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时评作文讲评A4打印版

时间:2019-05-13 07:0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佛系青年”时评作文讲评A4打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佛系青年”时评作文讲评A4打印版》。

第一篇:佛系青年”时评作文讲评A4打印版

“佛系青年”时评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

有人说:这个短语恰当地描述了一些中国90后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挺好。有人说:这是懒惰,不思进取。

对这类同龄人的生活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典型的时事评论类材料,应围绕“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的任务,针对争议表明态度,或围绕“佛系表现”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揭示实质,指出利弊,分析原因,联系现实,谈出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

针对“佛系青年”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谈感触与思考。对这种生活哲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理由。而基本的态度即立意方向有两个——支持和反对。无论哪种立意方向,都离不开对“佛系”内涵的界定。“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如果肯定佛系,则“佛系”内涵、实质可界定为:不争名利的淡然,不惧风雨的达观,不屑琐事的包容,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

如果否定“佛系”,则“佛系”内涵、实质可界定为:佛系看似淡然、达观,实则是懦弱,是无能,是逃避,是不思进取的借口。

参考观点:

支持: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可以写不争输赢,平淡随顺过生活,亦可写淡泊不争亦是时代良方。

反对: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写青年的辞典没有“颓废”,亦可以写拒绝佛系,重拾激情。

辩证: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批阅问题总结】

整体看,多数学生能够明确写作任务,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但阅卷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在审题立意、论证过程、卷面书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审题立意

不看指令,不回答问题。为了防止套作而设置的任务指令,要求作文更有针对性,而非泛泛而谈,这是任务驱动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的重要区别。考生应认真审题,权衡选择后,围绕作文要求的“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这一任务指令展开论证,就事论事,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这一任务轻描淡写、蜻蜓点水,或者干脆抛离材料,避而不谈。

跑题,谈要有个性或者要有主见,要认真仔细,要当机立断,要有品德等。

偷换“论题”,从材料中“佛系生活”的概括中摘出一点,如“不争不抢”将其完全等同于宽容、慢生活等。

(二)论证过程 1.表达方面:

不能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直截了当表明态度。转移话题,忽略或无视“任务”。没有对“佛系青年生活哲学”的思考,架空地谈自己的人生态度,有的学生由反对佛系做法引出要有生活目标(要奋进,要勤奋……),之后举大量实例论证目标的重要性,最后点题——要有人生目标。有的学生通篇在讲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佛系青年的佛和佛教的佛有哪些不同。

议论层次浅表化。大量分析佛系表现的个人和社会原因,忽视对这种生活哲学的看法和评价; 不会“就事说理”。在开头稍微提到一点“佛系生活”之后,就完全在堆砌材料——“霍金”“居里夫人”“牛顿”,例子老套且不重分析。或事例毫无说服力,以自己或同学平时对于吃饭、睡觉、考试的毫不在意的态度为例,来论证这就是他理解的佛系青年。

或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许多与文章主旨无关的优美词句,没有一点逻辑关系,写出一些看似辞采绚烂却空洞无物的文字;有的学生语言苍白无力,重复啰嗦。

2.结构层次不清晰。有的段落拖沓冗长,让文章整体缺乏主次区别。段落之间缺少过渡,生拉硬凑,不能够体现段与段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自然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让阅读人看出文章的逻辑层次。

3.缺乏辩证思考;语言表达逻辑不严密;说理评论处处是漏洞,认知混乱。

论证具体段落范例(反对角度)

1、揭实质

佛系,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态度。该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该词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给出日本经济进入衰退的人为因素。意思是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这便是“佛系”的源头。

①在一个讲究符号互动的时代里,任何标签的盛行,都是为了在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不论是自矜的“吃货”,还是自嘲的“油腻大叔”,抑或自我吐槽的“佛系青年”,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无可无不可的“佛系青年”,表面上是一种看淡一切、怎么都行的从容与淡定,实际上却隐伏着年轻人某种意义上的精神缺“钙”。

②佛系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中国青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丧文化”。现代文明史,一再证明人力资源是财富的最大来源。西方文明近年来发展受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进取心特别是青年的干劲正在萎缩。所谓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年轻人失业率高,并不一定指社会上岗位供给不足,很多时候是“年轻人不想工作”,心里想着“反正不工作也有政府救济”。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承担“青年被丧文化奴役”之痛。中国有今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多专家归结为“人口红利”,其中最大的红利是“青年人红利”,他们积极进取勇立潮头,响应时代号召,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工作,在最有市场潜力的领域创新创业,正是他们的拼搏力写就了欣欣向荣活力十足的“青年中国”。

③所谓佛系,网友总结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变不惊,平安喜乐。简单通俗点来说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对于谈恋爱,他们往往不主动、不拒绝,应付相亲,消费单身;对于学习深造,经常抱着“能考上就读吧,考不上就算了”的想法。这种云淡风轻、浑不着意的“佛系”心态,不少人认为,只不过是90后青年人用来调节心情的自我调侃而已。在他们看来,无可无不可的“佛系”是一种旷达、从容的心态,并不像一些人形容的那样消极颓废。但是,我认为,不是所有事都能冠以“佛系”的方式,一些生活琐事可以无所谓、不计较,但若谈恋爱不走心,那还有什么意义?学习不上心,又怎么出人头地?工作不努力,何以成就一番事业?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很容易迷失自我。

⑤“跑步机上走一走,也能活到九十九”“中午了到底吃什么,昨天的再来一份吧”“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遇到合适的就买了,不合适我也留着吧”……这是一个微信公众号整合的90后“佛系语录”,其间表达的意思,就是一切不走心,世界走你的,我在我的世界里路过。

⑥“看淡一切,用平静之心笑看云起云落,追求这一种爱与和谐的精神状态。”看似这种“佛系”思想很淡然,但实际上,里面蕴藏了太多的妥协和退让,这与《论语》中的“礼之用 和为贵”是两个概念。这里过多地强调了自我,语境应该是这样的:“面前的一切都太难了,那么,我不如假装逃离现实,云淡风轻……”

2、谈危害

①佛系青年”并没有原罪,却不能处处不走心、处处不坚持。一味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味地调低对自己的期望,就会让青年人价值追求的“底线”逐渐倒退。“90后”的“心如止水”尽管谈不上“精神早衰”,却也依然值得关注与警惕。“佛系青年”固然有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心豁达的一面,也有面对压力和竞争懈怠、消极、缺乏责任和担当、缺乏上进心的另一面。低欲望的无意义感,轻一点可能是一种放松,重一些就可能成为一种放纵,是为自己的懒惰、消沉甚至无能寻找自欺欺人的借口。

