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泛爱众,而亲仁”从尊师、爱生做起
“泛爱众,而亲仁”从尊师、爱生做起
在金沙讲坛钱文忠教授说:“现在我们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中国人不缺知识,缺的是规矩和文明。”诚然,在乡镇学校,“独二代”、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爱心缺失,有教育少教养,有文化少文明。赵家镇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五育并举,以德为先,秉持“欲成才先成人”的理念,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养成,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取得较好的实效。
一、着力造势,推波助澜
尊师爱生知易行难,要情至真、境至远,却绝非易事。11月15日早上召开尊师爱生动员大会,吹响了“尊师爱生,建和谐校园”活动号角。随之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师德师风标兵、爱生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全体教师中展开“怎样爱生”大讨论;在学生中大力宣讲品学兼优、爱幼尊师的优秀少年,用榜样激励学生、带动师生。同时,设立宣传栏,开播宣传站,悬挂醒目标语,办主题黑板报,在全校掀起比尊师、比爱生活动热潮。
二、着意引领,诵《弟子规》
尊师、爱生,融贯其中的则是“爱”。尊师爱生活动仅仅是一次例行活动、犹如船过水面无痕吗?如何让师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尊师爱生活动的真正内涵,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学校以诵读《弟子规》为抓手,在诵读中熟知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引领师生学会爱人和
自爱。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精心设计和安排了师生共同诵读《弟子规》,把解读《弟子规》作为国学重要的教学内容;12月下旬,安排学校诵读展示活动,师生同台献艺。晨读十分钟,走进校园,我们就能听到朗朗的诵读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对尊师、爱生的感悟在诵读中增强。
三、着手活动,爱在升华
为避免空洞的说教,学校认真拟定实施方案,精心设计系列活动,力求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新意,让爱在活动中升华,让文明在活动中积淀,让教养在活动中形成。
(一)尊师“五个一”
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五个一”(鞠一个躬,敬一杯茶,说一句话,做一张卡,写一篇文)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一个躬身传真情,一杯茶水表谢意。11月17日下午,“尊师”在班会课上定格:6年级各班任课教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齐刷刷站起,深深地向老师鞠躬,齐声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永远健康快乐!”。中队长为老师敬上香茶。没有刻意的安排,细微的举动却让老师们热泪盈眶——调皮的孩子在“爱”的呼唤下开始懂事了。
2、一声问候暖师心,一张贺卡谢师恩。什么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这可让三、四年级的孩子煞费了苦心。孩子们的“创意”幻化成声声问候、张张贺卡:“肖老师,由于班上学生多,您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把说过的话重复好几遍,口干舌燥的您来不及喝一口水,便又
接着给我们上课。看您每天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真想快点长大,为您分担一丝辛劳。”“张老师,您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在这我有一句话想对您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李老师,我很喜欢上你的音乐课”。“高老师,那天您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当时我挺恨你的,后来我想通了,您是为了我好”……只言片语中弥漫着沁人的芳香,足以告慰老师的心。
3、一篇征文写感恩,一番讲演述衷肠。12月上旬,学校举行“尊师爱生”征文比赛,4~6年级的同学踊跃参加,用稚嫩、深情的文笔抒发心底的声音,感恩老师。在班级初赛的基础上,遴选出50余篇优秀作品,作为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文稿。与此同时,从中挑选18名选手参加全镇“感恩老师,快乐成长”演讲比赛。无论是激扬的文字,还是精彩的讲演,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二)爱生“十个一”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要义。正是基于此,我们把“爱生”作为师德建设的规定动作,努力做到每天“十个一”,即: 给学生一个微笑,找一个学生谈心,给学生一次嘘寒问暖,给学生一次温馨提示,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做好一次镜面示范,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联系一名留守儿童,帮助一名后进学生。
1、全校教师庄严宣誓,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升旗
