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来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综述1113
五年来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黄彩面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提高。但目前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存在着农民民主、法制观念不强;理想信念淡化、个别地区农民道德失范、精神空虚等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已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农民;文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乡风,促进村容整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因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近五年来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全国农村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明显提高。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弘扬和树立了新时期我国农村精神文明,提高了农民素质,激发了农村的内在动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大力坚强农村精神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同问效。各省、市区、县结合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通过构建“党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建设统筹协调、示范引导、重点扶持、考评激励的工作机构,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
(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推广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步推广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妥善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国家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提高城乡卫生服务水平。中央和地方财政提升了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加大了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并积极研究落实方案,逐年提高参保人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正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三)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各省、市、区、县以户为抓手,一村为基础,不断深化拓展创建活动。文明农户创建形式多样化,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文明一条街”、“文明示范村”、“文明信用村”“全国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村”等新载体的不断涌现。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有效推进村容镇貌的建设,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农村文化阵地明显加强
加大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出现了由少到多、由临时申请到列入专项预算、由政府财政投入到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的新局面。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国共有县级图书馆2720个,文化馆32
21①个,乡镇文化站34181个。”通过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各村各地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党校、夜校、影剧院、图书馆、文化大院、有线电视等形式有效地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工作,对文化知识较差的农户给予宣传教助。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实行政务公开,拉近群众与干部的距离,理顺了群众的情绪,告状的现象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农村的稳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已成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农村文艺队伍逐步壮大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日益丰富,很多村都成立篮球队、秧歌队、文艺演出队,每到农闲时节,村民就自行安排相应的节目进行排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运动会、农民文艺演唱会、水稻节、西瓜节等文体活动,充实了农民的闲暇生活。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文化,取缔了非法经营的录像放映厅、不良歌舞娱乐厅、游戏厅、网吧。丰富精彩的文体活动,已成为广大农民文化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大部分的村屯已实现了白色路面硬化和红砖铺装,从原先的茅草房、瓦房、木房,搬入整洁干净、安全性较高的楼房。众多的自然屯也已告别了早上叮叮咚咚挑着水桶到村头排队挑水的历史,吃上自来水或用电带动抽水机引来的电来水。大多数村屯已实现通电照明,部分农户用上了沼气,充分利用沼气进行煮饭做菜,既方便又环保,有效利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理念。目前,我国农民的住房砖瓦楼房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以及电话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甚至有部分农户购买电脑,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进行合理促销,还利用网络资源运用于农作物的生产经营中。
二、当前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农村有许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目前,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认识的偏差,队伍建设弱化,阵地建设缺乏,运行机构老化,经济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农民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农民职业技能缺乏,科技素质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依法办事水平不高,办事效率低,有时甚至出现以非法手段维护合法权利的现象。针对农民群众的学习教育活动寥寥无几,农民的教育严重滞后。广大农民包括部分乡村领导干部在内对职业教育作用的认识不全面,很大程度上还只停留在单纯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特别是近年来农民的教育阵地完全丢失,原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院全部撤销,渐成网络的成人文化学校也逐渐消失。”②
②注:①吉炳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文明新风尚[j]求是杂志,200 6.8,第11 期
谷秀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第696页
(二)农村文化设施落后
全国众多的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文化馆、文化站、各类文化(体育)广场、影剧院、农民培训学校等因经费缺乏而不能开展业务,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社团有名无实,“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有心学科技,但购买农民实用教科书很难,许多偏远山区几年看不上一部电影或一场戏。农民在劳作之余和农闲季节除了睡觉、打牌外,没有多少文化文艺活动,以致于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而文化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的一些“文化下乡”活动较少,且多数都局限于一些乡镇所在地和一些中心村,未能深入到各乡屯,使得这种形式相对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县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等体制僵化,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职能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三)农村社会风气有待净化
有的地方打牌赌博风气盛行,特别特别是农村红白喜事、农闲节庆的聚会,村民娱乐的主要内容是打牌赌博。近年来,由于农村女同志的大量外出,农村“光棍汉”越来越多,嫖娼卖淫、拐卖妇女、纳妾、吸毒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封建迷信也有抬头的趋势,以求医和丧事为主的封建迷信也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渐起。在一些村屯这种情况已较为普遍,为建房、修坟、移物而问卜、占卦、看风水,遇灾患病不去寻求他人帮助或求医看病,而是求神拜佛请巫婆道公等现象屡见不鲜。借机兜售封建迷信用品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有的地方出现一条街,甚至一个村或乡都在做祭祀用品。“一些人打着科学的旗帜拉帮结社,传播封建迷信和搞邪活动。同时地方宗教活动有所抬头,续家谱、建家祠、联宗祭祖等名目繁多的宗派活动,严重影响到一些地方基层政权的巩固与作用的发挥。”
(四)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农户卫生环境差。许多农户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居住房舍进行了整改,房舍外观面貌焕然一新。但环境卫生令人堪忧,部分农户不管室内外东西乱堆乱放,地面杂物乱堆,因此经常发生火灾,座椅家具窗台等灰尘堆积,卧室、厨房异味刺鼻,屋前房后污水四溢,垃圾乱堆乱倒,资源严重浪费。二是附属设施布局不合理。猪栏、厕所、厨房、鸡栏等分布不科学,过于集中,处于人畜混居状态,动物粪便随处可见。三是从各个自然村的整体情况上看,普遍缺乏村民建设规划,以致农村有限的基础设施难以惠及大多数农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新农舍而无新农村,村容村貌不够整洁美观。四是农村道路、饮水、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城市设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薄弱
