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药科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
中国药科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和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教科工会《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是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是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学校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评议监督权等民主权力,实现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第四条
教代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政策。
第五条
教代会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国家、学校和教职工三者利益的关系,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团结和动员教职工为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创建和谐校园和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第六条
教代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教代会在学校行政支持下,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二章 职 权
第七条
教代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建议权。听取学校章程草案及其他基本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校园建设、学校管理和后勤保障等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听取学校年度工作、财务工作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通过权。审议通过学校提出的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
(三)评议监督权。讨论审议学校上一届(次)教代会提案办理情况报告;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学校领导干部;通过校务公开、听证会、质询会、代表巡视制度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听取和讨论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以及学校与学校工会商定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教代会的意见和建议,以会议决议的方式做出,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应当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教代会职权范围内审议通过的事项和决议对全校教职工具有约束力,执行过程中未经教代会重新审议通过不得变更。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应当提 交教代会审议通过而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对全校教职工不具有约束力。
第九条
学校通过校务会或党委常委会的形式,听取教代会或教代会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吸收采纳;不能吸收采纳的,应通过教代会全体代表大会或教代会执委会做出说明。
第三章 教代会代表
第十条
凡与学校签订聘任聘用合同、具有聘任聘用关系的教职工,均可当选为教代会代表。
第十一条
教代会代表应具备下列条件:政治坚定,作风端正,办事公道,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能力,能密切联系教职工,在教职工中具有一定的威信。
第十二条
教代会代表享有以下权利:
(一)在教代会上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在教代会上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三)按规定的程序提出提案,并对教代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进行询问、检查和督促;
(四)就学校工作向校领导和学校有关机构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五)因履行职责受到压制、阻挠或者打击报复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和控告。
第十三条
教代会代表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努力学习并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积极参加教代会的活动,认真宣传、贯彻教代会决议,完成教代会交给的任务;
(三)办事公正,密切联系群众,如实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四)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提高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五)及时向本部门教职工通报参加教代会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自觉接受教职工的评议和监督。
第十四条
教代会代表的产生:
教代会代表以院(部、系)、机关及教学辅助部门等学校二级单位为选举单位,由教职工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学校教代会代表占全体教职工的比例为13%-15%。
第十五条
代表的构成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中,直接从事教学、科研的代表不得低于代表总数的6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以及青年教职工、女教职工以及民主党派等在代表中应占适当比例。
第十六条
各院(部、系)、机关及教学辅助部门等学校二级单位在党组织主持和工会参与下,根据代表条件和分配的代表名额酝酿候选人名单,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教代会代表。学校党政工团主要负责人应当作为代表候选人参加选举,不占分配名额。
第十七条
教代会代表的选举程序
(一)院(部、系)、机关及教学辅助部门等学校二级单位,原则上按10%的差额确定代表候选人,如果上级有规定则按规定执行;
(二)在二级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本选举单位全体教职工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教代会代表;
(三)选举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教职工参加方能进行选举,被选代表获全体教职工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当选;
第十八条
教代会代表的管理
(一)代表实行任期制,任期4年,可以连选连任。
(二)教代会代表因工作需要校内调动,其代表资格予以保留;调出学校或办理退休手续的代表其代表资格停止。各二级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将代表缺额报请校工会同意后,按规定程序补选新的代表报教代会秘书长,经教代会执委会审查通过后确认其代表资格。
(三)教代会代表接受选举单位教职工的监督,必要时选举单位可以依照规定程序撤免、更换本单位的代表。教代会代表在任期内出现下列情况的可以按程序撤免:
1、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或处理;
2、因个人原因不能正常参会及履行代表职责或因严重失职失去原选举单位教职工信任,经原选举单位全体教职工半数以上同意;
3、教代会代表调离学校或与学校终止聘任聘用合同关系的,其代表资格自行停止;
4、教代会代表被学校开除公职的,其代表资格自开除之日起即行停止。
5、代表在任期内缺席教代会会议2次,并经主席团会议确认,由原选举单位终止其代表资格。
第十九条 教代会可根据需要邀请非教代会代表的学校党政领导、学院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两院院士、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离退休人员代表等作为特邀或列席代表参加会议。
特邀和列席代表在教代会上不具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第四章 组织规则
第二十条
教代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代表大会。
教代会闭会期间遇有必须处理的重大事项,经学校党委、教代会执委会或者1/3以上教代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开教代会全体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教代会每届届期为4年,期满应当进行换届选举。因其他原因需要延迟换届由校党委常委会决定。
第二十二条
教代会全体代表大会实到代表必须超过应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会议方为有效。
第二十三条
每次教代会召开前,应由执委会或校工会研究确定会议议题,成立相关会议筹备机构,拟定会议内容,报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后,提请教代会表决通过。
第二十四条
每届教代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学校党委负责人任组长,有关校领导、党政工团负责人参加的教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筹备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下设若干专门工作机构,一般为秘书组、宣传组、会务组、提案组、组织组。
秘书组:负责拟定会议的开闭幕词、各类工作报告、主持词、会议决议及其他发言材料;会议期间记录、联络、收集讨论情况并汇总意见;打印、校对、装订、归档会议材料。
宣传组:负责对大会的宣传、报道、摄影、摄像工作。会务组:印制代表证、各种出席证;负责会议期间的会场布置;印制、分发会议通知、会议文件、选票及各种表册报告单;培训监票人、计票人,准备票箱;邀请有关领导、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出席大会,分发请柬;会务的其他工作。
