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丁晓奎优秀事迹
村官要和百姓交朋友
——丁晓奎基层服务材料
我叫丁晓奎,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六盘水师范学院,于2009年12月31日参加贵州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现今在仁怀市坛厂镇楠木村服务。在我参加服务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充实自我,切实履行村官职责,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主动参与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刻不忘我是一名村官。
一、深入农村,掌握村情村貌
楠木村位于仁怀市云岛山山脉范围内,坛厂至中元公路贯穿其中,距仁怀市中心11公里,距坛厂镇中心18公里,北结中元,南连回龙,西与苍龙办事处一河之隔,东与遵义县平正乡以邻为伴,所辖区域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地貌呈南北走向,河川为东西交流;森林资源丰富,共有山林面积2万余亩,覆盖率约为85%;水资源丰富且水质清纯良好;这里气候条件较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尤其是6-9月,是避暑的好去处。楠木村共计617户,总人口为2731人。所辖12个村民组;主要经济产业是土豆、烤烟、玉米、高粱、蔬菜、水稻、养殖业等。通过对楠木村村情村貌深入了解,我才深刻认识到该村离镇中心较远、人均纯收入较低,交通不便且基础设施落后。这与繁华的都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深刻意识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担子已经压在了我肩上。
二、树立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到村里时,对于村里的工作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需要学习,每天就跟着老支书和村主任进村入户,虚心向他们学习如何开展好群众工作,如何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知识。我渐渐熟悉了基层党建、综治维稳、农业农村、计生等各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好党的工作,实现党建领村
楠木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还是一片空白,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我肩负起了楠木村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工作。从服务大厅的设计,服务窗口的设置、喷绘制作,我来回于广告公司和村室之间不知跑了多少回,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向村里要过一分钱的路费。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站点的创建是一个便民利民的举措,是帮助老百姓办好事实事的地方,减少老百姓办事周折,每天认真把来办事的老百姓和所办事的内容计入工作台账,切实完善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以来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资料。我吃住在村室,我主动肩负起打扫村室的卫生工作,并严格上下班制度和值班制度,村室就像我的家一样,一切都井然有序。
(二)切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不辱一名村官使命
五月综治宣传月开展了一次演讲比赛活动,我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2010年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活动,我能参与其中,我倍感骄傲和激动。作为一名普通的普查员,严格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兢兢业业开展普查工作,绘制普查小区图。人口普查时正是秋种季节,白天群众大多上山干活去了,只有晚上照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地开展人口普查,有些时候一户人家要去上还几次才碰得着人,在整个人口普查过程中,我还积极主动帮助镇里面完善各种人口普查资料。动员老百姓参加医疗保险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由于2010年合医收取要比2009年多收10元钱,参合人员每人30元,这就造成了很多老百姓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为了让来百姓都参加医疗保险,我便一家一家做政策宣传,做思想工作。我还记得有一天下着大雪,正逢村里有户人家办喜事,我便跑到他们家开起了群众会,宣传参加医疗保险是一项好的政策,是关乎群众自身利益的好事,通过这一场群众会下来,我所包组的村民都交了合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做群众工作的成就感。
三、扎根基层,和老百姓交朋友
农村是个美丽的地方,农民是最淳朴的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喜欢农村,喜欢和老百姓在一起。一次我在农户家和群众交谈时,一个老百姓说到:“楠木村要发展,种植蔬菜是一条出路,楠木村离市中心较近,就是被一条大山沟隔开,我们菜农种点菜,还得凌晨一两点钟肩挑背驼赶往市中心集市,就是交通不便,让咱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啊!”。听到这些,我想了很多,我清楚地知道楠木村到市中心已有三条毛石路,要是把这三条路筑上路肩,铺上沙石,再开通专线车,老百姓不就方便多了吗?我便主动和村两委商量,跑镇里和领导商量。通过村两委的共同努力,路修好了,也开通了两辆中巴车跑市中心。这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方便,通过种植蔬菜还给群众增加了收入。
四、加强学习,坚定信念
在村里工作的期间时刻不忘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时刻保持与党的纲领、方针、政策、路线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不忘我是一名共产党人,充分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踏踏实实完成镇党委政府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度我被党委政府评为了优秀共产党员,这更加坚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志,也更加坚定了我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坚定信念。
通过这一年多的基层服务,让我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和挑战自我、充实自我,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了一定基础。我会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村官肩负的使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为群众谋福祉。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难舍的情怀,作为一名村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村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我的青春和热血是我坚定的意愿。
第二篇:独臂英雄丁晓兵事迹
独臂英雄丁晓兵事迹
“你成为英雄,你只过了第一关。假如10年后20年后,仍有英雄事件从你身上出现,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这是20多年前,当丁晓兵成为举国闻名的“独臂英雄”,南京航空学院学生王明在写给丁晓兵的一封信里面的文字。
“开会鼓掌的时候我去找这只手,找不到了鼓不成掌了。当这个时候感觉到自己是一只手了。更多的时候我都忘了”。如今已经是武警某部团政委的丁晓兵说,一个军人,战时要忘死,平时要忘我!