②对于个人来说,佛系之流很容易丧失进取心,迷茫颓废,消极度日。当下,社会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人处在其中,压力焦虑增添心灵负荷,于是以佛系为名,以逃避为实的心态应运而生。但是人生原是战场,本就无处可逃,唯有积极面对。李兴濂在《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中说:“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让他们暂时逃避了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消磨了意志,侵吞着追求,渺茫着希望,熄灭了心火,无力前行。人不应只追求“此生此世”,亦不可得过且过地活到白头,因为奋斗和进取固然伴随失望的苦痛和命运的巨棒,但也成就了你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你来过这美丽世间的唯一标志。

③世上本没有平庸狭隘之人,是太多人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害怕挑战,害怕风雨……他们将自己放在套子里,看不到激情和希望,就这样一步步变得平庸。鲁迅曾言:“中国一向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是甘于平庸、安于现状的狭隘之心,侵占了佛系青年的心灵制高点,让他们的激情被安逸的蛀虫吞噬,追求被平庸磨蚀。一个人平庸起来多么可怕,就像冬天的草,只能慢慢枯萎。

3、挖根源

①大城市集聚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拥有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大的建筑、穿梭的车流和拥挤的人群,既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也让年轻人承受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压力以及陌生人社会“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带来的孤独与失落。“佛系青年”主动以自我矮化的方式来舒缓压力、拉低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以此来实现对现实的某种柔软抵抗。

②“佛系青年”火爆网络,自然是因为年轻人觉得说的就是他们自己,“扎心”。90后们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选择之一。此前曾火爆的丧文化,其实和佛系是一脉相承的。面对生活的压力,年轻人选择退回到自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享受内心的平静,不与别人争短长。

③“佛系”一词之所以在青年群体中迅速走红,并成为一种网络文化,其实是击中了现实社会的一个痛点:累。如果说,前段时间的“油腻”折射了中年人的危机,“佛系”一词则反映出90后青年的生存现状。如今,第一批90后大多已经走出校园,开始在职场打拼,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也使他们更加体会到了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焦虑、迷茫的情绪暗自蔓延。

4、怎么做(联系实际)

①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总书记说过,“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最酷的青春,不该由“丧文化”定义,而应是奋斗汗水浇筑的梦想大厦。所谓“佛系青年”是彻底的青春悲剧,青春苦短,过不再来,没法吃后悔药。唯有肩负国家民族梦、扛起家庭责任梦,才是灿烂无悔的青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有的人生格言。

②王尔德说:“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速。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而我们的青年,美好的人生刚开始,就已经在叫嚣要入佛系的“坑”,我们要知道,不经历一番拼搏抗争,哪知人世百态,焉知人生取舍?出世的前提是入世,否则浑然无知为出世而出世,为随大流而随大流,显得跟风幼稚。

③我们有最值得骄傲的青春资本,所以,继续生猛下去,什么也吓唬不了你,怕什么前路漫漫,怕什么前路坎坷,将瘦削的双肩听的笔直,形成一种无法打倒的姿势。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所有的一切,就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去为之战斗。

④为了追逐梦想,许多青年人都在书写奋斗的青春。尽管向上社会流动困难重重,许多“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青年人依然在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逆袭人生”;为了更上一层楼,一些年轻人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坚韧与顽强;在心理期望与行为能力之间、在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一些青年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他们或者适应了大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渐在大城市里立足、扎根,或者在小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年轻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者在田野上、溪流旁为乡村振兴加足燃料。这才是青春应有的色彩,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活法。

⑤是啊,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对待生活应该秉承一种积极的态度,对人要保持热情,对事要有态度,对事业要有坚持向上的姿态。年轻人可以试错,犯错之后总会有疯狂的成长。你不去尝试,虽然不犯错,但是也永远不可能得到进步。

5、结尾

①我们无法遇见生活中细小的美好会在哪里出现,所以,努力工作,拥有更丰满的羽翼;努力研习,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赚钱,走的更远看的更多。我们的每一种努力,都会让我们看到更好的风景,增强我们抵御风雨的力量。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不要在本该斗志昂扬的时刻选择颓丧。珍爱生命,不要做佛系青 年。

②时光如流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依旧打动着许多人。面对苦难的磨砺,只有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才能在平凡的世界里实现人生突破。那些在与宿命的对抗中努力成为大块头的青年人,才会迎来破茧成蝶的美好生活。对于青年人而言,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罪,是一辈子的财富,只有在困境中实现心灵净化与精神洗礼,青年人才能谱写好不辜负时代的青春之歌。

别拿“佛系”浪费生命

本应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年,奈何要得过且过,做暮气沉沉、毫无风发意气的“佛系”之流?当下,不少青年以“佛系青年”自居,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不争不抢,怎么都行”。对此,我认为:若是把“佛系”态度应用于各方面,则是浪费生命,成为社会的蠹虫!对这种消极避世的佛系之流,理应坚决抵制。

当然,不争不抢的淡然是一种好心态。公交车上不抢座位,同事相处包容退让,吃穿用度不去攀比,这是谦和淡然、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但若全盘应用在学习、工作等领域,却让人难以接受。世上本没有平庸狭隘之人,是太多人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害怕挑战,害怕风雨……他们将自己放在套子里,看不到激情和希望,就这样一步步变得平庸。

对于个人来说,佛系之流很容易丧失进取心,迷茫颓废,消极度日。当下,社会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人处在其中,压力焦虑增添心灵负荷,于是以佛系为名,以逃避为实的心态应运而生。但是人生原是战场,本就无处可逃,唯有积极面对。李兴濂在《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中说:“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让他们暂时逃避了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消磨了意志,侵吞着追求,渺茫着希望,熄灭了心火,无力前行。人不应只追求“此生此世”,亦不可得过且过地活到白头,因为奋斗和进取固然伴随失望的苦痛和命运的巨棒,但也成就了你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你来过这美丽世间的唯一标志。

对于社会而言,佛系青年助长了不严谨的风气,滋生负能量。自古至今,不乏生活上有些佛系的大师,生活奉行极简主义,可有谁在学术上也秉持这样态度?倘佛系盛行,何能再出现“望之俨然,行之不苟”的严谨学者周有光、杨绛、杨敬年?又假使有人在商业和工艺上采用佛系态度,又何能叹服工匠精神、传承至极品位?何能再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同仁堂?何能出现“专注打造记忆中老味道”的九吉公红糖?严谨务实、精益求精是社会需要的态度,而佛系哲学的“差不多”理念则是万万不能要的。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奋斗和争取,而无论结果是悲是喜,你总不枉在这世上活了一回。”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却觉得自己平凡可贵,亦怕你心向佛系哲学而忘却梦想和初心。年轻的人们,请舞动青春节拍,唱响青春旋律,莫以佛系自居荒芜岁月,勿以佛系为名浪费生命。

