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烈事迹

时间:2019-05-13 07:2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奎烈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奎烈事迹》。

第一篇:杨奎烈事迹

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

——追记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

50年前,从这里走出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如今,还是这里,铸就了新时期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楷模杨奎烈……

2012年3月13日,河洛大地,乍暖还寒。

上午,一场隆重的告别仪式在洛阳殡仪馆举行。

哀乐低回,泪水奔涌。鲜花翠柏丛中,身覆中国共产党党旗的杨奎烈面容安详,仿佛刚刚睡去。

告别大厅外的挽联 “践行焦裕禄精神殚精竭虑丹心照日月,奉献新重工事业鞠躬尽瘁高风动大地”,是这位新时期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楷模一生的生动写照。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洛阳矿山机器厂)领导班子成员全来了,大家来为这位兢兢业业的好干部送上最后一程。

公司生产、营销、技术等各个系统的中层干部都来了,大家要向这位累倒在工作岗位的好伙伴致以最后的敬意。

杨奎烈所在的能源供应公司300多名员工打着挽幛也来了,他们要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好经理。挽幛上写着:“杨经理,我们永远怀念您!”

原定500多人参加的告别仪式,到场人数逾千,很多职工自发来给杨奎烈送行。

洛水呜咽,邙山含悲,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3月15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作出向杨奎烈同志学习的决定。《决定》说,杨奎烈同志以焦裕禄为人生楷模,理想信念坚定,工作勤勉敬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带领员工为“新重机”工程早日建成忘我奉献,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岗位。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后,他仍心系工作,为中信重工事业鞠躬尽瘁,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焦裕禄精神。

杨奎烈有两个家:一个是回去吃饭、睡觉的“小家”,另一个是时刻令他牵挂的生产现场“大家”。他常说:“走在焦裕禄大道上,踏实!”

1954年10月,杨奎烈出生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市附近的新民县。幼年时,他跟随支援洛阳工业建设的父亲来到中原,在洛阳度过了小学、中学时代。

杨奎烈下过乡,扛过枪。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入了党,多次立功,铸就了忠诚坚毅的品格。1978年,24岁的他从部队退伍,被组织上分配到洛阳矿山机器厂。

能进洛矿工作,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产业工人,一直是杨奎烈的梦想。

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焦裕禄精神的起源地。从1953年6月到1962年6月,焦裕禄同志先后担任洛矿一金工车间主任、厂生产调度科科长,在这片热土整整工作、生活了9年。

父亲是和焦裕禄并肩战斗过的“老洛矿”,童年的杨奎烈,经常听父亲讲焦裕禄在洛矿的故事:主持试制新中国第一台新型2.5米双筒卷扬机,焦裕禄几十天不回家,一件破棉大衣陪他在光板凳上度过无数个夜晚;为了搞懂技术图纸,焦裕禄经常在办公室通宵查阅资料,一个干馍、一杯白开水就是一顿饭……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激励着父辈“洛矿人”,同样影响和激励着杨奎烈。

走进父亲曾经工作过的能源供应公司前身——动力处,杨奎烈一干就是34年。

杨奎烈有两个家:一个是回去吃饭、睡觉的“小家”,另一个是时刻令他牵挂的生产现场“大家”。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他对妻子马丽杰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去厂里转转。

杨奎烈随身带的包里有件寸步不离的“装备”——望远镜。因为全面负责着中信重工的水电气供应,从生产厂区到家属区,他每天都坚持巡视一遍管网。很多管线架在十几米高的水泥柱上,肉眼看不清哪里有“跑冒滴漏”、哪里有故障点,这时望远镜就发挥了作用。

杨奎烈还有一个“习惯”:每逢夜里阴天刮风下雨,他在家里就会心神不宁,不敢睡觉,不是趴在窗台上观察外面的雨情,就是探出手去试试雨点的大小。动能管网一旦进水,生产将受到影响。雨一旦下大,他就穿上那件妻子特制的小棉袄,外面再罩上工作服,拔腿就往厂里跑。

2004年7月1日凌晨,天降暴雨,雨水很快淹没了厂区焦裕禄大道南段等路面,全厂一片汪洋。正在公司值班的杨奎烈迅速带领防汛队员赶往厂内积水地点,检查设备站房、雨水井等防汛设施的排水情况。雨下得太大了,道路两侧有些雨水箅子被翻涌的雨水顶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杨奎烈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拿着手电筒沿着道路逐个排查雨水箅子,边排查,边记录,边告知防汛队员注意安全。走在最前面的他,手握木棍,一面探查雨水井位臵,一面安排防汛队员站在井边提醒过路的职工小心危险。滂沱大雨中,杨奎烈和防汛队员依次站立在焦裕禄大道上一个个翻滚着漩涡的雨水井旁,如同一个个“人体坐标”,指引着职工安全通过。

杨奎烈常说:“走在焦裕禄大道上,踏实!工厂是我的生命之根。我对工厂的爱,是从根上生出的,渗到骨子里去了。”

