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附件
北京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规范动物诊疗行为,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和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动物诊疗机构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依法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动物医院和动物诊所。
第三条 在本市设立的动物诊所,其动物诊疗场所使用面积(不包括兼营区域)应当不小于60平方米;在本市设立的动物医院,其动物诊疗场所使用面积(不包括兼营区域)应当不小于120平方米。
第四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有布局合理的诊疗室、手术室、药房等设施。
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动物用品、动物食品、动物美容等项目的区域应当与上述诊疗区域合理分区,设置在独立房间内。
第五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聘用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第六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在显著位置公示动物诊疗许可证和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监督电话等。
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佩戴载有本人姓名、照片、执业地点、执业等级等内容的标牌。
第七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相关规定建立病历、处方、药品、手术、住院、医疗废物处置、医源性感染控制和档案管理等诊疗管理制度。
第八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诊疗活动中与动物疫病医源性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的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动物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动物诊疗机构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和消毒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第二章 病历管理
第九条 病历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归档以后形成病历档案。
第十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编号制度,为同一动物建立标识号码。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应当标注页码或者电子页码。
第十一条 病历书写应当符合有关动物诊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并由相应执业兽医签名。
第十二条 执业兽医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告知动物主人有权要求复制或者查阅病历。
第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严格病历管理,防止病历毁损和丢失,任何人不得随意涂改病历。
第十四条 动物诊疗机构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的,病历应当符合上述要求,系统应当显示实施诊疗的执业兽医的签名,并可打印纸质版本。
第三章 处方管理
第十五条 兽医处方笺应当由依法注册的执业兽医按照其注册的执业范围开具。执业兽医应当在其执业的动物诊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
第十六条 执业兽医应当根据诊疗需要,按照动物诊疗相关技术规范以及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第十七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前记包括动物诊疗机构名称、动物主人姓名、病历号、动物种类、年(月)龄、性别、体重、数量、临床诊断等;正文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及休药期;后记包括开具处方执业兽医注册号(执业证书编号)和签章、开具处方日期等。
第十八条 处方笺一式三联。第一联由开具处方药的动物诊疗机构保存;第二联由兽药经营者保存;第三联由动物主人保存。
第四章 药品管理
第十九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从合法供货单位采购药品,对供货单位的资质和产品批准证明文件进行审核,并留存首次购进药品加盖供货单位印章的前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以及每批药品的供货凭证。
第二十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购进和用药记录。购进记录应当载明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购入数量及日期等内容;用药记录应当可追溯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批号。
第二十一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有专用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储存药品,并按照品种、类别、用途、以及温度、湿度等储存要求,分类存放。
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当分区或分柜摆放。过期、变质、被污染等药品应及时清理。
第二十二条 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特殊药品应当由专人保管,采取双人双锁专柜保存,凭单独处方领用,建立专用账册,实行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动物主人姓名、动物种类、病历号、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开具处方执业兽医、处方编号,经办人等。
特殊药品只能用于诊疗正当需要,由执业兽医单独开具处方,并直接使用于动物,严禁非执业兽医人员使用。
废弃、过期的特殊药品应当由本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后按照规定销毁处理。
第五章 手术管理
第二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安全用药、手术物品清点等制度,防止发生诊疗差错与事故。
第二十四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第二十五条 执业兽医在术前应当向动物主人书面告知手术的重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取得动物主人的同意,并签订手术协议书;术后应告知动物主人护理注意事项。
第六章 住院管理
第二十六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对需要住院治疗的动物进行住院登记,并与动物主人签订住院协议。
第二十七条 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应当与其他住院治疗的动物隔离饲养。
第七章 医疗废物处置
第二十八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医疗废物处理及暂存设备条件,并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处理。
(一)污水处理设备;
(二)暂存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的专用设备;
(三)暂存废弃的医用针、手术刀、玻璃器皿等医用锐器的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
