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5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
申报指南
为了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西安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和《西安市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持续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申报条件
(一)园区应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经营主体明确,组织形式先进。
1、蔬菜类园区。以露地蔬菜为主的园区面积在1000亩以上,以设施为重点的园区设施占地面积不少于200亩。基础及生产设施建设投资累计不少于500万元。
2、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园区。规模在5000亩以上,达到国土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要求。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成方连片、排灌方便、实现节水灌溉,地力水平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田间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小麦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玉米达到600公斤以上。
3、果业类园区。园区集中连片栽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园区主栽品种一致,纯度达到95%以上,优果率较当地相同树龄果园平均水平高20%以上,达到农业部水果标准园的创建标准。
4、休闲类农业园区。园区面积在500亩以上,以农业生产
— 1 — 为基础,规划科学,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
5、畜牧类园区。生猪出栏在8000头以上(母猪300头以上),蛋鸡存栏在10万羽以上,肉鸡出栏10万羽以上,牛存栏在500头以上。
6、综合类园区。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经营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
(二)对已享受过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项目不再重复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
(三)以蔬菜、粮食、畜牧业为主的园区,重点产业占比达到80%以上;综合类园区不要求重点产业比,主要以发挥其生产基地、生态屏障、旅游休闲、引导辐射和示范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园区为主。
(四)畜牧业园区要达到市级标准化示范场要求,生态循环利用,动物防疫设施健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五)各类园区农产品生产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主导农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综合类、休闲农业观光园区要通过整体环境评价。
(六)生产组织方式先进,园区投资主体明确,形成“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
(七)支撑服务体系较为健全,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网络配套,功能基本到位。
(八)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 — 2 — 业服务网络。
二、资金扶持重点
市级资金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建设,新型农业产业培育,农业发展先进典型模式推广提升,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建设等。经认定的每个园区依照规模和发展情况予以补助。
三、有关要求
(一)各区县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符合条件的园区按照《西安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编写大纲》(见附件3)编写申报材料,联合财政部门做好园区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对初审合格的园区按照市上分配的名额择优汇总排序。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专家评审综合意见、申报园区投资计划汇总表(见附件8)、规划方案、绩效评价表(见附件10)各8份。
(二)各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在申报园区项目时,要依据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布局,突出园区规模效应、种养循环利用,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及市场开拓等方面有优势的园区;倾斜扶持以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经营主体,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的园区。
(三)各区县农业、财政部门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对于申报的园区项目,要在现场考察评审的基础上,择优上报。项目上报时严格控制上报数额,不得超额申报(指标分配表见附件2)。
第二篇:现代农业园区申报书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1园区名称: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
1.2建设运营主体:承德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1.3管理机构:承德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
1.4创建范围
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整体处于南部燕山地槽和北部内蒙古台背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幅员面积1546.24平方公里。以新杖子乡、八家乡为重点,分布于安匠、新杖子、东小白旗、刘杖子、大营子、下板城、甲山、上谷、满杖子、八家等10个乡镇。东界平泉,南接宽城、兴隆和市区鹰手营子,西连北京,北邻承德市区、滦平县。1.5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以新杖子乡、八家乡为重点,涵盖新杖子、八家等10个乡镇,138个行政村,5万户,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9万人。规划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2万户。
2015全县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48.6万亩,粮食、蔬菜、食用菌总产量分别达到20.3万吨,60万吨、22万吨;肉、蛋、奶和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分别达到19.5万吨、5.1万吨、0.35万吨和0.2万吨。全县直接从业人数6.5万人,农牧业产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同比增加11.5%。
1.6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1.6.1农业类型
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以山区特色果品和山区生态环境为产业背景,以“农业生产”、“娱乐参与”、“游览观光”为主题营造生态环境,种植特色果品蔬菜,开发有经济效益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全园紧紧围绕生物链、生态链、文化链构景分区,积极发展适合山区的一产+三产的融合经济之路,形成良性发展系统。
以特色旅游村建设为重点,“发挥优势,打造精品”这一主线,立足区位、资源两大优势,坚持超前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思路,把农家游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使全县休闲观光产业得到良好开局和稳步推进,成为承德市农家休闲旅游中心。
充分利用示范园及其周边特有的农业和农村自然与人文资源,注重地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特色产品的培育与生态休闲主题的创新,突出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拓展农业的休闲、游憩、生态、文化与教育等多种功能,着力把休闲农业示范园培育成为承德县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为燕山—太行山区域扶贫开发和山区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1.6.2气侯特征
园区地处南部燕山地槽和北部内蒙古台背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重要的山地农业区,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间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 热同期和局部气候差异明显的特点。春季风多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雪少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6-9.1℃,≥10℃的积温2600-3500℃,持续天数159-181天,无霜期127-155天。年降水量为450-850毫米,73%集中在夏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气候灾害以干旱为主。山川秀美,林地覆盖率达55.20%。
1.6.3人口结构
规划区内农业人口14.9万人,从事农业劳动力58625人,其中男劳力26581人,女劳动力32044人。
1.6.4耕地现状
示范园区内耕地面积23617.15公顷,林地面积85357.68公顷,草地面积44156.48公顷,水域面积1712.36公顷。土壤类型分为三种,10个亚类。其中,棕壤类土占土壤面积的49.72%,褐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32.94%。
1.6.5农民收入情况
依托承德县“承德国光苹果”品牌,整合现有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和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目前,发展相对较好的新杖子乡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和八家乡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
(1)新杖子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新杖子乡80%的村均已发展农家游产业,2个村被市旅游局确定为全市旅游“示范村”;共发展精品采摘园32个,年接待游客5.4万人次;发展农家饭接待户72 户,新建垂钓园7处,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为群众直接增加收入1000余万元。
(2)八家乡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八家乡果园面积1530公顷,其中,板栗面积730公顷,苹果树面积600公顷,其他干鲜果品200余公顷,年果品总收入达180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达1800元。现在果品逐渐进入盛果期,板栗总产将达600万公斤,总板栗收入将达4800万元,仅板栗产业,人均可增收4800元。
