生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琅琅的诵读声也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了校园书香文化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三年读来,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自编个人习作专集,一学年举行一次班级习作汇编和学生个人习作专集展览、评选活动。上一学年,有3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个人作文专集展评活动。学校对学生习作专集的封面设计、习作分类、美工插图、习作质量等进行单项和综合评选,共评出50多位“小作家奖”,60多位“小编辑奖”,并精选学生50多本优秀习作专集收入学校图书馆,为入选学生颁发习作专集永久性收藏证书。一本本习作专集,那新颖的书名、精美的插图、优秀的文章展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养。学生读书笔记、优秀作文在《小学生周报》《中小学作文教学》《快乐作文》《作文指导报》《故事作文》《福州日报》《福州晚报》《青芝文学》《家教周报》等报刊上发表80多篇,参加县、市、省、国家级的学生作文、演讲竞赛获奖50人次。2007年,在福州市30个“先锋少年”候选人当中,滕默帅同学光荣地评为“福州电视台2006年度先锋少年十大人物”。四年二班还创办起了《同学少年》的习作阅读报。
英国哲学家留卡儿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是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唯一途径。学校将打造书香校园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中,针对学生成长的出现的问题,开展诸如诚信、善行、感恩、礼仪、宽容等专项读书活动,在浓郁的书香中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连江县“灵芝奖影评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竞赛组织奖,学校被授予《小学生周报》小记者站和《中国少年报社》福州学生小记者站。2007年3月,学校又以高分通过了省级示范校的复查验收。
(八)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丰富了书源
1.学校图书馆的读书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近3.5万册,生均约20册,设有电子阅览室、阅读书桌,采用电脑借书自动系统进行借书和还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理了借书证,每两周时间里,一周借书,一周还书。在课程表中,专门设有一节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图书馆配备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泛的阅读资源;学校的电脑房也可供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网上阅读。
2.班级图书角建设得到加强。现有的学校图书馆的借书,难于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于是班级图书角成了学生读书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册左右。学校统一为每位学生分发了班级借书卡,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同时,老师给同学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和报刊杂志,建议学生购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资源。2007年11月,学校还举行了班级图书管理、书香班级建设经验报告会。
3.毕业班学生为学校、班级捐书活动热情踊跃。毕业班开展“我拿什么奉献给您,我的母校”的主题活动,其中学生为学校捐赠图书就是这活动内容之一。在毕业班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每人三本、五本捐赠给学校。学校统一设计了签条贴在捐赠的书上,签条写上捐赠者的姓名,以及捐赠者最喜爱的读书名言,这对今后的借阅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教育。
(九)构建读书评定激励机制,完善读书过程管理
遵循“管理就是激发潜能、激发活力”和“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的科学理论,学校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读书管理体系,推进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
1.教师读书及指导读书活动评定制度。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参与读书活动,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每学期,学校对教师所完成的读书体会文章、读书摘记、校园网刊载文章、参与论坛的表现,以及教师组织学生古诗文考级、班级读书活动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将此与业绩评估挂钩,将教师阅读及组织学生读书活动形成规范。
2.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表彰制度。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尝试采用活动评价、成果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学校还在每周的“五项专题日”中设立“阅读日”,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挂钩,每月评选班级、段级的阅读星,学期评选一次校级阅读星。
3.书香家庭表彰制度。制定《连江县教师进修校附小“书香家庭”评选方案》,评选条件规定家庭成员有终生学习的理念,有学习的共同愿望,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学习成为家庭成员的内在需要和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资讯。家庭有读书学习场所及必要的学习设备,家庭藏书300册以上,每年购买新书10册以上;常年订有报刊杂志2份以上,逐年增加必要的学习设施。还规定了“八个一”创建要求:一个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柜(架)、高年级有一百本属于孩子阅读的书、每学期有一本属于孩子的报刊杂志、一个月陪孩子上一趟书店买一本书、一天保证孩子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家长每学期与孩子共读并交流一本书。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书香家庭”,采用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公开评选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参评家长要提供参评材料:申报表、介绍书香家庭特色的材料、证明材料(如奖状、照片、摄像等)。校评委会和年段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审定产生“书香家庭”,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
4.古诗词考级表彰制度。学校组织教师精心编印了《中华古诗词精选》校本教材,分成十个等级,设立十个等级,每15首为一个等级,即诵读15首为一级,诵读30首为二级,每一级之后都附有“等级通过认定卡”,指导学生逐级考核,对古诗词考级优秀学生及时表彰。
学校成立考级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考级活动,指导学生逐级考核。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制定出各个年级古诗词考级级别。考级程序为:学生个人申报——班级或年段教师(或古诗词小考官)测评——确认等级(在“等级认定卡”上加盖考级通过印章)——学校适时组织抽查评议。为减轻教师负担,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每次测评推荐优秀学生作为“小考官”,发考官证。一至四级由班级学生组织,实行自主达标;五至八级由年段组织,实行班级交叉达标;九至十级由学校考核小组组织考核。目前,在学校古诗文背诵考级活动中,学生100%达到年段的要求,通过十级考核的学生达300多人。全校评出了“书香少年”近300人,“书香班级”45个次。
在这个课题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能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撰写论文,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获奖、交流。课外阅读氛围不断浓厚,创建书香校园文化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九、研究后的思考
看到学校建立起书香文化氛围,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倍感欣慰,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如何引导家长开展书香家庭建设等还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第二篇:营造书香校园 同享读书乐趣 课题结题报告
营造书香校园 同享读书乐趣
——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书香校园”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书香校园课题组 康述鑫
摘要:
阅读不仅能让师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能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着人们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品味。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许多人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以江苏扬州“亲近母语”总课题组和市教研室的工作思路为指导,扎实进行“营造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乐趣”子课题的实验研究。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主旨,通过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和“晨诵、午读、暮省”,设立诵读课、阅读课,辅以“阅读之星”、创建书香班级等评价机制,引导师生开展大阅读活动,让师生走进名著,与经典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师生的读书兴趣、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书香校园的景象正弥漫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的办学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纵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来实施。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总统的“阅读优先”方案,英国教育大臣布朗奇提出的“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还有法国倾全国之力举办的读书节,以及西班牙在每年4月23日“世界阅读日”为每位购书者赠送一支玫瑰,就像过情人节似的,犹太人在孩子婴儿时,就在书中抹上蜂蜜,让孩子品尝,使孩子感受书的香甜。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然而资料显示,当今国人中读书者甚少,民族的兴衰令人甚忧。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5年来,我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者仅占5%。其中一些读书者,也因夹杂着太多的功利因素,使读书脱离了常态。我们石狮是著名的侨乡,经济较为发达,但文化发展却远远滞后于经济,特别是我们锦峰实验学校所处的又正好是城乡结合部,人们普遍生活在比较浮躁的环境中,静心读书者寥寥无几,阅读已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视野,孩子所处的环境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据我们对三至六年级孩子的一次随机问卷调查情况看:学生都知道读优秀的课外书对自己的成长有利,但经常读课外书者还未达到10%,而在家看电视的几乎占了70%以上。这说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十分的不理想。而阅读不仅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静化心灵,润泽生命。《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课程标准(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怎样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构建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儿童阅读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此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与成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阅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都要不间断地读书,和书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朱永新教授也曾言: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06年和亲近母语的邂逅,有了方向,找到了领航者,向前明亮那方。这也正契合了我们学校自创办以来,提出的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口号,主要目的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阅读陪伴着童年,让阅读幸福孩子的一生,让阅读点亮师生的心灵,让书香润泽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书香”:意指书籍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所涵蕴的人类智慧,同时也蕴含着浓厚的阅读氛围即师生都热爱阅读,与书为伍。
“书香校园”:则指的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场所内所弥散着的与阅读相亲的文化价值、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等等,是以校园阅读活动为载体,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其宗旨是为了打开孩子通往书籍之路,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读书乐趣”:指的是师生在阅读下的一种情意体验,一种美妙的感受。这种阅读将超越时空,讲求分享,是一种广泛、自主、个性化阅读的情感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师生都能捧起书本,与好书为伍,让书香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阅读愉悦我们的生活,为师生抹上一层绚丽的精神底色。
