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7:1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我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我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关于推进我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作者:州发改委

来源:红河日报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编制完成指导意见,并将桥头堡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红河州毗邻越南,靠近东南亚,拥有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处于云南通往越南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上,是云南连接太平洋、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在云南省实施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抓住机遇,跳出红河,服务云南,通过产业、资本、人才、技术、贸易以及政策等要素的整合,使战略通道真正成为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国际合作的强大平台,成为摆在红河州面前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

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战略重点

推进“桥头堡”建设,就是要把红河经济社会发展放入全省、全国、全球发展格局当中,用世界视野、全球思维来审视,来考量,以“桥头堡”建设立足长远来谋篇布局。红河州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一)建设云南向南开放的战略通道和交通枢纽

桥头堡的核心就是战略通道,而战略通道具有国家意义。就红河来讲,目前最迫切的仍然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仍然是制约红河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紧紧扣住战略通道这个主题来进行战略定位,红河州的区域发展规划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成功。因此,红河州要以满足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要求为根本目标,以初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框架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干线公路网系统为核心,以河口港建设为突破口的边境口岸综合运输枢纽打造为重点任务,借助并充分利用铁路干线及民航支线机场建设为重要契机,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加快构建以陆路为骨架(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水运为补充的国际大通道网络及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全面提升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运输市场体系的完善,加强国际大通道和枢纽建设。同时,着力构筑资源(尤其是能源)通道、信息通道、贸易通道,大力发展区域合作,畅通货物运输、促进人员往来、加强信息交流,使红河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

(二)建设向东盟开放的产业基地

“桥头堡”建设中,我们不搞“过道经济”,要重点加强产业建设,形成红河面向周边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以优势的压力来促进人、物、资本、技术、信息的外向流动。创造这种优势,当前最现实的途径就是结合滇越国际大通道建设,整合全州产业资源,科学规划,做好沿线产业布局。要依托滇南中心城市(个开蒙建),统筹红河州城镇化建设进程,在昆河经济走廊周边加快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吸引各种优势资源向通道聚集、向基地集中,同时做好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配套,使全州人才、技术、信息、产业优势与通道优势有机统一起来。着力建设一批集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进出口加工基地,推动优势产业向越南等东盟国家辐射转移,把红河建成我国面向中南半岛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的合作平台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和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不断深化,红河将具有越来越多的代表国家参与周边的国际事务。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以及其对东南亚的工作基础,立足越南,拓展东盟,面向世界,积极推动从国家层面建立与东南亚的合作机制,将红河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合作平台之一。一是建立陆港型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连结东南亚、南亚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加强仓储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推动国际区域金融合作,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红河州设立分支机构,使红河州成为拥有西南陆上最便利的进出口基地、畅通的国际物流体系以及良好的保税区基础设施等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地。三是要立足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和孟中印缅次区域,建设互利共赢的国际区域合作前沿。四是探索有利于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建成中越一批“两国一区、分别管理、统筹协调、境内关外、一区多园、封闭运行、政策优惠”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形成生产要素流入的“凹地”。五是推动昆明-河口“国际合作走廊”建设。

(四)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的交流窗口

红河州与越南毗邻,历史上在民族、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互相传承、借鉴,两千年的交往史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盘根错节。有不少民族跨境而居,语言相通,宗教信仰相同。因此,应充分发挥红河与越南民族同源、文化相近的特点,加快跨境陆路交通和现代化运输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交通沿线形成产业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国际产业带,大力推进同东南亚国家在科技、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官民并举、丰富内容、拓展方式、提升层次,切实增强人文外交软实力,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使红河成为充分展示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交流窗口。

(五)建设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

红河州有10个世居民族,其中9个少数民族、1个人口较少民族,是云南的缩影。在桥头堡建设中,红河肩负着建设全省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重任。创建好示范区任重道远,意义非凡。一是继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二是要努力维护边疆安全和稳定。三是进一步落实国家“与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深化与越南邻省区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营造两国边境一线的安定环境,巩固发展边民睦邻友好关系。

红河州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政策建议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本身的内涵就比“大通道”要丰富,因此,红河州不能仅仅满足于滇越大通道建设,更不能仅仅成为国内外的货物通道。如果红河那样做,红河只有吃“过桥米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有限。由于红河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建设“桥头堡”要求红河州必须针对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尽快争取国家支持,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为发挥桥头堡前沿阵地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红河新发展,不断深化对州情的认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创新思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安全稳定,做到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统一了全州上下的思想,凝聚起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完善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机制,建立完善与周边国家共谋发展的勾通、磋商机制。探索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新模式,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加快建立稳定的外贸增长机制,推进利用外资体制的改革。积极探索通关便利化的新模式,推动“一个窗口”、“一站式”联检和客货运输便利化,探索口岸设施建设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联动协调机制。

