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教师介绍词
最美教师介绍词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今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濮阳日报社继续开展“濮阳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县区和学校推荐、预评和专家初评等层层筛选,我市初选出15名“濮阳最美教师”候选人。根据公众投票情况和专家评选意见,最终将遴选出10名“濮阳最美教师”,在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进行颁奖。现将名单和事迹情况公布如下,请大家按照公布的方式,踊跃投票。
1、牛爱芝,女,38岁,范县张庄乡中学教师,1996年,牛爱芝濮阳师范毕业后,就一直工作在偏僻的农村中学。作为教师,她积极进行课改,努力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孩子的一生发展铺路;作为班主任,关心班里的留守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温暖,被孩子称作“校园妈妈”;多次承担县语文教师培训示范课任务,效果显著,深受听课教师欢迎。
牛爱芝先后获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优秀教师、省十佳教改之星、省优质课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张丽莉”式优秀教师、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市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县优秀教师、县十大最受欢迎教师、县十佳教学能手、县十佳师德标兵等称号。
2、阮君,女,45岁,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教师,为了让孩子学好语文,爱上阅读。她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师生共读、毛虫阅读、亲子阅读、家庭读书会等等。她还联手家长建立班级博客,打开孩子们的写作之门,所带班级7次获得河南省校讯通“书香班级”称号。班里孩子过生日,她都会送上一首生日诗,让孩子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她还带领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去贫困学校过六
一、去社区栽种认养小树苗„„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足迹,都被阮老师留在了每年一本的电子相册里。
阮君老师以浓浓的爱教育每个学生,以真切的情感染着每个孩子。为学生付出所有,是她生命中永远的追求。
3、赵红彪,男,48岁,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北环路第一小学教师,为使每位孩子爱上学习,全面发展,他承担并主持了多项教研课题,自创的“三位一体”教学法在新区推广,效果显著;课堂精彩纷呈,连续多年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多才多艺,能够胜任小学里的每一门学科;爱生如子,常年资助多名留守儿童;他身患严重类风湿、身体多个关节严重变形,但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他说:疾病不是让人可怜的资本,是动力。为了不耽误上课,自创“类风湿疏控疗法”课下治疗;免费帮老师和小区大爷大妈们针灸治疗腰酸腿疼职业病、慢性病。
赵红彪先后多次荣获区市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称号,至今发表的学术论文、诗词文章及原创歌曲等已超过20万字。
4、程志华,女,40岁,南乐县实验中学教师,丈夫因多脏器衰竭重症欠债二十余万元,后续治病每月花费2000余元,公婆糖尿病、脑梗阻。家庭不幸没有压垮她的脊梁,她勤俭持家,养育孩子、照顾老人、丈夫,节假日为生计摆地摊。家庭不幸从不耽误工作,2014年毕业升学人数全校第一,2016年七科联赛所带语文学科组全县排名第一。生活如此艰辛,她仍资助困难学生、疾病患者,并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
程志华先后被授予濮阳市师德标兵、濮阳市最美母亲、濮阳市最美敬业人、濮阳市最美警嫂、第二届“感动南乐十大人物”等称号,并荣登2015年6月中国好人榜。
5、刘云霄,女,46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教师,从教26年来,肩挑学校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的重任,常常以校为家,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在父亲瘫痪情况下,始终以灿烂微笑、以爱和热情感化孩子,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每天往返奔波于学校和父母家中,精心伺候植物人父亲;做饭、翻身、擦澡、鼻饲,大小便,不离不弃、毫无怨言,受到家长、邻居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挤出业余时间,读书学习提高自身,写诗填词百篇以上,结交网络诗友数百人,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修养。