世纪之交,中信重机公司像全国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因为体制、机制的原因和不堪重负的历史包袱,迎来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严冬岁月”:公司订不来货,连续19个半月发不出工资,职工士气低落……

荣辱与共,不离不弃——杨奎烈始终坚守着自己对企业的赤子之心。他兄弟四人,有两人在日本定居,一人在澳大利亚定居。他曾多次有到国外定居的机会,但他从来不为所动,而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一次,洛阳市举办歌咏比赛,杨奎烈指挥企业参赛合唱队练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告诉选手们:这首歌唱第一遍时,应该是低沉的,如泣如诉、充满真情,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最后一遍时,应该是铿锵有力的,要高亢激昂地唱,坚定地告诉大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果,他们的演出夺得全市职工歌咏比赛一等奖。

杨奎烈是在用心歌唱,他把对党、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深深融入了血液中。

工作岗位上的杨奎烈,总是风风火火、精力充沛,人称“拼命三郎”。他把自己烧成了一块砖,结结实实铺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上。

1997年大年初二,天气异常寒冷。

为中信重机公司供煤的铜川矿务局煤矿发生事故,计划燃煤落空,公司煤气厂因燃煤告急面临停产。为了不影响厂里的生产,正发着低烧的杨奎烈毅然踏上了西去的火车。过年了,铜川矿务局的领导和职工都放假了。怎么办呢?他跟同行的生产科科长赵宏伟商量:“我们不能空着手回去呀,没有燃煤煤气厂就要停产,就会影响公司的生产,那将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损失啊!我们一定要找到他们的领导,不解决燃煤的问题,这个年我就在铜川过了。”他已经连续发烧3天,烧得浑身酸痛,但他仍每天坚持到矿务局找人想办法早点解决燃煤问题。终于,矿务局值班门卫被杨奎烈的精神感动了,把单位领导的电话和地址给了他。第6天,看到装满燃煤的车皮发出,他才拖着病体踏上了返程。

因为总是这么玩命地工作,杨奎烈成了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

杨奎烈说:“我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把生与死早就看得很淡了。”据战友张贵生回忆,那是在部队服役期间的一次战备行动中,土方突然塌方将奎烈整个人埋了进去。战友们用双手扒土,指甲都磨出血了,才把他救了出来。“有了这次经历,奎烈好像什么都不怕了,成了一个干工作不要命的人”。

进入新世纪,企业开始了“二次创业”。

那段日子,说话快、走路快的杨奎烈办事风风火火,一天恨不得当成两天用,公司在艰难爬坡,他要和时间赛跑。

那段日子,眼睛炯炯有神的杨奎烈,每天总是精力充沛地出现在岗位上,无穷的干劲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需要精气神;一个企业要想一直兴旺发达,需要一股内在的精神力量作支撑。

起源于洛矿的焦裕禄精神,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已经成为中信重工的企业精神,成为中信重工人心中永远的丰碑。短短5年时间里,中信重工自筹39亿元成功打造“新重机”工程,这个以全球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标志的系统工程,使企业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配臵,使公司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产、效益大幅提升,被业界称为“中信重工现象”。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公司视察后评价说:“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你们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时说:“看了以后感觉很振奋,很触动,这里代表了国家和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

焦裕禄精神激励着杨奎烈。在中信重工建设“新重机”工程的日日夜夜,杨奎烈设定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选定了奉献企业的人生方向。他常说:“赶上了公司大发展的好时候,我浑身是劲!”

“新重机”工程中,供电是重中之重。不通电,重型冶铸工部就出不了钢;出不了钢,重型锻造工部18500吨油压机关键件就造不出来。

一环套着一环,每一环都是“硬骨头”。

日夜繁忙的陇海铁路,横亘在洛阳西陡沟变电站和中信重工110千伏变电站之间。两站连通,需要搭建高压线跨越架。此刻,“新重机”工程重型冶铸工部出钢在即,但当时正值特殊时期,铁道部通知,铁路沿线禁止一切施工。

“第一步走晚了,往后步步都将拖工期。”杨奎烈心急如焚。他不厌其烦地与郑州铁路局和市供电公司等相关单位反复协调、沟通,夹着厚厚一摞“新重机”工程资料在这些单位间往返奔波。最终,杨奎烈的执著感动了大家。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中信重工高压线跨越陇海铁路工程特事特办,为“新重机”工程赢得宝贵的20天时间。随着重型冶铸工部第一炉钢水的酣畅奔涌,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油压机的第一个部件上横梁,顺利完成浇注。

在那段日子里,杨奎烈几乎天天泡在工地。现场路径复杂,他在沟沟坎坎、高压线间和电控柜间忙忙碌碌,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即使是出差,他也总是选择周五下午出发、周日赶回,为的是不耽误周一上班。与他一起出过差的同志,都有过吃不消的“痛苦经历”。8

动能调度科的李林说:“那回去南京考察动能监控系统设备,我们一路狂奔地看了4个厂家,3天就打了个来回。”

徐来平是杨奎烈的小学和中学同学。他对老同学的评价浓缩为四个字“深情厚爱”——“奎烈有一种情,特别浓,对人、对事;他更有一种爱,特别投入,对岗位、对事业。”(下转02版)

(上接01版)

2004年以后,公司技改项目特别集中。同学聚会,十回有八回都是大伙儿等杨奎烈一个人;到了聚会地点,杨奎烈总是一边跟大伙儿叙旧,一边不停看手表。徐来平说,没有人逼着他非得去动能生产现场,可他心里总放不下,要么是项目正在抢修离不开人,要么是电缆正在敷设不能出偏差。杨奎烈总是说:“企业能有今天的好局面不容易,咱忙点累点没啥!”