(二)争取中央、省加大对红河州的资金投入。一是争取中央、省允许红河州在区域合作中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切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争取中央、省加大对红河财税支撑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其他中央专项资金以及省预算内专项资金,都要加大对红河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红河州搞好交通、口岸建设、扶贫、环保、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桥头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补助。加大对红河州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油气管道、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红河州“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力度。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降低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

(三)争取中央、省给予项目和政策上的支持。要深入研究,创造性地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已有的对外开放政策,尤其要克服目前存在的重争取、轻落实的不良倾向,把争取政策与创造性地执行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争取中央、省支持红河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二是争取中央、省支持红河推进通关便利化。三是争取中央、省支持红河与越南等周边国家深化金融合作。四是加大对实施“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扶持,在税收、优惠贷款、出口退税、替代种植项下进出口配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沿边州市居民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在教育、劳保、医疗、养老、住房和跨境婚姻登记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四)加强对口支援和产业转移,推进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建议省政府在资金、用地、税费、利益分成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省内发达地区的产业、科技、人才向红河转移,以充分发挥红河州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劳动力、口岸等优势,加快红河工业化进程,促进红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制定相关政策。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红河州的人才支持力度,鼓励与发达省份开展人才交流,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经营管理和企业家领军人物及团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培养高技能、实用型高级产业人才以及金融、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

桥头堡建设对促进红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对促进区域合作,在深化对外开放中实现“互利双赢”和“睦邻、安邻、富邻”均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红河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各位领导:

结合这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欢迎给予批评指正。

县委、县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说,威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已经考虑了桥头堡战略的因素和条件,任务是明确的,也是艰巨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和实施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认识和体会:

一、加快与市、省、国家的桥头堡规划衔接

“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一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二是我国沿边开放开发合作的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外向型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五是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

“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加快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基层、加强生态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脱贫致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对支持我省桥头堡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事关桥头堡的各种优惠政策将陆续出台。桥头堡建设区域跨度大、工作内容多、建设周期长,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

目前,对威信来讲,要抓紧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和“两强一堡”(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规划的衔接,县级的规划只有进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规划,才可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没有规划就没有计划,就没有项目,就得不到国家、省、市的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得到支持。

二、全面提升以威信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建设

一个完善、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是加快地方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要全面加快以威信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建设。全力支持成贵铁路威信段的修建,打通田坝火车站进站公路和环线公路,认真做好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威信段、威信至叙永高速公路威信段前期工作,加大城乡路网建设,加大景点景区公路、村组公路和乡镇客运站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

三、立足现有资源,培育好县内的固有产业

1.继续夯实农业基础,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是全县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威信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抓住省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机遇,建好桂香沟水库,做好罗坭水库等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一批项目能够进入中央和省水利建设盘子,加强“五小”水利建设,实施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不断提高全县的水利化程度。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一乡一品”特色产业,推进肉鸡肉鸭及河道养鱼、以及深加工基地建设,培育好生猪养殖场,加强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竹子、辣椒等基地建设。

2.以威信工业园区为基础,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龙头企业为带动,建立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加强化工、能源、建筑建材产业的升级改造,培植生物资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以资源粗加工为主转向以高附加值加工为主,进一步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做好工业园区的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排污及土地平整等工作,搭建好“筑巢引凤”平台,同时要改善投资环境,从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都形成比昭阳更好、更优的条件。加大土地收储开发力度,由被动供地转变为主动供地,推行熟地招商,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龙头企业,极力打造产业关联度大、龙头带动强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开发出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拳头产品。

3.加速旅游及服务业的发展。

威信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的腹心地带,地处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带和昆明经济圈三大经济区域交叠区域,各种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受这三大经济区域的辐射和影响。威信县是水利、森林及生物、地热、矿产自然资源丰富,川滇黔等多元文化内涵广泛。

威信旅游及服务业的发展对加速威信成为云南桥头堡增长节点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威信县要:

首先要对旅游进行重新规划。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对原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突出古驿道、古汉墓、古战场、古人文、苗族风情、大雪山原始森林资源等威信旅游特色,发展旅游商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在县内形成旅游环线两日游,延长旅客在威信逗留时间,扩大游客消费,增加三产的收入。

