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宣讲材料
党风廉政建设宣讲材料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党委的重视支持下,在纪委、监察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治并举,注在预防的方针,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落实力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在实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关键在领导,责任在落实。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警钟长鸣,长抓不懈。一是组织健全。成立党风廉政建。二是工作任务明确。每年对照市委下达的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及党政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并下发到各单位,明确各级和班子成员岗位职责。三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位置,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各支部签订了责任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部门的目标管理。做到与经济建设一起布置、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根据目标内容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定期召开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班子成员述廉述责面达100%。
第二,强化教育监督,促进干部廉洁从政。干部队伍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促进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意识,规范从政行为。根据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五不准”的规定。一是结合节假日,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党政“一把手”讲廉政党课、作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会,利用广播电视打字幕、办专刊、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观看光碟教材等形式,大力宣传两个纲要一个条例,以及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参加知识竞赛,撰写心得体会并在班子会上交流,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每年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及时表彰在党风廉政方面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三是完善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制订完善了各种制度,即《党政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报告制》、《民主监督制度》、《关于实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有关规定》、《重大事项报告制》等制度。由于制度健全;上拨专项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招待费管理严格管控,杜绝了铺张浪费虚报冒领的问题。领导干部没有收受现金,有价证券,跑官要官、经商办企业、参与赌博等问题。农民负担和中小学“一费制”没有反弹,保持良好。
第三、强化纠风力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我们以抓好落实责任追究为切入点,十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在处理违纪案件时,结合贯彻《信访条例》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工作,公开解决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抓重点为突破口,把过去遗留下来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予以解决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三公开”、“双向回告”,一是调查公开。对于来信来访,区分类别,对症下药尤其是对重访疑难案件,群众关于的热点和焦点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原则,选派代表参加调查的全过程,把反映的内容调查清楚,力求做到事实清楚,全面具体。二是调查核实公开,对涉及到案件关键的具体情节经过和各种证据,调查专班有疑问的、意见不一致的,村民代表继续参与核实,直至把问题彻底查清。三是处理结果公开,实行阳光工程。四是实行双向回告,即把受理署真实姓名信访件的调查结果,回告信访举报人和及时回告交办单位,通过开展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防治过程中,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在解决因扰经济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各企事业单位,重点解决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不优、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难找”和“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第四,加大源头治腐力度,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村干部廉洁办事的有效措施。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改革的实施,完善了各项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大了源头治腐力度。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惠农资金直达账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同时把农村财务公开作为民主理财的重要内容,实行财务规范制,有效防治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目前,村务公开管理意识已深入到村组、农户,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志们: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二是个别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有待加强。上述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篇:党风廉政建设宣讲材料
党风廉政建设宣讲材料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党委的重视支持下,在纪委、监察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治并举,注在预防的方针,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落实力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在实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关键在领导,责任在落实。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警钟长鸣,长抓不懈。一是组织健全。成立党风廉政建。二是工作任务明确。每年对照市委下达的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及党政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并下发到各单位,明确各级和班子成员岗位职责。三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位置,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各支部签订了责任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部门的目标管理。做到与经济建设一起布置、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根据目标内容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定期召开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班子成员述廉述责面达100%。
第二,强化教育监督,促进干部廉洁从政。干部队伍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促进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意识,规范从政行为。根据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五不准”的规定。一是结合节假日,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党政“一把手”讲廉政党课、作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会,利用广播电视打字幕、办专刊、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观看光碟教材等形式,大力宣传两个纲要一个条例,以及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参加知识竞赛,撰写心得体会并在班子会上交流,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每年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及时表彰在党风廉政方面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三是完善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制订完善了各种制度,即《党政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报告制》、《民主监督制度》、《关于实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有关规定》、《重大事项报告制》等制度。由于制度健全;上拨专项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招待费管理严格管控,杜绝了铺张浪费虚报冒领的问题。领导干部没有收受现金,有价证券,跑官要官、经商办企业、参与赌博等问题。农民负担和中小学“一费制”没有反弹,保持良好。
第三、强化纠风力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我们以抓好落实责任追究为切入点,十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在处理违纪案件时,结合贯彻《信访条例》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工作,公开解决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抓重点为突破口,把过去遗留下来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予以解决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三公开”、“双向回告”,一是调查公开。对于来信来访,区分类别,对症下药尤其是对重访疑难案件,群众关于的热点和焦点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原则,选派代表参加调查的全过程,把反映的内容调查清楚,力求做到事实清楚,全面具体。二是调查核实公开,对涉及到案件关键的具体情节经过和各种证据,调查专班有疑问的、意见不一致的,村民代表继续参与核实,直至把问题彻底查清。三是处理结果公开,实行阳光工程。四是实行双向回告,即把受理署真实姓名信访件的调查结果,回告信访举报人和及时回告交办单位,通过开展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防治过程中,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在解决因扰经济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各企事业单位,重点解决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不优、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难找”和“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第四,加大源头治腐力度,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村干部廉洁办事的有效措施。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改革的实施,完善了各项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大了源头治腐力度。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惠农资金直达账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同时把农村财务公开作为民主理财的重要内容,实行财务规范制,有效防治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目前,村务公开管理意识已深入到村组、农户,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志们: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二是个别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有待加强。上述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篇:工业经济局深入企业宣讲党风廉政建设
