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

时间:2019-05-13 07:1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

第一篇: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道门槛

2011年07月28日15:5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道门槛--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 李放 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陈叶军)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显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那么它的第一道门坎在哪里?首先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是什么?

今天我们回头看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可以做很多很多方面的总结。但是,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非常艰巨的,其中有很多困难。衣俊卿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马列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文化模式、思维方式、语言上,开始同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之间是有差距的,怎样让这样一种最先进的理论转化成我们能读得懂,而且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在这个背景下能生长起来的理论,就很重要。所以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就非常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换一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首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的中国化。在这种意义上,而且这种经典著作的编译不是一蹴而就,一次性可以完成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文献本身就非常浩瀚;另一方面,编译事业也有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发展,随着新资料、新文献的出现,随着编译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会对我们理论创新提供重要的资源。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它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它同我们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的实践活水不断地交汇,就成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重要的源泉。

回头我们总结我们党90年的历史,能看到,我们党有高度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知道这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从我们党一成立开始,甚至在党准备成立期间,就已经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编译、出版、传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稍稍用一点时间回顾一下这方面的历史,来看在我们党成立初期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有很多党员和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重要著作翻译成中文。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就是陈望道先生在1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翻译版,它对我们共产党成立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从那以后,无论是在国共合作期间,在大革命时期,还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白色恐怖时期,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还是在我们的苏区,在任何一个时期,我们党总是组织了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党员不断地从事这种经典著作的翻译,而且其中很多很著名的比如李达、瞿秋白这些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再举一个例子,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资本论》三卷,要把它完全翻译成中文,那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而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岁月中完成的,为了这个《资本论》三卷的翻译,有一批人,包括郭沫若先生一直想把《资本论》译成中文,后来没有完成。后来很多人,像侯爱卢、汪丝华、陈启修都做了贡献,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郭大力和王亚楠,在杭州的一个大佛寺中开始这项艰难的工作,历时十年,终于把《资本论》三卷本都译成了中文。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我们党就非常重视经典著作翻译。应该说,到了延安,这个情况就更加突出了。编译事业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了。1938年5月5日在延安成立了马列学院,张闻天亲自担任马列学院的院长,而且马列学院设了两个部,一个是教学部,一个是翻译部,组织了当时一批优秀的翻译家。毛主席亲自关心。毛主席有句话,同这些翻译家说,你们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非常重要,要大家学唐三藏,功德无量,就在这个时期。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系统地翻译了比如十卷马恩的文集,十八卷列宁的文集,还有很多很多的著作。

接着我们再说我们党对经典著作编译事业的重视,新中国成立,1949年上半年,还没到‚十一‛,这个时候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就开始决定起草成立一个专门的翻译机构,当时叫中共中央俄文翻译局,因为主要文献是从俄文翻译来的。到了1953年,这个俄文翻译局就和中宣部有一个斯大林的翻译室合并起来,就成了中共中央编译局,而且中央给中共中央编译局下的任务是要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从整个历程来看,我们党的理论为什么扎实?它不是偶然的,从一开始,就一直高度重视这个最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会面的“机缘巧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陈叶军)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将历史的镜头聚焦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究竟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会面?

衣俊卿指出,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0年历程,我们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与我们党一直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分不开的。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诸多理论和思潮中,马克思主义是其中的一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也有很多社会组织,包括各种政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会面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它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在衣俊卿看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会面的这种机缘巧合,这种重大历史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理论力量。第二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特殊的理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及其传入中国的三个渠道

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创造了一个伟大的理论——以人类解放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理论开始从欧洲向世界各地传播,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20世纪初,这个理论也传到了古老的华夏大地,而且它的理论力量就体现在它的多渠道传入。今天回头来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少有三个渠道。最早的是我们称作日本渠道。20世纪初,一大批留日的中国知识分子陆续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和他们的一些思想片段,包括《共产党宣言》翻译的一些片段传入中国。同时,在五四前后,我们有一批留法的学生、知识分子,其中非常有名的,比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朱德等等,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二个渠道,即法国渠道。接着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渠道,我们一般称作苏维埃俄国,这个渠道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不仅传来了理论,而且开始给我们党培养了很多人才。这三个渠道,马克思主义都能够很强有力的传入中国,说明这种理论是非常有力量的。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

但是衣俊卿指出,一种理论要有力量,还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就是践行它、传播它的主体。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最终成立的时候,几十个人,当时有那么多组织,在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会看好共产党会发展壮大,但是有一点,这是共产党同其它的政党和组织不同的地方,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从一开始,它就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站在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这么一个高度,寻求最先进的理论。所以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已经开始传入到华夏大地的马克思主义。所以,这种历史的机缘巧合,真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选择。

‚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会面,源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力量,也源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理论自觉。看起来有偶然性,实际上有很深刻的必然性‛,衣俊卿说。衣俊卿:马克思主义的力量造就中国共产党90年不变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秦华)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更多地是要问,在中国是什么样的历史条件或者什么样的逻辑必然性,让我们中国共产党去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自己的一个指导思想?

衣俊卿认为,我们年轻的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有一种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对中国的近代历史发展一种经验教训的一种总结。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个时候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整个救亡图存,是整个民族很重要的任务。但是那个时候,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感到骄傲的,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这种传统文化,在这个时候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它赶不上急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体系这种急速的扩张。虽然今天我们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因素可以整合到我们今天的文化模式中,但是在那个时候,它作为一个整体,如果不进行根本的转变,已经很难适应这个新的时代的要求。没有办法真正拯救中华民族。

衣俊卿说到,当时在我们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也有很多反抗运动,比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这些运动也是在不断地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在抗争,但是他们缺少这种先进的理论指导。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那个时候整体上又没办法作为一种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支柱,来给我们提供一种精神文化支撑。所以,在这个时期,必须寻找一种最先进的理论。

衣俊卿指出,当时在传入中国的有各种各样的思潮中,马克思主义本身特点突出显示出来。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在展示着一种理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一种实践的力量。所谓理论的力量,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说它给人类所提供的这种未来的世界图景、人类的前途命运,确实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它把对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这种追求、这种价值关怀,同它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它有很强的逻辑,能征服人,这是一种理论的力量。而这个时候还有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不仅有理论的力量,已经开始有实践的力量,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真正在变革一个旧世界其他理论所不具有的那种素质。所以我们年轻的共产党人,在总结了中国近代的发展经验,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这个选择就是一直坚持不变的一种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药方 其力量源于批判性和透彻性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陈叶军)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回顾20世纪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面对当今日趋复杂的世界变局和人类社会扑朔迷离的发展前景,尤其经历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阅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力和历史命运?

衣俊卿指出,其实‚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样的说法,特别是在西方,应该不是一个很新的提法。在20世纪很长一段历史中,经常会有不同的人提出这种观点。到底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一般强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是不同的人群。有一种从根本上,从基本立场上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其实还有很多,包括我们一些理论家,他在某一段时期做出马克思主义过时结论的时候,其实我们看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并不全面。他往往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某一个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结论。在今天变化历史条件下,好象已经不适用了,于是就做出马克思主义整个过时的结论。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不是那种很具体的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或者说不是给某些具体历史事件提供具体药方的理论,它是一个立足于比较宏大的历史尺度上,关注人类命运,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这样一种的理论,它给我们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行动指南,是对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一些判断和我们怎么去把握人类社会的一些方法论指导。所以,即使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做出的某一些具体结论,在今天来看并不适用,但这并不影响这个理论本身的解释力和理论力量。

