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调解员(候选人)聂晓东事迹
优秀调解员(候选人)聂晓东事迹
----以陪同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为延伸点,为来访群众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伸出援助之手,提出法律建议,做到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群众解难,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们作为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2008年,市司法局探索创新社会管理,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困难群众,派聂晓东律师进驻市信访调处中心,参与信访接待,他的专业、中立、亲民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来访群众的信任。他在工作中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对于咨询类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认真研究解答,为来访群众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引领信访人依法信访,解决盲目上访和闹访问题。
2010年6月聂晓东在市信访调处中心值班时接待了信访人姜义,姜义在为用工单位施工时受伤,用工单位承担了住院期间医疗费用,但没有为他申报工伤,他因为这个来到信访调处中心上访。在接待中,聂律师引导姜义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劝其罢访。同时以援助律师的身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告诉姜义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并指导信访人及时在法定期限届满前申请工伤认定。聂律师将姜义的情况向市法律援助中心进行了汇报,在援助中心的指派下,他担任姜义的援助律师,向红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
裁。援助律师历经9个月,从解答咨询,主动跟踪服务到代理劳动争议仲裁,终使纠纷圆满解决,充分发挥了法律援助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年来,聂晓东陪同市领导接待信访事项165例,值班接待信访解答法律咨询560例,参与重大疑难信访事件听证及调处研究50例,化解群体访事件35件次,成功调解代理案件158件,为信访人挽回损失345万元。积累信访记录八本,近800页文字材料。
2009年4月至8月,他受理了泸州市来庆务工人员钟祥华工伤补偿劳动争议纠纷申请法律援助案。聂晓东指导帮助申请人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依法重新提请鉴定。又三次上门找用工单位依法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帮助钟祥华要回了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协议在用工单位签字后,受援人钟祥华追到大门外找到背人的地方拿出一叠钱以示酬谢,被聂律师婉言谢绝。此前钟祥华弟弟从海南省特地赶来大庆照顾钟祥华生活,多次打电话请聂晓东吃饭,都被聂晓东谢绝了。在援助过程中,聂晓东经常拒绝当事人的吃请,他把当事人表达感激的朴素情感时常铭记在心,受援人拿着锦旗、跪地谢恩的场面让聂晓东不能忘怀,法律援助能够改变受援人的人生轨迹,让他对法律援助这个职业充满敬畏,让他感到从事的职业的神圣,让他在法
律援助的路上义无反顾的一路前行,实现自我价值。
——助残便民加班加点,真情服务温暖人心。为了文明城市多一分和谐的音符他不计苦累……
2012年3月29日聂晓东律师加班加点连夜受理调处了一起残疾人主张损害赔偿案件,他趁热打铁,残疾人当晚拿到赔偿金35000元。
3月29日春雨绵绵。聂晓东去让胡路区调处群体信访案件回到办公室时已是晚上六点。这时进来四个求助的当事人。刘清涛,男,汉族,农民,50岁,住址肇州县托古乡大沟村赵生屯(残疾证号***15971聋哑),在其姐姐刘艳霞和父亲刘新等亲属的陪同下来到市信访调处中心信访。诉求2011年6月21日在为明丽木器加工厂干活时左手中指被电锯致伤,雇主支付了其住院医疗费等25000余元。主张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后期治疗费等。信访人的监护人和代理人声明与雇主之间系亲属关系,不想做伤残鉴定,想根据伤愈情况和解解决纠纷,请援助律师帮助测算可能获得赔偿款金额。面对远道而来的残疾人和年近八十的老人,聂晓东又一次选择了加班。
受理:对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0.十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6)“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符合十级伤残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释》,按照黑龙江省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90元计算,十级伤残劳动能力丧失百分之十,赔偿二十年,申请人可获残疾赔偿金15180元。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经请示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聂律师当即电话约谈雇主,双方有和解基础。考虑到申请人是聋哑残疾人,其父亲年近八十岁,又是从肇州县来大庆,商请雇主来中心面谈。经组织双方学习《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双方同意参照十级伤残标准核算赔偿金额。经聂晓东律师主持,双方达成协议:
1、雇主赔偿申请人残疾赔偿金15180元;赔偿申请人伤残后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以及后期可能因本次受伤而产生的医疗费等合计19820元;总计35000元,于本协议签字时一次性给付。在律师见证下雇主当即支付赔偿金35000元。
体会:援助律师加班一个半小时,没有让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和残疾人及其亲属跑第二次。贵如油的雨夹雪在路灯映照下仍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带着几分寒意……援助律师拖着疲惫的身子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却送给了受援人更多的温暖,大庆这个文明城市又多了一分和谐的音符。