其次尽快完善旅游设施。首先要加快威信到叙永等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构筑旅游快速通道网络,破除各景区之间的交通制约“瓶颈”。其次要支持云投粤煤电集团在威信的发展,促使煤电一体化项目做大做强,把黄水河库区旅游加进去,统一规划,全面提升威信旅游大品牌。

再次加快后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尽快形成多景点,多亮点的旅游项目。

第四要强化服务,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五星级及以上酒店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应对区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认为,必须对区域发展的诸多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个环节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做好城市开发建设工作。

思考之一: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区域发展,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加强和重视作为联系城乡纽带和桥梁的扎西城区的开发建设。在科学规划的范围内“拉开框架,优化布局,强化功能,做优环境,提高品位”,是不断集中资源、集聚人口、集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其自身综合实力,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举措。

思考之二: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规划这一龙头,科学决策,强化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始终把规划和设计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各类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实践中,应当实行开放式设计,通过设计招投标,引进国内外高资质的设计单位参与工程项目设计,使设计深度加深,方案更加优化。对市民热心关注的一些重点工程,应当采取公开展示、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评选的方法,激发市民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以更好地达到专家评审、领导决策、群众意见的高度统一。

思考之三: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抓住经营城市这一关键,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资。为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城市核心区开发,应当有计划地对出让地块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推介,邀请高等级的咨询机构为土地招商做好前期策划;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土地招商活动,发布土地招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联系各地开发商到实地考察,增加感性认识。

思考之四: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突出拆迁安置这一重点,依法拆迁,有情操作。工作中,必须注重掌握两大原则:一是完善政策、依法拆迁。拆迁补偿是动迁居民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必须调查摸底,认真对照政策。二是以人为本、有情拆迁。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阳光操作、有情操作,加强政策宣传,确保规范运作。

思考之五: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紧扣以人为本这一主题,凝聚民心,赢得社会各界支持。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区域发展的落脚点,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用真心换取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思考之六: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把握部门联动这一环节,上下配合,形成合力。区域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作配合和整体联动。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切实抓好各

第三篇: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推进我国陆上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突出了云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前沿性、重要性和带动性的作用,给云南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具有控制力、发展力和影响力3方面的特征。“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地缘优势,在中国向西南开放中先行一步,成为我国从陆路沟通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通道;成为交通、电力、通信的门户枢纽;成为我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我国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成为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

当前,云南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开放领域还不够宽、开放层次比较低、开放效益不高、对外开放带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离桥头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省内看,一是对周边国家情况研究不深,对合作对象的合作意愿把握不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二是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边境地区开放度不高、人流物流不畅;同时,缺乏对跨国公司在滇设立总部和办事机构的具体政策支持,难以形成对外开放的集聚效应;四是云南在对东南亚、南亚开放方面具有特殊性,如果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口岸通关等政策一刀切,很难开展大规模的贸易与合作开发。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尽快争取国家支持,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为发挥桥头堡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要深入研究,创造性地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内已有的对外开放政策,尤其要克服目前存在的重争取、轻落实的不良倾向;二是完善现有合作机制,推动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创造条件推动建立昆明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与南亚国家特别是环孟加拉湾国家的合作机制;三是强化对“走出去”的领导,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充分利用我驻外机构、华人华侨团体等各种资源;四是扩大对外交往和宣传,突出桥头堡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作用;此外,多做好事、多交朋友,加快周边国家对桥头堡建设的了解和认同。

与此同时,我省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力量,抓紧推进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在配合国家发改委起草好国家指导桥头堡建设专门文件和做好桥头堡建设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汇报衔接,力争桥头堡建设纳入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并从多种渠道进入国家部委的专项规划;二是在国家指导性文件出台后,加紧研究出台我省的实施意见;三是多方争取国家对桥头堡建设中的通道、产业、平台、窗口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四是争取国家在跨境合作区建设、通关便利化、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争取国家把对周边国家的援助项目更多地交由云南实施。(作者为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第四篇: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范文模版)

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 刘一平

作者:刘一平来源:红河日报 2010-12-10 23:12:00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具有发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特征。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从调整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第一次提出要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决定。我国向西南开放,区域指向主要是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的对外开放。桥头堡建设是加快云南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使云南从全国开放的末梢转变为开放的前沿,从西南边陲的后发区域转变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从有限开放走向全面开放,从西部地区跟跑方阵跻身于领跑方阵。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红河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动力。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培育滇中经济圈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体制机制等建设,积极主动融合滇中经济圈,把红河州建成大西南通向东盟、抵达印度洋的通道,成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及印度洋沿岸国家全方位整体性交流合作的平台;建成融合滇中,连接大西南,对接两广的枢纽;建成以对越合作为纽带,走向东盟、面向印度洋沿岸的国际化门户和区域经贸合作模范州。