回顾20世纪,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很大的。马克思主义开始从欧洲向世界各地传播,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比如,推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包括影响了那些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再进一步说,它对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也是有巨大影响的。资本主义遇到的很多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他们不得不进行某些自我修正,这本身也是一种影响。更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大历史尺度的社会历史理论,它往往在人类发展最困难、关键的一些时期,会不断出场。你看看20世纪,一方面总有一些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情况,恰恰是每到历史发展的一些重大转折时期,每当人类发展遇到危机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又出场了,而且强有力的出场。所以,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它的力量体现在哪?当一个社会不公平的时候,比如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统治导致阶级冲突、阶级压迫的时候,它会以一种批判性理论强有力的出场。当人类历史在迷茫、彷徨的时候,它能用一种很彻底、透彻的理论视野来给我们指明方向。当人类社会遇到重大危机的时候,它能够清醒地判断危机的症结所在,给人类找出走出危机的路径。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行动指南的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们看20世纪,不断有各种各样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产生,他们对现代发达的工业社会,对资本主义进行各个方面的批判,经济的批判、政治的批判、文化的批判,不仅有原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人对资本主义批判,还有很多有影响的西方思想家,比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德里达,他们都会转向马克思,或者宣布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或者是借用马克思的思想资源来分析问题。

2008年开始这场金融危机,西方又出现这个现象,人们开始纷纷买《资本论》,看看马克思当年对这种危机是怎么看的。所以,在这些现象都能看出马克思主义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我们不要把它变成一种具体的、琐碎的、不变的结论,而是要把它当成基本的立场和行动的指南。

衣俊卿:马克思不是书斋里的理论家 要更清醒认识当下新问题 2011年07月28日18:2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衣俊卿:马克思不是书斋里的理论家 要更清醒认识当下新问题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秦华)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现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需要的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问题。现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包括对于世情、国情、党情做出的具体的时代战略眼光的清晰的理论判断?在这方面我们怎么样去做呢?

衣俊卿指出,我们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本身就包含着时代化的内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身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今天对时代化还要有更高的一种认识。因为我们知道,十七届四中全会正是把时代化提出和中国化、大众化并列起来,我们一般叫马克思主义‚三化‛,为什么我们党在这个时候要特别强调时代化?这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这种特殊意义就在于,人类进入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时代,我们有很多概括,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很多很多问题。我们今天面临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重大的问题,像人类发展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生存的问题、资源的问题、民生的问题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异常复杂。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和全球所面临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我们提出强调时代化的课题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种编译和研究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衣俊卿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在比较大的历史尺度上来关照人类历史发展,这是一个特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是书斋里的理论家,他不是在那构想一个逻辑非常严谨、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他们所有著作几乎都是在批判他们那个时代人类的困境,批判资本主义,来解答一些重大历史问题所表述出来的思想。所以,我们把这些理论,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具体的理论结论,不变的理论结论,而是把它放到那个历史背景中去把握。我们得到的东西可能就会更多。这个时候我们再对今天的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世情的分析可能就会得到更多更多的启示。

衣俊卿说到,比如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一些分析,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哪些是它的基本理论,哪些基本方法论,有哪些是它可以和现实对话的一些东西。这样我们来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非常重要。比如现在学界经常讲的资本的逻辑,资本逻辑的统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我试着把它简单地表述出来。资本的这种力量是很大很大的一个力量,有了工业化、有了现代性、有了市场经济,它靠什么推动?就是资本和技术的结合,使这个社会快速发展。资本历来都是两方面,一方面,它给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推动这种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你知道资本本身追求的是利润,更大的增值,所以,它又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制度都可以使用资本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但是如果一种体制、一种制度不能去约束资本的负面作用的时候,那么资本就会导致很多消极的东西,导致一个阶级掌握了资本,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导致这种剥削、这种压迫。马克思当时批判资本逻辑,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他不但不抑制这种资本逻辑本身带来的负面作用,而且是把它放大。

衣俊卿指出,要想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还依旧有效。但是你必须结合今天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今天应该说资本的力量在更多的层面来发挥着作用,一方面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经济全球化可能给更多的民族提供发展的机遇,包括一些不发展的民族、落后的民族,但是它也带来了很多危机。资本可能以更细微、更精妙的一种方式,比如它在国内,它的统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剥削、政治压迫、阶级冲突,它可以通过文化的统治、大众传媒的统治,可以用技术的手段、用科学化的手段来对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边缘群体的一种统治,在全球范围内可以通过对技术的掌握、资本的掌握等等资源的争夺,甚至话语权的争夺,来形成这种统治。中国的发展,我们经常说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是关起门来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你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到这样一种世界格局当中,在这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怎么样利用好这种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又怎么样避免这些风险,就需要我们对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对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这个时候,像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种课题,它的意义就非常大,而且应该说,也是非常艰巨的,不是只言片语,套用几个理论就可以解释的,它需要我们做更多、更细致、更深刻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学会他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能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衣俊卿:中央编译局八月将出版三部伟人画传

2011年07月28日19:2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秦华)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衣俊卿介绍,中央编译局不仅以编译事业来支撑着我们这个理论创新,在大众化方面也在做着大量的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有一句话,体会非常深,就是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一种自身建设的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在今天的背景下,信息化时代,人们接受知识、接受理论、接受思想渠道是多样的,我们要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要推动全社会进行学习,可能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化的手段。我们现在正在做,八月份就能出版的三部画传,一部是《马克思画传》、一部是《恩格斯画传》,一部是《列宁画传》,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思想伟人的人生轨迹、理论贡献、精神价值。在这个读图时代,它对我们青少年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我们现在还在做,比如我们马上就要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传播的展览馆,在中共中央编译局,我们是把它做成一个向社会开放的,很多珍贵的文献、历史进程,我们都要在那展示。

衣俊卿说到,中央编译局也在做一些深度的开发,比如编各种各样的经典著作的读本、导读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因为中央编译局现在的任务,承担的理论建设任务也越来越多。我们今天讲的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在中国传播研究。其实我们从60年代开始,我们还承担一个任务,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走向世界。《毛泽东选集》,接着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文选,现在做的《江泽民文选》,多语种的翻译,历来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重要的文献,用英、法、德、日、俄、西班牙语,进行多语种翻译。另外我们的编译始终是理论研究和编译并重,所以,中央编译局有一个优秀的翻译家群体,还有一个优秀的理论研究群体,他们紧密结合,我们对于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世界政党政治、中国改革发展战略,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理论研究成果,包括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所以,中央编译局作为这样一个单位,特殊的中共中央直属的理论单位,它其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承担着一种重要的责任。

衣俊卿批评‚淘宝式‛带有功利色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现象

2011年07月28日18:2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秦华)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通过对某些具体概念、词汇、术语的翻译,以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这种功利性的‚淘宝‛式方法,固然在一定场合具有某种功效。但是,在新世纪新时期,对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最根本的是要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和思想力量中的现实逻辑和当代价值。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过程中,如何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真正与时代、与现实对话,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逻辑和当代价值?

衣俊卿分析说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一种淘宝式,是借用大家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术语来说。实际上是说一个什么现象呢?我们这个时代的节奏比较快,大家接触新信息很快,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对于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研究,它可能需要更扎实的工作。现在在理论研究或者在其他一些方面,有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希望用这种短平快的快捷方式,比如说,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能够找到一个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思想,或者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我以前解释的不是很准确,或者哪个术语我们可以换一个翻译的方式。首先这些工作都是应该做的。因为不断的完善我们经典著作的编译,不断推动研究,这本身就是内容。但是我说的不能把我们全部的精力、研究的力量都放到这儿。如果都这样,它容易带来问题。我们可能抛开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的理解,而专注某一个问题,带着两个极端的问题。一个问题,可能出现教条主义,认为就这个重要,别的我不管,我就固守,这种教条主义可以葬送马克思主义。一旦固守这个东西,说这个结论不实用,可能夸大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另一个极端就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更可怕,今天说有用了,抓起来,明天说没用了,扔下,甚至我们用自己的想法任意解释,所以我不是一般意义上批评。而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衣俊卿说到,我们今天回头看近百年马列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事业,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重要的启示。前面我说的,正因为我们系统、全面地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系统全面地研究他们的理论观点,所以我们才有我们立场的坚定性。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我想通过我们进一步推进编译事业,通过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大概一方面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我们常说的基本立场和重点的方法论,这肯定是最主要、最主要的,因为这些东西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的描述。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来研究马列经典著作,还不仅仅是说来证明这些观点,我们不能把这些观点变成一种理论一般的原理,脱离开那个历史语境。我们需要经常读经典著作,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阐述这些理论的历史语境,只有我们知道他们是针对什么样的历史背景,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他们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才可能形成我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方法论和战略思维。当我们在面对今天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可以更富有创造性地去解释我们今天的问题,而不会把这些基本的原理或者某个结论去套到现实中。这是我提这个概念的时候一个基本的想法。