其中之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落实不到位。在观念上存在三个误区,认为只要农村经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就能搞好,认为只有等经济状况改善后,才具各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认为经济搞好了,就能“一俊遮百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多抓少短期看不出来。二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认真的研究。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缺乏整体的研究思考,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存在差距,没有很好的载体,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各种有限的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全社会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氛围也没有形成,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部分地区只是徒有虚名。三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足够的投入。农民教育阵地、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卫生室达标、农村科技法律培训、农村体育设施等建设都存在先天不足,政府公共财政用于支农资金虽然逐渐上升,但真正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都是极其有限的。“重硬件轻软件”现象严重。
(六)农村文化队伍和投入匮乏 注:③转引自王伟博、魏丽华.浅析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第2期(总第235期)第20页
③
农村基本上无文化专职人员,即使有,工作能力及组织协调等能力也较低,对农村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起不到带头作用。一直以来上级部门对农村文化体育事业重视程度不够高,工作不细致,不到位,流于形式,热衷于开动员会、发文件、喊口号、搞推选、报典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投入经费也不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导致农村精神文明文化活动很难开展,使其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三、造成目前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问题的原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这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这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抓住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选准主题,用活载体,抓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新农村建设进程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一些领导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清,存在着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以至于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其原因主要体现在:
(一)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从长远看,建设新农村的困难和症结最重要的是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太差,农村教育太落后。现在,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是29.2%,而文盲和半文盲还有7.5%。这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④20多年来,国家人才培养主要是工业化人才,大学毕业生很少走向农村,服务农村,农村教育事业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更多的是应试教育,而职业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奇缺。农村学生视升学率为逃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出去了就不回来了。对于一些未成年人,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回家干农活或到地方企业上班,这些人却成为十几年后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也成为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的一大障碍,有的地方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越发的不重视教育。有些地区学生的辍学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或是由于智力问题,而家庭经济困难是主因。
(二)新旧思想相互碰撞冲击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商品观念,时间观念,民主法治意识逐步提高。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农民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促使人们的思想朝两种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促使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的道德观念得到更新。另一方面,又给人们的思想道德带来退化、沦丧。这种退化,沦丧的突出表现是对金钱的强烈追求,并形成拜金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像瘟疫一样,侵蚀着人们的身心。这种观念转型时期的空白状态,使得许多农民的思想上产生矛盾,行动上搞到困惑。甚至弄不清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准则与新时期形成社会思想道德准则之间的关系。在纷杂五光十色的思想道德准则面前又分不清正确与错误,美与丑,困惑于吸收与摒弃之间,这是农民产生大量问题的深层原因。
(三)领导思想和建设机制上存在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不完全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在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制度的建立上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首先,国家干部工作指导思想上“一手硬,一手软”。一些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思想上未能摆正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口头上也常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是抓经济工作;搞精神文明建设流于形式。其次,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长期未能得以健全和完善。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到宣传教育、文化、卫生、公安、司法、民政、税务、工商、计划生育等诸多职能部门。但由于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任务布置了,职责不分明,常常出现多头分管,一头管一阵儿,最终无人管。在财力上,往往在经济建设 注:④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良好的道德信仰[J]科技视点,普及和提高农村教育 上投入得再多也舍得,而用于科学教育文化、社会风气综合治理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却显得“小肚鸡肠”,投入力度明显失衡。
(四)部分农民理想信念淡化和精神空虚
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动,再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使农民群众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思想。新时期广大农民已充分认识到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重利不义成为社会共识。但也有一部分人由于理想信念的淡化,只注重个人财富的积累和个人价值观的实现,对国家和集体事业的发展漠不关心,农民在物质生活提高后精神生活却开始空虚,很多人开始追求刺激、思想逐渐恶化,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严重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
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与自己无关。另外农民日常的各种活动紧紧围绕着小家庭转,小农意识较强,“各扫门前雪”,个人之间的相互团结协作精神弱化,凝聚力下降,对国家、集体的事漠不关心。更重要的原则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保障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建设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寻找相应的有效对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着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进行领导和帮扶,为我国农村建设文明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依靠广大农民自身力量在实践中落实,推动我国农村建设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指导、农民自主建设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充分落实“一岗双责”的责任体制,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农村发展实际需要的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力度,把它与经济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切实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工作失衡现象,实施统筹兼顾。共产党尤其是党的干部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克服小生产观念和“左”的思想影响,带头增强商品经济观念,并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农村的党员、干部还要带头发展商品生产,为农民做示范、当先锋,并组织、引导、扶持农民共同勤劳致富,建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教育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必须加强对广大农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把农民置于农村教育的主体,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要加强农民教育阵地建设,保证每个村都有农民教育的阵地。二是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形成整体教育优势。将农村科普教育、普法宣传,农民培训等各种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真正实现“农科教”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作用,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科技培训。