(3)休闲农业迅速崛起。依托果品产业的发展,承德县委、政府拓展“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农家饭菜、观光采摘、休闲垂钓、农业生产以及田园风情为依托,延伸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功能:特色产业富民,农家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家游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尤其以新杖子乡、八家乡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发展最具特色。新杖子现有农家院70余家,其中市级星级农家院38家,垂钓园5个,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平均年为群众增收1000多万元。
(4)蔬菜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2015年示范区内蔬菜播种面积2.2万亩,其中露地菜1.7万亩,冷棚0.3万亩,温室0.2万亩,年生产蔬菜8.5万吨。其中,百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3处(下板城镇北圈温室示范园区、安匠镇后沟冷棚示范园区、安匠镇一间房蔬菜示范园区)。
(5)食用菌产业持续递增。规划区内有食用菌种植户600多户,年生产3500万袋,产量3、5万吨,年创产值2.45亿元,主要集中在金厂、南大洼、曹碾沟等村。金菇菌业公司位于刘杖子乡金厂村,始建于2012年,该公司打造“蒲公英”式发展模式,规模已遍布刘杖子乡,总面积2100亩,菌棒加工厂4个,日生产能力16万棒。建设标准棚1000个,栽培面积2000亩,生产总量2000万袋,产量2万吨,产值1.4亿元,利润1000万元。
1.6.6农业资金投入情况
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依托龙头带动,包装建设总投资1.8亿元的万吨优质菇菌标准化基地项目、投资363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750万元农机购臵补贴项目等。借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小水富民、扶贫开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完成了10个行政村生态综合治理2.48万亩,总投资2124万元,使配套机井达到430多眼、水池水窖1500多个、风力提水示范工程46处,硬化采摘路20公里,基本实现水利化,果园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82%。靠水保驾,果品产量连年增加,果品优质率达到了85%以上。同时,疏浚整治白河河道已形成梯形水平面18处10多万平方米,修建白河河坝1.5公里,新修建白河河坝1.5公里。
第二章 园区优势与特色
2.1精心编制规划
承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把园区规划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委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专家编制了《承德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20)》及《全县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全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等专项规划。规划编制突出体现了统筹性、可操作性、尊重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特点,按照“实施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燕山—太行山区域扶贫开发,实现山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规划建立“一核心带动四板块多园区(多基地)”的产业格局,倾全力打造具有承德县特点的“山上森林覆盖、浅山经果缠带、平川粮蔬连片、林下菌禽满是、畜禽集中养殖”的产业全景图。建设思路、任务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内容十分明确,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得当有力度。2.2运行机制完备
2.2.1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承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成立了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发改局、农工委、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农发办等局委办主要领导组成,成立“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指挥部”,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县发改局、农工委、农牧局、林业局等局委办主要领导任副总指挥,根据任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顺利实施。
2.2.2成立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
按照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成立了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示范园区管委会,管委会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运行的管理机构,设定为副县级事业单位,为承德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法定代表人,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口径,在建设任务上,管委会按照整体规划布局组织实施。管委会下设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协调办公室、建设部、项目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部和农民培训服务部。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协调办公室,主要负责行政、接待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关系,负责与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有关的各项工作的协调对接、各项工作落实和考核。
2.2.3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
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该专家委员会的职能是向承德县南部农业示范园管委会就休闲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方针、规划、管理以及重大项目和研发资金的使用方向提供咨询服务,保障休闲农业示范园示范项目的健康运行。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2.4园区管理机制完备、运行顺畅
建设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农民主导三大模式混合运行。
(1)政府主导。核心是由政府主导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配套政策制定、科技力量配备、公共资源供给等,并在园区内设立管委会或管理服务中心全面管理园区的建设和运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经济组织和经营大户入驻经营或租赁经营。目前,该模式最具执行力,且见效快。
(2)企业主导。由公司全面开发和管理园区,政府指导协助企业进行园区建设的资金筹集和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公司与合作组 织、农户结成经济共同体,组织农民进行生产。
(3)农户主导。由农民发起成立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地方政府给予政策项目指导帮助,园区的管理与运作均有农民企业家或合作组织负责,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产业生产基地,形成“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2.3建设规模合理、主导产业清晰
2.3.1园区建设规模
新杖子乡现有采摘园面积3万亩,八家乡现有采摘园面积2.3万亩。
2.3.2农家游产业
示范区立足承德县南部资源禀赋,山峦叠嶂,多奇峰异石,以山区特色果品和山区生态环境为产业背景,积极发展适合山区的一产+三产的融合经济之路,加大投入力度,突出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拓展农业的休闲、游憩、生态、文化与教育等多种功能,着力把休闲农业示范园培育成为承德县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示范区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游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新杖子和八家乡。
新杖子乡农家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现在已成为富民增收的新途径,该乡素有“绿色果品之乡”的美誉,曾荣获“全省绿化先进乡镇”、“河北省果品专业乡”等称号,并被确定为河北省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全乡已形成10条经济沟、300家农家院、成立了农民果品采摘专业合作社7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休闲旅游龙头 企业达到10家。现有各种干鲜果树2.8万亩,290万株,品种有苹果、草莓、大枣等20多类,每类又包含10—20个品种,年产优质果品2000万公斤。目前已经建成四大果品产业基地和六大经济示范区成为全市十大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基地之一。
八家乡位于北京周边区、京津冀都市圈、宽城、承德县、兴隆三县交界处,山水俊秀,层峦叠嶂,空气清新,花果飘香、民风淳朴,是人们旅游、休闲、避暑、怡情、体验山水田园风光的理想之地。近年来,八家大力发展观光怡情、休闲度假、果品采摘,垂钓餐饮等乡村旅游,现已形成游玩、休闲、垂钓、采摘、美食于一体的山庄3处,4个果品专业合作社,有160个果品大户,果树共有60160棵。着力打造“休闲家园,生态之乡”。2.4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2.4.1园区种养结构合理
由于园区内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属典型的种养结合区。园区内采用种养结合模式,种植业通过作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出养殖业所需的各种食料,养殖业以种植业的副产品为饲料生产出入们所需的肉蛋奶等高级食品,同时排泄出粪便经过发酵后还给农田作为有机肥料被作物吸收利用,形成了物质能量互补的生态农业系统。
2.4.2产加销游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条完整融合度高
承德县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方向性、全局性工作,立足“环保养殖、有机菌菜、生态果品、优质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各类合作组织、经济组织、金融机 构等共同参与,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多种模式,加快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到消费,产加销游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了全县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
