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拟推荐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公示
拟推荐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公示
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评选推荐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7〕918号)文件精神,经民主推荐、集体研究,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决定推荐自贡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候选对象。为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体现民意,主动接受监督,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将上述推荐对象予以公示,公示时间截止到2017年9月20日。
公示期间,如对推荐对象有不同意见,请于9月20日前,与自贡市供销社综合业务科联系,联系电话:2110579,联系人:甘鸿艳。
附件:拟推荐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公示内容
自贡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17年9月15日
2农服务宗旨,力争把全市供销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近5年内本单位未发生一起违法违规违纪问题。
(二)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一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在荣县、大安区、贡井区先行试点,组建土地托管服务市场主体3个,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为普通农户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销”全过程服务,形成了“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新格局。全市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68000亩。
二是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民卖难、居民买贵”问题。引进四川汇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中央厨房﹒电商中心,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网货下乡进村,农货上网进城”;引进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建设中国供销﹒川南国际农贸城;在城区建设农产品直销店126个,形成布局合理、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网络。
三是推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着力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按照“组织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和“有效控制风险、规范管理运作”的原则,支持和培育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和区域性农村资金互助社联合社建设。已成立大安区三绿农村资金互助社、沿滩区立丰农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和荣县东奇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部,入社社员1094户,入社社员股金共计1520万元。加强了对资金互助社的监管,成立的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规范,运行正常,没有出现1笔逾期、呆死账。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158笔,发放贷款金额3458.2万元,实现利润126万元,为社员返利15万元。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构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政策引导、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等方式,全面加强了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基层社96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农民合作社265个,实现了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在自流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等区县探索建立“四位一体”新型基层社,把供销社的流通优势、合作社的生产优势、资金互助社的资金优势有效整合,实现了大组织大平台与小组织小农户的有效对接。
五是探索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着力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自流井区探索建立“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构建“一核多元”农业发展体系,即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基层供销社为支撑,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农民群众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模式,有效推动基层供销社与农民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
六是以资本为纽带,着力解决社有企业发展瓶颈。今年以来,对现有资产进行了调查、清理,防止资产流失,努力将供销社有限资产、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有效提高资产应用率。采取多种措施,帮扶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加大了项目扶持力度,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项目等系统内外项目建设,为企业在项目培育、规划、申报、实施等全过程提供服务,5年来共组织实施项目22个,增加企业资产1亿元以上,为社有企业增添了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加大了协调扶持力度,市社积极与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自身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大了投入力度,在企业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市社理事会和资产管理公司采取提供融资担保或直接投资等办法,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三)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切实服务大局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着力解决我市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问题。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突出农业园区招商第一要事,围绕招大引强、延链补链,瞄准领军企业、关联企业、朝阳企业寻求突破。创新开展以“基金带产业植入”模式,由招单一企业为引入产业联盟,以此快速实现农业三产融合,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201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自贡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积极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公共品牌“自然贡品”,着力解决我市农产品“散、小、弱”问题。2016年11月市政府明确公共品牌创建工作由我社牵头,接手工作后,我们迅速组织开展品牌名称征集、评审、商标设计等工作,“自然贡品”商标已于今年1月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注册申请,正在审核中。目前制定了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和宣传推广方案,全市首批18家龙头企业已经开始试用该商标,并在市区内建立了一家品牌形象店。
三是创新建立产业扶贫模式,着力解决“输血式”扶贫问题。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的经营服务优势,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供销社综合改革、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的自身特点有机结合。2016年开始,在荣县、大安区探索建立了“供销社+合作社+村两委+贫困户”的脱贫攻坚新模式,组织贫困户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将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上,将“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着力构建起上下贯通、共建共享、脱贫奔康的帮扶新机制。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在贫困村共新建和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14个。