三是要加强对农民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农村教育人才库,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农民教育奖励基金,动用社会力量多途径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在教育系统内部,要促进“三教”结合,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三)加强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则,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屯为重点,以农户为主体”,通过新建、改建共建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积极推进县、乡镇、村文化和体育场所建设。力争实现县(市)有文化中心馆、图书馆和乡乡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综合活动室(含图书阅览室)的建设目标。加大农村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活动日和农闲季节,以广大农民为主体,扩大农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覆盖面。继续建立“送图书、送电影、送文艺演出”的文化三下乡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三难问题”,为农民提供更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三是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加强农村图书馆市场和演出市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非法出版物和传播色情,迷信等不良活动在农村的滋生和传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督和整治,有效地净化农村的文化市场。
(四)着力规划整治村容村貌
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对农村居民的道路、饮水、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制定详规,实施规划管理,确保各项建设资源得到最高效的配置。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村级道路硬化,沼气入户等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卫生村”创建,深入开展“整治环境,清洁家园”的爱国卫生运动,并加大农村“改厕、改厨、改灶”力度,重点治理农村垃圾乱倒、杂草乱放、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禽畜乱养等“五乱”现象。广泛开展村庄、庭院净化活动,不断为农民生活创造新环境,培养农民新观念,使农民养成良好的新习惯。
(五)加强组织和引导农民开展创建活动 坚持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基本内容,组织广大农民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建设。要通过建立民间文化协会,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传承农村民间文化。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比活动,让每个农户追求环境卫生好、文明教育好、科科技致富好、遵纪守法好、道德风尚好。努力动员全社会力量与农村精神创建活动,开展“城乡文明手拉手”活动,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力度,使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大力提倡“先富带动后富”,关注农村留守孩子的成长,加大帮教力度。要在农村逐步形成以“五好文明家庭”为基础,以互联责任区为网络,以文明新村创建为龙头,以文明道德创建为纽带,以文明集镇创建为窗口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体系。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大家尤其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艰苦努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加强“八荣八耻”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不断发展改造落后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文化,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样才更好的 实新农村建设的根基,推动广大农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只有这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全面实现。
本文通过对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综述,已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也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吉炳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J]求是杂志,2006.8 [2]谷秀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3]王伟博、魏丽华.浅析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第2期(总第235期)
[4]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良好的道德信仰[J]科技视点
[5]曾祥国.当前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农业,2006第2期(总第235期)
[6] 周晓娜、冯文全.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3期
[7]马会芳.对推进西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J]和谐社会建设;《新西部》2008,22期 [8]马维祥.对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J]新农村建设,甘肃农业,2007年第8期(总253 期)
[9]李爱红.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研究;考试周刊,2009年第51期
[10]倪云.发挥图书馆优势,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第四部分,城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1]胡永红.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文化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08.6 [12]康力中.关于贵州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问题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总第108期)
[13]申玉军.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高校讲台,2007年第24期
[14]库占福.关于社会主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8卷,第31期
[15]蒋祖发.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8月,第27卷第8期
[16]杨巍.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 [17]甘献乐.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第1 期
[18]王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J]达州新论,2008年第2期(总第78期)[19]陈法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J]领导科学,2007,14 [20]岳新梅、曹向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6年第10期下(总276期)
[21]王作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第36卷第6期
[22]刘云山.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J]求是杂志,2009,20 [23]王亚平.欧阳志政,注重“五个结合”,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J]理论导报,2007第10期
[24]王存福.制度创新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山东省青岛城阳村为例[J]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
[25]陈敏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领导论坛 [26]肖岁利.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4月第31卷第1期
[27]陈潮鹏.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探索[J]世纪桥,2008年第7期(总第156期)[28]余在岁、丁荣祥.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前景[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10卷第5期
[29]任映红.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8期
[30]王健.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J]求实(“三农”问题研究)2006.5 [31]吉炳轩.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特稿,政工研究动态,2006.5
第二篇:五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五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王*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而它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也变得极为重要。从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方法措施及在整个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入手,对各种观点和看法进行整理分析,对进一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 整理分析 方向
我国各方面人士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步伐,都对自身地区以及其他有突出成就的地区的发展现状,以经验总结等方式进行了介绍,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其现状及必要性,找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注意事项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途中,农村是一道很难跨过
但又是必须跨过的鸿沟。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的一个主要内容,具有其长远性和必要性。当然,各界人士在谈到这类问题时也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角度,因此,为了寻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需先研究其必要性。
