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

时间:2019-05-13 07: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

第一篇: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

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的发展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h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的十九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党对全体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向世界分享中国互联网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亿多人,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和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明确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确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了脱困攻坚的责任、政策、投入、动员、考核等六大体系,推进了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分类施策、区域扶贫、资金监管、贫困退出等一系列的重点工作。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出阵、亲自督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真抓实干,脱困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开创了中国减贫事业的新局面。

近五年,中国的脱困攻坚至少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前所未有。二是28个贫困县率先脱贫,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总量减少。三是通过脱贫攻坚投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步伐加快,明显改善。四是通过脱贫攻坚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村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五是大批党政机关等各级各类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帮扶,既锻炼了干部,又培养了农村人才,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六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攻坚合力,培育了向善向上的社会环境,有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件当中,我们积极利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组织开展了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开展建档立卡工作,2014年在全国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认定了12.8万的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情况,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全国扶贫大数据平台,第一次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帮扶、管理等,到村到户、到人,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基础。

二是实施电商扶贫工程,2014年我们把电商扶贫列为精准扶贫四项工程,2015年在全国启动电商扶贫试点,国家重点支持499个贫困县,目前这项工作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有利推动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培育,有效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

三是建设中国社会扶贫网,2016年建设开通中国社会扶贫网,贫困人口需要什么帮助?各界人士能够帮助什么?双方在网上自由对接,搭建了社会扶贫的新平台,为实现人人愿为、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社会扶贫新局面创下了条件。

四是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2016年在全国组织实施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大力开展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了网络的普及和水平的提升,政府组织带动和互联网、物流企业等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局面逐步形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鲍建安:倾力支持互联网精准扶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已累计使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被誉为“中国奇迹”。现阶段,我国正在实施以精准扶贫为主的脱贫攻坚战略,截至2016年底,中国仍有4335万贫困人口,而且越往后扶贫难度越大。这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以抓铁有痕的精神,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也为精准扶贫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有三方面的作用。

首先,越接近信息,越远离贫困。当前,我国城乡和区域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存在,偏远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农村贫困地区宽带“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将互联网融入精准扶贫,为农村地区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络服务,有利于弥合数字鸿沟、释放信息红利,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加广泛而且充足的获得感。

其次,越接近市场,越加快脱贫。贫困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而流通不畅、缺少市场信息、与市场需求不对称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农产品卖不上好价格,影响了扶贫效果。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克服贫困地区区位瓶颈制约,把贫困地区绿色、天然、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到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还培育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扩大了市场销售的范围,提升了整个贫困地区的发展理念,必将对贫困地区内源性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第三,越接近教育,越阻断贫困。扶贫必扶智,这是扶贫工作的治本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通过应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和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有机融合,能有效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促进教育公平,让山沟里的孩子能接受到优质教育,同时也能让贫困地区的农民接受先进技能教育。

推进精准扶贫,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政策性金融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行特惠政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截至2017年11月底,全行精准扶贫?J款超过1.1万亿,居金融同业之首。网络是现代经济的桥梁,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跳板。农业发展银行高度重视现代信息网络在扶贫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互联网+政策性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全面支持网络扶贫框架协议》,与江西、贵州、重庆等省市政府签订网络扶贫的合作协议,聚焦贫困地区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和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十三五”期间将安排1000亿元支持网络扶贫项目。

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物流网为偏远地区带来巨大价值

京东的扶贫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在创业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履行社会责任。在2003年只有38名员工,包括我在内,我们去了全国倒数第二穷的县,并资助了38个孤儿,我们希望有多少员工就资助多少的孤儿。我们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可以分享。

首先是物流,贫困地区的贫困根源是物流,因为贫困导致物流去不了偏远的地区,消费者付出的物流价格比北京上海贵30%以上。

农产品因为物流成本高,优质的农产品出不了村,到了北京上海价格也非常高,我们花了十年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庞大物流网络,到2017年年底有500个物流中心。中国有60万个新农村,每个村有快递成员,实现了金融物流对整个全中国的覆盖。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最新的物流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无人机。无人机主要是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虽然京东物流覆盖了全中国,但是农村物流成本高的问题没有解决,未来只能靠无人机解决。我们已经在陕西、四川两省建立了庞大的无人机网络,在四川我们要建185个无人机的机场,只要40到60万元就可以建起来,如果我们把185个无人机机场物流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在24小时之内把山沟里的优质产品送到全中国。最后把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降低50%到70%。无人机的技术特别是电池可重复充电的技术瓶颈解决之后,整个中国的农村物流将实现质的飞跃,那时候物流网络可以为农民特别是农村人口带来巨大价值。

