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社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7: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发展我社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发展我社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发展我社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养白牛社区发展山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作者:王建寿 学号:1053004457213 养白牛社区在全县是最贫困的社区之一,长期以来,社区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作为典型的山区,几乎全部人口都为农业人口,种植业是农业社会的基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养白牛发展具有特色的山区种植业,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方法。

一、养白牛社区具有适宜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养白牛地处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海拔在1800-1900米,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雨季降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能够满足旱季灌溉所需。耕地1558亩、林地8000亩,土地储量充足,气候适宜。

适宜生长的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包谷、蚕豆、马铃薯、红薯、荞、黄豆、刀豆、杂豆等3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籽、胡麻等20多个品种;蔬菜有青菜、白菜、花菜、萝卜、葱、大蒜、菠菜、茨菇、韭菜、瓜类等30多个品种;用材林有华山松、云南松、水冬瓜、杉树、柏树、桉树、银槐树、楸木、樟木等;灌木林有栎树、野梨枝、小红木、水马桑等;果木林有桃、梨、核桃、板栗、枣子、柿子、软枣、拐枣、花红、石榴、山渣、柑桔、黄果、杏、李等。

(二)具有富余的劳动力

全社区有336户农户,农民1323人,除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具有富余的农村劳动力。

(三)种植业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随着近年来周边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养白牛社区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的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逐步转变,开始种植各类经济作物,以菜豌豆、青花、白花、刀豆等蔬菜为主,部分林地种植核桃、竹子,已初具规模。随着现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野生植物、原生态食品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养白牛林地丰富,有着多种野生植物资源,如蕨菜、野生菌、药材以及多种山林野果等等。

二、良好的发展山区种植业,还有多种制约因素

(一)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绝大多数山区农民仍然把传统种植生产作为收入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但由于山区土地瘠薄、耕地资源分散,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加之退耕还林实施后可用土地有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生产状态。山区的农业生产现状,致使种植业效益低下,与坝区相比,同样的投入亩产收益山区只占坝区的30%左右,山区种植业的增收空间和潜力小。

种地是一项大学问,从种到收,几乎每个环节都很有讲究,包括节气的掌握、良种的选择、耕作方式、设施的运用、田间的管理、适时的收获、高效的储运和销售等等,无不渗透着科学技术有形无形的作用。但很多农民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山区出现了一些新型农民,懂得经营土地,懂得科技应用,但大多数山区农民虽然体格健壮却缺少新的生产技能,仍然采用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耕作方式,生产技术落后,土地利用率低,产出低。

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任何技术培训,没有一技之长。表现在,一方面劳务输出人员中技能型人才极少,大多数从事强体力、高难度、多危险、低收入的苦力劳动,挣的“血汗钱”,劳务增收潜力不大。另一方面,因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低,掌握不了一些农业及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推不开,制约和阻碍了农业内部增效和产业发展。

(二)没有形成独特的山区种植特点

尽管养白牛社区随着当地总体产业结构转型也就行了转型,比如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粮食作物的习惯而种植蔬菜,但由于山地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改为种植蔬菜难以精耕细作,管理难度大,种植出的农产品比起坝区种植的品质也相对较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坝区少见或没有的山地作物及野生植物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缺乏山区种植特点。

(三)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当前的种植业发展,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种什么,怎么种,都由自己说了算,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由此造成种植的农产品品种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给社区种植业的总体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

全社区没有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企业带动,无法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种植技术,种植业的发展缺乏排头兵。

(四)销路不畅

农户种植了农产品,最终的目的是就行出售,获得经济效益。但养白牛地处山区,距县城20公里,距澄川二级公路3公路,距离县城附近的农产品收购市场15公里,运输不便且成本高,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很大不便。部分居民小组地处偏远山区,道路交通十分不便,遇到下雨等情况,只能眼看着种植的农产品烂到地里而无法出售,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对发展山区种植业的意见