谭惠玲从农村精神文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入手,她指出农村精神文明中的乡风文明现象和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滞后,认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乡风文明建设主劳力缺失,农村人文素质亟待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弱势人群大量存在。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中主观原因其一是基层有的干部认为乡风文明是“软指标”没有认真抓,致使农村精神文明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其二是党员干部思想、道德行为、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群众。其三是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而客观方面主要在于农民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家居生活环境较以前大有改善,但对公共场所的不文明、不卫生行为早就司空见惯,农村公共环境、公共卫生无人治理,农民的公共文明和公共卫生意识长期匮乏。[1] 而刘亦民、肖汉仕则是从农民精神贫困的表现与成因方面来进行描述,他们认为精神贫困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而且制约着贫困群体对社会资源获取的手段和机会,进而更加深了其相对贫困的程度。农村呈现严重的“空壳化”现象,因为缺乏生气而暮气沉沉,小农经济不堪一击,农民在市场经济面前迷失自我,丧失自信;农村基层组织虚弱无力,难以凝聚人心;文化和教育贫乏落后,农民回天无力而选择随波逐流;对“熟悉”生活的政府的天然依赖,对竞争的本能恐惧;文化夹缝中的农村社会处于失范或失控状态,消费主义文化日渐流行。[2]
黄有泰就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他在肯定了其发展的基础上对它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他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足,影响着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以及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农村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农民的负担较重,而且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影响着其广泛进行.农民思想文化准备不足,阻碍着乡风文明建设深入进行,资金物质科技投入不足,也制约着乡风文明建设持久发展。[3]
张瑞婷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方面来探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他认为它能够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完善民主管理制度。[4]
分析整理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建设它的必要性之后,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库占福认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第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加强农村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第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第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第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5]
谷秀敏则从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存在的问题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农民综合素质整体不高,新型农民的培育任道重远。第二,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农村文化生活极端贫乏。第三,农村风气有待净化。第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薄弱收效甚微。第五,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改善,脏乱差现象严重。[6]
蒋祖发则是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他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民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当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的需要。第二,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明建设,是改变农村思想道德方面落后现状得需要。第三,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的需要。第四,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需要。[7]
甘献乐认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可以为农村经济建设,生产发展和社会文明,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第二,是广大农民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基础。第三,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8]
二、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和目标
我们知道了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人们经过各方面的实际经验和调查研究得出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目标。
李继猛就当地人对精神文明需求越来越强烈,于是进行了基层文化宣传,但宣传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第一,宣传演出的深入程度不够,覆盖率不高。第二,各文艺团体“勤上懒下”的工作方式制约着节目的适用性。第三,宣传演出的节目比较单一,民族民间特点不突出。他提出了几项措施:一是展现自身价值,赢得政府支持。二是合理安排上级组织的赛事、专场演出与基层宣传演出的比重和时间。三是化整为零,轻装上阵,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深入最基层。第四,可以大力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第五,加强演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训练,力争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优秀演员。[9]
王维良就这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文明的需求的增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参与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因此我们要群策群力倡导先进文化,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斗志来捍卫农民精神家园。一是精神文化产业要有适应农村文化需求的政策和规划作导向。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构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高效传播的文化高端平台。二是改革乡村文化管理体制,扩充乡村文会机构职能,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一型为多向型,旁观型为互动参与型,零散型为特色专比型牢牢吸引农民。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和提供文化服务。他认为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最大化生产只有在开放的市场中才能得以最大限量的解放。[10]
黎昕在取得了较好成果之后总结经验得出了当地精神文明创建历程中的几个主要做法:一是济先行,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二是借力共建,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三是改善环境,塑造文明和谐的乡风。在这一点上,他也说明了再移风易俗,兴建乡风方面,着力做到,一时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改变乡村旧风陋习。二是农村生活方式,建立丰富多彩的文化。三是改变农民道德观,建立风正气顺,人和业兴得新风尚,通过文化活动,主动送戏,送电影,科普,法制知识下村,宣传公民道德。第四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乡村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他就自身创建过程中的诸多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也给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如一要围绕中心综合创建,为惠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实践中创造优势和特色。三是要善于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伸长工作 2 手臂。四要选好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基层党建是关键。五要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必须注重多元文化的融汇。六要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文明建设才能出成效。[11]
李锦顺就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模式的相册,以及特征提出了第一狠抓农村精神文明,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强调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与时俱进。第二,注重开发地方传统资源,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第三,注重建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长效机制。第四,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使精神文明建设化软为硬。第五,注重以为本和财政投入,在为老百姓办事中提高教育影响力。[12]
而侯菊英,冷雪霜则是从乡风文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关系来强调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一是正确处理乡风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分析就是:第一,乡风文明建设是是对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反映。第二,构建和谐新农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第三,乡风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二要正确处理多元的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的关系。第一,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第二,引导非集体所有制经济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三是追求处理先进文化图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关系,四是追求处理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德育与防治关系,第一,淳朴的乡风道德是维系农村稳定的纽带。第二,法律是乡风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13]