拒绝佛系 重拾激情

近日“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爆网络。在我看来,其秉持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态度,与其说是自在洒脱、看淡世俗的超脱之举,倒不如说是对生活丧失激情、没有追求、甘于平庸的消极避世之举。因此,这种颓丧的处事态度,窃以为不可,当下青年,理应拒绝佛系,重拾激情。

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曾言:“世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去辨别不了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而佛系青年的种种举动,就如同温水里的青蛙,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觉,“有啥吃啥,凑合就行”,“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他们总以为现实中的一切都无所谓,却不知道这些碌碌无为、消极平庸的思想才真的会让他们置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世上本没有平庸狭隘之人,是太多人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害怕挑战,害怕风雨……他们将自己放在套子里,看不到激情和希望,就这样一步步变得平庸。鲁迅曾言:“中国一向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是甘于平庸、安于现状的狭隘之心,侵占了佛系青年的心灵制高点,让他们的激情被安逸的蛀虫吞噬,追求被平庸磨蚀。一个人平庸起来多么可怕,就像冬天的草,只能慢慢枯萎。

社会的高歌猛进,需要的是个人的砥砺前行,而非佛系青年的碌碌无为。幸而,我们可以在经历了27年铁窗生涯的曼德拉身上,看到和平卫士反对种族歧视的坚定决心;可以在“宁鸣而生,不默而死”的经济学家马寅初身上,看到“决不向专以武力屈服而不以理说服的反动派投降”的坚定信念;更可以在执笔写下《古格拉群岛》的索尔仁尼琴身上,看到俄罗斯的良心始终不渝的壮烈勇气。正是他们站在时代的中央振臂高呼,燃烧生命,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得以代代前行,让岁月的硝烟过后,还留得一片宁静祥和。

白落梅曾言:“一个有热情,有追求的人,可以在一株草木里,看到情感和诗意;可以视一粒红尘为良朋,为知己;更可以在纷繁中寻得宁静,在尘泥中觅得甘露。”让我们拒绝佛系,重拾激情和希望,策马扬鞭,铸就己心。

以激情和梦想铸就生命的盾牌,前行的旅途上,我们不畏遥远,又何惧风雨!

第二篇:佛系青年材料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1

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尊师爱生。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 3

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 5

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1】教育: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 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历史性2永恒性3相对独立性 【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资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9】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实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即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5】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行 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18】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9】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2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22】教学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3】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4】教学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5】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6】论述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2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并不是期末复习阶段的事,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复习要抓住两点①复习要及时,要抓住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②复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要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末复习结合起来,使复习成为体系,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很多如,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27】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28】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9】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30】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31】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的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3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3】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启蒙教育 【34】简述德育教育新形势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35】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6】试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37】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 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行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性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其中 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

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38】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39】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40】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1】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42】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①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②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联系 ③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44】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

【45】试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6】课外,校外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7】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8】简述研究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宏观方面:1要考虑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是要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3要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凡研究者力所能及,能胜任的方法,才是适当的方法

具体来说:综合与分析研究课题;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思路;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情况。

【49】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检验性 【50】试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鉴于时间融为一体,将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环渐进的四个环节

1计划:主要是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 2行动;主要是实施行动项目,对行动的监控、调整 3考察:主要是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

4反思:主要是调整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克服困难的新行动计划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活跃,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况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第三篇:【2018年高考作文】时评:见仁见智看“佛系”

【2018年高考作文】时评:见仁见智看“佛系”

【题目回放】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无可无不可”,“随遇而安”,“随便都行”,“不求输赢”……: 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最近,互联网上“佛风”劲吹,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一大波“佛系”概念汹涌而来。佛系生活方式,表面上很酷,其实散发着说不出的“怪味”。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发表你的意见。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学生例文】

1.佛系系心,精神相随

吴思苑

流行像冈,似浪,绵延不绝。近来佛系之冈盛行,唯有精神相随,才显青甜。正如张爱玲所言:富有精神力量的人,才能在社会的洪波中安然地栖息。佛系系心,需精神相随。

《菜根谭》中有言:“春花秋月,夏樱冬雪,乃心之源,无急无躁。”向来,我所欣赏的,都是真正的佛系。

佛系概念始于日本,具体无从得知。最早发现是在某杂志上出现的“佛系男子”一词。佛系之冈漂洋过海到中国后,创意十足的中国人衍生出繁多概念,契合了各种人群的身份需求,最流行的莫过于佛系追星、佛系恋爱等诸如此类概念。

诚然,佛系于部分人而言,了解甚浅,致使有人“矫枉过正”式地抨击,将其简单概括为消极的,不管故不搭理,不负责。这是以偏概全的说法,真正的佛系是不焦虑,不惶恐,不急躁。在奋斗途中,在拼搏路上仍然勇往直前。佛的是不必较真的事,是能放开心去包容的事。只有学会放弃不重要与不必要,才能学会更好地成长。只有真正为佛系空壳中注入力量,才能使佛系精神生发万里清冈,暖拂人心。

流行像一阵冈,吹完它就走。而经典起源于流行,流行变为流量,便于普及。

工业化轰隆驶来,骄躁花儿肆意撒野,为佛系精神沁入心肌里,为生活增添一点惊喜。佛系系心,使人闻嗅到一种笃实的生活气息。它使人更专注于爱,使人像花木那样地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与执着。它使我们充盈,使我们爱着。佛系系心,精神相随。

偶得一壶清酒,与三两亲友于清晨中垂钓,闲谈几句,小酌几杯。纵使一无所获,鱼筒空荡,亦笑然面之。求的是一份轻快,钓的是一份闲适。收起鱼竿,折叠小凳。于夕阳温红与暮色缠绵中,归家。

佛系,通透体,净身心。一种通达,三分泰然,七分流水月光,温润人心。毕淑敏说过:“我见过最美丽的画面,就是富有精神的花儿开遍大地。”佛系,似柳絮,飘扬,似溪水,不息。佛系系心,精神相随。

2.佛风,弗“疯”

陈曦

无可无不可,随意而安,随便都行,不求输赢等“佛系”特点近期在互联网上热传,朋友圈“佛风”劲吹。这种破受追捧的生活方式,却散发着说不出的“怪味”,佛风成了佛“疯”。