第二,过去农民生产了很多好产品,但是为什么没有钱?因为商品价格卖不出去,每家每户基本上一家只有一亩三分地,很难形成品牌。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经过好几年的摸索,终于摸索形成了方案,即“跑步鸡项目”。现在吃的鸡肉很多都是工厂养殖,鸡从生到死30天,最长时间不会超过45天可以出现。从生到死鸡行走不超过3米,很多鸡已经丧失了行走的能力。京东金融按照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给每个贫困户发200到300个鸡苗,让鸡自己去找食,不给喂食,安装上计步器,鸡每走一步,计下一步,每个鸡需要8个小时行走100万步以上。只要符合标准京东将以超过当地3倍的价格回购并销售,为参与这个项目的贫困户每年增收1万多元。

第二篇:精准扶贫+共享扶贫内容整理

贫困现状:

1.贫困人口数量依然较多 2.贫困人口的分布(偏远)状况—难啃的硬骨头:时常面对“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之间的矛盾 3.贫困群众利益诉求看,日益多样化:

一方面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增加了扶贫的难度。总之,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并未能得到根本的转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曾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精准扶贫内在逻辑联系:

针对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实现精准扶贫,直接关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与否。因此,要把精准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内容: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的“四个施策”:

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精准扶贫五个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证策兜底一批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的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精准扶贫的多元参与:

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单位,跨部门,全社会多方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10月17日,扶贫日)

精准扶贫中的“管理”:

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监督和保障扶贫进度顺利开展和扶贫成效逐步加深。

精准扶贫中的扶志与扶智:

“我们要坚持开发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小结:把精准扶贫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点;精准扶贫是一种发展机遇,而不是一种负担。

共享发展

1.“共享发展”是必须坚持的,这是执政理念,不能动摇。习近平语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多些雪中送炭,急群众之所急:.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少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防止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象。

3.努力补齐“贫困”短板

4.重视抓好教育工作:习近平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因此可以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5.双创不可偏废其一

重点掌握:创业和创新间的逻辑关系。创业是逻辑先导,创业才能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和竞争氛围,创新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成为强力需要和全面的自觉行动。6.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7.牢牢守住民生的底线—社会保障制度 8.用中国的办法解决医改问题

小结: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第三篇: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李再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能否脱贫,更是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质量。全会以这样的魄力和措施在“十三五”时期消除贫困,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也是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重点就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精准扶贫,共享发展——历史担当中的价值取向

共享,是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脱贫,是实现共享的基本条件。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我国目前仍有7000万人口没有脱贫,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把团结带领13亿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作为我们的历史担当,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不丢掉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让一个人掉队,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十三五”的五年中将全面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必将让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它将向世界证明:看见中国,就看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路径和方法的角度去看待精准扶贫,而更应该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度思考。

第一,脱贫和共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就是要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占全国总人口5%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国家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价值取向。

第二,脱贫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关切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能否在“十三五”实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代考验。

第三,脱贫和共享,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当前,“四化同步”的短板是农业,扶贫攻坚的重点是农村,共享发展的难点是农民,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700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在中国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极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处于现行标准以下的贫困状态。如果没有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小康,我们将失去第一个百年梦想成真的本质意义。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既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我们执政党执政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脱贫和共享,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党为什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并始终为他们谋取福祉。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劳苦大众,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人民富起来的梦想追求;今天,我们党将带领7000万贫困群众“脱贫困、奔小康”,全体中国人民将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去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的复兴梦想,走向强起来的明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永恒的执政价值追求。

二、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

消除贫困、公平正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我们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总书记在县、市、省、中央工作40多年,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他花最多的精力抓扶贫脱贫,形成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一系列重要扶贫思想,并提出“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四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扶贫思想,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扶贫理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没有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就谈不上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实现7000万人口的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第一,扶智——增强自信。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地方贫困,思想不能贫困;物质贫困,精神不能贫困。如何做到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最重要的有四点:一是理想信念不能贫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动力。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二是民生情怀不能贫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扶贫脱困是最大的民生。必须以贫困不除、愧对人民,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宗旨、改善民生。三是发展思路不能贫困。发展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必须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升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找准路径,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让贫困群众在加快发展中摆脱贫困。四是凝心聚力意识不能贫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摆脱贫困。