提案组:拟定提案征集工作暂行办法及提案表;负责提案征集的制作、打印、分发;提案的审核、分类,分送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本次大会提案工作的说明及提案的回复、归档工作。
组织组:负责拟定代表条件、名额及选举办法;编制代表名册,组团,代表的统计;拟定委员条件,提名推荐办法,委员候选人情况介绍;拟定大会选举办法、选举程序;拟定有关专门工作委员会建议名单、大会主席团成员建议名单、秘书长及副秘书长建议名单;对当选的教代会代表进行代表资格审查,审查的内容为:当选代表是否符合代表条件;是否符合民主选举程序。审查结果在教代会预备会议上向全体代表报告。
第二十五条
教代会筹备工作主要内容。
1、学校召开教代会换届大会须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请示;
2、提出大会中心议题,制定教代会筹备工作方案,经学校党委研究批准后执行;
3、确定会议正式代表、列席代表、特邀代表的条件、代表名额分配、代表选举办法,组建代表团;
4、校工会在广泛吸收各代表团和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教职工普遍需求提出教代会议题的建议,提交学校研究同意后确定,并提请教代会表决通过;
5、征集大会提案,并对大会提案进行整理;
6、拟定大会日程和议程,提交大会主席团通过;
7、提出大会主席团、教代会执委会及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推荐名单和选举办法,报经学校党委审定后提交大会选举;
8、编印大会文件材料,并在会前发至代表;
9、做好大会召开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六条
每届教代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应召开由全体代表参加的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由教代会筹备领导小组召集。教代会预备会议的主要任务为:向大会报告本届(次)教代会的筹备情况;听取并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选举大会主席团组成人员;通过大会中心议题和会议议程;通过、决定大会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
教代会换届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产生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和教代会各专门委员会。教代会执委会组成 人员及各专门委员会必须经过教代会全体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候选人名单由教代会筹备领导小组差额提出,在报经学校党委审议后,由大会主席团会议酝酿差额或等额候选人正式名单提交大会选举。执委会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0%的差额进行选举(如果上级有规定,则按上级要求执行)。
第二十八条
教代会由大会主席团主持,主席团实行非常任制。主席团成员必须是本届教代会正式代表,由学校各方面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学校党政工团主要负责人、代表团团长和教师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由执委会(换届时由筹备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人选,报校党委审查,经大会(预备)会议通过。
主席团的职责:
(一)依照预备会议(或执委会会议)确定的议题和议程主持大会,组织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二)听取和综合各代表团对各项议题的审议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决定大会议题中需要通过和决定的事项,草拟大会决议;
(四)主持选举、表决,处理大会期间突发问题;
(五)确认补选代表的代表资格。
(六)确认终止代表资格。
第二十九条 教代会正式会议的主要议程。听取校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教代会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组织代表审议各项报告;确认闭会期间决定事项; 选举产生新一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表决教代会职权范围内应当表决通过的学校政策、规章、制度及其他事项。
第三十条
凡属于教代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并做出相应的会议决议。对会议决议的通过采用举手的方式进行。
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的事项,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履行代表审议通过权。大会表决的事项须获得教代会代表总数的半数以上赞成票方为有效。
未获得教代会全体代表审议通过的事项,而又确需实施的,应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进行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复议,再次提交教代会全体代表大会进行审议通过。不得以党政工联席会议、大会主席团会议、执委会会议等其它方式绕过教代会全体代表审议通过。
审议通过的事项由学校校长颁布实施,未经审议或经审议表决未能通过的不得实施。
第五章 提案工作
第三十一条
教代会提案是教代会代表就学校改革发展、内部管理、教学科研、规章制度、工资分配、人事制度、生活福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的议案。
第三十二条
教代会提案的征集可实行常年制和集中征集制。集中征集的应在教代会召开前由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或学校工会发出征集大会提案通知,并将提案表印发给全体教代会代表,提案内容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教职工普 遍关心的问题提出,提案应一事一案。提案须由一名教代会代表提议、四名以上教代会代表附议,也可由代表团、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
第三十三条
教代会提案的审查立案程序。
提案工作委员会收到教代会代表提案后,应及时进行审查、登记、分类、整理、编号;内容相同的进行并案处理,原提案人作为共同提案人。提案工作委员会对提案进行审查并提出立案意见。提案立案的原则是:符合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属于学校行政职权范围内可以处理的问题。经审查立案后的提案须填写提案处理表。凡未立案的提案应提出意见转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提案人。重大提案应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务会讨论。提案工作委员会应向教代会代表作提案审查和落实工作报告。
第三十四条
教代会提案的办理与落实。
经审查立案的提案应按提案内容分类后送交主管校领导;主管校领导阅处后,逐件落实到承办部门;承办部门对提案提出的问题做出整改和解决方案,对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落实的提案,应及时做出合理的解释;承办部门对提案提出的问题做出整改和解决方案经主管校领导批阅后反馈给提案工作委员会,并向提案人反馈提案办理结果并征求提案办理认可意见;提案工作委员会或学校工会要对提案落实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第六章 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 第三十五条
中国药科大学实行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由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负责落实。
第三十六条
具备建立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单位,要认真落实《中国药科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切实保障所在单位教职工参与管理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
学校所属的企业和后勤集团可以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参照国家关于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有关规定行使相应的权力,并接受学校教代会和工会的指导和检查。
第七章 工作机构
第三十八条
执委会是教代会闭会期间履行教代会职权的常设机构。执委会由25至31人组成。在执委会委员候选人中,学校党政工团等负责人应提名为候选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应不少于60%;教师应不少于5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以及青年教职工、女教职工以及民主党派等在代表中应占适当比例。执委会的选举采用大会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进行。
(一)执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人。其中,分管教代会工作的校党委领导一般应被提名为执委会主任人选,校行政领导一般应被提名为执委会副主任人选,校工会主席一般应被提名为秘书长人选,校工会副主席一般应被提名为副秘书长人选。
(二)教代会执委会在届期内实行常任制,任期4年,到届改选,委员可连选连任。执委会委员及其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的调整、替补,经执委会讨论通过后,由下一次教代会确认。
(三)执委会的主要职责为:教代会闭会期间,主持教代会日常工作,行使教代会有关方面的职权;执行教代会有关决议;讨论决定教代会职权内有关重要事项;接受和处理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建议和申诉;选举执委会主任、副主任和教代会秘书长、副秘书长;解释学校教代会实施办法。
(四)执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也可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召开执委会时,到会执委必须超过应到会执委的三分之二。执委会由执委会主任或由主任委托副主任主持。执委会议题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商议确定,并提前一周通知执委。
(五)教代会执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教代会闭会期间的重大事项,可由执委会联系有关专门委员会与学校有关机构协商处理,其结果向下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三十九条