1984年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身为侦察大队的“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被敌人发觉,抓起敌人偷来的手雷往外扔刹那,手雷突然爆炸。几秒钟后苏醒过来的他本能地扑上去摁倒想要逃跑的俘虏,身子却重重往右栽倒在地。他的右臂肘关节大半已经被炸掉,连着大臂就剩下一点点皮,炸断的骨头一下子就插进土里去了。为了不影响回撤行动,扛着俘虏的丁晓兵拔出匕首,割开右臂上连着的皮肉,把断臂别在腰间,他坚信还能接上。
当四个多小时后与接应分队碰上头时,丁晓兵昏死过去。心脏起搏器无效,强心针无效!由于失血过多,丁晓兵全身血管都瘪了,无法输进血液,战友开始为“烈士”擦拭脸上化装的绿色油彩。天不绝英雄,经由老军医切开小腿静脉,强 行压进2600CC血浆后,丁晓兵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却永远失去了右臂。战后他荣立一等功。为了褒奖丁晓兵的英雄表现,在100名授奖名单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上级为他颁发了第101枚“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那年他仅19岁。
一个失去右臂的人是无法打枪的;无法完成军人每日必做的动作;甚至连用右手敬礼都无法完成!丁晓兵的军旅生涯似乎要结束了。
在鲜花和掌声中,丁晓兵面临人生选择:他是一个二等甲级伤残军人;安徽省有关部门已决定让他出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相当于副厅级待遇,同样的高尚事业,生活质量会好很多;然而对军人的特殊感情让他选择留在军营。丁晓兵向组织要求;一要学习,二要继续留在军队工作。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用左手行军礼。
组织上破格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造。他的战场转移到课堂,遇到的首要困难是左手写字不利索,心一急一用力笔尖就断了,一个月里他竟弄坏了九只钢笔。而且左手写字很难看见字,拼命歪脖子的他骨头多处发炎。在校期间丁晓兵唯一一门功课在80分以下还是因为第一门考试写字较慢。如今丁晓兵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绘画还颇有造诣。
第三篇:党校教材-——丁晓兵事迹
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大学文化程
度,中共党员,现任武警8720部队副政治委员,上校警衔。入伍20多年来,经受住了战场上生与死、市场经济中的得与失、改革开放中的各种诱惑和人生道路上4次重大选择的严峻考验,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1984年参加重大军事行动时英勇顽强,在失去右臂的情况下,仍以惊人的毅力圆满完成了任务,荣获团中央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此后,作为战斗英雄,他放弃了到地方担任领导职务、在院校当教员和进机关工作的机会,克服生活困难,坚持从基层干起,走到哪里,就把红旗打到哪里。任指导员4年,连队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南京军区树为先进;任政治处干事,发表了100多篇新闻报道;任教导员4年,营又被上级树为先进。从指导员到政委,他和所带单位累计获得284个奖牌、奖杯和证书,105条经验做法被上级肯定和推广。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5年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05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年12月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丁晓兵事迹
始终把对党的庄严承诺视为共产党人的最高追求。一次次人生抉择,见证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执著信念.1983年,丁晓兵在家乡安徽合肥应征入伍。1984年,他所在的侦察大队赴边作战。为了争取到最艰巨的任务,他用匕首扎破手指,用鲜血写下对党的誓言:“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在战场上,他作为“第一捕俘手”,先后出色地完成了20多次侦察和作战任务。一次他在敌人阵地上生擒了一名俘虏,撤退时,为掩护战友和俘虏,他一把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去,手雷在出手的瞬间爆炸,他的一条右臂被炸得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流如注。但为了完成任务,他拔出匕首,割下断臂,以惊人的毅力,和战友们扛着俘虏,冒着敌人的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撤了回来。两个月的治疗后,失去右臂的丁晓兵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一线阵地。
战后,丁晓兵入了党,提了干,荣立了一等功获得全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为他专设的第101枚金质奖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家乡政府部门及一些公司、单位和个体老板找上门来,许诺给他优厚的薪金,请他去担任要职。不少人对他说:“你现在只有一条左臂,留在部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还是趁着现在名气大、影响大,赶紧给自己找条好的后路吧。”可是当部队领导派人征求他对今后安排的意见时,他郑重表示:“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不离开部队。”