——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运用法律政策帮助信访人维权。聂晓东在信访值班工作中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以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为工作目标。在接待信访人时仔细倾听,认真记录,讲法析理。具体做到:
(一)对于信访人有理但无证据或缺少证据的事项指导其获取证据维权,并传授谈话技巧取证方法等。许多被拖欠劳务报酬而手中又没有债权凭证的农民工从咨询解答中受益。
(二)对于虽然有理但需逐步解决的事项劝信访人耐心等待,不应重复越级上访。王庆桐与某县人事争议案件,多次来市上访要求恢复公职或病退。县人事局答复,市人事局复查信访人都不服并到省进京上访。作为疑难敏感的信访案件聂晓东受命为其提供援助。他研究了某县改革文件及信访人提供的材料,写出了三千字的《法律意见书》。意见书指出了某县制定政策和县乡落实政策中的瑕疵漏洞。经市、县信访部门努力2011年10月王庆桐获得一次性救助金5万元,每年享受低保待遇4171元及额外的大病救助金5000元。
(三)对于通过信访制造影响,企图获取法外利益的信访人劝说其依法信访。
(四)对于目前无证据证明,年代久远,即便努力也难以获得有效证据的信访人劝说其息访罢访。避免走弯路发生不必要的费用成本。
(五)对于既无理也无证据的信访人劝说其息诉罢访,更不要上省进京越级访。林甸县张翠英上访称:其父张洪山1975年参加劳动时摔伤,1995年与村委会达成协议给予适当补偿。2009年张翠英认为协议是在被欺诈情况下签订,要
求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给予其父工伤待遇并起诉,被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张翠英来市上访,聂晓东明确指出:协议已履行14年,现申请撤销已过除斥期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是企业,不能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建议息诉罢访。
六年来,群众工作中心人员换了六批,聂晓东律师始终还坚守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上。变化的是渐老的容颜,不变的是那颗真诚服务群众的心。
第二篇: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精选)
主 要 事 迹
XXX同志自担任葛山村调解主任以来,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已度过了十八个春秋。他热爱党、热爱人民,在调解工作中,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平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调解技能,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精心呵护着自己的一方土地的安宁,尽心尽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被村民誉为乐于奉献,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XXX同志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以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为宗旨,急群众所急,需群众所需,想群众所想。常常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名,不要利。经常利用休息日和晚上时间帮助群众,调解纠纷。例如:去年2月份,本村XXX组村民XXX与本组村民XXX因宅基地纠纷发生口角继而打架造成XXX腰、肌肉破伤共花去医疗费1000多元,双方邻里关系一度紧张。XXX发现这一纠纷后,主动上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次劝说。最后,双方达成和好协议。同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来本村务工多的特点,还适时开展了外来人员的管理和调处工作,严格把好登记入住关,做到对外来人员一视同仁,推进与当地群众关系的融洽。例如:去年五月份,本村砖瓦厂外来务工人员XXX夫妻关系不和,发生矛盾,女方在思想上产生轻生的念头。通过XXX的多次上门调解,做工作后,夫妻双方最终和好相处,在砖瓦厂一道高高兴兴的上班。XXX同志为捍卫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XXX还积极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常深入归正人员和边缘青少年家中,与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并及时做好了安置帮教工作的移交和衔接,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宗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在镇司法所的指导帮助下,围绕“抓规范,强基础,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了定帮教对象,定帮教力量,定具体帮教措施,定期检查实现表现的“四定”及处理与帮教相结合,专门机构与社会帮教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制度。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为载体,细化职责任务与工作目标,对帮教对象政治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巩固改造成果。在安置帮教工作中,以思想教育为重点,教育刑释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之真正改过自新。通过深入仔细的工作,XXX村归正人员重新犯罪和青少年犯罪明显减少。