第二,聚焦——定向发力。五年时间确保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每年需要脱贫1000多万,如果不聚焦到每一户,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按照“六个精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扶贫对象、扶贫措施、脱贫时限明确到7000万贫困人口的一家一户,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坚决防止用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到2020年精准实现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家一户地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途径,制定帮扶措施。二要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实施生态移民、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公共服务、提升能力素质“六大工程”为支撑,突出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重点,推动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提升扶贫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公平性。三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发挥好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群众主体三方面作用,构建政府、社会、群众整体联动、同轴运转的精准扶贫新格局。

第三,改革——激发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精准扶贫,既要通过投入解决外部发展条件问题,又要通过改革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2014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目标要求,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全市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通过股权纽带把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有效解决了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问题,推动了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两年来,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共有31.99万亩集体土地、18.1万亩“四荒地”、38.72万平方米水面、3450平方米房屋入股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股权收益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413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15.3%;吸引8.9万户31万农民通过入股变为股民,入股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2014年实现2.8万户10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年还将有10万人以上脱贫,确保到2018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三变”改革,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建强了基层组织,是总书记“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的“三农”思想和“内源扶贫”思想在西部山区的成功实践,是一条以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

三、精准扶贫,共享发展——需要决战决胜的三力迸发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如果输掉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就输掉了、利益就输掉了,党的承诺、信誉、形象就输掉了。所以必须决战决胜,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把宏伟蓝图变为共享现实。

第一,强化决战决胜的担当力。贫困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精准扶贫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能否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的试金石。担当,就是要有战则必胜的信心。既要认清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巨大挑战,又要把握好面临的重大机遇,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对标对表、挂图作战,确保决战决胜。担当,就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要真正沉得下去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与老百姓一块过、一块干、一块苦,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谋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增强扶贫的精准度,让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摆脱贫困、享有更多获得感。担当,就是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把工作当事业,不把工作当饭碗,既要立足当前抓发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又要着眼未来打基础,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到敢闯敢试敢创新、敢破敢立敢改革。

第二,强化决战决胜的执行力。决战决胜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必须以执行力作保障,决不能做“有想法没办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的干部。要提升干部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干部创新发展能力教育培训,推动干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束缚,树立起“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观念,让创新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贯穿到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要提升干部协调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干部统筹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能力,培养建设一支“有激情、想干事,有办法、会干事,作风硬、干成事”的扶贫攻坚干部队伍。要提升干部开放发展的能力。发展需要开放,精准扶贫更要开放。要着力提升干部开放意识、开放思维,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模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贫困群体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构建起大扶贫大决战的格局。

第三,强化决战决胜的凝聚力。凝心聚力、合力攻坚,集中力量办大事,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决战决胜精准扶贫的现实需要。坚持全党动员、全民行动。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种资源,上下总动员,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下好任务书,打好“攻坚战”。坚持多管齐下、统筹推进。统筹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各种政策要素,“握拳出击”,集中投入。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抓当前、又抓长远,夯实扶贫基础、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民生就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则是最温暖的主题。我们既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追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奏响“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时代乐章。

第四篇:“互联网+精准扶贫”讲话

在XX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榆林分公司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暨“互联网+精准扶贫”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的讲话

县长 XX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暨“互联网+精准扶贫”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这是我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引导贫困群众搭乘互联网快车增收的一件大事,也是企地合作双赢的一件喜事。在此,我谨代表XX县委、县政府对莅临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辛勤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一线的XX电信广大干部员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当前,精准脱贫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瞄准最需要的贫困群体,最大限度地消除政策和资源偏离。互联网兼具的分享、远程、快捷的特点,使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够有效发挥优化和集成作用。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精准扶贫”也成为贫困地区发展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

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稳步提升扶贫工作实效,为早日实现脱贫摘帽、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国电信互联网+精准扶贫发言稿

中国电信互联网+扶贫,让精准扶贫更精准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艰战冲锋号已经吹响,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就要“精准扶贫”。如何把“互联网+”精神和“精准扶贫”相结合?中国电信建设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给出了一个答案。