刘云霄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等,取得科研成果30多项,所带班级成绩年年名列前茅。
6、康艳红,女,46岁,濮阳市第六中学教师,从教24年,一直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她爱学生胜过自己孩子。拿自家风扇给学生送去凉风,中秋佳节送月饼,学生生日煮好鸡蛋和面条,生病领回家照顾,为生活困难的学生购置衣物,牺牲周末与学生书信沟通„„被学生亲切称为“妈妈老师”。2008年,折磨她多年的囊肿一度让她坐卧不安、夜不能眠,为不耽误学生的课,坚持拖到寒假治疗,开学后依然战斗在毕业班教学第一线。
康艳红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名师、首届教育教学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濮阳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其事迹曾在濮阳市电视台“濮上人物”栏目报道。
7、康军保,男,34岁,清丰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康军保以校为家,时时处处惦记班级;以生为本,点点滴滴牵挂学生,每逢节假日,他坚持到贫困学生家进行家访。大胆创新,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不仅学到文化知识,而且学会如何自学,学会如何创新,在历年县教学评估中,多次获得第一名。他先后在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省、市、县获奖论文二十余篇,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省、市优秀成果五项。
康军保先后被评为县拔尖人才、市文明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市优秀教师、省优秀辅导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
8、陈红旗,男,41岁,清丰县六塔乡初级中学教师,他痴情教育,十九年矢志不移,他倾心教学,十数载一如既往。他以校为家,不论何时,校园里总能看到他奔走的身影;他牵挂学生,家里母亲重病,却依然坚守在讲台上;他潜心课改,精心打磨的“三四一”教学模式被老师们争相应用。他的课堂充满着灵动,他的教学关注生命,他用无言的真爱照亮六塔乡初级中学所有孩子们前进的行程。他的工作嬴得了学生的称赞、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他就是六塔乡初级中学的陈红旗老师。
陈红旗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优秀教师和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9、李继朋,男,40岁,濮阳县第一中学教师,在19年的教育生涯中,李继朋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他坚持每天读书、反思,写下的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已近百万字。和朋友组建读书研讨会,利用星期天进学校,跑乡下,足迹遍及20个乡镇。十九年收入不高,却资助困难学生数万元。依托“李继朋名师工作室”,编写《文学读本》、《文言读本》、《中学生读〈史记〉》等七部校本教材。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于2012年考取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李继朋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河南省十大语文年度人物,河南省语文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濮阳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濮阳优秀中青年人才,濮阳县十大好人,濮阳县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10、王永强,男,36岁,濮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从教13年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给了他的学生,把全部智慧和满腔热血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他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课堂生动幽默,是全校课改方面的带头人。他爱生如子,为学生送被褥,带学生去看医生,资助班里贫困学生,学生都亲切地称他为“最美强哥”。他每日早出晚归,以校为家,牺牲了自己的亲子时间,以至被女儿称为“旅客爸爸”。
王永强先后被评为濮阳市优秀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市优质课教师、市模范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以及省市优秀辅导教师等称号。
