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红廷老师事迹材料
刘红廷老师事迹材料
刘红廷,黔江区白石乡玉岩村校教师,中共党员。作为一名代课教师靠微薄的工资收入,为了山区(家乡)的孩子坚持二十余载,2007年,终因党的好政策,使刘红廷夫妇圆了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梦想。这二十年,对他们来说,真是不平凡的二十年、艰辛的二十年、更是无悔的二十年。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二十余载的人生历程吧!
[事迹简介] 自1987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市级贫困村——黔江区白石乡龙池村,接过父亲承办教育的重担。教书的第一天,父亲就告诫他,要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在二十余年的教师生涯中,刘老师夫妇俩在大山深处培养了三十多位大学生。2007年,刘老师在“代转公”考试中,以黔江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用为正式教师,按照相关规定,可以到黔江区较好的一些学校任教,但为了山里的孩子,刘老师放弃了优先选择权,毅然回到山区学校,继续他的人生旅程„„。
2007年度,刘老师夫妇俩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作过专题报道。同年12月,刘老师夫妇荣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2008年5月,刘老师被表彰为“重庆市劳模”;2009年又被表彰“重庆市道德模范”; 2009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薄书记亲自在半月内两次接见了刘老师„„。一次又一次份量十足的殊荣,是多少人难以触及的至高荣誉,但这不是刘老师夫妇的追求,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山区孩子的明天撑起一片蓝天。
[具体事迹] 高中毕业 回乡代课
与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交界的龙池村(原海坝村),是市级贫困村,地势偏远。1987年,刚高中毕业的刘红廷放弃外出打工,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代课老师,主动要求到海坝村任教。他惊讶地发现,全村500多名村民中,初中毕业生不足10人,高中毕业生仅5人,就连小学毕业生也为数不多,一些家长甚至产生了不送孩子读书的念头。更令人担忧的是,村里没有山外的正规老师到来,代课教师自己都识不了几个字,学校办了又停,停了又办,很多学生是读完二年级再读一年级,村里的孩子读过3个一年级的大有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教育严重滞后,村民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村民们说,海坝村的教育一度曾走向断代的边缘,幸好有了刘红廷夫妻,才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受到了教育。1987年9月1日,刘红廷把村民高光钱家的堂屋租借过来作教室,找来一些高板凳,接了一年级学生开班上课。
以前,这里的教室都用民房代替,村里10多家村民的堂屋都曾作过教室。由于农户家的堂屋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长期借用,因此刘红廷和他的学生成了游击队,一年里就辗转了四五家农户。虽然自己从小也是这样过来的,但身为人师,刘红廷却无法看着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他希望能单独修一个学校。
当时刘红廷的父亲在海坝村担任村委会主任,曾经也当过老师的他听了儿子的想法,十分赞同,并开始着手筹划修建学校。经多方奔走,最后筹得建校资金2900元,这离预算的1万元还差得很远。为了早日解决教室的问题,刘红廷就把建校的师傅请进家中同锅吃饭,一日三餐,家中的粮食被吃光,圈里的猪被卖完,教室仍没完工。为了不误工,刘红廷又借了1000公斤稻谷卖掉。1989年秋,刘红廷把学生带进了新教室。那时,他的月工资只有25.5元。1989年的秋天,一所窗明几净,拥有两间教室的小学校终于矗立在海坝村的半山腰。第一次带着学生走进真正的教室,刘红廷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有了这来之不易的学校,刘红廷几乎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这座山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当中。
变成了牛就不要误了春
“变成了牛,就不要误了人家的春”!刘红廷说,他教书的第一天,父亲就警告他,要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在他20年的代课生涯中,这句话一直铭记在心。1990年,刘红廷和高玄书喜结良缘。高玄书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一人承担了家务。1993年,村里孩子增多,高玄书成了海坝村教学点幼儿班教师。从此,夫妻俩共守一所学校。
刘红廷和高玄书每月共122元工资,暑假和寒假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微薄的工资不足以养活一家人,要想维持生计,必须得下地种庄稼。每天早上,人们还没起床,刘红廷和高玄书便起床下地干活。每天,8点15分开始给学生们上课,下午4点学生放学后,高玄书在家里做饭,刘红廷又扛着锄头走进了庄稼地。有一年,二人穷得连过年的钱也没有,找岳父借了20元钱过年。常有人劝他们出去打工,刘红廷夫妇俩也犹豫过,但究竟还是放不下村里的孩子。