谭惠玲在总结了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后推出了具体的对策,她认为一要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为建设精神文明奠定基础。可以开展形势教育,强化文化熏陶,创新活动形式。二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性,自发性,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力量。三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建设文明乡风营造氛围。四要加大农村建设文明创建投入,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保障。五要拓展覆盖的广度,为落实文明乡风提供示范。[14]
喻国良分析了农民素质的内涵及新型农民基本素质的要求,认为提高农民素质是比较重要的,其一要使农民有文化,其次要使农民懂技术。其三要使农民会经营,其四要使农民守法纪。[15]
张瑞婷也认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大,他认为要想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一要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二要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三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全面素质,四是加强农民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意识,五是加强农民集体主义观教育,提高农民的爱国意识[16]
杨魏就他们当地的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推出了了几点对策,第一,突出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教育,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第二,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规划整治村容村貌,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第四,加强组织和引导农民,着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17]
蒋祖发认为要想着力抓好精神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就要在具体措施上扎扎实实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一)要把思想道德就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
(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文化教育事业。
(三)要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要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的生活方式。
(五)要充分发挥骨干分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六)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为构建村农和谐社会奠定稳定基础。[18]
马维祥就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上也认为
(一)进一步加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
(二)有效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三)多渠道投入资金[19]
曾祥国也有自己独到见解,他认为第一要党政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第二,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第四,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工作方式。[20]
欧阳志政认为在和谐社会进程中要构建精神文明,第一抓住求富心理,实施助民工程。第二,抓住求知心理,实施育民工程,第三,抓住求美心理。实施乐民工程。第四,抓住求安心理,实施安民工程。[21]
余在岁、丁荣祥认为要想进一步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完善机制。
(三)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养。
(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评比活动。[22]
王伟博、魏丽华也同样持着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
(一)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
(二)3 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三)加强物质保障和健全组织保障是建设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23]
王诤却认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做以下工作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二)大力创新创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24]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会借鉴别人的建设模式,但却 要注意要以自身的实际为出发点,做到借鉴有法。
李锦顺认为在借鉴别人的发展模式时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
(二)要优化资金投入机制和干部队伍建设。
(三)要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增强主动性和针对性。[25] 而甘献乐也认为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关键要坚持五个结合。一是与农村党的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二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三是与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四是与发展完善村规民约结合起来。五是与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结合起来[26]
总之,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走上生存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要想更好地使精神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就要在认清并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政策,从实际出发,在解决好农民的物质生活丰裕的基础上进行精神文明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14] 谭慧玲,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2008,(1).[2]刘亦民,肖汉仕,农村嬗变过程中的农民精神贫困问题,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110,(4)[3]黄有泰,乡风文明建设的困惑原因探析,宁夏党校学报,2010,(5)[4][16]张瑞婷,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对策,中旬刊,2011(3)[5]库占福,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思考,科技情报与经济,2008(31)[6]谷秀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省社科联
[7][18]蒋祖发,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8)[8][26]甘献乐,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1)[9]李继猛,对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宣传工作现状的思考,调查探讨 [10]王维良,先进文化,捍卫农民精神家园,宝鸡社会科学,2008(3)
[11]黎昕,许维勤,陈宇海,追求先进文化,铸造发展至魂,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12][25]李锦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广东模式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月刊,2011(9)[13]侯菊英,冷雪霜,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2)[15]喻国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益阳专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7]杨魏,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理论,2009(2)
[19]吴昊文,曹建华,吴志敏,基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之发展,农村职成教 [20]曾祥国,当前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其对策,甘农业,2006(2)[21]欧阳志政,试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建设文明建设,江西农业学报,2007(9)[22]余在岁,丁荣祥,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前景,滁州学院学报,2008(5)[23]王伟博,魏丽华,浅析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4]王诤,加强农村建设文明建设的思考,达州新论,2008(2)
第三篇:200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述评
200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述评
陈震
(金融2班0907810230)
摘要: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保持着高增长的同时也潜藏着许多不利因素。专家学者们对此不断研究探讨,从多角度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实现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问题建议述评