(四)狠抓安全信访工作,促进供销系统和谐 针对全市供销系统企业改制下岗人员多,遗留问题多,各类矛盾突出等情况,市供销社始终把稳定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稳定无小事”的意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及时准确把握信访动态,深入分析系统内不稳定因素,对群众反映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尽量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原市供销社运销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因西山片区拆迁引起的上访,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开展工作,积极查找、调阅历史资料,通过政策宣传、部门协作、集中答复、书面答复等多种形式积极化解矛盾。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接访20多次,没花一分钱圆满解决了人员上访诉求,在全省同类信访件中尚属首例,获得了省上的充分认同。
(五)坚持团结协作,增强整体合力
自贡市供销社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向上的集体。班子成员、各科室有各自的分工和职能职责,但分工不分家,在履行各自的职能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发扬供销社“背篓精神”等优良传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同时,单位内部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确保各项工作运转有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篇: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济南市图书馆)
近年来,济南市图书馆率先在全国实行图书馆免费开放,建立了“青少年科普工作室”,创建汽车流动图书馆,荣获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10余项荣誉称号。该馆坚持全年全天候开放,实行免费服务,举办“书韵泉城”换书节活动,受到市民的高度评价和欢迎。为扩大服务范围,该馆积极开展送书活动,将服务引进社区、学校、部队、厂矿企业、机关、农村等,建立图书服务网点、分馆,重视对弱势群体服务,实现现场办证、通借通还,在开展“五进”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济南市召开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该馆还组成服务队,到会议现场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为深化信息服务,该馆充分利用馆藏及网络信息资源,编辑出刊《文化信息快报》、《信息摘编》等期刊近百期,完成了《济南图书馆志》、《济南馆藏古籍书目》、《馆藏碑帖拓片精选》等专著的编辑整理工作,对济南市扩大文化交流,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组织实施了共享工程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并被推选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淄博市张店区文化局)
张店区文化局带领全区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落实文化建设扶持政策,制订了全区《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明确了文化产业“一个中心、两个园区、六大产业”发展战略,落实了加快文化建设的20条优惠政策,对促进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文化局的带领下,全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农村、社区、校园、军营文化繁荣活跃,“百千万”农村文化推进工程得以较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大力推进,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并荣获“全省共享工程示范区”。同时切实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已初步完成镇综合文化站的新建改建的立项、规划和设计任务。为使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该局扎实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也实现了新突破。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全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引进、调入、委培等多种途径,解决文艺人才短缺问题,同时抓好现有艺术团体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文艺骨干的培养选拔,培育储备了文艺人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按照“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口号。对内,通过推行全馆挂牌上岗、倡导提高“体语”艺术的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对外,通过举办元宵少儿灯谜会、“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书虫排行榜”、送书进军营、“流动书箱百里行”、公益讲座、枣庄大讲堂等读者活动,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大力宣传先进文化。为拓展新基层文化活动项目,抢占网上文化阵地,该馆以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有效推动基层文化跨越发展,通过制作专题网站、开辟“枣庄文化”专栏、建立共享工程三级卫星站等方法,构筑了较为通畅的地面宽带和卫星传输信息渠道,实现了资料服务及信息发布的网络化,拓展了图书馆功能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功能的转化。自2004年以来,该馆先后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全省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地方文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临沂市文化出版局)
临沂市文化出版局按照“文化工作重在建设,文化建设重在阵地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自2008年5月以来,图书馆、兵学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开工建设,将彻底改变基础文化设施落后的局面。坚决贯彻《“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着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市有89.4%的乡镇(街道)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文化站。为使精品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策划推出了大型歌舞诗《蒙山沂水》,连续演出百余场,荣获省精神文明“精品工程奖”和“泰山文艺”金奖;新编历史故事柳琴戏《王祥卧鱼》获柳琴戏艺术周13项大奖,并作为“迎奥运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剧目”晋京演出。在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中,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为中心,打造了以孙子兵法为核心的体验娱乐产业。为推动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一是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机制,组建了文化出版局,实现了管办分离;二是组建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对文化市场进行统一执法;三是组建了电影院线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构建现代公司制企业;四是推进了市直剧团改革,组建《蒙山沂水》演艺集团,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柳琴戏这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目。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滨州邹平县文化体育局)