组织上满足了丁晓兵的愿望,送他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造。1988年,他以全优的成绩完成学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这时的丁晓兵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选择。学院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准备让他留校担任教员或者进机关工作。他却向院党委要求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就这样,他来到太湖边凤凰山窝里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
丁晓兵,男,汉族,196
5丁晓兵当指导员的第4年,由于成绩突出,年底有望被破格提升。可就在这关键时候,连队发生了一起行政事故,丁晓兵坦然地承担起全部责任。一下子各种指责让他抬不起头来,自己也被平职调到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面对挫折,是躺倒退缩,还是挺立奋起?正当大家担心他挺不住的时候,丁晓兵还是像在战场上那样坚定地向党委表示:“是党给了我人生的支撑和力量,是军装给了我勇气和坚强,献身部队的决心不变!”没有叹息、没有眼泪,从没有搞过新闻报道的他苦练写作本领,扎实深入采访,1年时间内就在中央和军区级报刊发表报道100多篇,成为军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
人生关口的一次次选择,丁晓兵也许失去了很多,但他当兵的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始终把干好党的事业视为共产党人的神圣天职。他以残缺之躯争当模范,为党建功立业
凡是和丁晓兵有过接触的人,无不从他身上感受到不甘平庸、永不服输的锐气和力量。从当指导员到后来当团政委的每个岗位上,丁晓兵和他所带领的部队累计获得248面奖牌及证书,真实地记录了丁晓兵为党的事业自强不息,追求不止的奋斗轨迹。
丁晓兵一直珍藏着一条沾着血迹的背包带,这条背包带是他一次耻辱的记录,留着它,是为了时时鞭策和激励自己。丁晓兵刚到连队上任指导员的第二天,连队组织紧急集合训练,全连都集合齐了,他的背包还没打好。当他最后一个出来,站在全连官兵面前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片怜惜和怀疑的目光。一向好强的丁晓兵面如火烧。他暗下决心:我要用一只手创造一流的业绩!为了练好打背包,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脚、嘴和左手并用,练得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直到打背包的速度全连没人赶上他。他当指导员4年,连队荣记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被集团军树为“基层建设样板连”、“基层建设标兵连”,被南京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党支部被军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
丁晓兵当团政治处主任5年,政治处年年被师评为“先进政治处”。2001年,他负责风险最大的杭州、舟山、台州、温州等驻点的海关监管执勤工作,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他每月都坚持对各驻点检查指导一遍,与干部谈心一遍,把上级精神串讲辅导一遍,到相关海关走访一遍。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和劳累,他几次病倒在执勤点上。年底,他所负责的两个连队,一个被海关总署、武警总部评为“协助海关执行监管任务先进集体”,一个被记集体三等功,他本人也被武警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部队也因海关执勤成绩突出被总部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团”,荣立集体二等功。
2003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丁晓兵所在团奉命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作为团政委的他,洪峰在哪里,他就冲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7月17日,安徽寿县瓦埠湖堤坝突然发生特大管涌,丁晓兵第一个跳进风高浪急的激流中,与党员突击队一起打桩,和大家一同运土扛包,经过连续19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堵住了管涌,保住了县城。激战之后,丁晓兵的断臂疼痛难忍,原来是污水浸泡时间长了,伤口缝合处严重溃烂,一小块乌黑的弹片露了出来。在丁晓兵精神的激励下,全团官兵经过18天的战斗,圆满地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他带领的部队被武警总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并荣记集体三等功。
始终把维护党的形象视为共产党人的第二生命。一想起长眠于战场上的战友,他就会豁然找到自己作为党员干部为谁掌权、怎样做人的答案。他要当党的形象大使。
2000年老兵退伍之际,一个在外地做生意的同乡带着礼金找到团政治处主任丁晓兵,请求帮助侄子解决入党问题。丁晓兵说:“入党是一个进步青年的高尚追求,绝不是一种金钱交易,有损党的形象的事我不能办啊!”2001年,丁晓兵带领部队执行浙江地区的海关监管任务时,驻地一家公司找到他,请求派3名战士晚上为公司看大门,许诺除了给连队正常的报酬外,一年私下给他8万元。丁晓兵断然回答:“我手中的兵权是党给的,我只能听党指挥,不能让钱指挥!”