11、刘青霞,女,40岁,濮阳县第二中学教师,从教22年以来,做为数学老师的她,用知识和能力、用智慧和经验在课堂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做为班主任的她,用理解和尊重、用耐心和宽容待学生视如己出;做为数学备课组长的她,用肩膀扛起年轻人的成长,为数学老师创造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做为年级主任的她,用责任的砝码,让荣誉的天平始终向整体优化那段倾斜。2015年在全县抽考中,他教的数学学科优秀率、平均分和总评成绩都是全县第一。
刘青霞,先后被评为濮阳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濮阳市教坛新秀、濮阳市优质课教师、濮阳县优秀班主任、濮阳县骨干教师。
12、申桂珍,女,48岁,濮阳市实验小学教师,诗人的气质和才情,让她成为“数学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创编的上百首数学儿歌,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爱上了计算,迷上了数学。做为班主任,谱写班歌、唱响班级口号、制订班级公约,通过实施“班主任兵法”,带动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也总结出一套先进的管理经验。从教30年,连续30年担任班主任,同时扮演着年级组长、班主任、数学教师等多重角色,阳光自信是她生命的底色。她为人低调、不争名利,用爱心照亮三尺讲台,像妈妈一样呵护着孩子们,用责任铺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几十万字的教育反思记录着她执着追求和探索的足迹,课堂上沙哑的声音是她长期扎根坚守一线教学的深深烙印,濮阳市优秀教师、巾帼文明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是她教书育人博大情怀的真实写照。
13、刘淑萍,女,44岁,濮阳市昆吾小学教师,做一个具有学术与人格双重魅力的教师是她的教育教学信念。她无私、热情、大气、积极、专注。她的教育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带没有吃早饭的孩子去吃早餐,给略有不适的孩子送上一杯热水,给请假误课的孩子补课,探望生病住院的学生。她为了与孩子的一个约定,腰椎疼痛不已却依然到校上课„„她让每一个孩子心向往之,也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带动团队共同发展。
刘淑萍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荣获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14、李金荣,女,年龄43岁,濮阳市第八中学教师,从教25年,坚守一线25年,担班主任20余年。2004年,左股骨头出现早期坏死,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每天忍痛上下楼,曾多次因劳累晕倒2次送医院急救。冰天雪地,她送无人接的孩子回家;带周托的孩子回家洗澡;给贫困的家庭孩子交费、订书;她为落后的转学生义务补课,为长期生病住院的孩子无偿辅导;对生理心理有疾的孩子不嫌弃不放弃。2008年,设立金荣奖励基金。她注重培养学科兴趣,积极参与多个课题研究,参与编写了校本教材《快乐成长每一天》;她坚持撰写教育随笔,2015年底完成《与梦想同行》。
她是濮阳市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濮阳市张丽莉式的好老师、濮阳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濮阳市师德标兵。2015年6月《濮阳日报》对其爱岗敬业事迹进行了报道.15、姬锋,女,40岁,濮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教育21年,姬老师没请过一天病、事假。在精心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年级组长的华丽蜕变。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众所周知,所在班级曾接纳过患严重感统失调走路不稳的孩子;做过脑手术头部常年插着引流管的孩子;因脊椎发育畸形用钢板固定的孩子;耳朵失聪佩戴助听器的孩子。她不曾有过丝毫嫌弃,从未动过放弃念头,给予孩子加倍呵护和母亲般的关爱,成为孩子心中永远的“姬妈妈”!
她先后被表彰为濮阳市文明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濮阳好青年等荣誉。
投票规则:
1.投票时间:6月6日0点—6月20日24时。
2.投票范围:主办单位公布的15名候选人(候选人详细事迹点人物照片即可查阅)。3.每天允许投一次,一次最多可以投十人。
4.禁止一切雇用投票公司刷票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主办方有权取消其票数。
投票方式:
1.网页投票:进入“濮阳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评选页面,点击15名候选人照片下方的投票框进行投票。
2.微信投票:扫描关注“濮阳宣传”官方微信
第二篇:最美教师颁奖词和事迹介绍
最美教师颁奖词
不大,井小不小;年纪不大,成绩不小;
职称梯队,都是神马;心藏勾三股四玄五,口述加减乘除平方;
以往走马观花闲逛,今后快马扬鞭工作;自从小福来到,从此天马行空;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同事尽心尽力,彬彬有礼;对学校真心热爱,热情服务;
学带已囊中之物,特后当为期不远;
今日君子一言,他日驷马难追!
数风流人物,还看马——晓——明!