2000年来国际形势动荡变化,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跌宕起伏。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我国经济虽然保持着增长势头,但总体来看增长速度趋于缓慢。历史经验证明,每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过后,世界都会迎来新一轮的巨大经济调整,在此期间,世界经济可能将经历3-5年的调整期,进入一个较低速增长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这段时间内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危机前的经济模式,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广大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从结构、制度方面进行研究,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了我国经济高度增长下潜藏的巨大隐患。同时立足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本文即是将近年来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问题探讨和完善措施进行整理,述评如下:
1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增长与需求
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然而,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扩大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份额过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平衡、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王一强(2011)指出,过度投资和内需不足正在催生经济泡沫,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引起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负面效应,特别是房地产泡沫,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和财富,形成经济隐患。同时,我国经济的增长高度依靠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占经济的比重较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使得我国经济难以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 影响,而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 了投资的高增长。因此,投资、消费和出口严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对其结构占比加以调整。
任泽平和张宝军(2011)指出仅仅强调中国依赖外需或内需的一面缺乏客观公正的事实依据。他们研究发现,在需求主体方面中国以内需为主,在动力结构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双轮驱动的典型特征
1.2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王一强(2011)撰文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我国工业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性失衡亟待解决;而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我国的服务业还比较薄弱,尚不能很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1.3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也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的现象。高宏伟、王素莲(2009)以1978-2008年人均GDP与基尼系数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关于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在我国是存在的,而且目前基本上处在倒U曲线的左侧部分,若不继续实施强有力的措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还会进一步反弹,库兹涅茨倒U曲线可能会再次上扬。
1.4 经济增长与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王一强(2011)指出我国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科技 自主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没有形成创新文 化和创新精神。同时,科技投入不足,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还不突出。科学技术决定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显然,缺乏科技创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再维持下去。
1.5 经济增长与制度性矛盾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制度性矛盾不断显现,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必须解决的问题。米建惠(2011)分析指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机构改革不到位,政府管的太宽、太细且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性不够。(2)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备,存在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等诸多社会突出问题。同时我国的养老保险还将广大农民排除在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3)经济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不到位,另一方面,财税制度还未达到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水平。
1.6 经济增长与就业
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梁慧(2011)利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奥肯定律在中国的有效性进行回归分析,指出我国有效就业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体现了有效劳动的投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但是经济增长却对于有效就业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究其原因,张燕(2011)提出我国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不一致的根源是由我国的投资结构所导致的,就业容 量大的部门所获得的投资量较小。
1.7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
我国的发展是粗放式的,经济快速增长与国内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李庆华, 邓萍萍, 宋琴(201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基于VAR 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89-2009 年期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获得的经济增长中约有7%是环境要素贡献的,即经济增长的代价是环境污染,且这种是一种长期模式。然而环境污染为代价带来的经济增长却是短暂的,其动力很快就消失殆尽,环境污染将长期反作用于经济增长,制约经济的长期发展。
2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建议
对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专家学者们在借鉴国外经济增长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综合来看,大多数方法最后都会与扩大内需相关,由此可见,优化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已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2.1 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换代的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潜力巨大,而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而增加居民收入可以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就业实现。
2.1.1完善收入分配
在西方经济发展实践中,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不是依靠市场经济发展自然过渡到公平中去,而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积极干预,依靠法律和政策等手段,逐步使社会收入分配
转向公正。高宏伟、王素莲(2009)撰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营造良好的收入分配法制环境。第二、规范垄断行业分配秩序。第三、改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
此外王建(2010)在分析造成收入差距较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城市化突破分配难题。指出我国城市化应分成存量与增量这两个城市化阶段推进,并且必须以大都市圈为主导方向。
2.1.2促进就业
在我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目标。张燕(2010)建议应该促进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就业弹性。同时协调好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发展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新产业。全倩倩、王诗卉、苗锐(2011)基于我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提出当前我国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育不同层次人才,将我国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借以提高国民就业率。
2.2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当前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不平衡现状,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米建惠(2011)指出我们一方面要控制消费工业的投资规模,降低我国经济单位能源消耗,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翁媛媛、高汝熹(2011)建议我们必须务实地推进产业的升级和升值。产业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政府一方面应看清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应着眼于立足本地情况,为建立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而服务,不要盲目冲动地调高本地的产业结构。
2.3 破除经济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
中国提了二十多年的经济转变到如今依然未转变过来,吴敬琏指出根本性症结在于存在“体制性障碍”。经济的发展最终离不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不转变,翁媛媛(2011)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破除以下四个方面的“体制性障碍”:第一,破除政府对土地、信贷等重要稀缺资源的配置权力这一障碍;第二,以GDP增长速度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第三,财税体系使得收入和支出都是生产型的增值税增长为主,重要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过度下移;第四,要素价格扭曲,特别是生产资料的价格扭曲鼓励资源浪费。