示范区近年来按照专业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开展规模化、产业化果园的经营与休闲农业的发展,而且,伴随目前发展势头的看好,部分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助推升级,开展果品采摘和农家饭基础上的多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新杖子乡目前已形成10条经济沟、300家农家院、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休闲旅游龙头企业达到10家。而且,成立了农家游果品协会,各村成立了农民果品采摘专业合作社7个,入社群众1000余户。
八家乡近几年发展了4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其中,森河源果品专业合作社,有160个果品大户,注册资金为600万元,果树共有60160棵。该合作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共同利益为目标,坚持取信于民,秉承“诚信为本,重在合作,品牌经营,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森河源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
同时利用园区内优质果品大力发展采摘旅游业,以充分发挥园区“科技”与“生态”两大特色旅游优势,全面打造“科普采摘之旅”这一特色旅游品牌。将科技讲解、旅游、果园生产采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
本规划充分体现农业的生产特征,将参与性、体验性贯穿于农事活动、农展节庆和农技展示中,同时,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和 休闲性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使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承德县及其周边城镇居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体验农村情趣的旅游需求。因此,旅游项目设臵及旅游产品开发应当遵循参与性原则,让游客充分体验与享受旅游的乐趣。
2.5经营机制改革创新
以“突出核心、层级拓展、主轴统领、全面升级”的总体思路,整体打造,突出亮点。以打造农业休闲谷作为开发方向,以当地农家特色和现有景区(点)为基础,政府引导,形成乡村旅游农家乐体验片区,打造主题性农业休闲谷,发挥抱团集聚效应。推出“爸爸去哪了”等主体性活动,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弄湿体验等休闲项目,融合乡村观光、儿童乡村游乐、休闲购物、民俗体验、农业采摘、拓展运动和农家体验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乡村综合旅游休闲”。
以“绿色、生态、有机”为统领,推进现代林果业大发展;引进林果蔬新品种,打造山地农业的科技引领的示范区;以“三化”标准开展果品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与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周边就业,提升林果的资源价值。
以“生态化”、“本地化”和“接地气”为特色,以“微旅游”为目标,利用八家乡立体地形,景观视觉相对通透,满足农业开发基础上的旅游开发,重点打造“农-游”相融山地农业休闲体系。
同时,立足于农业现代科技、文化创意及沟域经济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区域特色经济。2.6果品质量控制体系完善
以县绿色食品认证为依托,全面实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重点要加强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形成市场约束的“倒逼”机制,开发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园区内“承德国光”、“庄鑫园果品”等主要农产品先后通过了“三品一标”、“绿色有机”认证。2.7科技支撑有可靠保障
承德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承德市畜牧研究所及承德市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均有科技互助协议,基层技术服务有农业区域片站和基层乡镇农技站等,可满足技术科技需求,其中,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制定园区规划,邀请其专家、教授为园区的技术顾问。
依托全国新型农民培育重点县建设,以阳光培训、技能培训等为载体,围绕休闲农业发展开展“点对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果树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营销和品牌建设等,以及由其延伸出来的农家院建设、清洁卫生保持、农家饭菜挖掘、乡村文化整体打造等。目前,示范园区共培育“致富能手”、技术工人等新型农民1000余人,大大促进了“农业绿色增收计划”的实施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2.8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园区资金投入 承德县政府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和国家、省、是安排的有关试点示范项目等优先用于示范园区建设,制定了具体支持办法。全面落实入园企业优惠政策,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建立完善了融资、投资机制。将各级政策性资金将园区倾斜,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发展承德作为京津现代农业产业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的作用,集中力量创建园区建设。
借助国家省市各级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发挥现有的防沙治沙、巩固退耕还成果后续产业、中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等项目资金,将项目资金优先考虑园区建设。2.9生态环境
以果品产业发展为基质,以“两园区”为核心,以“骨干路网、河网”为骨架,以景区(点)、采摘园、水库(坑塘)、精品农庄、特色养殖基地等为点(块),组成“基质-核心-骨架-点(块)”的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分区,以整合示范区休闲农业空间开发新格局,将休闲农业元素打造为供人消费的“旅游”产品,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良性互动。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大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生态服务功能。开展人工林改造试点工程,重新构建乡土、多层、异质的山丘坝生态系统。开展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提倡种植乡土物种和乔灌草的物种搭配,优化林种结构,加速丘区和坝区生态环 境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高。打造“挖掘与整合、植入与再生、引进与培育”的大旅游格局,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再升级为竞争优势。
构筑污染物分类、综合防治与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路径。加强休闲农业示范园“面源”污染物的“三重”拦截,科学施用农药,搞好农膜回收利用,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杜绝次生污染;加强重点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收集清运与处理体系;加强重点养殖基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突出旅游资源和市场的深度对接,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休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环境。
2.10设施装备完善
示范区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土地整治和产业规模化经营为依托,进行综合治理、规模开发,在暖儿河流域的满杖子、八家两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实施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新打、维修机井38眼,维修坑塘1座,新建蓄水池9座,新修水窖50座,埋设、维修地下输水管道36公里,配套输水管道14公里,架设低压线路4.39公里,修护地坝0.59公里,修环山路8.41公里,新修、维修桥涵4座,改良土壤500公顷。
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及水利工程,既上水平,又省投资,园区内外 水系贯通,进有水源,排有出路,正确处理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景观用水之间的关系,将生产、生活用水分臵考虑,完善旅游农业园区水循环系统,提升水环境品质,满足观光农业园区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的需要。
园区内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完善,管理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50%。
第三章 推进园区建设的思路与打算
3.1总体思路与目标
3.1.1总体思路
着眼于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从承德市、承德县的全局高度,以积聚产业要素、实施梯级开发的发展思路,谋划示范园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生产”、“娱乐参与”、“游览观光”为主题营造生态环境,种植特色果品蔬菜,开发有经济效益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全园紧紧围绕生物链、生态链、文化链构景分区,形成良性发展系统。
3.1.2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
以“多彩农业”为主题,打造集农业观光、园林游憩、科普教育、民俗体验、购物娱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生态休闲田园。
按照“一次性规划、分阶段实施、多类型并存、滚动式发展”的原则,用6年时间,到2020年,以承德县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为契机,将示范区打造为山区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一面旗臶,实现示范园“一带两片两园区”的总体建设目标,成为燕山生态休闲农业的中心。
通过产业结构、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化利用,示范区重点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树产业,培植假日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基地。尤其是,依托新杖子和八家乡两乡镇 的“国光苹果”品牌,重点建设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和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重点发展集现代农业示范、农业科研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以带动承德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2)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目标(2014-2016年)
从示范区本身出发,创新休闲农业游业态,引导休闲农业游升级,打造花果沟域和坡地田园休闲公园和乡村风景道。
这一阶段着眼于整个示范区,重点打造新杖子山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和八家山地立体果树示范园区,设计开发二十四节气花果沟域、中国优质小国光苹果栽植示范基地、山地远动休闲公园、特色农家院、山地度假酒店等项目,以及设计开发集生态采摘、民俗体验、文化休闲、水上娱乐、极限运动、野外生存体验等具备参与性、体验性的系列旅游产品,建设特色突出的生态民俗型花果沟域和坡地田园休闲公园。
