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
牙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留守儿童出现率呈上升趋势,为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具体实际,特建立本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一、建立组织领导制度。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闫军焘
副组长:杨建军 郭保周 魏有平
成 员: 王治昌 胡金祥 林婷 李亚萍 王福兴 张喜俊 陈沫莉 各班主任
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作用,加强对全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政策,确保他们不辍学。同时不断改善学校的条件,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二、建立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制度。
各班每学期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根据新学期学生变化情况,各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分人头,通过上门调查、走访群众等形式,逐一做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统计,汇总后上报到学校。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三、建立“大手拉小手”爱心帮扶结对制度。
各个年级、班级要全面落实“代理家长”制,全体任课教师要积极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几”管护对子,全面关心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状况,要求做到知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知监护人(或托管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做到知情;“在生活上多细心照顾、学习上多悉心指导、心理上多耐心引导;学习上辅导优先,生活上照顾优先,活动上安排优先;建立责任制和跟踪服务制,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个代理家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各代理家长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托管人或监护人联系一次,保持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经常性沟通,力争做到半月能电话交流一次,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四、建立谈心交心制度。
学校教师每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五、建立留守儿童家访制度。
重视留守儿童家访工作,班主任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六、建立亲情联系制度
充分发挥亲情联系电话的作用,让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同时学校安排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亲情联系情况记载。
七、建立家校互动制度。
发挥家校教育功能,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八、建立典型引路制度。
定期开展活动,座谈了解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学习自主自强典型,交流成长体会。各班级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要及时报道宣传,扩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影响,要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浓烈氛围。
2013.5.7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
宣汉县南坝镇双柏中心校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
一、信息卡制度。
各校在每学期开学前对本校“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填写“留守儿童信息卡”,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留守代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二、学校寄宿制度。
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更多适龄儿童在校寄宿。
三、亲情培养制度。
在各校设立亲情室,内设电话或计算机和视频,确保每月让每位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或视频聊天一次。
四、心理咨询制度。
在各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
五、关爱帮扶制度。
开展“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给予帮助。
六、家校互动制度。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功能,通过家校互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第三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
韩坊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
管理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一直都是我县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而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缺失。而我校就是一所农村学校,一直贯切落实上级部门的方针,同时对于村上的留守儿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建立了一系列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政教处。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韩坊中心小学
第四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
马尔康县沙尔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一直都是我县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而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缺失。而我校就是一所农村学校,一直贯切落实上级部门的方针,同时对于村上的留守儿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建立了一系列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沙尔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五篇:留守儿童教育
耕耘“善德”沃土 呵护“留守”成长
湖南省临澧县第四完小 刘昌稳 邮编:415200 电话:***
邮箱:1025342748@qq.com 摘要: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校的教育。学校因地制宜,“绘制”了一份留守儿童教育“路线图”,最大限度弥补他们的成长“短板”。耕耘“善德”沃土,为留守学生调制精神套餐;重视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成长夯实根基;延伸教育触角,为留守学生业余引路导航;依托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能量。
关键词:留守儿童 养成教育 业余 家庭教育
我校地处县城边缘,生源一半是留守儿童。长年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我们,深知这类学生群体的成长困境:缺少父母的关爱,祖孙之间隔代沟通阻滞,家庭教育方式落后老土。同时,我们也明白,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校的教育,为此,学校因地制宜,“绘制”了一份留守儿童教育“路线图”,最大限度弥补他们的成长“短板”。
