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致富情系相邻
科技致富 情系相邻
------南沟岔镇科技致富带头人白云同志先进事迹
2009年大年初一,南沟岔镇路坪村养猪大户薛建虎的家中有这样一幅情景:薛建虎紧握一带着眼镜,神态和蔼的中年男子的手,面前一排站着四个均在上大学的孩子。薛建虎说:孩子,没有这位大叔的帮扶,就没有你们的今天,是他救了我们全家,是他帮助咱们建猪棚,买猪仔,买饲料,借学费,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还帮助了很多人,将来参加了工作,一定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个人就是白云,男,36岁,家住子长县南沟岔镇郑家湾村,现任南沟岔镇养猪协会会长。近年来,他一心扑在养猪事业上,成功的发展带动了南沟岔的养猪产业,赢得了领导的赞誉和群众的好评。
一、敢为人先,寻找致富新产业。
2002年,28岁的白云夫妇二人带着一个吃奶的孩子和一包麦子来到南沟岔镇郑家湾村谋求生计,为了解决孩子奶粉钱,买回48头猪分三个圈饲养,第一次的尝试使他“大赚”了一把,48头猪卖的两万多元。初试成功后白云内心深处再次涌动起一股滚滚向前的创业欲望。他北上榆林种猪场考察,后又亲赴西农大向专家请教,为了学到第一手技术,他赴杨凌上午为别人打工,下午三番五次地往西农大的种猪示验场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西农大姓肖的教授被这位渴求致富的陕北 汉子深深打动了,于是特意安排他在种猪场与实习学生一蹲就是半个月。回来时还赠给他一摞养殖书籍、资料。回乡后,他在镇政府的极力支持下,他投资8万元,建起高标准养猪圈舍,走自繁自养、自我发展的道路。从西安种猪场引进大约克,杜洛克,长白3个优良品种猪60头,并购买了网床、配料机、液氮灌等一整套现代化养殖设备和器具,存栏规模达200多头。他精心管理,科学饲养,订阅了3种养殖方面的杂志,还抽空到周边地区学习实践经验。每次进城办事,首先要到书店购买养殖书籍,VCD光盘,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并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探索,一年多下来三茬共出栏540多头,纯收入达15万元,已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同时自己也成为养猪的行家里手。
二、乐于助人,谱写致富新华章。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一心为民的他虽然富了,但他从不摆阔,他没有忘记他的乡亲们,他将有限的资金全用在扩大规模和帮扶贫困户产业致富上,饱受贫困的他深知贫困的滋味,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鼓励群众养猪,他主动到群众家里讲解养猪技术,分析养猪收益,在子长电视台介绍养殖经验,还和养殖户签订养殖合同:养殖户建棚,白云提供猪仔,饲料,玉米,在赚了的情况下,双方对半分,赔了的话,白云还给养殖户每头猪补50元,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有力的推动了养猪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养猪户管理技术粗放、养殖效益低下 的状况,他聘请县畜牧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内知名饲料生产厂家的技术指导老师为全镇养猪户、养猪协会会员、两级干部就养猪产业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各生产环节技术要点进行了培训,先后举办养猪技术经验交流会8场次,印发技术资料1200份,邀请技术人员、专家教授举办养猪技术讲座6场次。2009年5月分,他亲自从省种畜场、马家砭种猪场一次性运调回大约克、长白、杜洛克良种猪550头,在移民新村、双牛湾建成2个种猪良繁基地,培训农村人工配种技术员10名,加强扩繁扩育。如今南沟岔镇的三元杂交猪走上了自繁自育的道路,养殖户再也不用担心从处地购仔猪出现交交叉感染发病了。2010年他又建起了饲料加工厂,用他的话说:“把饲料成本降下来,让养猪户获取更大的利益”。
三、突破瓶颈,延伸产业新链条。
富有前瞻思维的白云,看到当地商品猪市场饱和,市场低迷,为打开市场销路他放弃养殖,当起养殖经纪人,做好市场销售,延伸产业链条,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他自费走河南、闯四川,上榆林到处考察生猪市场,先后与省内外肉联厂、双汇集团、县内外奢宰厂达成生猪保价收购协议,确保了全镇的猪能做到及时出栏,保价出售,而且做到了称上不差一两,账上不差一分,钱上不假一张。为全镇乃至全县商品猪打开了销售市场,有力推进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白云同志他的这种吃苦耐劳,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得到了所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深受养殖户的好评,家了一面面锦旗是养殖户对他最直 观的肯定,锦旗上一句句掏心窝子话是对他最真诚的褒奖。去年7月份,他把家里多年积攒下的科技资料、书籍,汇集起来,分类存放。办起了科技书屋,全天开放,村上群众竟相查阅、交流。好善乐施的他无形中成了村上兼职兽医,免费上门服务,张家的猪发烧了,吱一声他一马当先,李家的猪拉稀了,捎个话,他也决不怠慢。他忙碍的身影经常穿梭在南沟岔的沟沟岔岔,家家户户。针对养猪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精心运作,愁销路、少技术、缺资金等一个个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镇养猪产业正向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全镇生猪存栏达8800头,新建成养猪专业小区4个,种猪畜繁育基地2个,全年养猪产业总产值突破了1000万元。