1999年,按照政策,一批1983年前参加工作的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刘红廷夫妻俩都没有享受到政策。曾有亲戚对他说:“你每月工资不足200元,可你的学生在广州打工,每月就有4000多元,这样算来,你代课12年就等于把50万元丢到水中了„„ ”还继续代课吗?刘红廷心里非常矛盾。然而,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夫妇俩又回到了课堂。
固守深山 桃李满园
接下来的几年间,刘红廷几乎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这座山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当中。有时,为了请教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刘红廷常常要步行2个多小时的山路(当时没有电话),到山外的中心校去寻求帮助。在他的努力下,他教的第一批学生在毕业考试中就考出了原黔江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这在海坝村是史无前例的。付出总会有回报,1993年,他受到了原黔江县教委的表彰。村支部村委和全体家长把一面“尊师重教”锦旗送到了刘老师的手中,按现在刘老师的话说:“真的无法形容当时的感动”。
刘红廷很爱学生,他时常都会像这样把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抱在怀里和他们交流。刘红廷对学生的这种特殊的关爱,曾经一度让他在学生中间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呼,学生们都喜欢叫他“妈妈”。尽管刘红廷夫妇俩支撑着这所小学很苦很累,但他们却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流露半点不快的神色。在课堂上他们是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的老师;在课间他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大朋友,一起游戏,一起玩闹。这个宁静的山村小学总是充满着朝气。
2007年8月下旬,在重庆市代课教师择优转为公办教师的考试中,刘红廷获得黔江区第一名,其妻高玄书也取得优异的成绩,深山代课20年的夫妻终于双双进入了公办教师行列。
刘红廷教书20年来,获得了30多本荣誉证书,考取公办教师后,他本可选个好学校。但夫妻商量后申请,妻子高玄书继续留在村里教书,刘红廷则带着10个六年级学生,到条件更艰苦的玉岩教学点担任班主任。
一如既往 大爱育人
在新的更为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刘红廷更加敬业。在2007年度教学水平测试中,刘老师所教的班级名列全区第三名。2008年新接手的班级,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全区教学水平测试中,上升了89个名次。2009年度,所任教学科获得黔江区第二名的好成绩。2010年度,所任教学科在原基础上升了101个名次。除一如既往地认真教学,还时常帮助学校的贫困学生,为贫困学生搭建了一座座爱心的桥梁。有一个叫刘国旺的学生,成绩十分优异,但小学的时候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一度面临辍学的危机。从那时起,刘老师就主动承担起了这个孩子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这名学生目前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重庆市求精中学。2008年,在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后,他将“大爱中华行”捐赠给他个人的善款3万元用在了贫困学生的身上,家长和社会对他给予了更高的评价„„
醉心教育终不悔,换得山花红艳艳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刘红廷、高玄书夫妇确坚守着平凡岗位,从来不搞有偿家教,从来不违反教师“十不准”和“六条禁令”,固守着这清贫而又崇高的职业,默默无闻地坚守着山里的那些孩子,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信念,感动着孩子,感动着身边的人,感动着社会,把自己的毕生心血献给了山区,夫妇俩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山区教育事业竖起了一面旗帜。
2007年5月,黔江区委、区政府、区教委把刘红廷、高玄书夫妇树立为学习楷模,号召广大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渝报》、《重庆电视台》、《重庆交通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刘老师夫妇进行了专访,并进行了相关报道。
2007年11月,黔江区委宣传部将其事迹推荐到重庆市委宣传部,被重庆市委宣传部讨论确定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候选人,接下来的投票、综合考评结果,刘红廷老师夫妇高居榜首,被评为“2007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受到领导们的嘉奖和关爱,市委宣传部长何事忠亲自为刘红廷老师颁奖。
12月29日晚8点,面对重庆电视台直播现场,主持人问刘红廷最高兴的三件事?“我带着学生搬进新教室;看着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跨进大学校门;在政府的关怀下,通过择优录取考试,我圆了教师梦。”刘红廷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三件事。
夫妇俩始终保持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2008年5月,刘红廷再获“重庆市劳模”等殊遇,2009年荣获重庆市道德模范,同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薄书记两次接见了刘老师。