仪式上,全体老师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国旗,面对学生,我宣誓: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明执教,关爱学生,陶冶师德,锤炼师能……” 铮铮誓言,发自肺腑,对教师是一种鞭策,对学生是一份鼓励。
2、立足岗位实际,掀起教师练兵热潮。围绕落实教学管理常规,设立党员教学示范岗,在教师当中切实开展“四比四看”活动:比热爱事业,看是否安心工作,尽职尽责做出实绩;比爱生如子,看帮助困难学生有无实际行动;比认真执教,看是否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比拼搏精神,看工作干劲和工作起色是大是小,教育科研有无成果。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并利用课余时间亲切地为学生义务补习,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3、真情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学校以班为单位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教师联系留守儿童,不能仅停于纸上,止于口头。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细则,要求做到联系有计划,过程有记录,帮扶有实物,进步有考核。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同在蓝天下,你我共进步”。12月中旬,由县国土局牵线搭桥,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实验学校初2011级1班的学生为我校贫困学生捐赠了御寒衣物和学习用品,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将物品分发给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认真学习的决心、回报社会、回报他人的感恩之心。
通过尊师爱生活动的有序推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使
老师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更让学生们学会了体贴、关心别人,学会了感恩。
四、着眼长效,建章立制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和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欲使其结实,成为“育德”链条承上启下的关键,仅靠一月一期的践行是不够的,务必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学校正在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重点工作之中,持久关注,齐心协力,常抓不懈,真抓实干,把学校德育与师德建设抓出成效,让“尊师爱生”成为和谐校园的主旋律。同时,又紧密结合校情和农村实际,以三字短句的形式,积极拟定《赵家镇小学教师文明公约》和《赵家镇小学学生文明公约》,朗朗上口,易于识记,使其内化为师生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执笔:唐 耀 郭 亚)
金堂县赵家镇小学
2010-12-24
第二篇:做人从孝亲尊师做起
净空法师:做人从孝亲尊师做起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净空法师 发布时间:2011-8-20 0:18:21 繁體版做人从哪里做起?从孝亲尊师,从这个地方做起。为什么佛要如此的对我们要求?正因为佛法的修学,最后的目标是要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两句不是禅宗的专利,是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共同的目标,到最后都是明心见性。既然总目标在此地,要见自性必须要用性德,修学与自性才能相应。性德是什么?性德就是孝敬,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孝是从理上讲,敬是从事上讲,佛法这是有理有事。孝是一个观念,也就是我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看法。
文字是个符号,中国文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文字都来得优美,是高度的艺术。不仅仅是高度艺术(讲高度艺术大家会同意),中国的书法,这是世界上都认为是高度的艺术品,书法家的作品都值得人家去珍藏。这是艺术,大家都懂得。里面还有高度的智慧,知道中国文字里面含有高度智慧的人就比较少一点了。这是我们祖先了不起的发明,让你看到这个符号就觉悟,就不迷惑了,这是高度智慧的结晶。
我们看这个“孝”字,你要是细细去观察,你在这里面就开智慧了。“孝”这个符号代表什么?你看它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这一个字,在中国创造文字的体例里面,就有六个原则,这是属于“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其中的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个整体,“孝”表这个意思。我们到外国,外国人常讲上一代跟下一代有代沟。代沟是什么?就是不孝。代沟在中国人讲“不孝”,把“老”、“子”分了家,拆开来了,不是一个字,是两个字,那就是大不孝。所以这两个字合起来,告诉你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个整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生命的整体。你看看,是不是高度智慧的符号!