一、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开放带动战略思维,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统筹州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合滇中经济圈,强化与东盟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双向交流合作,以夯实国际大通道等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为支撑,以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构建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为载体,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整合资源要素,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增强全州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力争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实现率先突破、优先发展。

(二)主要目标

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面建成面向东盟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工业产业基地和旅游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竞争能力强的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对外开放平台、对内经济合作平台和贸易平台三大平台,不断提升红河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建成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滇南城市(个开蒙建)经济圈”,形成滇南地区信息交流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进出口贸易中心三大中心,构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睦邻友好、边防巩固的红河赶超发展新格局。

二、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有利条件

红河州拥有独特的优势条件,良好的交通网络,坚实的发展基础,在桥头堡建设中,具备了率先突破、优先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1.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红河与越南毗邻,州府蒙自距越南首都河内不到500公里,距海防港不到600公里,拥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全州拥有丰富的水能、生物、旅游、土地、矿产等资源,有南盘江和红河两大水系,理论水能蕴藏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7.5万亿元左右,煤的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自然资源富集。云南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通商口岸等多个第一都在这里诞生,孕育了明朝万历年间杰出的外交家肖崇业、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近代中国数学之父”熊庆来等享誉中外的红河名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情绚丽多姿,饮食文化多种多样。

2.具备良好的交通网络。近年来,红河州紧紧围绕打造滇越国际大通道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红河国际航运等重大项目建设。目前,蒙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石蒙高速、玉蒙铁路、蒙河铁路正抓紧建设,云桂铁路红河段已开工,红河机场开工在即,蒙自到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有望国家立项,南部6条二级公路将于明年建成通车,一大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还将陆续启动,再过3至5年,一个面向东盟、连接大西南、进入两广沿海地区的国际大通道将全面建成。

3.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我州已建成了具有较大经济规模、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烟草及配套、冶金及新材料、能源、化工、建筑建材、生物资源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已建有省级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建水、泸西工业园区,是世界最大的锡、铟、砷生产和加工基地,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卷烟加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具备了发展跨国现代大工业的基础条件。

4.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迅速。滇南中心城市是紧邻“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又一个城市经济圈,距昆明200余公里,处于昆明、河内两大城市辐射的交汇点,是昆河经济走廊的核心腹地和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目前,滇南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8%,人口已接近80万,个开蒙建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正向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5.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方面来看,与我州接壤的越南与老挝、缅甸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较好,政治局势稳定,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08年越南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越南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也相对发达,这为我州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深度对接提供了良好条件。从国内方面来看,中央将对云南的桥头堡建设给予更多、更大的支持,而我州又是云南对越贸易的重点地区,我州的桥头堡建设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我们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克服。

1.对外开放的认识存在差距。我州整体开放意识相对于急剧变化的区域经济形式来说依然滞后,害怕吃亏、害怕竞争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导致我州对外开放层次不高、开放领域不宽、对外开放带动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对周边国家情况研究不深不透,对合作对象的真实意愿把握不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存在“一厢情愿”的情况,加之传统因素的影响,用政治的眼光看邻国多,用经济的眼光看邻国少;用历史的眼光看邻国多,用现实的眼光看邻国少,导致对外开放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我州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与当今世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方便、快捷、自由流动的发展要求差距很大。主要是铁路建设滞后,公路建设步伐有待加快,红河航道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了运输成本较高,极大地增加陆路交通运输的压力。

3.企业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我州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开拓市场能力较低;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为农副产品、矿产品等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低端产品,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结构不合理,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贸易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仅为初级贸易和一般贸易,上档次的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还处于空白;人才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国际经贸人才缺乏。

4.国际形式复杂多变。从周边国际环境来看,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货币形式和多种经济发展层次,各种发展水平的经济实体和社会制度交错纵横,给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难度。国家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导致东盟在很多问题上看法不同,聚合困难;东盟10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新加坡、文莱等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部分国家内部还存在民族矛盾,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和纠纷,有的矛盾和纠纷很难调和,甚至是不可调和的。这些问题对于我州的发展将会产生诸多难以预测的不利影响。