据悉,中国电信围绕扶贫工作,建设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扶贫的精准度,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以甘肃省为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甘肃全省101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并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因村施策、因户施策1100万条,实现了扶贫对象与扶贫措施的精准管理。

2015年1月,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6月,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1月初,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在下一轮的五年规划中,将实现全面脱贫。

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新高度,是政治大事也是民生大事。中国电信此次大会上展出的国内首个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受到各界关注。据悉,该平台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管理为目标,通过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准确评估扶贫措施叠加效应,推进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精准扶贫,才能实现精准脱贫。

人大代表、湖南电信党组书记、总经理廖仁斌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与记者交流时指出,我国农村网民达1.78 亿人,农村的信息网络和内容应用存在刚性需求,但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与内容应用落后。为此,他建议加大农村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投入,将“村村通信息”提高到与“通水、通电、通路”的高度来,做到精准扶贫。农村的信息网络和面向三农的内容应用存在刚性需求,已成为信息消费的新方向。廖仁斌指出,目前光网乡村数量不足,很多偏远农村既没有宽带接入,也缺少3G/4G信号覆盖;面向三农的信息网站、数据平台和应用都比较少,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明显存在;面向三农的农业数据云平台尚未建立,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信息应用APP的量都落后于需求。

另一方面,已开展的信息化项目商业氛围过于浓厚。如农村金融、农村OTO,农村物流等已经开展的信息化项目,商业气息都很浓,缺少以公益服务为主的项目(如农村政务服务、留守儿童老人可视电话、村级电子阅览室、平安乡村视频应用等),没有建立起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运营,以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前提的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

显然,国内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通病。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精准扶贫系统也需加快进度。

精准扶贫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宽带中国战略》明确给出到 2020年,宽带网络 100%覆盖城乡;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的目标,目前的状况与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在接受飞象网采访时廖仁斌指出,近几年中国电信一直致力于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包括全光网建设、4G网络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客观看到,“在整个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中国电信存在巨大投资压力”。

他认为,迅速把“互联网+”解决好,才能使农村信息化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中国电信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才会有回报。“如果不解决应用问题,对于‘三农’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对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也大打折扣,因此中国电信肯定会坚定不移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他强调说。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廖仁斌作为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应设置农村信息建设补贴资金,并明确扶持政策;设立农村信息化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大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投入。

同时,研究制订相关政策,统一确定包括“宽带乡村”、“互联网电视乡村”、“电子商务乡村”、“电子政务乡村”、“平安乡村”、“智慧教育乡村”等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运营服务标准。

2016年1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电信签署《“互联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合作协议》。通过搭建国家级扶贫云及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建设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构建扶贫大数据平台,共同推进扶贫领域信息与通信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扶贫开发信息化的水平。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中国电信已投资500多亿元,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仅2015年在农村地区投资已达到180亿元,南方21省2015年底已通宽带的行政村超过31万个,通达率91%;目前,天翼3G网络覆盖全国54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超过86%,天翼4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发达乡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为传统行业带来无限机遇。贫困地区应抢抓这一时代先机,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扶贫方式,推动“互联网+”与扶贫开发跨界融合,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为扶贫插上“飞翔的翅膀”,将互联网思维转化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不竭动力,不断开辟扶贫新路子、提高扶贫精准度、开创扶贫新局面,确保让“精准扶贫”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一、利用“互联网+”构建大数据平台,推动扶贫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精准研判、精准管理。“互联网+”时代,应探索大数据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实施精细管理、精确瞄准、动态监测,推动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投向更精准、扶贫管理更精准,打造“精准扶贫”大格局。

一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识别。摸清“贫困家底”、进行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利用大数据去完成“六个精准”工作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有效抓手,要探索创新“瞄准”机制,通过“一进二访三联”(“一进二访”指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三联”指领导联县包乡、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结对帮扶等活动,进行全面摸查,进一步把扶贫对象、贫困类型、贫困规模等“第一手资料”核实核准,识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定准帮扶措施,并根据致贫原因逐一分类、识别、全面建档立卡,通过电脑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建立扶贫信息大数据库,实现扶贫工作全程信息化管理,为提出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精准扶贫夯实基础。