这就是白云,一个孜孜不倦、一个敢为人先、锐意开拓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一个无私奉献、带民致富的养殖专业协会会长。笔者问白云今后有什么打算?他只说了一句话:只要是养猪的,无论有钱没钱,只要找我,我一定鼎力相助,一定让过上好日子。
第二篇:科技入户 农民致富
科技入户 农民致富
碾庄镇农技中心李修柱
现代农业需要科技支持。近几年,邳州农委就在碾庄镇启动了科技入户行动。按照计划,今年碾庄镇将在农村新培养120科技示范户,并辐射带动2500农户。
2010年,碾庄镇自从开始了科技入户工程的工作以来,已经使3000多农户从中受益。在才庄村就有一个示范户科技致富的故事。
10年前,30多岁的李书领,家里养了4个孩子,而妻子又不幸患上了直肠炎,长期卧病在床。一家六口人,全靠他一个人养活。2004年农业部科技示范工程改变了李书领全家的命运,配方肥料、优质麦种、科技指导,科技让原来亏钱的田地变成了挣钱的聚宝盆。科技示范户李书领: 划算、太划算了,现在11亩地,小麦(每亩)是1200斤、玉米能到1500斤,一年有20000多斤粮食,净钱就有近20000块钱。如今李书领办起了农资站,搞起了劳务输出。手里有了余钱的他,去年把自己破旧的老房子推倒,花10万块钱,盖了一个有两层楼七间屋子的大院子。农业部副部长 危朝安: 今年科技入户比去年有所扩大,示范县要达到300个,示范户达到2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达到500万户。
第三篇:科技入户 农民致富
科技入户 农民致富
位于江苏省海安县的士高休闲中心,原本是一片荒地废塘,现已发展成为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休闲垂钓渔业中心。每当有人问韩士高是什么让他的事业发展如此之快时,他总是笑着说,是科技入户工程培训让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适度规模
通过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科技入户工程培训,韩士高意识到,要想事业发展,必须放长眼光,扩大规模,改变小打小闹的传统思想。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他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建成占地50多亩,环境优雅的休闲垂钓渔业中心。先后修建垂钓鱼塘15000平方米,新铺砂石路面700多米,并建起风情吊桥、欧式钟楼等标志性建筑物,以及小型会务、棋牌娱乐等设施,还进行了种树植草、环境改造等基础性的工作。
二是调整结构,优化模式
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养殖模式上做文章。韩士高一改过去其他人靠传统养殖四大家鱼供人垂钓的方法,将鱼塘分为养殖塘和垂钓塘,养殖塘又分为大规格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与小规格价格一般的品种,养殖塘的鱼养到一定程度,再投放到垂钓塘,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三是科技入户,提高效益
通过实践,韩士高认识到,科学饲喂不仅能提高鱼的生长速度,而且能够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投喂方式不仅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达不到鱼类的营养均衡指标。运用投饵机投喂全价颗粒饲料,营养全面,稳定性强,在水中不易溃散,也不易污染水体,粉碎度高,易于鱼的消化吸收,而且省工省力。
通过科技入户工程培训,韩士高学到了不少科学管理技术和鱼病防治技术,有人养鱼凭经验,发现鱼生病和出现死亡现象才采取措施,他是以防为主,早防早治,鱼的发病率大为降低,成活率大幅提高。
在当地渔业科技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韩士高集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中心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海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26600)
第四篇:火星科技致富事迹报告
火星科技致富事迹报告
买买提努尔〃玉山,柯尔克孜族,出生在克州阿合奇县。阿合奇是国家级贫困县,综合经济实力薄弱,农牧民生活的艰辛深深地触动着我。我从小的时候就暗下决心,长大以后要尽我所能,带动周围的农牧民脱贫致富。