获得如此殊遇后,刘老师对自己要求更严了,思想上更加进步,在工作更加努力了,所担任的班极教学业绩几乎都是同年级第一名。刘老师经常都说,是党的政策好,让我有了今天。现在,我得以实际行动去争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二篇:刘红州优秀班主任事迹
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我叫刘红州,毕业于永年职教中心。2003年参加工作,现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十一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担任班主任已有八年了,在这八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勤勤恳恳。始终以一颗火热的心从事我的教育事业。
一、用爱心去点燃孩子明亮的心
俗话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只有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和学生做朋友,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我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关爱,尊重他们并以诚相待。
2004年9月,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担任了六年级的班主任。当时的老校长还是对我的工作有质疑的,在同事们的推荐下,老校长才把这毕业班的重任交给我,当时好强的我暗自下定决心,必须把这届毕业生教出个样儿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想做个合格的班主任我首先想到的是爱,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合格的老师,我慢慢的接近孩子们,了解孩子们,和孩子们做朋友,使学生在内心上觉得我是他们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我深知只有孩子喜欢上了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才会学好所教的学科。记得有一次,学生在假期来找我辅导作业,到了中午孩子们开玩笑的说,老师管饭吗?这一问把我愣住了,十几个孩子的饭,我还真做不了,我便问了,你们会做饭吗?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几个学生还会做饭,我便答应了他们。孩子们兴致很高,从家带的西红柿,鸡蛋,白菜等各种各样的菜,我们一起忙碌了起来,很快我就开饭了,没想到孩子们的本事真的事不可估量啊,闫丹丹等几个同学用西红柿和白菜叶做的荷花菜,真是漂亮的舍不得下口,我也下厨炒了几个菜。就这样一顿简单的饭竟吃出了师生的感情。
做好班主任,单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要和家长既分工又合作。在业余时间,我不断进行家访,短短一个星期,我就走遍了每一个学生的家。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冒着雪连续走了几个学生的家,一是调查的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二是和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虽然寒风的刺骨,路面打滑,可这些依然没有阻挡我对工作的热情,因为我的心是暖和的,因为我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奋斗。在我这种虔诚的“布道”精神感染下,我们班的班风班纪越来越好,学生家长争着把孩子送到我所教的班里,我们班的人数由原先的十几个学生增加到了八十多名。学校的校风、教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学校由原先的一百七十多人增加到现在的五百多人。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领导越来越重视我们学校的发展,把南大堡小学定为小西堡总校的“亮点”学校。
2013年9月校安工程施工,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们五年级要暂时搬到一家民居去住,称南大堡学校东校区。
这个破旧的民居已多年没人住了,院里的杂草,比人都高,院子地方不大,有一个大屋看似挺大,却光线不好。要想在这里上课,必须大费周折。我却毫不犹豫的开始了工作,拔草、砍树、自建茅厕无所不做,被蚊子叮了无数次,被院里杂草的刺扎了很多次。可是我明白我头上的汗,手上的血是在为孩子们创造学习的圣地。经过一番周折没人知道其实是历经千辛万苦我们才搬进新居。搬进新居后我便积极组织教学,组织有趣的课间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即使在这简陋的环境下也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朗朗读书声。也因为这件事我们校区多次受到李社兰校长的夸奖,把我们新校园定为三个校区的“模范校区”。
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念。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要不向学生吝啬爱,弯下腰和孩子们做朋友,就一定能建立和谐团结的优秀班集体。