丁晓兵当上团政委后权力大了,责任更大了,面临的考验也更多了,但他始终把执政为民、为党树碑作为自己用权履职的准则。丁晓兵的弟弟和弟媳都因企业不景气下岗在老家靠贩卖蔬菜维持生活。去年,弟弟和弟媳两人千里迢迢来部队找丁晓兵,说:“现在老家生意不好做,孩子上学、老人治病都得用钱,你现在是团政委了,你们生活服务中心反正要买蔬菜和副食品的,这生意给我做吧我保证比别人便宜。”面对弟弟乞求的目光,丁晓兵耐心地解释说:“家里的难处我知道,可是部队姓党不姓丁,我不能用党给的权力为自家谋私利。家里经济困难我用工资接济,你们还是回去吧。”弟弟和弟媳只好含泪回了老家。
始终把聚军心、暖兵心视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责任。5万多元捐款、190多人转业随军安置见证了他真心实意为兵服务的热血衷肠
丁晓兵常给基层干部讲:作为带兵人,不能把关心爱护士兵单纯地看作是一种工作方法,而要作为为党凝聚军心的政治责任,始终做到权为兵所用,情为兵所系,利为兵所谋。
作为团政委,要抓的大事不少,但基层官兵有什么具体困难,只要丁晓兵知道,就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解决。2002年10月,丁晓兵到在上海虹桥机场执勤的六连检查工作,从指导员姜爱东汇报的神态里丁晓兵感到他有心思。原来他的母亲患肾囊肿住院等钱开刀,为给母亲治病姜爱东已经花光了积蓄,而且因在外地执勤不能回家看望,心里非常着急。丁晓兵就把姜爱东悄悄拉到一边,把身上2000元全掏出来塞给他,说这是组织送给老人的治病钱,姜爱东信以为真,就接受了。后来姜爱东知道这是政委自己掏钱给他后,感动得哭了。姜爱东说,以前自己都没有一次给过父母这么多钱呀!丁晓兵从当指导员以来,先后给67名干部战士捐款5万多元,而且大部分捐款都是以组织名义救济的,不落自己的名字。
多年来,不论社会环境怎么变化,丁晓兵的理想信念不变。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在奉献中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我的评论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
记得最初知道丁晓兵的先进事迹是在高中看新闻联播的时候,那时候有联系一段时间新闻每天会陆续介绍他的一些事迹,每到这时我都会放下手上的作业戴上眼睛看介绍。真的打动了我,在他经历的事情面前,我感到我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是那么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一提,同时也跟我很大的鼓励,让我乐观向上的面对人生。此外,他对党坚定不移的信念,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党和部队建设中去。
他用实际行动将中国军人的形象巍然屹立在大家面前: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
我曾经想过要用什么词汇去形容他,可是觉得那些“伟大”“优秀”“坚强”“正直”都太过宽泛。反复看了他的事迹之后我觉得应该用——真实。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
最后我想引用“感动中国”对他的颁奖词向他致敬: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第四篇:优秀共产党员丁晓兵(定稿)
用左手向国旗敬礼的战斗英雄——丁晓兵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 军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总是与他的热血一起激荡 这是一次没有流血却又最见血性的战斗。
1995年夏天,丁晓兵和他的妻子陶婉珠、儿子丁陶,从云南探亲休假后返回部队。当他们乘坐的客车从云南驶入四川境内时,马路边突然闪出4个彪形大汉。他们强行拦下汽车,杀气腾腾地冲了上来。本来靠窗而坐的丁晓兵本能地将妻子和儿子推入里面,自己坐在了靠过道的座位上。那个光着上身、长着满脸横肉的人,见车上坐着一个穿军装的,便令司机继续开车,自己在司机旁的发动机盖上叉开双腿坐了下来。他两眼冒着凶光,死死地盯着与他只有一米多远的丁晓兵。丁晓兵也纹丝不动地坐在那儿,两道浓眉立了起来,两道目光如利刃般扎向对方。两人四目相对,谁也不发一声,车内的空气凝固了。足足对视了20分钟后,那人心虚了,拍了拍司机的肩膀,示意停车。当这伙人下车离去后,车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陶婉珠自豪地依偎在丈夫的胸膛,6岁的儿子丁陶跷起大拇指:“爸爸真棒!”
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彩战例,丁晓兵从未向人提起过。他是在和记者讨论军人的血性和阳刚之美时,偶然说起的。他希望记者能够呼唤军人的血性,讴歌和张扬血性的价值。“一个血性衰竭的民族必定无法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军人,应是最具血性和阳刚之气的群体。”丁晓兵坦言,每当看到我们的小孩要从这金刚那金刚的游戏中寻找血性汉子,体味血性和阳刚之美;每当看到我们的同龄人要从武打片中解“英雄之渴”,要从“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军旅古诗中寄英雄之思,要从《拯救大兵瑞恩》等好莱坞大片中发英雄之叹,我就会有这样的冲动:作为一个军人,即便成不了英雄,也要永远流淌英雄的热血!