(四)暂存被动物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过期、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药品以及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等医疗废物的防渗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容器。
第二十九条 医疗废物的暂存设备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等安全措施,并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三十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营单位签订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委托协议,并建立委托处理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签名等。
第八章 医源性感染控制
第三十一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源性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动物诊疗机构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第三十二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相关技术规范和规程的培训。
第三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地消毒;对诊疗室、手术室、隔离室、化验室等感染高风险区域应定期进行消毒;与动物直接接触的诊疗台等设施应当“一动物一用一消毒”。
第三十四条 动物诊疗机构使用的进入动物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动物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第三十五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其职业安全。
第三十六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七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设置档案管理室或档案柜,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档案,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许可材料:动物诊疗许可证申请表、动物诊疗场所地理方位图、室内平面图和各功能区布局图、动物诊疗场所使用权证明、各项规章制度文本、设施设备清单;
(二)人员档案: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执业兽医和服务人员的健康证明材料;
(三)病历档案:病历、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与协议、动物住院登记记录和住院协议等;
(四)各项记录:处方、药品购进、兽用毒麻药品和精神药品登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疫情报告和人员培训等记录。
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清晰,不得随意涂改、伪造和变造,确需修改的,应当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第三十八条 动物诊疗病历、处方、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等资料应当保存至少3年;兽用毒麻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应当保存至少5年。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农业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甘肃省动物诊疗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程序
甘肃省动物诊疗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程序
一、为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行为,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行政执法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二、本程序所指的动物诊疗机构是指取得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
三、监督检查须由两名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承担,执法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着装整齐,须先出示《行政执法证》,说明来意。
四、监督检查内容
1、检查动物诊疗机构是否具有有效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是否有转让、伪造或变更的行为;选址、布局、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消毒设备是否符合规定。
2、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执业兽医资格证或乡村兽医登记证;是否有健康证明。
3、检查动物诊疗机构是否有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4、检查是否有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5、检查处方笺、病历册是否规范使用;执业兽医及乡村兽医填写的诊断书、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是否规范;病历档案是否保存3年以上。
6、检查执业兽医是否超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和乡村兽医是否跨区域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7、检查执业兽医或乡村兽医有无违反有关动物诊疗操作技术规范的行为;是否发现动物疫情后按规定采取了报告、隔离等控制措施;是否建立了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疫情处置纪录。
8、检查助理执业兽医师是否有违反规定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和出具有关证明的行为。
9、检查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宠物用品、食品、美容等项目的,兼营区域与动物诊疗区域是否分别独立设置。
10、检查动物诊疗机构对场地及医疗器械是否严格消毒。
11、检查动物诊疗机构是否对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医疗废弃物(液)按要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记录是否完全。
五、监督检查频次
1、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半年对全省动物诊疗场所监督抽查1次。
2、各市(州)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季度对辖区内动物诊疗场所监督检查1次。
3、各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每月对辖区内动物诊疗场所监督检查1次。
六、填写监督检查记录
每次监督检查后应如实填写监督检查记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检查内容。
2、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意见。
3、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名。
4、执法人员签名。
第三篇:晋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晋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招聘动物检疫人员说明
晋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是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现有管理人员8名,动物检疫人员65名,负责全市9个定点屠宰场和各镇主要农贸市场的动物检疫工作。