(二)具体目标
1、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溢满书香的校园,让全体师生有书可读,做到人人有书读,处处飘书香。
2、浓厚教师读书的兴趣,让阅读融入到教师的工作,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丰富教师的知识背景,开拓教师的精神视野,提高教师的生活品位,最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阅读改变教师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3、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领学生与书相伴,培植学生的读书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增长孩子的见识,开拓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性情,让阅读伴随孩子幸福成长。
四.实验的原则及方法
(一)课题实验的原则
1、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在师生自主、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我们以推荐书目导向,把人类文化中上最具价值、最能感动人的著作推荐给他们;在阅读书目的推荐上,强调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原则。让学生阅读最有利于自己精神发展的书,如经典诗文诵读、经典文学名著等,同时也让学生阅读最适合个性发展的著作;教师阅读,则以原理掌握、方法习得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旨在通过阅读激发阅读人能持久的兴趣,引发阅读人不断地思考,从而最终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经典性读物往往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检验,二是属于全世界,三是为多数人认可。从这三点来看,应当引导学生、教师更多地从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在汲取营养的时候,要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去审度。此外,现代的优秀读物,往往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直接对话,有利于阅读与生活的全息相通,因此,要把真正优秀的时代读物遴选、推荐给师生,用他们的眼光,去打造经典。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3、行动研究法
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五、课题实验的过程
(一)实验的总体构想:
1、优化环境,让书香弥漫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解决经费的投入,保证硬件建设的顺利进行。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提供师生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师生主动、生动地成长。
3、通过实践探索,讨论交流,反思总结以及查阅文献等途径,提出切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指导方法,加强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在实践研究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办学之路,总结经验,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
(二)实验的步骤
1、孕育阶段(2005年9月—2006年9月)
做好师生的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并做好课题的考查和硬件设施配备的初步构想。
2、准备阶段(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
做好课题实验方案的讨论、研究、确定工作,并做好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广泛做好宣传工作,协调好各处室的工作,争取最广泛的支持。
3、第一实施阶段(2007年元月至2008年元月)
解决师生书源问题,浓厚校园的读书环境。各年段各班级建立班级读书会,开展学生阅读活动,进行有主题性的阅读探讨活动。教师阅读活动,以办公室、年级组为单位开展阅读活动。总结第一阶段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总结。
4、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2月至2009年元月)
申报市级重点课题。完善软硬件建设,在全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并形成较浓厚的读书环境。在课题的进展中不断完善方案。
5、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在讨论总结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申请市课题的结题。认真制订好下阶段的创建计划。
6、推广阶段(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
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推广方案,在全校有序地开展课题的推广工作。
六.课题实验项目及操作
(一)营造氛围
1、“书香校园”阅读宣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2、教室:宣传标语及读书活动园地。
3、其他标语:
阅读,让贫乏和贫瘠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 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远传承!
有行动就有收获!
让书香伴随我们成长!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品味书香,品味生活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
(二)完善设施
图书室:每学期有计划地添置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阅览室:每学期有计划地征订适合师生阅读的报刊杂志。
年级学生阅览室:精心打造年级书吧,存放本年级学生必读书籍和精选图书。教室:每班设立图书角,原则上由各班学生自愿捐献,每位学生1-3本,并不断充实。
(三)学生读书
(1)营造一个书香环境。学校进一步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增加藏书量,坚持每天定时开放,常年订阅少儿期刊、报纸,让学生随时可读到时代气息浓厚的书报。
(2)创立一个“读书时间”。每周五课间操时间为学校“读书周末沙龙”,介绍班级、个人读书情况、读书故事或围绕“营造书香校园”开展活动;
(3)开辟一个“班级书香”栏。每班开辟一个有关“读书”的栏目,如“本周荐书”或“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我的日记”等栏目,大队部将定期考核评优;
(4)举办一个“校园读书节”。每年的4月2日世界阅读日作为我校的“读书日”,每年9月为我校的“读书月”,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读书节”活动。开展读书、诵读等各种相关活动,评选“书香少年(孩子)”、“书香班级”,奖励精美图书;
(5)充分利用一分钟。组织班级每天利用上课前三分钟(语文课、早读课、阅读课等)准备时间,背诵经典诵读内容,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具体要求如下: A 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80首;诵读《三字经》及部分优秀现代儿歌、诗歌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80首;诵读《论语》《孟子》及部分现代经典诗文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80首;诵读《老子》《庄子》及部分现代经典诗文
B 课外必读书目--根据的亲近母语中的推荐各年级的书目,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本;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5本; 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
(6)举行一次考级活动。每学期末前两周举行必背古诗及诵读内容、必读书目内容考级,以书面、口头或表演等形式进行综合检测。
(7)学生随笔、日记。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抓学生的随笔(日记)。每个学生有一本全班统一的日记本,(一年级学生可免)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对于不同的年级或各班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有不同的篇目或字数的要求,但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生每周至少一篇。每学期的期未进行日记检查,并做为评选先进班级的一个重要条件。条件成熟情况下出版锦峰实验学校学生优秀习作专辑。
(四)教师读书
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浓厚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增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感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了解世事风情。
(1)学校图书室每学年购买一批教育类书籍,丰富图书室的藏书,购买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完二本,并完成读书记载,写出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一篇。
(2)鼓励年轻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学校各办公室电脑主页为亲近母语论坛(http://www.xiexiebang.com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十来位老师在县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所以我们说,读书,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通过读书,培养可以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让学校追求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的境界。
(三)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狱中联欢》后,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学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丑小鸭》,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爱上了读书
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香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学校在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的同时,还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我们还设置了晨读课,中午我们设立的班级午间共读活动(40分钟),每周还另安排两节课阅读,一节经典诵读课,这样让孩子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开始一天的阅读历程,让时间在美丽的书籍中流淌,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也就形成。
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根据年级的差异,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别致的阅读卡。让低年级学生写写画画;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提几个问题,让孩子有所思且写读后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书评。我们安排了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辅导学生作好阅读笔记或阅读报告。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家校读书互动机制,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关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亲子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营造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让孩子感受人间亲情,感悟生活哲理,感触现实世界,以期达到读书、读自然、读社会。许多家长还撰写了书香家庭建设的经验和论文,并收入学校实验论文汇编集。
(1)开展“小手牵大手-——亲子读书”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活动中。我们结合“书香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举办“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携手走进阅读的殿堂”读书讲座。“亲子读书”基本要求如下:①父母应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②积极倡导家长建设好“家庭图书角”,经常为孩子购买一些书籍,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为打造丰厚的人生底蕴奠基;③平时能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④开展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⑤读书社区化。要求定期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图书室、新华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⑥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上读经典”等活动。
(2)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成立年段家长委员会,使其成为我校书香文化活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并将读书活动校园推向家庭、社区。
