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
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为巴州地方经济
社会服务
校企结合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是职业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功能、服务社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的必由之路。只有校企结合,才能保证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保证职业院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办学模式开展,建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引导教学改革方向,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都必须借助于这一平台来实现。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学院在面临诸多发展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始终将校企结合办学模式作为学院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必由之路,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使学校迅速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一、实施校企结合,建设独具特色校园文化
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其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表现在建设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上。学院始终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努力营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遵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着力凸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观念
学院秉承“做好每一件事”的校训,引导师生从“做好每一件事”做起,并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企业励志警句悬挂在实训楼上,将之内化为师生个人的优秀品质,践行到学习、工作过程中,鞭策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不畏困难。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举办 1
各类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技能大赛等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提供实践锻炼大舞台,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角色与位置。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对国家、新疆、巴州的认同感,学院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精髓,修建了包括西域文化、楼兰文化、东归文化、马兰文化、石油文化、农垦文化等从不同方面展现新疆和巴州地域文化风貌的文化浮雕墙,修建了象征自古以来新疆就是祖国不可分割部分的郑吉塑像,修建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东归英雄----渥巴锡铜像,使师生感受到巴州乃至新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实现了校园文化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师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院的情感,在细微之处得以积累和升华,确保校园和谐稳定,2010年获得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治州精神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在学院党委带领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二)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
学院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下,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不仅把知识和技能的“零距离”作为培养目标,更将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实行就业时文化“零距离”作为重要目标。为使师生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师傅与员工的角色,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定制校服,财务类专业以西装代替校服,机电类专业以工作服代替校服;同时以企业命名订单培养班级,如金特和钢班、希姆莱斯班等;对实训室的设计、布置也以企业的建设风格为主要思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濡染,增强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为学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变搭建桥梁,使学生一进入到企业就融入到企业中,也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铺平了道路。
二、实施校企结合,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院充分认识到要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走出具有学院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就必须打破原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行校企结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力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突破。
站在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学院全面推行了颠覆性教学改革,颠覆了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颠覆了传统的职业教育“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多元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培养能力为核心,基于典型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新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与市场对接、与企业融合的教学管理新机制。通过学院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学院现已基本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企业经营生产规律,学院打破学期制,取消了寒暑假制度,建立与市场对接的学段制;打破学年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及学分银行制;打破固定课时,按项目任务确定课时;下放课表编排权限,由院(系)按照项目任务时间实行动态编排;减少卷面考试比例,加大实践操作能力测试比例。同时,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保障监控体系、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课程教学的设计、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考核评价体系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颠覆性教学改革在我院已全面铺开,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广大教师的现代职教理念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院(系、部)积极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与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围绕巴州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各院系部积极探讨与企业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在专业设置上能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关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目标更加明晰。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融入行业企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实现教学做一体的学模式。初步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全方面在企业间建立人才培育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彰显高职院校的特色。
三、实施校企结合,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新时期、新形势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实现职业教育基本的保证。学院将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作为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确定不同时期发展主题,确保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问题。
(一)充分发挥校企结合办学模式中的纽带作用