该局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抓手,以建设文化强县为总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先后投资修建了文化中心、体育广场,实施了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的“811”工程,新建或改建镇办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发放健身器材,不断丰富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从2002年开始,策划并举办了多届读书文化节、农民艺术节和春节电视晚会,承办了首届范仲淹文化节、“魅力邹平”晚会,开展小戏展演,其中读书文化节被评为全省品牌文化活动。该局组织创作的吕剧《梨花雨》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作金奖、“五个一”提名奖、泰山文艺奖,开创了县级局团获国家级大奖的先河。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扎实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文化遗产得到较好保护。县文体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积极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文化产业已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总收入25亿元,占全县GDP的5.5%。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莱芜市莱芜梆子剧团)
面对市场经济及剧团资金匮乏、演出市场低靡的挑战,该团开拓创新,面向市场求发展,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推出品牌演员,通过制作发行精品DVD、名人名唱专辑等形式,强化明星效应,以明星效应优化艺术生产机制,带动市场。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剧团大胆引进人才,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艺术人才,从而提高了演出队伍的艺术水平。为配合当地大型文化活动,剧团每年举办几十场大型演出,莱芜梆子联唱《莱芜,可爱的家乡》参加了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赴莱芜的慰问演出,并走上了“星光大道”,古装戏《秋江》选段参加全国梆子戏展演,获得好评。为增强精品意识,该团推出了一批影响较大的精品力作,《推媳妇》参加了“群星奖”优秀剧目展演,《正月十五雪打灯》获省精品工程奖、第五届省文化艺术节剧目二等奖,《雪野风情》获精品工程奖,《好儿好女》获第六届省艺术节一等奖,《大山魂》、《钓鱼人》等分获不同奖项。该团常年活跃在基层,扎根群众,送戏下乡,进厂入矿,传承发展了莱芜梆子艺术。
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山东省京剧院)
山东省京剧院始建于1950年5月1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2006年1月,被文化部认定为“全国十大重点京剧院团”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涌现出许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现有一批优秀的国家一级演员担纲主演,并有优秀青年演员,阵容整齐,行当齐备,台风严谨。多年来,该院坚持党的文艺方向,巡回全国各地演出,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高标准舞台表演艺术和优良传统作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与好评。还多次出访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海外友人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评价。1964年以来,曾先后成功地创作排演了《奇袭白虎团》和《红云岗》,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长搬上银幕,在全国引起轰动。剧院创作排演的《石龙湾》,曾获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程长庚铜奖”,和文化部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2001年创作排演的《春秋霸主》,获第7届中国戏剧节和第3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2004年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2008年创排的现代戏《铁道游击队》,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中获 “一等奖”。演员多次在全国和山东省京剧比赛中获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等大奖。
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青岛市图书馆馆长、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 冷秀云)
冷秀云同志注重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在馆内积极推进“总馆—分馆制”,目前已建立专业分馆和行业分馆40个,形成了公共图书馆网络。她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建立市级支中心1处、区(市)支中心12处、乡镇(街道)服务点136处,村(社区)服务点2558处,由于成绩显著,2007年青岛市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群星奖—服务奖。在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上,她提出的“古籍寄存模式”得到了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督导组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古籍保护的“青岛模式”,并被督导组建议在全国推广,2007年青岛市图书馆被文化部列为全国51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冷秀云同志还注重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了图书诚信之旅、文化大讲堂、少儿双语大赛、迎春赏析音乐会、民俗工艺制作大赛、元宵节灯谜等活动,丰富了读者的文化生活。送书、送信息、送讲座下乡活动及流动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也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此外,她还主编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与规范》、《和谐社会的图书馆建设》等著作,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曾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奖、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东营市艺术馆一级演员 柏绪民)
柏绪民同志从艺34年来,潜心于吕剧艺术学习与舞台实践,始终坚守在戏曲舞台和群文辅导一线,常年跑基层,进社区,下农村。先后在东营区、牛庄镇、大杜村、史口镇及东营市残疾人学校举办吕剧培训班,培训学员500多人次,为基层培训了大批文艺骨干,为宣传繁荣吕剧艺术、活跃群众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演员,由他主演的吕剧《风雨帝王家》、《马书记上任》、《孙武》等剧目好评如潮。《风雨帝王家》于2004年9月晋京演出,引起较大反响,并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多次播放,获首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马书记上任》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全国小戏艺术节一等奖,2006年,该剧晋京演出获一致好评;2007年,大型新编历史剧《孙武》获山东省精神文明精品工程奖。此外,他作为主要演员,还先后参加了《考丈人》、《铁税官》、《无品土地官》等多部戏曲电视剧的演出,其中《考丈人》、《铁税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2002年以来,柏绪民同志参与策划了四届东营市吕剧电视演唱大赛,个人先后被评为东营市十佳文艺工作者、全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烟台市吕剧院副院长、一级导演 王明月)
王明月同志狠抓艺术质量,带领全院演职员积极搞好艺术生产,确保剧院年年有新戏,场场演好戏,每年做好一至两件有影响的艺术大事,使剧院得到充分发展。他从艺38年,勤奋敬业,曾主演过《屠夫状元》等20部吕剧,编导吕剧及戏剧小品数十台(个),屡获国家、华东地区、山东省等不同级别奖项,并发表有多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戏剧评论等。在“烟台市艺术院团演出季”活动中,王明月同志本着全方位锻炼演职员,重点培养青年演职员的目的,精心选择剧目组织排练演出,使吕剧演出月成为整个演出季的亮点,得到广泛赞誉。由他改编并导演的剧目《孔繁森》,分别由烟台吕剧院和莱州吕剧团演出百余场;由他编剧(改编)、导演的吕剧《荣辱悲歌》、《大桥故事》、《深宫遗恨》、《沧浪》、《海殇》、《姊妹易嫁之后》等分别在山东省吕剧会演、山东省文化艺术节、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中获一、二、三等奖及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目前,新创作的《烟台山作证》即将投入排练,并将作为庆祝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剧目于十月前隆重上演。因工作突出,王明月同志曾多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市直文化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烟台市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泰安市文化出版局局长、党委书记 胡立东)