此佛非彼佛。佛教中讲,只要忍受了此世苦难,死后可去极乐净土。为什么要忍受苦难?因为想之后快乐,追求的最终是快乐,在网上乱吹的“佛风”呢?讲的只是一味教人放弃这个,放弃那个,消极度日,郁郁生活,不思进取,无法成功。或许,“佛系”也会出现在兴败者的墓志铭上。与其信这种“佛”,不如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等乱七八糟的“佛疯”争奇斗艳,朵朵奇葩,姹紫嫣红。这种荒诞事物的本质却值得在发笑之余深思——“佛疯”是怎么流行与被接纳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很大便利。互联网的应用,缩短了人与 人思维的距离,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我们不应该一味接纳互联网呈现的东西,不怀好意的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这些无能的人把他们的失败归结于——“佛系”。释迦牟尼知道了可能会气得抓起放下了两千多年的屠刀,不当佛了。

随遇而安是好事,不过分追求输赢也是好事,但随便都行、不求输赢就是坏事的,佛风也套上了病字头的帽子,这难免会成为借口。“为什么你总是考不好啊?”“我是否系学生,不求输赢。”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说,还使自甘堕落、不思进取成了理所应当。以小见大,“佛系”概念好不好一眼明之。有人说,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或许“佛疯”,但小到看不到吧。

不成佛,便疯魔,可以说很形象地描述了“佛系”青年的信仰“佛疯”的结果了。这种风是社会不良之风,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处讲,要杜绝这种现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坚守本心,不被互联网上的污风蒙蔽双眼,不随波逐流。从大处说,社会也要形成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良好风气,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对法律制度的完善。

真正的佛讲的是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出尽自己的力量,守护一方净土,而不是这种消极的认识。

佛风不能成了“佛疯”,在这类问题上人人都是医生,救己,救人。

3.对佛系生活,元芳你怎么看?

何潇睿

最近,“佛系”一词在网上突然爆红,不少年轻人都将自己的生活冠上“佛系”一词。在当下过大的社会压力下,“佛系”颇有一种道家的洒脱,随遇而安,不求输赢,但是,佛系的生活方式,真能得到高度赞扬吗?

虽然名叫“佛系”,但这个词和佛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借鉴了佛教讲究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随缘。相比之下,佛系”与道家的联系还要密切些,老子主张一切要顺应自然,而佛系的态度则为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值得一提的是,佛系并不是丧文化。很多人会佛系误以为是丧文化的一种,因为二者对待事情的态度基本都是“无所谓”。但是,佛系和丧文化却大有不同。丧文化是真正的消极对待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干劲,什么都不想做;而佛系依然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物,只不过对于这一事物的标准模糊了,目标并不那么明确,却绝对不是不做。

因此,佛系的生活方式,当然是有好处的。面对社会的高压,如果不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去分析对策的话,只顾着埋头向前冲,只会撞得头破血流。相反,较为随便的生活态度,看似无所应对,其实是给自己筑起了一道不高不低的围墙,将自己保护在内,既不会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外,也不会完全与世隔离,拥有一定的保护,才能在社会这条满是荆棘的道路上安稳地走下去。这样,在过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佛系的生活方式能给予一定的放松,使人不会太劳累。

但是,佛系的生活也有弊端。需要注意的是,自称佛系的社会群体,大多是年轻人,不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然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正是年轻人。若是时光倒退到几十年前,我国的发展还没有那么迅速,生活条件艰苦,老一辈的人们抱着希望祖国强盛起来的念头,拼着一鼓干劲,拼命地搞生产,努力工作,为后辈创造了更好的生活,而这一辈的年轻人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长大,本身就没有老一辈那样强烈的热情,再加上“佛系”的影响,社会处在一种低迷的状态,社会发展逐渐慢了下来。中国仍处在需要发展的阶段,年轻人却已经懈怠了,这无疑会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

适当的佛系生活,在某些情况下当然是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但是,也不能将佛系贯穿全程,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面对生活,大步向前走。

4.宠辱不惊,淡看输赢

刘梅珊近日,“佛系”一词爆红网络。此“佛”非彼 “佛”。它不是宗教内容,而是一种随心的生活态度,可有可无,随遇而安。佛系的生活态度,为生活节奏紧张、生活压力大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舒缓、轻松的生活方式。

“佛系”概念一提出,就受到了追捧。究其原因与现在大多数车水马龙的繁华有关。在一个大城市里,人们被要求高效率工作,高效率生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效率要高,就得事事争先,时时保持高昂的热情和警觉的意识。可人终究是人,不是机器,时刻紧绷的大脑会疲惫,会痛苦。而“佛系”提倡的“随它去”“无所谓”正契合人们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不争不抢,不急不躁,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极端强烈的情感,或愤怒,或激昂,都只是一时的,人更多时候是以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情生活着。而“佛系”思想则符合这一规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的生活态度,也是后世无数人追求着想要达到的人生境界。而这一思想也是契合“佛系”概念的。今天的流行词在数千年前的思想中找到影子,这就意味着,佛系是有其道理的。

“佛系”思想让人们不再执着于一些事。日常听到新闻报道,许多打架斗殴的起因都是小摩擦,但事主们“一时气不过”,搞大了事情。如果事主佛系对待,平心静气,退一步海阔天空,息事宁人,那么我想,社会治安秩序将会好得多。少了争端,多了和谐;少了拳脚相交,多了握手言和,这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样子。

当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从孩子赛跑,到老人斗舞,从个人能力素质,到国家综合国力,都有竞争的存在,输赢的分明。每每有人失败,痛苦哀号,寻生觅死,对胜利成功有极深的执念,导致心虑郁结,久久不能平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如若能以“佛系”的心态看待,对输赢一笑而过,享受过程,看淡结果,才能让竞争显示出正确意义。良性竞争促发展,恶性竞争毁未来。

以“佛系”心态生活,保持安然轻松的状态,宠辱不惊,淡然似水,不强求,不奢望,任天边云卷云舒,才是幸福的模样。

综述:以上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算得上见仁见智了。“摆现象-析原因-揭本质-找措施”是“时评”的惯例写法,如果作者再能在“析原因、揭本质、找措施”下一些工夫,那就更完美了。

第四篇:Buddha佛系青年演讲词

Today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about a mindset called Buddha-lik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youth are taking the kind of mindset.Their slogan are “anything will do”

“let it be”

“take life as it is”and so on.The elder are worrying about their children because they think being Buddha-like means lacking motivation;standing aloof from worldly gain and success.But every parent hopes their kids being successful rather than go to the temple.However,this mindset may not stem from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s of the dharma.Some people use the excuse to avoid the stresses of competitive society.In the other side,the Buddha-like mindset can help people have a good state of mind so that they won't be pessimistic easily.Actually,most youth take the mindset as a kind of self-mockery.When they think something it's not important,or they are taking a way of keeping healthy,they will say“I'm really Buddha-like”

Anyway, Buddha-like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f you take the mindset correctly,you will be the winning Buddha.That’s all.