(一)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

除了农忙季节,只要到村子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聊天或喝酒,碰到红白喜事,三亲六戚都要杀猪宰羊喝上几天,不醉不罢休,风俗习惯特别的不好,他们好象固守着一个模式,有饭吃就足够了,从没有想方设法去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那怕是三代同堂地住在十几平方米的茅草屋里,等、靠、要的观念很严重。思想观念一旦形成,我们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尽管社区及小组干部经常宣传发动,但效果不是很好,仅仅靠说教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思想是很困难的。一方面要带他们出去外面看看别人是怎么发展的,别人的居住环境是怎么样的,让他们心里有个触动。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树立了一些致富典型,其它地方的到致富典型说服力不强,毕竟不同的地方,基础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可比性很低,有些是无法比的。但是如果我们树立起本地区的典型,这是群众有目共睹的,实实在在感触到的,让这部分致富带头人起示范的作用,就会逐渐地扭转了本地区群众的观念,改变了本地区的种植产业结构。

(二)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一要立足于“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专业农民”的思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拓展产业项目、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队伍,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二要加强技能培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通过带出去、引进来、榜样带动的办法,使现代农业科技知识逐步推广到田间地头,渗透到种植业的每一个环节。

(三)建议组建一个中型的农产品收购市场 销售难制约着山区农副产品的种植。许多蔬菜收购商都到村里收购,行情好时,本地收购商恐吓威胁外来收购商,让外来收购商不敢来收购,以达压低价格的目的。一些种植的面积比较少,产量较少的品种,没人来收购,农民要么用车运到距离15公里的蔬菜交易市场去卖,要么拿去农贸市场零售贱卖。不仅费时费力,还买不上好价钱,那份辛苦可想而知。建议组建一个中型的农产品收购市场,指定专人管理,不仅可以改善市场环境,对社区一定创收,更能方便群众出售各类农产品。

(四)充分发挥山区特殊优势,发展山区种植业。

养白牛社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具有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各类山地野菜如蕨菜、香椿、梁王茶等纯天然无公害野生蔬菜不仅价格高而且很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山区林地中改良林木品种,发展核桃、竹子等经济林,同时林地出产的野生食用菌、药材在市场上有着很好的销售价格和竞争力。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野生植物资源给当地老百姓创收才能在种植行业中享有有一席之地。

(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实施基地带动战略,以“点”为中心,主要着手建设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的示范基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把种植大户引进来了,盘活我们的土地资源,种植大户一来,就把先进的技术、思想带过来,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多余的劳动力,还能带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给当地种植户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具有山区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比如开展林区野生菌规模化种植,发展香椿、梁王茶规模化种植等,不仅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山区环境,而且成本低,产出高,效益好。

(六)因地制宜,发展与保护并重 养白牛地处高原湖泊抚仙湖流域,当地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及抚仙湖水质。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植业,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同时要因地制宜,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现有生态环境不被破坏,避免过度开发,毁坏林地,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充分发展生态经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生态、绿色、无公害,从一开始就给消费者形成生态、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形象,进一步提示市场竞争力。

如何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植业,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当地老百姓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但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的转变,科技的进步,在政府和当地百姓不断努力下,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山区百姓会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澄江县2011年统计年鉴》

2、《中共澄江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

3、《澄江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二篇:关于发展我社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养白牛社区发展山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作者:王建寿学号:1053004457213

养白牛社区在全县是最贫困的社区之一,长期以来,社区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作为典型的山区,几乎全部人口都为农业人口,种植业是农业社会的基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养白牛发展具有特色的山区种植业,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方法。

一、养白牛社区具有适宜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养白牛地处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海拔在1800-1900米,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雨季降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能够满足旱季灌溉所需。耕地1558亩、林地8000亩,土地储量充足,气候适宜。