(3)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成立由学生、教师、家庭代表组成的“书香家庭”评定小组,每学年评选一次,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目前已为30个学生家长颁发了“书香家庭”奖。
(六)开发校本读物,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
近年来,我们为学生先后编辑了适合儿童阅读的精美的儿童文学作品选集《扬起的红领巾》、《远方》等校本读物;精心选编了学生优秀作文集《锦峰少年》
(一)(二)《晨号》(1——4期)。学校组织还教师编写了《中华诗文精选》一书,并将其分为十个等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制定了诗文考绩评定办法和考级颁奖制度,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诗文诵读活动。课前一首诗已成为我校学生文化大餐的家常菜。除了天天诵读外,学校还对高年级同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学会鉴赏,学会改写,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古诗文实践活动,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现在,诵读古诗文已成了学生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琅琅书声,朗朗乾坤。
(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了校园书香文化
开展阅读活动三年多来,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自编个人习作专集,一学年举行一次班级习作汇编和学生个人习作专集展览、评选活动。上一学年,有1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个人作文专集展评活动。学校对学生习作专集的封面设计、习作分类、美工插图、习作质量等进行单项和综合评选,共评出50多位“小作家奖”,60多位“小编辑奖”,并精选学生50多本优秀习作专集收入学校图书馆,为入选学生颁发习作专集永久性收藏证书。一本本习作专集,那新颖的书名、精美的插图、优秀的文章展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养。学生读书笔记、优秀作文在《小学生周报》《中小学作文教学》《快乐语文》《作文指导报》《故事作文》《泉州晚报》《石狮日报》等报刊上发表80多篇,参加县、市、省、国家级的学生读书、作文、演讲竞赛获奖50人次。五年一班还创办起了《同学少年》的习作阅读报。
英国哲学家留卡儿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是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唯一途径。学校将打造书香校园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中,针对学生成长的出现的问题,开展诸如诚信、善行、感恩、礼仪、宽容等主题读书活动,在浓郁的书香中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 “永信杯读书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竞赛组织奖,学校被授予《快乐语文》小记者站。
(八)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丰富了书源
1.学校图书馆的读书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近3.5万册,生均约20册,设有电子阅览室、阅读书桌,采用电脑借书自动系统进行借书和还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理了借书证,每两周时间里,一周借书,一周还书。在课程表中,专门设有两节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图书馆配备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泛的阅读资源;学校的电脑房也可供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网上阅读。
2.班级图书角建设得到加强。现有的学校图书馆的借书,难于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于是班级图书角成了学生读书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册左右。学校统一为每位学生分发了班级借书卡,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同时,老师给同学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和报刊杂志,建议学生购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资源。2007年11月,学校还举行了班级图书管理、书香班级建设经验报告会。
3.毕业班学生为学校、班级捐书活动热情踊跃。毕业班开展“我拿什么奉献给您,我的母校”的主题活动,其中学生为学校捐赠图书就是这活动内容之一。在毕业班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每人三本、五本捐赠给学校。学校统一设计了签条贴在捐赠的书上,签条写上捐赠者的姓名,以及捐赠者最喜爱的读书名言,这对今后的借阅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教育。
(九)构建读书评定激励机制,完善读书过程管理 遵循“管理就是激发潜能、激发活力”和“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的科学理论,学校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读书管理体系,推进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
1.教师读书及指导读书活动评定制度。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参与读书活动,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每学期,学校对教师所完成的读书体会文章、读书摘记、校园网刊载文章、参与论坛的表现,以及教师组织学生古诗文考级、班级读书活动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将此与业绩评估挂钩,将教师阅读及组织学生读书活动形成规范。
2.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表彰制度。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尝试采用活动评价、成果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学校还在每周的“五项专题日”中设立“阅读日”,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挂钩,每月评选班级、段级的阅读星,学期评选一次校级阅读星。
3.书香家庭表彰制度。制定《锦峰实验学校“书香家庭”评选方案》,评选条件规定家庭成员有终生学习的理念,有学习的共同愿望,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学习成为家庭成员的内在需要和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资讯。家庭有读书学习场所及必要的学习设备,家庭藏书300册以上,每年购买新书10册以上;常年订有报刊杂志2份以上,逐年增加必要的学习设施。还规定了“八个一”创建要求:一个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柜(架)、高年级有一百本属于孩子阅读的书、每学期有一本属于孩子的报刊杂志、一个月陪孩子上一趟书店买一本书、一天保证孩子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家长每学期与孩子共读并交流一本书。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书香家庭”,采用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公开评选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参评家长要提供参评材料:申报表、介绍书香家庭特色的材料、证明材料(如奖状、照片、摄像等)。校评委会和年段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审定产生“书香家庭”,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
4.诗词考级表彰制度。学校组织教师精心编印了《中华诗词精选》校本教材,分成十个等级,设立十个等级,每15首为一个等级,即诵读15首为一级,诵读30首为二级,每一级之后都附有“等级通过认定卡”,指导学生逐级考核,对诗词考级优秀学生及时表彰。
学校成立考级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考级活动,指导学生逐级考核。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制定出各个年级古诗词考级级别。考级程序为:学生个人申报——班级或年段教师(或诗词小考官)测评——确认等级(在“等级认定卡”上加盖考级通过印章)——学校适时组织抽查评议。为减轻教师负担,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每次测评推荐优秀学生作为“小考官”,发考官证。一至四级由班级学生组织,实行自主达标;五至八级由年段组织,实行班级交叉达标;九至十级由学校考核小组组织考核。目前,在学校诗文背诵考级活动中,学生98%达到年段的要求,通过十级考核的学生达200多人。全校评出了“书香少年”近200人,“书香班级”45个次。
在这个课题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能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撰写论文,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获奖、交流。课外阅读氛围不断浓厚,创建书香校园文化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八、研究后的思考
看到学校建立起书香文化氛围,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倍感欣慰,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
1、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
2、如何引导家长开展书香家庭建设,还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3、阅读课程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4、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
5、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策略和方式的虽小有成就,但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6、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行动,才会收获”,只有认真总结过去,才能在下一步的工作走的更踏实。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虚心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相信,通过扎实地“经典阅读,体验乐趣”,我们锦峰实验学校一定会收获满园书香,让生命绽放最绚烂的光芒。
第三篇:《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书香校园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
书香校园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一小 秦保鹏
“建设书香校园”发起人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校也认识到,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我们提出“建设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的倡议,目的在于大力倡导读书风气,打造读书品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希望借此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让我们的每位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让我们的每位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与书本为友,享受文化的财富;让我们的校园健康向上,富有生命活力。为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推行素质教育,打造理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11年上学期申请了高效课堂、养成教育实验学校。从此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以“养成教育”为基础、重点抓书香校园建设、师生共同写随笔、晨诵课程,“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是我们研究的主旨,通过实践本课题,我们力求创设一种温馨舒畅的人际环境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教育氛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创设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以文化感召师生,以文化感染师生,以文化愉悦师生,以文化促进师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接受转变为体验,使文化积淀成人格,凝聚成学校特色。
(一)营造书香校园 丰富师生生活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为配合新教育实验的落实,打造书香校园,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特色学校的建设打下基础。
1、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华的活动平台。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有计划的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剑桥英语能力竞赛、田径运动会、唱红歌大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信征文、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学生愿说、敢说、会说,愿动、敢动、会动,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发挥环境文化的陶冶功能。我们层层构建了走廊文化、美文诵读文化、墙体文化、校园宣传专栏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体系。校园文化突出了“时代性、现代性、世界性”的特点,发挥图片的视觉震憾效应,赋予其现代与未来气息。如:我教学楼上有两幅醒目的标语、校园各处墙壁都有各式各样的标语。“天天美文诵读”则是利用课间操排队离开时、集体诵读一些琅琅上口、语言精美、节奏感强、富于教育意义的古文和诗词、英语短文,学生们在这每日的10分钟的经典诵读中,加强了记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校园宣传专栏长达8米,还有4个2平方的玻璃橱窗,定期将学生自己的作品、师生获得的荣誉予以展示。“班级特色文化”注重了各班级的特色文化引领,将班徽、班级宣言、班级目标等各自的特色予以展示,用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走廊文化主要张贴的是各班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出的手抄报,方便学生课余欣赏。如今,整个校园,从古今中外,楼内楼外,“听视说思”不同的角度,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文化的海洋中,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得以净化。人文化、和谐化的氛围在文化的传承中得以继承。
