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办学汇报材料
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近年来,省委政府、教育厅,市县政府、教育局一直以来对西乡职业教育发展给予了长期的关注、支持和厚爱,借此机会,我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学校近年来的办学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创建于1983年,位于城西三里河,距县城三公里,覆盖人口41万,占地面积100亩,开办有秦巴茶艺、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铁路运输、空中乘务、新能源应用等九大类专业。其中,秦巴茶艺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6%,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稳定率达85%,近两年就业学生月收入均达4000元以上,近5届毕业生中已经有8人成功创办了个体企业,有4人成长为大型公司的中层领导,学校对外培训部年培训人数达4000人以上。
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累计争取中省市县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了公寓楼、茶艺楼、运动场,装饰装修了校园文化广场,专业实训设备不断更新;成功与北京通航、江苏连通教育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各类竞赛硕果累累,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校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
第二篇:美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浅析
美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浅析
刘建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在构建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教育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研究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问题。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其办学体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美国的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其实施机构主要为综合高中、地区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和企业办培训中心或学校(如摩托罗拉大学)等。其中,以社区学院为主进行的高中后和高等职业教育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那么,这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机构又是如何组织、运转的呢?政府在其中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美国实施12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本由公立学校实施。独立的职业高中不多,中学都开设职业课程。1993年,设有职业课程的学校(职业高中、综合中学、少数普通高中)达1.6万所。总体上说,60%以上的中学毕业生还将进入高中后教育机构,继续接受教育。这样,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美国未能构成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办学体制也较为单一,主要是政府(地方)办学和政府领导下的社会管理。
美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为高中后教育,实施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社区学院。其他还有:地区职教中心、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工会和行业(包括公司)提供的培训、企业办的培训中心、联邦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等。这些机构的归属、经费来源和管理均不相同,如从体系角度细分,可达57种。从宏观角度看,在这一系统中,举办职业教育的不外乎社会和个人。进一步的分析则显示,代表社会的有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当局、工商行会组织、工会、公司(企业)、其他社会团体等;代表个人的有直接办学者和间接助学者等。所有这些举办者在职业教育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承担的责任、发挥的作用、获得利益的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共同造就了美国独特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从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社区学院看,其办学是以政府为主的。1994年,美国有社区学院1471所,其中公立的963所,私立的508所。通常,公立学校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方面都优于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经费的来源渠道可归纳为五种:地方税收、州政府拨款、联邦政府资助、学生所缴学费和其他收入。私立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同时也可得到政府小额的补贴或从有关公司和私人得到一些资助。由于美国各地区差异很大,不同州的不同学校从各渠道得到的经费也就极为不同。以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威斯康辛州为例:自1984年以来,该州职业教育(社区学院)的经费约45%来自地方税收,约20%为州政府拨款,联邦政府的资助约占10%,学生学费约占10%,还有来自企业、私人的赞助和学校有关产业的收入。
上述这种投入格局直接决定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即中央(联邦政府)引导、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重心在地方的管理制度和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按1990年职业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向各州提供16亿美元的职业教育专项
补助经费,以提高美国经济和技术的竞争能力。联邦经费的意义主要是引导职教的发展、改革方向和促进教育与培训机会均等目标的实现,以激发各州重视职业教育。联邦政府虽然没有直接管理职教的职能,但自《2000年目标法案》(1994年)后,联邦政府成立了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旨在将行业的技术标准变成国家经济和教育政策的组成部分,以通过行业来影响和规范职业教育管理。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职教经费的主要提供者,直接进行其管理工作。如威斯康辛州早在1965年就建立了州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属政府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全州的职业教育。这个委员会共有13名成员,其中雇主和雇员代表各1人、农民代表1人、固定代表(中小学教育总监、州大学委员会主任和州负责工业、劳工和人事事务的秘书)3名、学生代表1名和社会代表6名。该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确定本州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分配和管理联邦及州的职教经费,评估审议课程设置、培训项目和学校设备更新计划,审计各学区财务执行情况,确定学生的学费额度和审议学生资助情况,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争取联邦和州政府各方面对职教提供支持等。
州以下职业教育由学区管理。威斯康辛州的学区也都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雇主、雇员代表各2人,社会代表3人,学区管理人员代表1人,政府官员代表1人。该委员会作为权力机构,其委员由学区所在地政府任命(没有报酬)。其职责主要是:聘任本学区职业技术院校的校长、教师,确定当地税收的征收和安排,确定课程的设置和培训计划的实施,研究制定学校设备的购置和更新计划,制定学区的财政预算,向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就业指导,制定学区的管理政策和规章,争取联邦、州政府和有关机构的资助,协调学校和工商(企业)界的联系等。
在州和地方,这种管理形式使社会各方面都能参与职业教育,这既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体现,也是其办学体制的根本要求。州和地方的经费主要来自于税收,因此经费的使用必须反映纳税人(自然人和法人)的要求和利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由纳税人的代表来行使经费的管理权并加以监督。对于公立职业学校,企业虽也有直接资助,但主要还是通过税收发生联系的,所以它就要在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要以学费的方式对办学进行投入,因此也要参加管理。对私立学校来说,学校是由董事会管理的,其成员由投资人组成,董事会决定学校的预算、校长和教师的聘任、教职工的工资、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的发展等。由于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因此社会对私立学校同样有着严格的管理。如加利福尼亚州就设有“私立高校和职业教育委员会”,对私立学校的建立和运作进行审批和管理。因为私立学校(主要指社区学院)的收费较高(每生8000~12000美元/年),因此政府不仅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学费标准、董事会组成、专业设置、学校章程等有要求,同时每年还要对学校的财务进行审计。