教代会因工作需要设立提案工作委员会、劳动争议与民事调解工作委员会和生活福利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完成教代会委托的有关任务。各专门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及上级要求制定相关工作规程。各专门委员会的人选一般由比较熟悉业务,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5至9位教职工正式代表或其他教职工组成,其中专门委员会主任应在正 式代表中推荐熟悉业务、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作为候选人。专门委员会对教代会负责,任期与教代会相同,委员可以连选连任。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是:
提案工作委员会:负责征集、整理和转办教代会提案;督促检查提案的处理及向提案人进行反馈;报告提案征集和处理情况;提出推荐优秀代表、提案和承办单位的建议。
劳动争议与民事调解工作委员会:调解学校和教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对聘用、解聘、工资、工作时间、工伤等发生的争议进行调解;接待教职工关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的来信来访。
生活福利委员会:参与制定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并提交大会讨论通过;讨论决定特殊困难职工补助方案,负责检查、监督学校有关部门对教职工生活福利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教职工福利费的管理使用。
教代会各专门委员会必须经过教代会全体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候选人名单由教代会筹备领导小组差额提出,在报经学校党委审议批准后,提交大会进行差额选举。
第四十条
教代会代表团是教代会开会或闭会期间组织代表活动的基本单位。教代会原则上以二级党组织所辖范围内的单位组成代表团,并选举产生正、副团长,党组织负责人一般提名为代表团团长人选;代表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几个单位联合组成代表团,具体规定由第一次教代会筹备领导小组确定。
代表团的职责:
(一)按照大会程序,组织代表参加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二)组织征集提案,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代会闭会期间,向本单位教职工传达贯彻大会精神,组织代表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四)完成教代会委托的其他工作。
代表团团长调离原单位部门或调离学校及退休时,由代表团副团长召集代表补选团长,并报告执委会确认。
第四十一条
校工会为学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教代会执委会秘书处设在校工会。校工会作为教代会执委会秘书处在学校党委和执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处理教代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专门委员会开展下列工作:
(一)做好教代会的筹备和会务工作,提出召开执委会会议的安排以及有关人选的调整建议等;
(二)大会闭会期间,协调传达贯彻教代会大会精神,督促检查大会决议及提案的落实;
(三)组织教代会代表的培训,接受教职工代表的来信、来访、建议和申诉,协助有关部门及专门委员会处理相关问题;
(四)就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向学校党组织汇报,与学校沟通;
(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畅通民主渠道;
(六)对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业务进行指导;
(七)完成教代会布置的其他任务。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经五届六次教代会主席团、代表团团长联席会议审议,报校党委常委会审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8年6月6日印发的《中国药科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第四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的解释权在工会,修改权在校教代会执委会。
第二篇:中国药科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中国药科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暨第十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代表名单(222名)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药学院、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代表团(29人)
团长:朱
红
副团长:郝海平郭青龙
秘书:章
巍 正式代表: 丁启龙 丁选胜
于
锋
尤启冬
尹莉芳(女)
冯
芳(女)卢
娜(女)刘晓东 朱
红(女)江
程
李运曼(女)严
方(女)何
玲(女)李玉艳(女)李志裕 李佳常(女)陈
真(女)周建平洪
浩 徐云根
二、中药学院代表团(18人)祝
鸿 郭青龙
胡庆华
柯
学(女)柳文媛(女)郝海平
赵
健(女)
章
巍(女)龚小健
团长:余伯阳
副团长:杜文清
秘书:张学林 正式代表:
王旭红(女)刘丽芳(女)吕青林 吴斐华(女)张学林 秦民坚
杜文清
齐炼文 陈刚领
余伯阳 殷志琦(女)黄
艳(女)高
缘(女)寇俊萍(女)曹征宇
蒋建勤(女)谭宁华(女)濮社班
三、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医药商学院代表团(23人)团长:高向东
副团长:马爱霞
秘书:金健勤 正式代表: 丁锦希 于广琮
马爱霞(女)卞筱泓(女)尹鸿萍(女)冯国忠
刘
煜(女)刘燕莉(女)
陈依军 方
芳(女)王
旻 张玉彬 周长林 常
峰 时和友
李泰明(女)李
谦
金健勤(女)倪孟祥 徐寒梅(女)高向东(女)
曹
阳(女)褚淑贞(女)
四、理学院代表团(28人)
团长:张仕英
副团长:钟文英
秘书:周萍 正式代表: 王
锋 杜
鼎 陈亚东
施欣忠 徐光富 谢
程
五、工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代表团(28人)
团长:顾月清
副团长:王儒年 储敏作
秘书:陈
娟 正式代表: 刘
静(女)何正大 杜迎翔
杨
帆
余丹妮(女)张仕英(女)芦金荣
陈
曙 季一兵(女)徐开俊 蒋秋浩
周萍(女)周春红(女)周新虎 钟文英(女)骆雪芳(女)唐伟方 高祖新 韩永虎
曹凤歧 韩永胜
盛海林 于志伟(女)毛金银 王儒年 李德胜 王傲珩 汪福源
王亚萍(女)王岁楼 史益强
叶
平
王志祥 何小荣 陈建秋 邬瑞斌 蔡富强
陈
娟(女)陈定炫 於
平
明广奇 储敏作 陈明琪(女)陈剑锋 郝运学 顾月清(女)黄达芳
濮恒学 樊一桥(女)薛
壮
六、药物科学研究院、外语系代表团(26人)
团长:张尊建
副团长:纪乃旺
秘书:张志强
正式代表: 王有根 刘
江
刘
孟(女)纪乃旺
张国申 杨洪宝
许庆龙 张桂军 阿基业 张文婕(女)张宇辉(女)张志强 张尊建 李
飞
杨
勇
陈玉芳(女)周萍(女)庞
涛 赵光慧(女)郝
琨 廖
红(女)
徐
晋
段静静(女)胡晓霞(女)龚月冬(女)焦静霞(女)
七、图书馆、期刊编辑部、信息化技术中心代表团(12人)
团长:许建真
副团长:郑晓南
秘书:朱
华 正式代表: 王
冠(女)刘剑锋
朱
华(女)许建真
邢雪梅(女)邹
栩(女)张
静(女)李
沛(女)杨
萍(女)袁
泉 郑晓南(女)葛
涛
八、机关代表团(46人)
团长:张
琪
副团长:章映欢
秘书:王
斌
韩守兴 正式代表: 丁素军(女)孔令义 王正华 孙
军 张杨彬 束国辉 陆
涛 王欣然
王
斌 艾丙庆
王
臻(女)王广基 邓志锋
付恒升
许
红(女)吴应宇 张
琪(女)张永泽
张宝玲(女)张福珍(女)李
琳(女)李在张 来茂德 陈卫忠
杨
波 陈志宁 姚文兵 徐玉云 陶仁人
沈卫阳 陈永法
邵
蓉(女)孟祥康
尚
靖(女)范素文 贺丽君(女)徐
慧 袁
浩 戴
亮 姚和权
俞朝霞(女)施建平徐晓媛(女)浦
宁(女)章映欢(女)韩守兴
九、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代表团(13人)
团长:付
军
副团长:余江河 韦
冠
秘书:郑
洲 正式代表: 马
捷 刘福南 郑
洲
韦
冠 余江河 唐
磊
付
军 李朝新
付
蕾(女)刘
建 周胜利
林
生
程
洁(女)
第三篇: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
张家集镇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促进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工会法》、《教师法》、《教育法》赋予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的落实,完善和规范教代会制度,推进我校的民主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依法维护教职工权益,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代会的性质和地位
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形式,是教职工依法行使权利的机构,也是促进学校领导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实行校务公开的主要载体。
教代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尊重和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学校工会委员会承担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任务。
第二章 教代会的职权
第二条 教代会行使下列职权
教代会一般行使职权有四项,即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
1.审议建议权:听取讨论校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财务工作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关学校重大改革方案或措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根据教代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报告、方(草)案,做出决策。
2.审议通过权:审议通过教职工聘任合同制和校内岗位工资制实施方案、学校岗位责任制方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方案、教职工管理制度、奖惩办法以及其它重要规章制度。通过后由校长颁布施行。