3、引领教师撰写教育随笔,为发展提供原始资料。
最初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活动的时候,教师们不知道反思哪些内容,“记”的无绪,“思”的盲目。我们适时向教师们推出了“课后十思”:一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二思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三思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四思教师是否投入了教育激情?五思课堂有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是否处理得当?六思本节课最骄傲或最懊悔的地方在哪里?七思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哪里?八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九思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十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每节课后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一个内容,作为反思点。既可记成功,也可录失败;既要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既可长谈,也可短议。长年坚持,形成制度。“课后十思”的经常化与持久性,使我校教师的教学反思成为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教师的“每日三省其身”,也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4、引领教师撰写生活随笔,以成功激发成功。
鼓励青年教师自加压力,正所谓:“退一步,山穷水尽;逼一逼,柳暗花明。”逐步增加随笔篇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两篇以上论文、每周一篇优秀导学案。两年来我校教师已在各种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十余篇,有二十余篇论文。
5、引领学生撰写读后随笔,夯实文化底蕴。
学校为每班配了一个书柜,发动学生自带课外书,学校又出资购买了部分图书,充实书柜,尝试着“晨诵、午读、的读书方式,以此扩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年级一节语文阅读课,每天开放学校图书室,供学生借阅。同时,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两篇以上优秀文章,摘抄其优秀文句,写一篇读后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6、引领学生随想之笔,记录成长足迹。
我校在五、六年级开展多姿的随笔实验研究,指导学生敞开童真的心灵,睁开童趣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快乐,用稚嫩而真实的笔触记录成长的足迹,体会写随笔的自由和快乐。指导学生撰写随笔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语文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1-2篇随想,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二)推动硬件建设,校园处处飘书香。
书香校园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规定:必须有全天候开放的师生阅览区和借书处;有电子阅览和查阅的设备;有不低于市小学人均藏书的册数;有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的环境布置;有方便班级内阅读的条件;让校园处处,时时充满书香。
(1)处处闻香,乐读
“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领域之一。” 因此,我们力求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得到审美的启迪、精神的润泽、心灵的陶冶。
我们学校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学生自己写的格言牌,插在校园的绿化带中。老师们先让学生收集关于读书和日记的名言,熏陶、感染学生,然后让他们创作关于读书或日记的名言,以此鼓励学生读书和写日记。课后,格言牌前总会有学生在驻足观赏。
(2)时时飘香,多读
“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我们各班的黑板上方,都开设了“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学生每天利用课上一分钟、做完操和清卫工作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3)一瓣心香,会读
鲁迅说过:“倘只看书,会变成书橱。”是的,“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结束,信息时代呼唤高质量的阅读。茫茫书海,适合我们的永远只能是冰山一角。所以,我们老师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还要授人以渔。
为了让学生会读书,能读出书的深度,我们改革创新,进行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尝试。把教材进行相应的整合,进行主题单元的教学,以节约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深度。同时大量引进课外阅读知识,让课内外联接,让包括数、外、品德与生活等所有学科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每一门学科,让知识与生活真正融合起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阅读教学充满创意、充满诗意,是我们的追求。课堂上常常“举一反三”,把课外的相关美文与书籍介绍给学生;常常“读书给学生听”,老师不厌其烦地把长篇作品分段读给学生听;常常“主题提升”,就一篇课文,找出同主题的大量的文章与书籍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阅读改变了课堂,阅读改变了学生。
(4)人人品香,爱读
我们积极倡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师生共同“写书”,孩子们为自己的书取名字,(我校的《农村五十字德育教材》就是汇集师生的智慧偏制而成)亲手绘制封面,父母、亲友、老师为他们写充满爱意与期盼的“序”言,他们的“书”里有老师的指点,同学的鼓励,亲朋的欣赏„„透过这些稚嫩的文字与图片,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对书籍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孩子们每一个月都会把对生活的感悟积累成厚厚的书籍;用小手绘出最美的小报,记录下了收获的幸福„„(5)让图书“走出”图书室。
学校每学期购置图书一次,充实更新图书室图书。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双语名人名言;在花园草地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书香的氛围中。(6)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
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班级墙壁上张贴“每月新书排行榜”,墙壁上挂学生的作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书袋。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7)让每一面墙壁飘书香。
学校里有一条文化长廊,这里记录着我们的读书活动,记取着我们的读书感言。建立这样的“书香长廊”,是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组织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读书活动提供导读、评价等服务;促进读书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联谊;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精心设计“校园书画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8)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模式。
“班级图书角”是我校一道别样的风景,图书角几乎一般的学校都有,有趣的是,许多老师独具匠心地设计起自己的“书香班级”来:有的教室里设置了“读书台”,有的班级墙壁上张贴着“每月新书排行榜”,有的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的作品,有的班级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个书袋„„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了。我们一直拥有这样朴实的愿望,希望孩子们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
(三)积极开展师生读书活动。
1、明确具体要求,使读书活动有的放矢。
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一条主线——熟读记忆经典诗词(语文课标推荐的诗词)。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达到30首(一学年);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达到50首(一学年);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达到70首(一学年);(2)必读书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出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本(一学年);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4本(一学年);
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一学年);(3)主题阅读——根据儿童特点和学生需求每个年级制定班级阅读计划,在计划中确定每月的一个的阅读主题(可以是一类作品或一种作品),围绕主题进行阅读。主题可围绕“亲情、勤俭、格言、成语等等方面进行选择。每周三的下午第七八节每个班级进行主题阅读馆(格言馆、诗词阁、名著园、故事屋等)活动,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流动阅读。
(4)课前3分钟积累展示,老师自行确定积累内容,学校每月进行一次验收。对教师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2本教育专著和1本名著。(由学校确定书目,期末进行考试验收)
2、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读书。学校按计划进行检查验收。
(5)落实有力措施,积极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教师读书活动:1提供阅读条件,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学校图书室全天向教师开放。教师每年自购教育教学书籍一至五本,订阅教育教学报刊50元。每位教师、每位每月至少读一本好书。2设立教师读书课,要求教师每周不少于1次进阅览室进行借阅。采用登记制度。3办好读书沙龙,每学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1次,同时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4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读书笔记”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做好教师读书笔记向外的推荐工作,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5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6建立“师生读书日”制度,一学期集中半天时间,开展“师生读书日”活动,全校师生静静地读书,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奏出校园最美的乐章。7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6)学生读书活动: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二是各班的黑板上方,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并充分利用学校读书长廊,开展“解读读书长廊”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读书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生每天利用课上一分钟、做完操和清卫工作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三是调整课程设置。
一、五年级每班每周开增设两节语文阅读课,一至六年级每周一、三、五早读课改为语文阅读训练课,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四是学校班级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小报评比等系列活动此活动纳入到班级阅读计划当中),以增强学生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点燃师生的读书热情
人的读书愿望被点燃,不在于求知,而在于兴趣。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尊重他们的阅读口味,冒险文学大师布热齐纳发现:儿童的心理是天生的产生很多幻想,也会产生对这个未知世界探索的一种雅兴,所以很自然地他就会有一种探求的精神。我们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了解这种本能的好奇,孩子们读书有自身的规则,应该规范。但是他们阅读的最高规则是:自由选择、处于自由的状态。一旦严格地按规范去做,便会湮灭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追求的是让学生惬意、自在、自由地阅读。这是阅读的第一阶段,也应该成为最终的境界,最高的境界。
(五)主要成果