衣俊卿:百年经典著作编译事业引路中国

2011年07月28日18:2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秦华)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光明日报曾经用《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为题报道了奋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线的中共中央编译局的优秀翻译家群体。用一个比喻,他们就像希腊神话当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们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衣俊卿认为,编译事业的基础性地位,是通过一代一代人,从早期的共产党员、先进知识分子,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这是一个星火传承的事业。到了编译局的队伍,那就是很大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确实很不容易,因为他们全心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鹜,回头看,这些人所付出的才华、心血,甚至有的人把毕生精力都献出来,他们确实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

衣俊卿举例说,现在已经翻译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50卷,第二版现在正在做,出版21卷了。《列宁全集》我们第一版39卷,第二版60卷,还有像《斯大林全集》,接着我们又做了马恩的十卷本的文集,列宁的五卷本的专题文集,还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列宁选集》四卷本,这些已经做了一版、两版,《列宁选集》已经做了第三版。这些翻译成果如果综合起来,用一句话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翻译马克思经典著作最多最全的国家。比如最标志性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我们现在已经出版的这50卷是根据俄文第二版翻译,现在也是世界上已经完成出版的收文最全的、权威性的马恩全集。再说一个情况,为什么说我们是最多的?列宁全集,苏联前后出了五版,第五版是最全的,但是我们中文第二版《列宁全集》60卷比苏联的俄文第五版还要多出七卷,我们自行编辑的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列宁全集》。综合起来我们现在是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多最全的国家。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一部全集有几千万字,大家要多少心血,多大的工程能完成这种历史的成就。

衣俊卿认为,我们就要放到它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起的重大作用。编译事业是基础性的工作,但是这个基础性,对我们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不是仅仅把基础摆在那,像我们盖房子一样,摆在那就可以。它实际上一直在促进着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比如我们从不同层面,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一个从党的理论立场、理论创新、理论旗帜来讲,我认为这种全面、系统的翻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它能保证我们党的理论立场的坚定性和不断地提供这种理论创新的动力。也就是说,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言片语的,不是某一个具体观点,而是全面理解它的基本立场、它的思想资源、它的方法论指导等等。所以,在这个层面,它是非常重要的。

换一个层面,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很大的体系,分不同的门类,在研究着我们人类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体系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些文本的翻译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它的基本话语体系、它基本的方法论指导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来确立的。

衣俊卿补充说,再换一个层面,它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也是很大很大的。中华传统的文化是另外一种文化,人们的社会心理、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话语体系和今天都是不一样的。而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经典著作翻译的一些术语、基本思想、一些范畴,已经进入到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所以,今天我们的文化模式、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语言方式都不知不觉程度不同地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所以,我们才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很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也可以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所以,应该说,近百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事业确实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衣俊卿:火热的时代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理论

2011年07月28日18:2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衣俊卿说到,理论给常人的印象中总是板着面孔,很抽象,很生涩,读起来很枯燥,其实理论不是这样。真正有生命力、有解释力的理论,它是活生生的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那是活生生的理论,而不是抽象的教条。

衣俊卿认为,今天我们面临一个火热的时代,我们同样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理论。在自己给学生上课,组织学生的各种学习,包括在黑龙江省委做常委宣传部长的时候,做了很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一些项目,包括现在做这些,就是让理论真正能够走入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生活中,走入平民百姓之中。而且这个不是生活奢侈品,可有可无的,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世界,要想把握机遇,要想避免风险,要想发展,社会要和谐,不仅仅是几个领导人应该掌握这些理论,大概各行各业,不管是党员干部,包括我们从事各种事业的,都会需要这样一种理论的悟性、理论的理解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

衣俊卿:中央编译局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献典藏中心之一

2011年07月28日18:2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我国新收藏了两份马克思主义手稿在中央编译局发布。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工程对于推动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社会各界对于这样一项基础性的理论工程,了解的还是不够。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衣俊卿介绍,中央编译局最近购藏的两份马克思手稿原件,马克思两封信。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很具体的标志性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典藏,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事业非常重要,但是编译事业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经典文献的典藏。文献典藏其实不仅仅是几份手稿,实际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原件,现在要想再收藏已经很难了,因为三分之二收藏在荷兰,三分之一收藏在苏联,原来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散件在社会上已经很少了。但是这个并不是问题障碍。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典藏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丰富的内容,涉及到手稿,手稿的原件、手稿的复印件和他们著作的各种各样的版本,和他们同时代重要思想家的著作,他们同论战的思想家的著作,他们在当时发表过这些文献的报纸等等,都是文献典藏的范围。在这里我还想说一个,马克思、恩格斯确实是了不起的思想家,才华横溢,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文献,不仅仅是数量非常丰富、浩大,而且内容是非常精彩、丰富多彩。

衣俊卿举例说,马克思、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国际性的革命家,不仅仅在德国活动,在英国、法国等很多地方都活动过。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不全是用德文写的,只有65%是用德文写的,30%是用英文写的,剩下的5%,法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他们直接用这种文字写作、发表。所以关于马克思的很多经典著作有各种各样的文本,比较这些不同语言的文本,马克思、恩格斯又非常严谨,他们每出版一次都要进行一次修订,根据新的形式修订,这些都是很丰富的思想资源,它对我们的编译事业、对我们理论研究都非常重要。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程。

中共中央编译局在做经典著作编译的时候,我们一直把这种经典著作的文献典藏作为很重要的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得到了我们党领导人的重视,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把一批很珍贵的俄文图书和德文图书赠送给中共中央编译局,现在还保存在我们图书馆的一个专柜。中共中央编译局50万图书中,基本上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且很多外文的珍贵文本和中国共产党早期传播的那些中文的珍贵文本,我们语种就有20多种,比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这些重要著作都有多种文本。给你一个数字,现在中共中央编译局的图书馆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马克思主义专业性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中心之一。所以,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内容。这些文献在支撑着我们编译事业向前发展。

衣俊卿:总结“中国经验”不能停留表面 更需要理论上的穿透力

2011年07月28日18:2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国的成功,应该说是具有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的理论意义。在中央编译局的编译道路上,有没有发现能够很好地阐释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道路的方法论或者说是理论框架?

衣俊卿指出,这方面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启示,特别是最近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时候,我们也感到,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都在总结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发展道路,甚至大家有的学者提出中国的模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从理论上去把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课题。在总书记讲话中,特别谈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这很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维度应该构成对于中国经验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如果我们在这几个基本维度上进一步进行理论提炼,可能不仅有助于推动我们的实践更健康的发展,在理论创新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衣俊卿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回头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其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很多思想是非常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的经验。我们一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着普遍的规律,这是毫无疑问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分析,概括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他们思想中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普遍规律的前提下,他们一直承认不同的民族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是发展道路应该是多样性的。比如马克思毕生都在探索,他最初关注的是西欧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在那个时候他强调共同胜利的一种理论,在这个时候,可能更多的关注,按照那种普遍规律的理论说,人类大概都应该先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再进入到未来的社会,但是马克思晚年,当他接触到俄国、中国、印度这些东方社会的历史文化结构的时候,特别是他发现了这些民族还存在着亚西亚生产方式等等,包含着土地公有的因素的时候,他就得出一个结论,他认为东方这些社会可以在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的成果,而不必走资本主义道路,经历资本主义痛苦,直接进入到未来社会。所以,这些理论都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在今天的形势下,怎么解读和总结我们中国发展的经验。无论中国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所构成的中国的经验,它的意义不仅仅对中国有意义,而且也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基本上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社会不可能都完全按照一个模式、一个道路发展。

