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6:2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清水五中 李 强

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义务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工作事关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到千家万户,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使老百姓要求“上好学”问题日益突出。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严重挑战教育公平,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是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曾在经济发达地区学习的感受和农村多年教育工作的体会,现就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区域间及城乡间义务教育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当前而言实现城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核心内容;二是学校之间要实现均衡发展。各级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三是学生层面要实现

均衡发展。即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和谐发展,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

教育实践表明,影响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质量,包括教师的编制、教师的业务素养、教学方法和态度等;二是学生质量,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和学习主动性等;三是教学条件,包括教学环境、教学实验设施设备、教学图书资料等;四是教学管理,包括机构、队伍、制度等。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1、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公共教育,也是普及教育,是“有教无类”的公正、平等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的基本人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化进程切实加快。政治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的核心是要保证每位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政府有义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每所学校均衡发展,以满足广大城乡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最终实现促进每一位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就当前而言,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既是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宗旨的战略举措。也是维护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2、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近年来,党和国家立足于我国国情,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支持力度。相继启动实施了“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制度、“营养早餐”计划。这些重大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优越性。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义务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是相关利益群体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尤其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同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其本质属性就是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现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共同的教育需求,而应对的唯一方式,就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使义务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自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各个学校都在努力地研究和探索,但就整体讲,素质教育还是任重道远,还需要长期努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线,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学校教学质量的素质差距,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情况看,丰富的农村人口资源与低水平的人力资源质量形成强烈反差,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怎样把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丰富人力资源,把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最直接又最重要的是依靠教育,而义务教育又是最重要的基本途径。就必须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科学发展,把教育列为民生工程来抓,如整合城建、教育、规划、人事等多家部门着手教育结构布局规划等。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如积极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农

村教师培养工程”等等。尤其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民群众迫切期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民孩子享受与城市公平教育。

三、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尽管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现在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条件差距明显。

与城区学校相比,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差距非常明显。县城各个学校基本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软件等先进仪器设备,校舍、运动场等都达到标准化建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一是校舍陈旧,住房不足,设施简陋,校园环境较差。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简陋,硬件资源严重不足,远远不符合寄宿标准,有的学校连寄宿生的基本条件都得不到满足。二是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实验、电教仪器不完备,无相关功能室,几室共用,多媒体设备缺乏。多数学校计算机配置多年,年久无钱维修,处于瘫痪状态。三是由于学生流失,致使农村学校办公经费锐减,而学校照样要支出那么多的日常费用,根本无钱改善学校的办公环境和对教师业务进行培训。

(二)、师资队伍差距大。

目前,城区学校教师学科配套能基本满足需要,教师学历、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而农村学校由于城乡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学校工作、生活条件较差,教师队伍不稳定,随着近年来大规模的在职学历进修的开展,乡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大都达标。但乡村教师学非所教的现象非常突出,再加上培训质量低,造成了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虽然达标了,可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

高。一些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年轻教师逐年选调流入城区学校,致使乡镇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城区学校都存在较大差异。这样一来,师资力量城区比农村强,中心校点比村小强。同时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多数学校在师资配备上学科不配套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课教师学历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反差大,无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实施困难,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城乡生源差距大,农村学生流失严重。

1、教育政策中的“ 城市中心”取向和重点学校制度是导致教育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执行的是对县城中小学校进行倾斜的教育政策,其结果是:县城的教育普及程度远高于广大农村地区,县城中小学校占有的物质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比乡村学校高得多。有的地方政府有钱在县城建“示范学校”、“窗口学校”,却无钱帮助农村的不合格学校达到基本标准。这种发展是以牺牲非重点学校的发展为代价换来的,它拉大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在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还处于稀缺状态下,中考升学分数排位,就近入学政策不仅没有阻止择校行为,反而是择校问题越演越烈,优质生源过度集中于县城中小学(特别是中学),导致县城学校出现“上学难”、“大班额”的问题,而农村中小学则普遍出现“吃不饱”的现状,加之乡镇的中小学生源普遍持续锐减,使得乡镇薄弱学校的生源和社会声誉越来越差,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差低。这种不均衡的现状,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也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上的不均衡。