1、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教师、学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2、构建理想课堂: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生共写随笔:师生积极写随笔,包括教后感,读书笔记等等,并逐步增加写作量。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让随笔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随笔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4、改革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拓宽教师的文化素养,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让教师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5、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领略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拓展知识,感悟人生,把读书的外显行为转化为内在心理需求。
6、推进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创办特色学校奠定基础。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往特色化方向发展 让师生做一个终身读者。
我们知道无论我的方案多么的完善,纪律多么的严谨但是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受益终生”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引领师生成长”这一新教育实验,我校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教育实验当中去。用书香特色打造我校品牌,用学校的发展去激励师生生命的成长,用阅读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用洋溢的书香去感染今天与明天的人们。我相信在一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下,爱书、惜书的情愫自然会在孩子心中溢开。书香就更扑鼻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一个朴实而坚定的目标: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做一个终身的读者。
第四篇:书香校园结题报告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江西省第六期教学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课题《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该课题为我校校域性课题,下设11个子课题,其中5个为新余市教学研究第六期立项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通过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一方面关注学生阅读,引领精神成长,及早培养“阅读人口”;一方面关注教师阅读,丰富文化涵养,锻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构建阅读文化生态,还孩子们一个真真正正的童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自2006年3月课题开题以来,在省、市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校小学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Park)曾经说过:我们之为人是因为我们会说;但我们之为文明人却是因为我们能读。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首先,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当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其次,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另外,阅读还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开放和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大量阅读的作用不仅限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收集、整合资料,应用和创新能力,更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有根基的人”。
进入80年代后随着视听媒体的兴起和互动的网络的普及,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各国普遍发现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倡导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在英国,2003年初教育部发布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并借助各种传播工具宣传阅读。在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在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倡导并进行了“阅读挑战”运动,刚刚卸任的总统布什推出了“阅读优先”方案,大力提倡阅读。在法国,语文教学大纲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通过这种学习开发智力。在中国台湾地校,一向非常重视儿童阅读课程的指导和儿童阅读的推广,2000—2003年全面推行了“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在中国香港特校,语文课程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课外导读”实施的时间。在国内,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教育界正着力于母语教育新理念和实施策略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建立“书香校园”的主张,无疑成为推动社会阅读风气形成的强有力的动力。
然而,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校际之间办学差距较大,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阅读的质和量均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现代传媒的冲击,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没有主动阅读的愿望。
为了能指导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及早培养阅读人口,我们将在关注各国及国内儿童阅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为根本,以实现操作流程的科学化、目标定位的多样化、推进策略的个性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校际互动的经常化为目标,着力于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让孩子的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让阅读成为老师必须的生活,让书香弥漫每个校园。
二.课题的界定
书香校园是校园文化一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建设“书香校园”就是为师生构建一个最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的空间。“书香校园”的理想状态是:书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读书对老师、学生来说是最自然的事情,他们不断地从书中汲取阳光和水„„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界定为:以塑造终身阅读者为宗旨,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为抓手,以创造性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操作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操作体系:着力于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努力探索“书香校园”的经营策略,充分发挥校域整体联动的优势,分层推进。
2.建立评价机制:建立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探讨实施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使评价有效地促进课题的研究工作。
3.塑造完美人格:既重视学生人文知识的积淀,更着重探讨如何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4.建设书香校园: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最终促成“书香校园”的建立,促成“书香家庭”、“书香社校”的形成,为最终营造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关于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
2.关于 “书香校园”建设中阅读文化生态的构建研究;
3.关于“书香校园”建设中课内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4.关于“书香校园”与“书香社校”建设的协同互动研究;
5.关于“书香班级”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6.关于培育书香教师的实践研究;
7.关于不同阅读资源的教学策略研究(包括:①关于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的方法与技巧研究;②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大声朗读的策略研究;③关于图画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④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研究;⑤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机整合研究;⑥关于读写结合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⑦关于整本书的导读与交流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策略
(一)精心规划,确立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精心的规划与设计,那么在推进过程中就会出现进程慢、阻力大等一些诸如此类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效果不够显明。因此,在确立了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的思想后,我们在广泛征求基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就实验内容和推进策略进行了充分而细致的讨论,形成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
1.构建网络,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开设“绿色通道”。
光靠校教育局“书香校园”总课题组来推进校域性“书香校园”是不现实的,我们将校内所有小学看作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强势推进。为此,我们构建了课题研究网络,整个课题研究的成员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由局长和一把手校长领衔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通过行政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第二部分是由教研室和子课题具体负责人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和指导,如一年一度读书节的安排,教师读书会的组织等;第三部分是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核心成员,这部分老师来自教学一线,具体负责实验的实施,如书香班级的建设、书香课堂的营造、班级读书会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等。整个管理网络既上下贯通又各有侧重,真正做到了举全校之力强势推进。
但推进的过程又是艰巨的,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从拒绝到盲从,从被动到主动,这其间的转变充分显示了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力度与效度。
2.制定方案,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拟定“理想蓝图”。
校域性“书香校园”的推进,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否则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状态,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我校在实验初就制定了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实施方案,为校域性“书香校园”的推进拟定了一幅“理想蓝图”。
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又有了更多新的思考。为了将我们的思考及时传达给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2007年初,我们出台了《让书香浸润维扬教育——五一路小学“十一五”期间书香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稿)》,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并形成了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的七大原则,即“书香校园”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照顾差异相结合的原则,阅读书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阅读活动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凸显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持续行动与及时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另外,我们还就“书香校园”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3.加强培训,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注入“源头活水”。