学院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积极创新了办学模式,确定了“校企结合,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办学体制创新,在校企结合运行机制下,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在这一模式的建立中,学院基层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的交流与沟通为这一模式的建立搭建了平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实践,学院与
企业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各专业已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已达100余家企业,基本实现了“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用人标准与培养目标、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五个无缝对接,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度合作。
(二)充分发挥“三三制”师资模式的龙头作用
职业教育必须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更应在多变中求稳定。为此,如何使职业院校长线专业、骨干专业、短线专业的教师实现科学配置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学院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逐步探索出了“三三制”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即学院内部专任教师比例占全院教师总数的1/3,长期聘教师用占全院教师总数的1/3,短期聘用教师比例占全院教师总数的1/3。在“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中,学院制定了专兼职教师任职基本条件、专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办法和教师能力提升奖励政策等,不仅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还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了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在带领年轻教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作用
学院始终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宗旨,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紧密结合巴州五大支柱产业,构建适应巴州产业结构、具有特色优势的教学结构体系,设置了8院4系1部,开设了30个高职专业和53个中职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了15000余名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能人才和急需人才。此外,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从市场需求出发,面向全社会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鉴定项目和技术服务,开展了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电工、钳工、计算机操作工等9个工种的初级、中级鉴定,已为巴州培训各级各类实用技术人员3.9万余人次,有效地推进了企业、行业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同时,积极围绕巴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为重点,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借助于专业优势对农牧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学院畜牧兽医是自治区重点扶持建设的特色专业,主要培养牛、羊、马、鸡等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同时,学院申报的“新疆塔里木特色林果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得审批,该项目以巴州香梨、红枣、葡萄和白杏等特色林果木的种植、运输、贮藏为重点,将为培养林果业种植、加工、储藏、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每年可承担2.9万名林果专业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训任务,以更好地为巴州的特色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将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蓬勃的精神与昂扬的斗志,发挥“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秉承“做好每一件事”的态度,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围绕巴州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巴州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巴州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疆职业教育事业新的腾飞与辉煌凝智聚力。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
第二篇:职业教育吸引力
一、必须大力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贫困生经济困难扶助政策,加大对职校优秀毕业生的奖励力度,推荐他们到较好的企业优先就业。
二、必须大力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让他们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样高的福利薪酬与国家财政工资拨款,贯彻落实教师法中提到的工资收入增长不低于公务员的水平!当他们真正得到尊重与认可后,才有可能留得住人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才有意义。中职学校与中小学都应纳入国家义务教育的范畴,享受一视同仁的权利、办学条件才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有文化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绝不能再盲目推向恶性循环的市场竞争,在每年疲于奔命的招生竞争中降低办学质量。总而言之,国家政府要真正重视职业教育并提升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发展地位,就应多倾听民意,给予中职办学足够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多考虑职业学校师生的群体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多办好事多办实事。
三、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培养目标,大力建设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要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做出正确引导,与课程改革建设挂钩,逐步培养有人文精神、综合文化素养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不能一味偏重功利色彩浓厚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信仰、道德情操、情商较高的一代新人。职业学校应有足够的经费与场地、设施去成立校园文化部。
四、明确办学方向,更新社会、企业重文凭轻实际能力的观念,给职校毕业生真正的出路。加强学校、企业的实习培训合作,大力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让他们体面地就业。
第三篇:四个策略增强职教吸引力
论 坛 四个策略增强职教吸引力 周 正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光明日报》2012年6月2日 10 版
在中职扩招背景下,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提高职校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干预个体教育选择的多重因素而言,文化观念因素、学校内部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力度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受到政策因素的制约。因而,政策调控与制度创新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有效路径和现实选择。
策略一:变“终结”为“过渡”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然而迄今为止,职业教育尚未形成纵向一体、横向沟通的完整体系,甚至表现出‚终结性‛强于‚过渡性‛的特点。
首先,对‚三校生‛升入高职的名额限制,阻碍了中职与高职的有序衔接。目前,普高生占据了高职生源的绝大部分,而接受了正规职业教育的‚三校生‛‚对口升学‛的机会却逐渐减少。无疑,这种政策实践使得职业教育的‚终结性‛特征更为明显。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却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有着鲜明的‚高下之别‛,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过渡性‛特征更加模糊。另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职沟通‛。目前只是架起了普高生进入高职的单边桥,而职校生进入普通高校的道路还未铺就。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普职沟通、中高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也必须打破对‚第一学历‛的过度推崇。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之所以一度得到个人及其家庭的认可,与台湾地区用人单位承认求职者的‚最后学历‛直接相关。企业用人往往更加关注求职者最后学历的授予院校及本人的工作经验。这与目前大陆地区重视‚第一学历‛的情况截然不同。前者使得职业教育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只要学生有需要便可以继续深造,而职校毕业的经历不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反而因为拥有一定的实务技术能力还会为今后的发展助力。后者则在现实中将职业教育演变为‚终结性‛教育,接受了职业教育就意味着很难再有机会去实现身份置换和向上流动。既难以满足‚生计需求‛,又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这样的职业教育自然不会成为人们的理想选择。