示范区的乡村风景道主要有两种类型:滨河生态型,主要沿主干公路和河流布局;生态、民俗、新居型,主要是新居沿路分布。考虑交通价值、视域价值的融合,设计融合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乡村风景道,对于提升示范区旅游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2、第二阶段目标(2017-2020年)
从示范区整体提升和辐射带动的视角出发,积聚产业要素、实施梯级开发,打造承德市黄金旅游线路第三极,承德市环城游憩带核心节点,承德县南部旅游区(生态瓜果文化休闲)增长极。
这一阶段以“突出核心、层级拓展、主轴统领、全面升级”为指导,以前一阶段实现的目标为核心,突出沿路、沿河休闲景观带休闲带为功能轴的建设,打造万亩果园片区、主题农庄组团和热杂果循环经济片区,以形成沿路、沿河休闲景观带休闲带为功能轴,主题农庄组团为第一功能环,热杂果循环经济片区与万亩果园片区为第二层功能环的完整功能格局,实现示范区休闲农业游的梯级开发。
从承德市、承德县的全局高度着手,强化优势基础,巩固本地客源市场,面向远程客源市场,重点构建承德县南部旅游区(生态瓜果文化休闲)增长极,构建承德市环城游憩带的核心节点,构建承德市黄金旅游线路第三极,以实现从而实现景区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和谐互动。3.2重大任务
按照整个示范园区规划的要求,本规划重点针对两个园区乃至两个核心区进行更为详尽的规划和设计,即瞄准新杖子乡(苇子峪村)和八家乡(深水河村),为此,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由整个南部示范区聚焦为两个园区或两个核心区。这样,依据两个园区乃至两个核心区在整个南部中所承担的功能,进行本次规划任务的详细分解。
3.2.1休闲农业体验
结合新杖子乡和八家乡现有的果品发展基础和已具规模的采摘园,尽可能降低气候对多果种植的影响,建立多果采摘园,如苹果、桃子、梨子、樱桃、草莓等,避免单一采摘给游客带来的乏味。
建立开心农场、休闲主题特色体验、农事体验等农业科普教育,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有更为亲身的了解和认识,真正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艰辛,生活中认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而且,在特定区域可开展果树认领项目,每个果树按照一定的价格认领归市民,每年收获采摘由认领者负责。日常管理由园区管理人员和认领者共同负责,在认领者无暇顾及的时候,管理人员负责经营。
对有特殊需求的游客可开展果品选购、专人配送,建立果品配送网或联系电话,有需求的游客可以在网上或电话订购果品,园区配专人按时配送,以满足不同游客对休闲农业体验的需求。
3.2.2生态创意农业
生态创意农业主要集中新杖子乡的中北部沿主干道分布。利用新杖子乡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以及拥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休闲农业,为配合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档升级,在生态创意农业区可按照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种养殖等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示范、设施农业园、有机农业园、特色种养殖园区,以让游客近距离接 触和体验农业的特色种养殖方式,具有很强的农业教育和体验。
而且,在创意农业园内,为进一步丰富或增强游客对创意农业的体验需求,可增加七彩农业园、采摘农业园、体验农业园等项目,以及农田认领、特色农产品配送、开心农场等外延项目。
3.2.3亲水休闲娱乐
亲水休闲娱乐主要在新杖子乡和八家乡现有的河流水系、水库或坑塘沿岸布局,建设亲水木屋,用于滨水宿营、度假、养生实验场等。成立划船、垂钓、漂流等俱乐部,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和亲水平台。建设滨水跑道用于户外滨水运动养生。建立水景餐厅品尝滨水三鲜。
3.2.4农庄休闲度假
利用新农村建设和目前已有的休闲度假农庄,打造具有满文特色的集吃住于一体的生态农庄,用于游客短期休闲度假。尤其是,休闲农庄一定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保持乡村的淳朴和风格,要卫生、干净。在进行休闲农庄的打造过程中,可适当考虑地窖冬暖夏凉的自然调节作用,可将地窖建为休闲农庄的度假胜地、休闲娱乐场所等。而且,在进行农庄建设的时候,尽量使用乡土植物篱代替砖混院墙。
生态餐厅的装饰和建设要以本乡本土的材料进行建设,尤其是可以采用花草、林果等植被进行装饰,餐饮用的桌椅、板凳、筷子等尽量取自原生态,让游客尽情品位农家饭的同时,有种回归自然地感觉。
农家饭尽量体现乡村原生态,将融合满族文化的八大碗展现给游客,开发具有时间序列的节假日饭菜(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在不同年代的饭菜,让游客可以体验到不同年代的年夜饭等节日饭 菜。
3.2.5综合接待服务
为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体验需求,在综合接待服务区设臵咨询中心、景区综合展览馆,游客解困、答疑,并方便游客对整个景区的了解和自己的行程安排。建设多媒体会议中心、接待室方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开辟养生实验场、林语养生苑、特色宿营地开辟多种形式的综合接待,并减轻或消除游客休闲观光后的疲劳。建设购物中心和停车场,购物中心尽量与城镇超市形成互补,以农村、农业和农民特色的产品为主打。
3.2.6风情景观长廊
沿主干公路开发风情长廊,如果花展览、典型区规划图、景区入口临接主干道的大门等风情展,让游客在未进入景区即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有一种广告宣传营销的作用。在制高点或视角开阔地,建立观景亭,让游客站在一处,可将整个景区尽收视线。设立摄影或写生基地,如婚纱摄影、景观摄影等,满足摄影爱好者的休闲观光需求,同时,将不能接带回家的视觉产品通过摄影保存起来。设立自驾营地、慢跑道,满足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而且,在特殊地区,建立特色产业园。3.3重大措施
3.3.1抓机构建设,提升园区组织保障
承德县政府要根据示范区的实情,成立统筹发展部门,科学划分启动试点、重点突破、全面实施三个阶段,实践跳出农村建设农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调整农业发展农业的基本思路,整体朝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一体化的方向努力,构建新型“农”和“游”关系。
3.3.2实施保障体系
(1)实施“堡垒工程”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示范区要按照建、转、选的方式,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建”,就是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科学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形成网络完善、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转”,就是按照“不分比例、不限名额、有多少转多少”的思路,建立责任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整顿、集中转化;“选”,就是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选拔任用新机制,把符合党章要求、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领导班子。
(2)实施“素质工程”
实施党员干部“素质工程”,形成以干部培训基地为龙头,县、乡、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同时,以造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党员队伍为目标,推动农村党员队伍朝着技术型、技能型、经营型、管理型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3)实施“先锋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示范区要形成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作用”为主要内容,实施“先锋工程”,在党员干部和普通无职党员中开展“我为新农村建设 做贡献”主题教育和“明岗定责、考评创星”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体现先进性,在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中体现先进性。
3.3.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健全园区技术创新体系
(1)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针对示范区需要,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要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通过3到5年的建设,力争使示范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试验示范基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
(2)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一针对示范区,可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新强农。加快构建村镇培训网络,发展强化农林水类专业培训。
(3)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科教单位的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开展技术引进、科技推广、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4)坚持产规、产研集合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产业一个研发体系”的要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把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全面启动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示范区围绕果品和休闲主导产业,选取新品种,建立新技术示范园区和研发示范点,进行攻关、研发、集合、示范,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产业发展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形成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经过3-5年努力,在示范区建成2个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初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主推技术入户率由现在的35%提高到60%,新品种覆盖率达到70%,果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贡献率由现在的40%提高到70%。
3.3.4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管理机制
(1)确保上级财政下拨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推广和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
(2)争取信贷支持
根据有关法规政策,涉农贷款增速应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切实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制造、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项目和高科技农业项目。信贷方面要对园区建设进行适当倾斜,建设一批效益好、影响大的重点示范项目。