衣俊卿指出,作为理论工作者,现在有责任,按照总书记概括的框架,我们在这里做更多的总结性工作。我们的背景就更复杂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想说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国的发展道路,可能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比较性研究。这个比较性研究很重要,我们原来的研究中,有的时候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比如我们经常说,一想到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总是拿着中国的模式、美国的模式、中国道路和美国道路,而西方也按照这种话语,在西方认为只有西方的道路才是唯一的,中国不符合它的要求,所以对中国总是要进行各种指责、质疑,尽管经济上、各方面已经很发展、很进步。如果拓宽我们的视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不仅要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道路,也要总结中国的经验道路,同时还要关注更多的经济体,比如,很多新兴经济体,比如南美最近几年的发展、亚太的一些、传统强国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做参照,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到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它特色在哪,它对人类的贡献在哪,我们面临的问题在哪。我想这一点对中国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应该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一种理论的理解力和穿透力。

衣俊卿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

[人民网]:7月28日下午15:00时,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踊跃参与。[16:45] [人民网]:这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系列在线访谈‛的第五场,也是‚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大家谈‛的第十二场。[16:45]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当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能忘记一项基础性的工程,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首先要求经典著作文本的中国化。这是几代翻译家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理论基础和源头活水。今天,在我们演播室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同志作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今天我们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和大家进行在线交流。今天这场访谈是我们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系列访谈第五场,同时也是建党90周年理论系列访谈第十二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今天的节目。[14:59] [衣俊卿]: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15:00] [主持人]:我们首先将历史的镜头聚焦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应该说追溯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可能我们大家一开始特别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机缘和巧合,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这样进行一次会面? [15:01] [衣俊卿]: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0年历程,我们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对于我们党,一直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初,这个时候传入中国已经有很多理论和思潮,马克思主义是其中的一种。同时在共产党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有很多社会的组织,包括政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会面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它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15:01] [衣俊卿]:在我看来,这里的这种机缘巧合,这种重大历史选择,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理论力量。第二是中国共产党特殊的理论自觉。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创造了一个伟大的理论,以人类解放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理论开始从欧洲向世界各地传播,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大概就在20世纪初,这个理论也传到了古老的华夏大地,而且它的理论力量就体现在,它是多渠道传入。从今天回头来看,大概至少有三个渠道。最早的是我们称作日本渠道,20世纪初,一大批留日的一些中国知识分子陆续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他们的一些思想片段,包括《共产党宣言》翻译的一些片段传入中国。同时大概在五四前后我们有一批留法的学生、知识分子,其中大家也都知道,非常有名的,比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朱德等等,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二个渠道。接着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渠道,我们一般称作苏维埃俄国,这个渠道也同样重要,不仅传来了理论,而且开始给我们党培养了很多人才。这三个渠道,马克思主义都能够很强有力的传入中国,说明这种理论是非常有力量的。[15:03] [衣俊卿]:但是一种理论有力量,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就是践行它、传播它的主体。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最终成立的时候,几十个人,当时有那么多组织,我想在那个时候,没有很多人会看好共产党会发展壮大,但是有一点,这是共产党同其它的政党和组织不同的地方,我把它叫做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从一开始,它就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站在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这么一个高度,寻求最先进的理论。所以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已经开始传入到华夏大地的马克思主义。所以,这种历史的机缘巧合,真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选择。[15:04] [主持人]:所以这种会面,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到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应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5:04] [衣俊卿]:非常重要,看起来有偶然性,但实际上有很深的必然性。[15:04] [主持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更多地是要问,在中国是什么样的历史条件或者什么样的逻辑必然性,让我们中国共产党去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自己的一个指导思想? [15:05] [衣俊卿]: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刚才我们说到,我们年轻的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有一种理论自觉。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我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对中国的近代历史发展一种经验教训的一种总结。大家知道,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个时候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整个救亡图存,是整个民族很重要的任务。但是那个时候,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说,就是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感到骄傲的,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这种传统文化,在这个时候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它赶不上急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体系这种急速的扩张。虽然今天我们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因素可以整合到我们今天的文化模式中,但是在那个时候,它作为一个整体,如果不进行根本的转变,已经很难适应这个新的时代的要求。没有办法真正拯救中华民族。[15:08] [衣俊卿]:我们从一些事例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当时在我们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也有很多反抗运动,比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这些运动也是在不断地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在抗争,但是他们缺少这种先进的理论指导。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那个时候整体上又没办法作为一种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支柱,来给我们提供一种精神文化支撑。所以,在这个时期,必须寻找一种最先进的理论。[15:08] [主持人]:当时是缺乏这种理论。[15:08] [衣俊卿]:对。我们前面说到,其实当时传入中国的有各种各样的思潮,而这里其中马克思主义本身特点又显示出来,这个时候我想,我喜欢用力量这个词,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候,一方面在展示着一种理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一种实践的力量。所谓理论的力量,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说它给人类所提供的这种未来的世界图景、人类的前途命运,确实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它把对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这种追求、这种价值关怀,同它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它有很强的逻辑,能征服人,这是一种理论的力量。而这个时候还有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不仅有理论的力量,已经开始有实践的力量,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真正在变革一个旧世界其他理论所不具有的那种素质。所以我们年轻的共产党人,在总结了中国近代的发展经验,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这个选择就是一直坚持不变的一种选择。[15:10] [主持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显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或者是一个任务。它面临的第一道门槛,我们能不能理解,它在什么地方?包括首先要解决的或者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是什么? [15:10] [衣俊卿]:这个问题非常好。今天我们回头看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成绩,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方面的总结。但是现在想到这90年的历史是非常艰巨的,其中有很多困难。刚才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道门槛,大概和我们今天谈的这个题目关系非常大了,就是马列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15:11] [衣俊卿]: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文化模式上,在思维方式上,在语言上,开始同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之间是有差距的,怎么样让这样一种最先进的理论转化成我们能读得懂,而且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在这个背景下能生长起来的理论,就很重要。所以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就非常重要。最近我一直在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换一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首先必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的中国化。在这种意义上,而且这种经典著作的编译不是一蹴而就,一次性可以完成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本身文献就非常浩瀚,另一方面,编译事业也有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发展,随着新资料、新文献的出现,每一次新出现,编译、翻译的水平每一次提高,都会对我们理论创新提供重要的资源。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它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它同我们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的实践活水不断地交汇,就成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重要的源泉。[15:12] [主持人]:首先是编译。[15:12] [衣俊卿]:回头我们总结我们党90年的历史,能看到,我们党是有高度的理论自觉。不仅仅说要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它知道这个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从我们党一开始成立,甚至在党准备成立期间,就已经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编译、出版、传播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想,我们可以稍稍用一点时间回顾一下这方面的历史,来看在我们党成立初期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有很多党员和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重要著作翻译成中文。