徐来平说:“奎烈不在了,我总想对老天喊一嗓子:同学们想你呀!你是把自己烧成了一块砖,结结实实铺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上了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功到自然成。” 他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带领团队创造了中信重工电气安装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动能供应涉及水、电、风、气,承担着为工业生产“输血”的重任。在大学,动能管网建设是一门相当复杂的专业。对于只读了3年企业职工大学管理专业的杨奎烈来说,尽快从外行变成内行是当时最大的挑战。

“半路出家”的杨奎烈买来专业书籍,一有空就钻研;日常施工中,他不懂就问,问老师傅、问技术员,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能源公司大小管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些管线仅输送的气体就有十几种,有氧气、二氧化碳气、丙烷气、氮气、氩气等。几万米管线在车间与车间、分厂与分厂间盘桓进出,要想分得一清二楚不是一件容易事。

杨奎烈有句口头禅:“功到自然成。”凭借仔细的观察和长期的积累,最终他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了一个“影像库”。只要一闭上眼睛,公司各种动能管线的走向、位臵和路径立刻在大脑中清晰地浮现出来。

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杨奎烈以勤奋和坚韧留下一行踏实的足印:1988年,就任动能管网车间党支部书记;6年后,升任气体厂厂长;1995年,担任能源供应公司工会主席;2008年,成为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

2007年,中信重工能源供应管道开始施工。当时制定了两套施工方案。第一套方案立足“新重机”工程实际需要,管道口径较小,施工周期短;第二套方案考虑企业未来生产能力增长,管道口径大,施工周期长。

究竟选取哪一种方案,杨奎烈与“新重机”工程指挥部的专家产生了严重分歧。杨奎烈认为,抢时间,抢市场,才是“新重机”这个庞大工程的关键,架设大口径管道没必要。老专家们很不理解:“奎烈呀,你们搞能源供应还怕管道口径大?”

杨奎烈深深知道,一旦管径超过一定范围,给公司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投资的剧增,而且还可能因此延误工期。讨论陷入僵局时,杨奎烈斩钉截铁地表态:“出了问题,我负责!”众人被他打动了。杨奎烈的方案不但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施工难度,还整整抢出了4个月时间,为“新重机”工程重型冶铸工部早日出钢创造了条件。

“新重机”工程管道通气后,老专家李道同对大家说,奎烈较真儿,但这是一种科学精神。当时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论证这个方案,此前他仅组织人员对旧管道进行耐压试验就整整搞了一个星期。

技改项目多,从立项到设备采购,再到工程实施,杨奎烈一项不漏坚持全程跟踪。在他办公室的电脑里,存了几千张自己拍摄的“新重机”工程电气安装过程资料照片。他说,只有全过程参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管理好、维护好动能设施。

在“新重机”工程能源工程建设中,越是“危、重、险、急”的任务现场,越是少不了杨奎烈那坚定的身影。他总是站在最前面高喊一声:“兄弟们,跟我上!”

“新重机”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工程。敷设比胳膊还粗的电缆,需要20多人人拉肩扛步调一致地在地沟中上上下下。每次,杨奎烈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电缆一次次硌破了肩膀。一旦发现电缆方向稍微走偏,他立刻要求重来。他对大伙儿说:“我比你们还急,但这埋在地下的电缆不能有丝毫马虎,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不能留遗憾!”顶着严寒、冒着酷暑,杨奎烈和工人们硬是一寸一寸地为企业敷设出了一条14公里长的“电力动脉”。

位于宜阳县的“新重机”工程重铸铁业工部供电施工也是一场硬仗。寒冬腊月,杨奎烈在现场步测线路方案。怎么尽量少占耕地?怎么为企业节约资金?每条线路正式敷设前,他都要沿着走向从现场到电厂来回走三四趟。送电前夕,深更半夜了他还在工地。“今天不走了,和弟兄们凑合一宿”。眼前是一片河滩地,没有民房,他就和几个员工住高压间;没有床,地上铺张硬纸板挨到天明……

伴随 “新重机”工程竣工投用,杨奎烈和他的能源公司团队创造了中信重工电气安装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敷设高压电缆13900余米,总重近8万公斤;安装设备119台(套),总重17万余公斤;建成省内容量最大的110KV等级“中信变电站”,企业供电能力提高2.3倍;102高压间及时投用,18500吨油压机大件合浇顺利完成……