二、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是每个学生的栖身与学习之地,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例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他自己首先要不迟到。要求学生不乱丢果皮纸屑,自己就不要乱丢果皮纸屑。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我会主动向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由于工作能深入细微处,本班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几乎没有迟到等不良习惯。我所带的班级曾多次被校评为“优秀班级集”、“文明我先行先进集体”。
三、结合实际,创建有特色班级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有选择地吸收别人的成功和经验,从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建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根据本班学生,讨论制定班规。创建成长树,提高学生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创建实用性的学习园地。班里按照优中差分了十个小组,每组有了积分作为排名,学生会更加积极。“好人好事栏”,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好人好事登记在栏目里,比较谁发现的多,谁被发现的多。学会发现美,才能创造美。由于这个板块开设的好,班级也其乐融融。
在班级集体活动方面,我坚持以少先队为核心设计和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如:主题班会、太极拳比赛、口算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位学生在实践中多锻炼,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其中“零分大王”——许帅奇,在长跑比赛中获得第一后,从此告别了零分。缺乏自信,很少说话的吴帅昭,在参加班级歌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还登上了“艺术节”的舞台。
四、转变“后进生”
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只要老师不离不弃,他们一定能进步的!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以 “宽容”之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爱心、诚心去感化他们,接近他们跟他们说心里话。并号召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让后进生不断缩短与中等生、优等生的距离。比如:我们班的闫子政同学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生,他经过五次转校,才转到我们学校的,成为他班主任之后我了解到他以前总是逃学旷课或者在学校玩,就是不进教室上课。有一次,闫子政没有到校。听学生说,闫子政旷课是在邯临路边玩,我很担心他的安全,便跑到邯临路边去找他,他见到我就跑,并且还大声的辱骂家长,我并没有因他的无知而放弃他,而是慢慢接近他,和他谈心,交朋友,就这样,我们俩坐到了一起,在路边聊了很长时间,后来一起回到学校。经过这一次我发现这个孩子还是可以感化的。因他家不是本村的,上下学都路过邯临路,后来每次我都接送他上下学,从此,邯临公路边就多了一道师生携手上下学的风景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身上的陋习慢慢地消失了,如今的闫子政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能够按时上下课。课堂上也敢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家长为了感谢我,执意要给我送菜,我不要,他们急得直跺脚,说是他们的一点心意,他们要感谢学校、感谢领导给他们的孩子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当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觉得,这就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五、只为工作,无私忘我
因忙于工作,几年我来很少回家,作为家中的独子,很少顾及家中年迈多病的父母。父母年事已高还要下地干活,还要操持家中大小事情。作为儿子的我觉得很愧对他们。倒是他们还总是安慰我安心工作,家里的事不要管。其实我也很想回到家里陪伴父母,享受家的温暖,有时打电话听到他们的声音甚至心疼地想哭。
2012年二月,我因得病胸膜炎住进了邯郸市第一医院,住院期间,我一直询问主治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并要求在开学前可以出院,当时,医生还批评我说:“是身体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啊!你这人真是病的不轻。”出院后,医生叮嘱休息半年,因我教的是六年级毕业班,可是最后一个学期的冲刺,我怎么能请假呢?父母和爱人强烈要求我请假养病。我耐心说服了父母和爱人,按开学时间走到了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劳累,六月份再一次住进了邯郸市第一医院,住院后,基本上每天上午在医院输液,下午回校上课。李校长看我跑的辛苦,和我商量,你还是安心住院治疗吧,安排别的老师来替你上课,我坚定的说:“我的学生我最了解,还是让我来上吧!再说我还想看着他们毕业呢!”李校长被我的真诚感动了,就没在说什么。住院期间,同病房有位邯郸的大爷了解我的事情后,感动地握着我的手说:“孩子,永年有你这样的老师,永年的孩子们真幸福,永年的教育大有希望!”
我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也相信,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与探索下,自己的工作也会越做越出色!