一、工作任务:
1、定点屠宰场检疫班组室内作业,对入场待宰动物依法进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并加盖验讫印章并出具检疫证明。
2、市场检疫人员对进入农贸市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依法检疫并加盖验讫印章并出具检疫证明。
二、工资待遇:
新招聘动物检疫员试用期3个月,月生活补助500元,3个月期满经考核合格签订聘用合同,列入正式动物检疫员。
基本工资分别按900元、950元、1000元、1050元;卫生津贴每天3元,每月最高66元;早班补贴每天5元,每月最高110元;双休日、节假日加班补贴按《劳动法》规定执行;法定节假日每人200元过节费;防暑降温费每年100元;物价差补贴参照全民干部标准执行;劳保每年100元,每两年发放雨鞋1双、白大褂2套、手套5双,每三年发放雨衣一套;市场检疫按收费总额的30%发给补贴;包住宿。工作满3年由单位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参加村动物免疫工作的每月可享受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260元,春秋两季免疫期间按出勤每天最少50元、最高100元补贴(各镇不同)。
三、应聘人员条件要求:
1、文化程度:具有中等兽医专业以上学历,或高中以上连续从事兽医工作三年以上;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
2、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热爱本职工作。
3、具备法律基本常识,熟悉动物防疫行政法律、法规。
4、具有独立从事动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招聘咨询热线:0595-85686945 传真0595-85629945
简历投递:caijf815@163.com(蔡剑峰)ljd588@sohu.com(林金顶)
第四篇:动物卫生监督所先进材料(本站推荐)
xxxx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是隶属于xxxx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的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近年来,该所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大决策部署,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瘦肉精”等违法添加物连续8年控制在1%以下,未发生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连续12年获评“湖南省重大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红旗县”称号。由该所创新推行的“三位一体”免疫管理和申报免疫模式、乡镇动物防疫站标准化建设以及动物防疫检疫远程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多次在全省交流推广,单位连续7年保持“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先后荣获“省三八红旗集体”、“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直机关雷锋号示范窗口”等 110余项表彰,获评省、县科技进步奖8项,农业丰收奖6项。
一、依法严格监管,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着力抓好产地、屠宰、流通等关键环节监管,确保上县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一)抓防疫监管。对基础免疫工作实行“三位一体”管理,在乡镇建立免疫台账、农户建立免疫档案、牲畜加挂免疫标识,全县统一台账、档案、标识的式样和规格,专人负责落实登记管理。推行“规模养殖场程序化免疫、散养农户春秋季集中免疫和平时申报免疫相结合”的动物免疫申报制度,强化养殖户动物免疫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实施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综合评价公示制度,将养殖场基本信息、联场官方兽医、动物卫生监督内容、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在公示牌上予以公示,综合评价结果与项目扶持资金挂钩,有力促进了养殖场改善动物防疫条件,规范动物防疫活动,全县畜禽重大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
(二)抓产地检疫监管。实施“监管体系网络化、责任区域网格化”管理,开展出栏生猪与“瘦肉精”同步检测,快速检测卡实行凭旧领新。与此同时,将检疫申报与无害化处理补助挂钩,对不主动申报的场户不纳入补助的范畴,全县规模养殖场产地检疫率100%。
(三)抓屠宰检疫监管。创新推行无“瘦肉精”等违法添加物承诺制,要求经销商、屠宰户收购生猪时与养殖户签定《无“瘦肉精”等违法添加物承诺书》,凭承诺书申报屠宰检疫,并由驻场官方兽医核对承诺书的真实性,确保屠宰生猪的检疫率、病害生猪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率、出厂生猪产品持证率三个100%。
(四)抓城区流通环节监管。实行动物及动物产品县场风险分级管理,对家禽批发交易县场等重点部位实施24小时无缝化监管,严把入场查验关和出场检疫关。
二、夯实基础设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长效机制
以病害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体系、动物检疫申报点、乡镇动物防疫站建设等项目为载体,不断夯实行业管理基础。
(一)狠抓乡镇动物防疫站建设。2004年以来,组织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站标准化建设,共新改扩建县级站和乡镇站118个,全县已验收的标准化乡镇站占乡镇总数的93.2%。
(二)推进检疫申报点建设。争取县政府将建设经费纳入财政公共预算,扶持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检疫申报点。目前,全县检疫申报点105个,其中标准化动物检疫申报点8个,检疫覆盖率95.5%。
(三)探索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以乡镇和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为单位,因地制宜指导建设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窖1368个,让xxxx病害畜禽有了“安身地”,在全省发挥了“标杆”作用。
(四)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建成xxxx动物防疫检疫远程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包括行政区域、兽医队伍、养殖场户三大基础数据模块和防疫管理、检疫管理、视频监控等六大业务管理模块,所有模块均实现了基础数据快速采集、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有力提升了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强化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围绕监督零距离、管理零空档、案件零差错和执法零投诉的“四零”目标,不断硬化工作措施,着力大案要案攻坚,严厉打击动物卫生违法犯罪行为,为构建平安和谐养殖业创造了优良环境。
(一)规范执法行为。出台《xxxx县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制度》、《行政执法案件审核制度》等,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准确、执法程序严谨、文书制作规范等。
(二)健全工作机制。设立“动检110”,纳入全县“110”联动系统,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年均接到群众举报线索上百起,形成了群防群治格局。加强与公安部门和人民法院联合办案,对复杂重大案件邀请公安部门参与侦办,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化立体宣传攻势,在向养殖户印发《典型案件通报》的同时,组织宣传车辆在全县重点部位巡回宣传。