在杨奎烈的心中,装着太多的企业利益和职工情谊,却从没有自家的私利。他弥留之际说:“我没有任何个人的遗憾,就是不能再跟大家一起干了。”

在杨奎烈的心中,装着太多的企业利益。

公司进行电力系统智能化改造需要购进大量设备,不少客户都急于结识他。一天,一位客户来访,临走时说他有几本书明天让人捎给杨奎烈。第二天,果真有人送“书”来了。杨奎烈打开纸包一看,全是百元面额的钞票。送“书”人转身要走,杨奎烈把他叫住:“你立即把钱拿走,不然我就报警了!”来人无奈,只好拿走了。

采购设备,杨奎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一定买最便宜的,质量好、不出故障、维修方便才是最省钱的。如今,公司7个高压间已改造完毕5个,为“新重机”工程及时提供了高质量、高安全系数的电能;供电系统实现智能化,彻底改写了公司动能监控全靠电力调度员“疲于奔命”的历史,全电脑监控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在杨奎烈的心中,也装着太多的兄弟情谊。

厂东空压站新安装了一号空压机,管道对口时稍有偏差,未达到90度,不细看几乎察觉不到,但这没能瞒过杨奎烈敏锐的眼睛:“这是咱管网人干的活吗?”面对一脸严肃的杨奎烈,动能管网车间主任席建明的脸上很挂不住。第二天,杨奎烈又到了现场,看到一根根管道横平竖直,整齐划一,他满意地对席建明说:“这才是咱管网人干 的活!”职工李强说,杨奎烈脾气耿直,如果发现谁工作没做到位,他上去就是一顿狠批。“不过,批评完了、改正了,大家还是好兄弟”。

公司改造重型清理跨时,施工现场气体管道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操作者窝在狭小空间内作业,连转个身都困难。进场施工前,杨奎烈总是把所有作业点逐一检查一遍,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才让大家上岗。

地处公司厂区西北角的102高压间一直没有通暖气,十几名职工在此值守,冬季滴水成冰。杨奎烈多次找有关部门申请特批一条连接高压间的供热管道。从这里到厂区最近的供热点,连接管道至少长达两公里,一些人说不划算,但杨奎烈反驳说:“企业发展的目的不就是让职工工作、生活得更舒适吗?不把职工的事挂在心上就不配当干部!”最终,这条公司单户最长的供热管道在去年冬天接通。

2009年2月,“新重机”工程宜阳重铸铁业110KV变电站开工。为保证设备顺利安装、按时送电,工人被安排在现场吃住。当时正值寒冬,工人的住所里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杨奎烈看着心疼,马上派人买回厚厚的棉被褥,给工人们铺好。施工期间,他经常利用下班时间赶到工地查看,每次去他不是给同志们带条香烟,就是给大伙儿拎几只烧鸡、切几斤牛肉。

每年的职工体检,杨奎烈都十分惦记大家的体检结果,尤其是对查出疾患的同志,他都会非常认真地询问详情,催促医治,并交代职工所在部门领导多加关注,安排工作时适当照顾。

2007年,通讯科科长李生武因脾坏死严重肝硬化伴腹水住院,杨奎烈多次到医院向医生询问他的病情和手术方案。李生武动手术那天,杨奎烈带领公司所有部门的干部守在手术室外,直到看到李生武平安地从手术室出来后才匆匆赶回厂里。在生产会上说起此事时,他哽咽地告诫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

李生武后来回忆:“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病会有什么结果,是细心的杨经理事前了解到我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才叫同志们都过来陪陪我的。”术后第二天,李生武醒来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杨奎烈,当时他如同见到亲人般泪水止不住往下流。留院观察的那几天,杨奎烈每天再忙都要到李生武床前看看。李生武说:“有这样的好领导,我没理由不干好工作!”

在杨奎烈的心中,却从没有自家的私利。

杨奎烈一生没住过新房,一直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一套小单元里。

杨奎烈的妻子是普通工人,1999年企业困难时期成为最早一批的下岗职工之一。直到去年12月退休,她一直没有再安排工作岗位。

杨奎烈唯一的儿子在北京打工,后来因为照顾病重的他而失去了工作。

公司董事长任沁新与杨奎烈既是同事又是同学,有着30年的手足之情。杨奎烈弥留之际,任沁新曾握住他的手问:“奎烈,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他虚弱地摇摇头:“我没有任何个人的遗憾,就是不能再跟大家一起干了。”

在人们眼里,工作似乎是杨奎烈生活的全部。其实,心里敞亮、铮铮铁骨的杨奎烈,是个多才多艺、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杨奎烈曾说,党员领导干部要做道德上的高尚人,因为走向腐败的干部,多数都是从不能洁身自好开始的。“保持情趣健康,把好兴趣关,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操守”。