最重要的一个,大家知道,就是陈望道先生在1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翻译版,它对我们共产党成立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从那以后,无论是在国共合作期间,在大革命时期,还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白色恐怖时期,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还是在我们的苏区,在任何一个时期,我们党总是组织了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党员不断地从事这种经典著作的翻译,而且其中很多很著名的比如李达、瞿秋白这些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15:16 [衣俊卿]:举一个例子,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资本论》三卷,要把它完全翻译成中文,那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而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岁月中完成的,为了这个《资本论》有一批人,郭沫若先生一直想把《资本论》译成中文,后来没有完成。后来很多人,像侯外庐、王思华、陈启修都做了贡献,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郭大力和王亚南,在杭州的一个寺庙中,大佛寺中开始这项艰难的工作,历时十年。把三部《资本论》三卷本都译成了中文。在那个时期,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党就非常重视经典著作翻译。应该说,到了延安,这个情况就更加突出了。编译事业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了。1938年5月5日在延安成立了马列学院,张闻天亲自担任马列学院的院长,而且马列学院设了两个部,一个是教学部,一个是翻译部,组织了当时一批优秀的翻译家。毛主席亲自关心。毛主席有句话,同这些翻译家说,你们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非常重要,要大家学唐三藏,功德无量,就在这个时期。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系统地翻译了比如十卷马恩的文集,十八卷列宁的文集,还有很多很多的著作。[15:18] [衣俊卿]:接着我们再说我们党对经典著作编译事业的重视,新中国成立,我说的时间是1949年上半年。还没到十一呢。这个时候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就开始决定起草,决定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翻译机构,当时叫中共中央俄文翻译局,因为主要文献是从俄文翻译来的。到了1953年,这个俄文翻译局就和中宣部有一个斯大林的翻译室合并起来,就成了中共中央编译局,而且中央给中共中央编译局下的任务是要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所有的著作。从整个历程来看,我们党的理论为什么扎实?它不是偶然的,从一开始,就一直高度重视这个最基础性的工作。[15:18] [主持人]: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源头活水,答案就是编译事业。刚刚衣局也谈到了,在这个编译的过程中,我们要记住很多优秀翻译家。在光明日报曾经个报道叫《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报道了奋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线的中共中央编译局的优秀翻译家群体。用一个比喻,他们就像希腊神话当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我们也想请您介绍一下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们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15:19] [衣俊卿]: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前面我们说了这个编译事业的基础性地位,应该说是一代一代人,从早期的共产党员、先进知识分子,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这是一个星火传承的事业。到了编译局的队伍,那就是很大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确实很不容易,因为他们全心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鹜,回头看,这些人所付出的才华、心血,甚至有的人把毕生精力都献出来,他们确实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15:20] [衣俊卿]:我可以盘点一下。比如我们现在已经翻译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叫中文第一版50卷,第二版现在正在做,出版21卷了。《列宁全集》我们第一版39卷,第二版60卷,还有像《斯大林全集》,接着我们又做了马恩的十卷本的文集,列宁的五卷本的专题文集,还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列宁选集》四卷本,这些已经做了一版、两版,《列宁选集》已经做了第三版。这些翻译成果如果综合起来,我用一句话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翻译马克思经典著作最多最全的国家。[15:20] [衣俊卿]:比如最标志性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我们现在已经出版的这50卷是根据俄文第二版翻译,现在也是世界上已经完成出版的收文最全的、权威性的马恩全集。再说一个情况,为什么说我们是最多的?《列宁全集》,苏联前后出了五版,第五版是最全的,但是我们中文第二版《列宁全集》,60卷,比苏联的俄文第五版还要多出七卷,我们自行编辑的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列宁全集》。综合起来我们现在是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多最全的国家。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一部全集有几千万字,大家要多少心血,多大的工程能完成这种历史的成就。[15:21] [主持人]:如果把这些成绩放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衣局,您觉得翻译家们所做的贡献究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5:21] [衣俊卿]:我们就要放到它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起的重大作用。前面我一再说,它是基础性的工作。但是这个基础性,它对我们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不是仅仅把基础摆在那,像我们盖房子一样,摆在那就可以。它实际上一直在促进着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比如我们从不同层面,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个从党的理论立场、理论创新、理论旗帜来讲,我认为这种全面、系统的翻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它能保证我们党的理论立场的坚定性和不断地提供这种理论创新的动力。也就是说,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言片语的,不是某一个具体观点,而是全面理解它的基本立场、它的思想资源、它的方法论指导等等。所以,在这个层面,它是非常重要的。[15:22] [衣俊卿]:但是我们还可以换一个层面。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很大的体系,分不同的门类,在研究着我们人类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是如果你细看一下,我们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体系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些文本的翻译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它的基本话语体系、它基本的方法论指导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来确立的。[15:23] [衣俊卿]:如果我们再换一个层面,它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也是很大很大的。我前面说过,中华传统的文化是另外一种文化,人们的社会心理、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话语体系和今天都是不一样的。而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经典著作翻译的一些术语、基本思想、一些范畴,已经进入到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所以,今天我们的文化模式、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语言方式都不知不觉程度不同地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所以,我们才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很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也可以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所以,应该说,近百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事业确实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15:23] [主持人]:我们现在回顾20世纪历史进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命运,我们听到一种声音,就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可能他们基于的就是面对当前世界复杂的变化局势,包括面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这样一种考验。衣局怎样看待有这样一种声音,叫‚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15:24] [衣俊卿]:其实‚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样的说法,特别是西方,应该不是一个很新的提法。据我了解,在20世纪很长一段历史中,经常会有不同的人提出这种观点。这里有一个,到底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过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般强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是不同的人群。有一种从根本上,从基本立场上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今天我们不展开说,这个没有什么更多好说的。但是其实还有很多,包括我们一些理论家,他在做出马克思主义过时,在某一段时期做出马克思主义过时结论的时候,其实我们看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并不全面。他往往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某一个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结论。在今天变化历史条件下,好象已经不适用了,于是就做出马克思主义整个过时。我想这个是一种片面的观点。[15:25] [衣俊卿]:对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它有它的特点。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那种很具体的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性的东西,或者说不是给某些具体历史事件提供具体药方的理论,它是一个立足于比较宏大的历史尺度上,关注人类命运,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这样一种的理论,它给我们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行动指南,是对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一些判断和我们怎么去把握人类社会的一些方法论指导。所以,即使他在当时做出的某一些具体结论,在今天来看并不适用,并不影响这个理论本身的解释力和它的理论力量。[15:25] [衣俊卿]:如果我们看一下20世纪。其实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很大。前面我说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从欧洲向世界各地传播,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比如,推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包括影响了那些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再进一步说,它对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影响也是巨大的。资本主义遇到的很多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他们不得不进行某些自我修正,这本身也是种影响。更重要的,我说的大历史尺度的一种社会历史理论,它往往在人类发展,我认为在最困难、关键的一些时期,会不断出场。你看看20世纪,一方面总有一些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情况,恰恰是每到历史发展的一些重大转折时期,每当人类发展遇到危机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又出场了,而且强有力的出场。所以,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在我想,就是它对力量体现在哪?当一个社会不公平的时候,比如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统治导致阶级冲突、阶级压迫的时候,它会以一种批判性理论强有力的出场。当人类历史在迷茫、彷徨的时候,它能用一种很彻底、透彻的理论视野来给我们指明方向。当人类社会遇到重大危机的时候,它能够清醒地判断危机的症结所在,给人类找出走出危机的路径。我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行动指南的很重要的意义。[15:27] [衣俊卿]:所以我们看20世纪,不断有各种各样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产生,他们对现代发达的工业社会,对资本主义进行各个方面的批判,经济的批判、政治的批判、文化的批判,不仅有原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人对资本主义批判,还有很多有影响的西方思想家,比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德里达,他们都会转向马克思,或者宣布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或者是借用马克思的思想资源来分析问题。[15:28] [衣俊卿]:2008年开始这场金融危机,西方又出现这个现象,人们开始纷纷买《资本论》,看看马克思当年对这种危机是怎么看的。所以,在这些现象都能看出马克思主义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我们不要把它变成一种具体的、琐碎的、不变的结论,而是要把它当成基本的立场和行动的指南。[15:28] [主持人]:现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需要的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问题。现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包括对于世情、国情、党情做出的具体的时代战略眼光的清晰的理论判断?在这方面我们怎么样去做呢? [15:29] [衣俊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一般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其实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本身就包含着时代化的内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身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15:29] [衣俊卿]:但是我想,我们今天对时代化还要有更高的一种认识。因为我们知道,十七届四中全会正是把时代化提出和中国化、大众化并列起来,我们一般叫马克思主义‚三化‛,为什么我们党在这个时候要特别强调时代化?我想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这种特殊意义就在于,人类进入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时代,我们有很多概括,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很多很多问题。