工业经济局深入企业宣讲党风廉政建设
7月1日上午,工业经济局机关党员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山立公司工业生产一线宣讲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学习《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并重温党章。参加会议人员有工业经济局全体干部职工、山立公司全体党员,会议由纪委书记李言金主持。
结合学习内容,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振明对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围绕主题,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廉洁自律,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继续抓好示范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树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的本土勤廉典型,认真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纪、以案说法,做到警钟长鸣。;二是突出重点,服务企业,扎实搞好廉政建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努力增强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切实提高在是非面前的辩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真正做到“治假树公信,以治浮求实效,以治腐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奢促清廉”,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以“情为企业系,信为企业传,政为企业事,利为企业谋”为目标,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平稳又快又好发展;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要按照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负总责;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协助主要领导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专项治理等工作的落实。
会后,全体干部职工认为组织实施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廉洁教育活动,将对企业的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提醒全体人员随时保持清醒,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宣讲材料
。
“涨”字牵动百姓心
——怎么保持物价稳定
老百姓生活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物价上涨的问题。“大蒜怎么这么贵呀!”,“豆油又涨价了”,“这个月不吃肉了”,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还有一些网络热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棉里针”、“糖高宗”等频繁见诸报端。的确,物价上涨牵动着百姓的心。民以食为天,顿顿都要吃饭,食品涨价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自然强烈。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那么物价上涨为什么这么快呢?
一、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是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二、自然灾害影响。这几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还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
三、流通环节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到外地。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输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
四、投机炒作影响。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例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把盐价炒高了,说盐受污染了,有的家庭一箱一箱的买,有的商家借机囤积居奇,盐价上涨的吓人。所以大家不要轻信谣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谣言就会不公自破。
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生活,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控物价、保民生的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农业部下发《关于做好当前猪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6项措施稳定生猪生产。
第五篇:宣讲材料
青 春 九 十 年
报 国 永 争 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赴泸溪县实践团调研组
宣 讲 材 料
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的目的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同时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学习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院团委特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期间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系列的支教、调研、宣讲等活动。
二、关于“四化两型”的相关材料
简介
“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
“两型”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战略的提出
湖南省委九届十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加快经济转变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内容详解
新型工业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首要任务。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市场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0%。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品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认真实施“9+3”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推进产业整合型并购重组,重点实施“四千工程”,培育壮大机械、有色等10个千亿产业;形成华菱集团、五矿有色等10个千亿企业或企业集团;发展长沙汽车及零部件、岳阳石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赴泸溪县社会实践团
青 春 九 十 年
报 国 永 争 先
化工等10个千亿产业集群;建设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等10个千亿产业园区。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在发展环境、财政支持、融资等方面采取扶持措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为大企业集团协作配套。
3、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加快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骨干企业。力争到2015年,全省大中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关键领域,实施省部战略合作,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建立军民结合的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实现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研制生产的协调,促进军民科技各环节的有机融合。突出核心技术原始创新,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建立一批技术创新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创建国家创新科技园区。
新型城镇化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布局集中、功能紧凑、发展集约、生态友好、合理分工”的要求,加强城镇发展的科学规划,加速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着力打造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提高经济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提质扩容。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扶持发展省际边界地区中心城市和边贸城镇,突出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全国“百强县”,建设一批高品质、功能型、特色型的精品小城镇。
2、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领域,加快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城市绿地保护和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加快城镇住宅建设,建立住房市场供应与政府保障房供应相结合的供应体系,加大普通商品房供给力度,加快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力度,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
3、统筹城乡发展。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加强城乡规划的管理和协调,加快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制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赴泸溪县社会实践团
青 春 九 十 年
报 国 永 争 先
推动城市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使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农业现代化