他生前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吹小号,另一个是钓鱼。

杨奎烈是公司乐队的首席小号兼指挥。朋友曾给杨奎烈拍过一张特写:他一身笔挺的西装,在舞台上激情飞扬、神情陶醉地指挥百人大合唱。

杨奎烈同时还是公司阳光艺术团的艺术总监。当过兵的他,唱起那首《小白杨》,饱含深情、音调高亢,让人百听不厌;用日语演唱《北国之春》更是他的一绝,每次都是单位联欢会上的压轴戏。

在工作上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杨奎烈,对钓鱼也很在行。儿子杨庆飞说,爸爸经常绘声绘色地给他讲钓鱼过程,如何收竿、放饵,怎样挑灯夜战,如何被蚊子叮咬,等等。杨庆飞说:“他从来不吃鱼,却一生钟爱钓鱼,就为了追求鱼咬钩那一瞬间的快感。爸爸非常热爱生活,也很会生活。”

杨奎烈还热爱摄影。他用那部佳能50D拍车间、拍工程、拍职工、拍企业的一草一木。影友孙锡峰说,为了拍好黄河湿地冬天的残荷,奎烈老兄甚至不穿皮裤就直接跳进了冰冷的水里。

杨奎烈经常说:“要热爱生活,不能整天总绷着一张脸,要把工作当做乐趣,要用工作充实生活。做人就得有一种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家庭生活中,杨奎烈也颇富情调。每逢去外地出差,杨奎烈总要挤出时间给妻子捎件小礼物;哪天厂里的活提前忙完了,他都会晚饭后陪妻子上街散散步;双休日有了空闲,他也会扎上围裙,给家人做一道自己最拿手的日本料理……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说:“人活着不工作,活着还有啥意义?不让我干工作,我比死还难受!”

自从2005年参加过一次公司组织的体检后,他就再也没有全面体检过。此后,公司每年给职工例行体检,他都是偷偷把体检表塞进 17

办公室抽屉里。有一次腰部疼得起不了床,他还安慰家人说,估计是在部队挖土方落下的老伤。

2011年5月27日下午,天气闷热。杨奎烈和副书记孙锡峰到现场了解能源生产运行情况。转完最后一个泵房回到办公室,杨奎烈忽然浑身乏力,一下子瘫坐在了沙发上,他面色苍白,满头大汗,让孙锡峰和进门汇报工作的输配电车间主任翟新安吃了一惊。

孙锡峰提出赶紧去医院。杨奎烈摆摆手说:“可能是低血糖吧,没事。”他迅速振作了一下精神,开始听汇报。40多分钟后,杨奎烈的脸色越来越不好,他真的支撑不住了。听到孙锡峰联系公司医院的急救车,杨奎烈艰难地叮嘱:“急救车来的话,一不要鸣笛,二要从最偏僻的公司6号门进厂。”

他怕惊动公司领导和在岗职工。

一个小时后,公司医院给出了杨奎烈的彩超和CT结果——腹腔中的肿瘤已经有鸡蛋大小,并开始出血,癌细胞在向肺部和肝部蔓延!杨奎烈住进了解放军150医院。专家会诊后感叹说,这个人太坚强了,按照现在的情况,至少在3年前他的肝部就有痛感了,但他却坚持到了现在。

“奎烈,我对不起你!”闻讯赶来的公司董事长任沁新内疚地流下了眼泪。3年前,那可是“新重机”工程的攻坚阶段啊!杨奎烈说: 18

“你别难受,人活着就几十年,就得干点事。我的病我知道,让我在病床上等死,比死还难受。咱不这么干,公司也发展不到今天啊。”

听说杨奎烈住院,公司的很多干部职工都要来看他。杨奎烈说:“转告大家,要研究工作的可以来,一见我就掉眼泪的趁早别来,我老杨没问题!”

能源公司副经理袁广收是拿着一摞子文件资料走进病房的。他和老杨早达成了默契——只说工作,不谈病情。那天,他俩就在病床边摊开资料,再次研究了为18500吨油压机专配大截面切割机的动能供应问题……

6月2日一早,杨奎烈又躺不住了。

“新重机”工程核心装备,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油压机和750吨〃米锻造操作机即将正式投产,他关心的是油压机的电力供应和能源管道有没有问题。一上午他打了近20个电话要求回公司,公司不同意。医生也劝他说,你现在打个大喷嚏都可能发生腰椎骨折,更别提坐车颠簸了。但最后还是扛不住他的倔劲儿,无奈的医生给他搞了个支架,从腰到颈椎都护上。就这样,“全副武装”的杨奎烈又回到了“久违”的生产现场。

18500吨油压机热负荷调试成功,锻件首锻成功,油压机连续稳定运行……一条条喜讯,一次次告慰着杨奎烈的病体,他似乎康复得很快。6月底,在杨奎烈的反复要求下,医院给他办了出院手续,让

他回家静养。但杨奎烈在家里怎么都“静”不下来。每天他都趴在出租车后座上叫人把他拉到公司,下了车还和往常一样巡视一遍管网,直到负责照顾他的人不停催促,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厂区。