第五篇:时评作文

1.当街摔童的戾气从何而来

日前,一个母亲手推载有两岁孩子的童车,经过大兴区庑殿路一个公交车站时,因为停车问题与驾车俩男子发生争执。突然,其中一人竟然将熟睡的女童抱出来,举过头顶狠狠一摔,然后扬长而去。这令人发指的一幕过后,留下了一个悲痛欲绝的母亲,卷起了人们群起声讨的怒潮。

又一个不幸的孩子受到伤害。两年前,一个名叫“小悦悦”的两岁女童曾让全社会为之揪心。那时,“路人的冷漠”让人们陷入深深的反思。而今天,那残害孩子的重重一摔,让公众在震惊、愤怒、痛惜之余,也在经历新的拷问:是什么把人性之恶放大到如此地步?是什么把人的行为推到如此极端的境地?

回顾摔童事件的起因。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什么巨大利益纠纷,只不过是我过个路、你停个车之类的小纠纷。就这么点小事,竟然就让一个大男人极其凶残地去伤害一个婴儿。这种丧尽天良的恶行,照见了个人品质之卑劣,据说摔童者曾因盗窃罪被判刑,今年刚刑满释放,看来是没有改造好的害群之马。

然而,更让人们担忧的是,当街摔童的悲剧,从小到大,从口角到伤人,其发酵的过程中,涌动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戾气。有句话说,冲动是魔鬼。原本是停车过路的小问题,你让一让,我等一等,大家都可以相安无事,却不想成为一次情绪化的宣泄、极端化的冲撞,甚至在冲动恶魔、歹毒意念的牵引下,有人丧心病狂地把毒手伸向了无辜的孩子。这种践踏法律、毫无底线的恶行,与此前东北盗车杀婴案等丑恶现象如出一辙,理应依法从重严惩。

当街摔童的案例固然极端,但其中折射出的戾气之害却有普遍性。想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从上车占座、电梯拥挤引发的打斗,到并线超车导致的斗气驾驶;从“多看了一眼”带来的纠纷,到网上动辄恶语相向的谩骂攻讦,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透过这一幕幕,好勇斗狠、怨气冲天、毫不容人,戾气的火星何尝没有弥散在社会空间之中?各种人际紧张和冲突又何尝不在积累着安全的风险?而这些成人社会的负情绪,又何尝不在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伤害着孩子们?

昨天,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范围部署夏秋社会治安整治工作,保持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的严打高压态势。守护平安,亮出法治利剑当然很有必要,但也不能忽视,驱除内心的阴霾、追求心灵的安适,同样是一个社会得以和谐安宁的重要基础。(陆文江)2.中国游客被妖魔化是一堂启蒙课

近来出现了一个似乎总在“惹是生非”的群体,那就是“中国游客”。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写上“到此一游”,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地上打架,在德国高档的酒店里大声喧哗„„

这个群体最近又有了新的“骇人”之举,竟然将脚伸进了法国卢浮宫外的水池。据说,以高端优雅自居的法国人喜欢用“新富”这样的词汇描述中国人,以表现其对“暴发户”的嘲讽:你们有钱但是缺乏品位。显然,最新发生的“水池泡脚”事件再一次损毁了中国人的形象。但按照卢浮宫方面后来的说法,“水池泡脚”其实是常有的现象,而且“西方游客尤其多,中国游客倒并不常见”。很多国人于是松了一口气,毕竟人家也这么做了,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但无论如何,在卢浮宫前泡脚总算不上是一个文明的行为。我们并不能因为西方人这么做了,就认为它是合理的。

其实,在中国游客惹下的是非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算得上是“文明的冲突”。就像在鸡犬相闻的村庄里,常常可以听见某位妈妈站在屋旁呼唤孩子回来吃饭,这样的情景总会让人们心中泛起温馨。但这事如果发生在都市里,那就会被视为大声喧哗的不文明行为了。同样,国人在就餐时喜欢热闹的场面,但这在西方人看来就显得有些嘈杂,这也是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

有些是非只不过是个案,它们可以发生在任何国家的游客身上。但经过炒作放大之后,这些是非被打上了中国的烙印,似乎只有中国游客才能做得出来。例如,中国游客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地上打架一事,充其量不过是一件普通的偶发事件。打架事件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只不过这次发生在几个相互并不熟识的中国游人身上,相信没有人会将打架列为中国游客的“恶习”。

如今,国人普遍开始注重礼仪并相互监督。有媒体甚至为中国游客列出了“四宗罪”,那就是吵闹、不守规矩、随意拍照和不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但与此同时,“中国游客”似乎正在被妖魔化。但凡发生在中国游客身上的“糗事”,都被肆意炒作,并汇集塑造成中国游客的集体形象。

一方面,这种自我反思给中国游客上了一堂集体启蒙课,知道如何入乡随俗,既不妨碍他人自由,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祥和顺畅的旅程。另一方面,自我妖魔化“中国游客”只会给国人带来一种“文化自卑感”,仿佛中国人在素质上注定远逊于西方人。而对于西方那些炮制所谓“黄祸论”的别有用心者来说,妖魔化“中国游客”似乎又提供了新的佐证。

中国游客大规模涌向世界各地不过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当初,日本游客也曾到欧洲商场抢购奢侈品而被诟病。如今,日本游客以安静、守秩序著称,连续多年成为最受欢迎的游客。这就说明,游客素质的提升并非不可能,但需要有过程,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合。(赵海建)3.坚守“七条底线”,弘扬网络正能量

日前,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提出网络空间的“七条底线”,成为了与会者的共识。这“七条底线”分别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8月15日人民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正悄然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诚然,网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但网络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对人们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是蒙蔽了很多人是双眼,让很多人失去理智,频频出现假信息的“一窝蜂”事件,扰乱社会正常的秩序,也打乱了网络的和谐、健康环境。此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提出的“七条底线”,这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极力称赞和支持。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因为身份有一定隐蔽性,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很多人过于畅所欲言,随意发布虚假信息,不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以至于因网络假信息引发的公众事件频频发生。而这些事件大多数的调查结果都是发布信息者根本事件发生的不在现场,没得任何信息来源,甚至只为提升个人微薄人气,这严重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作为社会公民,我们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论是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空间,还是现实社会中,都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反之,不遵守者都应该首要相应的处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好了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平台,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惩处丑恶,可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发布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是损毁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网络正能量,杜绝网络歪风邪气,让我们的国家、公民都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信息环境。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最忌讳的就是虚假信息,因为虚假信息更容易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影响了人们对于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让人们失去理智,对错误信息的事件进行批评和指责。因此,作为公民,我们在遵守“七条底线”的同时,还要提高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而相关单位应该对违背“七条底线”的人进行处罚,让更多的人引起重视,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中。

“七条底线”既是一种网络约束,也是一种社会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守,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遵守。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定能打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也定能维护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方沫)

4.有必要反思“秦火火”为何能“火”

前天,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拉开序幕。北京警方打掉一个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公司,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及公司其他2名成员被警方抓获。

铁道部向“7·23”动车事故意大利遇难者赔偿近两亿元、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这些耸人听闻的“热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也就“火”了起来。火起来的他们利用虚拟空间的种种漏洞,不但让自己成了网络名人,而且所在的公司也是名利双收。

说起来“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的牟利手段很简单,也很常见:利用一些凭空杜撰的、能引起轰动效应的谣言,制造网络热点话题,谋求出名;所供职的公司以非法删帖替人消灾、联系查询IP地址等方式非法牟利;为牟取更多营销利益,作为网络推手,策划炒作凤姐事件、干露露事件„„玩火者必自焚,制造谣言、传播谣言,利用恶俗、无底线的炒作赚取利益,这些终将受到法律的追责。然而,在今天,我们似乎也很有必要追问一下,“秦火火”为什么能火起来?