3.审议决定权:审议决定有关教职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项。
4.评议监督权:参与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和审查竞聘干部,提出奖
惩建议。
5.教代会针对学校和教职工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确定中心议题,要支持校长行使职权。教代会在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时,应及时同校长交换意见,如意见不能统一,按校委会意见执行。
第三章 组织制度
第三条 教代会每三年一届,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方能召开。
第四条 教代会进行选举和做出决议、决定,须经全体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
第四章 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
第五条 学校工会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教代会的日常工作。全体教职工在学校党支部、行政领导下,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学校工会委员会承担下列工作任务:
1.组织选举教职工代表。
2.主持教代会的筹备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3.承担教代会前期教师建议、代表议案的形成等筹备工作。
4.督促检查大会决议和决定的执行与落实。
5.对教代会代表进行培训,提高教职工代表的素质。
6.完成教代会交给的其它任务。
第五章 教代会的筹备与召开
第六条 教代会的筹备
1.换届时,制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名额分配;代表条件、选举办法、代表小组划分等方案。
2.经全体教职工会议通过后,公布代表名单,并对代表进行培训。
3.征集大会提案,并对提案进行归纳、整理、审查、立案。
4.将需提交代表大会讨论、审议、通过或决定的文件在会前10天印发给教职工代表,广泛征求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5.提出大会主席团组成人员推荐名单(换届时)和选举办法。
6.拟定大会日程、议程。
7.制定会议经费预算。
8.教代会主席团负责人向党支部报告教代会筹备工作情况。
9.由党支部批转工会关于召开教代会的报告。
10.学校工会于会前两周将学校召开教代会报告表上报教育工会备案,经批准后召开教代会。
第七条 教代会代表
一、教代会代表的产生
1.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的教职工,均可当选为教代会代表。
2.教代会代表名额为全体教职工的30%。
3.教代会代表选举办法:教代会代表采用以备课组和各行政小组为工会小组,小组推荐候选人,工会委员会和行政会审查,经全体教职工大会举手通过,由工会组织将教代会代表登记存档。
4.教代会代表要体现代表性和群众性,代表中应有教师、组长、校级干部、职工,其中教职工代表应占80%以上。代表分布考虑职称、年龄、学历等因素。设列席代表(党、政、工、团、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
5.教代会代表对教职工负责。教职工有权监督或按照一定程序撤换代表。
二、教代会代表的职责
1.在教代会召开前,要主动深入到教职工中去,听取大家意见,做好提案征集工作。
2.在教代会开会期间,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参加各项议题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3.征集教职工意见及建议,进行审查、分类,填写提案表。4.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受教代会委托,可参加学校执行教代会决议、决定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
5.教代会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学校各部门不得阻挠。
三、教代会代表的义务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2.密切联系群众,代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如实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参加教代会活动,认真宣传、贯彻教代会的决议,完成好教代会交给的各项任务,做好教职工的工作。
3.模范遵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第八条 教代会提案
一、概述
1.教代会提案是教代会代表在广泛征集教职工意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规定程序,提请教代会讨论、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2.教代会提案工作是教代会行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一步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是教代会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泛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激发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群策群力建设发展好学校的重要途径。
二、提案小组
1.提案小组是教代会设立的提案工作专门机构。提案小组由大会秘书组担任。2.提案小组职责(1)组织和征集提案。
(2)审理各代表的提案初审后交主席团。
(3)检查提案的落实,督促承办部门认真办理提案,及时向提案人答复、通报,并征集提案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
(4)向教代会作关于提案征集、审理及落实情况的报告。
三、提案征集的要求
1.提案人须是本届教代会代表,其中1位代表为提案人,另有3位以上的代表为附议人,并需亲自签名。
2.提案人在撰写提案时,需用统一印发的提案表格,一事一案,建议具体,书写清楚,一式两份。(提案表见附件一)3.提案内容:代表可以对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全局的工作提出具体建议,也可以对教职工普遍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提出意见。
4.提案征集时间
(1)每年召开教代会前征集一次。
(2)征集起止时间一般在大会召开前一个月开始,并限定截止日期。具体要求由提案小组书面通知,超过规定截止时间收到的提案只作一般性意见和建议处理。
四、提案的审理
1.提案人将提案表交到提案小组。
2.提案小组对征集的提案进行审理,决定各项提案立案与否。对合格的提案进行立案、编号、登记造册,签署处理意见。
3.由提案小组汇总情况,负责向大会主席团汇报,并向大会作《关于提案征集和立案情况的报告》。
五、提案的办理、答复、落实、反馈
1.大会闭幕后,提案小组召开会议布置提案落实工作。提案表由校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2.重视教代会提案,保证提案办理质量。
(1)提案办理要有部门领导分管,专人负责,健全制度,严格程序。(2)提案处理要认真负责,注重实效。凡有条件解决的,要及时落实;因条件所限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列入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落实;确实无法解决的,要如实地说明理由,解释清楚。
3.提案小组向提案人征询对提案处理的反馈意见,并向教代会报告。
第九条 教代会大会主席团
教代会大会主席团是大会的领导机构。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常任制。主席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每次大会设执行主席。
一、主席团工作职责
1.组织、主持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2.听取、讨论各代表团对各项议案的审议意见,对议案进行修改。3.草拟大会决议和决定。
4.处理大会期间的其它重要问题。
二、主席团成员的产生
1.主席团成员必须是教代会正式代表。
2.主席团成员中应有学校党、政、工、团主要负责人和高级教师及其他人员。
3.主席团组成人员推荐名单提交教代会预备会议通过。
三、大会秘书组
大会设秘书长一人,秘书长由工会负责人担任,兼管提案小组工作。
第十条 教代会预备会议主要议程
教代会预备会议由上届主席团负责人主持,全体教代会正式代表参加。
1.听取本次教代会筹备情况的报告。2.通过代表资格审查报告(换届时)。3.听取代表增补情况的说明,并表决通过。4.通过大会议程。
第十一条 教代会会议的主要议程 1.校长做学校工作报告。2.财务人员做财务工作报告。
3.教代会代表民主评议学校干部。
4.由工会主席或教代会主席团负责人就上次教代会决议、决定的落实及提案的处理等情况向大会做出工作报告。
5.就会议报告、议案进行讨论和审议。6.对代表提案做出回复。7.教职工代表作大会发言。
8.对决议、决定进行表决,并宣布结果。
第十二条 教代会的决议、决定
一、决议、决定的内容
—般包括:决议、决定的时间,教代会的届次,决议、决定的事项,大会对决议、决定的意见和表决结果等。
二、决议、决定的形成
1.大会主席团根据对各项议题的审议情况起草决议、决定草案。
2.将决议、决定草案交各代表讨论,征求意见。
3.大会主席团集中讨论意见,对决议、决定进行修改。
4.教代会对各项决议、决定进行表决。
5.由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宣布各项决议、决定的表决结果。
三、决议、决定的实施
1.学校各部门要认真对待教代会的决议、决定,经校长同意后,认真执行。
2.应对决议、决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校长汇报,并提出修改意见。
3.对教代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应由教代会主席团负责人在下次教代会上进行汇报。
四、决议、决定的修订
在教代会决议、决定的执行过程中,须经过以下程序:
1.由校长或负责人向教代会提出修改决议、决定的建议。
2.召开教代会主席团会议,对修改意见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决定。
3.对涉及面广,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关系重大的事项,在有二分之一以上教代会代表同意召开教代会临时会议的情况下,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就修改内容进行表决,同时做出新的决议、决定。
第六章 教代会的组织领导机构
第十三条 大会期间的领导机构是教代会大会主席团(见上述教代会大会主席团),主席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