(3)积极利用社会资金
内聚外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外资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业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融资体制。
(4)加大园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参与多级别、多形式的招商会、贸易洽谈会、会等活动,鼓励商家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加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兴办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接国家、省和市扶持果蔬、肉鸡、食用菌等农牧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资金扶持。
3.3.5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1)发挥园区优势,推进京津冀农业合作
加快园区农民创业园、外来商家创业园、承德县对外合作引种创新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合作交流前沿平台建设,力争形成一定的承接农业特色产业的转移承接基地;加大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动植物品种,名特优稀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藏、综合开发的技术和设备的力度,学习外地先进的农产品流通运行模式以及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园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科研机构在肉鸡、果蔬、食用菌和生猪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合作发展,合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2)拓展经济技术合作,推进承德县农业特色产业进程
加强园区及合作方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跨区域公司来园区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和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和培养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支持园区农业企业到外地进行考察学习交流,鼓励园区农村科技人员参加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鼓励国内外学子回乡创新创业,以及互派学者、到外地培训与进修、举办研讨会等,推进园区生产、加工及经营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鼓励园区企业技术成果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园区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推动园区农业科技更加全面地融入全球化进程。3.4工作打算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近两年园区要着眼发挥引领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积极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全面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更好地担当起现代农业探路先锋的职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收储体系、风险分担体系和处臵体系,逐步消除农村资产变资本的障碍。
3.4.2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强化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大力支持新型市场主体,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充 分发挥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两个带动”作用。
3.4.3提升专业配套服务
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培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服务机构,积极面向农村开展产权抵押融资、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拓展保险品种范围,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支持保险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积极发展产学研联盟。
3.4.4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结合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通过规划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崇尚人文、适度规模、突出特色、生态环保等理念有机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性载体,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和“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推动“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3.4.5创新产品产销模式
大力推进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建立“订单生产、定向供给”模式,构建高效顺畅的农产品产销链条。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保障金融机构农村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3.5示范引领 着眼于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从承德市、承德县的全局高度,以积聚产业要素、实施梯级开发的发展思路,谋划示范园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生产”、“娱乐参与”、“游览观光”为主题营造生态环境,种植特色果品蔬菜,开发有经济效益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全园紧紧围绕生物链、生态链、文化链构景分区,形成良性发展系统。
3.5.1立足优势发展,实现跨越转变
旅游业产品需求正向观光、休闲生态游产品过渡。伴随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体验的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示范区有山水、森林、草原、冰雪、温泉等生态资源,特别是在环京津地区承德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观光游的基础上,利用避暑、温泉、冰雪、狩猎等资源融入体验、度假、休闲元素,做好避暑文章,打好文化牌,开发低碳环保、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形成以民俗文化、休闲农庄、乡村酒店为主的、针对不同消费者群、内容各具特色、结构层次合理、类型多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实现由单纯的观光游向休闲娱乐游转变。
3.5.2 抓特色,强实力,加快成果转化
承德县宏观发展呼吁农业生态旅游名片和形象窗口。市域层面上,承德是一个旅游城市,旅游业不仅促进了承德的经济发展,而且提高了承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2014年初,市委、市府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方针,把旅游业作为 支柱产业来培植。旅游业是关系到承德经济能否加快发展的大事。长期以来,承德在旅游宣传上以突出皇家园林及其周围寺庙为主。作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永恒的,它们的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但要真正做到旅游兴市、旅游立市,仅仅打“皇家牌”是不够的,所以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突出“皇家、生态、民族”三大特色,并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为此,示范园区可以借助这一市域发展定位,依托本身富庶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3.5.3加大推广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保证推广的持续性。加大对企业科技成果,特别是基础性科技成果的补贴,提高其科技成果使用水平。加大对企业自主科技成果研发、推广支持力度。降低农户科技成果的初次使用成本。
3.5.4充实培养人才队伍
招聘、签约引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等专业人才,建立农村土专家人才库,收集资源人,加强推广人才队伍培养,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增加一线人员深造机会,改善科技成果研发、推广人员工作环境条件,装备好推广人员推广工具,保障推广人员工作经费,提高一线人员待遇,改善一线人员评职进级条件和聘任限制,提高其主动性、创造和积极性,留住行业人才。
第三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范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11.4%。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范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 2 集聚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先进科技示范区和安全生产展示区
3、打造一批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推动已建肥东白龙长王、肥西官亭马河湾、丰祥、肥西严店苏小、西郑岗、长丰造甲宋岗,在建的肥东八斗大张、长丰杨庙十井、长丰朱巷庞孤堆、梁圩七个万亩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项目园区建设;着力推动包河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产业园、包河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观光园,肥东陈集乡陈集村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肥东民族乡万亩亩设施栽培产业园、元疃镇丰宝万亩食用菌产业园、撮镇镇建华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长丰以水湖为核心万亩设施草莓产业园、吴山车左、桥冲万亩南冬瓜旱作农业示范园,肥西以高刘为核心万亩大葱种植产业园、三河以西湖为核心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十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发展:将大圩镇东大圩现代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园区与烟墩丙子渔场、万亩湿地生态保护区和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融为一体,打造环巢湖15公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园区;立足庐阳、蜀山区生态区位优势,将庐阳蓝斯凯、禾润农业园区、千亩设施栽培园区和千亩早西瓜基地,与蜀山区汤氏园艺、林艺园艺、蜀山农业科技示范园串联成珠,打造环北城15公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园区;以马鞍山 3 现代牧业2万头奶牛养殖园区、民族乡万亩设施栽培基地为核心,新安、健达、旺盛、宏峰、桂和、鑫华、鑫顺、发忠众多养殖园区,及丰宝、福泉、金色大地、汇景农业、新世野等众多种植园区星罗棋布,打造全省一流店白路20公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低碳农业,与肥东新城农产品加工园区遥相呼应;将三岗苗木产业园、严店万亩露地蔬菜产业园、三河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链接成带,两侧一公里分布着存安苗圃、山河园林、湖光葡萄、田野菌业、景南农业、西湖莲藕、丰隆莲藕、昌隆莲藕等众多农业园区,着力打造合铜路15公里高效农业产业园区