我们今天面临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重大的问题,像人类发展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生存的问题、资源的问题、民生的问题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异常复杂。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和全球所面临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我们提出强调时代化的课题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种编译和研究就有着特殊的意义。[15:33] [衣俊卿]:前面我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在比较大的历史尺度上来关照人类历史发展。这是一个特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是书斋里的理论家,他不是在那构想一个逻辑非常严谨、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他们所有著作几乎都是在批判他们那个时代人类的困境,批判资本主义,来解答一些重大历史问题所表述出来的思想。所以,我们把这些理论,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具体的理论结论,不变的理论结论,而是把它放到那个历史背景中去把握。我们得到的东西可能就会更多。这个时候我们再对今天的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世情的分析可能就会得到更多更多的启示。[15:33] [衣俊卿]:比如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一些分析,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哪些是它的基本理论,哪些基本方法论,有哪些是它可以和现实对话的一些东西。这样我们来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非常重要。比如现在学界经常讲的资本的逻辑,资本逻辑的统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我试着把它简单地表述出来。资本的这种力量是很大很大的一个力量,有了工业化、有了现代性、有了市场经济,它靠什么推动?就是资本和技术的结合,使这个社会快速发展。资本历来都是两方面,一方面,它给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推动这种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你知道资本本身追求的是利润,更大的增值,所以,它又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制度都可以使用资本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但是如果一种体制、一种制度不能去约束资本的负面作用的时候,那么资本就会导致很多消极的东西,导致一个阶级掌握了资本,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导致这种剥削、这种压迫。马克思当时批判资本逻辑,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他不但不抑制这种资本逻辑本身带来的负面作用,而且是把它放大。[15:34] [衣俊卿]:大家说今天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要想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还依旧有效。但是你必须结合今天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今天应该说资本的力量在更多的层面来发挥着作用,一方面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经济全球化可能给更多的民族提供发展的机遇,包括一些不发展的民族、落后的民族,但是它也带来了很多危机。资本可能以更细微、更精妙的一种方式,比如它在国内,它的统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剥削、政治压迫、阶级冲突,它可以通过文化的统治、大众传媒的统治,可以用技术的手段、用科学化的手段来对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边缘群体的一种统治,在全球范围内可以通过对技术的掌握、资本的掌握等等资源的争夺,甚至话语权的争夺,来形成这种统治。中国的发展,我们经常说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是关起门来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你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到这样一种世界格局当中,在这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怎么样利用好这种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又怎么样避免这些风险,就需要我们对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对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这个时候,像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种课题,它的意义就非常大,而且应该说,也是非常艰巨的,不是只言片语,套用几个理论就可以解释的,它需要我们做更多、更细致、更深刻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学会他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能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15:35]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提出过‚淘宝式‛,淘宝式应该是一种功利性的淘宝式方法,固然在一定场合具有某种功效,但是在新的世纪、新的时期,对于我们编译工作研究最根本的肯定不是淘宝式的方法了。现在能不能跟我们谈一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过程当中,怎么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与真正的时代、现实对话,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现实逻辑和当代价值? [15:35] [衣俊卿]: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也需要借这个场合解释一下。当说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一种淘宝式,是借用大家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术语来说。实际上我想说一个什么现象呢?我们这个时代的节奏比较快,大家接触新信息很快,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对于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研究,它可能需要更扎实的工作。我们现在在理论研究或者在其他一些方面,有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希望用这种短平快的快捷方式,比如说,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能够找到一个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思想,或者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我以前解释的不是很准确,或者哪个术语我们可以换一个翻译的方式。我首先认为这些工作都是应该做的。因为不断的完善我们经典著作的编译,不断推动研究,这本身就是内容。但是我说的不能把我们全部的精力、研究的力量都放到这儿。如果都这样,它容易带来问题。我们可能抛开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的理解,而专注某一个问题,这是我经常说的,带着两个极端的问题。一个问题,可能出现教条主义,我认为就这个重要,别的我不管,我就固守,这种教条主义可以葬送马克思主义。一旦我固守这个东西,说这个结论不实用,可能夸大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另一个极端就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更可怕,今天说有用了,抓起来,明天说没用了,扔下,甚至我们用自己的想法任意解释,所以我不是一般意义上批评。而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15:40] [衣俊卿]:我们今天回头看近百年马列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事业,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重要的启示。前面我说的,正因为我们系统、全面地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系统全面地研究他们的理论观点,所以我们才有我们立场的坚定性。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我想通过我们进一步推进编译事业,通过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大概一方面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我们常说的基本立场和重点的方法论,这肯定是最主要、最主要的,因为这些东西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的描述。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来研究马列经典著作,还不仅仅是说来证明这些观点,我们不能把这些观点变成一种理论一般的原理,脱离开那个历史语境。我们需要经常读经典著作,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阐述这些理论的历史语境,只有我们知道他们是针对什么样的历史背景,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他们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才可能形成我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方法论和战略思维。当我们在面对今天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可以更富有创造性地去解释我们今天的问题,而不会把这些基本的原理或者某个结论去套到现实中。这是我提这个概念的时候一个基本的想法。[15:40] [主持人]:中国的成功,应该说是具有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的理论意义。在中央编译局的编译道路上,有没有发现能够很好地阐释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道路的方法论或者说是理论框架? [15:41] [衣俊卿]:这方面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启示,特别是最近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时候,我们也感到,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都在总结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发展道路,甚至大家有的学者提出中国的模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从理论上去把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课题。在总书记讲话中,特别谈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我认为这很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维度应该构成对于中国经验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如果我们在这几个基本维度上进一步进行理论提炼,可能不仅有助于推动我们的实践更健康的发展,在理论创新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5:41] [衣俊卿]:这个时候我们回头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其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很多思想是非常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的经验。我们一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着普遍的规律,这是毫无疑问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分析,概括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他们思想中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普遍规律的前提下,他们一直承认不同的民族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是发展道路应该是多样性的。比如马克思毕生都在探索,他最初关注的是西欧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在那个时候他强调共同胜利的一种理论,在这个时候,可能更多的关注,按照那种普遍规律的理论说,人类大概都应该先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再进入到未来的社会,但是马克思晚年,当他接触到俄国、中国、印度这些东方社会的历史文化结构的时候,特别是他发现了这些民族还存在着亚西亚生产方式等等,包含着土地公有的因素的时候,他就得出一个结论,他认为东方这些社会可以在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的成果,而不必走资本主义道路,经历资本主义痛苦,直接进入到未来社会。所以,这些理论都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在今天的形势下,怎么解读和总结我们中国发展的经验。无论中国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所构成的中国的经验,它的意义不仅仅对中国有意义,而且也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基本上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社会不可能都完全按照一个模式、一个道路发展。[15:42] [衣俊卿]:我想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现在有责任,按照总书记概括的框架,我们在这里做更多的总结性工作。今天要说到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背景就更复杂了,就是前面我说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想说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国的发展道路,可能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比较性研究。这个比较性研究,我认为是很重要,我们原来的研究中,有的时候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比如我们经常说,一想到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总是拿着中国的模式、美国的模式、中国道路和美国道路,而西方也按照这种话语,在西方认为只有西方的道路才是唯一的,中国不符合它的要求,所以对中国总是要进行各种指责、质疑,尽管经济上、各方面已经很发展、很进步。如果拓宽我们的视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不仅要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道路,也要总结中国的经验道路,同时还要关注更多的经济体,比如,很多新兴经济体,比如南美最近几年的发展、亚太的一些、传统强国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做参照,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到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它特色在哪,它对人类的贡献在哪,我们面临的问题在哪。我想这一点对中国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应该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一种理论的理解力和穿透力。[15:44] [主持人]: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我国新收藏了两份马克思主义手稿在中央编译局发布。