二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研判。数据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支撑。建档立卡数据库仅实现了数据录入、查询和统计等较低层次的功能,还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提炼数据中存在的大量有用信息。要运用数据挖掘手段,深入分析研判扶贫信息,从中挖掘出隐含的、大量有用的元素,进一步发现信息背后潜在的现象和规律,归纳总结出各地贫困人口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制定可量化、看得见、能落实的帮扶措施,切实瞄准“真贫”、实施“靶向疗法”,为各级政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检验成效的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管理。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管理”将是精准扶贫看得见、用得上的扶贫管理抓手。要结合精准识别、精准研判情况,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扶贫攻坚作战图,做到分类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要建立驻村扶贫工作管理平台软件,运用大数据对扶贫对象、扶贫信息进行精细管理,并通过驻村干部的实时监测,及时更新脱贫动态,实现数据动态监测和贫困对象动态进出,做到动态管理、进出有序。对精准扶贫每一项工作,要明确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完成时限、责任主体,上网公布,定期通报,对各类问题实行跟踪销号管理,形成环环相扣、可核可查、衔接紧密的推进体系、落实链条和考核督查机制。

二、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扶贫,推动扶贫由“线下”向“线上”转变

“互联网+”不会嫌贫爱富,电商也不是大城市的专利,“互联网+”完全可以在精准扶贫上大显身手。贫困地区要主动对接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开展电商扶贫,让农民搭上“互联网+”这班“时代快车”,变“面朝黄土”的农民为“面向互联网”的新农民。

一是建好电商平台。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对接,为农产品产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将给农民打开另一扇致富之门。要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本地特色产品,建设互联网销售平台,如淘宝店、京东商店、微店等,通过打造平台和通道,推动农民电商创业,变“网吧”为“网店”、变“网民”为“网商”,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要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点,探索资助贫困农户开网店,通过电子商务等平台,让农产品在网络上和用户直接见面,再通过现代物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问题。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总书记到过的偏远苗族村寨,目前已成为第一个借力电子商务实施精准扶贫的示范村。该村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淘宝网店等平台,争取到近10家省直单位和企业职工食堂定点采购订单,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培养电商人才。发展电商,人才是关键。要通过与职业院校、电商巨头合作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电子商务协会,开展电子商务实用性培训,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要以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第一书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为重点,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开店流程、网店装修、网络营销、电子物流、电子支付与收款、电商安全等电商经营技巧,将其发展成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以此示范带动广大村民“触网”、开店、脱贫,让农民搭上“互联网+”这班“网际快车”。

三是开发电商产品。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针对市场同类产品消费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到市场的“痛点”,帮助当地挖掘农产品卖点,开发特色产品,探索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建立“地方特色馆”,推进农副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等上网、进城、“崭露头角”。发展基础夯实后,可以成立公司,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规模化生产,提升整体效益,以“农户+企业+基地+电商”探索O2O双线扶贫模式。如湘西州网店松桂坊,先后在天猫、京东、1号店等网商平台上开店,主要销售湘西腊肉、农家外婆菜、糯米糍粑等农家特色产品,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网络’的方式,目前,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到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区,成为腊味第一品牌。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扶贫,推动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要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来审视教育扶贫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化、平等化、开放化优势,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变等靠“输血”为强身“造血”。

一是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在互联网+时代,则是“要想富先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契机。要抓住 “乐昌市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这一时代机遇,加快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打造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打通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民族贫困地区群众享受数字红利,为开展教育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探索创新教育扶贫模式。“互联网+”时代,尝试以互联网思维来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是一个比较好的探索。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欠发达地区,有效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实现教育公平,让教育扶贫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根本转变。要通过互联网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通过“云教育”、远程教育、“365大学”等网络教育平台将法律服务、政策鼓励、管理技能、市场要素等高质量、实用性强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输送到贫困地区。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雨露计划”“同心温暖工程”“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扶贫助困圆梦计划”等培训项目实施力度,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每个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让贫困地区人民真正富裕起来。

三是完善教育扶贫保障机制。要做好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优先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确保硬件设施建设配套不滞后。要组织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学校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当地学校服务,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做好“线下”人才培养服务工作。要把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健全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安排贫困地区教师到发达地区观摩学习,促进两者之间教师交流,完善信息互通保障机制。同时,也要加强考核评估,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确保教育扶贫更加精准、更有成效。

四、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扶贫,推动扶贫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

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是无法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在传统金融扶贫无法完全满足贫困地区刚性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金融扶贫为依托,发展互联网金融,携手传统金融一起开展扶贫开发,利用以P2P网贷平台、金融云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结合大数据进行“精准滴灌”,催热潜力巨大的贫困地区金融蓝海市场。