四、工作重点
1、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结合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土地复垦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主体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体产业,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园区主体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70%以上。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
2、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4 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3、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园区建设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园区技术优势,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4、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园区建设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5 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5、加强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的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掌握园区建设有关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推广,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其作为引领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出成效。要认真抓好园区规划,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明确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事项。积极搭建园区建设产业载体平台、产业融资平台、产业培训平台、产业政策平台、产业服务平台,推进各类园区建设。
2、加大政策扶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认真落实XX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整合高效设施农业、规模高效农业、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品牌建设、农业标准化建设等财政扶持资金,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领域。各地配套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园区建设向优 6 势产业带集聚发展。
3、加强认定管理。市、县(区)要认定一批市、县(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园区快速发展,为加强市级园区建设,市农委将配套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和考核评比办法,实行申报认定制,动态管理、能进能退,会同有关部门每年进行一次目标考核,授予“X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称号,予以认定授牌。积极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附:X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
X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
一、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园区的农田整治要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种植业类园区要求土地平整,地块方正,朝向一致。亩均配置沙石机耕路6米左右,主路宽4.5米,支路宽3.0米,两边衬砌路肩,农机具下田作业便捷;亩均配置排灌水沟(渠)10米左右,排灌分系,合理配置泵站、农电、库房等设施。畜禽型园区要求畜舍排列整齐,结构合理,环境清洁卫生,配有沼气池,80%的粪尿 7 通过沼气处理或其它生态利用。水产型园区要求鱼塘排列整齐,布局科学合理,水深符合养殖品种要求,鱼塘塘埂有护坡或驳坎,并有足够的宽度,不漏水,园区内有机耕路,且平整、坚实,道路畅通。电网、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齐全。
二、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①特色种植园区:特色经济作物园区(含露地蔬菜和水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5000亩以上;大棚蔬菜园区(含草莓和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1500亩以上;②特色养殖小区:特色畜禽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年生猪、奶牛、肉羊、肉禽存栏出栏量分别达1万头、200头、400头和10万羽,区域性年存栏出栏量分别达5万头、800头、2000头和100万羽;③特色林木园区:苗木花卉和经果林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分别达1000亩和500亩,区域性规模分别达3000亩和1500亩;④生态休闲观光园区:以种养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核心示范基地主导产业集中连片达3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达1500亩以上;以苗木花卉和经果林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面积分别达500亩和300亩以上,区域性面积分别达1500亩和1000亩以上。
三、具备一定的科技应用水平。园区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主要生产技术居市内领先。具有良好 8 的技术开发能力,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研发基地。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培训能力,成为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的技术传播基地。具有一个以上的技术依托单位。具有较大的科技投资力度,用于科技试验、示范的投资占整个园区投资中的比例每年不低于5%。
四、建立较完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一是符合产业发展导向:产业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环保政策和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符合XX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要求。园区有明确的科学规划,已纳入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与城市、城镇化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符合农田保护区有关要求。二是有明确的实施主体:核心示范区主要建设单位或实施主体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三是具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园区所在地的土壤、水分、大气等环境因子应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主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
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核心区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周边地区,其中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高于所在区域平均水平的30%以上,经济效益高于所在区域平均水平20%以上,园区辐射周边农户年增收10%以上。经济效益:主导产业经济效 9 益突出,其中设施蔬菜种植园区经济效益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露地蔬菜种植园区经济效益每亩纯收入2500元以上;经济林木及果业园区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设施林果园区经济效益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畜禽养殖园区经济效益高于所在区域平均水平20%以上。生态效益:各园区农田林网化面积达80%以上,平衡施肥面积达7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以上%,氮肥当季利用率达4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达80%以上。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第四篇: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汉中市农业局(2012年10月16日)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机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的原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创立市县共建模式,启动省级园区建设。第一批、第二批命名的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按照以县为主、市县共建、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牵头包抓的方式快速推进。每个园区分别由一个市级部门牵头,三个部门协同包抓,包抓部门与县区政府签订园区建设框架协议,包抓时间为三年。包抓部门和各县区政府每年整合不低于500万元的项目资金投入到包抓的园区,牵头部门每二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推进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力争用3~5年时间集中优势资源将省级园区打造成具有汉中区域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地区新型农业培育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展示区、有机农业和农耕文化先行区。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洋县贯 溪现代农业园区收储土地2032亩,土地性质已由农业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园区四条主干道已经建成,有机产业中心综合楼、天宁寺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招标,即将开工建设,已有8户取得有机双认证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勉县周家山现代农业园区投入80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入园企业达到35家。今年新引进入园企业4户,投入资金4.89亿元,其中投资3亿元的凯迪生物质能电厂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78亿元的清波公司茶多酚项目已进入设备招标阶段,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公司万寿菊项目和运通公司经济鱼养殖项目已投产达效。汉台春雨现代农业园区已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220万元,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园区8.2公里主干道路基工程、物流中心冷库建设库体工程已经完成,两个万头猪场已完成土地平整120亩,一个已开工建设,设施蔬菜一期工程正在实施,无抗饲料加工厂建设已完成扩初设计。留坝高江现代农业园区已开工建设。