5.国内竞争较为激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零关税、贸易便利化等优势对国内所有省、市、区同样存在,我州也将受到国内其他省、市、区激烈竞争的影响。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凭借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中占据绝大份额,而我州更多依托省内力量,经济总量和市场份额较低,我州铁路建设滞后,进出口商品以公路运输为主,与以海运、铁路运输为主的其它省区市相比,面临着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区位条件相当的广西拥有沿边、沿海优势,特别是凭借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打造了“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大通道”,我州桥头堡位置将受到严峻挑战。

三、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重点

实施桥头堡建设,是顺应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红河新发展的有力举措。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努力做到桥头堡建设的思路早确定、规划早出台、工作早启动、成效早显现。

(一)牢固树立合作交流和互利共赢理念,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发展需要合作,合作才能共赢。大发展需要大交流、大合作,但这种合作应该是平等的、互利的。要真正做到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不但需要人人遵守规则,更需要有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胸怀和眼光。

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的,既要充分照顾和保障各方的利益,也要体现各方的共同期待,得到各方的认同支持。综观国际经济环境,我国包括我州的发展既面临着良好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积极加强同东盟国家和周边发达省市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双方或多方的密切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发掘各自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共求发展、取得双赢,扎实有效地推进红河桥头堡建设。

(二)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更强的承载能力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基础。目前,交通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瓶颈。我州要把构建面向东盟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推进桥头堡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切实有效地推进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构建陆路、航空、水运“三位一体”的面向东盟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要狠抓铁路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云桂铁路、玉蒙铁路、蒙河铁路,开工建设昆明至蒙自城际高铁和师宗至蒙自、文山至蒙自铁路,推动建设弥勒至泸西至师宗、新平至建水、元江至河口、普洱经红河南部地区到蒙自的沿边铁路,形成州域“三枢纽(蒙自、弥勒、建水)一极点(河口)”的铁路网状格局。二是要狠抓公路建设。要围绕境内“三纵三横”公路骨架网络规划,加快推进石蒙高速和元绿等6条二级公路建设,尽早实现昆明至河口公路交通高速化,县市政府所在地至州府蒙自公路交通高等级化。尽快开工建设蒙自至文山、石屏至红龙厂高速公路,打通石文(石屏至文山)经济产业带和通往“两广”的梗阻地段。

实施建水至元阳、石屏至红河、高大至石屏、红河至绿春等二级公路建设,不断提高县际公路等级。三是要狠抓红河机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尽快动工建设,力争“十二五”中期开通民航。四是要狠抓红河航运建设。抓紧与越方的对接和磋商,尽快启动中越红河航运开发建设,建成从河口到越南海防港便捷的航运出海通道。

(三)全力打造 “三大产业基地”,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经济产业建设既是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又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柱。我州要紧紧围绕昆-河-海经济走廊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州域内和东南亚国家的资源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资源要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工业产业基地、旅游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加快外向型经济产业发展,尽快形成面向周边国家的产业发展新优势。一是要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充分发挥我州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实施“8311”行动计划,推进农业外向型和高端领域发展,培植一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形成有较大规模的骨干产业集群。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农业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规模,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二是要全力打造工业产业基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具有我州特色和优势的工业产业集群,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红河工业园区和建水、弥勒、泸西、石屏等工业园区建设,以冶金、高端煤化工的规模扩张和精深加工为重点,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规模,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百亿元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努力把红河建成世界级的锡、砷、铟生产基地和国内外知名的有色金属、煤化工、综合能源和优质烟草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州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500亿元以上。三是要全力打造旅游产业基地。要按照国内旅游链的终端和边境国际旅游链的开端的定位,做好昆明红河旅游带与跨境旅游的有机对接,重点抓好集观光、度假、康体为一体的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弥勒红河春天健康运动休闲度假村、蒙自长桥海旅游度假区、石屏异龙湖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区、个旧大屯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开远凤凰谷片区乡村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互利、双赢”的理念,全力推进跨境高尔夫健身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项目,加快跨境旅游的开发、建设,筹划、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节庆、跨境夜景游等活动来创意红河,打造跨境旅游新品牌,以全面提升红河旅游业的档次和品位,力争形成中国一流、世界水平、最具特色、最有魅力和向往度极高的旅游胜地。

(四)着力构筑 “三大平台”,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强对内对外的开放与合作是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对内经济合作平台、贸易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对内对外的开放与合作,有力地推动我州桥头堡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批准扩大该合作区范围,使合作区延伸至整个红河州,并依托昆明和越南河内向昆河海经济走廊的其它区域延伸。要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我州的重点产业、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等领域。