第十四条 在教代会闭会期间,由教代会大会主席团,负责协商处理临时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七章 教代会文书档案
第十五条 建档原则
1.教代会存档的文书资料必须有参考价值,并保持文书资料的本来历史面貌。
2.文书资料要齐全、完整。
3.按先后顺序,分门别类。
4.把每届次的文书资料分别组合成卷。
第十六条 建档范围
1.涉及教代会工作的上级文件、批复、讲话稿。
2.教职工代表登记表。
3.教代会的组织机构、成员及出席大会的人员名单。
4.教代会的文件、讲话资料。
5.教代会的决议、决定。
6.教职工代表提案及处理落实情况记录。7.学校报送的有关教代会的文件、请示、报告。8.与教代会有关的其它资料。
第十七条 档案管理
1.所有资料整理归档后,交档案室,由学校档案室专人管理。
2.按学校档案室接收、查阅、保密、移交等档案管理条例执行。
张家集镇中心学校
第四篇:西南@@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
西南**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大会)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管理重心和权力的逐步下移,各二级单位在学校建设发展中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更好地发挥二级单位的作用,保障二级单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管理权利的落实,进一步推进我校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以及《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四川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四川省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四川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意见》和《西南**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是教职工对本单位事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二级单位工会委员会是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日常工作。
第三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在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照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学校、单位和教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协调单位内部矛盾,加强团结,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二级单位事业快速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四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要尊重和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依法行使行政指挥的职权,维护行政系统的指挥权威,要教育教职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主人翁的态度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级单位行政领导要尊重和支持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职权,执行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依法作出的决议。
第五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第六条 校内凡独立设置基层党委、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的二级单位均应建立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制度。教职工人数在40人以上的单位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教职工人数不满40人的单位实行教职工大会制。
第七条
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的二级单位,其代表人数参照以下要求设置:
单位教职工人数在40-100人的,代表人数不低于30人。单位教职工人数超过100人的,代表人数不低于50人。本单位校级教代会代表具有二级教代会代表资格。
第二章 职 权
第八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在本单位范围内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本单位行政领导工作报告,讨论本单位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报告、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通过教职工岗位设置及聘任方案、教职工奖惩办法,以及其它与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由行政领导颁布实施。
(三)审议决定本单位职权范围内奖酬金及创收基金分配原则、创收基金中用于福利部分的管理及使用方案,以及其它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
(四)监督本单位各级领导干部,建立定期评议干部制度和民主协商制度。可以对领导干部进行表扬、批评,必要时可以建议上级机关予以嘉奖、晋级、晋职,或予以处分、降职、免职。
(五)学校在任命或免除二级单位领导人员的职务时应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根据学校的决定,可民主推荐行政负责人人选,供学校研究决定。
第九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对行政领导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项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向行政领导建议,也可以报告学校和校教代会。行政领导对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的问题有不同意见时,可以提出复议或协商解决,也可以报请学校和校教代会加以协调。
第十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决议,经大会通过后即生效。本单位内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职工都应执行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决议,必须认真负责地处理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提案,努力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各级领导干部要虚心接受教职工代表的监督。
第三章 教职工代表
第十一条 按照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的在职教职工均可当选为教职工代表或参加教职工大会,当选的教职工代表应能代表教职工的利益,有全局观念,并热心民主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教职工代表以教研室、研究室、科室、班组为单位,由教职工酝酿直接选举产生。凡享有政治权利的教职工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代表的构成,要照顾到各方面人员,注意代表的广泛性,其中高、中、初级职称,老、中、青教职工都要占一定比例。代表中应有本单位处级领导干部,但处级领导干部代表不宜超过本单位班子人数的50%。
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四年,到期改选,可以连选连任。代表受单位教职工的监督,必要时可以依照规定的程序撤换、更换或补选本单位的代表。
第十三条 教职工代表、教职工的权利:
(一)在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对本单位工作有审议、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干部有评议、监督的权利。
(三)有权参加检查本单位内有关人员执行大会决议及提案落实情况,有权在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质询。
(四)因正当行使民主权利而遭受打击报复时,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诉、控告。
第十四条 教职工、教职工代表的义务:
(一)努力学习并模范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参加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做好本职工作,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三)积极宣传并认真贯彻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决议,积极参加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活动,做好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正确代表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并如实反映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做好群众工作。
第十四条 大会根据需要可邀请所在单位有关干部、教职工和其他人员作为列席代表或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第四章 组织制度
第十五条 召开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时,选举大会主席团主持会议。
第十六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每四年为一届,定期改选。一般应每学年召开一次会议。必要时,根据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或教职工要求,经所在单位党组织同意可以提前召开大会或临时代表会议。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开会,应向代表或教职工说明,并取得多数代表或教职工同意。大会的表决必须有全体代表或教职工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第十七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的议程,应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后,提请大会通过。