(三)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各县区严格按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编写大纲》要求,立足实际,科学制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一方面紧紧围绕优质稻油、生猪、茶叶、柑桔、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综合考虑立地条件、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园区集群;另一方面按照产学研一条龙,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注重产业配套,合理布局种养、加工、营销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着力探索“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方式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精农业”的基本路径。通过科学规划,反复讨论,共编制省级园区规划方案23个、市级园区规划方案15个。其中:粮油3个,养殖8个(含水产),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9个,茶叶14个,中药材3个、农产品深加工1个。经过积极争取,省上今年新认定和命名我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实现了省级园区县区全覆盖。9月份,我们组织三个专家组,对市级园区进行深入调研,按照园区申报条件和建设标准对园区规划方案和建设单位进行了严格的考核。经园区办认真筛选、专家评估、提交市政府现代农业园区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对符合条件的2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认定和命名。目前,11个省级园区和27个市级园区正在修订完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四)坚持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绿色标准。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态,在园区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标准,以打造朱鹮品牌为着力点,以“绿色、有机”为基本内涵,以先进技术装备为依托,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绿色有 机产业。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有124户企业、187个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135万亩,其中省、市、县三级园区龙头企业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5万亩,占63%,注册品牌52个。绿色有机产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成为我市农业园区建设最为鲜明特色。不少园区创立了猪-沼-菜,猪-沼-果(茶)和种养休闲生态循环模式,对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园区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园区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成立土地银行或土地流转信托投资公司,建立县级土地流转风险调节基金,引导农民自愿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农业园区规范有序流转。目前全市向农业园区流转土地35000亩,已达成流转意向32000亩。洋县贯溪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政府收储机制、白云现代农业园区土地租赁机制、勉县周家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托管机制、定军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转让机制、宁强千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茶园)入股机制、西乡杨河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承包机制、城固大鲵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征用机制为全市土地流转创立了先进模式。
(六)强化工作基础,推进园区规范化管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 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园区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加强园区办工作力量,明确责任分工,整合相关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形成发展活力。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园区申报条件、建设标准、评审程序、资金监管、考核验收等规范化管理规定,坚持信息公开、公正透明、科学发展的原则,对各县区申报的省级和市级园区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园区规划的科学性。
(七)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园区扶持力度。市直成员部门认真贯彻市政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积极发挥部门职能,派出专业人员到各园区调研,提出了农业园区包抓项目和措施,15个成员部门分别与4个省级园区签订市县共建框架协议。市发改委多次向省发改委汇报争取,为洋县贯溪现代农业园区争取陕南循环经济发展资金650万元。市财政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包抓方案,积极争取相关扶持资金,今年为春雨现代农业园区争取省级财政资金520万元。市林业局领导多次到留坝县高江现代农业园区调研,制定了高江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林业扶持措施。市扶贫办领导多次赴省汇报农业园区建设,今年从省扶贫办争取农业园区项目5个(全省共20个),争取财政扶持资金2500万元。汉中供电局将春雨现代农业园区农网改造列入 2012~2013年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90万元。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规划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民银行、地电公司等部门都较好地发挥了部门职能作用,制定扶持措施,形成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方案起点不高。部分园区受思想理念、企业实力、科技水平、资金来源等因素制约,规划起点较低,没有很好的体现现代农业理念。
(二)科技支撑力较弱。我市园区基本上属于“三低”水平的开发,即产品层次低、技术水平低、装备低端化。高新技术、新型装备和高端设施还无从谈起,科技含量低,产产业链条不完整。
(三)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我市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普遍存在弱、小、散问题,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招商引资工作不到位,园区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项目整合与集中投放度不够,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制约了园区建设进程。
(四)与农民利益联结接不紧密。现代农业园区的最终目标是带动农民增收。目前,我市农业园区的企业以封闭运作为主,与农民利益联结仅限于土地租赁和务工,农民以土地入股或以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园区机制尚未建立。建立带动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当前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前,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今年新认定的11个省级园区和27个市级园区正在编制实施方案,11月份都要全部启动建设,全省第四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即将申报,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调研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大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紧修订和完善规划方案,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鲜明、高端发展”的理念,尽快修订完善规划,提升功能定位。园区内水、电、路、田、绿化、通讯等基础设施要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次到位。特别是核心区,必须体现现代农业理念,做到工厂化养殖、设施化栽培、信息化管理、园林化景观培植,达到五项标准,即: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位。
(二)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坚持产学研结合,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实行农业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坚持用高新技术和新型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加强与知名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转化科研成果,把园区建成新技术辐射源。
(三)体现机制创新,提高园区经营水平。主攻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国家级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各类农 业项目要向园区倾斜,使园区成为吸引客商和项目资金的重要载体。园区管理必须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现代化生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业主经营、农民收益”的运作机制。大力发展土地集约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生态循环型农业,实行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园区经营水平。