适宜生长的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包谷、蚕豆、马铃薯、红薯、荞、黄豆、刀豆、杂豆等3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籽、胡麻等20多个品种;蔬菜有青菜、白菜、花菜、萝卜、葱、大蒜、菠菜、茨菇、韭菜、瓜类等30多个品种;用材林有华山松、云南松、水冬瓜、杉树、柏树、桉树、银槐树、楸木、樟木等;灌木林有栎树、野梨枝、小红木、水马桑等;果木林有桃、梨、核桃、板栗、枣子、柿子、软枣、拐枣、花红、石榴、山渣、柑桔、黄果、杏、李等。

(二)具有富余的劳动力

全社区有336户农户,农民1323人,除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具有富余的农村劳动力。

(三)种植业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随着近年来周边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养白牛社区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的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逐步转变,开始种植各类经济作物,以菜豌豆、青花、白花、刀豆等蔬菜为主,部分林地种植核桃、竹子,已初具规模。随着现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野生植物、原生态食品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养白牛林地丰富,有着多种野生植物资源,如蕨菜、野生菌、药材以及多种山林野果等等。

二、良好的发展山区种植业,还有多种制约因素

(一)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绝大多数山区农民仍然把传统种植生产作为收入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但由于山区土地瘠薄、耕地资源分散,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加之退耕还林实施后可用土地有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生产状态。山区的农业生产现状,致使种植业效益低下,与坝区相比,同样的投入亩产收益山区只占坝区的30%左右,山区种植业的增收空间和潜力小。

种地是一项大学问,从种到收,几乎每个环节都很有讲究,包括节气的掌握、良种的选择、耕作方式、设施的运用、田间的管理、适时的收获、高效的储运和销售等等,无不渗透着科学技术有形无形的作用。但很多农民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山区出现了一些新型农民,懂得经营土地,懂得科技应用,但大多数山区农民虽然体格健壮却缺少新的生产技能,仍然采用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耕作方式,生产技术落后,土地利用率低,产出低。

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任何技术培训,没有一技之长。表现在,一方面劳务输出人员中技能型人才极少,大多数从事强体力、高难度、多危险、低收入的苦力劳动,挣的“血汗钱”,劳务增收潜力不大。另一方面,因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低,掌握不了一些农业及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推不开,制约和阻碍了农业内部增效和产业发展。

(二)没有形成独特的山区种植特点

尽管养白牛社区随着当地总体产业结构转型也就行了转型,比如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粮食作物的习惯而种植蔬菜,但由于山地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改为种植蔬菜难以精耕细作,管理难度大,种植出的农产品比起坝区种植的品质也相对较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坝区少见或没有的山地作物及野生植物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缺乏山区种植特点。

(三)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当前的种植业发展,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种什么,怎么种,都由自己说了算,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由此造成种植的农产品品种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给社区种植业的总体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

全社区没有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企业带动,无法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种植技术,种植业的发展缺乏排头兵。

(四)销路不畅

农户种植了农产品,最终的目的是就行出售,获得经济效益。但养白牛地处山区,距县城20公里,距澄川二级公路3公路,距离县城附近的农产品收购市场15公里,运输不便且成本高,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很大不便。部分居民小组地处偏远山区,道路交通十分不

便,遇到下雨等情况,只能眼看着种植的农产品烂到地里而无法出售,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对发展山区种植业的意见

(一)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

除了农忙季节,只要到村子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聊天或喝酒,碰到红白喜事,三亲六戚都要杀猪宰羊喝上几天,不醉不罢休,风俗习惯特别的不好,他们好象固守着一个模式,有饭吃就足够了,从没有想方设法去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那怕是三代同堂地住在十几平方米的茅草屋里,等、靠、要的观念很严重。思想观念一旦形成,我们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尽管社区及小组干部经常宣传发动,但效果不是很好,仅仅靠说教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思想是很困难的。一方面要带他们出去外面看看别人是怎么发展的,别人的居住环境是怎么样的,让他们心里有个触动。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树立了一些致富典型,其它地方的到致富典型说服力不强,毕竟不同的地方,基础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可比性很低,有些是无法比的。但是如果我们树立起本地区的典型,这是群众有目共睹的,实实在在感触到的,让这部分致富带头人起示范的作用,就会逐渐地扭转了本地区群众的观念,改变了本地区的种植产业结构。