事迹介绍
老师一直在小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近五年进行了一轮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数学循环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安心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与其他老师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历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树立敬业、乐业的世界观、道德观,是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近五年,新北区考核优秀2次,获市新北区行政嘉奖3次。
老师始终把让孩子享受良好的数学教育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关心爱护学生,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任教班级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在教学中,谦虚好学,精心钻研,积极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树立大数学的教育观,努力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课后,积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参加数学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名学生在《小学生数学报》竞赛中获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通过多年打磨,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2006年被评为市数学骨干教师。多次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获得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在2010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中,执教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2011年获新北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11年获市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老师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参加校省级课题《基于教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的主要研究和区教研室省级课题《数学课程标准分解与实施的研究》主要研究。主持的区级课题《基于教材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性研究》于2010年7月份顺利结题。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善于总结,2010年11月,论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现状和对策》发表在省级刊物《山西教育》上;2010年4月,论文《开展延伸活动,落实数学实践活动目标》发表在中国教育理论期刊《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上,论文《巧妙设计板书,提升教学实效》发表在省级刊物《学周刊》2010年第10期。2011年4月,论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发表在省级刊物《教育研究与评论》上。2011年6月,《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小学数学教育》上。2012年6月《口算教学校本化,从“点状”走向“序列”》发表在省级刊物《考试周刊》……共将近20篇论文在区以上获奖或发表。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老师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先后重点培养指导解丽、丁志根、佟学唬老师。解丽、丁志根老师在2010新北区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多篇论文省级获奖和发表,解丽2012年被评为市教学能手,佟学唬2012年被评为市教坛新秀。还积极发挥示范作用,2009年,在市策略教学研讨活动,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现状和对策》的专题讲座,2011年1月市数学年会执教《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2012年参加镇江、、连云港联合教研活动执教《运算律》(镇江市教研室承办),2012年4月市级专题讲座《数字化资源校本化建设的策略》,2012年8月面向全市做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获得一致好评。
老师一直担任数学教研组成长,精心策划校本研修活动,引领数学团队成长,开展的数学活动获得同行好评。
第三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 ——孩子,送你们到希望彼岸
——广西上林县“摆渡教师”石兰松的二十六年
《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7日 01 版)
石兰松撑小木船送孩子们上学。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石老师来喽!石老师来喽!”
晨雾蒙蒙的大龙湖畔,6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欢呼着。不远处的田埂上,一位身穿褐色衣衫的中年人从雾中走来。
到湖边,中年人一一点名招呼孩子。他用力将船拉到岸边,双手扶住船舷,让大一点的孩子先上船,又把个小的一个个抱上去,嘱咐他们按前大后小坐好。
一切停当后,他跑到岸上,拉起锚链,撑开木桨,朝岸边一杵,说了声:“坐稳了哦,走了啵”,划水而去。
这位中年人,名字如一幅国画——石兰松,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的老师。
26年,这撑篙划船的动作,他已做了近4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1000多人。
26年,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的爱和梦想„„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你回村里来当代课老师吧。”198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刁望教学点唯一的一位老师病危,在弥留中拉着石兰松的手说。石兰松想都没想,应声道:“得!”
可就在回家的路上,他犹豫了。
这一年高考,石兰松以2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正在中学复读的他听说启蒙老师病了,赶回来看望。老师的托付,他嘴上答应了,可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父亲正指望着儿子走出贫瘠的大山光宗耀祖,他自己也憧憬着美好的前程,如果放弃复读回村里代课,也许就再也走不出这大山了。
晚上,石兰松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眺望着石崖环抱的大龙湖出神。“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恩师的这句话,仿佛一次又一次从空濛深远的湖面传来,在他心头激荡。石兰松打定了主意:自己留下来,把山区的下一代送出去,不让山区的贫困“代代相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铺盖卷从学校搬了回来,紧接着又去了教学点。
说是教学点,其实只有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说是分为一二两个年级,其实只有一个班。因为没有老师上课,孩子们只能自己看看书上的图画。石兰松向他们打招呼,但是,山里的孩子根本听不懂普通话,脸上写满了不信任。
石兰松试着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
“不知道!”孩子们的回答让他吃惊。
其实,怪不得孩子,就算是孩子的爸妈,也常常习惯性地说:“读书有啥用?”他们一有事就把孩子从学校叫回去,或者根本不往学校里送。
石兰松知道,孩子是大山里的希望,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他硬着头皮,挨家挨户去动员村民们送孩子上学。他不讲大道理,只是告诉大家:孩子们长大了起码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吧,去卖鱼时总要会算账吧„„
一趟,两趟,三趟„„石兰松的坚持终于感动了村民们。最后,就连村里的十几个女娃也都上了学。
在大龙洞村,导致孩子失学或辍学的,除了“读书无用”的老观念,交通不便也是一个现实的难题。石兰松所在的刁望教学点,负责接收村内泽庄、刁望、北乐、岜那、石盘5个自然屯二年级以下孩子就读。内泽庄和刁望两屯之间直线距离大约只有1公里,但背后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石山深崖和大龙湖阻隔了内泽庄屯和刁望屯,内泽庄屯的孩子要到刁望教学点,就得翻山越岭。
要想保证入学率,就要想办法改善交通。可是,打通山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天,石兰松凝视着自家门前的几棵椿树,忽然有了主意:把椿树砍了,做一艘小木船,自己撑船接送孩子们上学!征得父母同意,他砍下自家的椿树,又拿出半年多积攒下来的200元工资,请来造船匠造船。
不久之后,小木船终于下水了。望着孩子们稚气的脸庞和船尾浅浅的V形波痕,石兰松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从这一天起,大龙洞村再没有一个儿童辍学。
从这一天起,石兰松的“摆渡”人生开始启航。
“如果我走了,谁给孩子们撑船、上课?”