这种办学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决定了美国的职业教育院校必须面对市场自主办学。可以这么说,市场不仅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课程、学制、专业设置等,而且还带来了学校功能的多样化,推动学校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所典型的社区学院既面向高中应届毕业生,又面向全体有教育和培训需求的成人;既提供职业技术文凭课程,又提供面向本科大学的升学课程,还提供地区性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如为雇主进行培训、参加有关企业组织的培训项目等。因此,美国人自己认为“便利、灵活、实际、高效是对社区学院最准确的描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工商与企业界在对25岁以下的青年人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即学校体系内的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工商企业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直接贡献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即“购买”做出的。在每年440亿美元的“购买费”中,用于就业后培训(指送员工到职业院校培训)的部分多达400亿美元。
第三篇: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申报材料(精选)
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教办[2006]5号)文件精神,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于2006年组建,是我省最早成立的职教集团之一。经过五年多的不断摸索,集团经历了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完善功能三个发展阶段;在集团运行过程中坚持民主性、互惠性、互补性和带动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基本实现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学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一、基本情况
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于2006年10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教秘
【2006】275号)。集团由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牵头,成员有3所高职高专学校、7所中专卫校、2个企业单位。主要开设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助产、妇幼、医学影像技术等8个专业,目前在校生8638人。几年来集团为农村卫生事业培养人才2000余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五年来,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始终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整合和有效利用卫生教育资源,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宜能力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了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集团三个发展阶段:
2005年12月3日,安徽医专召开全省中等卫校“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
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分析了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组建一个能把各个中等卫校联系到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共
同体——卫生职教集团,打造安徽卫生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的建议,得到
与会校长的一致赞同,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达成了共识,议定起
草《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由此拉开了组建安徽省卫生职业集团的帷
幕。
1.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阶段
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集团管理规范化方面下大功夫。
集团先后制定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管
理办法》、《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核标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
核标准核心指标》、《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就业工作有关规定》、《安徽卫
生职业教育集团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若干意见》等7项规章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集团的教学、学生和就业工作,集团成立了教学管理、学生
管理、学生就业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学校共同制定并签署
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核办法核心指标》责任书。集团要求各成员学校
执行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毕业验收考试通过率≥95%、毕业生初次
就业率不低于85%,最终就业率不低于95%。同时,集团成立集团联合督导组,对各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进行有效督导,找出亮点也找不足,互学
互促,取长补短,有力的促进了集团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集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探索就业指导新模式,努
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工作实施“241”工程,即“2”:
对学生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4”: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1”:
创新。集团要求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就业意
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集团积极组织成员学校
观摩、参加“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几年来十余名同学获安徽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或银奖。
2.注重内涵建设 提高质量阶段
集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科研和学术交流提高集团成员学校办学水平,集团举行办学水平征文比赛,收到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
论文50余篇。
集团成立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儿护理、人文护理、生理、解剖、病理、计算机、英语等十个校际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活动,研讨人
才培养模式、交流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为了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集团制定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关
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若干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提高各校护士
资格考试通过率。为了提高集团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集
团会同安徽省护理协会共同筹办“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护理职业技能大赛”。
3.校企合作 完善功能阶段
集团分别与安徽省护理协会、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深圳神采亚健康机构、美诚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五家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产学结合、优势互补,企业
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所,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任务或课程,解决学校学生
实训实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困难和不足;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实行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解决企业实用型人才需求,并实现教育与
就业零距离;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惠互利。
(二)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集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带动性、互惠性、互补性和民主性的原则,不断探