为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胡立东同志的主持下,泰安市改善了市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等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组织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市86个乡镇(办事处)、3708个行政村(居委会)建起了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实施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和广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为全面推动文化工作繁荣发展,胡立东同志注重引导创作单位依托泰山文化不断创作文艺精品,全市文学戏曲创作与表演连续6届获省“精品剧目奖”,组织创作表演了《泰山封禅》、《泰山神韵大舞台》、《日出泰山东方红》等大型晚会,成为优秀旅游项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在他的积极推进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7项、省级名录15项,省级传承人5人,梆子剧团被评为山东省保护示范基地,宁阳堽城镇被评为“山东省民间艺术之乡”。他还创造性地开展了文化服务业示范基地评选创建活动,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使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占GDP的比重等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管理,将文化市场纳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胡立东同志兼任省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先后组织策划编纂了《泰山华章》、《泰山文化集成》等图书,出版有个人散文集、摄影集。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潍坊寿光市文化局局长 张文升)
张文升同志在工作中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在寿光市文化局中形成了风正气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他充分发挥寿光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立的“寿光市大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链式发展。他注重形成多元化文化服务格局,通过建立网站、建设信息村,坚持文企联姻、文化下乡等方式,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完善文化网络体系,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结构。张文升同志坚持发展文化事业,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他的领导下,寿光市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覆盖率达到了100%,农村电影放映配备实现数字化,并开通了网上电影,成为全省首家具有网络电影平台的县级市。他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激发艺术创作人员的积极性,注重加强对文化艺术骨干的培训并使之制度化。有了人才保障,寿光市文艺演出精品迭出,组织编演的大型舞蹈《月宫图》获全省文艺展演金奖,成功举办了10届蔬菜博览会开幕式、11届春联大奖赛、6届蔬菜文化艺术节、3届《齐民要术》研讨会,并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放歌寿光”、“走进寿光”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曲阜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总经理 孔祥金)
孔祥金同志特别注重对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在文物保护方面,通过他的积极协调和资金争取,分设在孔府西院、东院的孔府饭店和旅游汽车公司于1990年顺利搬迁,重新建设了杏坛宾馆和新的汽车公司,有效地保护孔庙、孔府。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由他创意规划的孔子六艺城,拉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链,安排就业240余人;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成立的球霸球业有限公司,成为曲阜最主要的外贸出口文化体育企业,安排就业近800人;与深圳华侨城合作,规划建设的杏坛剧场,推出了江北第一台大型文化旅游演艺“杏坛圣梦”;经过规划论证并争取大量资金之后,启动的曲阜明故城恢复改造工程于2005年完成了全部5300米城墙的恢复,借此机会,促进推动了当地与欧盟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上的合作项目,并引导民间收藏组织开办了十余家中外酒器、汉画像石、状元文化、传统雕塑等主题博物馆。孔祥金同志还参与承办了第二届文博会济宁会场、书博会曲阜会场、农家书屋建设,连续申报了多批世界、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了全省第一家、全国第三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创建。由他撰写或主编的多部影视作品、图书作品公开出版,如《文化巨人孔子》、《东方圣城曲阜》、《走进孔子》等。
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威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孙盛和)
孙盛和同志通过组织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研究并出台了《威海市文化大院建设的一、二、三类标准》,重点扶持了三个典型,为全市文化大院建设树立了标杆,新农村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威海市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村通,实现了数字图书馆、公益网吧和视频点播三大目标。他组织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建立了四级名录,对全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起到了开端和引导作用。孙盛和同志积极创新,成功举办了“全国中老年合唱大赛”、“全国新秧歌大赛”等大型活动,历年的“新年交响音乐会”已经成为威海市的文化品牌,“激情广场大家乐”文艺演出活动也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此基础上,他坚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出了文化名牌——大型情景演艺《梦海》。在繁荣城市演艺市场的同时,孙盛和同志还把文化下乡和建设乡下文化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程,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成立了新农村文艺演出队和文艺拥军演出队,组织开展的“千场演出进农村”活动为农村、为官兵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日照五莲县文体局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单忠元)
单忠元同志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快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大院建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四大工程”建设进度,五莲县也因此被授予“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示范县”。他还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由他策划组织的“山城之夏”文艺展演、电影展映、“文化进百村”、文企联姻—影企联姻送文艺、送电影下乡等系列活动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五莲县因此已连续四届保持“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单忠元同志注重地方曲种的保护和传承,立足茂腔唱大戏,组建了五莲县茂腔剧团和五莲县艺术团,狠抓剧目的挖掘、整理、培植和创新。茂腔选段《卖书**》荣获“全省基层廉政文艺创作展演”节目三等奖,《新官上任》获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被选为中纪委反腐倡廉剧目全省唯一入选作品。与此同时,他积极推进全县文化市场发展步入规范化轨道,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实行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确保了全县文化、新闻出版两个市场经营持续繁荣有序。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广场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了11届“山城之夏文艺展演”,中国移动等20多家有影响的企业竞相入场展示企业文化。“华龙纺织之夜”、“五征之夜”等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山城之夏”已成为“山东省社会文化知名品牌”。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德州市京剧团副团长、一级演员 董志强)