正如“秦火火”、“立二拆四”自己所说的,网络炒作必须要“忽悠”网民,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审判者,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人一辈子赢得的荣誉一夜之间摧毁。而他们的信条则是“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这一方面表明网络世界对于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法律界定,让“秦火火”得以用一个谣言来终结另一个谣言;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真实信息的欠缺透明、公开也给了网络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有些时候,正是政府部门的出言不当、对事实真相的捂着盖着藏着,把网民逼进了网络谣言的陷阱,让网民很容易被“忽悠”。

此外,网民的猎奇心理也进一步助推了“秦火火”们火爆网络。像凤姐事件、干露露事件之所以能迅速“火”起来,与网民的每一次点击、转发和评论都脱不开关系。明知道是恶俗、色情的炒作,为何还甘于做传播者?难道仅仅是因为转发评论不用负责任?恐怕不仅于此。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这是“秦火火”、“立二拆四”等被抓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网络毕竟不是法外之地,超出边界必然受到法律惩罚。但若想净化网络,仅此还不够:其一,“秦火火”、“立二拆四”因为造谣传谣被抓了,那些其他造谣传谣的普通网民或者网络“大V”是否也应该同样受到法律问责?据“秦火火”初步交代,他们和某些“大V”达成了协议,互相帮转微博,警方已表示将进一步查清。这其实也在警示网民,网络权利与责任是对等的;其二,“秦火火”、“立二拆四”所在的尔玛公司雇用网络水军炒作非法牟利,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某些地方的评奖评优中,也不时出现网络水军刷票的情况,有的甚至明码标价,这是否也应该受到追究?(李龙)5.消解“读书无用”在于“上下通畅”

每到一年开学季,“读书无用论”总能死灰复燃。“读4年书8万,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来回16万,拿去买房或开店都能赚钱”,说这话的是成都女生玲玲的父亲。在开学日,家住成都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甚至表示收废品都比大学毕业后赚的多,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意“学费打水漂”。

读书有没有用?这是一个伪问题,读书当然有用。从经济的角度,总体而言,教育的程度和收入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教育投入也被认为是最高效的投资。读书在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增加认知度和幸福感方面的价值更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试看古往今来,才俊人士又有几个是没有读过书的?

读书有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曾几何时,“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甚嚣尘上,让“读书无用论”敢于“摆事实”。不错,我们八卦“北大才子卖猪肉”之类热点题材,又有多少人享受着“术业有专攻”带给我们的便利?别说你用的不是智能手机啊。

俗话说,数字最有说服力。据一份去年的大学生收入报告显示,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为2719元,69%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而农民工月均收入已突破2000元大关。也许上面的数字已经能说明问题。再加上,某些“拼爹”又挤占了部分公共资源。无怪乎,一些人对上学心灰意冷。但我们更应认识到,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跟“这些”关系又有多大?看看近年某些高校的“花边新闻”,我们只能说,打铁还得自身硬。

确实,学费越来越高,连恋爱成本都要计算在内,家长不肉疼才怪——反正毕了业也是个打工的命。表面上看来只是“教育投资”收益问题,其实暗含更多,比如教育的公益性,就业的公平性等。不能让读书成为奢侈品,更不能“龙生龙凤生凤”——阶层间需要无电阻流通,不需要绝缘体。

就算抛开种种不得意,我们也要重新认识教育。姑且不论读书的价值能够体现在经济上、功名上,仅就个人生活而言,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其谋生本领、待人接物、判断能力、思维能力一般都要高于常人,长期来看,更有发展前途。书读得好不一定就有一个光明的前景,这是人才市场化的必然现象。但一个人读书会比不读书更有前途。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个别受教育较低的人更成功,比如飞黄腾达和富足,但这仅仅代表人生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

今天,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大学生一时不如意,就怀疑教育的价值;更不能因为某个没有或很少读书的人比读书人更富有、更有社会地位,就否认读书的价值。系统的教育不是短期的培训,好比一把利刃,系统培训是锤炼,短期培训的打磨,没有基础何来发展?当然,我们在解构“读书无用论”的同时,也要反省自身。看看,我们有没有给年轻人留下足够的上升渠道,有没有为困难人群获得充分的教育留下足够的资源,等等。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也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下该做的是,降低大学费用,提高学生素质,根据市场调整专业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才是正途。(孙连宇)

6.鲁迅不可以退出语文教材

在现代文学史里,作家是有座次的。“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名很严格,轻易不能随便搬动。

动辄给人排座次,估计是宋元时勾栏说书人那会儿兴起的,如《说唐》以力量值排隋末十条好汉。第一名好汉的李元霸个子虽小力气最大,他挥舞一双重达八百斤的大铜锤,在说书人嘴里打得十八路反王、几十万人马灰飞烟灭。这种江湖好汉的座次排名方式真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纯以蛮力取胜,跟作家财富榜有异曲同工之糟。

排在现代作家座次榜上者,在现代文学史里长期享着荣华富贵。过去的“现代文学史”编写组在编写教材时事先就要定好什么人可以占多少篇幅。如鲁迅可以占三章,老舍占一章,沈从文、萧红等可只占一节两节,张爱玲等根本就不能存在。文学史教材反映了现实,真个是等级森严,一点都乱不得。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里把沈从文、张爱玲排在那么碍眼的位置,让国内某些读者看起来多少有些肉跳。复旦大学出版社引进时,还请专家逐章逐节地加以删节,勉强“维护”了国内文学等级制度的森严。

中学语文教材编写者们一直很维护作家等级制度,鲁迅等“六大天王”的作品长期占据了教材的很大分量。现在老“天王”的位置被新“天王”占了——很多“天王”的名字连我这样的资深文学工作者都从未听说过,多是“心灵鸡汤”教材体写作之辈,谈不上有多少文学价值,孩子们却被迫一年年地学习这些在教材里的霸王。

