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积累古诗词
注重积累古诗词 培养学生语文观
诗词歌赋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新课标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背诵。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巧用时间诵读
教学古诗时我都采用一些方法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我先讲述收集来的故事: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我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又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去学。
那么怎样做到熟读称颂呢?我巧妙利用时间,我与英语任课老师约定:星期一、三、五读语文;星期二、四读英语,我一般7:10分就到校,我总是立即进入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钟,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把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打印出来人手一份,从不搞突击,也不占用 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应该是润物无声,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适时帮助理解,目标计划并行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我根据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 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诗词,这样效果较好。如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我问: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诗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的话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我播放一段配有 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我要求学生积累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三天背一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三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 复习旧的,背完十首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我们把小学阶段一~五年级的都背了一遍,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反反复复,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效果甚佳。
三、教给学生方法,创设吟诵氛围。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助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 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
开展古诗诵读活动以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我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问起他们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也有这么几点:
1、可以增强记忆力;
2、能训练口才;
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4、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
5、培养想象能力;
6、提高审美情趣;
7、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实,我觉得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它还在班里带动了读书的热潮。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改变了我们的班风,他们不再追逐打闹,古诗文也改善了学生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他们的人生底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这从我班学生的“心语集”上可看出)。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美文,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诗词名著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一个书香校园吧!
第二篇:古诗词积累
古诗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古诗则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绝好教材。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积累十分重视:《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75篇,而且在附录中还列出了推荐的篇目。这两点就足以说明古诗文的积累在整个语言积累中的地位。
一、积累背诵背景
为了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尽快的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开展“倡导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为此,学校安排了学生诵读主要内容包括《笠翁对韵》、各年级主题学习丛书、教师指定背诵主题古诗词等。
本次以“植物”为主题的古诗词、成语积累,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感受古代文化中关于大自然实物的描写,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怀,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古诗词、成语积累以“植物”为主题,可从如下类别积累:(1)按季节不同,分别列出不同主要植物;(2)按植物类别不同,花、草、树、木等;(3)按诗体类别不同,分唐诗、宋词等。
为了落实诵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我们将每周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抽测检查,下面简单介绍如何落实:
1、指定内容,周周检查。(主要是《主题丛书》、教师指定背诵的诗词名句的诵读情况)
2、落实晨读、晚写的制度。晨读,让孩子们养成晨诵的良好习惯;晚写,课前先读书后写字,巩固一天所得。
3、开展“演讲”“诵读”比赛。
二、落实积累
(一)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趣味诵读,激发兴趣
在《古诗韵律操》的影响下,让孩子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积累古诗,也可以模仿着古人摇头晃脑念古诗。让孩子们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加深对古诗的记忆,从而激发孩子们积累古诗的热情。
2、动作表演,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在领着孩子们学习古诗时,配上了动作,入情入境,孩子们乐此不彼。因此,当有人问她的学生:“窦老师领着你们背了那么多古诗,你们会不会觉得负担太重?”时,她的学生说:“窦老师教古诗就像玩游戏一样,我们都上瘾!她要不让我们背,我们还不行!”透过窦老师的事例,在班上我也做了大胆的尝试,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量为基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1、背诵记牢,直面经典的熏陶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此时儿童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出:“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让学生在一生中学习,在记忆里最好的时候,背诵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这也是再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同时达到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2、真心接触,享受审美乐趣
古诗文不是无情物,读书也不是为了读而读,应把外部的获得,通过学生主体的消化吸收,成为内部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体的语文素养。其
一、铺设平台,开展精彩纷呈而又实实在在的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天地,领路古诗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有了古诗韵律操的铺垫,可以让学生唱、吟、做动作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其二,古诗的特点是平仄讲究,声调和谐,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意境深远,而这些特点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吟、唱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化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化经典的兴趣。
(三)日积月累
1、见缝插针
“一日三诵”是指每天三个时间段的背诵。我们都知道这个时间段的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于是我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每每上课铃响起,“小老师”就领着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诵读古诗:或对诗,或齐诵,或唱诗。
2、有目标、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我们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周背两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一个月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由于每次复习都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这样反反复复,正背倒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每学期必背的诗就能巩固住了。
3、避免随意性
学生积累的古诗没有主题,就如一盘散沙存在于学生的头脑。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时随意性,时间久了,学生们脑海中的诗词也会慢慢地流失。如果有一个主题,那么这些古诗就可以凝聚成一个金字塔。这一颗沙子和另一颗沙子紧密相连,互为依存,就不容易遗忘。兴趣就好像每一个戏剧的引子,每一个风景点的引道一样,先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古诗的殿堂,然后教师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让学生有可能走进更多的诗人、更多的古诗,在生活中进行更丰富的古诗积累。诵读古诗使孩子们取得了“既学语文,又学做人”的双重效果。
让我们把良好的古诗诵读习惯带给学生,在他们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将祖国古典诗文的精髓奠基在他们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吧!