1983年10月,18岁的丁晓兵,实现了自己从军报国的夙愿,成为一名百里挑
一、人人羡慕的侦察兵。就在丁晓兵踌躇满志投入火热军营生活的时候,一次真正意义的热血报国的机会来了。他入伍整一年的那天夜里,在一次边境军事行动中,他用坚贞和热血为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血染的风采》: 经过一夜的潜伏,黎明时分,丁晓兵如利剑出鞘,抓捕住一名走出堑壕的敌人。然而,这一行动惊动了周围3个高地的敌人,密集的火力一下子向他们压来。丁晓兵将俘虏摁倒在一个隐蔽处。突然,一枚手雷在丁晓兵和俘虏身边“哧哧”地冒着白烟。不容多想,他左手按住俘虏,右手抓起手雷顺势就往外扔,就在手雷出手的一刹那,“轰”地一声爆炸了,丁晓兵只觉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当他苏醒过来后,发现俘虏爬起来想跑,便扑上去想掐住他的脖子,可右手却使不上劲,低头一看,右臂肘关节被炸没了,骨头露了出来,刚才那一捕俘动作将断臂一下子插到了泥土里。
丁晓兵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和战友一道背着俘虏往回撤。由于山高林密、灌木丛生,连着一点皮的断臂悬挂着,很疼很疼。为了不影响回撤行动,丁晓兵拔出匕首,一刀将连着皮的断臂割了下来,别在了腰带上。由于敌人密集火力的封锁,丁晓兵和战友们在大山丛林中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
当接应的战友把丁晓兵从战场上抬下来时,他的血几乎淌干了,没有了血压,没有了心跳。大家开始为他擦脸、换装,与牺牲的另一名战友周其林摆放在一起。这时,一名战友用棉花球擦丁晓兵鼻孔外的血迹时,猛然发现棉球的棉丝微微动了一下,他大声叫道:“丁晓兵没有死,他还有气!”战地医院的军医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切开了丁晓兵的小腿静脉,强行压进了2600CC血浆。丁晓兵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战后,他荣立了一等功。
张柱兵,湖北省反贪局侦查处处长,也是那次战斗中的战斗英雄,还是丁晓兵的班长。说起丁晓兵,他赞不绝口:“一条汉子,一条血性汉子!”他介绍,当时组织上不同意让新兵担任第一捕俘手执行战斗任务。几次申请未获批准,丁晓兵“嗖”地从腰间抽出匕首,刺破自己的手指,用鲜血在一张靶纸的背面写下一份血书:“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首长们被他这种血性豪情所感动,破例让他上一线。他是那批新兵中惟一上一线作战的捕俘手。
1985年6月,“为边陲儿女挂奖章”活动已近尾声。原定颁发的100枚金质奖章,已各有其主。评委们经过讨论,破例作出一个决定:特别增设第101枚金质奖章,授予年仅20岁的丁晓兵。
当战斗英雄需要血性豪情 做“人生英雄”更需这种阳刚之气
当年从战场上抢救他的“空中女子救护队”中,有一位美丽而聪慧的女护士,是空军某医院的陶婉珠。她搭乘直升机将丁晓兵护送到后方医院后,一直负责护理和照顾丁晓兵。那时,她21岁,已是一名女军官;他19岁,还是一名士兵。一方精心护理,一方心生感动。时间一长,丁晓兵心中萌生了爱意。他问自己:“这么好的姑娘就在身边,我怎么不敢向她表达我的爱呢?”
1986年3月,丁晓兵破格提干后,拿到了南京政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给陶婉珠发去一封电报:“我已被南京政院录取。请你像当年送我重返前线那样来送我上学。”
深知丁晓兵性格的陶婉珠,真的来到丁晓兵所在部队。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丁晓兵竟这样向别人介绍她:“这是我的未婚妻陶婉珠!”
如今,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陶婉珠掩饰不住对丁晓兵的欣赏:“我看《历史的天空》时,总觉得他有点像姜大牙。虽然有些‘可恶’,但很有血性。男人嘛,军人嘛,是该有这股子劲儿!”