鲁迅文章被人教版七年级教材替换,这样的事情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不是说原来的教材比新修订的好,而是“排座次”的观念在作祟。教材编写环境如果正常,现当代优秀作家的作品都应该纳入平等的考量。

语文教材体现的是教育思想,文学性考量从来退居三线。因此,即便小说已经成了文学中的最大类,可选入教材的作品太多了,如法国儿童文学大师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样不朽的杰作,如老舍的《猫城记》这样的本土名作,随便选入一二章,都是美妙的。但中小学语文教材里却是所谓“记叙文”“议论文”之类的东西占据着最大篇幅。鲁迅过去被选入教材里的作品大多不是他的杰出代表作,只是编写者用来体现某个单元的中心思想的道具而已。教材编写者把自己杜撰出来的标准理解用来压制学生的自由阅读个人感受,人为地把文章弄“深刻”了来吓唬学生。

鲁迅的作品是第一流的,语言也是第一流的。过去我支持减少他的作品数量,但全面退出则让人“惊诧”——那些“篡”了他的位子者,不仅不高明反而很糟糕。除读者熟知的《百草园》《故乡》《社戏》等散文外,鲁迅杰出的作品集《故事新编》里很多精彩篇目如《眉间尺》等,都可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里。教材编写者也不必弄块叫做“深刻”的石头来给学生使绊子,而显示自己的高级地位。中小学生完全可以兴致勃勃地读完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个故事。教师也不必装出高深的面目来告诉学生们非要以某种标准理解鲁迅。

鲁迅的全面退出,是教材编写者的怯懦和无品,也寓示着当代社会的思想混乱仍需漫长的沉淀才能成新的价值。□叶开(上海作家)

7.《爸爸去哪儿》背后的教育困惑

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综艺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电视里,明星父亲化身超级奶爸,单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陌生的村庄,开始72小时的郊野生活。这档节目充分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我们怎样做父亲”。在父母无暇照顾孩子的当下,这档奶爸带萌娃的“人在囧途”,引发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每个人,最初都是孩子。成年人通过这档节目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并重新发现了父爱;为人父母者透过这档节目,重新开始审视自身的责任,并重新发现了那个未曾完全了解的孩子。这样一个重新发现彼此的过程,有惊喜,有欢笑,有逃避,有勇敢,父母子女之间感觉到了心灵的靠近。

虽然父母子女在这短短72小时的冒险内,惊喜地发现了彼此,获得了短暂的心灵靠近,但这种发现恰恰证明了,现代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许已经在时空与心灵上隔阂了太远。一档亲子电视节目,让人拥有瞬间的感动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间,父母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常陪伴,彼此了解,彼此感受。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父亲教育缺位的传统困境下,年轻父母没时间或不愿意陪伴、了解孩子,正在成为一种必须面对的现实。

从今年初的《小儿难养》到最近的《爸爸去哪儿》,“辣妈”“奶爸”“萌子”开始成为电视荧屏的新宠,育儿题材扎堆,亲子话题热议,这背后反映出初为人父母的80后,对亲子教育的困惑,对事业与家庭平衡的诉求。

在现实生活中,80后父母们既需要面临工作、生活压力下无暇陪伴孩子的无奈,又延续着传统文化中亲情缺席的困惑。湖南卫视公布的收视数据就显示,《爸爸去哪儿》首期核心观众群女性观众占比近2/3,25岁至34岁群体的占比也高达36%。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有天晚上,年轻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中看电视上的“爸爸带孩子”,而自己的丈夫也许还在单位加班,也许在外应酬,也许只是待在卧室里打游戏、玩电脑——他们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没有父亲陪伴的故事。事实上,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母亲身上,在不少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职责主要推到上一代老人身上,妈妈对子女教育的参与度也较低。

“爸爸去哪儿”提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困惑: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去哪儿了?父母又将指引孩子们去哪儿?一个孩子,要健康平安地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现代公民,首先必须跟着父母的脚步前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现代教育的共识,或许也是诸多亲子节目能获得火爆收视、赢得共鸣的真正原因——父母去哪儿,孩子就会去哪儿;孩子去哪儿,社会就会去哪儿。(李妍)

8.给“为老不尊”者划一条规制的底线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句话在朋友圈里流行甚久,似乎略显过时的段子,却被近来几则“为老不尊”的新闻再次变成舆论热点。唐山老人的广场舞打扰到附近学校,高中生站立抗议,却遭到了老人的羞辱;广东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了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老人诬陷讹诈,报警后才获清白;更有甚者,西安一位老人因为女孩不肯为其让座,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孩身上„„

在国外,用来称呼老人的英文单词是senior。这个词的本义是资深的、高级的。而孔子理想中的人生境界也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则从欲,不逾距!”可见,人活到一定年纪,眼界应该更为开阔,心境应该更为豁达,不但在年纪上资深,在看待人生百态,对待周围人时,也应该多一分谅解,多一分宽容。

可看看我们周围的个别老人,公交地铁上,抢座的气力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被让座时,一副理所应当的架势,从他们嘴里说句谢谢比登天还难。跳广场舞时,为了占跳舞的场地,左三层右三层,给私家车贴条,对前来相劝控制音量的人恶语相向。更别提那些摔倒被扶时,讹诈好心人的了。

有人将少数老人“为老不尊”的根源归结为他们的成长年代,“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环境下,这一时期的人们也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他们是喝着狼奶完成启蒙和基础教育,得到的是一种丛林里比划谁的拳头大的价值观。”于是乎,坏人变老后,我们周围遭遇到的就不再是儒雅的senior,而是疯狂的lower(低级的)。

如果说曾经的政治运动,让人性中最为恶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那人格形成时期,造的恶难道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吗?当周围的环境时移世易,不再是上纲上线的斗争,不再是尔虞我诈的人性之恶,在此后的许多年间,社会进步又对他们的性格矫正起了哪些作用呢?

发展中的中国,最大的改变是由过去的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过去乡里乡亲,谁不认识谁呢?就像《白鹿原》里写就的乡土中国,一纸《乡约》比村民们不知道的朝廷法律更管用。在一个举目望去,人人相熟的社会里,道德目光的规范力量无比强大。而随着人口大量迁徙,陌生的城市里,人们也就不拿面子当回事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公交车上抢座的路人,都是只见一面的缘分,打过这一架,我们不用再相见,于是撕破脸皮成了常态,自我利益最大化成了一些人行事的基本准则。

人性本善说和人性本恶说,其实都在强调教化和社会规范的力量。要改变少数人“为老不尊”的现实,检讨曾经的道德沦陷,全民疯狂的运动,反思历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改变当下的环境。实现“为老者自尊”,一方面要创造出自尊的条件,一方面要对不自尊者进行惩罚。

吐痰、吵架、骂街、打赤膊、不排队、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这些常见的不自尊行为,能否呼吁全社会进行谴责?能否动用适当手段,加以惩处?将救人诬为撞人的,能否引入强有力的刑事处罚措施,不再是教育一下敷衍了事?