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工程对于推动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社会各界对于这样一项基础性的理论工程,了解的还是不够。今天在这儿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一些情况。[15:44] [衣俊卿]:首先非常感谢人民日报、人民网在七一前很隆重地发表了中央编译局最近购藏的两份马克思手稿原件,马克思两封信。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很具体的标志性的工作。你刚才提的问题非常好,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典藏,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前面我们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事业非常重要,但是编译事业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经典文献的典藏。文献典藏其实不仅仅是几份手稿,实际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原件,现在要想再收藏已经很难了,因为三分之二收藏在荷兰,三分之一收藏在苏联,原来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散件在社会上已经很少了。但是这个并不是问题障碍。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典藏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丰富的内容,涉及到手稿,手稿的原件、手稿的复印件和他们著作的各种各样的版本,和他们同时代重要思想家的著作,同他们论战的思想家的著作,他们在当时发表过这些文献的报纸等等,都是文献典藏的范围。在这里我还想说一个,马克思、恩格斯确实是了不起的思想家,才华横溢,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文献,不仅仅是数量非常丰富、浩大,而且内容是非常精彩、丰富多彩。[15:48] [衣俊卿]:我给大家说一个例子。马克思、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国际性的革命家,不仅仅在德国活动,在英国、法国等很多地方都活动过。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不全是用德文写的,只有65%是用德文写的,30%是用英文写的,剩下的5%,法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他们直接用这种文字写作、发表。所以关于马克思的很多经典著作有各种各样的文本,比较这些不同语言的文本,马克思、恩格斯又非常严谨,他们每出版一次都要进行一次修订,根据新的形式修订,这些都是很丰富的思想资源,它对我们的编译事业、对我们理论研究都非常重要。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程。中共中央编译局在做经典著作编译的时候,我们一直把这种经典著作的文献典藏作为很重要的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得到了我们党领导人的重视,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把一批很珍贵的俄文图书和德文图书赠送给中共中央编译局,现在还保存在我们图书馆的一个专柜。[15:48] [主持人]:现在中国经典著作典藏情况怎么样? [15:48] [衣俊卿]:要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典藏就要看中共中央编译局,其他很多图书馆,很多大学图书馆,国图都有,但是不是专业性。中共中央编译局50万图书中,基本上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且很多外文的珍贵文本和中国共产党早期传播的那些中文的珍贵文本,我们语种就有20多种,比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这些重要著作都有多种文本。给你一个数字,现在中共中央编译局的图书馆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马克思主义专业性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中心之一。所以,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内容。这些文献在支撑着我们编译事业向前发展。[15:49] [主持人]:我们知道7月1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八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思想的历程》,现在已经开播结束了。[15:49] [衣俊卿]:在黑龙江卫视第一轮已经播完了。[15:50] [主持人]: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思想的历程》这部纪录片的整体制作情况、内容? [15:50] [衣俊卿]:《思想的历程》是八集,我们叫电视文献片,历史文献。为什么叫‚思想的历程‛?其实和刚才我前面说的内容密切相关。想全景式地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就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经典著作编译和思想传播的历程。因为它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而且这里有活生生的人物,我们介绍了很多当时在各种岁月,在最艰难的岁月,在白色恐怖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不同时代一批又一批的翻译家、思想家、理论家,他们的事迹,他们如何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所以,这个读起来可读性就非常强,有思想性,也还有艺术性,还有学术性。所以,这个片子,中央编译局的团队和黑龙江卫视的团队投入很大的心血。[15:51] [主持人]:多长时间? [15:51] [衣俊卿]:一年。我们为了做好这个片子分四路出国。因为马克思主义传进中国有那么多渠道,我们到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等,又采访了很多著名的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家。所以,那里有很多很感人的故事。通过这个片子,我认为它可以看到和现在其他还有一些理论片子一样,可以看到我们党一贯的理论自觉,一贯对于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它更重要的,在这里我想,它给我们展示一个群体,就是前面你提到的,光明日报报道的《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不但反映了从共产党成立早期,到后来的艰难岁月的理论家、翻译家,也反映了我们编译局这个优秀翻译家群体。确实,我到中央编译局工作这一年半的时间,应该说,我之前是了解这个群体的,但是到了编译局以后,我感觉我了解远远不够,我一直认为,在做这个电视片的过程中,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在感动。[15:52] [衣俊卿]:就说共产党成立以后几代人构成的优秀翻译家群体,他们是在这么一个时代,尤其改革开放以后,是一个市场经济大潮,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你想一个人如果能专心致志地什么都不想去做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最后付出心血很大,最后做出成果是不署名的,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默默无闻,在这些人身上能够看到什么叫做追求真理,什么叫做为真理而献身,而且这个奉献是很大很大的。这部片子为什么播出反响很大,各方面,包括我们的青年人,我们老的理论工作者都是这样。我举一个例子,这么一个事业,为什么说它奉献?大家说你每天坐在那儿,其实它是要靠心血来做。我们在片子里讲到这么一件事情,列宁全集中文版第二版60卷,当时完成这个《列宁全集》第二版那一批老的翻译家,他们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他们年岁比较大了,很多人担心有生之年看不到,所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奋斗,到1990年全部出齐的时候,你想这些人已经在很多方面真是耗尽了心血,就在这套全集出版之后的一两年间,十几个翻译家先后都去世了。所以,这个确实很感人。我们片子里还介绍了一个做马恩全集第二版的著名翻译家周亮勋,他确实是我们这一代人很杰出的一个代表,他把所有个人的爱好都放弃了,天天加班加点,最后倒在工作台上,送到医院的时候,醒来的时候,第一件事情还在不清醒的时候,找稿子、开会。后来出院以后,他身体状况不能再做翻译,他非常非常痛苦,在家里你知道他做什么?痛苦地唱《国际歌》,不久就去世了。确实是一种很高尚的人格。所以,我想,我们这个《思想的历程》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理论的教育,也可以是一种精神的教育。它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普及,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好的教材。[15:56] [主持人]: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在《思想的历程》这样一部纪录片中感受一下中央编译局老一辈翻译家为真理献身的精神。[15:56] [衣俊卿]:通过这个片子,我们发现有很多事情可做。就是中央编译局不仅以编译事业来支撑着我们这个理论创新。其实我们在大众化方面,我们也在做着大量的工作。这个片子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最近我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有一句话,我体会非常深,就是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他说这是我们党一种自身建设的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我们想在今天的背景下,信息化时代,人们接受知识、接受理论、接受思想渠道是多样的,我们要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要推动全社会进行学习,可能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化的手段,所以我们这个电视片是一个尝试。我们现在正在做,八月份就能出版的三部画传,一部是马克思画传、一部是恩格斯画传,一部是列宁画传。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思想伟人的人生轨迹、理论贡献、精神价值。我想在这个读图时代,它对我们青少年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我们现在还在做,比如我们马上就要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传播的展览馆,在中共中央编译局,我们是把它做成一个向社会开放的。我讲的这些很多珍贵的文献、历史进程,我们都要在那展示。[15:57] [衣俊卿]:同时,我们也在做一些深度的开发,比如编各种各样的经典著作的读本、导读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因为中央编译局现在的任务,承担的理论建设任务也越来越多。我们今天讲的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在中国传播研究。其实我们从60年代开始,我们还承担一个任务,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走向世界。《毛泽东选集》,接着是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的文选,现在做的《江泽民文选》,进行多语种的翻译,历来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重要的文献,用英、法、德、日、俄、西班牙文,进行多语种的翻译。另外我们的编译始终是理论研究和编译并重,所以,中央编译局有一个优秀的翻译家群体,还有一个优秀的理论研究群体,他们紧密结合,我们对于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世界政党政治、中国改革发展战略,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理论研究成果,包括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所以,在这里我也想,中央编译局作为这样一个单位,特殊的中共中央直属的理论单位,它其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承担着一种重要的责任。[16:00] [主持人]:我们现在知道,衣局去年刚刚加入中央编译局这样一个集体。过去您曾经担任过黑龙江大学校长,包括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到现在在中央编译局局长。能不能在今天节目的最后,结合您不同的岗位,跟我们大家再来谈一谈在新的时期条件之下,我们怎么样让马克思主义宣传更加有说服力? [16:00] [衣俊卿]: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时代化前面谈了很多,最后你说到这一点,我非常愿意说几句感受。因为我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当老师,后来又做了校长,又做了省委宣传部长,现在又做这个,一直在和理论打交道。我想说,理论给常人的印象中总是板着面孔,很抽象,很生涩,读起来很枯燥,其实理论不是这样。真正有生命力、有解释力的理论,它是活生生的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那是活生生的理论,而不是抽象的教条。[16:00] [衣俊卿]:今天我们面临一个火热的时代,我们同样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理论。包括给学生上课,组织学生的各种学习,包括在黑龙江省委做常委宣传部长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一些项目,包括现在我们做这些,我认为我有一个信心,就是我们这个理论真正能够走入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生活中,走入平民百姓之中。而且这个不是你的生活奢侈品,可有可无的,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世界,我们要想把握机遇,我们要想避免风险,我们要想发展,社会要和谐,不仅仅是几个领导人应该掌握这些理论,大概各行各业,不管是党员干部,包括我们从事各种事业的,都会需要这样一种理论的悟性、理论的理解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16:00] [主持人]:非常感谢衣局长,今天有幸听了衣局长讲了很多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最后让我们认识了中央编译局这样一个优秀的团体,我们希望中央编译局能够翻译出更多的典藏著作,而且也把中国更多优秀的作品传向全世界。谢谢衣局长。[16:01] [衣俊卿]:谢谢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我们一定努力。[16:01] [主持人]:谢谢大家收看我们本期的节目,再见![16:01]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陶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成为了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落脚现实世界,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态度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领导人早期就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毛泽东坚决领导纠正“左”倾错误,注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按中国的特色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5年的十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等方面,以独创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2)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我们在探索中做出的重要成果和严重失误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从井冈山斗争算起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大理论成果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向前。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依然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1)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2)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