2、与县城相比,乡村中小学辍学率高,尤其是初中辍学现象还相当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老师家访调查,排在首位的是客观经济原

因,家庭条件不好,特别是生活比较困难的一些家庭,驱使一部分学生出现长期辍学或者季节性辍学。其次就是学生自己原因,对继续学习缺乏兴趣,家长和学生对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处于第三位,后面就是学校条件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等和其它因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是普遍存在的,从数量看,失学问题在目前还是比较严重.从年级看,中高年级较多,往往大面积地辍学,从性别上看,男生失学所占比例略高于女生,从失学趋势上,虽逐年下降,但趋势不宜乐观,另外贫困家庭和外出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还很薄弱,有待加大扶持力度,帮困助学,使均衡教育得到有效提升。

(四)、教育经费缺口较大。

办学条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办学经费的问题。近些年,虽然在有关法律、政策的保证和各级政府的关注下,乡村学校办学经费较以前有所增加,但城区学校由于学生生源较好,平均公用经费高于农村学校、筹措教育资金渠道较多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学校除维持正常运转外,仍有余力投入部分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农村学校由于现行的经费投入结构和受城乡经济差别等影响,普遍存在经费短缺,有限的资金除维持正常运转外,无能力投入资金用于设施设备添置,改善办学条件,更谈不上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费用。

(五)、教育质量不平衡。

由于以上原因,学校教育质量肯定会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地方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无法与其他学生相比,成绩没办法赶上去,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裰学。作为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育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终身教育,出现了六年义务教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又滑坡。

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因而社会对义务教育公平最为关注。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不加快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就不可能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将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一)提高认识,切实承担责任,树立均衡发展理念。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教育规划,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尤其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全社会的责任。一是要不断强化均衡发展的思想,明确工作重点,当前要把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的教育改革,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重要工作予以落实。二是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将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纳入相关部门及其主要领导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三是建立督导与评估机制,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等方面体现均衡发展的要求,重点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等进行督导和评估,有效遏制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

(二)加大投资力度,缩小办学条件差距。

1、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扶持基础薄弱的学校是缩小校际间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的首要工作。薄弱学校是由于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而对非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而形成的。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与农村办学经费不足有关,见于此,政府应多

方想办法,全面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真正落实县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不减少城区学校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实行教育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缩小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在经费和资源配置上,取消长期以来教育资源优先向重点学校配置的倾斜政策,不再把有限的资金、教学设施和优秀教师主要流向重点学校,而是向乡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教育经费调配优先保证薄弱学校;这样才能确保城乡学校的正常均衡运转和稳定。

2、要创新教育均衡政策,添置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结合新课改的需求,添置完善农村学校必要的紧缺的教学设施,特别是加强学习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设施等)的配备,加紧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及校园环境,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办学进程,尽快使农村中小学 “三室”建设和音体美器材配备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逐步改善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食宿条件,努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选就一批“思想品德硬、业务能力精、教学观念新”的教师队伍,才能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的教育。才能真正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思维,有开拓精神,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深化改革,缩小师资队伍的差距对于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因地制宜,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科学配编,妥善解决农村学校编制紧缺的问题。要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做到“省编”与“县编”结合,定编与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并充分做好“五改六”后的师资准备。既规范管理又兼顾地区差异,制定出适于当地情况的教师编制标准,科学配备农村学校师资。

2、以人为本,加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使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要强化内部管理与激励机制,使教师喜欢教学、乐意

教学、善于教学,真正做到事业留人;采取多种形式、渠道、措施,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乐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3、提高农村教师地位待遇。城乡教师职称晋升工作要实行差别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津贴标准;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指标,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条件,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地区从教,做到待遇留人;废除城区学校随意在农村中小学校挖掘优秀骨干教师的做法,彻底根除教师流动和校长选优中的腐败问题。