XXX同志还经常对帮教、涉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信息员的作用,对涉教人员进行按月帮教,按月进行台帐记录,对涉教人员进行动态管理。经常教育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公生明,廉生威。XXX同志长期以来从没有吃过大家一顿饭,拿过人家一分钱。坚持公德在民心。不论使什么人之间的纠纷,总是深入群众,多方调查,防止偏听偏信,误判误断。坚持做到大小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多年来,做到无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无群众集体和个人上访事件。用一名农村普通党员的标准,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默默无闻的奋斗在基层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的履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平安建设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留给自己
**街道调解员 ** **,今年42岁,自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勤勤恳恳,为人忠厚老实,对工作充满热情,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他以强烈的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情。尽心尽力协助**街道调解委员会其他成员,以维稳和化解群众矛盾为工作中心,开展调解员培训、宣传法律知识,参与群体访案件和重大矛盾的调解处理工作,为街道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调解技巧和能力
**同志在部队时曾经从事过法律部门工作,转业后他深深的认识到曾经所学习的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地方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复杂多变的情况了。为此他虚心的向老同志请教,耐心的听当事人的叙述,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从事调解工作以来,认真钻研调解方面的理论知识,从书本中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016年与区政法办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编写了《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调解手册》,参与和调处群众矛盾44起案件。通过对法律知识和不断学习,目前他已经由一名人民调解门外汉成长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成了调解战线上的一名法律政策和调解知识的讲解员。
二、心系群众,把群众诉求的当成大事来处理
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与人民群众直接面对面。农村工作复杂琐碎,一点小事也有可能造成群众上访。“群众的事再小也要当成大事来办”,这是**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15年**村村民李某某反映邻居李某新建的房屋过高,遮挡了他家的阳光,反映到村不给解决,李某某认为李某欺负他家,准备找人与李某“算账”,一场所可能造成的流血冲突就要发生了。**同志不顾自身的安全,找到两家当事人说明其后果,并找来村里辈份高的长者进行劝说,通过反复做李某的工作,同意把高出的部分进行拆除。从而也避免一场冲突发生。这几年来通过**调解的大小纠纷不甚枚举,作为人民调解员的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别人快乐了,自己觉得很幸福。“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留给自己”,这是**追求的目标。
三、加强基层培训,搞好传帮带工作
**街道共计21个行政村,近一半以上的村面临旧村改造,土地征迁等工作,矛盾信访隐患多。仅仅依靠街道调解委员会一班人远远无法解决,发挥村级调解委员会作用就显的特别重要。在区政法办指导下和街道调解委员会的统一的安排下,2016年全年**同志先后举办了三次村级调解主任培训会,在会上通过他这几年的调解心得与调解技巧手把手的进行传授,同时他还针对每个村不同村情制定了考核细则,指导各村制作调解文书,进一步规范调解各项工作。现在参加的培训的各村调解主任已经都要能独立的完成调解文书的制作和记录。为街道人民调解工作步入正规化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篇:优秀调解员
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xx乡xx村党支部书记兼乡专职调解员xx同志
xx乡位于江苏省沭阳西北部,距县城30多公里,乡域面积47.7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6万亩。现辖xx、xx、xx、xx、xx个行政村,x万多人口。xx村位于xx乡东南方6公里处,全村共有878户居民,11个村民小组,人口数量近4000,总耕地面积6000余亩,社会总产值约在700万左右,全村人民平均收入4800元。近年来,随着区域性经济发展,村民、集体、企业、法人之间的各种纠纷越来越多,管理好这样的一个大村对于身为xx村党支部书记、专职调解员xx同志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一、扎根基层,学法用法,打好调解基础
xx,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53岁,是一名在基层第一线工作了三十余年的村干部,三十多年来,先后担当xx村村委会主任、书记,乡法律服务所主任,xx村党支部书记,xx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当选为xx村党支部书记。自当选xx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负责村里全面工作,同时对人民调解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参与调解乡里、村里各类重大矛盾纠纷,极积配合乡、村调委会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一直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身到农村发展、维稳工作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营造了和谐社会环境。为更好的做好人民调解工作,xx同志乐意担