方向

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新要求。

(3)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实践证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注:

1、文中标注:①②引自百度文库

2、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年1月第4版,高等教育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6月第二版,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人民出版社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版,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摘要: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问题——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统一的,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党员中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在中国革命或者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就认识到:“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端于五四运动

追溯历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端于五四运动。先进的中国人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仲夏为代表,从五四运动中他们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他们深入工人之中,创办工人俱乐部、工人夜校、识字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揭示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号召工人开展革命斗争。他们在寻求救国救民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渐转变成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就是对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它使中国的工人阶级第一次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尽管这种教育是初步的、肤浅的、非系统的。但是,它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由于中共在诞生之时,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时间很短。党在成立后就立即投入实际革命斗争,忙于应付各方面的复杂工作,无暇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又由于中共长期处于各根据地的分散状态,没有时间和条件对全体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此,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普遍较低.不能较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教条主义在党内泛滥。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在1930年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指出了教条主义对中围革命的危害;在1937年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1940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认真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曾经历了三次高潮

抗日战争中期开始以延安整风运动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为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毛泽东任组长,成员由党内高级干部组成,主要任务是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与中共历史。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论著。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其中心内容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整风运动批判了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批判了教条主义,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全党达成共识,公认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一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理论上有利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在实践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整风和整党运动为起点,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

1951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分析了党内存在忽视理论现状,要求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学习,特别要求高级干部应该成为全党钻研理论的模范。在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原著的学习是重点,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党员终身钻研马克思主义原著,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会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各项实际问题。为了配合学习,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在实践上提高了共产党员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在理论上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形成。

“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步入“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的误区。

“文革”结束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三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邓小平复职后,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华国锋“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此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教育,在思想上拨乱反正,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上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遇到了两大特殊困难

在民主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困难。

其一,受教育者的特殊性~一共产党员的文化水平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阶级出身的党员在党内占绝大多数,他们处在社会底层,被剥夺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文化,目不识丁,接受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显得特别的困难。

其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一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且发展不平衡。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欧、俄国的社会特点、民族特点和思想文化特点,中国革命也不同于西欧和俄国,具有特殊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都是欧洲人,在他们的著作论及中国的事情并不多,革命导师没有也不可能为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文化水平低、理论水平浅的共产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显得特别的困难。

解决第一个困难,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中华民族的特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用中国的民族语言和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而是通俗易懂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解决第二个困难,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能因为工农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难以为他们所掌握,就在马克思主义之外去重新创立一个新的通俗的理论;也不能只图简单,去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而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由此可见,解决这两个困难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曲折。

第一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共党内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将熟读熟背马克思主义的书本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将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如王明、博古等人他们自称百分之百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孤立、片面的理解,他们断章取义,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个别词句、只言片语或某一原理生硬地搬运到中国,导致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盛行,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的危害,中共在根据地的损失高达百分之九十,在白区的损失几乎高达百分之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几乎被葬送。

第二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步入误区。人们“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人人佩带毛主席像章,个个手捧红宝书,号称是毛泽东思想的大普及和“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被严重扭曲,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文革”结束后,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谕地遵循”。不是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而是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甚至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错误混为一团。“两个凡是”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教条主义。它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思想上的僵化,致使社会主义建设两年中在徘徊中前进。

(三)毛泽东、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毛泽东指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态度,就是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从它那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这种态度,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另一种态度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不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而学习理论,而是为了单纯学理论而学理论,是无的放失。毛泽东还指出主观主义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

认识和实际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是教条主义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毛泽东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怎样才能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呢?那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有的放矢,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也在于此。1938年秋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向全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华国锋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总结历史教训.邓小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这一点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里是没有的。现在我们还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里有继承的部分,有发展的部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一致的

实践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重点。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一致的。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民主革命,如何争取民主革命胜利”为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解决了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重点。

新中国成立并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实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平的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剥夺剥夺者”的设想,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一化三改造”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自然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道路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为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然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重点。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惠及十亿人口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除了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外,还增加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一主题。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为重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两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统一体,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第四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附件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课程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王顺生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徐志宏、秦宣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一、毛泽东思想部分: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四、毛泽东思想的完备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五、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六、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和科学内涵

七、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长期的主要形式

二、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和基本途径

三、革命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

四、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条件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成果

一、我们总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

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设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实现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四、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五、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第七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共产党人就是靠实事求是吃饭

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五、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

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部分

第一章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丰富发展及重大意义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第三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不断深化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意义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价值

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样作为反映客观的主观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视认识和改造世界卫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而失去真理性。所以我们称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那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就内涵创新性意义: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吸取其精华,摈弃其糟粕,使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路。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并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我觉得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真谛,也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继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不仅成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业,而且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个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不是某个人确认的出来的,而是经过人民群众的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的。最后,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一点用处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2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这个体现的集中点,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这个思想化作理论观点,就在于毛泽东提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只有在这个观点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的结晶和伟大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而构成这个灵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这里,首要的因素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性的演进来说,就是时代问题。邓小平同志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创造。但我们现在所说的邓小平理论,则是另一个新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潮流,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理论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紧密相联的,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哲学,这个哲学的历史任务就是用革命的实践改变资本主义的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的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巨大作用。在先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各种挫折并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作为救国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正是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和政治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生机活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以上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党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产物。

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从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不同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只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胜利发展。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 4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1、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行动同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沾边,何谈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构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谓“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要认清我国目前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恩格斯这个著名论断的精神实质,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研究问题不能从本本出发,而要从实际出发。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首要的也是必须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历史造成的现实,是一个国际环境中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适应它,洞察它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正确地开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3、马克思主义最终要由群众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分界线就是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一旦由群众掌握,就可以更加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历史创造力,并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在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让人民群众掌握并运用它,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余庆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启示[J].管理观察.2009.09.[2]李广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0.01.[3]邓伟志.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问题[J].社会科学.1985.06.[4]洪光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下载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之所以现在来翻看这本书,源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参考版)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实话这个名字有点长,其实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更为合适,更能说明它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书笔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书笔记 我们小组本次的读书笔记的主题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展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谈谈学习体会。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并得到全党的肯定。 (2)马克思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