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将深化
浅谈如何将深化“三治”活动与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我监狱2011年在全省监狱民警队伍中开展了“治庸、治懒、治贪”活动,对民警队伍中存在的陋习,切中当前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要害,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在整肃民警风纪、强化敬业精神、提高业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警示教育,队伍中责任意识谈薄现象基本消除,改善了以往不愿干,不真干的现象,形成了秉公办事,公下执法、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但是随着社会形式的不断发展,监狱民警队伍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笔者就深化“三治”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谈一点看法。
一、“三治”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民警素质能力,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打下坚实的队伍基础。
(一)通过“三治”活动的开展,广大干警从新建监狱“金源葆”诈骗案、北安监狱“9.6”罪犯脱逃案等典型案例中吸取了教训,受到了警示。同时,对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有了归位认识,对日常工作中重经济硬指标轻改造教育软指标,重安全管理防范,轻教育改造质量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增强了宗旨意识和法制意识。
(二)通过“三治”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民警的学习意识,提高了民警依法文明严格管理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督导,全体民警正确执法意识明显提高,查摆阶段触动深进步快。工作中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制度。
(三)通过“三治”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民警进取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化民警身份意识,划清了与罪犯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促进了监狱事业的健康发展。“庸、懒、贪”的整治,带给我们一支“公正、廉洁”的队伍。只有“公正、廉洁”,才能更好的“为民”。通过查摆,进一步端正了业务指导思想。
(四)通过“三治”活动的开展,使民警能着眼于思想认识的提高,心平气和有针对性地解决队伍中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既不坦护、捂盖子,又不搞人人过关、达到了统一认识相互帮助、增进团结、共同进步、人人受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树立了监狱民警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坚持“三治”活动的开展,去除“四风”问题。
坚持“治庸”,去除形式主义之风与官僚主义之风。整治理想信念淡薄,不思进取,缺乏事业心、责任感,作风漂浮等问题,加强学习意识,学而思、学而行,摒弃形式主义的浮躁,杜绝口头上的“落实”,实践中的“虚假”。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增强责任意识与公仆意识,杜绝对群众麻木不仁、态度生硬、颐指气使等现象的发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做工作重心,把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当成工作目标。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从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对等基层和群众的问题不推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方式,改进服务形式,畅通服务渠道,确保各项活动不虚、不偏、不走过场,确确实实为群众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坚持治懒,去除享乐主义之风与奢靡主义之风。整治只讲待遇、不讲奉献,缺乏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不服从组织分配、不认真履行职责,办事拖拉,工作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问题,去除享乐之风。对待上班时间过了才姗姗来迟,午休时间没到就走人吃饭,下班时间没到就人去楼空的同志,以及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票的同志坚持整治。杜绝计较待遇、攀比成风的现象,要践行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精神,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工作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形成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促进民警队伍工作作风的转变。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从根本上消除奢靡之风,让干部的行为亮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形成“骄奢淫逸人人喊打”的局面。
坚持治贪,自觉抵制“四风”。整治工作失职渎职、违法违纪;工作职权徇私枉法、谋取私利、贪污受贿等问题。在监狱工作中,如果我们的头脑被错误的、腐朽的、低俗的负面思想所侵蚀,就会迷失正确的方向;如果不提高认识就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就会盲目乐观、停滞不前,影响到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要正确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深处筑牢堤坝,自觉抵御“四风”。
三、完善民警队伍建设机制,确保“三治”结合教育活动稳中求进、常抓常新。
(一)“文化育警”,提高民警执法能力。
一是建立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大量的学习内容使较多民警学之无味,学而不思,思而不行。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使大家能够学,愿意学,学而能用。
二是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完善监狱系统局域网建设,设立“狱警论谈”,使民警能够表达心声;开展各项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监狱民警精神生活,放松监狱工作紧张压抑的心情,排除狱内众多负面情绪对民警的影响,解除消极情绪,充分拓展积极健康的精神领域。
三是交流学习。“走出去,请进来”是接轨先进经验做法最为直接的途径。走出去,到先进的监狱开掘视野,活跃思维,交流经验,总结先进的经验做法;请进来,让先进经验做法来指导各个监狱的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更多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得以推广、学习和借鉴。
(二)从严治警,打造公正严明执法氛围。
一是加强民警体能训练,定期进行阅警式。以提高体能、整顿纪律来增强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以及队伍的战斗力。
二是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要规范化管理,细化管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及领导者的作用,明确检查监狱任务、程序,做到事事、时时、人人有督导,也使领导及基层自觉克服“庸、懒、贪”陋习,杜绝“四风”问题的发生。对出现问题现象的及时处理,批而教,罚而谈,继而推广,加强警示教育。
三是细化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庸、懒、贪”和“四风”问题是我们监狱民警要常抓不懈的问题。对待有此“病患”的民警,必须根治,绝不能姑息迁就。
(三)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及党员干部个人的表率作用。
“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极大,其言行决定着一支队伍和一方的风气。领导干部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上自觉抵制“庸、懒、贪”,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决抵制“四风”。党员干部个人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要用好“腿”,经常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疾苦,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要管好“嘴”,不但要彻底改变“打官腔”、“说官话”的嘴,而且要管住贪图享乐、吃喝奢靡的嘴,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完善工作绩效激励机制,注重奖惩均衡。