4、以校为本,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着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培养培训;通过名师下乡、送教下乡等形式多途径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整体队伍水平。开展“乡本”培训和教学改革试验、研讨交流,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在城乡学校之间通过校内触动、片内互动、城乡联动,形成“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共同体关系。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是实施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突破口。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改主阵地是课堂,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敢于教学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课改的勃勃生机。二是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以激发教师勇于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为重点,努力让教师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放心探索。在学生评价上,改变只看考试分数的惯用做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多元化发展,变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在教师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提高

业务能力,潜心教学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不断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型转化;在学校评价上,注重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学校的考评与学校声誉、校园文化建设挂钩,关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潜能,关注学校内涵竞争力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教师不断进步,使学校更具活力、张力与竞争力。三是强化主管部门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依法治教,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治教,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费就近入学的规定,制止“择校风”、“一校两制”和“校中校”现象,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五)、加快教育信息步伐,用信息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农村教育的战略举措,是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有效克服现行教师培训形式所固有的严重缺陷,而且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实施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稳定和优化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因此有关部门要制定农村远程教育应用评估方案,把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力度,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

加快教育信息步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宣传和政策规范,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加大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三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努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六)、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

义务教育是全民的事业,推进义务教育特别是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特别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舆论

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在广大农村宣传国家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重要政策,尤其要配合正在进行的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实施工作,使广大农民清楚认识并能切实履行自己在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方面所承担的法律义务,理解党和政府为实施义务教育特别是为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其次,要使广大农民转变观念,能够真正认识到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只是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公民的要求,也是他们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技能的现实而直接的需要。要正确引导社会的监督,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强国的高度激发他们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情感,为教育献计献策,使教育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各部门都应参与的工作,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造成当前某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其现实因素也有其历史渊源,既有教育本身的失误,也有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既有观念偏差也有实际困难。所以,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不能急于求成,搞一刀切,要集中攻关,进行试点,总结经验,稳步前行。只有每个县域的义务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让全区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才能最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清水五中

李 强

第二篇:如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进一步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的迫切需要。麻塘山乡中心学校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创合格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改善办学条件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全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麻塘山乡素有隆回的西藏之称,经过几轮的办学布局调整,麻塘山乡现在有两所小学、两所九年制学校,分布合理,覆盖了全乡受教育人口。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差别,一些学校发展滞后,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为解决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麻塘山乡中心学校决定用建设合格学校来均衡学校办学条件。全乡的办学条件得到质的提升,办学差距也大大缩小。但作为隆回最边远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尚与其它乡镇有一定距离。如何进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还有以下几点要真正的达到合格。

一、均衡师资力量

师资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校际间的不均衡,关键在于教师不均衡,如果一所中学有些科目连专业老师都没有,教学工作又如何开展,你修再多的房子,配再多的电脑又有何用。麻塘山是隆回最边远的地方,外地教师不愿意来,优秀教师留不住,加之近年上级分配老师均按成绩由老师本人来选,结果可想而知,这是制度造成师资的不均衡。针对如此情况,一是教师要分得来,政府从制度上入手;二是教师要留得住,政府要从待遇上入手,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总之上级人事管理部门要健全教师均衡配置机制,促进教师校际间的有序流动。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扎根偏远。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切实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帮助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建立校本研训制度,稳定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

务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校长。学校要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教师倾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增加边远地区教师补助津贴,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总之根本保障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加大合格学校建设完成后的运转投入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确保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重点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和规范使用工作,促进“三个增长”的落实。以确保合格学校的运转开支,现在对于学生的教预算是体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但真正落实到学校开支的钱就那么一点点,往往建好的合格学校因费用问题变得不合格了。因此努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不能只在建设合格学校迎检时大把的钱往里投,验收完了资金没了。