鼓励州内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周边国家的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带动州内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争取尽快启动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充分发挥保税区口岸、物流、加工等主体功能,不断拓展商贸流通、保税物流、高端制造等业务,形成支撑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重要载体。二是要切实加快对内经济合作平台建设。要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和各省区更广泛的互利合作与协作,推进国内发达地区与我州进行全方位的对接,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无障碍流动,实现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和有机连接。进一步优化内部环境,创新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采取更加有效的招商形式,特别是要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抓住“央企入滇”的大好时机,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进驻红河,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三是要切实加快贸易平台建设。要从桥头堡战略层面规划,把红河建设成国家级沿边开放经济区,大力提升红河在全省乃至全国整体开放战略中的地位。要加快河口、金水河口岸、边民互市通道等重点地带开发,力争把河口公路口岸增设为国家级一类口岸,积极探索和创新通关查验模式、管理方式、监管机制和作业流程,积极推进通关科技化、通关自助化和落地签证便利化,不断提高通关效率。要鼓励更多外地企业、资本进入,扩大和深化与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合作,着力打造红河进出口贸易服务平台,不断提升贸易水平和贸易总量,力争到2020年,实现进出口货运量1000万吨以上、出入境人数达1000万人次以上,进出口贸易额达80亿美元以上。

(五)全力建设 “三大中心”,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有效载体

推进桥头堡建设,必须有重要的抓手和有效的载体。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就要全力抓好区域信息交流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进出口贸易中心三大中心建设,把信息交流、现代物流、进出口贸易作为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有力抓手,快速有效地推进桥头堡建设。一是要着力建设区域信息交流中心。围绕“政务信息、商务信息、公益信息”三条主线,从横向与纵向互动交流结合层面整合中国特别是云南内部以及与东盟主要领域,包括交通物流、信息通信、贸易、旅游、电力、环境、卫生等领域的信息资源,集成和逐步建立各种数据库。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不断巩固提升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努力拓宽网络覆盖面,拓展信息通信服务业务,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通信服务。二是要着力建设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依托滇南中心城市和红河工业园区、红河综合保税区、边境口岸,建设蒙自、弥勒、建水、河口等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全面建立快捷准时、设施配套、运转高效、优质价廉的现代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把我州建设成为物流设施一流、物流企业集聚、物流市场活跃的连接东盟国家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三是要全力建设区域进出口贸易中心。要按照把红河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大口岸目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国际农产品、矿产品等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工业品、农产品、服务性产品的出口;增加资源性商品、战略物资、短缺物资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承揽工程、劳务输出等服务贸易,把我州建设成为西南面向东盟的区域进出口贸易中心。

(六)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增添发展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增添发展活力,是加快桥头堡建设的加速器和助推器。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一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投资贸易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切实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二是要完善经济合作新机制。探索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新模式,加快建立稳定的外贸增长机制,推进利用外资体制改革。完善扩大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建立完善与周边国家共谋发展的勾通、磋商机制。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金融财政支撑体系、鼓励货物、劳务进出口相关税收优惠等政策。三是要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要通过竞争择优、教育培养、人才流动、人才激励等措施和机制,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世界贸易规则,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熟悉东盟国家法律法规、商贸法规、技术标准的综合型人才,切实加强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国情、经济社会、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市场等方面的研究,为加快桥头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四、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桥头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要提高认识,加紧开展前期工作,细化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的相关精神,不断探索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州级将建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门领导、协调机构,统一指挥,加强对桥头堡建设工作的领导,全面负责加快推进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及内外、多边协调工作。县市党委、政府也要尽快成立实施桥头堡战略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明确、上下联动、通力协作、高位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在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目标任务、统一步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自渠道独特优势和各自平台的独特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桥头堡建设的困难、问题,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

(二)强化政策保障

要根据国家、省出台的指导性意见,尽快研究出台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州桥头堡建设作出统一的战略部署,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总线路图”,以便在全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步调,凝心聚力,协同努力,加快建设步伐。要及时筛选、上报桥头堡建设项目,确保“计划进笼子、项目进本子、资金进盘子”,争取得到国家、省的政策倾斜、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对红河州各种财政补贴政策继续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对产生于州域内的各种税收,不分中央、地方或共享税,全额留归红河或专项返回用于我州发展。要全力构建融资平台,争取组建区域性发展银行,鼓励和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红河州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支持州内金融机构承办人民币跨境结算、资金融通、直接融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外包等业务;盘活州域内银行存款,有效缩小存贷差,大力支持地方发展,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继续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为实施桥头堡战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强化基础工作