中国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先,外国人看到之后,就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种举动?祖先,你根本就没有见过面,说几百年、几千年的,你还纪念他干什么?这就是不懂得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个整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我们从时间上来说。横的方面来讲,也是一样的。所以大乘佛法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生命的全体,虚空法界是个整体,中国用这种符号来表达。如果你真正体会到,肯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才是真正开悟。所以禅宗里面,古大德悟了之后,曾经说“尽
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他明白了,他承认了,他肯定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
这个话乍听起来很难懂,虚空法界跟我怎么会是一体,哪有这种道理?这是诸佛如来果地上亲证的境界。佛跟我们初学讲,我们初学摇头,很难接受。虽然对于佛很佩服,佛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佛不打妄语,但是这个话说了,我们不敢承认。所以佛常用比喻说法,这里面比喻用得最多是“梦幻泡影”。作梦,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以作梦的经验来观察。当我们作梦梦醒的时候,对于刚才梦中的境界,还很清楚、很明白,你不妨仔细想一想,那个梦中的境界是不是自己变的?作梦的时候,梦里面一定有自己。哪一个人曾经做一次梦,梦里头没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你也梦了很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也有万物。醒来之后想一想,那个梦从哪里来的?现代科学说这是意识变现出来的,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是阿赖耶种子起现行,跟现代讲的意识变现很接近。由此可知,作梦的时候,整个梦境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真的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外无梦,梦外无心”,你整个的心变成了梦中境界。试问问能变的是自性,所变的是梦中境界,梦中境界哪一物不是自己?这么想没错。梦中自己是自己变现的,梦中所有一些人还是自己变现的,天地万物都是自己变现的,除自己能变的之外,没有一物离开了我们自性。所以诸位要常常从梦境里面去观察、去反省、去思考,你就能体会到,佛在大经里面所讲的境界,就可以相信了。
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佛明白了、清楚了,所以对于一切众生关怀、爱护、协助,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是自己,不是别人。左手有个痒处,右手去替它搔搔痒,那左手还要感谢右手吗?不需要。为什么?一体。我们今天实在讲大不孝,不晓得整个宇宙人生跟我们是一体。我们今天笑外国人有代沟,其实我们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代沟,不止四分五裂,不止!这是中国用这么一个符号来代表。所以从这个符号上我们就明了,什么时候你觉悟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就懂得“孝”的意思。
孝表现在事上就是敬,我们底下用一个养,养这里头最重要是敬,没有敬意,养什么?养父母之身,这是从最贴近的人做起,对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受尽千辛万苦,把儿女抚养成人,这个德太大太大了,永远报不尽。所以佛教诫初学的学生,学生对佛很尊敬,佛就告诉他:“你家里头有两尊**在,你先要把你家里两尊**孝敬好,你再到我这里来。”佛法是教学,前面两天跟诸位说过,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孝顺父母,怎么会尊敬老师?不可能的事情,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如果孝道没有了,肯定师道也没有了,这个世间必然是大乱,一切的秩序从基础上崩溃了,人民决定没有福祉可言,所以教孝就太重要了。中国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那个帝王纵然对他父母再不孝,但是他还要标榜以孝治天下,死了以后,諡号里头还要用一个孝字,然后我们才了解他多么重视孝道。
我们“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衣食住行我们都要照顾到。父母对我们自己在幼孩的时候,照顾得无微不至,到父母老年的时候,应当要有报答;老年他体力衰了,我们要尽人子之道。所以佛法的教学是从这里做起的,你要孝养父母。