(三)严厉查处违法行为。2009年以来,全县共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400余起,判刑6人,沉重打击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单位每年在全县执法案卷评查中屡获高分,成为农口系统的一面“旗帜”,抽调的“彭某违法经营死因不明动物产品案”原始案卷,是全县农口系统中唯一被县法制收录的指导案卷。
四、深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发展能力
按照“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业绩一流”的要求,始终注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单位从未发生过一起职务犯罪行为。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体班子成员讲党性、顾大局,自觉落实“五坚持、五带头”要求,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全县乡镇站站长、检疫员、防疫员年培训率100%,极大提升了防检疫队伍和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乡镇站站长培训班已经成为xxxx动监工作的一张“名片”。参加全国和全省技能比武活动,获得全国观摩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先进个人以及全省团体一等奖等荣誉。制定《职工继续教育管理办法》,鼓励职工提高学历水平,单位本科学历以上人数达92%。
(三)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工作人员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健全了奖惩机制、服务承诺、廉政措施和文明创建办法,为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篇:动物卫生监督所年鉴
巴里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010年年鉴
【概况】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自治区兽医体制改革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要求,经自治县人事部门下发文件,于2007年正式成立。机构规格副科级,隶属于自治县畜牧兽医局。参公管理,核定编制8名,实有7人,法人代表初正东,男,汉族。
【工作开展情况】 【畜禽检疫】
2010年以来,我县进一步扩大了畜禽产地检疫范围,强化了公路动物检查站监督检查,继续加大了动物卫生执法工作力度。
(一)畜禽检疫情况。全年共完成畜禽产地检疫133911头只,其中:猪13180口、牛5590头、羊114998只、其它143匹;完成屠宰检疫21579头只,其中:猪1790口、牛551头、羊19238只。检出病害肉186.5公斤,已按照《动物防疫法》等相关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二)检查站监督检查情况。2010年,下涝坝公路监督检查站,实行24小时值班检查制度,工作人员严格对运载牲畜进行查证验物,共检查畜禽121923头只(猪29139口、牛2118头、羊80644只、马属动物262匹、禽9760羽),检查动物产品259.77吨,查出没有检疫证明或者证物不符牛58头,羊245只,猪70口,其他3匹,畜副产品2.7吨,全部打回原地。共消毒车辆2076辆。
(三)餐饮业整治情况。我县开展了对餐饮场所的检查,禁止其购入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做好肉产品的购销记录,杜绝不合格畜产品进入消费环节,确保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目前,我县累计检查宾馆、食堂、饭馆及集体伙食等餐饮场所850 家(次),检查过程中未发现经营加工无章肉的行为。
(四)生鲜乳监督检查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年初以来,我站安排所在地兽医分站认真做好生鲜乳日常监管工作,并安排2名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人员,及时做好县域内2家规模化奶牛场和2家牛奶收购站监督检查,确保奶源质量。
(五)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整治情况。年初以来,我站以检查禁用、过期兽药为重点,开展了兽药专项检查活动。共检查16家兽药经营店,均无发现销售劣质、不合格药品现象;检查中均为“天康”、“正大”“泰昆”等正规成品饲料。
(六)案件查处情况。年初以来为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县动物卫生执法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现累计培训223人次。通过不断的培训,在动物卫生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每宗案件由2人以上执法人员执行,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查处违法案件23例(结案22例,正在处理1例)。所有行政收费项目和数额严格按照农业部价费【1992】452号执行。各类执法案卷档案按照统一格式制作,制作规范,一案一档。
【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以来,我站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充分发挥乡镇兽医分站及疫情测报观察员的作用,加强了各类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及时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监测任务。一是完成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散养户1881户,牲畜17058头(只),规模场327个,牲畜104618头(只)。二是完成了病原学监测、畜牧科学院下达的各项采样任务,共采集血清、拭子、淋巴结等样品1850份,全部送往自治区、地区疫控中心进行检测。
三是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日常监测任务,检测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猪瘟共2042头只,猪H1N1流感临床观察452口。
四是完成四大慢病监测牲畜3072份,其中:布病监测奶牛血清2094份(出现6份阳性,已扑杀处理)、监测土种牛72份、羊95份;牛结核病监测奶牛504头,其中出现1头阳性,已扑杀处理;马鼻疽监测102匹;马传贫监测采集血样205份,送往地区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五是按照自治区动物防疫总站的要求,每月按时向地区、自治区业务部门上报各类动物疫情监测报表,并通过网络向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传送数据。
【培训与宣传】
1、畜牧业法律、法规及科技知识宣传情况
按照地区、自治县畜牧兽医局要求,我站于3月-4月,组织人员进行了畜牧业生产资料打假、畜牧业法律法规、畜牧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6000余份(汉哈两种文字),张贴标语78条,张贴发放通告155份,出动人员55人次,出动宣传车辆12次,发放消毒药品26件。
2、兽医技术人员培训情况
1、年初对新招录的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共120人进行了动物防疫方面的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所有学员进行考试,其中有32人取得了继续教育证书。2、8月20—8月21日由一名自治区资深专家、哈密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瓦依提所长和动检所检疫执法科艾里克木科长进行授课,对全县93名检疫执法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检疫执法培训。3、12月13日—19日,对全县近1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及见习生,进行了为期7天的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所有学员进行考试。
巴里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