索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1.互惠性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互惠性体现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分享。集
团深化校企合作,组织安徽省护理协会各成员医院、深圳神采爱康公司及美诚
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与成员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
结合、供需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互补性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互补性表现在合作过程中的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为了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模式,“集团
联合督导组” 每年对集团各成员学校的教学、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取长补短,促进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工作的均衡、有效开展。集团成立十个校际
教研组,为集团内的教学研构建平台,加强校际交流,组织观摩教学、教材编
写、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集
团各成员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质量。
3.带动性
集团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要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
团化、连锁式发展模式”,完善了考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教学、学生、就业
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采取多种举措给各成员学校搭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从而带动了各成员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各校整体工作
年年上水平,收获了一批教科研成果。
4.民主性 集团始终把“民主”作为集团运行的有力保障,形成了“民主协商、科学
决策、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工作中大家平等共事,集团董事会秘书长由各
卫校校长轮流担任,任期一年;集团重要文件、决议均由董事会投票通过,真
正体现了集团工作的民主性,也是五年来集团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协作、令行
禁止、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卫生职教集团面临的难题
(一)集团管理制约力的不够
卫生职教集团是一个松散性的非独立法人单位,无人、财、物管理权,对
成员学校制约和制衡的力度均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团进一步发展。
(二)牵头学校的压力
卫生职教集团以挂靠招生、联合办学起步,所有成员学校的高职招生计划
全部挂靠在安徽医专名下,目前在校生近万人,增加了安徽医专的学生总数,导致学校的生均资源相对不足,同时就业压力巨大。
四、卫生职教集团的建设发展思路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实现集团化办学持续、优质、和谐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支持。考虑可借鉴江苏省创立“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成立以安徽医专为龙头,各中等卫校参加的“卫生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文凭由安徽医专颁发,集团化管理,各校原有的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管理体制、法人权利均不变,实行“小学院、大集团”办学模式,根本缓解牵头学校的学生人数过高压力,使核心学校能够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二)加强校院(企)合作
在2010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精神,集团应进一步与医院、医药企业联合,实现校院(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院企参与学校教学标准开发、课程设置和开发、毕业质量监控的办学模式。校院统一制定“行业标准”,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学校教师进医院、临床医师进课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打造“优势品牌”
加快职业教育集团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建设和运行,创出安徽卫生职业教育的,努力打造社会效益好、竞争能力强、具有社会示范性服务功能的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第四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章程
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向紧密型、规范化方向发展,现结合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即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以省属行业性职业院校为龙头,或其他职业院校联合省级行业性组织,以行业骨干专业为纽带,由相关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协作组织。
第二章 组建与审批
第三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原则是“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校企结合、城乡联姻”。
第四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要由牵头职业院校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经过考察、研究后予以审批。
第五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数应不低于20个,集团成员一般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等组成。集团牵头单位须是国家级重点或示范性职业院校,能够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发挥骨干支撑、示范引领和中心辐射作用。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农村职业院校,必须有一定数量与该集团主体专业群教学和实习要求相适应的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他实体参与。
第三章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六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具有完善的集团章程和成员合作协议。要有规范的运行、激励、监督制度。集团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集团的全面工作和日常事务。各集团成员要共同遵守集团章程,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交流合作。
第七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凡自愿遵守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均可加入集团;集团成员单位的原隶属关系不变、产权性质不变、教职工身份不变。
第八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应制定有本集团的长远和近期发展规划。每年都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定期组织集团成员单位开展活动。
第九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集团内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吸纳省百户重点企业加盟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办学。
第十条 集团内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有学生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每年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不少于当年本集团骨干专业招生人数的50%。
第十一条 要建立有集团内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机制。建立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到院校任教的机制。
第十二条 要组织集团成员职业院校的所有专任教师定期到集团内企业接受实践锻炼,每个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第十三条 要充分利用集团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面向集团内企业的职业培训和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成员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并优先向集团内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
第十四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建立起稳定的校校合作机制。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在招生、就业、教学、技能鉴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把职业教育集团办成紧密型的实体,促进集团成员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