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师才是真正的教科书。所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做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一个不爱好广泛阅读的教师,很难想象他会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他甚至可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压制者。同样自己阅读量的微乎其微,阅读面的狭窄,也很难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热情,也更难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这样又如何能为他们打好“精神的底子”,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面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召开全校教师读书会,我们分别聘请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著名“草根教师”看云、江西省特级教师王栋生(吴非)先生、“亲近母语”课题主持人徐冬梅女士、华东师范大学郑飞艺博士分别来我校进行有关阅读方面的专题讲座,拓宽了教师的教育和阅读视野。另外,各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08年,我们又在维扬教育网站设立了“书香论坛”,及时向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网上读书沙龙。
2008年4月2日,我们又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之一的“书香之旅”行动,让每个老师都能展开一段美丽的书香之旅,真正成为守护童年的“点灯人”。在此基础上,我们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成立了“书香教师工作室”,制定了申报制度、管理制度和提升计划,全方位打造书香教师。同时还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开展校内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活动。既是培训人,又是受训对象,双重身份更为他们开拓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另外,我校目前共有小学语文教师30多人,其中工作5年内的新教师就有24人,占整个小学语文教师总数的87%,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又于2007年9月成立了“新教师研习营”,从指导课堂教学、推荐阅读书目、考核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提出了六个“每”,为每个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划,并通过每月一次的培训活动来加以落实。同时,我们每年都对所有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情况调研,形成校域性调研报告,及时向新教师传达。
(二)精细运作,实施分步推进的操作策略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的学校及人员覆盖面较广,要想取得更大面积的丰收,就必须通过精细化地运作来实现操作流程的科学化、目标定位的多样化、推进策略的个性化、校际互动的经常化,以形成整体联动的良好势头。考虑到这些,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推进决定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缓步而上、分步推进。
第一步:活动层面
点燃每个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最最有效的。为此,从2004年至今,我们已连续举行了六届校域性读书节。活动既涉及教师,又涉及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了师生共同阅读的成果。如中小学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书香校长论坛、小学生读写大赛、教师讲述比赛、“唱响童年”校园朗诵会、“书香校园行”系列活动„„此外各学校也开展读书节活动,尤其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会的建立,比如全校性的读书会、班级读书会、亲子读书会、教师读书会等,创造性地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组织问题与活动问题。这样,校域读书节“领头”,学校读书节“唱戏”,相得益彰。
第二步:教学层面
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让“阅读”好好地在校园内火了一把,可是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光在活动层面推进,只是一时的热闹,如何把阅读转化为持久的生命状态呢?我们觉得任何一项研究必须占领课堂,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在教学层面的推进。
2005年开始,我们着力于打造“书香课堂”,真正将课题研究的触角伸向教学层面
。一方面,我们通过每年一度的“书香课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和相关研讨活动对全校语文教师做出思想和方法上的引领;另一方面,我们实施校域性的“书香课堂”集体备课,不仅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还提供可作延伸阅读的推荐材料和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引导教师不仅站稳“教材”这块礁石,还要放眼文学的海洋,把一本本优秀的童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
第三步:课程层面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语文老师都认为语文=《语文》。其实一本语文教科书是绝对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阅读渴望的,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呢?在前期课外阅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将课题研究引领到课程研究的层面。2007年,我们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阅读的质和量的要求,制定了《五一路小学“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整个课程分为经典诵读和名著阅读两大板块,课程设计以课标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为蓝本,兼顾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精选适合学生阅读且为学生所需要的阅读篇目,按照整体把握、循序渐进、难易适度等原则进行了较为合理地编排。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如下:
学
段
经
典
诵
读
名 著 阅 读
低年级
每学期诵读10首,共计40首。内容涉及童谣、古诗、儿童诗、蒙学教材等。
每学期阅读1本书,共计4本。内容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中年级
每学期诵读12首,共计48首。内容涉及古诗、蒙学教材、儿童诗、古代散文、散文诗、现代诗歌等。
每学期阅读2本书,共计8本。内容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高年级
每学期诵读15首,共计60首。内容涉及诗、词、曲、儿童诗、现代诗歌、格言集萃、散文等。
每学期阅读3本书,共计12本。内容涉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古典名著等。
至此,我校各所学校积极组织课程实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课程形态。
另外,作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小学阅读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也在阅读课程的探索方面进行了扎实而有效的探索,从而成为整个校域性课程推进的“排头兵”。
第四步:文化层面
“书香”是一种享受精神丰盈的生命状态,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丰富、精神的滋养与成长的快乐。“书香”本是一种极为自然的文化生态,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自然而又不可分离。现在我们都说要建设“书香校园”,其实校园本应就是学园、乐园、书香之园,所以建设“书香校园”就是要还校园存在的本真状态。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就是通过构建阅读文化生态校域,还孩子们一个真真正正的童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他们的生命因阅读而更加精彩。因此,我们又把目标锁定在了构建阅读文化生态上,并把2009年定为“阅读文化生态”建设年。
(三)精致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推进格局
我校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工作从一个学校自下而上的萌芽,到举全校之力自上而下的推进,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1.设置多层面目标定位,在推进思想上寻求新境界
校际之间明显的差异,使我们意识到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决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校情和学情,制定符合各个层面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为每个学校创造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曾就全校各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分实验小学、城市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小这四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随着《“书香校园”星级评估方案(讨论稿)》的出台,又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特色活动三个方面向各层次学校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建设目标。自从《让书香浸润维扬教育——五一路小学“十一五”期间书香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稿)》颁布以后,各学校又重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定位,明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2.尝试多维度推进策略,在研究质态上寻求新突破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其涉及面之大是可想而知之的,这其中既涉及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
班级,还涉及到全校师生,因此在推进的策略上就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1)学校层面:为了更好地展示各个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工作中的创造力,形成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研究,我们要求各学校结合我校提出的“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办学目标,将之与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产生“1+1>2”的效应。因此,我们帮助学校进行了梳理、提炼,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2)教师层面:我们以校内一批热爱阅读的校长、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领头人和探路者,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以“班级读书会”为方式的阅读指导策略,开展了大声朗读、名著导读、图画书阅读、阅读交流等多种课型研究,并通过课题研究现场会、教师读书会等形式在全校进行推广,带领全校教师共同踏上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
(3)学生层面:一方面,我们通过建设“书香课堂”,让孩子们能立足教材,放眼文学的海洋;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积淀语文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建立多元化评价细则,在推进方式寻求新发展
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非易事,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阻力,针对我校现状,我们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杠杆,来引导学校提高对“书香校园”的认识,促进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我们在先期出台《五一路小学“书香班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五一路小学“书香校园”星级评价标准(讨论稿)》,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特色活动这三个方面分三个星级分别拟定了较为详细的评价标准,既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又关注师生的阅读成长。因此对于这项课题的开展,学校是行有目标,做有方向。另外我们还出台了 “书香课堂”的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关注“书香课堂”的建设。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原先的评价方案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于是在2007年将“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又出台了《五一路小学“书香校园”评价细则(试行稿)》和《五一路小学“书香班级”评价细则(试行稿)》,并将此纳入到我校“教育教学方案”考评之中,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完成。
这样,通过行政的手段,利用评价的“杠杆”,就形成了我们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强大的推动力。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在新余市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我们陆续接待了来自吉林、湖北、浙江、安徽、广东、山东、山西等省份各个代表团的来访,彰显了我校的教科研特色。