第三篇:刘卫红模范事迹
模范事迹
刘卫红,女,蒙古族,43岁,乌海市蒙中医院蒙医科护士长,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农工党,市政协委员,曾在北京东直门医院进修。1996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优秀护士长,2010年被评为优秀护士长,2012年被评为全市优秀护士,多次被院内选为优秀工作者,发表论文六篇,无偿献血两次,乌海市电视台报道三次个人事迹。
她在从事护理工作20年里,从最初的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今天的一名护理骨干和一名护理管理者。由于她勤奋好学,团结友好,得到了科室同志及领导的一致好评。2002年被评为内科护士长。2010年6月医院成立了蒙医科,她被医院作为护理骨干抽调到蒙医科担任护士长。特别是在2002年担任护士长以来,为本院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政治坚定 旗帜鲜明
该同志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想活跃,开放。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少数民族护理骨干,特别注重个人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将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国家统一。
在党的长期教育下,该同志在思想深处,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特别是在当选为政协委员以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遵纪守法,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党的事业,坚定不移的走邓小平指明的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章的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在工作中善于发挥成绩,纠正不足,不断提高,干一行爱一行,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多年来,在多个岗位都作出了非凡的成绩。
二、紧密团结各族干部群众
该同同志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能够和善于团结班子和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始终能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敢当重任,当好带头人,努力提高全科职工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目前,该同志首先把在单位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提高各族职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自觉性。在实践中特别注意把民族政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整治工作之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各种重大节日期间或职工家庭及个人遇到困难时,她都能热情主动地进行慰问,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
三.心系各族社会弱势群体 以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为乐 在本职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处处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为病人做好服务。有一次一位宁夏产妇失血过度生命危在旦夕,因为是稀有血型,找不到血源,从血站信息中找到她的血相符,她毫不犹豫就跑到血站献血,她自己身体很差,一直是心急供血不足,当时的血压65/45㎎,血站的工作人员很为难,这血压怎么抽?她说,救人要紧,快抽!。在一次吸痰中,因病人痰液较多加之病人激烈咳嗽,她为病人吸痰时大量的痰液喷射到他的脸上、眼睛上,她没有厌恶病人,后该患者抽血化验发现该患者是肺结核患者她仍然冒着职业暴露和被感染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安危,以满腔的热情为该患者服务。这样的感人事迹在她从事护理工作二十年中有很多很多,她这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视病人为亲人的精神体现了一个白衣天使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从一个普通护士成长为一个护士长的历程中,她深深体会到,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赢得信赖,做好民族团结,是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博爱之心是分不开的。作为护士长,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学习,教育职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通过学习,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提高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使科内医护团结一心,更要做好各民族的团结。一次,收治一位下壁心肌梗塞的回族患者,病情危重,但该患者脾气急躁,对医生、护士处置及其挑剔,但是,她天天都坚持守候在他床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并亲自为他打针、服药,做各项生活护理,就这样,通过她耐心的护理,使老人很受感动,几天后就服从了治疗,安心养病,出院时,家属激动说:“我们做儿女的夜做不到这一点呀!”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她和她的护理团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她们亲手护理康复痊愈的各民族病人,她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医院和广大患者的好评。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作为护士长,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她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把护理工作做的更好的同时要把民族团结工作进行到底。她说: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工作者,我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
2013年4月8日
第四篇:刘廷军(感恩信)
致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张老师:
您好!
自从我参加工作后,我们就没有见面了,您身体还好吗?
张老师,虽然我们只有短短三年的师生情,但您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您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至今还回响在我耳畔。还记得初中毕业时您对我说:“ 送出去一位好学生就会留下一枚记忆的金果。”我还是您记忆中的那枚金果吗?