大龙湖风景如画,时常有观光游船鸣笛而过。但风景再美,也掩盖不了石山库区的贫瘠清苦。走出大山打工赚钱,是村里人祖辈相传的选择。26年里,山外的世界日新月异,村里像石兰松一样年纪的人,一批又一批地走出了大山。石兰松是同龄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他完全可以到外边去闯荡一番,但自打撑起船,拾起教鞭,他就再也难离这方水土。
做代课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可是,就这点工资,石兰松几乎都贴补到了困难孩子身上。石兰松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儿子初中毕业后,本想去一所中专继续读书,却因为出不起学费,只好放弃。
1994年,在广东打工的三哥兴冲冲地回到家,告诉他,在广州帮他找了一份好活儿,一个月一千多元。当时月工资只有两百多元的石兰松心动了:“可以拿比现在多几倍的工资啊!”“打工赚了钱,儿子读书就不用愁啦!”妻子童绍玉也催他出去打工。
然而,石兰松很快就犹豫了。“如果我走了,谁给孩子们撑船、上课?”“耽误了孩子们咋办?”“自己当初把考大学的机会都放弃了,为的又是什么呢?”
彻夜难眠的石兰松,心里纠结不已。他说,自己“最对不起的是家人”。
过了几天,石兰松平静地告诉妻子:“我还是留下来吧。以前是孩子们不能没有我,现在,我也离不开孩子们了!”
于是,面对本来就不多的走出大山的机会,石兰松又一次地选择了坚守。
大龙湖上景色旖旎,却阴晴难测,风云易变,尤其是秋天,几个拐弯的地方,小船经常遇到“顶头风”。
这天清晨,像往常一样,石兰松划着木船送孩子们去上学。
船到湖心附近时,湖面忽然刮起大风,雨如瓢泼。孩子们撑在手上的小伞,被狂风卷得底朝天,雨也像流弹一样打在他们的身上。风越刮越紧,雨越下越大,小小的木船在水面上挣扎!“快把伞扔掉!快把伞扔掉!”石兰松高声呼喊。也许是因为害怕,也许是因为风声太大,孩子们除了紧紧握住伞柄,竟不知道要做什么。情急之下,石兰松摔倒了。他趴在狭窄的船板上,一只手紧紧抱住船舷,一只手使劲往外划拉渗进船里的水,并大声对孩子们说:“别害怕,抓住船舷,坐好!”又一阵狂风卷来,石兰松紧紧抱住的小船,从江岔口倒行了1000多米,撞上了岸边的坡地,等他从船板上爬起来,准备将孩子一个个抱下船时,这才发现,已经到了别的村子的码头。
“只要有我在,孩子们就一个都不能少!”经历了这次险情,石兰松没有想到放弃,反而时刻提醒自己。
自那以后,每天傍晚的6点半,石兰松就会准时用手机接收上林县的天气预报,同时,他也认真记录湖上潮涨潮落的日期和规律,还不时向水上经验丰富的老人取经。
风里来,雨里去,石兰松已经在大龙湖上创造了一个纪录:26年,水上行船“零事故”!不仅如此,他还救起过10余个落水者。
“哪里都可以是课堂,哪里都可以教书”
2010年9月,就在第9艘小木船也开始渗水时,北京的一位爱心人士筹钱帮石兰松购置了一艘铁皮船。
石兰松掂量了很久,给新船取了个名字:“希望之船”。
石兰松现在带的班上,一年级有10个孩子,平均年龄还不到6岁。年纪刚够上学前班的梁宏福,只听得懂壮语,石兰松用手指着书上的字,轮换用普通话和壮语领着他读。5岁多一点的覃宏健写字时,连笔都拿不稳,石兰松便握住他的手,一笔一划地教着写。
石兰松深知:光教孩子们知识还不够,一定教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
“戴嵩是一个大画家,在听到牧童的批评后,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了句‘谢谢你的指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呢?”5月7日上午,石兰松正在给二年级学生分析《画家和牧童》中的人物。
“谦虚„„”
“对,就是谦虚。昨天我们讲到,做一个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就必须孝敬父母,那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呢?”