在“语文主题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也是刚刚起步,我会不断地探究,且行且思,且思且改,从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上走出一番新天地。
第三篇:古诗词积累
古诗词积累(毕业班学生必背)
一、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诗句有:“两个黄鹂鸣翠柳”、“千里莺啼绿映红”、“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干墙来。”
2.描写夏天的景色的诗句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描写秋天的景色的诗句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描写冬天的景色的诗句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二、赠别诗。
1.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王维的《送元二使征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诗句积累。
描写山水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描写情谊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反映科学哲理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反映边疆将士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表现爱国主义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反映作者思念家乡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与月亮有关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回到牵牛织女家。
赞美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赞美柳树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赞美小草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美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补充诗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遗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五、按要求填空。
1.《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借物咏志,其中“梅”具有素净雅洁的特点,“竹”具有顽强坚定的特点。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请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有生之年没有看到国家统一的遗憾。你还能写出其他的爱国诗吗?诗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李杜”,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我们还学过杜甫写景的诗:《绝句》、《春夜喜雨》。8.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古朗月行》,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其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含有很深的道理,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1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如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篇:古诗词积累
小学语文六年级试题——古诗词积累检测
一、按要求默写
1、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的意思是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联想和对偶
这诗句的意思是: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3、王昌龄《出塞》诗中,盼望良将保边卫国的诗句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你喜欢的读书格言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开卷有益;
书山有路勤为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1、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1、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你喜欢的春联(读书对联)是: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朱熹为白鹿书院题)
6、《墨梅》《竹石》《石灰吟》,咏物言志的诗句分别是: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劝人节俭的名言警句: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8、表现友情的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迁移性默写或在语境中运用。
1、诗中月是非常美好的,李白“窗前明月光”的回引起多少人的遐想.请写出两句含有月的诗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人们常引用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词句来说明做人要有博大的胸怀。
3、每读朱自清的《匆匆》,就不由得想起《长歌行》中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人们常引用荀子的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5、一说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惠就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引用《游子吟》诗句)
6、王老师指导同学修改作文,经常引用《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来说明文章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7、一提起这几年的生活,王老汉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的生活 芝麻开花节节高”(请用歇后语)
8、兄弟不和,人们会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劝慰他们.(请引用曹植《七步诗》的诗句)
9、王老师做班主任工作非常细致,校长赞扬她:润物细无声(请用杜甫《春夜细雨》中的诗句回答)
10、作者引用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为了说明北京园林的(清净古雅、质朴天然)的特色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词积累运用
12、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3、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18、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门一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压冬林,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我做事情拖拖拉拉,每天晚上做家庭作业总是要拖到九点半才完成,爸爸看了直摇头。他在我的书桌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有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提醒我做时间的主人。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第五篇:注重文本语言积累
注重文本语言积累
——走出庖丁解牛的误区,注重文本语言的积累。
云梦县隔蒲祥山中学 余国福
内容摘要:我们农村中学在全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重视训练学生对课文的意思、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的语感、以及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积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误区,应该悬崖勒马,两者均不可忽略,而要齐头并进,齐抓共管,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字:农村 中学语文 高效课堂 现状思考
导语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从传统的讲解法——传道授业解惑,到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到今天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创新思维的习惯。这一过程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人类认知规律的循序渐进。然而,在农村中学大力推广语文高效课堂的今天,往往只注重对文本的理解,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无异于庖丁解牛,把一个本来完美无缺的美文解得支离破碎,鲜血淋漓。当然,注重对课文理解,这也本来无可厚非,只是光重视理解,而忽略语言积累,这无疑是把语文高效课堂引向了一个极端,是不正确的,应该既注重理解,又不忽略积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文本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正文
既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积累文本语言都十分重要,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而不再走进庖丁解牛的误区呢?