2007年,我考上了新疆大学(自考班),成为一名俄语专业大学生。三年间,目睹着乌鲁木齐每天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起家乡农牧民一成不变的生活,我每天都在想:我能干些什么?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有所改变?渐渐地,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帮助家乡农牧民学会科学养殖技术,发展传统畜牧养殖业,或许就是最简便易行、最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的好办法。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在校学习期间,我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听取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讲座,对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面临的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来学习养殖技术。我购买了大量养殖方面的书籍,一本一本地认真学习、思考;上网查阅了大量的养殖信息和技术资料,一条一条系统分类、整理,积累了丰厚的养殖专业知识,为今后从事养殖业创业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去年7月,我从新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着手实施畜牧养殖的创业梦想。作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我做出这样的选择,老师和同学都不理解,他们想不通,为什么非要回到边远的阿合奇县?父母、亲戚也不支持。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供我上完大学,更希望我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
。但我始终认为,我的想法没有错,只要我努力做出成绩,老师、同学、父母、亲戚总有一天会改变对我的看法,会认可我做出的选择。
我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创业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梦想迈进。
但我毕竟身无分文,又没有真正养过一只牛羊,苦于资金、风险的压力,我决定联合其他农牧民成立合作社。我找到当地一些从事养殖业的农牧民,向他们介绍我的创业规划,也许是我的梦想打动了他们,也许是我储备的知识折服了他们,也许是我的真诚感染了他们,短短两天内,我说服了4个农牧民和我合伙,我们正式注册成立了绿茸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为50万元、经营项目涵盖有机畜禽养殖、种植业、初加工及销售、养殖业咨询服务。
合作社是创建起来了、5头高产奶牛、200只羊,是合作社、也是我们5个合伙人的全部共有财产。就在此时,县政府开始在乡小学、幼儿园实施学生奶饮用计划。面对这个难得的机遇,我立刻着手制定了一份翔实的学生奶供应计划,继而通过了县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合作社的审核,获得了供应学生奶的资格。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合作社每天向乡小学、幼儿园300余名学生提供70公斤价值350元的鲜牛奶,这使得合作社的牛奶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为了保证牛奶质量,我从源头做起,选料、喂养、挤奶、运送的每个环节,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供应学生奶,使合作社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并保证每年10万余元的收益。我的创业之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用青春和热血积极
投身到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中,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在这一年的创业工作中总结了一句话,‘抱怨、不公平,只能说明自己无知’,要做的就是努力,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本社用初次赚取的九万余元资金,从阿克苏、乌鲁木齐、上海等地一购买了一些农用机械设备,进一步改善了本社的硬件设施。
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绿茸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0月座落在色帕巴依乡,是一家养殖业,种植业,初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现有社员14人,技术人员2人,养牛基地占地500亩,现代化育牛舍2栋,可容纳300头以上,配套消毒室,饲料室,办公室,生活用房间15间。合作市成立后,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诚信为本,公平交易为宗旨,成立了高效的合作市运行模式,技术互助,优势互补。做好提供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系列服务,较好的发挥了其连届企业和农户的中价服务作用,架起了农户走向市场的致富桥梁。
经营范围:养殖
、种植、初加工及销售、养殖业咨询服务等。各种使用机械一共:九辆(拖拉机有大型一辆小型两辆、汽车、粉碎机、打捆机、饲料加工器、收割机、等设备。