“好少年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眼神中透着无邪与天真。
这天中午,一年级的陈燕芝不小心磕到了膝盖,石兰松在操场上细细察看伤口并确定无碍后,用手指着受伤孩子的膝盖问:“你们知道,这个部位叫什么吗?”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茫然。
“这叫‘膝盖’,x-i-xī,膝盖。”石兰松像在课堂上一样拼读着。
“x-i-xī,膝盖„„”孩子们清亮的声音,荡漾在青山绿水间。
“哪里都可以是课堂,哪里都可以教书。”石兰松说。
2005年,他顺利通过代课教师的转正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在全镇统考中,刁望教学点年年名列前茅。
“他是老师,也是船夫,还是保姆”
5月5日这天,天气晴朗。课间,石兰松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外的空地上玩游戏,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追逐着他嬉闹。
“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特别需要大人疼爱。”石兰松介绍说。
每年春节过后,村里的大人们又要收拾行囊出去打工了。临行前,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将孩子托付给石兰松:“我们可能要几年后才回来,拜托您好好照顾孩子„„”
在老人留守的村子里,有不少衣服邋遢、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的孩子。看到这些孩子,石兰松心里酸酸的。孩子们一进校门,他就一个个帮着扣好衣衫,摸摸他们的小肚腩,问他们吃饭了没有。如果碰上雨天,他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火帮孩子们烘干淋湿的衣服和鞋。
令石兰松高兴的是,在政府的关心下,教学点不但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还开始实行免费午餐。在石兰松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套厨具,一袋米,一瓶花生油,一包盐,一包味精。每天10时40分,石兰松就会准时给孩子们做饭吃。
“他是老师,也是船夫,还是保姆。”说起石兰松,学生石林的爷爷格外动情,“好人哪!”
但石兰松明白,再浓的师生情,也抵不过骨肉亲。他嘱咐外出打工的村民:“时常给孩子打个电话,让他们感受到家和亲情的温暖。”
“我爱你,是来自灵魂、来自生命的力量,爱是一种信仰„„”这首《信仰》,是石兰松的手机铃声。他说,他很喜欢这铃声,会一直用下去。
第四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2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2
挺起不屈的脊梁
——记阜南县朱寨镇李寨小学教师刘子荣
【概要】刘子荣,一位单亲母亲,朱寨镇李寨小学的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二十多年前丈夫不幸离世,生活的重担非但没有把她压垮,反而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演绎了朱寨镇的一个又一个传奇。抚养二个孩子长大成人,赡养年迈的婆婆安享晚年,用爱心撑起留守儿童的一片蓝天。这位集“阜南好人”、“阜南县师德标兵”、“朱寨镇优秀教师”、“阜南县优秀班主任”等诸多称号于一身的乡村女教师。一位单亲母亲,到底能够承受多大的重担,我们不知道,刘子荣也不知道,因为她的脊梁从未弯过,哪怕一丝一毫!
天热了、天黑了人家往家回,可刘子荣在放学后,天黑时,总往承包地里跑,为了一家四口人的生计。2001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刘子荣像往常一样,放学后去搭理地里的庄稼,晕倒在玉米地里,下午上课时班长喊起立后,教师内哭声一片,当刘子荣问是何故时,班长含着眼泪说:“刘老师,你不能在这样不要命了,以后我们帮你干农活。”每每回忆起此景,刘老师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说:“现在的孩子真懂事呀!”