除了养父母之身以外,还要懂得“养父母之志”,也就是父母对你的愿望,你要能做到,你做不到那就对不起父母。但是现代人说起来是很奇怪,中国古时候父母纵然没有念过书,也懂得尊重圣贤,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作圣作贤,“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现代做父母的人,已经跟中国传统文化脱节;换句话说,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逐渐逐渐淡薄,甚至于完全无知。于是羡慕外国人,给儿女起名字,都起上外国名字,那这个意思作儿女就难了。为什么?父母把你起个外国人的名字,那你将来一定要作外国人才对得起父母;你要不作外国人,那就不是父母的期望,这是说到我们今天的难处。从前父母给儿女命名,命名就是对他一生的期望,所以人长大之后把名改掉,那这是大不孝,在古时候是决定不许可的,名是父母对你的期望。所以我们要懂得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父母养的儿女如果多的话,兄弟姊妹要和睦。如果不和睦,你供养父母在物质上的享受,让他一点都没有欠缺,可是你兄弟不和睦,父母忧心看到难过,那是不孝。所以兄弟姊妹要和睦,妯娌要和睦,亲族要和睦,父母才快乐。你在学校里面念书,书念得不好,父母忧虑、忧心,那是不孝。你在学校里面不尊敬老师,不友爱同学,天天闹事,那也是不孝,然后才晓得孝的范围有多么广大。你学业完成了,踏进社会,你在社会里面工作,你有上司;到你工作一个阶段,你的地位逐渐上升,你有属下。如果你对上司不服从、不尊敬,对下属没有能够照顾,没有能够教导,都是不孝,都让你父母忧虑。我们学佛了,这学佛难,父母懂得佛法,儿女学佛了,他高兴。他怎么高兴?希望儿女将来作佛。你做了菩萨,孝都没有尽圆满;做到佛,那你父母的愿望满了,这是“养父母之志”。所以孝养父母,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所以谁把“孝”做得圆圆满满,一丝毫没有欠缺?诸佛如来,他做圆满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孝道里头还欠缺一分;一百分算是满分,等觉菩萨只有九十九分,还没有到圆满。由此可知,整个佛法就是一个孝道的圆满成就,佛法的教学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到最后完成圆满的孝道。如果我们对父母不孝不敬,你完全违背了佛陀的教学。
今天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有些人来告诉我,家里面反对,反对他学佛。我说:不是你家里人反对你学佛,是你自己学错了佛才让人反对。你真正会学佛,你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和睦亲族,哪一个不欢迎你?你学了佛之后,自己以为了不起,看到你家里的人,这个也破戒,那个也犯法,将来你们都堕阿鼻地狱,那家里人怎么不跟你吵架,怎么不反对你?你自己没做好,不能作师,不能作范,不能做一个好的表率。你没有智慧,你没有善巧方便,而且跟家里人作对。这怎么可以?
所以从孝养父母下手;你真正学佛了,真正发愿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今而后,要认真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是师道,一个人学业、道业、事业的成功,都需要父母跟老师配合,才能把这个人教出来。教一个人,自己直接去教非常困难,必须父母跟老师配合得很好。做父母的人,儿女稍稍懂事,到七、八岁上学的年龄懂事了,父母说:“我是你的老子,你要孝顺我。”儿子反问:“我为什么要孝顺你?”这句话说不出口。所以教孝是谁?老师。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把孝顺父母的大道理说给学生听,学生回家就知道孝顺父母。老师不能要求学生:“你要尊师重道,你要尊重我。”也说不出口,所以父母教儿女奉事师长。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么样密切配合,这个小孩他才会真正懂得明白了,恍然大悟,应该要这样作法。
从前家长对于老师,实在讲非常尊敬。我记得我小时候七、八岁,大概我是上了两个月的私塾,那个私塾是在乡下一个祠堂,这里面有一位教书的先生,我父亲把我送到那里去上学。先拜孔老夫子,它那个礼堂里面,供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牌位,向这个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节,这是满清的礼节,在民国初年。拜完孔老夫子之后,再请老师上座,我父亲在前面,我们跟在后面,也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这是家长把儿女付托给老师,请老师好好的管教。家长对老师行这么大的礼,老师要不认真教学,怎么能对得起家长?他不能不认真,不能不负责任。家长总是尽心尽力备一份礼物,供养老师。老师不在乎礼物的丰厚,是随着每个人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好多送一点,环境不好少送一点,老师不计较这些,计较是你做家长的对老师有没有诚意。
现在没有了,现在老师要是严格教学生,家长还到警察那里去告状。你说当老师的敢教学生吗?不敢教。你将来有没有成就,老师就不负责任了。所以古时
候教学,我觉得那个制度好,学生对于老师一生都不会忘记,感恩戴德,感激老师的教诲。哪里像现在离开学校,老师都忘得干干净净的,你说这个社会不乱怎么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师道没有了,师道为什么没有?孝道没有了。我们今天学佛,知道师道跟孝道使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国家兴衰,世界的安定和平,孝道跟师道是真正的基础。
中国古代,汉武帝制订的中国教学政策。教学的宗旨汉武帝制订的,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每一个朝代改朝换代,但是教学宗旨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孝亲尊师”。而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佛教育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跟儒家的教学不谋而合,这真正是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我们知道这个关系太大太大了。我们修行要想成菩萨、要想成佛,世间人把孝道舍弃了,师道舍弃了,他要搞六道轮回,那无所谓。我们今天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要想作菩萨、作佛,那非从这个基础下手不可。别人不做,我们一定要做,我们要做出成绩表现给社会大众看,让社会大众冷静去思考,希望孝道跟师道逐渐在社会慢慢再能够提起来,这个社会才有救。