董志强同志从艺近四十年,主演了数十台传统和现代京剧,艺术修养和演艺技巧不断提高,曾多次荣获创作演出大奖:2002年荣获山东省戏曲金旋律比赛金奖,2004年在人民大会堂为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演出《光辉历程》,2005年参与创作并主演的《武大郎正传》获精神文明“精品工程奖”,参加创作并主演的《时传祥》在北京为王兆国、尉健行等中央领导演出,受到好评。他还参加了京剧小品《科学发展谱新篇》的创作演出,开拓、丰富了京剧艺术的表演形式。董志强同志坚持演在一线,积极参与文化三下乡、文化进工厂、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菏泽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长 姜广进)
姜广进同志在任文化市场稽查队队长期间,严格执法,不徇私情,塑造了“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调任文化科科长之后,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由他组织举办的“首届高校文艺调演”、“警地共建文艺联欢会”、大型广场文艺展演、菏泽市群众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丰富了全市群众的文化生活。他在工作中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建设规划,并取得支持。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市图书馆即将动工建设,艺术中心、博物馆也在规划之中,各区县“三馆一站”新馆、新站建设取得成效。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突出,2008年,市文化局被授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目前,姜广进同志所分管的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站建设等工作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文化工作的亮点。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张连增)
张连增同志通过实地调研,提出重修海源阁和扩建图书馆合二为一的方案,争取到资金350万元,主持了海源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百年海源阁焕发了新的活力。他积极征集海源阁散失的图书文物,共征得原海源阁藏书及影印本2000余册,并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山东出版总社等处争取到捐赠图书十余万册,极大丰富了海源阁藏书量。为提高服务质量,他独创开门办馆的新思路,在学校、社区、乡镇设立了18个书刊借阅点,定期送书刊服务上门,开展“知识拥军活动”,与聊城武警支队、消防支队、驻地部队共建了三个图书室,扩大了图书馆的覆盖面。在他的领导下,海源阁图书馆定期举办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读书文化周、读书征文、青少年演讲比赛、学习孔繁森书画展等公益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张连增同志结合图书馆实际,推出了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起“有竞争、有激励、有责任、有约束”的运行机制,得到了文化部、省文化厅的充分肯定。几年来,他先后出版了《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研究》等四部专著、论文十余篇,主编《海源阁》杂志,业务成绩显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山东省文艺演出公司党支部书记、一级艺术指导 孙清华)
孙清华同志,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研究生文化程度,国家一级艺术指导。1984年起,历任山东剧院经理、书记,山东省文艺演出管理处主任、书记,山东省文艺演出公司经理、书记等职。孙清华同志在连续24年主要负责人的岗位上,始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没有节假休息日。精心组织策划了第1—8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的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历年国庆、七
一、新年春节军民联欢晚会等数百台大型综合文艺晚会,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表彰。组织邀请包括德国、美国等四十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艺术家来山东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演出活动近千场。24年来,注重培养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关心群众生活和疾苦,得到了全体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最高评价。在主持建设总投资9500万元山东剧院改建工程时,对工程高标准、严要求,紧把质量关,节省建设资金一千多万元,该项目被评为山东省质量最高奖“泰山杯”。孙清华同志任山东省文艺演出公司经理期间,经过多年创收积累,使公司拥有灯光、音响等演出器材价值两千余万元,创全国省级演出公司国有资产首位。多年来,利用山东剧院良好的演出平台,山东省文艺演出管理处、山东省演出公司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的服务,为繁荣山东演艺业,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简要事迹材料
(山东歌舞剧院艺术指导、一级演员 于联华)
于联华同志,第七、九届全国青联委员,省第九、十届人大常委。2002年当选省文联副主席。1993年享受政府特贴,同年记功一次,1996、2002年获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获山东广播电视厅颁发的山东省第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等奖。1990年获广播电视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三等奖。1990年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颁发的全国“每周一歌”歌曲征集评选金奖。1992年获广播电视部颁发的全国第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二等奖。1992年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一届中华民族声乐比赛演唱奖。1995年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部第五届“文华”表演奖。199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声乐比赛一等奖。199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二届中国声乐比赛二等奖。参与过的重大演出活动有:2002年山东省庆祝党的十六大文艺晚会,2003、2004年山东省建国54、55周年文艺晚会,2004年致公党山东省委庆祝建国55周年文艺晚会,2004年山东省几年人民代表大会文艺晚会,2005年山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民族魂”文艺晚会,200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七一颂歌“交响音乐会,2007年新年民族音乐会。获奖情况:1995年表演的歌剧《徐福》荣获第五届“文华”表演奖。出版作品:2000年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辑《远方的海》;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音乐电视MTV《爱的诉说》;2003年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个人专辑《爱的诉说》。
第三篇: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公示
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公示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评选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10”207号)要求,我市环保系统开展了评选推荐工作。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主动接受监督,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现将拟推荐对象涪陵区环保局、渝北区环保局、市环境监测中心、市环境监察总队许凡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从2010年9月15日至22日。如有意见或要反映问题,可以书面、电话、来访等形式向市人力社保局、市环保局反映。个人反映问题的,要求署真实姓名。
市人力社保局 戴长松 联系电话:86867337 联系地址:渝北区新牌坊一路1号 邮政编码:401147 市环保局 吕建明 联系电话:89188721 联系地址:渝北区旗山路252号 邮政编码:401147
附件: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简介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
附件:
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推荐对象简介
一、涪陵区环保局