当专职调解员,结合一直以来的工作实绩,于2011年被正式聘为乡专职调解员。为确保做好调解维稳工作,xx同志深知:纠纷减少没有法律保障是不行的,为有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村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实现纠纷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xx同志积极学习法律法规,不仅运用到依法调解工作中,在村党支部制定的两委干部定期学习法律法规和人民调解工作计划中,他通过各方渠道收集法律法规相关书籍,为村组干部的学法用法提供素材,进一步激发村组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二、强化要求,严格自律,端正调解态度
xx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知道哪里有纠纷,他都会尽心尽责的在第一时间前往及时化解。就算是芝麻大小的纠纷他也从没懈怠过、厌烦过,他常说,“‘人行好事不问前程’,许多矛盾都是由一点点的小事引起的,如果调解不及时、调解不到位,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会走向激化,成为社会大问题,所以老百姓的事无关大小都得高度重视。”正是以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自律精神才造就了他事必躬亲的工作态度,也正是他对这种态度的落实让他赢得了干群的一致推崇,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三、服务群众,不畏艰难,做好调解工作
通过以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xx同志深知:只有平时多和村民接触,聊聊家长里短,增进感情,把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
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为此他在做好本村工作之余经常随着各村包村干部走访各村,加上他之前多年来辗转多村的工作足迹,使得他成了全乡老百姓间的名人,这为他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别人遥不可及的优势。
近几年xx村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拆迁工作,村民安置、康居建设等进程中随时都有爆发纠纷的危险。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后,在康居建设过程中,包工头xxx因为资金不足导致中途拖欠地方在工地从业人员的工资,纠纷发生后在短时间内激化,村民情绪激动奋起,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康居建设的进程,与村民安置工作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能导致工程的搁浅,引起更大的民怨,在报警协调未果的情况下xx同志赶到现场,一方面稳住村民情绪,另一方面联系包工头共同约谈开发商,协调资金问题。把开发商工作做到位,开发商当场调动资金,跳过包工头发放民工工资,使得矛盾在瞬间化解。事件后他时时不忘关注开发商与包工头、包工头与民工间的资金往来、发放是否到位问题,稍有疑惑就主动地与当事人沟通,从而使得接下来整个建设过程中再没出现相关问题。
一年来,xx同志购买阅读相关法律法规书籍20余册,调解大小纠纷近30件,有效防止矛盾纠纷激化3件。正因为有像xx同志这样
人民调解员,才使得我乡连续多年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因有xx同志这样的调解员书记,才使得如今的xx治安稳定、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连续几年实现上访“零”指标,村民的小日子也蒸蒸日上。
第五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
万方浩,1955年7月生,汉族,湖南临澧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生物入侵、生物防治及昆虫生态等方向研究,创建了我国新型学科-入侵生物学,组建了一支具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入侵研究国家团队;多次成功组织国际和全国生物入侵大会,提高了我国生物入侵领域国际地位与影响。先后主持973计划等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8项;发表论文360余篇(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15部;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为入侵生物学学科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勇,1966年6月生,汉族,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现任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及南方蔬菜清洁化生产的技术与理论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排名第一),其它奖励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及湖南省“12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在《Biodegradation》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4部(95万字),培养硕士和博士15名。
郑建秋,男,1960年10生,汉族,重庆云阳人,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二级推广研究员。
长期从事蔬菜病虫测报、防治、植物检疫等相关试验、研究、推广工作。先后主持部市重大项目16项,一般项目30余项,参加国家项目4项,引进、研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120余种(项),以第一发明和第一设计人获发明专利1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和推广奖30项,出版著作14部,独立撰著《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大型工具书一部,拍摄病、虫、草防治录像片和技术光盘20余套,发表论文和技术文章70余篇,协助CCTV和BTV
制作科普节目60余期,培训北京市和外省市各级技术人员约15万人。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