记忆深处,您总是面对着黑板,背朝着我们,您那雕塑般的手指捏着粉笔,像流星流过天际,为我们划下一条璀璨夺目的跑道,又象是银色的钥匙,为我个开启了一座智慧之门。
您手中的那一把板刷曾无数次制造出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您的头上,渐渐使您的黑发变灰、花白的、最后成为银丝。在我们的眼中,这就是浪花,就是耐寒的雪莲,就是导航的白帆。
我知道,您虽然不是牧人,但手上却握有牧鞭,在黑色的草原上放牧牛羊,放牧骏马,也放牧着我们的理想和童年。望着您挥动教鞭的姿式,我突然想起草原上的套马杆,想起了毛泽东的诗句“数风流人物„„”
我想,那黑板像一把竖琴,您就是那琴师,每天都为我们弹奏出悦耳的乐章,那一双睿智的大手,那十根灵巧的手指,让我们的憧憬
变成美妙的旋律在教室这广大音箱里共鸣回荡。如果说我们是乐队,是合唱团,那么,您就是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
在我们的眼中,教室是一条渡船,书本就是船桨,特别是夏日里您挥汗如雨的讲授使我一下想起刚从水中提起的竹篙,对您就是撑船的竹篙,正把一批批年轻的水手送往大海。
亲爱的老师,您老是一动不动,用一生守护着那一块神圣的领地 您就是一位特殊的交警,正站在我们童年的十字路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指点迷经,为我们开拓出一条圣洁的起跑线---一条奋斗之路,贡献之路,飞翔之路。
老师,您把座位让给了我们,让给了含苞待放的花蕾,让给了童心,自己老是站着、站着,在我们心中站成大树,立成桅杆,站成一座不朽的路碑。
„„
老师,你知道吗?如今,我正追随着你踏过的足迹去收集记忆中的那一枚枚金果。
哦!老师,您的爱将在我的三尺讲台上延伸„„
祝您:每一个起点金光闪闪,每一个终点闪闪发光!
您的学生;刘廷军
2012年3
第五篇:学习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鸡场坡乡中心学校-------张炜
刘芳老师的事迹无疑是真实的,能感动人的只有真心。正由于这样,我们更要向他学习,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刘芳,白云区第三中学教师。参加工作21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三尺讲台。特别是在身患疾病,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她坚强应对,乐观处事,被称为坚强的盲人女教师。
1993年,刘芳来到白云三中成为一位语文老师,至今已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二十一个年龄了,1997年她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面对不治之症和将来会成为一个盲人的结论,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得病以来,她用残余的视力浏览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酷爱的职业,所以要选择坚持;二是四周很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好回报社会,所以刘芳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讲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成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范。
二十一年中,刘芳坚持把语文学科教了十六年,她克服了眼病带来的不便,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成绩良好,深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和爱好,没有学生会厌弃他们的老师把书拿倒,把板书写得倾斜或叠加在一起,由于刘老师会把课文和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全部背诵下来,课上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刘老师的集体作文、下子们自己朗诵作文,全班同学一起修改、点评、打分,一次作文课让每个孩子在听说读写上得到一次综合练习,效果很好。上她的作文课时而欢声笑语,时而补身体上的缺陷,给学生一个完全的老师,给自己一个完全的人格,刘芳的心态值得学习.上星期六下午,我们有幸听了刘芳老师所做有关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报告,其人其事让我心灵深处得到了很深的感悟,1993年,刘芳被分配到白云三中成水作文让他们觉得作文是如此简单而有趣。刘老师把作文放在教室里批改,让孩泪水飞溅,孩子们把这称之为他们“青春里最美的画面”。她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弥了一位语文教师,然而命运之神却没没有对她招手,1997年她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刘芳倒下,她选择了努力的生活,她要好好活着而且要活得很出色。在视力逐渐降落期间,她用残余的视力浏览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
在她的讲述中她说道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酷爱的职业,她要选择坚持;二是四周很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所以刘芳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讲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这就是她,用20年残损的视力谱写的优美的人生乐章。对刘老师先进事迹的认真学习,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一个题目,这也是我从教一生都在思考的题目:我们如何看待教师工作,或更确切地说,教师的工作是什么?与刘芳老师相比,深感差距很大。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教师岗位——特殊的岗位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烛炬。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类职业呢?不错,最近几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使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苏醒熟悉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题目。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刘芳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靠的是甚么?是一种苏醒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