三、强化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加强学生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总结、交流和宣传班主任工作经验,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做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准备工作,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开展广播体操比赛,抓好学生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招生评价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力度,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

四、创造合格的家庭、社会教育

学生在学校时时称之为学生,在家庭中是小孩,在社会中是一个公民。他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如今的农村,外出打工者甚多,近一半的学生成了留守孩子,是家庭中的执行家长,作为一个未成年人,他管得了自己么。农村的社会,打牌的这一伙,那一堆,小孩子见多了不学么。常常是学生在学校受点教育,回家后正负抵消为0,甚至为负数。更不用说回家后的家庭教育及家长的辅导。只有创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才不至于乡下孩子远远落后于城里学生。

第三篇:一体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体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刘红梅

2013年第8期 ——社会建设

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区、边区、山区、库区于一体,比照享受国贫县待遇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几年,通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把教育发展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关键”,形成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推进组织管理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社会影响大、经费投入多、持续时间长,必须强化领导,统筹安排。为此,我县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城乡教育一体化领导小组。坚持以教育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搞好配合,如财政部门将相关经费列入预算,城建和规划等部门对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宣传、文化部门提供指导和宣传,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这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合作”的管理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推进规划投入一体化。在对全县城乡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城乡教育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加大城乡教育的统筹力度。一是合理规划校点布局。针对我县山区、库区校点布局分散的实际,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制定《通山县2012至2020年校点布局调整规划》,确定“永久保留”、“过渡性保留”、“撤销”、“新建”学校名单,对全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实现集中优质资源办优质学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努力实现投入均衡。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足额征收教育附加,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教育项目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倾斜力度,实现了县域内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2010至2012年,县财政对义务教育阶段分别投入1.868亿元、2.051亿元、2.774亿元,分别增长12%、10%、35%。全县投入资金近亿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小学校危房4619间,新增校舍46余万平方米;多渠道筹措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了覆盖全县所有初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工程,745个班的班班通工程,装备了100余所学校的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到了国家优惠政策,全部用上了新的标准课桌椅。同时,化解2500余万元的“普九”债务,积极争取并利用中央和省农村义务教育校安工程项目、薄弱学校建设等项目,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校的砖瓦房,全部消灭D级危房,全面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

三、推进师资配置一体化。采取“三优先”政策,统筹推动城乡教师逐步走向优质均衡。一是优先补充农村教师。近几年来,我县招录了300余名农村中小学编内代课教师为聘用制教师,招聘148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各乡镇学校任教;明确规定凡由代课教师招录为公办教师必须到乡镇学校任教,每年的资教生、特岗生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二是优先培训农村教师。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全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和市教育局组织的相关培训。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根据我县教师的需要,积极开展县级教师培训。每年有近千农村教师完成省、市、县三级培训。同时,引导、发动各校按市、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活动,基本上做到了“五有”,即有组织领导,有工作计划,有具体内容,有检查记载,有工作总结。三是优先扶持农村教师。在对职称评定、评先评模指标方面给农村学校增加指标比例,对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且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优先考虑。在绩效工资方面,向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同时,加大城乡校际帮扶力度。通过开讲座、教师培训、下乡上优质课等方式,加大城区示范学校、先进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力度。