杨奎烈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要充实地活好每一天。

2011年12月18日,杨奎烈因为肝出血再次住进150医院,开始24小时输液。这时,他的脸已经发黄,肺部感染点增加。然而,就在两天前,他还坚持着到能源公司参加了生产会。

这是杨奎烈最后一次参加生产会,生产科科长赵宏伟讲述了那天下午的情形——

当天议的是一拖煤气切换。杨奎烈听到一半出了会议室,好大一会儿没有回来。赵宏伟不放心,在三楼走廊找了几个来回,最后在男卫生间里发现他一手扶着门框,另一只手攥拳使劲抵着肝部,额头上全是豆大的汗珠。在赵宏伟的搀扶下,他一步一挪地回到会议室,坚持安排完工作才离开。

杨奎烈的“玩命”,让主治医生马波既生气又感动。他说,就是那股一心工作的劲头在支撑着这个病人,换做一般人,早就垮了。

2012年春节前夕,中信重工氧气供应面临“断炊”。公司紧急决定新上一台80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但设备制造厂家也要过年,20

无法派出安装队伍,只能来一名技术员现场指导。能源供应公司决定自己组建安装突击队。

干了30余年能源供应的杨奎烈心里最清楚:没有充足的氧气,热加工就没法开炉,毛坯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那几天,杨奎烈在病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制氧机的位臵安排在哪里最合适、管道在哪两根柱子间通过最安全……“不行,我得去厂里看看!”那是除夕下午,杨奎烈支走妻子,又趁医生护士不注意,溜出医院,拦了辆出租车赶到了制氧机安装现场。

“经理,你怎么来了?”看着明显消瘦的杨奎烈,突击队队员们心里一阵阵刺痛。

“也算我一个,我还是能源公司的一员!”杨奎烈笑着说。

大家拗不过他,让他在现场看着弟兄们干。就这样,杨奎烈兴高采烈地在设备旁当起了“参谋长”,一直和职工们忙到晚上6点多才被强行送回医院。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也就是在杨奎烈离世前第47天到第38天的10天时间里,他竟背着家人和医生,先后6次来到能源公司制氧机安装现场。事后,医生和家人埋怨时,他说:“人活着不工作,活着还有啥意义?不让我干工作,我比死还难受!”

2月1日,大年初十,脸色蜡黄的杨奎烈最后一次出现在制氧机旁。他虚弱地说:“这个年你们过得太辛苦,我再来看看大伙儿。”从不吸烟的他,边说边从外套兜里掏出两盒中华牌香烟,一根根散发给现场的施工人员。烟点着了,大家眼中泛着泪光,他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兄弟们诀别啊……

2月8日中午,制氧机顺利出氧了。消息传到医院,已经虚弱得抬不起胳膊的杨奎烈声音微弱地说:“出氧了,多好呀!我们生产有保证了……”

住院的日子里,杨奎烈躺在床上,一有空就给公司领导发短信,最长的短信有千把字,从技术到生产,从人才引进到干部培养,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尤其是对“新重机”工程完工后如何降低成本、发挥效能,又提了许多建议。

电视连续剧《焦裕禄》剧组去年在中信重工公司拍摄时,听说了杨奎烈的事迹。焦裕禄的扮演者王洛勇专门来到杨奎烈的病床前探望,“如果我提前来看你,焦裕禄我会演得更好”。

临终前,杨奎烈委托家人转告公司领导:“后事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没有任何个人要求……”

3月9日11时38分,在与病魔顽强抗争同时也坚持工作了近10个月后,杨奎烈闭上了眼睛,带着深深的眷恋,永别了他深爱着的企业、工友和家人,享年58岁。

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杨奎烈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他用自己的一生朴素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人为谁而活着”、“人该怎么活着”。

这是历史的巧合。都曾在洛矿工作,都是身患肝癌,都是累倒在岗位上,都为工作、为事业奉献了自己。杨奎烈有着和焦裕禄一样的“履历”。

这是历史的必然。当杨奎烈以焦裕禄为榜样,从焦裕禄精神这座精神宝库汲取动力,全心全意奉献企业时,他的生命便注定要融入焦裕禄精神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洪流中,成为当代党员干部的又一楷模。

30多年来,杨奎烈一直仰望着焦裕禄这座丰碑,把坚守崇高信念与追求人生充实、快乐、幸福统一起来,把奉献作为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把一个共产党员干部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光彩照人。

中信重工公司笔直宽阔的焦裕禄大道对面,巨幅标语牌上写着“新时期、新工人、新飞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焦裕禄精神生生不息。

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不仅仅是杨奎烈,更多的人在阔步前行!