涪陵区环保局多年来立足‚促进发展不变调,服务经济不掣肘,保护环境不走样‛的理念,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在三峡成库、城市规模成倍扩张、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巨大压力下,保持了库区生态环境和城区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和持续改善。在全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环保系统目标任务考核中,连年名列全市前列。2006年,被国家人事部、环保总局表彰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被重庆市政府表彰为‚十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2007年,被国家环保部和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优秀单位。2008年1月,被重庆市委文明办表彰为重庆市文明单位;2008至2009年,连续两年被重庆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节能减排先进集体。2009年,区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还被评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涪陵区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城考‛连年名列全市前列。另外,近年来还获得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表彰奖励150余次。
二、渝北区环保局
‚十一五‛期间,该局坚决贯彻‚环境立区‛发展战略,着力打造‚西部一流、重庆领先‛的渝北环保。先后三次获得全国‚先进集体‛,连续保持全市区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城考、目标考核前茅;先后获市污减排‚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市环保系统10佳学习型单位、市模范职工之家、区学习型标兵、好班子等多种荣誉。
‚十一五‛期间,该局狠抓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常见廉政建设,模范遵守环保‚六条禁令‛,始终保持‚风正、劲足、气顺‛的良好局面。该局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坚持依法行政,狠抓统筹协调,强化环境准入,强力推进环保‚四大行动‛,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务,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质量全市前列,公众满意率保持主城区前2名。该局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巩固‚创模‛成果,全面启动 ‚国家生态区‛创建;在全市率先建成了自动化办公、污染源在线监控等信息系统;率先在全市推广小城镇组合式无能耗污水处理技术;全面建立和落实环保执法多部门联动机制,卓有成效探索和完善环保宣传及绿色创建活动形式。
三、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是直属于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的公益性 4
事业单位,成立于1976年。多年来,该单位重视制度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制度完善,反腐倡廉工作落实到位。强化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建立了团结进取、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环境监测和科研队伍。推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确保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推动污染减排监测,促进各类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为污染减排目标作出贡献;积极开展环境应急监测,有效应对各种灾害,确保了一方平安。针对环境管理需求,积极开展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科研工作,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先后被授予‚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国酸雨普查工作先进单位‛、‚环境保护部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单位‛、‚重庆市直辖十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先进集体‛、‚ 重庆市2008节能减排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被评为重庆市环保局系统目标任务考核优胜单位。
四、许凡同志
许凡,男,31岁,中国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监察二处一科科长,现稽查处负责人。
该同志于2002年进入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8年来,该同志一直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业务上,他坚持不断的学习,是重庆环境监察的业务骨干,该同志爱岗敬业,在因公致残后,依然忘我工作。在2005至2007年担任监察二科负责人期间,机智地查获了包括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违法排污在内的多起大案,所管辖的直管企业和辖区重点企业未发生一起环境安全事故。现担任稽查处负责人后,敢挑重担,其负责的各项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共计追缴2006-2008年排污费2500余万元;编制完成《重庆市2009年环境监察执法标准化建设方案》,65%的区县环境监察机构达到西部一级标准;牵头配合重庆市审计局、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和审计署昆明特派办顺利完成三项环保专项审计工作。突出的成绩也为他赢得了各种荣誉,其先后荣获‚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服务联合行动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和2008年‚全国排污申报核定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称号,并从2006年至2009年以来在‚重庆市公务员考核‛中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
第四篇:重庆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公示
关于推荐重庆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的公示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老干部局、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评选表彰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渝人社发„2012‟281号)精神,结合我校离退休工作实际情况,经基层推荐,学校相关部门讨论,拟推荐离退休工作处为重庆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从2012年12月21日至2012年12月27日。
欢迎全校离退休老同志和师生员工充分发表意见。人事处联系方式:甘超,62652744;rsc@cqjtu.edu.cn 纪委〃监察处联系方式:胡浩,62789036;jwjcc@cqjtu.edu.cn
附件:重庆交通大学老干部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人事处 2012年12月21日
附件:
重庆交通大学老干部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重庆交通大学现有离退休教职工876人,其中离休干部15人,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工作干部15人;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86人;7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51%。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离退休教职工服务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重庆交通大学历来重视离退休工作,将离退休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一名校领导分管离退休工作,设立离退休工作处,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工作会,研究涉及离退休教职工利益的事项。校内各部门对离退休工作积极支持配合,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机制。同时,学校积极探索离退休管理服务的新路子,成立退休教职工管理委员会,设置了30个退休小组,有序开展事务通知、活动组织、帮扶慰问等工作;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360名离退休党员分别编入1个离休、10个退休党支部;成立了高教老协交大分会、老年门球协会、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等,老年大学开设6个教学班。构建起了离退休管理服务立体化网络,使每位离退休教职工组织有归属、活动有人管、生活有关心、遇到困难有人帮,实现了离退休党建工作、离退休教职工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二、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抓好抓实离退休工作