在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期间,有两件事让丁晓兵至今难忘:一是由于当时左手写字还不利索,课堂笔记常常记不下来,心一急手一用力,笔尖就插进本子里折了。有时他一生气就拿钢笔往桌子上戳,一个月里,他竟弄坏了9支钢笔;另一件事是第一门课程考试,丁晓兵请求教员为其延时20分钟,教员没有答应,结果他因书写过慢,卷子没答完,只考了78分,这是丁晓兵在校学习期间,惟一一门80分以下的课程。这让丁晓兵铭记在心:在人生的字典中,没有“照顾”二字。
能够战胜死神的人,难道还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吗?关键时刻,丁晓兵的血性气质又显威力了:为了提高左手的书写速度,丁晓兵想了一个法子,从学院图书馆借来一本《资本论》,每天晚上别人休息了,他就在学习室里抄书,一篇两篇,一章两章,几个月下来,他硬是把《资本论》抄了几大本,左手写字的速度大大提高。如今,丁晓兵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成了无锡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的绘画也颇有造诣,有两幅作品获省市一等奖,还举办过个人画展,八一电影制片厂专门为他拍摄了《独臂绘丹青》的专题纪录片。1988年5月,丁晓兵以“优秀学员”的成绩完成了南京政治学院的全部学业。毕业分配时,他向学院党委递交了一份让领导和同志们大吃一惊的申请:我没有在基层任过职,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带兵人,就要到基层去摔打磨练自己,去接受又一次超越自我的新挑战。
丁晓兵被任命为某团八连指导员。上任的第二天夜里,连队紧急集合,黑灯瞎火中只有一只手的丁晓兵,怎么也捆不好背包,当他拎着不成形的背包跑出去时,全连官兵已列队等候他好半天了。丁晓兵觉得,那一刻大家看着他的一道道目光,就像一根根钢针刺痛着他的心:“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资格去带一个百十号人的连队,又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带兵人?”
“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品格!”打那以后,丁晓兵从打背包练起,培养锻炼自己不服输、不言败的精神品格。缺只胳膊,他就嘴脚并用打背包,嘴角常常被背包带磨破,弄得背包带和被子都是血迹斑斑,连队通信员站在门边,一边看一边抹眼泪,实在看不下去了,几次上前要帮指导员一把,丁晓兵对他说:“你能帮我一次两次,你还能帮我一辈子吗?”上千次的练习,丁晓兵打背包的速度赶上了连队官兵,他再也没有拖过连队的后腿。一次,全团搞骨干集训,一名班长责怪枪不行影响了射击成绩。丁晓兵在一旁说:“什么枪不行,中午才校过的!”一句话,让这名战士来劲了,他提着那支自动步枪走到丁晓兵面前:“指导员,给我们露一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丁晓兵的身上,只见丁晓兵沉着自信地走上靶台,一个标准的卧姿装子弹,“啪!啪!啪!”5发子弹打了47环。掌声中,这名班长羞红了脸。其实,这并不是丁晓兵的拿手好戏,让人叫绝的是他打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立姿、跪姿射击,单臂持枪,成绩从来没有低于良好;投手榴弹,一出手就是45米以上,又远又准。
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丁晓兵身上都变成了现实。他一只手往牙刷上挤牙膏,用小指和无名指夹住牙刷,拇指和食指把牙膏一捏,往后一拖就成了,动作干净利落;系鞋带,他先用脚尖踩住一头,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牵住另一头,左右来回穿插几下,一个漂亮的“一字型”蝴蝶结打好了,动作一点不比正常人慢;有时家里来客人,他也会“露上一手”,切土豆,无论切丝切片,刀法娴熟,比得上等级厨师的水平。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可以自己驾驶摩托车,带着爱人逛街,至今也少有人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给设在右把手上的油门加油的。
带兵就要把兵带得嗷嗷叫 带兵人的血性风骨是对部属最好的激活和号令
丁晓兵最爱唱的歌是《热血颂》、《血染的风采》和《好汉歌》。他的经历告诉他,平时嗷嗷叫,战时才能顶呱呱。带兵重在带士气,就是要把兵带得嗷嗷叫。
1993年底,丁晓兵走马上任当上了营教导员。这个营是个多年与先进无缘的单位,4个连队中没有一个是先进。丁晓兵一到这个营,接连干了两件事,一下子把全营的士气带了起来:
第一件事发生在支援地方水利建设的工地上。这年冬天,当地气候异常寒冷,天上下着雪,地面结着冰,施工进度受到极大影响,眼看着难以在上级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丁晓兵从全营挑选出10余名身强力壮的党员干部,自任队长组成了“党员突击队”。只有一只胳膊的丁晓兵挖土不行,就找来几个膀大腰圆的官兵轮流与他搭档抬土,干得最苦时,丁晓兵累得鼻子直流血。工地上飘扬的“党员突击队”旗帜带动了全营官兵的高昂士气,兵还是那些兵,可一天竟干出了两天的活,施工进度突飞猛进。最终,他们奇迹般地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主动支援其他营完成任务。凭着这股子拼命的劲头,这个昔日次次完成任务都当“副班长”的后进营,第一次登上了领奖台,扛回了师“施工先进营”的红旗。
第二件事,丁晓兵带领参加完重大军事演习的官兵走在返营的路上。100多公里的徒步强行军,让官兵们疲惫不堪,大多数同志的脚底都起了血泡,当行至距营区还有5公里时,一些官兵开始掉队。丁晓兵挺起胸膛走到队列前,声音洪亮地作了简短有力的动员后,果断下达了“全营奔袭回营”的命令。他领着干部、党员,打着旗帜,喊着口号,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结果全营几百号人只用了24分钟就全部回到营区,总评成绩超过了当时师里的五公里训练标兵连队,让全师上下刮目相看。年底,这个营党委被评为“先进营党委”。
“带兵人的血性风骨,是对部属最好的激活和号令。”丁晓兵从实践中体会到,我们这支涌现过“大渡河十八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和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豪杰的队伍里,军人的血性一直在传承,战士们不仅自身很有血性豪情,也最佩服有血性的带兵人。1993年底,老兵退伍前夕,团领导带领机关工作组来到二连蹲点。该连有6名老兵正在闹情绪。机关工作组的同志找他们做工作,他们竟当面顶撞说:“丁晓兵带兵不是很有一套吗?叫他来试试。”当时还是政治处干事的丁晓兵奉命来到二连后,把这6名老兵召到一起,开门见山地亮底:“今天来,不单是为了说服你们,而是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大委屈,是你们的问题,你们正确对待;是干部的问题,我负责解决。”见丁晓兵是个性情中人,6名老兵直截了当地把心中的怨气全说了出来。丁晓兵实打实地给予解答和解决,让这6名老兵很是服气,还主动编排了一台《感谢军营》的文艺节目在连队演出。结果,二连的老兵退伍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至今许多官兵都清楚地记得,2003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在封堵寿县瓦埠湖高西闸堤坝特大管涌的战斗中,丁晓兵带领200名官兵绘制了一幅与洪水生死搏杀的壮丽画卷:当时,在场的水利专家介绍,这个特大管涌如不在8小时内封堵住,大坝就要决堤,寿县几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财产将会毁于一旦。眼见着管涌里喷出的水花和泥沙越来越大,丁晓兵急红了眼,大喊一声:“不怕死的跟我来!”他一边在没过小腿的泥浆中抢运沙石袋,一边领着战友们呼喊号子,高唱军歌,一时间,军旗招展,歌声喊声响彻大地。经过几个小时的苦战,当封堵管涌的围堰围起来时,他才感觉断臂处钻心的痛,脱下假肢才发现,断臂局部已溃烂,一小块乌黑的弹片从皮下露了出来,他悄悄地找来镊子、棉球,自己咬牙把弹片从肉里拽出来。管涌堵住了,大堤保住了。目睹了这一场景的连队指导员陈国桢激动地说:“一个独臂英雄,带出一群血性男儿。这样的部队让人一看就长精神!”
血性的本质是敢于担当 血性在他身上获得了巨大的张力
在为官做人的实践中,丁晓兵不断赋予血性以深刻的内涵,也使“血性”二字在他身上获得了巨大的张力。
在丁晓兵当指导员第4年时,他所在的八连荣立了集体一等功,成为闻名全军的标兵连队。上级正组织力量总结宣传丁晓兵的事迹时,连队发生了一起意外亡人事故。当时,有的领导和战友对他说,你提升在即,宣传在即,连队出事时你又在外集训,可千万不能将这起事故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呀。但丁晓兵在连队党支部会议上,主动站出来:“我是支部书记,责任由我承担!”他在向上级领导和工作组报告时也是这么恳切要求。结果,丁晓兵没有提升,被平职调到团机关任职。对此,他无怨无悔。
“他是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敢试敢闯的血性汉子,他活得很真实、很坦荡、很刚正、很透亮。”与丁晓兵搭档的团长陈锡春,对丁晓兵的“阳刚美”有更深刻的感受。一次,上级考核组到团里来考核军事训练,丁晓兵发觉考核过程中有不少脱离实际的做法,便直言不讳地向负责考核的首长提出质疑。经过认真研究后,考核组对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及时进行了纠正。事后,有人说丁晓兵太“冒失”了。丁晓兵却在党委常委会上慷慨陈词:“部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平时发现问题不纠正,战时就要吃大亏。如果我们明明看出了问题,却唯唯诺诺,不敢讲出来、改过来,这样的领导当得就太不硬气了!”