四、推进教育质量一体化。一是实行课堂教学改革。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满堂灌”,效率不高,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借鉴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经验,树立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课改观念以及学生主体意识。二是实行联校走教。联校走教是通山县确保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保证农村校点全面开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极为重要。目前全县中小学联校共49个,覆盖初小及教学点83个,走教教师162人,受益学生8万余人次。“联校走教”办学模式呈现出覆盖校点更广,覆盖学科更全,走教教师素质更优,走教方式更规范,走教效果更突出的良好局面。三是发展学校特色。在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鼓励学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提升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在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创精品;探索教育管理新模式和课堂改革新思路;根据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展现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落实大课间等活动,创新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探索小学低年级实现学生家庭作业零负担。从统计情况看,全县95%的学校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大课间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部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全县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五、推进评估标准一体化。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改革教师、学生评价模式,转变单一的用分数评价教师学生的观念,逐步建立合理的、全面的教师学生评价模式。县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建立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督导机制,制定出台《通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多次对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在《通山周刊》和通山政务网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六、推进关爱体系一体化。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通过关爱工程丰富均衡发展内涵。一是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就读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推进政府主导、学校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三是建立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制度;四是加大对特殊学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残疾儿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切实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五是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免补”政策,发放寄宿生生活补贴,通过建立贫困生资助基金会、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资助贫困生等方式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系通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第四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68更新时间:2009-2-18

一、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是公平教育问题,新的《义务教育法》把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育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更是文明社会最基本要素之一,其实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因此,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洛江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任务是艰巨的,其间还有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洛江新跃升,教育先发展”主题,根据当代知识经济的要求和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育过程、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基础宽厚、知识扎实、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促进加快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

三、洛江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建区以来,洛江区坚定不移地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1.实现了“双高普九”。适龄儿童入学率和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8%和98.44%,7-15岁残疾人口入学率99.3%。2008年5月顺利通过“双高普九”验收。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一批教育项目建设,创建了泉州市第十一中学、敬德职业技术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共投入资金2176万元,完成了22943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新建校舍91352平方米,建设9所寄宿制小学,合并21所小学,基本完成了小学布局调整,学校布局日

趋合理。

3.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区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建成全区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各中学、中心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投入1000多万元,添臵了一批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全区生机比达到11.1:1。

4.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创建省级农村示范小学3所,市级示范小学3所,市级教学管理先进校1所;全区初中校全部建成市级达标校,1所高中校被确认为省三级达标中学;罗溪、双阳、河市、虹山、马甲五乡镇实现小学十配套达标建设,中小学办学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5.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大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全区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小学大专学历69.6%、初中本科学历41.5%,高中本科学历以上82.05%;师资水平不断提高。稳妥推进教师队伍的人事制度改革,分流安臵小学教职工289人,小学教师队伍得到优化。

6.各类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入学率为56.05%;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新的发展,新办敬德职业技术学校于04年秋正式招生。全区幼儿入园率显著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87%。社会力量办学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自学与成人教育考试规模不断扩大。

7.素质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教学常规管理稳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于2003年顺利进行。完成了全区的中学、中心小学两轮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产生了6所省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四、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我区教育事业虽然取得新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仍有差距。一是学前教育入园率偏低、办园水平有待提高,初中控辍保学工作尚有难度,高中阶段入学率不高,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缺乏,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二是办学条件尤其是学校内部设施仍有缺欠,教育投入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基础教育装备水平距离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现代设备设施特别是体音美等设施配备参差不齐,办公自动化工作有待整体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四是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特别是机械人口增长较快区域的教育布局有待完善;五是高中教师、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缺乏,教师学科配套不均衡,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五、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

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均衡发展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以此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1.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继续巩固我区“双高普九”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提出本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教好每一名学生上来。

二要优先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薄弱校改造。切实做好辖区内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落实,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用实际行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的强烈要求,真正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2.逐步缩小办学差距,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一要加快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步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要降低整体水平,简单地寻求发展程度的整齐划一,而是在提升整体水平基础上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重点关注薄弱学校,使其尽快缩小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又要重视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中小学合格校建设,即是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中小学合格校建设的有关标准,落实政府行为,促使政府部门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省教育厅已经出台了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和评估标准,提出至2015年全部通过合格校的评估,把这项工作做为推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

二要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小学薄弱学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热”、“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同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是实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首要工作。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包括目标和任务、主要措施、工作进度等,使改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