一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离退休教职工的特点,扎实开展离退休支部“一学二强三争创”创先争优活动、“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活动等相关工作,各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活动阵地建设、党员作用发挥、慰问帮扶困难党员群众等方面卓有成效,坚持每月1次组织生活,组织生活参与率均在80%以上,离休支部送学上门,部分支部与学生支部结对共建,部分老同志被聘请为特邀党建组织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2011年,学校获“重庆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个,“重庆市三好老干部”2人。
二是切实维护和落实好离退休教职工两项待遇。作为离退休工作的重点,学校坚持情况通报、文件传达、征求意见、走访慰问、报刊订阅、参观视察等各项政治待遇制度。认真落实离休干部“三项机制”。全面落实政策规定的离退休教职工各项生活待遇,在健康体检、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在职人员同等对待,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学校每年拨款100万元左右作为离退休专项经费,先后投入近30万元修建改造老年活动场所条件。坚持日常走访与节日慰问,每年走访慰问400人次以上,发放慰问金(品)7万元左右。积极协调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近4年来无影响恶劣的老同志信访案件和投诉发生。关心照顾特殊人群,为今年去世的2位老红军遗孀(其中1位为异地安置)报销了医药费。
三是老同志积极发挥作用为学校建设发展添砖加瓦。学校积极搭建平台,以各类群团组织为载体,鼓励和引导离退休教职工发挥余热,很多老同志仍坚持在学校教学督导、校园文化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社区服务、老年群团组织、学生第二课堂、交通建设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多种形
式的文体活动,丰富的老年活动已逐步延伸和拓展为老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和精神家园,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转变观念, 优化服务,切实加强离退休工作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坚持把离退休工作队伍自身建设作为重要的组织保证和关键环节,合理配备离退休工作人员,现有专职离退休工作人员7人,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6人为中共党员,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男女比例协调、学历层次较高、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团队。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服务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提高离退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较好的做到了“让学校党委放心、让老同志满意”。多次被市委老干局评为“离退休干部统计年报全优报表单位”。
第五篇: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候选对象事迹材料
红 十 字 情 暖 海 天
——舟山市红十字会先进事迹
任何事业要想获得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舟山市红十字会地处国角省尾,交出同样一份创业创新的答卷,确实要比其它城市倾注更多的心血。
但天道酬勤。多年来,舟山市红十字会立足海岛弱势群体的人道需求,以超乎寻常的奉献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党分忧,为民解困,在救灾、救助、救护等方面创新服务机制,一些工作努力走在全省前列,多次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浙江省红十字会和舟山市政府的表彰。
一、在承载责任中彰显人道
备灾救灾是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舟山市红十字会秉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积极搭建平台汇聚民间爱心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善款,为灾区人民解难,为党和国家分忧。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五十年不遇的严重冰雪灾害。舟山虽未受灾,但市红十字会还是全力发起紧急救助行动,在年关的4天时间里募集人民币133.9万元,港币1350元。这次冰雪灾害救助,全市共募集善款240万元,并在第一时间通过上级红会送达灾区。期间,积极牵线,将普陀山红十字会募集的60万善款送往受灾严重的湖南省,援助该省张家界、韶山、衡山、凤凰古城四景区的灾后重建,并与灾区30位贫困家庭学生签约结对助学,直至毕业。这一跨省善举,一度在全国成为新闻热点。舟山红会的救助冰雪灾害工作得到了省红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并批示:舟山红十字会在冰雪灾害募捐中行动迅速,组织得力,成效显著,值得总结推广。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各级红会夜以继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下,募集款物达2804.58万元,并及时向灾区运送了价值126.43万元的应急救援物资。募捐数额不仅创舟山的历史之最,且以一个相对欠发达的海岛市,人均捐款数位全省第二。获浙江省红十字会 “抗震救灾最佳组织奖”,全市有6人获省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奖,1人获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奖。
从长江、嫩江流域特大洪灾,到印度洋海啸;从内蒙古雪暴、“非典”到强台风灾后自救;多年来,市红会总是闻灾而动,在第一时间启动赈灾救助,积极为民解困,为党分忧,主动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市红会还把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落实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上,想方设法筹集款物,为困难群体提供人道救助和服务:持续10年组织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为贫困群众解困厄、献爱心、送温暖;定期邀请省内外医疗专家来舟山义诊,为岛城困难群体的患者送上健康大礼。今年4月起,又开展了对贫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专项救助活动,筹集善款累计41.7万元,首批对近50名陷入绝望境地的贫困尿毒症血透患者实施了救助。为了提高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实力,市红十字会还白手起家创办医疗诊所,从1993年建立至今,已为数万生活拮据的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用,并拥有资产300余万元,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经济实体。
二、在服务民生中打造品牌
近年来,舟山市实施了“大岛建,小岛迁”的新渔农村建设战略。但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搬迁,一些老人故土难离,成了“留守岛民”。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岛际交通的不便,使居住在偏远小岛上的群众就医问药相当困难。事关民生,舟山市红会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议组建舟山市红十字会海岛巡回医疗队,招募医务志愿者下岛下乡为“看病难”的渔农民群众送医送药。2005年8月,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舟山市红十字会海岛巡回医疗队)经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在报名的千余名志愿者中遴选了250人为骨干队员组成四个分院,购臵了便携式彩色B超仪、心电图仪等仪器设备。流动医院长年巡回于偏远小岛乡村,志愿者们起早摸黑,反复经历大船换小船、小船转小舟及车路到小道、小道转山路的艰苦旅程和翻江倒海般晕船的痛苦,感受着坐在大医院诊室里难以感受的心灵洗礼,构架起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创建4年多来,流动医院的队伍扩大到七个分院、近400名志愿者,已组织志愿者下岛下乡服务140多次,足迹遍布全市各偏僻岛屿(乡村),服务渔农民群众70000余人次,免费送药200多万元。流动医院在有效缓解偏远小岛群众“有钱看病难,无钱难看病”问题的同时,还缓解了一些地方的党群、干群矛盾,深受渔农民群众和乡镇干部的欢迎。一乡镇在招商引资中因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致使征地撤迁问题久拖不决,流动医院送医送药上门让那里的群众感到党和政府确实是在为百姓做事,才使征地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如今,流动医院已成为市政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也是舟山红十字会关爱民生的品牌项目。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到舟山考察,听取了流动医院工作汇报后非常高兴,指示这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一定要把它办得更实、更好,建立起长效机制。市红会遵照习近平副主席的指示,积极探索创新流动医院长效机制:一是把香港同胞捐赠的500多平方米房产改建为流动医院院部,开设了博爱医疗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博爱心理工作室,为渔农民群众提供长期、持续的服务;二是落实了市财政每年150万元专项资金,制订并由市政府办公室行文下发《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管理办法》,使流动医院的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三是拓展救助面,延伸服务功能,在11个悬水小岛、村落进行“红十字安全药箱”试点,其成功经验,已被市卫生主管部门采纳作为改善悬水小岛和偏远村庄卫生服务“四加一”服务保障方式之一,在全市推广。这些流动医院服务民生的想、长效运作模式,受到了浙江省红十字会及舟山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中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及浙江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冬梅等领导来舟山调研,对流动医院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在创新追求中见证博爱