2.4 实行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体系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体系应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马涛(2010)指出我们必须积极推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转变。建立一个既能推动中国经济持续成长,又能有效分散经济成长所累积的风险,同时还能使居民享受经济成长的金融财富效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共同竞争的局面,保证中国金融高效、安全、稳健地运行。
温辉、杨建清(2011)提出了一些中长期政策,包括(1)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动员社会金融剩余的财政与金融渠道(2)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和商业保险,改善居民的消费环境(3)调整金融结构,完善资本市场(4)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5 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
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我国目前这种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李庆华, 邓萍萍, 宋琴(2011)建议通过一定的措施减少企业单位产出的污染强度,对污染排放导致的外部效应进行清晰界定,建立科学完善的资源、污染权市场交易机制,形成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良好的反馈机制,使两者实现长期、均
衡与持续发展。
肖攸(2011)认为我国目前当务之急是发展低碳经济,具体包括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建设节约高效的循环经济体系,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进步体系,建设科学、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
3小结
广大学者都意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研究重点也从要素投入转移到了结构和制度方面,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和资源环境效益的相关性。在国际大形势下,相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研究会持续着重在扩大内需与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方面,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之类的新型概念也会不断出现,研究也会逐渐深入。
参考文献:
[1] HUng-Gay Fung,Jau-Lian Jeng,Qingfeng Liu:Development of China’s Real Estate Market.[J],Chinese Economy,2010(1):71-92
[2]肖攸: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6-7
[3]高宏伟、王素莲: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9(2):46-49
[4]张燕: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和谐性[J].商业时代,2011(8):4-5
[5]王一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4-5
[6]任泽平、张宝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内需与外需[J].改革,2011(2):14-20
[7]米建惠: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11(20):6-7
[8]梁慧: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关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1(8):28
[9]刘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14-16
[10]全倩倩、王诗卉、苗锐:我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企业研究,2011(8):141-142
[11]王建:用城市化创造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J].宏观经济管理,2010(2):19-26
[12]李庆华, 邓萍萍, 宋琴: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131-164
[13]翁媛媛、高汝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未来增长空间预测[J].经济学家,2011(8):65-74
[14]马涛:后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J].产权导刊,2011(2):26-28
[15] 温辉、杨建清:我国金融体系功能的演变与经济增长[J].经济纵横,2011(3):91-94
第四篇:五年来工作总结定稿
五年来工作总结
中共南寨镇委员会 南寨镇人民政府(2012年2月2日)
2007年以来,南寨镇党委、政府顺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动力,制定了“特色产业立镇,效益农业稳镇,沿路三产强镇,山水旅游名镇,新农村建设新型乡镇”的战略目标,确立了“抓好党建谋发展,经济发展大跨越,民生工程塑形象,平安建设保稳定”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党员干部争先进”活动,进一步激发全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南寨经济发展增添后劲,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用五年时间建设了一个新南寨。2011年12月29日河南日报以《工业项目上荒山》为题报道了我镇“三化”协调发展的可喜成绩。
2011年南寨镇社会总产值10.8亿元,比2007年的2.5亿元增加了330%;2011年财政收入514万元,比2007年的152万元增加了230%,2011年的人均纯收入4750元,比2007年的2650增加了80%。
2008-2010年在辉县市“创业杯”竞赛中连续4年获得“经济快进乡镇”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
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来管事管人。建立健全了《镇党委议事规则》,确立了重大事情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的民主议事原则。三是坚持以学习促工作。以党委例会和周二学习日为依托,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员活动,大力搞好经常性学习教育,确保每名党委成员和中层干部学习有成果,在2011年副科级公开选拔和公务员考试中,我镇原军胜、刘志明和侯香云等3名同志名列前茅,成为我市输出人才最多的单位,被市领导赞誉为“第二党校”。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五年来,镇党委先后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2011年圆满完成全镇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五年内全镇共投入134万元,为17个行政村新建或复修了村室,建成了以秋沟、齐王寨为代表具有接待功能的村室,以南寨村为代表具有商业置换特色的村室,以石门口、要街为代表具备完善办公功能的村室。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联合支部,如:蒿地掌帮带大全地,北寨帮带凤凰山、秋沟村帮带后山村等,并制定了详细的帮带措施,出台了以争创“文明祥和村、和谐快进村、重点工作推进村”为目标的百分考核办法,对村干部工资实行绩效考核,有力的促进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五年来共发展党员350余人,全面实施“双强”工程,落实党
(一)景区带动增效益。南寨镇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有“小南湖”之称的秋沟景区,有齐王文化的齐王寨景区,有太行仙境的紫荆山景区。为最大力度的开发山区的旅游资源,南寨镇的具体措施为:
1、成立南寨镇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加强景区开发的领导。
2、主动出击招商引资。齐王寨招商融资成功,目前累计投资500万元;投资5000万元的秋沟景区招商工作接近尾声;河南省太行山有机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投资的太行山写生基地已完成累计投资1.3亿元,形成了一个集写生、旅游、娱乐、食宿等服务于一体的生态游乐风光园;投入100万元修建了紫荆山广场、地下室。
3、创新载体扩大宣传面。2007年到2011年成功举办了秋沟景区春季“桃花节”和中原汽车模特大赛。主要成绩有:
1、宾馆建设。投资800余万元的秋沟山庄和西苑山庄已投入使用;用地30余亩,投资250万元的20家秋沟家庭宾馆正在规划;规划用地15亩,投资150余万元的齐王寨迎宾楼建设已列入计划;总投资160万元23家“十统一”(统一管理、统一菜谱、统一服务员服装、统一餐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绿化、统一外观、统一匾牌)家庭宾馆改造工程正在施工。
2、特色养殖。为了配套服务旅游业,在旅游公路沿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四海公司占地15余亩,投资6万余元的珍珠鸡养殖项目已见成效;清水坪村占地20余亩,投资10万余元,存栏2000余只的乌鸡散养项目已成规模;占地
西平罗乡东沙岗村红薯粉条合作社的经验,在三郊口村注册成立了林果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对当地果树加强管理,提高鲜果产量,另一方面与太行山有机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果品深加工。三是打造生猪养殖基地。南寨镇是养殖大镇,今年生猪价格持续走高,每头生猪收益1000元,是养殖户的丰收年。南寨镇紧紧抓住这一商机,以四海商贸有限公司5000头生猪养殖场为引领,发动周边10多个村庄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
(三)企业壮大保就业
五年来,南寨镇全面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净化发展环境,加大服务力度,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发展。
1、完善了企业用地理念。南寨镇党委政府在总结往年企业用地瓶颈问题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企业上山发展,确保良田不减”的科学发展理念,并被河南日报以“昔日荒山坡,今日产业园”为题报道,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用地瓶颈问题,又保证了农民土地不减。目前,全镇已有10家企业上山发展。
2、扩大了企业规模。新乡市辉簧弹簧有限责任公司引资上亿元的飞机坐垫弹簧项目开始建设;辉县市四海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0余万元进行了技术升级;辉县市环宇模具厂准备投资400万元再上一条生产线;投资700万元的北寨模具厂厂房正在扩建。
3、整体上了新台阶。目前,南寨镇共