创新奖励方式,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大力宣传优秀监狱民的先进事迹和风采。重点奖励在本职工作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如:教育改造能手,优秀心理矫正师,个别谈话能手,政工骨干,业务带头人等,合理调整奖励方向,适当提高奖励幅度,努力培育监狱民警对监狱事业的热爱,从根本上解决“庸、懒、贪”和“四风”问题。
(五)关爱民警,凝心聚力。一是完善、落实民警待遇政策,缩小监狱民警职工工资待遇区域性差异。
二是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规范管理,完善基础建设,保障人身安全;配足警力,保障休假;定期体检,维护身体健康。
三是关注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由于巨大的工作太力,法律责任,监狱民警心理健康令人担扰。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训练,释放监狱民警的精神压力。定期举力心理辅导讲座,经常做些心理测试,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民警进行心里干预。
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从根上整治“庸、懒、贪”和“四风”问题。
一是在建立群众路线监督信箱、公布监督电话的基础上,向罪犯家属发放《狱务公开手册》,接受监督意见,增强执法监督的长效性;积极开展警示教育,主动寻求社会监督,提升执法监督的超前性。群众监督可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要强化群众监督首先要畅通群众监督反映渠道,引导群众广泛通过网络平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倡导群众积极关注并参与监狱的根除“四风”活动,并将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党的纪检和组织部门,提高群众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明确监督的程序。以公开促公正,实施“阳光执法”工程。切实提升监狱执法的公信力,坚持面向全社会拓宽执法监督途径,努力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和开放性。在监狱内部,定期开展“公正执法,文明管理”问卷调查活动,主动征询罪犯对监狱执法工作的建议,针对重要执法环节还将问卷调查扩大到刑释解教人员,保证执法监督的直接性。要从根本上解决监督的形式主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解决好严格监督问题。
三是完善监督硬件建设。为了方便罪犯家属对监狱的基本情况及罪犯改造表现的掌握,监狱可以在会见室安装狱务公开电脑查询系统,使犯属能容易查到狱务公开内容和罪犯改造表现,增强罪犯亲属与监狱的沟通,使民警对罪犯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对监狱的执法工作也能予以有效监督。
只有在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保守监狱秘密的前提下,将一切能公开的执法活动都在阳光下运行,让任何不作为、乱作为、不依法办事的行为都无所遁行,才能防微杜渐,标本兼治。
俗话说“马在坦途易失蹄”,监狱民警要思想上筑牢自觉抵御“庸、懒、贪”的防线,警钟常常鸣。并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锻造一支一流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促进监狱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4年7月25日
第二篇: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化:不合格将淘汰[范文]
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化:不合格将淘汰
教育部等三部委12日公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我国将加大研究生考核与淘汰力度,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对学位论文作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
根据意见,国家将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强化与招生培养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根据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限额。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选择权。
“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意见强调要“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
意见强调要改革质量评价机制。加快建设以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改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统筹学科评估。对评估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视情做出约谈、减少招生计划、停止招生直至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
“建设在学研究生学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和预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布质量标准,发布质量报告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意见说,“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纳入研究生学业信息管理系统”。
意见还对研究生教育的招生选拔机制、保障投入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作出规范和部署。
第三篇:18届三中全会召开 将审议深化改革方案
原标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召开
据新华社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今起在北京召开,会期为4天。今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会议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一年前,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航向。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号”巨轮又将开始新的航程。
第四篇:2014年福建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2014年福建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林业发展事关全省大局,关系民生民利。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改革发展,在武平县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2002年,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武平林改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的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重要指示,2003年福建林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10年来,福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改革、大胆创新,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多个文件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集体林经营新机制,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国家得绿、农民得利”,林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资源增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5.95%,连续37年保持全国首位,为实现全国林业“双增”目标作出了贡献。二是强林富民。