一、耕耘“善德”沃土,为留守学生调制精神套餐 “至善至美”,一个唯美的成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古老的至善文化迫切需要学校文化的现代演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四小开始了善德文化的系统构建。围绕“至善”主题,我们从“善”字成语入手,从搜集的80个“善”字成语中精心挑选出20个符合“至善”主旨的成语,重新排序、组合、连缀成“至善”的文化核心:“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从善若流……止于至善”。在传达室的外墙面开辟出了以“乐善不倦,至善至美”为主题的“至善”成语墙,进出校园,抬头可见。
为了形成强盛的“至善”文化气场,学校同步启动“室、廊、园、墙”等的部位的文化设计与布臵。“忠、孝、仁、善、礼、智、信”的道德文化长廊建起来了;“中国好人”的宣传专栏立起来了;走廊上,“临澧四小美德少年”光荣肖像挂起来了;教室里,“临澧四小学生一日一善行为指南”“教师心语”贴起来了:办公室内,现当代教育名家陶行知、斯霞、李吉林等名师带着各自的教育主张,肩并肩“走”来了。
学校文化,任何物象都应成为文化的载体。新修的教学楼,一砖一瓦里,蕴含着香港教授杨菁荪华侨的一份爱国情谊,“菁荪楼”这一简单的楼名因此有了丰富的“至善”内涵。综合楼与幼教楼之间新辟出的一块绿地,因杨教授亲自命名并欣然题写园名“至善园”,普通的绿地顿时赋予了鲜活的文化张力,并一举成为四小“至善“文化的聚集地。
二、重视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成长夯实根基
立足校情,提炼养成教育核心要素。一直以来,养成教育成效为何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检索了各类养成教育研究成果及专著,成果内容各异,表现形式惊人一致:梳理出了条目繁多的“好习惯**条”。平心而论,这些总结提炼出的好习惯,的确是应该养成的好习惯。然而,相对衡定的教育力作用到数目庞杂的目标点上,教育功效恐怕只能像隔靴挠痒。只有因地制宜,将眼花缭乱的目标点科学“瘦身”,才能产生看得见的教育功效。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校集中力量进行了养成教育核心指标的“校本提炼”。我校是一所处于县城边缘的小学,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以留守儿童居多。毫无疑问,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缺失的是什么?习惯,基本习惯。怎么办?家庭的缺失只能靠学校教育弥补。经过一番自我诊断后,学校举全校之力梳理提炼:临澧四
小的学生最迫切最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经过征集、筛选,学校将养成教育核心凝练成了“洁、雅、勤”三个字,每个字三项指标。即“洁:校园清洁、仪表整洁、书包洁净。雅:举止儒雅、上下楼文雅、用餐优雅。勤:勤背书、勤练字、勤阅读”。简称“三三三”目标。每项指标又分别描述出具体的行为指向。
删繁就简,调整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目标确定下来了,如何让目标可测可评?毫无疑问,班级管理评价是一道推动养成教育的有效杠杆。笔者再次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所在学校的醒目处,都有一套条清缕析的评价量表,而这块量表多半指向班级管理,只不过量表内指标各异。但集中指向养成教育的指标少。
我校也一样,校园醒目处设臵了一块评价班级管理水平的量表,表内指标涵盖“卫生、礼仪、上学、放学”等十二项。学校再次决定,要对班级管理动一动手术,于是,由“文明班级嘉奖排行榜”更新为“养成教育班级嘉奖排行榜”。评比主题直接指向“三三三”,累计九个项目。通过三种途径获取数据:大队委的值班数据、“行政日志”记载数据、政教主任的日常巡视数据。评比结果一周一公布,用笑脸取代分数,每周笑脸多的班级就可以获得一面红旗。评价一月一累计,直接进入班主任津贴的一部分。有了新的评价指挥棒的引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向感更强了,一门心思盯着“三三三”。
直观呈现,让结果反馈无声胜有声。最有效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抵达心灵的自我教育,尤其是与个人品德直接关联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自我教育不能凭空冥想,需要形象直观的媒介牵引,以便于学生自我观察,区别和评价自身优缺点。受“微课”的启发,我们借助“班班通”平台,尝试定期制作“好习惯益终生”主题“微课”。开通“微课”素材提供渠道,教师人人是“拍客”,家长也可参与。校道上、走廊里、操场中,看见有教育意义的场景,手机一举,随手拍下,指尖一点,发送学校,定期评出优秀“拍客”。每周一第一节播放,“微课”呈现的是教师“育人瞬间”、学生“精彩呈现”。厕所,一直是学校深感头痛的部位,蹲位不足、狭窄拥挤、进厕不冲、异味难闻。在“进厕冲水,善良之举”的进厕习惯强化下。厕所异味开始淡化,瓷砖地面开始还原本色。五月的一天,走进低年级楼层厕所,一阵茉莉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不知是谁,给厕所喷洒了空气清新剂!5月里,栀子花开的季节,不知又是谁,在厕所窗台上偷偷摆放了几朵洁白的栀子花。这些喜人变化,学校及时编成“微课”——《这里的变化静悄悄》,搬到班班通屏幕。
教育家魏书生有言:“基础教育这点事并不复杂,认准了往深处做便是。”我们欣喜地发现,在“333”的引领下,曾经的“蓬头垢面”开始流露出现代文明气息,赤脚片不见了,红领巾鲜艳了,小手干净了,举止文雅了。清晨进校,一声声清脆悦耳的“老师好”,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三、延伸教育触角,为留守学生业余引路导航
我们坚信这句格言:人的差别就体现在业余!成人世界里也有一句话:8小时内成不了专家!业余时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为了让留守学生的业余有章可循,我们运用“放长线管业余”的策略,重磅推出“临澧四小学生业余活动指南”。对学生业余生活设计了五类“家常菜”。
“手不释卷爱阅读”。学校引导班级建立了图书漂流站。以定期跟踪调研的方式督促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纷纷被精彩纷呈的课外书吸引,由当初的“被阅读”进化成“好阅读”。中高年级学生还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经验“让阅读像书香一样自然”在全市推广。“一笔一画写好字”。学校响亮地提
出一个“硬性规定”--“一日一练”。组织学生唱响“写字童谣”:“一读二写三再比,一日一练更给力;课内课外两结合,日积月累出奇迹。”“一丝不苟写作业”。把一丝不苟写作业作为基本学习习惯来抓,发给每位家长一份“家庭作业布臵与评阅操作指南”。学校坚持一月一次跟踪调研学生作业情况,发现倾向性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涌现出的好典型,学校及时推广。“日积月累勤背诵”。学校规定,所有学生背诵篇目,学生要滚瓜烂熟。“百花齐放展才艺”。“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才是素质教育的完整内涵。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己之长,或外显或隐藏。学校的责任就是给学生提供施展的舞台。有了这些评价指向,学生的业余生活主题自然由“放任自流”转向“有的放矢”。
四、依托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能量
为了破解“5+2=0”的魔法算式,我们意识到,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只有建好家长学校,并尽快提高家教水平,才能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法就是:
一是定期对家长学员授课。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学员培训会,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对教师授课把好“三关”。即“准备关、讲课关、时间关”。近年来,学校先后请来全国感恩励志教育专家朱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天赋亲职教育课题组专家等来校进行家庭教育专题演讲。
二是及时组织爱心大家访。学校采取“爱心大家访”形式,定期组织“送教下乡”,因材施教,给家长面对面传授家庭教育艺术:告诉家长“祖辈如何代养留守孙儿”;启发家长“孩子的差别就体现在业余”;提醒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三是精心策划家长会。开好家长会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所在。为吸引家长踊跃参会,学校改革会议形式,摸索出了三种家长会方式:一是把家长会办成“成果展示会”;二是把家长会开
成“家长论坛会”;三是把家长会办成“亲子互动会”。
“乐善不倦,至善至美,文明美德伴随我们成长……”正如四小校歌“善德美天下”所唱,相信,在四小这片“善德”沃土里,会培育出一个个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留守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