安居工程。目前已建成社区住房125套,解决了群众住房难问题。四是明亮工程。投资25万元在镇区道路架起了路灯,解决了群众夜间行走照明问题。投资2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安装了LED显示屏,极大提升了旅游接待基地外在形象,提高知名度。五是便民工程。投资90万元规划卫生院十字大街、新建镇区综合性集贸市场;投资800万元新建南寨、北寨两个大型便民超市,既规范了集贸市场,又方便了群众购物,解决了群众购物难问题。六是文化工程。投资250万元的文化站工程已经竣工,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兼有敬老院功能的大型综合文化广场,解决了群众休闲、娱乐、养老问题。七是教育工程。投资50万元建成南寨镇中心幼儿园,投资120万元新建了寄宿制小学,解决了学生上学难问题。八是卫生工程。投资100万元建起了120急救中心,还发动村医疗室发展起了深山沟里的“120”,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平安建设保稳定
2007年以来,南寨镇信访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齐推并进,把解决矛盾的关口前移,把人民群众内部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明确责任,每村确定了一名村干部抓信访、协调、社会稳定工作,使信访问题有人抓、有人管,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二是畅通信访渠道,镇领导及各职能站所负责人电话向全镇人民公开,把诸多的
第五篇:农业农村局五年来扶贫工作总结
农业农村局五年来扶贫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要求,巩固产业脱贫成效,提升贫困村造血能力,完善产业扶贫带贫机制和产业奖补措施,切实提高贫困户参与度、收益度。
一、总体进展情况。
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规模化养殖厂*个,打造产业扶贫示范村*个、扶贫龙头企业*个、扶贫产业合作社*个,培育致富带头人*名。二、责任落实。
*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精准帮扶工作,先后制定了《*市农牧局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市农业系统开展产业扶贫技术帮扶工作》,把扶贫工作列入局党W的重要议事日程,视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以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切实把工作抓在手中,把责任落在实处,为“精准帮扶”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政策落实
围绕着*市“1+2+4”特色产业,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发展指导,相继出台了 《*市产业扶贫技术帮扶方案》《2019年*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方案》《2020年*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方案》及《*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扶持政策》,要求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各级干部深入贫困村,帮助贫困地区转变发展理念、明确重点任务。
在政策扶持方面,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通过担保贷款、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政策,强化经营主体技术创新主导地位。累计安排资金*余万元,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脱贫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发展扶贫村特色产业、培育扶贫型龙头企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四、工作落实
(一)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把学习贯彻*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贯彻精准方略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打造一支懂政策、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二)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
围绕“1+2+4”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发展原则,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累计安排*余万元用于壮大扶贫村特色产业、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扶贫型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1+1”、“N+1”结对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积极推行 “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完善减贫脱贫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企业盈利。积极培育辣椒、番茄、食用菌、红树莓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扶贫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三)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定点贫困村。
我局先后安排*名优秀干部、精兵强将赴*等村W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每年,扶持政策都会把产业扶贫工作重心、产业项目资金、政策支持重心进一步向集中连片低收入贫困村聚焦倾斜,确保贫困村稳定退出。针对*村土壤为纯沙盐碱土壤,传统种植模式产量不高,收益较低,没有市场竞争力等问题,我局安排种植业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村老旧设施拱棚农业园区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改良沙盐碱土壤,打造绿色有机示范基地,推动扶贫产业深度可持续发展;针对**种植枸杞芽菜遇到的用水问题,我局多次调研,协调相关部门改良水质,邀请本部门退休干部为企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扶持企业充分发挥扶贫示范带动效应,助推全村脱贫致富。
(四)产业扶贫发展形式多样,模式日趋完善。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思路,科学谋划扶贫产业,精准分类施策。一是各地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托管、资金入股、金融扶贫模式,建立“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带动全市移民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目前,全市已逐步形成了辣椒、番茄、红树莓、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肉牛、肉羊殖等特色养殖业。各地通过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有效提高了农民经营性收入。如近年来,*县通过务实创新举措,积极在辣椒深加工和主题公园打造、延长和闭合产业链、补齐发展短板方面创新突破;逐步形成了以辣椒为代表的茄果类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局面。(五)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进水林田系统治理和村庄建设,分类确定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目标,重点推进贫困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和“厕所革命”。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及时召开了全市农村乡镇垃圾分类推进会,组建市级“美丽乡村·爱卫同行”宣讲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讲活动,全市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以上。(六)强化科技支撑,拓宽致富渠道。
根据我局出台《*市产业扶贫技术帮扶方案》,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团队实行队长负责制,主动与各县(市)区对接,农业科技人员对*个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使全市贫困村农业技术服务覆盖率达*%,通过建立“田间学校”和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共同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全市*名农业科技人员累计进村*次,走访贫困户*多人次,开展技术培训*场次,培训*人次,发放资料*份,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七)畜禽养殖出户入园项目稳步推进。
畜禽养殖出户入园项目*%分布在贫困村,是产业脱贫的重点项目。根据上半年统计局数据,我市奶牛*万头、肉牛*万头、肉羊*万只、生猪*万头,其中规模场*家,存栏分别为:奶牛*万头、占比*%,肉牛*万头、占比*%,肉羊*万只、占比*%,生猪*万头、占比*%。(八)农村改革助农增收。
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鉴定、股权量化及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资产“明白账”,共计量化农村集体资产*亿元;明确农民“新身份”,*万人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农民到股东的身份转变;构建管理“新结构”,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个;启动增收“新引擎”,改革后*个村给“股东”分红*万元。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累计发放贷款*笔*亿元,农地抵押“点土成金”,农村发展活力不断积蓄,改革工作全面迈入新阶段。(九)充分发挥订单销售带动能力。我市通过发展外向型蔬菜和优质粮食品牌打造,在*等高端消费市场设立优质大米外销窗口,有机米、蟹田米、富硒米每公斤售价一般在*元左右,赢得了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充分发挥宣传效应,积极争取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活动在*市举办。今年7月,第五届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活动,创新推介方式,采用云推介官方发布会全媒体多维度宣传*特色产品。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企业扶贫后劲不足和贫困户内生动力需要持续加强。
二是产业市场链条短,深加工业不配套。当前我市农业产业都是原料市场,除个别零星农产品原材料实现初加工外,深加工业几乎空白。比如说,产业都是靠出售原材料,产业发展与工业配套矛盾突出。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组织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为重点,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带农户、拓市场的思路,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休闲农业发展新高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共同分享产业分级的红利,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分享机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小农户提升工程,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力,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