一是依托互联网汇聚“源头活水”。扶贫资金“僧多粥少”是精准扶贫需要破解的难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破解扶贫资金缺口问题成为现实。依托互联网,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捷地利用金融资本服务扶贫工作,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要探索借鉴包商银行小马bank的“互联网金融+线下平台”模式、京东的“京农贷”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来扶贫,通过线上平台以众筹、众包等形式募集资金、汇聚“源头活水”,利用线下平台进行精准放贷,形成线上与线下合作共赢的O2O扶贫模式,有效解决款项投向问题,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

二是创建云平台确保“滴灌到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单纯依靠线下调查的方式来甄别客户信息的方法被彻底颠覆。互联网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让金融应用于精准扶贫,确保扶贫资金“指哪打哪”,真正用在需要帮扶对象上。基于互联网技术,可以在扶贫实践中创建金融云平台,通过改造金融流程、创新金融产品,比如“快e贷”的“秒审”“融e贷”等,在放贷前迅速识别农户风险,确定信贷额度,进行小额贷款;在放贷后,对借款农户的资金流、商品流实施持续闭环监控,确保扶贫资金合理高效利用。

三是基于大数据避免“跑冒滴漏”。民心是最大政治,贫困地区老百姓最寒心的事莫过于,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请客送礼、损失浪费等,导致扶贫资金“跑冒滴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可以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力,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把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在网上进行公布,接受扶贫对象监督,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审计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曝光和严惩违纪违规行为,让“高压线通电”,把扶贫的“保命钱”看住、用好,确保把有限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效益。

五、利用“互联网+”开展产业扶贫,推动扶贫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互联网+扶贫”的前提是“互联网+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对象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量身定制”特色化、专业化、接地气的发展产业,以产扶贫、以产扭贫、以产脱贫。

一是催生产业扶贫“长尾效应”。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以其便捷灵活的特性,改变着所有产业的业态,具体到产业扶贫上,能够催生产业扶贫产生“长尾效应”。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迅捷接入特性,依托发达的物联网,可以在产业扶贫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把特色产品直接通过网店进行销售,做到紧跟市场,形成遍地开花、效益可观的产业开发格局,引领广大的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特性,用‘互联网+农村’的模式扶持农村实体经济,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辟长富久富之路。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龙头力量”。针对以往产业扶贫靶向不准问题,湖南提出了“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扶贫对象和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在产业扶贫当中,产业发展的“龙头力量”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做给扶贫对象看和带着扶贫对象干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可以依靠移动互联网,把扶贫对象发展产业与公司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户+互联网+公司”等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通过“当家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发家致富,让龙头产业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可以依托互联网,把柑橘、茶叶、黄金奈李、烟叶、油茶、桃子、黄牛、猪等特色优势产业与全国大市场对接,加快推进产业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建设,把特色产业做成当家产业。

三是培育脱贫致富“智慧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界限日趋模糊,产业链加速重组,产业紧跟市场、紧跟消费者,“智慧产业”前景可期。在产业扶贫中,可以把“互联网+”作为引擎,立足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挥后发优势,培育持续脱贫致富的“智慧产业”。要抓住乐昌市“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智慧旅游”,让旅游资源立足互联网活起来,让旅游产业通过互联网火起来,让远方客人借助互联网涌进来。同时,“互联网+”,让类似QQ农场的网络虚拟农场变成现实。贫困地区可以结合特色农产品开发现实版的特色QQ农场,“都市农夫”通过网上下单,农户线下经营农场,“都市农夫”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自己的农场进行实时管理,让市民体验农耕生活、享受农耕乐趣。

下载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扶贫:推进“互联网+”新模式 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推进“互联网+”新模式实现精准扶贫按:2016年9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苏晓云在“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蔡甸......

    互联网+教育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精选多篇)

    互联网+教育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俨然已成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农村贫......

    食为先倾力支持互联网+精准扶贫

    食为先倾力支持“互联网+”精准扶贫 4月15日下午,平江县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农村淘宝”合作协议,标志阿里巴巴集团麾下的农村淘宝项目正式落地平江,启动实施。平江县在加......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 ——......

    精准扶贫

    茌平: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导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创......

    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 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一)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库台克力克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村贫困户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