回首过往,从2002年开始,我校就开始了“书香校园”的建设之路,2006年开始的课题研究是此项工程实施中的必然。几年来,我们维扬人一步步拾级而上的坚持也写就了一个个辉煌。
(一)形成了一套“书香校域”的经营策略
7年的推进之路,3年的课题研究之途,让书香逐渐散播于我们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校园,每一间教室,不得不说这与一套完善的实施策略的建构是密不可分的。
●整体勾画:从组织建设的完善、阅读资源的丰富、实施策略的科学有效、成果辐射的多元等方面提出较为全面、完善的整体构想。
●分步实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追求规划的精心、运作的精细、管理的精致,没有一哄而上,而是采取缓步而上、稳扎稳打的策略,建立了从活动层面到教学层面,再到课程层面,最终抵达文化层面的实施步骤。
●校域联动:因校域范围之大,我们对推进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阻滞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无论是校际之间,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我们都采取优势互补、重点指导等办法形成校域联动之势,不让一个学校掉队,让每个学生都能走进阅读。
●追求特色:“书香校域”的建设既是一盘棋,同时也应尊重每个学校自身的特色,让他们走出自己多姿多彩的棋路。因此,各学校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在某个点上下足力气,从而形成校域推动的合力。
(二)拟定出两个关注童年的阅读课程
一是覆盖全校学生的《五一路小学“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我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亲近母语”理念为行动指南,以构建阅读文化生态校域为落脚点,在着力于守护童年生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为全校小学生提供了营养较为丰富的“基础阅读点心”。
为了促进课程的实施,我们于2008年4月2日举行了“唱响童年”校园朗诵会。当天,从城市小学到农村小学,在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小学校园内,琅琅书声掺合着春日花草的芬芳,美妙的童音成为校园内最纯净的主旋律。从《三字经》到活泼欢快的童谣、童诗,从唐诗宋词到至真至纯的散文名篇,孩子们以各种方式参与诵读,或集体配乐朗诵,或个人激情领诵,或音乐伴唱,将一首首充满情趣的经典诗作演绎得精彩动人,对课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二是惠及六个班300名学生的“静悄悄的成长”阅读特色课程。该课程在关注儿童文化的视野之下,以苏教版国标本阅读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生命成长轨迹为线索,从诵读、图画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读写互动等方面入手,基本构建了一个关注童年,关怀纯真,为学生所热爱和需要的理想的阅读课程,成为孩子们进行广泛阅读的“特色阅读点心”。
(三)构建了三个不同层面的“书香校园”评价细则
任何一项课题的深入探究必定伴随着评价的研究,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果。几年的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制定了相应的评价细则,从整体上架构出评价的初步体系:
1.学校层面:“书香校园”评价细则、“书香课堂”评价细则。
(1)关于“书香校园”评价细则:注重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从“阅读资源”、“推进策略”和“成果建设”提出了12个块面27个评价指标,为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引领。
(2)关于“书香课堂”评价细则:特别关注教师的文学修养和课堂的文化氛围,从“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策略”、“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引领教师关注儿童文化的存在状态。
2.班级层面:“书香班级”评价细则、“书香学生”评价细则。
(1)关于“书香班级”评价细则: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书香校园的建设依赖于一个个“书香班级”的形成。该细则从阅读的资源、时间、活动、环境、成果、特色等方面初步建构出一个“书香班级”的理想雏形。
(2)关于“书香学生”评价细则: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和主动精神,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既注重学生阅读的基础达标,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获得情感的滋润和成长的拔节。
3.家庭层面:“书香家庭”评价细则、“书香爸爸(妈妈)评价细则。
推进儿童阅读,家庭和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通过“书香家庭”、“书香爸爸(妈妈)”的评选,引领家长们走进阅读之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将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
(四)摸索出四个系列推广儿童阅读的教学策略
光靠一本语文书是无法解决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求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更广泛的阅读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获得了可喜的丰收:
1.大声朗读教学策略
“大声朗读”就是大声读书给孩子听,这是目前在国外运用范围较广、成效较显著的阅读方式。在孩子们没有阅读一本书之前,或者书源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一本本的好书。大声朗读虽然比较简单,只需教师有一本书即可,但在朗读给孩子们听时还是有技巧的,在教学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些教学策略:(1)内容的筛选;(3)话题的切入;(3)悬念的预设;(4)朗读的技巧;(5)有效的讨论;(6)时间的安排;(7)氛围的创设。
2.图画书教学策略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像交响乐团的演奏一样,图画书是图画与文字的合奏。在图画书里,图画和文字一样的重要,有时甚至比文字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将图画书的阅读分为三个板块,每个板块有着不同的操作策略:
(1)读前交流:从图画书的封面或儿童的现实世界入手,创设适宜的且足以调动起阅读胃口的情境,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图画书的阅读之中。本环节耗时无需过多,目的是激发阅读的欲望。
(2)读中交流
◆关于环衬和扉页:设计时千万不要忽视,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让儿童获得阅读的乐趣。环衬和扉页的阅读可放在阅读正文前,也可放在阅读正文后,还可以前后都涉及。
◆关于提问点:所设计的提问点不宜过多,否则会破坏故事的整体性;提问点一定要是思维的发散点,想象的切入点,故事推进的着力点。
◆关于故事的节奏:图画书的语言有着自己的节奏,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节奏,并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这样的节奏,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翻页,让儿童体会阅读的快乐。
◆关于画面的解读:对于重点画面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特别要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色彩的变化,体会其中的韵味。
◆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故事的讲述、画面的欣赏应有所侧重。
(3)读后交流: 对故事再次进行整体的描述,帮助儿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设计的讨论话题以2-3个为宜,要能体现教学目标。能激发儿童持续阅读的欲望。
3.整本书阅读策略
初步形成了“导读式”、“交流式”、“比较式”等三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和不同年级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探索出组织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有效讨论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在整本书阅读交流的话题设计上,梳理出了几个基本的观点。
4.诵读教学策略
坚持日有所诵的原则,诵读童谣时,做到边拍手边诵读,体会童谣的节奏;诵读儿童诗时要能够读出诗的味道,体会诗的意蕴,感受诗的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适当地续写、仿写;诵读诗、词、曲和蒙学教材、古代散文时,不需要作过多的讲解,熟读成诵。
(五)重点打造了多个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既强调齐步走,又充分给予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因而全校上下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维扬实验小学以“小书虫俱乐部”为基础,在各级各类学生读书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上形成特色;四季园小学以校园书香文化的建设为基础,积极构建校园文化生态;梅岭小学充分依托
现有的优质师资,在书香教师的培养上下足力气,为全校教师队伍的内涵提升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工人子弟小学以“绿苑书场”为抓手,让一本本好书在聆听中走进学生的心田;平山小学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书香四溢的农村小学班级书香文化;竹西小学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墨香校园”;西湖中心小学依托蜀岗风景校的地理优势,在传承经典,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上彰显特色„„
(六)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方案
2008年,我们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方案,即图书漂流行动、经典阅读课程实施行动、教师书香之旅行动、大型阅读节行动、“书香校园”行动、儿童阅读推广志愿者行动。如今,我们紧紧依托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将这六大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六大行动的实施已经惠及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就能与经典亲近,与大师对话,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相信他们的童年是充满书香的,他们的人生是充满幸福的。
(七)丰富了一大批教师和孩子的精神生活
如今,阅读已逐步成为我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彼此在阅读中一同成长,一同走向优秀。
1.教师:一个个活动,一次次磨砺,一节节生长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后,教师中掀起了阅读的热潮。在讲述比赛中,老师们一同走进了一个个精美而又意蕴深刻的故事;在美文诵读大赛中,老师们在诗歌与散文的世界中徜徉;在“书香教师工作室”的展示课堂上,老师们一同聆听着课堂背后的读书故事;在“新教师研习营”中,一本本好书激动着新教师的职业情怀。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学素养的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厚,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近几年,我校教师的名字频频见诸于《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江西教育》等专业杂志,一节节公开课更让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新余市教学骨干。
2.学生:一本本好书,一回回互动,一步步登攀
走进五一路小学的每个校园内,我们总能看见孩子们与一本本好书为伴,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班级的图书角、漂流箱成了他们的快乐小天地。走进我们的阅读交流现场,我们总能看见孩子们真情的流露、智慧的碰撞、精神的充盈。我们欣喜地发现读书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的人,他们懂得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第五篇:《加强写字教育 营造书香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挥写字育人功能 创建和谐书香校园
——《加强写字教育 营造书香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及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我校全体教师都深深认识到写字教育的重要性,它能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健康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近年来,我校重视写字教育,提出了“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明确把“写规范字、做端正人”作为写字教育的重点目标,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0年,我校把写字(书法)作为特色活动项目,还大胆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创建绿色学校,促进和谐发展”的学校发展目标,并努力形成“以字育人,陶冶身心,提高素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界定
(一)写字教育:在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以及热爱学习、务实求美的良好素养。
(二)书香校园:营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色古香的校园环境,渗透“写一手好字真幸福”的书法意识,通过制度引领,使师生人人都能写一手好字,人人都对书法有一定的知识底蕴。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汉字书写法则和技能,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以加强写字教育为契机,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创建星级特色学校,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三)开展走廊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活动,评选“小书法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师生书法练习、奖励机制的构建