第十五条 要充分发挥城市职业院校优质办学资源、农村职业院校充足生源的互补优势,积极推进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第十六条 集团要建立统一的就业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统筹安置集团内毕业生。
第十七条 集团内成员院校在教学上要统筹使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在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使用、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统一。
第十八条 要制定集团内农村职业院校教师到牵头职业院校或城市职业院校挂职进修的制度、集团成员职业院校间教师互聘制度和集团成员职业院校教师定期经验交流制度。
第十九条 建设有集团骨干专业实训基地,且在成员职业院校中有一定的共享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
第二十条 要建立集团内技能大赛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集团骨干专业技能大赛活动。
第四章 政策保障
第二十一条 省教育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十二条 扩大职业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自主权,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与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的多样化合作。
第二十三条 引导和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各方面的资源。
第二十四条 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督促和支持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第二十五条 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建设项目中的行业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主要面向职业教育集团。
第二十六条 省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吸引行业企业投资。第二十七条 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吸纳民营资本,实行“公办民助”、“股份制合作”等办学模式。鼓励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共建、联合、托管等方式,推进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实现办学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第二十八条 对职业教育集团内具有“3+2”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院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
第二十九条 积极鼓励、优先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省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省外、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第五章 指导与检查
第三十条 省教育厅对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定期组织开展职业教育集团督导、交流等活动,协调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定期对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评估。对组织紧密、成效突出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将给予一定奖励,并在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对组织松散、长期不开展活动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撤销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称号。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河南省教育厅。
第五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
作者:市职教中心 发表时间:2009-3-30 14:57:4
5访问次数:3698
摘要:史章厘清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基本目题,分析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存的主垂问题,并提出一般性的时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台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台。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有25个省(市、区)成立职业教育集团184个,共有成员单位6410家,另有具有集团特征的紧密型合作组织l21个。
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性质了解如何有效开展集团化办学及怎样有效开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有利于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思路,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并不能解决上述所有的问题,只在试图厘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找出集团化办学现存的主要问题,井提出一般性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1.背景
教育集团的产生大约在1992年之后。为教育集团产生提供理论支持的是教育产业论,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79年“教育本质”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引进和80年代中后期“教育商品化”的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的出现和逐步发展,突破了国家一统天下的办学体制为教育集团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笫三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将教育归入第三产业并作为发展的重点。将教育纳入第三产业的序列,直接催生了教育产业论。
既然教育是产业,教育服务向社会及家庭、个人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素质和思想观念的非实物社会成果,它与演员、医生、导游,售货员一样,提供一种服务消费品。教育是产业就可以作为产业来开发经营,对教育产业经营管理也可以产生利润。教育产业有利可图就可以吸引投资,既可以大量吸引个人和家庭园教育选择注入的教育消费资金,又可以吸收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教育的利益获得性投资。必须强调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发展,我国教育需求急剧膨胀和教育投人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民办教育及其教育集团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市场空间。此外,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先富起来的阶层,不甘心自己的子女仅接受低标准、普及型的教育,他们愿意接受教育的“高消费”,这也是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催化剂。可以说职业教育集团的产生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生存的需要,是发展的必然。
2内涵
“集团化”最初源自经济学领域。其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校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结台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远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当这一概念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教育领域,其外延得到了拓展从“集团”延伸为“集团化”它不仅包括紧密型组织结构,还包括松散型的组织结构。但这些组织具有共同的实质、即通过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带来的高质量和集约化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集团化的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一种机制和组织形式。从理论和实践看,职业教育集团及其办学过程具有多重属性经济属性、社会詹性和教育属性是其基本属性,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
二、集团化发展模式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包括集团化发展模式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因此,要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有必要首先了解集团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集目化发展模式