策略二:创造“资格空间” 在我国,要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就必须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校学生创造和拓展‚资格空间‛。
第一,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衔接。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在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渗透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第二,应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管理机制。当前职业资格证书‚证出多门‛的现象表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已逐渐被异化为各行业部门争取利益的工具。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出台法律法规确定证书考核机构,完善监督机制,以确保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于未能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的用人单位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代表性与说服力,提高其市场信任度,使就业准入制度落到实处。
策略三:规避“庸才沉淀” 或许我们都曾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在一个单位内,优秀人才留不住,平庸之辈往往留下来。这种情况会使得一些单位失去活力,效率低下。厉以宁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庸才沉淀‛。不可否认,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也存在着上述情况,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尽可能地规避‚庸才沉淀‛。
首先,应转变培养方式。对‚双师型‛教师的职前培养也应有别于普通师范教育,职教教师教育机构的从教人员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另外,职业师范院校的招收对象应以有工作经验的人群为主,而不是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同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需要依据‚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形成机制、发展阶段、知识基础等进行改造。也就是说,职校教师的职前培养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以避免从教之后‚纸上谈兵‛。
其次,应完善配套政策。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评聘制度、继续教育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些制度缺陷严重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
长久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定基本上都是遵循普通院校的评定标准,评审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倾向十分明显。要加强职校师资力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标准来衡量职校教师的做法,出台为职校教师专门设定的职称评定制度。同时,也应适当增加可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特点和优势的评审条件,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策略四:有“职业”有“教育”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国专门设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并提出将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目标。然而这项惠民的资助制度却因配套政策的缺失而为一些投机分子所利用,成为了一些地方和学校的‚生财之道‛。为了获取利益,在部分职业学校出现了‚有‘职业’而无教育‛的现象,即职业学校无视理论教学的必要性,只进行短期的职业培训,甚至取消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直接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以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欺骗学生谋取利益的行为。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一是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正涵义。国家所倡导的‚就业‛确切地说是指‚良性就业‛或‚就好业‛,不是将职校生变为廉价劳动力而是赋予学生在本领域就业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是盲目追求就业率,对于那种忽视应有的理论教学和培训将学生送到企业打工的行为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
二是必须从政策层面规范校企合作。在我国,关于校企合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缺陷。目前,那些经常接受职校生实习的企业是否达到了实训场所的基本要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在利用学生谋取利益都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的监督下,进行名副其实的校企合作。
当然,上述构想的实现有赖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而目前最为迫切的是要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避免‚有‘职业’无‘教育’‛现象的蔓延,要知道,‚质量‛和‚信誉‛才是确保职业教育生生不息的源泉。
第四篇:增强职高吸引力的思考
近几年我校的招生情况保持在较好的势态。当前随着生源数的减少,招生的压力明显增大了很多,招生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尽管政策对上职业中学有了一定的倾斜,但是职业教育对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是人们追求上高中、考大学,大多数人都认为普通教育是一流的正规教育,职业教育是二流的非正规教育。学生、家长觉
得中职学校是“差生”就读的学校,在这里读书,尤其是专业班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家长觉得没有面子。如何改变人们的旧观念,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成为我们每一个职教人都应为之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是要从我们自身做起,使职教之花盛开起来,所谓“花香蝶自来”,我想到花香四溢之时,我们的招生还这么愁吗?
下面就如何培育职教之花“香”起来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我觉得当做好以下面几个方面:
一、师资建设为先,内强素质
“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建设一支乐于奉献、肯钻研又身怀多种技术的职业学校教师资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学校文化课教师比例大,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低,“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加上当前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厌学情绪较明显。因此,要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支既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多种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显的更为重要。
我校的职对口升学班部分,目前保持着良好的招生势头,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支比较成熟的师资队伍,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近几年的对口升学成绩就是很好的说明。但是这部分生源的综合素质也有逐年下降之势,我们也要做好应对准备,继续保持较好的升学率。
专业班这块,招生人数虽有所下降趋势,随着新兴专业的开设与发展,如数控、汽修、宣纸工艺就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导致与其相关的专业教师紧缺。学校需要也鼓励我们中青年教师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或“双师型”教师,无论你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我们都要不继学习,提高自己,着力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这是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强化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每一个学生,感染学生。
对教师自身而言,每一位教师都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成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当之无愧的强者,在成功和胜利面前再接再厉的奋斗者,用勤奋和智慧浇出更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使自己的文凭与水平相等,学历与能力相配,并且做到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新,使“新手”尽快成为“老手”,让“老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高手”。当然这需要我们有一种乐于职教,奉献职教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一定会在我们一届届职中生中得以传承!