“奉事师长”,这里面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听从老师的教诲,老师教导我们的,一生都不能忘记。就像佛经里面所说的“信受奉行”,要认真把它做到。所以佛法从这里开始,这两句是根本大法,整个佛法的根基就在这两句上。
下面再讲逐渐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慈心不杀”,培养慈悲心。五戒里面提一个“不杀生”,其他的就省略掉,不是没有了。这一个慈心贯下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经文简略,这都是属于慈心,培养大慈悲心。
“修十善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以十善做标准,不能够离开这个标准。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动作是身业,以这十个标准做为规范,不能离开这个规范太远,这就是真正佛的学生,我们从这个地方奠定学佛的基础。
第三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的是《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大家可能对这句话比较熟悉,在康熙年间,有一位叫做李毓秀的秀才以这句话为总纲领,编写出了一部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训蒙文》,也就《弟子规》,三百年来《弟子规》已成为启蒙养正,教育后辈的最佳读物,这句话也被大家所熟识。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1)弟子:指圣贤弟子,具体而言指孔门弟子。(2)入:指在家。
(3)出:指外出拜师学习。(4)悌:指敬爱兄长。
全句译过来就是-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从中觉悟,圆满自己的德行。
这一章孔子讲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入则孝,出则悌”:孝悌之义,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讲的都是伦理亲情之爱,要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这是做人的基本。
第二个层次,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走到社会上,则要言语谨慎,笃诚守信,用爱亲人的心去博爱众人,还去亲近1
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一个人做到这些,他就走出了一己之爱,能够有天下大爱,他就能为社会做更多事,走得更远。以上两个层次都做到了,孔子才提出第三个层次,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要是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在这里,文、行是合一的,指自己去力行圣贤教诲。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层次是不断递进的,孔子首先要求的,是对父母兄弟的血亲之爱,做到行孝悌;然后发展到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做到“谨、信、爱众、亲仁”,培养出良好的德行后,再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教化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进步。实际上,这是孔子指出的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正确过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七事具备,方以为人,这七事做到了,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个“人”,要先立德学做人,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而立德,首先要做的的是一个孝,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做不到这个孝,之后的一切都失去起点,无从谈起。知众书记说过,《论语》中的最核心思想就是孝。那么究竟什么孝?我们怎么做才是孝?孔子的学生也问过孔子这样的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子游去问孔子,什么叫做孝啊?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父母就可以了。但是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而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孝顺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反问。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遇到事情,年轻人替父母去做,遇有酒食,让给父母,但是仅仅这样就算是孝吗?这是孔子的第二个反问。
子游问孝,子夏问孝,孔子都铺陈了一些大家普遍认为是“孝”的行为:好好地养着父母,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让给父母,有什么劳顿自己担当,但是,孔子都反问了一句,这些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这些就是孝吗?