打铁要靠本身硬。红河州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的帮助、支持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行动起来,围绕桥头堡建设,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要更多地起用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负责、开拓精神强,善于解决问题的干部;要抓好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建设,为实施桥头堡战略提供有力保障;要做好规划项目的储备与论证,以富有远见而有效的前期工作促成方案的优化、项目的落地、资金的落实。要抓紧建立与桥头堡建设相配套的各种制度,进一步抓紧建设国际大通道和输油管道建设。要切实改善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边疆环境等,为全面推进桥头堡建设提高红河发展质量和水平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宣传引导

红河州的桥头堡建设,要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要靠全州各族人民的关心、关注、协作与支持,最终要依靠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州内各级组织、各种会议及各种传媒的作用,广泛宣传实施桥头堡战略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措施,引导全州各级各部门、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关心、支持和参与桥头堡建设,营造声势,形成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建设桥头堡的良好氛围。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州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共同努力,红河一定能把握机遇,励精图治,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把红河建设成融合滇中,连接大西南,对接两广的枢纽;建成以对越合作为纽带,走向东盟、面向印度洋沿岸的国际化门户和区域经贸合作模范州。

第五篇:桥头堡战略

“桥头堡战略”实施背景下的社会矛盾防范与化解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我国通往中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优势,深化同中南亚、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延边开放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2011年5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1〕11号文件《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它既是立足云南省的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是云南省建设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处在一个新的对外开放和新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作为政法部门面对更多的利益分化,更多利益诱惑,国家复杂的执法环境,更高的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求,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为保障“桥头堡战略”实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呈现特点

(一)利益性突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强调的是市场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和个人为追求企业的利润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具体理由、局部利益凸显出来,使群体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逐步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中处于主导的社会矛盾。如山林山届、土地使用权、用益物权等纠纷。

(二)复杂性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矛盾领域的多面化、矛盾内容多元化,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使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内部及相互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而使社会矛盾呈现出十分复杂。

(三)群体性增多。随着“桥头堡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实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重新分化、重组,产生心理失衡和非理性化的浮躁情绪。加上有些部门和领导兼顾各方利益不力,少数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行为,在国外敌对势力及国内别有用心的坏人挑拨与煽动,使社会矛盾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增多,事态容易扩大化。

(四)对抗性增强。在“桥头堡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就业、“三农”、企业转制、腐败、诚信、分配、民族、宗教等问题引起的矛盾,大多集中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利益关系问题上。这些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用相关联最为敏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就容易形成心理冲动和对立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采取非常规手段处理问题,甚至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极端情绪,使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到对抗程度。

二、社会矛盾的成因

(一)社会经济原因。由于我国小康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部分企业职工生活困难和贫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短时间内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东西部差距,从而产生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政治体制原因。在实施“桥头堡战略”过程中,新旧政治体 制在磨合中带来的碰撞和磨擦,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行政管理不到位,导致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而产生各种社会矛盾。

(三)党群干群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干部受金钱的诱惑和物欲的膨胀,违法乱纪,腐败堕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引发广大人民群众不满、愤恨;有的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官僚主义严重,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能及时妥善处理与群众直接利益相关联的最为敏感的问题,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产生各种社会矛盾。

(四)思想文化原因。在实施“桥头堡战略”过程中,人们传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受到冲击和挑战,使得一些人对无私奉献与拜金主义、艰苦奋斗与享乐主义的界限模糊起来,产生信念动摇和矛盾心理,而出现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的社会矛盾。

三、社会矛盾的防范措施

(一)加快经济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不仅抓住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更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顺利化解社会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依靠实施“桥头堡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 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要注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享受到发展经济的成果,自觉的调整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为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加快法制建设,提升社会法治意识。针对教育、医疗、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和跟踪审计,建立健全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对社会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矛盾调处机制,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通过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加强全社会范围内的法制教育,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用法律、规章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

(三)加快廉政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廉政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廉正”,党政干部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二是“廉朴”,党政干部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节”,党政干部在国家管理活动和处理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活动中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也称廉德;四是“廉制”,要制定有关廉政建设的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有关廉政的制度化建设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法 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行为;认真清理、整顿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乱加价、乱收费等现象;继续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这些举措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具体化和微观化。温总理说:“政风是政府的形象,行风是行业的形象,政风行风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开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策和法律不仅是约束,也是保护。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通过认真执行和落实政策,可以把农民团结到党和政府的周围。善于运用国家法律,引导农民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四)加快队伍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在党政机关中,少数干部的腐败行为和官僚主义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人民内部矛盾。为增进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四群教育”活动是云南新一届省委结合本省实际,针对当前群众工作薄弱环节,就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举措、新形式、新尝试,我们要常抓不懈。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修养,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关系群众疾苦,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尤其加大反腐败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关键。