(四)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装备水平。农业园区不仅是生态高效农业样板区,更是先进设施装备的展示区。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灌溉方便、设施配套、绿化美观。二是完善园区生产设施。大力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灌滴灌、温湿调控、工厂化育苗和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等设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三是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交易系统,着力打造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五)严格建设标准,抓好第四批省级园区申报争取工作。我们将加大力度,积极与省上沟通,灵通信息,做好争取工作。同时加大力度,严格申报条件,坚持标准,认真抓好省级园区筛选审定工作,力争每个平川县达到3~4个,全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30个左右。在实现省级园区县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再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为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领,是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的重要支撑。经过学习调研就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统领,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兴农为支撑。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将园区建设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区培育建设现代园区(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区)50个以上,每个乡镇1—2个。
三、建园标准:规模要求:集中连片种植面积600亩以上;生猪存栏3000以上;养牛500头以上,养羊2000头以上;家禽存栏超2万余只;水面养殖超100亩。
三、建园要求:
(一)特色优势明显:围绕粮食、油料、瓜菜、畜牧、水产、苗木花卉、林木、干鲜果八大主导产业选择发展基础较好,比较优势突出,带动增收明显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使园区建设既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特色产业强镇富村为基础,通过统筹规划整合优化,改造提升进一步促进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坚持以规模经营带动要素集聚,现代农业园区要以一产为主,合理配套布局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二三产,引导各种要素流向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拓展产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二)科技水平领先:强化园区建设的科技支撑。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扩大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范围和速度。积极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引进应用和广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和农牧、农林、农渔结合立体种养,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实行良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五良”配套,提高园区内生产过程和产品科技含量。园区的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三)产品优质安全:扩大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园区良种覆盖率达100%,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大力安排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施设备,采取业主自检和监管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保障园区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园区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100%。注重发展品质农业,鼓励园区内各种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采取品牌组合、重组等方式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共同打造名牌农产品。
(四)设施装备优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涝方便,用电便捷。注重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肥。园区农田有效灌排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达95%以上。大力应用先进设施装备,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等现代设施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园区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大园区内先进机械的应用,扩大农机化实用技术推广,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园区内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达80%以上。
(五)运营机制健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农
业龙头企业为主体,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到园区创业。引导工商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参与园区建设和经营,形成政府引导各有生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创新园区经营机制,引导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统一服务等形式提高园区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降低农产品销售环节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园区建设的活力。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借鉴工业园区建设好的经验,推行园区建设项目法人化管理,形成政府加强服务,业主自主经营的机制,全面落实创建和管理责任。
(六)服务体系完善:健全“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实行农技人员园区建设的对口联系包服,强化技术推广,病虫防治,疫病防控,质量监管,市场营销等服务。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按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形成配套的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农机、植保、信息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鼓励采取挂钩结对,委托代办,对口服务等多种方式推进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销售等专业化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健全服务机制,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埇桥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整合配强办公室。各乡镇组建相应的园区建设工作班子,确保园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严格考核奖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抓手,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压实一把手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三)科学编制规划: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编制好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规划,规划编制中要注重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注重规划和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注重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建设方案,乡镇和园区建设方案要经区现代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实施。
(四)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整合财政资金。区政府探索建立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资金管理新方式以及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负责农田水利建设及建后管护的新机制。按照渠道不变,优势互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把各级安排的性质相近,用途一致的财政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格局,合理配套公共财政资源,使财政资金集中发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的积聚优势。二是突破金融瓶颈:探索创新整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组建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扶持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拓宽农业贷款抵押物范围,打造一批“不脱农,多惠农”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三是加大农业保险力度:积极完善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拓展农业保险品种,将设施大棚、拱棚、果菜、畜牧养殖等都纳入保险范围,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构建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网络。
(五)扩大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学习等活动,推广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的推广应用。要借助园区的先进设备和经营能力,为园区周边农民提供农资、农机、植保等生产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埇桥区农业委员会
王大志
二O一四年六月
联系电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