2001年初,丁晓兵所在团驻外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处于拒腐防变的“风口浪尖”。为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团党委决定,派出得力领导干部加强对驻外执勤部队的领导力量。可派谁去呢?党委会上,丁晓兵一拍胸脯:“我去!”有人劝他:那可是高风险的“雷区”,搞不好要断送政治生命!丁晓兵从容地答道:“如果个人承担一点风险,能让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部队的工作更加保险,我觉得值!”丁晓兵就是凭着这股子血性,把分散在近千公里执勤点上的部队带得正正规规,管得井井有条。年底,他分片包干的两个连队,一个荣立集体三等功,一个被武警部队表彰为执勤先进单位。丁晓兵不仅走上了团政委的领导岗位,“英雄好汉”的形象也在官兵心中更加丰满和高大。
第五篇:鄢晓忠优秀事迹
鄢晓忠老师主要先进事迹
鄢晓忠,男,中共党员,1963年10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教授。
鄢晓忠老师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织和领导安排,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08考核为优秀,且被推评为长沙理工大学的优秀教师。
一、教学工作
鄢晓忠老师既从事理论教学,也从事实验教学等工作,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与同行好评。全年工作量达到900学时。
1.理论教学
本科教学:2008年为本科学生主讲了《燃烧理论与技术》、《净洁煤技术》、《热力设备运行与故障分析》3门理论课;指导了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38名同学的《锅炉原理课》课程设计,指导了2008届12名热动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设计。
研究生教学:2008年为研究生主讲了《流化床燃烧技术》理论课程,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2008年毕业研究生l名。
2、实验教学
独立指导并完成了本院及城南学院三个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自动化(热工过程))锅炉系列课程(锅炉原理、锅内过程、工业锅炉及设备、热力设备及运行、燃烧理论及技术、锅炉测试技术等)的实验教学任务。
二、科研工作 1.论文 2007、2008两年在权威、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指导的研究生第一作者4篇,2008年7篇,ISTP检索3篇(第一作者))。
2.科研
2008年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6项,其中主持横向项目3项。
三、专业及实验室建设工作
1.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主要执行人(负责人为李录平教授),为专业建设项目的申请、建设作了大量工作。
2.负责了“风电动力工程”专业初期的调研与论证工作(该专业已获国家批准,2009年招生)。
3.在学校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负责修订与调整了教学计划,从2008年开始在2006级热动专业中增设了核电专业方向,并且与湖南火电建设安装公司签订了定向联合培养核电人才的协议,目前核电专业已分班开课,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
4.“能源清洁转换与高效利用实验室”是2008年中央与地万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本人作为子项目负责人负责了其中“燃料特性分析实验”、“燃烧产物分析测试实验系统”两个项目的工作,总投资240万元(全院600万元)。负责了从调研、论证、计划制订、设备选型、招标等全过程的工作(目前招标已完成)。
5.作为主要人员积极组织并参与省级和国家级“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申报与建设工作。
6.2008年暑假组织了热动实验室与教研室的搬迁与恢复工作,特别是独立进行了锅炉与燃烧实验室搬迁及搬迁后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没有因搬迁而影响教学任务的落实。
四、管理工作
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主任,主持和负责系里的全面工作。如:专业与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校重点课程)、试卷库建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它日常工作等。
五、其它工作
1.主编《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检修》,中国电力出版社(清样已出,在校)。2.主讲《60OMW超临界机组锅炉设备及系统》,湖南宝庆电厂培训班,2008.10。3.指导的“典型煤种掺合混配燃烧优化试验研究”项目获批为湖南省2008年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六、获奖情况
1.2008被推荐并评为长沙理工大学优秀教师。
2.“煤粉细度对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获2008年湖南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3.2008年指导的毕业论文《某厂75t/h燃煤锅炉烟气除雾系统改造研究(城南)》被评为长沙理工大学2008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陈琪华
1.鄢老师平常教导我们要吃得起苦,不在乎吃苦与否,方能在学习、科研和工作上步步提升。很多次外出做项目试验,鄢老师带领我们几个师兄弟爬进锅炉炉膛,指导燃烧器喷口流量和压力的测试方法。每次做试验,都要爬很高的梯子,并且由于喷口的风沙很大,眼睛都睁不开。有次在岳阳做试验,指导我们用身体感受炉膛里面的流化状态,就像被沙漠中流沙淹没一样。出炉膛的时候,笑呵呵地询问我们:“感觉如何”。做完试验后,要求我们总结试验结论,寻求更好的方法与方案。
2.学问要求很严谨。每次做项目或者试验方案,鄢老师都要求我们翻阅很多文献资料,再三讨论,甚至每个词语的表达都要再三斟酌。
3.生活中,鄢老师就像父亲一样对待每个学生。经常开玩笑地说:研究生既要研究学问,对象问题也要好好研究。
4.由于常年的辛苦工作,进来出现几次头晕现象。但是,鄢老师仍然坚持工作,晚上快一点了,还给师弟发短信,为一个规划项目提出修改意见。这次,病魔无情地侵袭鄢老师的身体,现在医院住院观察病情。
422794991 2010/11/26 16: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