“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2%。201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610亿元、同比增长17%,居全国前列,对全省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在山区涉林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约占1/4。三是生态良好。目前,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估价值超过7000亿元(不包括沿海防护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省排放总量的57.8%。四是社会和谐。林改以来,全省累计调处林权纠纷9206起,涉及面积240万亩,化解了大量涉林矛盾纠纷,理顺了干群、邻里关系,维护了林区社会安定稳定。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福建林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目标,按照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生态省”和“美丽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林权动态管理。一是继续稳定和落实产权。对已落实家庭承包的林地,保持经营权长期稳定;对承包到联户的林地,分山到户或将林地面积份额量化到户;对早期发包、合同到期的集体林地,由村集体收回,按照规定落实家庭承包;对少量保留在村集体经营的林地,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经营。二是全面做好林权发证。做好发证扫尾工作,加快林权管理信息化建设,力争在2015年底前建成功能多样、顺畅高效的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林地林木资源变化、所有权及流转变更、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查询。三是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把化解林权纠纷作为农村维稳工作的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化解一批涉林纠纷。
二、创新林业经营管理机制。一是严格管好生态公益林,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按照“区位调重、树种调优、蓄积调高”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布局,尽量做到连片、成群,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积极推广连城等地专职护林员“乡选、站管、村监督”的做法,由乡(镇)政府主导统一选聘,林业站统一管理和考核,村集体进行监
督,切实提高管护成效。建立生态林补偿标准稳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修复、重要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沿一环”林分修复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二是科学经营商品林,让广大林农共享“经济红利”。加大设施林业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今年实施设施林业重点项目100个、带动投入5亿元以上,其中省财政安排1.27亿元,扶持花卉、油茶、竹业、林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示范基地15万亩。大力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经营主体,稳步推进规模经营。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强化森林抚育,推进经营目标从培育小径材向大径材转变,造林方式从炼山造林向不炼山造林转变,采伐方式从皆伐向择伐转变,利用方式从木质利用向非木质利用转变,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落实好惠农惠林扶持政策。不断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提高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率,将林业种植业贷款期限延长至15年以上;简化评估程序和放贷手续,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纳入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二是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积极探索简化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手续的途径,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评估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为开展林权公平交易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提供保障。三是有效化解风险。加快扶持建立一批林木收储中心,对出险的抵押山林进行收储,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进行担保。林木收储中心和林业担保公司为林农生产性贷款提供担保的,由省级财政按担保
额的1.6%给予风险补偿。
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一是制定科学规划。抓紧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合理确定林下经济的种类和规模,科学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序发展“森林人家”、森林景观利用等生态经济型项目以及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业,通过立体开发、以短养长,实现“不砍树、也致富”。二是示范引领。推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重点扶持发展能够发挥当地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的项目,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并在政策、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努力实现“一县一品”。三是加大投入。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各地相应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大力推动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完善林业服务体系。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引导林农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林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林场(家庭林场)和专业大户,加大对林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林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二是加快中介机构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点鼓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木竹检验、林业物证鉴定等社会化中介机构建设,为林农经营林业提供便捷服务。三是统筹林业公共服务。将林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地方规划,加大投入,切实改善林区
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造林、防火、采伐、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健全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等森林灾害防控体系,规划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减少森林因灾损失。
第五篇:1“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与此同时,我国将推进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改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安置机制,逐步完善军转安置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全力完成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积极推进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