地顺利进行。对于一时难以改变面貌的薄弱学校,可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或采取挂钩承办、合并、撤销、办特色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改造。二是要建立薄弱学校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落到实处。三是要给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加大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为学校选派事业心强、有管理经验和开拓精神的校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和优秀高师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允许超编调入骨干教师,并在职称评定时优先晋升,允许返聘优秀离退体教师。四是要挖掘学校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要把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任务完全寄托在外部力量作用上。要抓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真正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骨干队伍。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科研部门、教育督导部门要对薄弱学校进行联合专项督导,帮助和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薄弱学校在“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软件”水平有质的飞跃。同时,要重视总结和推广薄弱学校转变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经验,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增强其社会信誉。

三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依法治教力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蔓延的势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严禁考试择优招生或以各种名义分快慢班、实验班、强化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禁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帮助,制定具体的转化计划,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各类优质学校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一要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区教育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对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薄弱学校的需求。

二要继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专业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努力

改善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待遇。

三要加强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委托泉州师院等普通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和手段,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在完善校本研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联片教研和集体备课。进修学校努力将教研重心下移,教研员应深入到学校靠前指导、跟踪研究。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尽快在区域内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

四要实施教育开放和对口支援制度。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开放月、开放周、开放日活动,实施阳光课堂、和谐课堂。要组织开展辖区内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活动,通过教学、教研、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带动,帮助薄弱学校领导和教师尽快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搭建平台

一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臵资源、安排资金时,要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所有学校都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等课时。教师要面向每一名学生,教好每一名学生,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二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指导体系。区督导部门和有关职能科室要定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要组织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对一些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选派有经验的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到这些学校工作,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

三要把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要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5.关注弱势群体教育,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层次

一要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资助贫困学生政策。建立有效机制,切实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和提供必要寄宿生生活补助的经费。

二要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落实收费“一视同仁”的政策。要加强对以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为主学校的扶持和管理。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要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双高普九”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要优先保证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努力改善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条件。

6.建立督导评估体系,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一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制度。教育行政及其督导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督导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的重中之重,把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率列入对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行发展性评估,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很多,但是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却是无限的、永恒的。

第五篇: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能满足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双高普九”成果,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创建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罗区义务教育现状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就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推进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新罗区现辖1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小学共127所。其中:城区小学(指“四城一镇”,即四个街道办事处和西陂镇)共20所,教学班384个,学生数20050人;农村中心小学14所,完小37所,教学点56所,共有教学班542个,学生数13926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共25所。其中:城区初级中学9所,班级数172个,学生数8628人;农村初级中学16所,班级数174个,学生数6739人。城区初中专任教师 498人,小学专任教师675人;农村初中专任教师782人,小学专任教师1172人。

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我区义务教育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地方财力、管理体制以及城区建设进程加快等方面的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规模不相适应

随着中心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人口急剧增加,同时受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家长、学生择校心理较严重等等因素影响,导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源不断增加,城区现有的办学规模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出现“上学难”的问题。如:近三年来城区小学每年新增学生分别为1536人、420人、1685人,平均每年增加学生数1073人;城区初中生源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城区中小学的班生规模都在60至70人之间,超过城区小学班生规模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的标准。2008年小学本新罗区户口流动学生数为4346个,占总学生数13%,中学为1255人,占总学生数8%,且生源基本上都流动到城里就学。而农村中小学则普遍出现“吃不饱”的现状,乡镇的中小学生源普遍由原来的千余人减少到不足500人,特别是中学更加明显,如:2008年江山、万安、苏坂、捷步中学学生分别为197人、139人、140人、131人,农村中小学生源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生源不断减少,每个乡镇的学校数量不断下降,大多数乡镇只保留一所中心小学,不断撤并完小,2001年至今共撤并完小61所,教学点74个,目前多数教学点规模小、实力弱,与城区学校形成强烈反差。