奶牛饲养业、是一项朝阳产业,面临获得高额利润的机遇,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掌握好市场规律,总结经验,稳步发展,就会有较
好的回报。
一是广大规模,健全机制,优化了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按照标准配方饲喂,保质了奶牛的质量,吸引了周边的农户来参观学习。农民加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后,销售,技术服务一切由合作社来完成,有效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的问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养殖户都掌握了养殖技术。现本社成员每个月的工资1800元到2200元是我们本乡每人平均收入高于15%。我还给成员安排每星期一次安排学习新技术的培训这样能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虽然创业艰辛,我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点一滴从小做起,敢于吃苦,勇于创新,只要我们把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认真解读,落实到自身的创业过程中,我们的发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梦想,不懈努力,人生道路会更加绚烂。
第五篇:农民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农民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在河溪镇阿娜村,有一位享誉四方的科技致富女能人,她就是该村共产党员高七妹。近年来,她依靠科技发展城郊高效农业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被群众誉为“农民科技致富的领头雁”,曾多次被州、市评为“科技示范户”和“优秀共产党员”。
看到其它村农民纷纷富裕起来,高七妹再也坐不住了,她勇探农业种植新模式,发展“瓜—稻—菜”连作和大棚蔬菜致富,成了村里科技致富排头兵。
98年以前,阿娜村农业主要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型农业,每亩田最高产值不到500元,农民守着良田熬穷日子。而周边的马鞍、农科等村农民通过发展桠柑、西瓜纷纷富裕起来。看到别人的钱包渐渐胀了起来,高七妹再出坐不住了。她立足阿娜离城近、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通过对市场深入的调查分析后,决定从稻田改制上着手,提升稻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1998年初,她凭着多年积累的农业实践经验和胆量,率先在村里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搞了2亩“瓜—稻—菜”连作示范。在镇农技站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精心培管,当年获得了亩产西瓜2200公斤、产稻谷423.5公斤的好效益,2亩田就收入了5000多元,比种谷子的收益提高了5倍。初尝科技甜果的她,第二年将家里3亩坪上田全部改种了西瓜,为夺取更高效益,她积极选种早熟优质的州优2号、西农8号等新品种,并采取三蔓式整枝技术,普施壮果肥,产量、产值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她还积极号召村民种植,大家看她种瓜确实划算,都纷纷发展“瓜—稻—菜”连作生产,2005年她所在的组稻田改制面积达120亩。
“瓜—稻—菜”连作在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基础上可说是跨了一大步,但对于热爱钻研农业科技的高七妹来说这只是迈出的第一步。为拓宽自己眼界,探索出更高效的科技模式,99年她第一批参加了镇里举办的“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班。在上蔬菜课时,她从老师讲课中获得吉首蔬菜基地被开发,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前景广阔的信息后,又萌生了搞大棚蔬菜生产的念头。于是她积极向政府申请,通过政府与蔬菜局衔接,99年底她又在全村率先安装了3座大棚。为搞好大棚蔬菜生产,她订阅了《长江蔬菜》、《湖南农业》、《湖南科技报》等多种报刊杂志,如饥似渴地学习蔬菜栽培知识,白天她钻进棚里,反复实践摸索种植技术,晚上挑灯学习技术。她还5次跑到蔬菜局向专家请教技术,并把老师请下来实地指导。得知河溪镇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后,她多次跑来请教相关技术,查阅相关信息,远教站也把她作为重点技术扶持对象,按农事季节为她提供相关技术信息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春季,高七妹以茄子、西红柿、黄瓜为主的第一批早春蔬菜上市了,由于上市早、价格高,平均每公斤在2—3元之间,第一季菜收入就达6800多元,3个棚全年共收入11000多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年底全家5口人,总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人平纯收入达到4200元,比全村人平高出1000多元。群众笑着对她说:“高七妹,你爱钻科技,真的是钻出金(精)了。”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为村民发展高效农业探路踏桥。