舟山市红会始终把普及现场救护知识、培训现场救护员列为提高民众素质、服务经济建设、造福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并结合海岛实际,大胆创新,谋求实效,建立起有偿与无偿并行、普及教育与培训救护员相结合的现场救护培训新机制。
渔业是舟山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渔民近9万人。海上捕捞作业风险大、意外事故多,按渔民的说法,每捕10000吨鱼就要付出一条人命的代价。渔民在海上遇到突发事故,往往因航程较远得不到及时施救而伤残死亡。舟山市红会从2004年起,利用休渔期和渔船回港避风,有针对性为一些渔民培训海上常见意外损伤救护处臵和溺水后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将授课内容制成光碟,发放到渔船。同时,免费为渔船配臵了急救箱。2007年休渔期时,市红会在舟山渔业重镇普陀区展茅镇螺门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渔民现场救护员培训试点工作,为该社区的200艘渔船培训了133名渔民现场救护员,又筹集资金,为每艘渔船配臵了装有26种先进急救器材和常用应急药品的急救箱。当年冬汛时,一渔民在外洋海域作业时,双脚被起网机绞进,伤势严重,船上渔民救护员当即用急救箱里的器材为伤员作了现场急救处理。由于处臵及时得当,在返港途中耽搁了30多小时的伤员不仅保住了生命,还保住了双腿。经过培训的渔民救护员普遍反映,红十字会教的是救命术。今年休渔期,市红会又为岱山县大衢镇近千条渔船培训渔民现场救护员,并筹集资金为每艘渔船配臵急救箱。
在普及现场救护培训的过程中,市红会坚持因地制宜,更注重因人而异。领导干部是各单位、各部门普及现场救护知识的关键人物,红会领导主动与市委组织部联系,在全省首创把现场救护知识送进市委党校课堂,对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中青年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每年进出海内外香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是旅游经济发展重地。市红会积极指导普陀山红十字会在全山各景点培训现场救护员,并在10个主要景点和7条岛际交通船上设臵红十字急救点,臵备常用急救器材、药品。各急救站(点)至今已为2万多海内外香游客提供了急救服务,为创建平安风景区筑起一条绿色生命屏障,让海内外游客充分领略人道有情、博爱无涯。为让更多的普通市民有机会学习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市红会多次在主要街头、广场、社区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演示活动,发放现场急救知识资料,并于今年3月起在每个月第二个周六为为市民免费传授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受到市民的欢迎。
从1991年率先在机动车、摩托车驾驶员中开展救护培训至今,舟山市的现场救护培训工作已先后进入了交通、电力、旅游、建筑、渔业等行业和机关、党校、军营、社区、学校等部门、单位。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市红会制作发放多媒体课件、教材和现场救护知识宣传资料30000余册;向社会招募了一批现场救护培训师资志愿者,建立起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教,教之见效的师资队伍;急救知识培训率从初期的0.3%上升到3%。市红会曾荣获总会颁发的“全国红十字卫生救护工作先进集体”奖,并在浙江省红十字会首届现场救护师资技能竞赛中获最佳组织奖、团体二等奖、心肺复苏一等奖等九个奖项。
四、在奋发作为中走向前列
世事纷杂,行随心走。处在多元化时代,舟山市红十字会选择以奋发作为走向时代前列;靠凝聚合力实现利众惠民。
健全的组织是红十字会开展工作的基础。中国红十字会“八大”后,舟山市红会加快了理顺管理体制的工作进程,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2006年8月,市编委下文批准红会机构独立设臵,按群团组织管理。2007年1月,专职副会长到位,经费列入市财政一级部门预算,市红会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在全省11个市中较早、较彻底地理顺了管理体制。此后,市红会加强对县(区)红会理顺管理体制工作的督导,2007年底,定海、普陀两区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2008年底,嵊泗县、岱山县两县红十字会也基本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全市“一片红”。至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红会四级组织网络建设,开拓新思路,延伸组织链。2008年底,在全省首开先河,在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建立了红十字会组织。普陀山红十字会把红十字会弘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和佛家倡导的“慈悲、济世、仁爱”的精神有机结合,整合海天佛国各类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人道领域的各项工作,有效扩大了海岛红十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开展“红十字爱心互助金”试点工作来促进建立社区(村)红十字会组织。普陀区东港街道塘头村红十字会员小组成立,市红会为村“爱心互助金”注入10000元资金,区、街道红十字会及村辖区的一些事业单位和村民也纷纷为“爱心互助金”捐款,使互助金的首笔启动资金达到46590元。既建立了基层人道救助的新模式,也为渔农村文明创建注入了新活力。为完善组织链,市红会还积极指导发展学校、乡镇街道、社区的基层红十字组织,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团体会员单位81个,红十字会员14963名。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市红会领导清醒地认识到:红十字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仅凭红会几个人难成事业,必须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和媒体的舆论导向,聚民心、集民智、得民力,方能事半功倍。每有重大公益活动和工作创新亮点,市红会都会邀请媒体进行跟踪报道,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的“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5〃8”世界红十字纪念日的“红十字博爱周”活动等,更是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力求强化宣传倍放效应。2004年12月,舟山市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刘凌云与省外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成为舟山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和浙江省第一位女性、大学生捐献者,市各大媒体记者与捐献者同行一周,全程跟踪报道,使捐髓救人、奉献光荣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至今,全市已有1400多名志愿者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市红会也获得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突出贡献奖”。08年为冰雪灾害和5.12大地震募捐过程中,岛城人民和灾区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各级媒体对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一段时间里,市红十字会天天电视有影像、电台有声音、报纸有专稿。今年三月初,市红会开展白内障复明救助活动,送一批贫困白内障患者到上海免费做复明治疗,市电视台、日报又派记者随行,做了及时、生动的报道。媒体的宣传不仅为市民打开一扇了解红十字会工作的视窗,也极大提升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以“人道、博爱、奉献”为己任,每个人都有一种应该比别人承担更多责任的自觉意识,并为此准备随时放弃自己一些利益,而且不觉得这种放弃对自己而言很不容易。这,就是舟山市红十字会!
以民为本,持道律己。有了这样的团队责任意识,争先创优,有难何惧!追求卓越,何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