第十八条 二级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设执委会,执委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根据工作需要可设若干委员。执委会由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选举产生。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执行委员会)通过之日起施行。修改程序同上。
第二十条 本实施办法由校工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中国矿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办法(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办法(修订)
(审议稿)
说明:正文部分为原《中国矿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办法》;斜体字部分为本次修订拟新增内容;批注部分为本次修订的修改后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依法治校,依据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2011年第32号教育部令)及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意见》(苏教办〔2004〕59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章程》及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是我校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校务公开、实行民主办学的基本形式。
第三条 学校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评议监督权等民主权力,实行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第三条
教代会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认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
教代会和教代会代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国家、学校和教职工的利益关系,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团结和动员教职工为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创建和谐校园和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第五条
教代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代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学校党委定期研究教代会工作,协调解决教代会工作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行政支持教代会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二章 职 权
第六条
教代会在本校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建议权。听取学校章程草案及其他基本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学校管理和后勤保障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听取学校工作、财务工作、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审议通过权。讨论通过学校提交大会讨论的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
(五)评议监督权。审议学校上一届(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学术委员会报告;
(六)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学校各级领导干部;
(七)通过校务公开、听证会、质询会、代表巡视制度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八)讨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及学校与学校工会商定的其他事项。
(九)选举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及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委员;
(十)听取审议执委会工作报告。
第八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和建议,以会议决议的方式做出,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应当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必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第七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全面听取教职工代表大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吸收采纳;不能吸收采纳的,应当做出说明。
第三章 教代会代表
第八条
凡与学校人事管理部门签订聘任聘用合同、具有聘任聘用关系的教职工,均可当选为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第九条
教代会代表的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关心学校改革与发展,有较强的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三)热心为教职工服务,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第十条
教代会代表的产生
教代会代表由教职工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代表名额的比例应占教职工人数的10%左右。
代表的构成应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教师代表应不低于代表总数的6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群众、女性、青年、工勤人员应占一定的比例。学校党政领导和工会、团委、妇委会负责人以及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一般应被提名为代表候选人,并分配到有关基层单位履行民主选举程序,但不占基层单位的代表名额。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工会主席一般应被提名为代表候选人。
代表的具体比例及名额分配由教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第十一条
教代会代表的选举程序
(一)以工会小组或系(所)等为单位按名额比例推荐代表候选人;
(二)以校内设置党委(总支、直属支部)所在的二级单位为选举单位,按10%的差额确定代表候选人;
(三)在二级单位党委(总支、直属支部)的领导下,组织本选举单位教职工以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代表;
(四)参加选举的人数为应到会人数三分之二以上方可进行选举,代表候选人获得应参加选举人的半数选票时,始得当选;
第十二条
教代会代表的管理
(一)当选的教代会代表应由教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对其进行代表资格审查。审查的内容为:当选代表是否符合代表条件;是否符合民主选举程序。当选代表名单要张榜公示,并在预备会上向全体代表报告审查结果。
(二)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五年,可以连选连任。
(三)正式代表调离学校、长期出国或工作借调人员在届期内不能回校工作的,不再保留代表资格;代表在校内调动工作,仍保留代表资格,参加调动后所在单位代表团的活动。代表在届期内退休的,仍保留代表资格,参加校机关代表团离退休代表组活动。临时性出国、工作借调人员,在召开会议前不能回校工作,但在届期内可以参加下次教代会的,可以保留代表资格,不计入应到会人数。
(四)代表接受选举单位教职工的监督,必要时选举单位可以依照规定的程序撤换、更换本单位的代表。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出现下列情况的可以按程序撤免: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或处理;不能正常履行代表职责或因严重失职失去原选举单位教职工信任,经原选举单位全体教职工半数以上同意。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被开除公职的,其代表资格自开除之日起即行停止。
(五)因机构调整、人事变动,本选举单位代表人数低于应选人数或本单位党委(总支)书记、工会主席不是代表的,可以补选本单位的代表。代表的补选方式按照代表的选举程序进行。
第十三条
教代会代表的权利:
(一)在教代会上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在教代会上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三)提出提案并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询问和监督;
(四)就学校工作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五)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
(六)对教代会决议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七)因履行职责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按照规定程序提出申诉、控告。第十四条
教代会代表的义务:
(一)努力学习并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积极参加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活动,认真宣传、贯彻教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完成教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任务;