孔子究竟认为什么是孝?在另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孝经》中,孔子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孔子说∶“对父母双亲的侍奉,平日里要言行恭敬;在奉养时,要和悦愉快;父母生了病,要焦急忧虑;父母去世了,要悲痛哀戚;祭祀先人,要庄重严肃。以上五件都做到,则才有资格可以称得上是孝了。”
那么孝只是对自己的父母双亲的情感吗?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入选了感动中国,她叫林秀贞。她的故事很简单,在她30岁那年,有一次给邻居送饺子时,发现大冬天,没有儿女的两位老人正坐在冰凉的土炕上喝凉粥,于是就和他们说,以后我来养你们。
两位老人一开始都没有太在意,但是林秀贞却真的从那天开始,每天都去他们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就这样过了四年,有一天老奶奶忽然拉住林秀贞的手,塞给她两盒安眠药,原来这安眠药是老奶奶想留到自己和老伴儿动不了的那天吃的,但是经过四年,老奶奶相信林秀贞会给他们养老送终,才把这药交了出来。这件事对林秀贞触动很大,从那之后,林秀贞又先后赡养了村里六位孤寡老人,时间最短的7年,最长的26年,全部养老送终。而当别人问林秀贞是如何坚持照顾老人三十年时,她的回答出人意料的简单:“我母亲怎么伺候我姥爷和姥姥,我都是亲眼看到的,我就是学着做的。”感动中国这样评价林秀贞:“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林秀贞这里所做到的境界已经可以说是仁爱了,但是这仁爱实际上正是孝的一种延伸,她最初的起点,不过就是一个普通农妇的孝敬之心-把别人家的老人当成自己家的老人,如此而已。现在,我们可以给孝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了。
孝:是发自我们本心对父母的爱。我们行孝,不仅要好好赡养父母,更要理解他们,尊敬他们,让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养父母之身,更要养父母之心,同时我们还要把对父母的这份爱推及到社会上,用一颗本真的孝仁之心来爱别人,来做人,做事。--也就是做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而这,正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基本。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李毓秀选择这一章来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是因为这一章教的是为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小孩子学好学懂这一章,才能正心,否则心不正,修身、齐家、治国就都成了一种空谈。反倒是今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片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人格的培养。在我们周围经常能听到年轻人对长辈这样说“哎呀,你真笨,这些都不会”,而这样的话,实际上正说明了年轻人心中的傲慢在增长,仁慈之心在萎缩,知识在增加,智慧却在消散。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到硕博毕业,读了很多书,可是许多人却忘记了做人的根本是孝悌谨信几个字。还是让我们再来看看孔子的这句话吧,在这看似极简单的道理中,停下我们略显浮躁的脚步,从为人最基本的环节出发,滋养初心,回归生命的本真之意。
今天,我就和大家学习交流到这里,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第四篇:孝老敬亲从点滴做起
孝老敬亲从点滴做起
学校: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
班级:七年级二班 姓名:杨德坤 时间:2015年2月28日
孝老敬亲从点滴做起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图》,故堪称国之重宝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都说明人要有“孝”的概念,生命是孝的本质,孝是思想的基础。,“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古训,孝乃白事之前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好还是坏,孝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华的美德。每一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就好比人已经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教师,他名叫姜京佐,他不仅在学校里时模范教师,在家他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孝老爱亲的模范。在九十年代末,他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十几元钱,那时,他除了自己的父母、祖母外,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外祖母。为了让外祖母吃上一点营养物质,市场每次卖肉时,他总要买点回家,给外祖母送上一份,这样一直坚持做到外祖母去世。
他也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亲。他知道父亲母亲爱吃苹果,有时外出时,他总是买很多新鲜水果,给两位老人。当他在老人身边时拿起水果刀细心地削苹果,削好后在小心翼翼的喂给两位老人。这些看似像是女人的活,姜老师全都包揽在身。他还知道自己的父亲爱喝酒,每当逢年过节时,总会买些酒给自己的老父亲拿过去,什么乌鸡酒、三鞭酒、即墨老酒老人的桌子上总是有的。到时候,老人一开心总会夸赞自己的儿子有孝心。
之后,父亲去世了,只剩母亲一人。有一年冬天,自己的老母亲生了病,念叨着要吃茄子。那是他的工资只有20元,但是他托人去青岛买了30个茄子,花了29元钱,圆了母亲的茄子梦。而自己却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元钱。为了母亲,姜老师从没有在经济上说过一个“不”字。这就是姜老师的事迹。
姜老师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他有一颗孝心、爱心,他的孝心和爱心总是包含在了生活中的
点滴滴。像姜老是这样的人也有很多,如:柔弱肩膀撑起一片艳阳天的杨怀宝;母爱称其生命蓝天的范丽萍;笑对人生情暖人间的韩愈;一路艰辛一路歌的黄来女;男儿当自强的洪战辉;带着病母上大学的刘霆······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为什么他们是孝老爱亲的模范,以为他们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古话铭记在心中。
“孝”其实并不难,只要有一颗孝心你也可能成为父母心中的孝子。让我们一起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发扬下去,让我们也成为一个有着民族精神的孝子;“孝”其实并不难,只要在举手之间帮助爱护,孝老敬亲实际就在点滴之间,只要以诚信对待,这样才会让我们变得更受人尊敬。孝老敬亲,从点滴做起!