高耀明和魏志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教育集团是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移植而来的教育经营开发组织形式。他们概括出三种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1,积累拓展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创立教育集团的历程通常是从开办短期职业培训班或接管不太景气的成人学校或职业学校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后。拓展投资面,创办或接管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校,形成滚雪球效应。成为由多家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学校所组成的教育集团。广东信孚教育集团和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这种发展模式的教育集团办学是既遵循教育的规律,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其实质是以教养教,以教促教,按教育成本收费。自收自支,是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实现滚动发展的。表面情形看来似乎是这样的,但稍加分析我们便可发现,没有国家投入这一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
2.连锁投资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由企业集团或财团进行先期规模投资,再滚动运行,扩大投资范围,连锁发展,建成学校系列。由于这类学校的硬件设施起点标准高,用高薪招聘水平较高的教师,因而,学费较高。学校采用统一校名、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等发展手段,以产业发展观点从产业组织、区域布局、资源配置、运行优化等方面进行产业化管理运作,因而集团的滚动发展较快。
连锁投资型发展模式,因投资地域广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组织管理的成本,但其优势在于:地域广泛,可以确保生源,降低投资风险;统一校名,可以因多点连锁产生广泛的宣传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其教育边缘产业,如教材、教学用书、音像制品,以及各种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培训等,开发的潜力巨大。由于效益不错,这种发展模式的教育集团估计今后若干年会有增加的趋势。
3,名牌复制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指原有的名牌学校依靠其教育品牌,兼并同类薄弱学校或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学校,通过人才和管理经验的输出,实现名牌复制。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形成具有名牌学校特色的系列学校。
前面两种教育集团发展模式都是企业界人士通过接管原有学校或投资创办新的学校直接参与教育发展。而名牌复制发展模式是教育界与经济界利用各自优势合作参与教育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突出例子是上海建平教育集团。
三种教育集团发展模式,虽然发展方式各异,但其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是企业界对教育发展领域介入的产物。这种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教育供需关系日益紧张的状况,促进了教育的加快发展。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匡瑛在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印度及中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梳理比较分析后,按照主导实体不同。从两个维度(主导实体与联盟的实体构成)把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模式做了如下分类。
1,政府主导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数量上是最多的,在模式上也是最丰富的,它涉及到校际问的联盟,如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校企间的联盟,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培训制度:多种综合联盟的形式,典型的如德国的双元制,2,院校主导
这类模式在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占有一定比例。该模式中的院校具有相当的实力,其选择的联盟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层次的院校以及企业和行业,3,企业/行业主导
该类模式是以企业或行业的需求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其目的是培养企业或行业所需要的相关职业人才或技术人才。该模式兼具教育和培训的双重功能,同时面向职前和职后人员。
4,自愿联盟
这类模式一般来说合作差异性较大。其合作方式包括院校之间的合作、校企之间的合作,其中典型的案例是英国的继续教育机构(主要是第三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与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原多科技术学院以及高等教育学院等)之间的合作,在机构数量上有着多种组合,以一所大学和多所继续教育学院构成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居多,这种合作完全出于“自愿”,政策扶植仅表现为用教育基金的方式投入,而对于具体操作层面没有规定,给予双方足够的“自由度”。
5,中介主导
这类模式在世界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并不多见,但确实是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一类模式。其中典型的是美国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ATE是一项由联邦政府倡导,1993年由美国国家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发起的一项旨在满足技师人才需求、有效整合产业与教育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计划投入38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这一计划已经经历了10余年,参与项目的伙伴遍布美国。ATE主要通过大专和高中程度的课程改革,系统地促进美国的高级技术教育水平。除此之外,在德国的网络化的技术转移中心,也介入了中介组织的力量,即斯坦波茨(STEINBEIS)经济促进基金会,它承担了高专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角色,积极促进高专教授帮助企业研发产品。
具体而言,各国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见表1:
由于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方式和联盟方式多种多样,连接的层次、行业内的跨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特点。按照目前存在的主要集团化办学方式,根据五个维度可以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这五个维度是:
(1)主导类型,即由哪个实体主导,如政府主导、院校主导。
(2)联盟方式,即以什么方式联盟,如校际联盟,校企联盟,(3)联结关系,即实体间如何联结,包括契约型、资产型和资产一契约混合型。
(4)联合跨度,即联盟的宽度,如跨教育类型、跨行业。表1 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汇总表
政府主导
院校
企业/行
自
中主导
业主导
愿联盟
介主导
综合学科(日本)
普+职
社区学院(美 国)技术教育一体化(日本)
校中职 +中高职社区化(台湾)
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荷兰)
高职
中学+技术准备计划
校中学 Tech+prep(美国l
后 继续教育+高等教育
通过SATs的校校合作(英国)
青年学徒制城市技术学
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美国)youthApprenticeship(美院(英国)国)
职业学院(德国)
双元制(德国)学徒本位的新学徒制
校
SBNAs(澳大利亚)
学徒培训(印度)
中职学校的鹿特丹航运校办企业(印中心度)
STC—Group集团(荷兰)
企 新学徒培训(澳大利亚)建网络化的技
阿波罗集
教合作(台湾)术转移体系团(美(德国)
国)NIIT(印度)
职业生涯教育公司(美 国)
表2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
主要模式
主
联盟
表现形式 导类型
联盟
联合合作结关系
跨度
合点 形式
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
混合跨类
全型
型
面素养
契约
跨层型
校际
组合联盟
次
契约
跨类
证型
型、层次
书培养
政府主
校企 导
契约
行业
专型
内
业对口
区域
区域产学结
契约跨类型、层次、地
合
型
行业
理位置
衔接式联盟
契约
跨层
专
型 次 业对口
院
校企
研发式联盟
资产
跨行
专校主导
型 业 业对口
以服务地方经济
契约
跨行
地为核心目的
型
业
理位置
企业
以提供行业人力资
资产
行业
专源为核心日的的联型 盟
内
业对口
行
校企 以提升集团综合实
资产
行业内、跨
专业对业
力为核心目的的联型 盟
主导
层次 口
以拓展品牌影响为
混合跨行
集团品主要目的的联盟
校际
型 业、层次、牌
契约
跨类
全型
型、层次、面素养
自愿联
校企
企业——政
资产盟
中
校企 介主导
府
专业对口
型
契约型
专业对口
(5)、合作结合点,即各实体在哪个方面的合作,如专业对口、地理位置。根据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总结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第一,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头戏是政府主导型。其比例占到一半左右。
第二,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联盟方式是校际和校企联盟。
第三,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是通过契约来联结的。