高七妹对高效农业种植相当内行,是村里出了名的“土专家”,因此,村里推荐科技示范户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报上了她的名字。当上了科技示范户,就得为村里农业发展探好路,把好关。高七妹在农业科技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对每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她都带头做示范,详细记载物候特征,为村里引进技术、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试验、示范不可能每次都成功,这也给她带来不少的经济损失,她总是笑着说“牺牲点个人利益是小事,关键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不足,让村民得实惠是大事”。2004年,她为引导菜农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在村里开展了大棚蔬菜施用沼气肥试验。由于没有经验,施用浓度过高,一片长势喜人的白菜全部脱水枯死了。当时市场菜价很好,给她造成了2000多元的损失。她没有一点后悔和抱怨,而是马上跑到蔬菜局等技术部门寻找答案。总结原因后,2005年开春,她又继续开展试验,由于掌握好了浓度,试验相当成功。于是她马上把其它菜农请到自家的棚里来,手把手的把技术传给乡亲们,使阿娜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向无公害方向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现在村里只要有试验示范项目,她都积极参与。几年过来,她先后参与开展了“稻田免耕洋芋、白菜、小麦栽培试验”、“西瓜嫁接栽培试验”、“特色红薯试种示范”、“生物菌肥试验”等10多项试验,推广了“瓜—稻—菜”连作、“猪—沼—菜(果)”等高效农业模式5项,引进南丰蜜桔等新品种20多个。为阿娜村发展高效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致富不忘群众,高七妹把自已艰辛探索出来的“致富经”无私奉献给了乡亲们,让大家走上了共同致富道路。
高七妹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和大棚蔬菜致富,成了全市有名的科技示范户。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深知党员要带头致富,更要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奔小康。在全村党员大会上说:“我虽然先富了,但作为科技示范户,如果不能示范带动大家致富,我这个示范户也就算白当了!”为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她把自己艰辛探索出来的“致富经”无私奉献给了乡亲们。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高七妹积极利用村里开展“一联三帮五带头”帮扶活动的契机,在搞好村里各项工作的同时,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为群众传授
技术。阿娜蔬菜大棚基地的许多农民不懂技术,更不晓得种什么菜,为帮助他们发展蔬菜生产,她经常踩水过河为大棚基地农民传授经验,解决生产难题。为了带动其它组发展地膜西瓜,她在8组坪上租了2亩田开展“瓜—稻—菜”连作示范,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地膜西瓜推广到全村9个组面积达300亩,(其中“瓜—稻—菜”连作200亩)。同时,她还有充分运用“阿娜村先进性教育学习中心户制度”,召集周围的党员群众,在自己家里办课堂,既学理论又学技术,家里的影碟机成了村里的“电教员”。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现全村发展椪柑1600亩,人平达到1亩多;以西瓜、香瓜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达300亩,以大棚蔬菜为主的商品菜生产面积200亩。她带出了周明友、田富云等一大批种植大户,户平纯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现在,阿娜村民靠发展西瓜、蔬菜、桠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全村人平收入达到3200元,较1998年增长2倍。
自家的日子和村民的日子都红火起来了,高七妹的科技致富梦却还在延续。谈及今后的发展,高七妹的目标是,从明年起,按照镇里提出的“农业观光园”建设发展思路,要在西瓜生产上实现引种个小、质优、美观的珍品瓜、礼品瓜;在大棚蔬菜生产上,实现引种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价值的“名、优、特、奇”新品种,并租10-15亩稻田开展“湘西红提”示范,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推动全镇“农业观光园”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