师资队伍的建设正如培育花朵的园丁,这是花香之源泉。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服务理念转变,教育方法的转变。多与学生沟通,多向学生传递平等、尊重和爱等信息。让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构建和谐的职高校园。
二、招生就业并行,外树形象
招生和就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孪生兄弟”,在某种程度上主宰着职业教育的命脉。招生和就业与工厂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是类似的,只有产品能销售出去,生产才能保持旺盛。所以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招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要利用学校的品牌、特色、效益、环境等来吸引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实现学生“招得到,留得住,销得出”。学校要狠抓就业关,积极与企业广泛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勤工俭学、文体联谊等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者间能够充分地了解,实现全方位的交流,促进学校发展,提供企业人才,保证学生就业,从而实现“三赢”。实行“多个门进,多个门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为就业者找好出路当作“生命工程”来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就业”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核标准的教学组织方式,确立“避差扬长,人人发展,个个成功”的思想,积极探索“订单式”、“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进学校等于进工厂,进教室等于进车间”。
就业率与就业稳定率是在校就业处的努力下,每届的就业率都比较好,尤其象今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就业形势相当困难,但在就业处的努力下学生仍能按计划全部就业。但
三,强化学生技能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职校生操作技能是广大职教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职校生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为此,要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第五篇:有关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的问卷调查
有关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的问卷调查
1.你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强吗?A 不强B 还可以C不了解
2.你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原因是什么?A 教育层次低B 给人提供的文化资本不够C 就业地位低
3.您不选择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 A、一线生产技术工人太累B、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上职业学校C、毕业后只能当工人,社会地位低
4.您是否同意职业学校毕业照样能成才的观点? A、同意 B、不同意
5.您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是什么? A、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B、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就是一线生产工人C、考不上大学的才上职业学校,是低层次教育
6.您如何看待技术型技能人才的前景? A、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容易找到工作B、有技术能成为高收入一族C、终究不如白领人士或科技人才的社会认可度高
7.您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状况A非常清楚B比较了解C不太了解
8.您对职业教育的印象是A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B生产一线工人的C成绩不好的学生读的9.您身边有没有认识的人或者同学接受职业教育的? A有很多B有一些C几乎没有
10.您了解(或推测)到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因 A家人安排B朋友推荐C个人意愿D经济原因E考试失利F其他
11.如果您有了自己的孩子,您希望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吗? A、愿意 B、视成绩而定 C、不愿意
12.孩子未来的学业您的第一选择是: A、大学本科院校 B、高职院校 C、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13.在什么情况下您会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 A、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B、发现孩子有从事技能性职业的优势C、职业教育中有就业优势非常明显的专业 D本科生也不好找工作,选择职业教育也不错
14.您认为以后孩子的理想职业是什么? A、白领职员 B、科技人员 C、公务人员 D、服务业人员E、文教卫生行业F、生产一线高级蓝领 G、其他行业
15.您对经历了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就业前景看法A乐观B比较乐观C一般D比较困难E困难F视职业教育程度而定
16.您认为接受了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找单位主要依靠 A学校推荐B个人能力C通过关系D视职业育程度而定E不清楚
17.您关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吗 A非常关注B偶尔关注C想关注但不知如何关注D从不关注
18.您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的展望是? A适应时代要求,将会迅猛发展B在一段时间内会停滞于目前的水平之上C难以打破传统,逐渐没落D其他
19.您认为要想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 A学校培养方式改进B政府政策引导C学生观念改变D家长观念改变E其他
20.您对将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可行性的看法是? A适用但应侧重企业培训B适用但应侧重理论教育C适用并且要双管齐下D不适用
21.您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对就业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是? [多选题]A专业理论学习B专业技能实践C兼职、实习经验D各种证件E学校知名度F努力工作G个人综合素质H机遇I其他(请补充)
22.您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还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