第四,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跨度较大,包括跨教育类型、跨教育层次、跨行业、跨区城等。
第五,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作结合点主要是以专业为纽带。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的发展战略。必须解决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些主要难题。
根据对目前职业教育集团运作的情况分析,可以把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为:(1)政策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问题;(2)集团内部关系的厘清;(3)目标的定位问题。
1,政策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问题
郭苏华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其集团身份的认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依旧是个难题。
首先是集团身份的认同缺乏政策的支持。职业教育集团是跨行业、跨社会组织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根据我国对企事业单位的分类,企业和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分属不同的组织类型,政府采取不同的公共政策给予管理。目前集团的松散性组织没有资产的基础,在申请法人资格方面有许多障碍,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其次是集团的企业鼓励政策不到位。重建校企合作是集团的一项基本目标。鼓励企业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有两个出发点:一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没有企业依托的职业教育形同无本之木,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盲目性和低消耗不可避免。二是企业应该承担职业教育的部分责任。职业教育既有国民教育的功能,又有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的功能,企业作为资源的使用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集团的企业政策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利益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利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正视这一事实是制定政策的前提。
2,集团内部关系的厘清
米靖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关系问题》一文中提出了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四大关系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首先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在这两者关系中,一般而言,学校与企业有各自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与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以推动彼此的发展成为校企集团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工学关系的矛盾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了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模式、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从根本上将工作与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米靖认为为了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关系,必须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学习。
再次是城乡合作办学、资源优化共享的问题。他认为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进一步贯彻城乡统筹、资源共享、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策略。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心城市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规章,积极支持、协调,使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有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要引进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进行合理的招生和专业设置。
最后是中高职结合的关系处理问题。可以说,中、高职相结合是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关于学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在职教集团内部,如何将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有梯次、有延续性的学制系统成为集团化发展壮大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目标的定位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由于受区域、经济和劳动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办学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致。因此,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前景和定位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学校看见别人的学校怎样定位自己也设置同样的一个目标,结果使办学的目标更加不清晰。
如何清晰自己发展的目标,各学校必须深入一线调研,对当地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等情况有清楚了解,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行业特点来定位本学校的方向。
四、对策与思考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实现持续、优质、快速、和谐发展,仅靠牵头院校自身的努力仍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加强调控,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动力机制与协调机制,实现校企政互动、资源优化整合,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得以在各个层面上展开。
首先,政府支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地市级以上政府要建立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质性地协调各个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政府、学校、企业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整体化推进职业教育。政府部门通过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等,引导职业教育机构面向市场,搞活机制,自主办学。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与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转换,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相互衔接沟通,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资源相互整合,打破隶属关系的限制进行资源重组。政府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
其次,行业主导。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社会联动,实现集团化办学。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当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否则,无法办出优质的职业教育。
再次,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首先要深化行业办学体制改革。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再次充分发挥行业所属国有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走集团化和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在体制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专业、师资、设施设备、招生和就业市场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优势的效应,把职业教育做强。
最后,要深化改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使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中职与高职、城市与乡村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和重构。要深刻认识并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在管理、教学、机制和制度设计上等方面深化内部关系的改革,才能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