在此,我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和思想实际毛遂自荐,谈谈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
这里,我们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选入教材的文本在教学中的作用,不然,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会导致教学中走向极端,走进误区。其实,大家都比我更清楚:老生常谈文本是语言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所以,在学习文本时,不仅要理解它的思想性,还要欣赏文本语言的完美性。被选入教材的文本,它在思想内容方面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对培养有用的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语言也具有一定的完美性,它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和积累美词美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只注重其一个方面,都违背了文本被选入教材的意图,发挥不了文本对学生的双重教育教学作用,也不符合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
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就不会产生或少犯走进误区的错误。
一、有些课文既要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又要重视对文本语言的积累 有些课文的思想性和语言的工具性都很强,都不能忽视,也不能厚此薄彼,需要平衡使用力量。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的《在沙漠中心》的过程中,我是这样把握文本在教育教学中的双重作用的: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探险的意义和探险的精神,这是学习的一个重点,所以教学时我设臵了这样一些问题:圣埃克在沙漠中心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样克服的?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思想上心理上有哪些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圣埃克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从而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再让学生结合北京大学学生因参加探险活动而死亡的事实谈谈自己对探险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设臵好了,就让学生在充分朗读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思考,并把朗读贯穿于始终。因为读本来就是理解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老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前者说的是读能帮助理解,后者说的是读能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所以,当学生回答圣埃克遇到的困难是缺水和寒冷的时候,我便问:“你找到的这些困难是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来的?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连忙读出了这样一些句子: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跟筛糠似的;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儿遮蔽;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句子在遣词造句和修辞运用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再请学生在理解句子写法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如此类推,下面的问题都一一这样解决,都是一边读一边理解一边积累词汇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
二、有些课文需要把重点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
可是有些课文在语言上没有太多特点,但在语意上比较深奥难懂。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解上,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当然也不能完全忽略读更不能完全忽略语言的积累。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的《华南虎》这篇课文时,一方面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华南虎的形象,明确华南虎的象征意义,从而让学生学习华南虎敢于与困难抗争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为此,逐一让学生理解“观众”,理解“两道鉄栅栏”,理解“笼子”,理解“火焰似的眼睛”,理解“灰灰的水泥墙壁”,理解“苍苍莽莽的山林”,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当然,另一方面也有少数句子写得好,词用得精当,也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简单地欣赏了一下。
三、还有些课文需要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语言积累上
还有些课文在单元里是个自读课文,在语意上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但是在语言的遣词造句上和语言的写法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学这类课文的重点应放在语言的积累上,当然,也不能完全忽略对课文的理解。如七年级下册的《马》这篇课文,从词到句到课文的理解都是浅显易懂、一目了然的,无非是写了两种情况下的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人工驯养的马的同情,对天然的野马的强烈赞美。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除了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简单地理解了一下课文内容外,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汇,学习文中处处运用对比的写法:丰富的词汇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词语成语随处可见,而且由于在作者的笔下马已不是纯粹的马了,而是一种人的形象的化身,所以,这些词语成语都人格化了,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值得让学生学习品味和积累,词语成语这里不一一列举;至于对比的写法,更是本文一大语言特点,更是值得让学生在读中明确对比写法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了马比其它动物的形象更完美,使读者对此毋庸臵疑。与此同时,让学生逐步积累了运用对比来叙事说理的经验。
结语
简而言之,我觉得中学语文高效课堂要避免走向极端——走进庖丁解牛的误区,就应该注意根据文本在该单元里所处的地位以及文本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的重点:或是理解和积累同时抓,或是重理解轻积累,或是重积累轻理解。决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哪篇课文都千篇一律使用一个模式----一问到底,只重理解,忽略积累。否则,语文高效课堂就成了“高笑”课堂了,语文教学就成了“问题”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