(三)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如实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四)及时向本部门教职工通报参加教职工代表大会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受评议监督;
(五)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提高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第十五条
召开教代会时,可以邀请学校有关党政领导、两院院士、不是代表的部门(单位)处级干部、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无党派知名人士、离退休教职工、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教职工、二级单位工会主席、副主席,不是校教代会代表的校党代会教职工代表(在徐)等作为特邀或列席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的特邀、列席代表由教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特邀或列席代表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不具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第四章 组织规则 第十六条
我校教代会每五年为一届,届满进行换届选举,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开会,应召开执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并向代表作出说明,取得多数代表的同意。遇有重大事项,经校党委、校工会,教代会执委会或1/3以上代表的提议,可以临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每次教代会须有2/3以上代表出席。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依据教代会的组织规则,定期召开教代会,支持教代会的活动。
第十八条
召开教代会换届大会,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学校党委有关负责人任组长,有关校领导、党政部门和工会、团委、妇委会负责人参加的教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筹备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可设若干专门工作机构,一般为秘书组、宣传组、会务组、提案工作组、代表资格审查组。
第二十一条 教代会筹备工作主要内容。学校召开教代会换届大会须向上级请示;提出大会中心议题,制定教代会筹备工作方案,经学校党委研究批准后执行;确定会议正式代表、列席代表、特邀代表的条件、代表名额分配、代表选举办法,组建代表团;征集大会提案,并对大会提案进行整理;拟定大会日程和议程,提交大会主席团通过;提出大会主席团、教职工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及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推荐名单和选举办法,报经学校党委审定后提交大会选举;编印大会文件材料,并在会前发至代表;做好大会召开的准备工作。
第十九条
教代会换届大会召开前,应举行由全体代表参加的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由教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召集。主要议程有:听取教代会筹备工作报告;听取教代会代表资格审查报告;通过大会议题或议程;表决通过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人选;通过大会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
教代会换届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产生新一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和教代会各专门委员会。教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多数代表团的意见,提出执委会预备候选人和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委员预备候选人建议名单,经教代会执委会表决通过,并报学校党委同意后,提交教代会进行选举。执委会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0%的差额进行选举,各专门工作委员会采取等额大会举手表决的方式产生。
第二十一条
每次教代会由大会主席团主持,主席团实行非常任制。主席团成员在教代会代表中产生。主席团成员应具有广泛性,其中包括校党政领导和工会主要领导,执委会成员,代表团团长,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教师代表应占多数。大会主席团成员由执委会提出建议人选,经大会表决通过。
第二十二条
教代会的议题由校工会在广泛吸收各代表团和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教职工普遍要求提出建议,经执委会研究,提交学校研究同意后确定,并提请教代会表决通过。
第二十六条 教代会正式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校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报告、学校提交大会的其他专项工作报告及执委会换届工作报告;组织代表审议各项报告;确认闭会期间决定事项;表决教代会职权范围内应当表决通过的事项。
第二十三条
需要通过教代会或执委会听取意见、讨论通过或作出决定的事项,应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并经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学校党委或行政作为议案提交大会或执委会讨论审议或征求意见。
需要审议通过的议案,应经过代表或委员的充分讨论且取得基本一致意见,方可提交会议逐一进行表决。凡教代会通过或决定的事项,如在执行中情况发生变化确需修改原决议或决定,一般召开执委会进行研究,并应提交下次大会确认。
提交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未获得教代会全体代表审议通过的,而又确需实施的,应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进行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复议,再次提交教代会全体代表大会进行审议通过。不得以教代会代表团团长会议、大会主席团会议、执委委员会会议等其他方式绕过教代会全体代表审议通过。审议通过的事项由学校校长颁布实施,应提交教代会审议的事项,如未经审议或经审议表决未能通过的不得实施。第二十四条
教代会的选举和表决,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总数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表决可以采用举手或无记名投票两种方式进行。
第二十五条
教代会应定期向代表报告工作,接受代表和教职工的监督。
第五章 提案工作 第三十条 教代会提案是教代会代表就学校改革发展、内部管理、教学科研、规章制度、工资分配、人事制度、生活福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的议案。第二十六条
教代会提案的征集实行常年制和集中征集制相结合的办法。大会召开前一个月,应发出集中征集代表提案通知。教代会代表可就学校全局性工作和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重要事项提出提案。提案应一事一案,可以由一个代表提出、两个以上代表附议,也可以代表团或专门委员会名义集体提出。提案应包括案由、案据和解决处理办法等内容。教代会提案原则上采取网络提案系统提交和办理。
第二十七条
教代会征集的提案应通过审核进行立案,程序为:提案工作委员会收到教代会代表上传的提案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分类、整理、编号;内容相同的进行并案处理,原提案人作为共同提案人。提案工作委员会对提案进行审查并提出立案意见。提案立案的原则是:符合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属于学校行政职权范围内可以处理的问题。对审核合格的提案,应当予以立案;对没有立案的提案,可以作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转有关部门处理。重大提案应提交学校党委会或校务会议讨论。提案工作委员会应向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作提案审查和落实工作报告。
第二十八条
教代会提案的办理与落实程序为:经审查立案的提案应按提案内容分类后送交主管校领导;主管校领导阅处后,逐件落实到承办部门;承办部门应在两个月内对提案提出的问题做出整改和解决方案,对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落实的提案,应及时做出合理的解释;承办部门对提案提出的问题做出整改和解决方案经主管校领导批阅后反馈给提案工作委员会。提案处理结束后,由执委会秘书处及时向提案人反馈提案办理结果并征求提案办理认可意见;提案工作委员会或学校工会要对提案落实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第二十九条
为了鼓励广大教代会代表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渠道作用,教代会每年表彰一次优秀提案,每五年表彰一次优秀代表和优秀提案承办单位。
第五章 工作机构
第三十条
执委会是教代会闭会期间履行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的常设机构。执委会由25-31人组成。在执委会委员候选人中,学校党政有关领导和工会、团委、妇委会等负责人应提名为候选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应不少于60%;教师应不少于50%;民主党派、无党派群众一般不少于20%;女性、少数民族、青年教师、工勤人员应占一定比例。执委会的选举采用大会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一条
执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其中,分管教代会工作的校党委领导一般应被提名为执委会主任人选,联系教代会工作的校行政领导一般应被提名为执委会副主任人选,校工会主席一般应被提名为执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人选,校工会副主席一般应提名为副秘书长人选。执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副秘书长人选,由大会选出的执委会决定。
第三十二条