【后记】

杨奎烈走后,同事们打开他的办公室,为他整理遗物——

办公桌上有一个私人便笺簿。里面的一页纸上他工工整整地写着:“有信心、有勇力、有办法、有能力。经济运行就是要体现价值创造力”、“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要把麻烦推给别人”等自勉的话语。

靠墙的书柜里,一本显然是经常翻看的书斜靠在一堆资料边,书名是《责任心是金》。

杨奎烈逝世后,一位工人诗人为他写了一首诗——

杨经理属马;

在工作中,他是匹攀登向上、奋斗创新的烈马;

在干部中,他是匹温良恭谦、鞠躬尽粹的好马;

在生活中,他是匹充满爱心、广受爱戴的宝马;

在中信重工,他更是匹践行并承载着焦裕禄精神的奔马;

骏马踏花而去,留下一世芬芳……

第二篇:学习杨奎烈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杨奎烈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经理杨奎烈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终于鞠躬尽瘁,离我们而去了。我以一颗共产党员的心,向这位无私奉献、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表达我的敬意。杨奎烈同志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勤勉奋斗、鞠躬尽瘁的一生,是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一生。

杨奎烈同志的人生,既平凡又曲折,但不管他在什么样环境中,他都是最为令人崇敬的人。在部队,他临危不惧、英勇负伤;在企业,他忘我工作,死而后已。他工作的地方,是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因此,他以焦裕禄为人生楷模,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奎烈同志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作为领导干部,胸怀全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追求卓越。在业务工作中,他勇于挑起重担,创造了多个“第一”,他冲在一线,带领员工历尽千辛万苦,白天艰苦奋战,夜晚以地当床,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扪心自问,自己能够像他这样吃苦拼搏吗?自己能够像他这样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工作吗? 杨奎烈同志是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深爱自己的事业,倾注了满腔热忱,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热爱和忠诚,他罹患了焦裕禄一样的病魔,但他同样具备了焦裕禄一样钢

1铁般的意志,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魔的折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一次次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又顽强地站了起来,直到最后一次送往医院,竟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医治他的医生惊叹:“至少在3年前他肝部就有痛感了,无法想象他怎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杨奎烈同志是干部职工的楷模。他留给我们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不工作有什么意义?让我整天躺在病床上等死,那比死还难受!”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乐观面对,咬牙抗争,在同志们面前从不流露痛苦。他一想到工作上的事情,就偷偷地离开医院,跑到生产现场,奉献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就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癌细胞已经侵噬到了他的全身,无药可用。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可他放心不下工程现场,放心不下一线员工,拖着病体到工程现场,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一起谈笑风生。直到弥留之际,处于肝昏迷状态的他,只要一清醒就问工作,他心里放不下他热爱的事业。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同样惦记着家人,唯恐他身后给单位给家庭增加负担,他嘱咐妻子,后事从简,把骨灰洒在山上,不给企业提要求、添麻烦,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杨奎烈同志走了,他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操守,诠释了新时期的焦裕禄精神。他留给我们对人生深深的思考,时时激励着我们去创造、提升生命的价值。

杨奎烈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信念坚定、矢志不渝。他身上那种站位全局、勇于担当的高贵品质,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率先垂范、清正廉洁的人格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身上散发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性,永远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方向;他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为之奋斗的党的事业,永远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终身奋斗的目标。

第三篇:杨奎烈生平事迹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生命的动能编写组编辑出版反映杨奎烈事迹的《生命的动能(杨奎烈故事)》一书,并将此书确定为全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

杨奎烈生前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供应公司党委书记、经理。他数十年如一日心系企业发展,关心职工群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罹患绝症后仍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中信事业的忠诚,展现出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和崇高品格,被广大群众誉为“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这不仅是对我们身边这样一位优秀同事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和鞭策。杨奎烈是在中信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可感可触的先进典型,他的精神产生于国有企业发展和建设的实践,升华于十多万中信人为之共同奋斗的中信事业,他的生命追求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面映照言行的镜子、一把衡量党性的标尺。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生命的动能(杨奎烈故事)》,与杨奎烈的事迹一一对照,审视自己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进而以杨奎烈为榜样,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勤勉奋发,锐意进取,在中信事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第四篇:学习杨奎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杨奎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我们学校全体老师学习杨奎烈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我真正感觉到杨奎烈是洛阳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新标杆。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着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站位全局、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这是新时期焦裕禄精神的深刻诠释,这是新时期洛阳精神的生动体现,这是新时期河南“三平”精神的具体彰显。

从设立事迹陈列馆,到进京举办专场报告会,再到央视黄金时间播出专题片,近3个月来,新时期焦裕禄式好干部杨奎烈的先进事迹,从河洛大地走向万里神州,感动着洛阳,感动着中国。

首先,深入学习杨奎烈精神,就要像他那样求真务实,敢于负责。利用废弃蒸汽管道通煤气,杨奎烈和专家“较真”,因为敢于负责,他不仅为企业节约了资金,还抢出4个月工期。当下,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的“六加一”攻坚战,越是往前,问题越多、困难越大、任务越重、标准越高,就越需要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只有认真让方案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我们才能步步为营,决战决胜。

其次,深入学习杨奎烈精神,就要像他那样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动能管网建设和管理异常复杂,非科班出身的杨奎烈没被困难吓倒,他在干中学,在学中进步,终于成长为一名专家型干部,解决了

无数生产中的难题。没有困难,就没有发展。在困难面前,唯一的出路就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持续攻坚。眼下,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进度慢、整合资金到位慢、政策研究不深入等问题,我们要直面困难和问题,集中精力破解难题,当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

第三,深入学习杨奎烈精神,就要像他那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杨奎烈一次次从病房偷偷跑到生产现场,靠前指挥、身先士卒,与工友一起为“新重机”工程连续奋战。正如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对杨奎烈的评价:看他的一生,如歌如诗如图如画,看他的一生,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看他的一生,豪迈挥洒酣畅淋漓,这是个真男人,真汉子,真英雄!