四、社会矛盾的化解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凸显期的实际情况,重心下移、强化基层,从群众亟须解决的小事办起,从群众关切的小处着手,努力调解小矛盾,消除小隐患,平息小信访,解决小难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事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大量不稳定因素。通过优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目前化解社会矛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政机关化解。现代国家都非常重视强化行政管理手段,扩大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来看,主要有三大类:

1、行政调解。主要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依法对特定纠纷进行的诉讼外调解活动。一是基层人民政府的调解,如基层司法助理员 的调解;二是行政仲裁调解。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三是行政主管机关的调解。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规定的,对民间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调解处理。、2、是行政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申请,由国家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进行判断、裁决。如劳动争议仲裁、人事争议仲裁等。

3、是行政裁决。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有着长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主要作用。一是及时有效;二是程序简便、迅速,减少当事人经济上的负担。可以使纠纷及时解决,避免久拖不决,防止矛盾激化,有利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三是有利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裁决既针对民事纠纷又仅仅限于行政管理范围之内。为实现行政机关处理民事纠纷的专职化和相对独立化,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处理民事纠纷的前沿阵地作用,可以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调解委员会,调处行政管理相关的纠纷,减轻给当事人带来诉讼程序复杂繁琐负担。总之,都是与某一行政机关管理范围有关系的矛盾纠纷。

(二)人民调解化解。人民调解是一种传统的非诉讼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和2010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法律确立了人民调解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人民调解在国际上 被誉为“东方经验”。根据2011年1月1日实施的《人民调解法》第八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居委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具有简易性、灵活性、普遍性、自治性优点。人民自行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可以有效预防矛盾激化,有助于解决在萌芽状态,相对于诉讼程序,人民调解成本低廉,效率较高,除国家法律规定以外,还可以根据道德、伦理、风俗、民族习惯对丰富复杂的微观社会矛盾进行及时、有效的调处化解社会矛盾。《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经人民法院确认有效的人民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新形势下的以奖代补人民调解激励机制,又为人民调解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法律的确定和资金的支持,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健康、顺利的发展。

(三)司法机关化解。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在新形势下司法机关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成为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矛盾化解的主力军。司法机关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平衡者,是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担负着惩治犯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能。在“桥头堡战略”实施过程中,“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不协调、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将层出不穷,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矛盾纠纷复杂的形势下,司法机关要始终坚持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中央决策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清污排障、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一是审判、检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惩治刑事罪犯,打击各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惩恶扬善。同时要通过行使审判和检察职能,化解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平衡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继续坚持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的有效经验,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时期司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司法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好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和管理创新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三是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仲裁机构、行政调处机构、行业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等非诉纠纷解决主体的联系,建立业务指导、协调、对接、监督等机制,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是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司法建议职能,帮助企业和行政机关加强和改进工作,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

云南省广南县人民法院

黎其亮

联系电话:*** 9

下载关于推进我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我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桥头堡战略

    桥头堡战略 兔年伊始,多个区域规划正蓄势待发。其中,云南“桥头堡”规划有望近期公布,明确把旅游业作为该省重点扶持的先导产业,并把生物医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给予积极扶......

    云南省推进桥头堡建设

    云南:迅速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 23日至25日,云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抓住机遇,推进桥头堡建设;坚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

    云南桥头堡战略

    云南省“桥头堡”战略概述 云南“桥头堡”建设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第一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

    桥头堡 建设

    深入 建设桥头堡 积极实施大战略 (作者 王学仁 云南省政协主席)原载《社会主义论坛》2010年第4期 转载请说明出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

    桥头堡建设

    “桥头堡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心得体会 隆阳区瓦房乡党校寸嘉喜 解放思想的中心,我的体会就是“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各项工作......

    在推进桥头堡建设发展对外贸易

    在推进桥头堡建设发展对外贸易 事业中创先争优 西双版纳州商务局党组在深入开展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创先争优、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巩固和拓展深入学......

    扎实推进文化桥头堡建设(8.26)

    扎实推进文化桥头堡建设提升云南文化影响力——云南文投集团工作实践汇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工作时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路通道的优势,深化同......

    云南大力推进西南桥头堡建设

    云南大力推进西南桥头堡建设 2011-05-29 15:53:38 星期日 来源:光明日报 毗邻越南、老挝、缅甸的云南省,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