第五篇:孝亲敬老从小事做起
孝亲敬老从小事做起
杨庄社区学校5、1
孙振祥
百善孝为先”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虽然我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材料,点点滴滴中也体现了我对父母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
有时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外游玩,吃剩的果皮纸屑,我总是认真地丢到垃圾桶中,附近没有垃圾桶的,我也从不乱丢;有好吃的,我总是爸爸一份,妈妈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时,一起回家,看到爸爸妈妈拎的东西挺多的,我总是主动地帮爸爸妈妈拿东西;烧菜时少了什么油盐酱醋的,我也总是欣然前往„„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对爷爷,奶奶十分孝敬,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忘不了给他们,从来不顶撞他们,孝敬其实很简单,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出门时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回来和长辈打招呼,吃饭要等大人都坐下来再吃„„
还让我明白了:孝敬长辈最可贵的是长年坚持这样做,而且要自觉孝敬,照顾长辈。
我的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抽时间陪陪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只要我放假也总会跟着一起去,使我亲眼目睹了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那份孝心。虽说平时爸爸,妈妈工作压力都很大,但在爷爷奶奶面前他们从不表现出来,我想那可能是不让两位老人家为他们担心吧,那也是对父母的孝敬吧.在爸爸妈妈行为的潜移默化下,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孝敬长辈是多么光荣的事。
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一直在外地干活,这可把我急坏了,照顾妈妈的责任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早上我想妈妈生病了胃口肯定不好,我沉思了一会儿,决定到我家楼头上面去买一碗一碗馄饨,热乎乎的馄饨一定又香又吃好,我想妈妈一定会喜欢吃的吧!于是我就欢天喜地的去为妈妈买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我等妈妈吃完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上学去了,我把药放在了您的床头柜上,可不要忘记吃药哦!”下午放学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到妈妈房间里去,这时候妈妈好象精神好了许多,我想妈妈一定是按时吃药,才有好转的吧!我问过妈妈是不是想吃东西呢?可妈妈什么都不要吃,我想:不吃可以喝吧,于是我就帮妈妈熬了一些粥,妈妈吃到了我第一次做的粥,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看着妈妈欣慰的的样子,我暗暗在心里下决心,以后不但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在学习上更加自觉主动,真正让爸爸妈妈放心、省心。
在此我也要告诉大家:同学们,如果你爱你的亲人,请从现在开始行动,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从实事上做起,不要等到无法为他们做任何一件事之后再后悔。爱不只是承诺,它更需要切切实实的做事情。如果你没有抚摸过他们的白发,你无法感受到他们养育你们的艰辛;如果你没有仔细端详过他们脸上的皱纹,你无法深刻地知道:原来他们真的很老了呀!如果你没有帮他们洗过碗,买过菜,拖过地,挣过钱,你真的不会懂这么些年来他们为你,为家所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心血。如果可以,我真诚的希望你能为你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