有一次刘子荣放学回来后看见婆婆在流泪,就问:是不是子荣惹你生气啦,我有什么错就说出来呀!婆婆拉着刘子荣的手泪流满面的说:“我看你累的吃着饭都能睡,真着不想活啦,我这样拖累你,我真是于心不忍呀。趁着你还年轻,过你应该过的生活去吧。”说完老人已泣不成声。刘子荣跪在婆婆面前,拉着婆婆的手说:“虽然你儿子走啦,你还是我家的主心骨呀,只要我回来家能看见你老人家,再苦再累我也能坚持。”
在朱寨镇谈起小学的教学质量,刘子荣名字总是被人们提起,原因是翻开朱寨镇近五年的小学质量检测成绩,只要是刘子荣所带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2015年春,中心学校组织业务检查,中心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朱鑫主动向校长办公室申请到李寨小学检查工作,当时大家都迷惑不解,当检查结束开总结会时,朱鑫的总结汇报三次提到刘子荣,对刘子荣的学生管理方法、课堂教学艺术和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大加赞赏。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朱主任想探究一下刘子荣取得成绩的原因。后来朱鑫常说:刘子荣在那样的特殊的家庭环境下,能取得这么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怎能不激起人们一探究竟的兴趣。
2004年父亲因患肺癌住进阜阳市人民医院,在父亲住院的一百多个日夜里,为了不耽误工作,她仅在周六、周日才骑着自行车到医院照顾父亲,当得知父亲病危消息时,刘老师正在课堂上,待下课后赶到医院时,父亲已经离开人间。当弟弟见到刘子荣,把父亲临终时连喊她的名字时,刘子荣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放声大哭。刘子荣常说:我这一生最大遗事就是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2006年开始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婆婆已是八十高龄,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孩子同时进入高中,儿子在阜阳红旗中学读书,女儿在阜南实验中学学习,她还在进修大专,每当新学期开学,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为凑她娘三个的学费发愁,孩子们读完高中,家里就欠债一万多元,后来给儿子娶媳妇家里又欠了十多万元。虽然刘老师家庭贫困,负债累累,但她从不会在个人利益上斤斤计较。
前两年刘老师在李寨小学教学点教书,那里只有一年级一个班,孩子们年龄小,不懂事,又没有家长接送,每天放学,以免个别同学贪玩不按时回家,就在校门前的路上,目送他们回家,直到每队学生都到庄头时,她才能放心回家。她家离学校有六里路,其中有三里是坎坎坷坷的土路,每逢阴雨天,为了不耽误上课,她总是把自行车扛到水泥路接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到校。本村陈庄的李梦晴,大苗庄的张玉,曹静平等一学期不知坐过多少次刘老师的车。
本村陈庄有个学生马东悦,2011年爸爸因车祸去世,她与弟弟和奶奶一起生活,家中经济困难,刘子荣得知此事后,每年从微薄的工作中拿出钱来给她交生活费,直到孩子小学毕业。为此,马东悦的奶奶逢人便含着眼泪说:没有刘子荣老师,我家的孙女早就辍学啦,她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呀!
一位单亲母亲,到底能够承受多大的重担,我们不知道,刘子荣也不知道,因为她的脊梁从未弯过,哪怕一丝一毫!
第五篇:最美杭州推荐词
最美杭州推荐词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杭州。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传承着美丽文化的文明城市。
凡是来过杭州的人,无不对这里的秀美山水风景赞赏有加。山连着山,山连着水,水盛着水,纵横交错。其中美丽的西子湖畔这幅美不胜收的水墨风景画更是美的让人敬畏,让人沉沦,让人留恋。迷人的西湖四季,犹如人间天堂里镶嵌的一颗闪亮璀璨的明珠,照亮着这个城市大地。人与自然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美到极致。
除了风景秀丽之美以外,杭州也涌现出了一些最美人物。陆续出现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察等好人美事。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地最美的土壤孕育出最美的硕果。就像种子发芽需要土壤一样,这种美的力量,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这种精神基因一直渗透在杭州人民的血脉当中。更是这座美丽杭州幸福的体现。
人心更美,山水更美,最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