(二)写字校本教材的开发
(三)用历代书法家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研究。
(四)把写字与做人做到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写规范字”的同时,让学生“做端正人”。
(五)加强学生文化艺术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使学生接受美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兴隆中学各班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将活动与研究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施,边总结边反思边改正,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方案,使研究尽可能取得好效果。
2.调查访谈法。对于本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我们采用调查访谈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需要,以便更好地学习指导与评价。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学生书写技能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分析各班学习情况,收集课题相关资料,拟写课题实验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二)实验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开展相关课题内容实施检查评比,收集、整理写字教育成果资料,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三)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整理课题实施资料,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课题论文、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汇总。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与做法 我校按照课题计划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师生写字教育制度。
1.教师练字制度。为了搞好写字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写好“三笔字”,不断提高写字水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写好字是写字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要求:落实新教师“1122”书写规定,即每周对全校教师作一次书法辅导讲座;每位教师每周交一块黑板字;每位教师每周完成2页毛笔字;每位教师每周完成2页钢笔字。
(2)范围:新教师必须参加,40周岁以上教师鼓励参加。(3)考核:纳入校本培训考核,对教师作业加以点评,学期分二次进行考核。
2.学生练字制度。提出“写规范字,做端正人”的口号,要求“规规矩矩写字,端端正正做人”。学校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先从写字姿势入手,每次写字,都要求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脚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张贴了双姿图(坐姿与握笔姿势),提醒学生随时注意。
(1)抓好起始年级的写字教育,遵循“低起点、严要求”的方针,对各年级写字分阶段训练作好前后衔接。
(2)规范作业书写,三年级以上学生各科作业原则上都要用圆珠笔、钢笔书写,要求字迹清楚,工整,干净。学生练字与各科作业相结合。建立学生写字档案,开展星级评价与校园写字考核等级认定。
3.作业评改实行“双分制”,即教师在评作业质量的同时,也要对作业书写作总体评定。
4.实行写字段位考核制。以语文新课标中各年级写字教学的内容及要求为基础,顺应学生写字能力发展的需求,把硬笔和毛笔书写标准按有关规定分为八段。每学期组织一次评段活动,先由班级初评,再由学校终评。向已获五段以上段位的学生颁发校级“写字能手”荣誉证书。评段活动结束后,由校长在校会上颁奖。
(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师资培训。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写字(书法)教育的教师队伍,学校对教师进行了多层次的培训。首先是选派书法较好的教师组成写字教学骨干队伍,参加县书法协会学习交流或加强自学提高。其次是本校优秀老师 主讲开讲座或邀请兄弟学校书法老师,带领全校教师共同学习提高。其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各市县书法作品展,或参观书法教育成效较高的学校。
(三)实施以写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管理。
1.成立写字活动教育领导小组。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写字教研组,由语文组教师参加,具体指导协调写字教学,负责学期书法教研活动。要制定每学期《书法活动训练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期末有总结。
2.开展写字教学课程。(1)七——九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另安排一次午间20分钟的写字时间,以学写钢笔字为主。(2)在七至九年级中选取有一定毛笔字基础的学生组成书法特长班进行楷书、行书、隶书专门辅导,一次午间或下午第四节45分钟的写字时间,作为写字课的延伸。以各任课教师担任写字课的辅导教师,并根据课题组制定的写字训练计划与本班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到“每周一重点,每月一系列”。
3.组织写字教研活动。学期举行一、二次书法教研活动,组织写字课教师集中听课,课后进行交流讨论,为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制定多元化师生评价体系。(1)教师评价方案。提出“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要求青年教师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特色活动同步,从提高写字教学水平和自身的书写水平入手,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2)学生评价方案。以“以字育人,陶冶身心,提高素质,和谐发展”为指导,开展书法竞赛评比与校园书法考核等级认定,重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
1.结合书香校园争创,开展写字周活动,围绕节庆等主题开展书写比赛。
2.结合每年的艺术节、读书节开展写字活动展示周。举行现场书法展示,规范作业展览,家庭书法赛等,意在弘扬书法艺术的魅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的艺术氛围。3.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了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接受写字教育,学校鼓励各年段成立写字兴趣班,规定每周抽一个下午开展写字指导课。
4.成立书法社团中心,让学生自主管理,有序开展勤练笔活动。
(五)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1.建设书香校园校园,利用墙壁,橱窗,画板等,介绍书法常识、名家名贴,展览学生书法作品。在教学楼走廊放置书法展板,利用围墙制作书画长廊,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
2.在各班设立读书园地,张贴学生书法作品,展示规范作业等。3.精心布置学校书法、绘画活动室,作为部分学生日常书法的训练所。
4.制作书法展览柜,集中展示历年来我校学生的获奖作品和证书。
5.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培训出了一批有书法基础、解说能力较好的学生当起了书法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书法知识。
(六)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将家庭作为一支重要的写字教育力量,广泛宣传,让家长明确认知写字与孩子身心健康,行为培养,习惯养成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向家长宣传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信息,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今后,我们结合艺术节等活动向家长们进行大力宣传。
八、课题研究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本研究前后均从每个年级中抽取同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看出孩子们浓厚的写字兴趣提高了35.8%,了解书法知识的孩子增加了68.6%,平时作业书写整洁的孩子增加了56.2%,写字态度端正的孩子增加了43.8%,坐姿正确的孩子增加了53.1%,握笔到位的孩子增加了56.8%,笔顺正确的孩子增加了61.3%,笔画到位的孩子增加了46.8%,字体端正的孩子增加了32.8%。由此可见,本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促进了学生写字习惯,写字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了学生书写水平。无论是正规比赛还是日常作业,学生的书写水平均达到一定的水平。校内还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小书法家,近年来,我校从书法兴趣班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均取得可喜成绩。共有300余人次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如在2010年9月张恒等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法大赛”获奖。2011年12月,全校480多名学生参与“第五届江苏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展示赛”并分别获金、银、铜奖。2011年8月20日,戚艳等50名同学在“盱眙县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11年6月卢梦冉等180名学生参加中国艺术教育联合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评选活动获奖。
(三)改善了学生学习习惯。
古人说:“练字养心。”学生在经过有目的、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兴趣得以激发,写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写字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内在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这种非智力因素促成了学生在对待学习上的行为习惯的转变。在实验的班级里,很多学生一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声就会迅速回到教室和座位,准备好当堂课的学习用品。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专心、认真的学习态度,能对提问做一些思考和主动回答。课后的练习和作业不交或迟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大多数的作业工整、美观。
(四)提升了教师指导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勇于探索、钻研,先后编印校本书法教材;汇编了活动资料与教学案例、论文集;汇编了学生书法作品集;教师书法作品刊登在《校园书法》杂志上;张其其老师成为市书法协会会员,赵国香老师成为县书法协会会员。我校10多名教师在2010年省第四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指导奖,20多名在盱眙县2010年中小学师生书法比赛书法作品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
(五)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重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学习、研究、小结、再学习、再研究,在这良性的循环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了,课堂灵动着生命的活力。在研究中我们更形成了一种合力,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形成了浓浓的教科研氛围。在这两年里,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的“三字”书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体教师均达到了写规范字的要求,30%的教师进入了书法学习的层次。还有个别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或教学论文。很多教师创作了水平较高的书法作品,有许多教师在各级书法展评中获奖。
(六)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由于我校紧紧围绕书法特色和教学质量这两个抓手,来开展工作,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初步形成符合我校实情的办学特色,我校写字教育经验《“立字立人”创特色,笔飞墨舞春满园》被《淮安日报》全文刊登。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先后被评为盱眙县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江苏省第四、五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组织奖,盱眙县书法特色教育星级学校,中国书画艺术院评为先进艺教集体等荣誉称号。
九、课题研究的思考
经过深入的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如:学生学习任务重与持之以恒的练字之间“抢”时间的矛盾,编写校本课程读本经验不足,缺少较专业的书法教师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接下去要努力探究的内容。
写字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强化学生的写字教学,才能彰显书法艺术的国粹,弘扬民族精神,留住中华民族书法艺术这一瑰宝。
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5—10页 2.《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15日第1版
3.段九思 写字教学不容忽视[J] 河南教育 2004年第8期
执笔人:周浩 201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