教代会执委会在届期内实行常任制,任期五年,到届改选,委员可连选连任。执委会委员及其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副秘书长的调整、替补,经执委会讨论通过后,由下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确认。
第三十三条
执委会的主要职权为:教代会闭会期间,主持教代会日常工作,行使教代会有关方面的职权;执行教代会有关决议;讨论决定教代会职权内有关重要事项;接受和处理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建议和申诉;选举执委会主任、副主任和教代会秘书长、副秘书长;解释学校教代会实施办法。
第三十四条
执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也可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召开执委会时,到会执委必须超过应到会执委的三分之二。执委会由执委会主任或由主任委托副主任主持。执委会议题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商议确定,并提前一周通知执委会委员。
第三十五条
教代会执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教代会闭会期间的重大事项,可由执委会联系有关专门委员会与学校有关机构协商处理。其结果向下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三十六条
教代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民主管理工作委员会”、“民主评议监督干部工作委员会”、“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职工生活福利工作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等专门工作委员会。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通过一定程序可以新增和撤销专门工作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
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围绕教代会的中心议题,对与本专门委员会职责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调研报告或意见和建议;根据各自职责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日常民主管理和监督活动;督促检查教代会决议决定或代表提案的落实;听取和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等。
(一)民主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学校预决算及其他重大决定、重大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等进行审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应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对学校及其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参与相关的教职工评选表彰工作;
(二)民主评议监督干部工作委员会按照有关工作制度和安排,参加学校评议校、院(系)领导干部,对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三)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参与审议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相关的规划、改革方案、规章制度等事宜,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评选表彰工作;根据需要派代表参加学校有关教学和科研会议,加强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监督。
(四)教职工生活福利工作委员会参与制定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并提交大会讨论通过;讨论决定特殊困难职工补助方案,负责检查、监督学校有关部门对教职工生活福利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教职工福利费的管理使用。
(五)提案工作委员会负责征集、整理和转办教代会提案;督促检查提案的处理及向提案人进行反馈;报告提案征集和处理情况;提出推荐优秀代表、提案和承办单位的建议。
(六)青年工作委员会代表青年教职工的利益,反映青年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参加涉及青年教职工工作的有关会议;参与优秀青年教职工荣誉称号的评选推荐;组织与青年教职工相关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对教代会负责,在教代会执委会领导和教代会秘书处的协调下开展工作,完成教代会交办的任务。
第三十九条
各专门工作委员会成员应以熟悉相关方面业务的代表为主。根据工作需要。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分别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由教代会直接表决通过或由各委员会委员选举产生。
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实行替补制。专门工作委员会委员及正副主任委员的调整和替补,由专门委员会提出建议人选后,经教代会秘书处提交执委会讨论确定,必要时可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条
教代会代表团是教代会开会或闭会期间组织代表活动的基本单位。教代会代表团可以按照选举单位组建。代表人数少的单位,可以由多个单位联合组成代表团。
代表团正、副团长分别由各代表团的代表推选。代表团团长、副团长实行常任制,可连选连任。如团长、副团长调离本单位,该代表团应重新推选团长或副团长并报教代会秘书处备案。代表团团长是大会期间代表团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受大会主席团或执委会委托开展教代会的相关工作,并参加有关会议。
第四十一条
校工会为学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教代会执委会秘书处设在校工会。校工会作为教代会执委会秘书处在学校党委和执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处理教代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下列工作:
(一)做好教代会的筹备和会务工作,包括提出召开教代会的建议,会议议题、方案和主席团建议人选,组织选举教代会代表,组建代表团,确定筹备工作日程,征集和整理提案,提出召开执委会会议的安排以及有关人选的调整建议等;
(二)大会闭会期间,组织传达贯彻教代会大会精神,督促检查大会决议及提案的落实,组织各代表团及专门工作委员会的活动,主持召开代表团长、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联系会议,开展教代会的日常工作;
(三)组织教代会代表的培训,接受教职工代表的来信、来访、建议和申诉;
(四)就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向学校党组织汇报,与学校沟通;
(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畅通民主渠道;
(六)对二级单位教代会(教职工大会)的业务进行指导,协助做好教代会优秀代表和优秀提案的评选;
(七)完成教代会委托的其他任务。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当为校工会承担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所需经费在学校行政经费中列支。
第六章 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
第四十三条
学校建立二级单位党组织领导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对二级单位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可在二级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以二级工会为单位召开教代会。
第四十四条
二级单位可以建立教职工大会制度,也可以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原则上80人以上的单位应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产生的方法参照学校教代会的相关规定,代表名额可根据本单位教职工人数自行确定,200人以下的单位教职工代表比例应不少于教职工总数的1/3,200人以上的单位教职工代表比例应不少于教职工总数的1/4。各二级单位选举产生的学校教代会代表为本单位二级教代会的当然代表,可以不占二级教代会代表名额。
第四十五条
二级教代会(教职工大会)的性质、领导关系、组织制度、运行规则等,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相同。
二级单位教代会(教职工大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在代表中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执委会以7-15人为宜,教师代表应占多数。党委(总支、直属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一般提名为执委会主任人选,工会主席为副主任兼秘书长人选。
第四十六条
二级单位教代会(教职工大会)的职权:听取审议本单位工作报告、发展规划、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财务运行情况报告和津贴分配方案,重大经济活动和管理规章等;表决通过本单位决定的有关教职工集体福利、分配实施方案以及本单位制定的有关教职工聘任、考核和奖惩办法;评议监督本单位领导干部;对本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征集和办理教代会提案。
第四十七条
二级教代会(教职工大会)接受本单位党组织领导,任期原则上与本单位党组织任期相同。校教代会执委会及秘书处应做好对各二级单位教代会的相关业务指导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如需修改,应由执委会秘书处拟出修改草案,提交执委会讨论同意,报学校党委同意后作为议题,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由执委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实施办法》自教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修订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