杨奎烈同志走了,他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操守,诠释了新时期的焦裕禄精神。他留给我们对人生深深的思考,时时激励着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去创造、提升生命的价值。

第五篇:学习杨奎烈先进事迹心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习杨奎烈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洛龙区古城中学刘龙飞

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经理杨奎烈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终于鞠躬尽瘁,离我们而去了。我以一颗共产党员的心,向这位无私奉献、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表达我的敬意。杨奎烈同志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勤勉奋斗、鞠躬尽瘁的一生,是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一生。

杨奎烈同志的人生,既平凡又曲折,但不管他在什么样环境中,他都是最为令人崇敬的人。在部队,他临危不惧、英勇负伤;在企业,他忘我工作,死而后已。他工作的地方,是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因此,他以焦裕禄为人生楷模,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杨奎烈同志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作为领导干部,胸怀全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追求卓越。在业务工作中,他勇于挑起重担,创造了多个“第一”,他冲在一线,带领员工历尽千辛万苦,白天艰苦奋战,夜晚以地当床,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扪心自问,自己能够像他这样吃苦拼搏吗?自己能够像他这样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工作吗?

杨奎烈同志是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深爱自己的事业,倾注了满腔热忱,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热爱和忠诚,他罹患了焦裕禄一样的病魔,但他同样具备了焦裕禄一样钢铁般的意志,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魔的折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一次次病倒在工作岗位

上,又顽强地站了起来,直到最后一次送往医院,竟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医治他的医生惊叹:“至少在3年前他肝部就有痛感了,无法想象他怎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杨奎烈同志是干部职工的楷模。他留给我们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不工作有什么意义?让我整天躺在病床上等死,那比死还难受!”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乐观面对,咬牙抗争,在同志们面前从不流露痛苦。他一想到工作上的事情,就偷偷地离开医院,跑到生产现场,奉献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就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癌细胞已经侵噬到了他的全身,无药可用。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可他放心不下工程现场,放心不下一线员工,拖着病体到工程现场,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一起谈笑风生。直到弥留之际,处于肝昏迷状态的他,只要一清醒就问工作,他心里放不下他热爱的事业。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同样惦记着家人,唯恐他身后给单位给家庭增加负担,他嘱咐妻子,后事从简,把骨灰洒在山上,不给企业提要求、添麻烦,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杨奎烈同志走了,他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操守,诠释了新时期的焦裕禄精神。他留给我们对人生深深的思考,时时激励着我们去创造、提升生命的价值。

杨奎烈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信念坚定、矢志不渝。他身上那种站位全局、勇于担当的高贵品质,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率先垂范、清正廉洁的人格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身上散发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性,永远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方向;他鞠

躬尽瘁、无私奉献为之奋斗的党的事业,永远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终身奋斗的目标。

下载杨奎烈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奎烈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员学习杨奎烈精神心得

    向杨奎烈同志学习心得在这里,我首先向这位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优秀共产党员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杨奎烈同志走了,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他用自己的一生......

    学习杨奎烈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

    今天 上午,县旅游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杨奎烈同志先进事迹,并结合本局实际,把学习活动同推进全局工作紧密结合。现将我局学习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事迹 杨奎烈同志......

    河南省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杨奎烈事迹[优秀范文5篇]

    河南省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杨奎烈事迹 杨奎烈,男,中共党员,曾任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2012年3月9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8岁。 杨奎烈以焦裕......

    兰奎欣委员事迹

    政协兰奎欣委员事迹兰奎欣,男,1964年生人。该同志于2000年成立了占地7亩的平度市欣业农副产品购销站,他担任总经理以来,先后投资180余万元扩建厂房,购入筛选机、运输机等生产设备......

    丁晓奎优秀事迹

    村官要和百姓交朋友 ——丁晓奎基层服务材料 我叫丁晓奎,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六盘水师范学院,于2009年12月31日参加贵州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现今在仁怀市坛厂镇楠木......

    杨小玲事迹

    学习杨小玲先进事迹体会 (徐文娟) 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杨小玲,她关爱聋哑儿童、悉心育人的事迹让所有人都非常感动。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武汉市十......

    杨伦事迹

    4月18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集中播出了“寻找最美消防员”候选人黑龙江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杨伦的感人事迹。8分多钟的专题片《三......

    2013杨小玲事迹[范文]

    23年用“心”照亮聋哑孩子人生 ——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特教教师杨小玲 用博爱诠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用智慧点燃学生的希望,为学生成人,为家庭减负,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