以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为重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强产粮大县、商品粮基地建设,主要依靠复种扩面、技术推广、改良土壤、机械作业、良种良法、防灾保产等手段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重点改造提升水稻、畜禽、水果、茶叶、油料、蔬菜、水产、棉麻、竹木、中药材等10大支柱产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推进农业基地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期货+订单”的经营模式。加快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信用担保和农村小额贷款,加快建立农村保险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生态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城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围绕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路子。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7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城乡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实行优惠措施,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健全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4、全面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以规划为龙头,以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乡村布局规划,按照“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乡村居民点的布局和数量,到2012年底全面完成全省乡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以乡村布局规划为依据,采取鼓励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新建改建住房按乡村布局规划进行。抓好村容村貌治理和乡镇集市的环境整治,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探索“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办法,逐步实行城乡垃圾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赴泸溪县社会实践团
青 春 九 十 年
报 国 永 争 先
中处理。引导乡村工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集中治污。着力解决乡村饮水困难,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的水。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信息化
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我省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
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推动、国际化运作的思路,扶持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网络经济、消费类终端、新型显示器件等信息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突出加强与IT大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知名电子企业来湘合作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三网融合增值服务、数字内容、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业,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业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移动电子商务核心平台,建设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中国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创新基地两大园区,努力实现技术、商业模式、社会协作机制三大创新。
2、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大力发展宽带传输网,提高宽带接入网的覆盖率。加快推进村村通宽带工程,努力提高乡(镇)村互联网接入能力。积极发展下一代网络技术。推进软件产业基地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湖南超算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云计算。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试验与应用创新基地、物联网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下一代互联网设备与软件研发试验基地,加快建设智能电网,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
3、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长株潭和11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装备制造等11个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加强节能减排的信息产品研发。到2015年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综合指数”由目前的0.4提高到0.7。
4、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国家基础信息库建设,拓展相关应用服务。加快推进“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等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平台。推进三网融合,加强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以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内容,打造服务“三农”的综合信息平台,实施农村信息化管理“零公里”基础建设等10大农村农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加快建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政府网上办公、无纸化会议和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和社区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
资源节约型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
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主体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赴泸溪县社会实践团
青 春 九 十 年
报 国 永 争 先
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家庭等。其中,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指既追求企业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自身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考虑当前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能使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使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因企业生产而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的企业。
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制度是约束人们浪费资源,规范人们合理使用资源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有关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体制是资源节约型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等。
资源节约型机制。它是资源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资源节约型机制是一个大系统,它通过资源节约型管理系统来具体运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资源探测管理系统、资源开采管理系统、资源加工管理系统、资源运输管理系统、资源消耗预警系统、资源使用监测管理系统和资源节约调控系统。其中,资源探测管理系统是对我国现存资源总量进行科学摸底,探明实有存量,为资源长远开采制订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依据的系统;资源开采管理系统是对资源开采制订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并依据规划,以最低成本、最大效益进行资源开采的系统;资源加工管理系统是采用先进加工技术,以最低加工成本、最高综合利用率加工资源的系统;资源运输管理系统是以最低的运输成本、最低的运输损耗、最快捷的运输方式运送货物的运输组织和管理网络的系统;资源消耗预警系统是由资源探测信号、价格信号、供给信号、需求信号、运输信号和环境污染信号等形成的,能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预警资源消耗程度的系统;资源使用监测管理系统是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使用资源的数量进行日常监督、测算和反馈的系统;资源节约调控系统是由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组成的,能调节和减少资源使用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调控系统。
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体系。资源节约型体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产业为标准划分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水、节地、节时、节能的“二高一优”节约型农业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节约型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另一类是战略资源节约型体系,即有关战略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环境友好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也必然是人与人基本和谐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决定了经济基础,进一步决定了上层建筑。所以,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以牺牲环境容量为代价来获得财富数量的增长,表现出典型的高消耗、低效益和高污染排放特征。因此,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也就是说要大力发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赴泸溪县社会实践团
青 春 九 十 年
报 国 永 争 先
循环经济。
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绿色的政治制度保障。这里的绿色政治制度内容至少应包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的政绩观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等三个方面。它们是保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高制度保障。只有这些基本制度建立和落实好了,政府才可能进一步制定和切实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绿色贸易政策和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等环境友好型的管理制度和政策。绿色政治制度既要依靠绿色的政治家及其政府,更要凭借公众的绿色力量,实行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基础。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先建立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使人类在经济、科技、法律、伦理以及政治等领域建立起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对环境友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以生态规律来改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科技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人类科技发展史充满了对抗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思维,已有的科技极大地延伸和丰富了人类占有和掠夺自然的能力,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报复性的反应。换句话说,环境危机具有一定的技术内涵,即人类误用技术或无节制的利用技术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突破传统的科技进步的逻辑思维方式,科技进步的新思维应着眼和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共存,而不是对抗和征服。传统工业文明科技指向了稀缺、污染、不可持续的资源范围,而绿色科技应该是指向丰裕、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范围。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赴泸溪县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