(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滞后

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1)校舍陈旧,设施简陋。普遍抗震能力差,需进行抗震安全加固的面积大。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简陋,硬件资源严重不足,远远不符合寄宿标准,有的学校连寄宿生的基本物品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如:万安中小学,学生宿舍楼一层楼只有一个厕所,一个洗漱间,每间寝室都没有阳台,没有桌椅,由于长年缺修,水电设备严重老化,门窗朽坏。(2)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实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多数学校计算机配置多年,年久无钱维修,已不能使用,处于瘫痪状态。完小以下学校则基本没有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师资水平存在差异

目前,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科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而农村学校由于城乡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教师山区补贴少,无其它收入,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城区学校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超编、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以江山、苏坂和万安三个乡镇小学为例,江山乡教师49人,平均年龄41.7岁;苏坂乡教师76人,平均年龄44.7岁;万安镇教师62人,平均年龄42岁。年龄较大的教师大部分是70年代录用的民办教师或补员顶替的教师,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多数学校在师资配备上学科不配套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更是严重缺乏。

(四)教育经费缺口较大

城区学校由于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高于农村学校、筹措教育资金渠道较多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学校除维持正常运转外,仍有余力投入部分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农村学校由于现行的经费投入结构和受城乡经济差别等影响,普遍存在经费短缺,除维持正常运转外,无能力投入资金用于设施设备添置,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财政较困难的乡镇,有限的财政仅能保证教师工资,办公经费、修缮费、水电费等日常开支严重不足,维持基本的运转都相当困难。据了解,有部分边远乡镇中小学的教职工到城里开会的差旅费都不法解决。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均衡发展理念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明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要不断强化均衡发展的思想,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实。一是明确工作重点,当前要把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的教育改革,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二是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将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纳入相关部门及其主要领导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三是建立督导与评估机制,重点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等进行督导和评估,有效遏制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

(二)加大投入,缩小办学条件差距

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的途径和措施是:一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建立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保障机制。如: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费、教师培训费、校舍基建维修费以及设备购置等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及校舍安全。二要逐步改善公共卫生设施条件。应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办学进程,尽快使农村中小学建设,特别是新老“三室”建设和音体美器材配备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逐步改善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食宿条件。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多方筹措教育资金,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四要加大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调整和撤销部分规模过小,生源不足、教育质量较低的中小学薄弱学校,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深化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改革,缩小师资队伍的差距对于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机构编制、人事、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农村教育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招聘录用、职称评聘、调配交流、培养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和倾斜,从整体上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农村教育质量。

1、加大政策扶持。通过改革农村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在中、高级岗位职数设置上给予倾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津贴标准;建全完善农村名师工程激励机制等,实行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稳定的补贴政策,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安心教育、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2、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整体队伍水平。如:通过增加师资培训经费和免费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师资力量,探索建立网上学科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让农村教师不出门、不花钱就能与城市教师同步提高,使网络教育成为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3、加大改革力度。制定城乡一体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边远山区、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校有一个基本的教师配备标准;改革农村教师考试进城办法,防止大量年轻老师流入城区;改革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促进年轻教师及骨干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年纪较大的教师提前退休;逐步改变农村教师普遍超编、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四)加大帮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1、实施强校带弱校制度。坚持和完善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制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将城区的优秀教师选派到农村的薄弱学校,承担学校管理和教学任务,对口帮扶学校教师进入城区学校,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学经验,达到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2、实施轮岗制度。实行教师和校长在城乡之间的正常性轮岗,积极从政策和机制上促进城市教师下乡轮岗任教,将好的教学方法、办学经验传授到农村薄弱学校,缩小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等差距。如:规定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时,有在农村任教经历的优先,到农村轮岗的在职教师,轮岗期间一切关系、工资待遇不变,并给予发放一定的补贴等。

3、实施对口支援制度。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中小学校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下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对“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进行......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编)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 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张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潍坊市《关于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实现教育......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五篇范文)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通川区八小:李鹏“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现在我国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义务教育法》、《山西省义务教育条例》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青铜峡市沈闸中心小学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近年来,我校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内涵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老百姓对优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