如果“为老不尊”者,缺乏道德底线,那么就要由社会给他们划出一条底线。如果“为老不尊”者,没有禁忌没有界限,那么就要由社会让他们在道德、法律的规制下,有所敬畏、有所畏惧。(刘晶瑶)9.惩戒讹人老太护佑良知的种子 “蒋老太摔倒索赔”事件调查处理情况,证明伤者蒋某某系自己摔倒,并认定蒋氏母子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对蒋氏行拘7日,对其子行拘10日,并处罚款500元。

这起儿童扶老太被讹事件曝光后,无数人为之愤怒。警方迅速查明真相,对讹诈做出惩罚,可谓大快人心。从某种意义讲,这是在以法治激励善举,以规则传递文明,是对类似以怨报德的无良行径的最好警示,必将带来善“扬”恶“抑”的结果。

事情已尘埃落定,那三个孩子善良的童心遭受亵渎,那些孩子家长遭受老太及家人的纠缠骚扰,想来仍令人揪心。不过,此事也有太多令人欣慰之处,比如,很多目击民众纷纷出面作证,警方查实证据还原真相,给予这种恶行及时惩罚,都让人看到这个社会的温暖一面,让人感受到法律制度的激励价值。

真善美总是在与假恶丑进行较量,遗憾的是,有时真相被蒙蔽,善心被侮辱,美好被污染。此前很多事例表明,在面对这类讹诈行为时,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常常失灵,有时甚至形成反向激励。当年的南京彭宇案,就曾有人感叹“让社会道德倒退30年”;前段时间,汕头两名高中生护送骑车摔倒老人回家,反遭诬陷。此类事件表明亟须一次法治纠偏,来荡涤这种丑恶现象的负面影响。

年逾70的蒋老太终因敲诈受到惩罚,她并不值得同情,而且应该谴责。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社会有这样的老人,就改变敬老爱老的传统伦理。现在,法治能以积极作为传递正义,使良善精神得到辐射,也会催发人们去固化内心的善良和传统伦理,护佑良知的种子。

法治应该通过激励生活,最大程度释放文明。此次惩戒达州老太,就是对以往法律失灵进行的一次纠错,就是法治在传统文明方面释放出的制度善意。期待以此为契机,能通过法治手段让那些讹诈者都为自己的无良行径支付沉重代价,而不是逍遥法外,或者简单道歉了事。只有这样,法治才能产生足够的震慑力和约束力,来传递更多惩恶扬善的价值能量,让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被更多善良的阳光普照,让施善者安全、放心地伸出援手。(单士兵)10.尊重春节传统不等于因循陋习

家住山西晋中的詹女士今年春节过得很不愉快,本来应该合家团圆的春节,却因“除夕不能回娘家”的陋习,离婚的她带着孩子在宾馆过了一个除夕。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过年***俗不但没能增加年味儿,却给很多人带来了烦恼。(2月6日《京华时报》)

写春联、贴门神、包饺子、舞狮子„„这些传承千年的春节习俗,都能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传递春节特有的温情。与此同时,诸如女儿不准回娘家过除夕、初五不许走亲戚、正月里不能理发、农村赌博等很多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则在割裂家庭温情,约束人们行为,影响社会风气。

眼下,不少人都在抱怨春节越过越没劲,“守住年味”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守住年味并不等于一味地因循陋习,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缺乏正能量的落后民俗说不。“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本身就是旧社会对女性在人格上的一种歧视,且有悖于新时代“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至于初五走亲戚会破坏财运,“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等民间说法,更是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完全没有科学理论依据。对于这样的春节陋习,公众应该主动移风易俗,摒弃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过年内容,有关部门也应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指出陋习的荒谬,卸掉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思想包袱。

事实上,作为一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过年、电子鞭炮等为节日注入新元素,成为新民俗。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民俗学专家高巍就指出,“昨天的时尚是今天的民俗,今天的时尚就是明天的民俗,今天我们很多尝试性的东西,如果能够被更多的人认可、遵守,必将成为明天的民俗,成为时代所赋予的新民俗。”在欢度春节时,人们不妨多多尝试新的过年方式,丰富节日内容,用时尚元素占领节日阵地。

与那些旧时代的“余毒”相比,春节赌博忙暴露出节日期间文化娱乐的贫瘠。现在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上不是体现在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生活,不少农村楼房越盖越高,公路越修越宽,但文化娱乐设施和项目严重匮乏,精神生活十分贫瘠。外出农民工见惯了城市的繁华,过年回到家乡便觉得无所事事,于是赌博找乐子就成了另类的年文化。如果农村能拥有规范的文化书屋和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娱设施,当地政府在农闲时节和春节等传统佳节组织开展小型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农民就会很自然地离开麻将桌、步入文化园,涌进健身场。

春节意味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除旧布新的同时,不妨盘点一下还有多少过年陋习在因循守旧。最好让这些越来越跟不上时代节拍的节日元素,也能早日“辞旧迎新”。只有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春节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荡漾出浓浓的中国味。张枫逸

11.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人民日报评论员)

下载佛系青年”时评作文讲评A4打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系青年”时评作文讲评A4打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佛系青年”导写点评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佛系青年”导写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

    时评类作文

    高考模拟金题二:网购时代的信与责 (发表于《意林·作文素材》) 【名师预测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岳某用手机在某订餐软件上订购了一份......

    时评类作文专题

    时评类作文专题——《朗读者》 原创 龚瑞峰 【最新速递】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几集播出后引起广大观众的热情和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

    最新时评类作文材料

    作文阅读材料 “观祖国大好河山,显时代青年风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

    现场作文及时评

    现场作文及时评 现场作文及时评①介绍鲍晓晶等同学昨日上午放下月考采访“《现代金报》健美操进社区”活动、中午废寝忘食立即写出稿件的事; ②介绍今日《现代金报》对鲍晓晶......

    2018时评作文(最终版)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时评 写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下面老师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高考作文最新热点时评作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三......

    2018最新作文时评(最终五篇)

    石家庄精英中学限时练供题小样 科目: 语文 供题人: 张子英 供题时间:4.6 使用时间4.9 供题类型及应供题数量: 地球一小时”时评文:环保需要生活的仪式感 /热点回顾/ 3月24日晚8时......

    最新时评类作文材料

    作文阅读材料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九大结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围绘就。几个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小张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