(二)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一要立足于“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专业农民”的思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拓展产业项目、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队伍,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二要加强技能培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通过带出去、引进来、榜样带动的办法,使现代农业科技知识逐步推广到田间地头,渗透到种植业的每一个环节。

(三)建议组建一个中型的农产品收购市场

销售难制约着山区农副产品的种植。许多蔬菜收购商都到村里收购,行情好时,本地收购商恐吓威胁外来收购商,让外来收购商不敢来收购,以达压低价格的目的。一些种植的面积比较少,产量较少的品种,没人来收购,农民要么用车运到距离15公里的蔬菜交易市场去卖,要么拿去农贸市场零售贱卖。不仅费时费力,还买不上好价钱,那份辛苦可想而知。建议组建一个中型的农产品收购市场,指定专人管理,不仅可以改善市场环境,对社区一定创收,更能方便群众出售各类农产品。

(四)充分发挥山区特殊优势,发展山区种植业。

养白牛社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具有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各类山地野菜如蕨菜、香椿、梁王茶等纯天然无公害野生蔬菜不仅价格高而且很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山区林地中改良林木品

种,发展核桃、竹子等经济林,同时林地出产的野生食用菌、药材在市场上有着很好的销售价格和竞争力。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野生植物资源给当地老百姓创收才能在种植行业中享有有一席之地。

(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实施基地带动战略,以“点”为中心,主要着手建设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的示范基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把种植大户引进来了,盘活我们的土地资源,种植大户一来,就把先进的技术、思想带过来,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多余的劳动力,还能带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给当地种植户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具有山区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比如开展林区野生菌规模化种植,发展香椿、梁王茶规模化种植等,不仅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山区环境,而且成本低,产出高,效益好。

(六)因地制宜,发展与保护并重

养白牛地处高原湖泊抚仙湖流域,当地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及抚仙湖水质。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植业,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同时要因地制宜,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现有生态环境不被破坏,避免过度开发,毁坏林地,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充分发展生态经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生态、绿色、无公害,从一开始就给消费者形成生态、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形象,进一步提示市场竞争力。

如何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植业,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当地老百姓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但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的转变,科技的进步,在政府和当地百姓不断努力下,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山区百姓会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澄江县2011年统计年鉴》

2、《中共澄江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

3、《澄江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三篇: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农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联系我县经济建设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体系网络的优势,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全面推进我县种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我县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种植业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为辅。全县耕地面积约105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2万亩以上(统计局口径),其中,小麦70万亩,水稻49万亩,玉米12万亩,大豆2.5万亩,山芋1.5万亩。实际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约50万亩,小麦79万亩,玉米18万亩。全县粮食总产2007突破10亿斤大关,达51万吨,2012年突破12亿斤大关,达60.5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水稻、玉米、小麦单产水平分别达到600公斤、410公斤和400公斤以上。近年来,除2013年发生重大旱涝和病虫灾害情况下略有减产外,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年全县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超历,分别达到154万亩、479.22公斤和73.8万吨。2007年、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被省农林厅授予2004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被授予江苏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集聚资源要素,加强两大园区建设

1.成功创建省级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是加强基础配套,扩大园区承载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860万元,新建水泥路21.2公里,桥19座、泵站3座、渠涵闸165座,架设电力线路4千米,栽植绿化苗木1.2万株,基本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优质高效产业园区。二是坚持产业定位,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其中在优质稻米区,建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并以南粳9108为主推品种,稳步推进优质稻米基地规模化建设。

2.创新建设生态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一是制定《**县家庭农场集群建设规划》。集群内已建成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16个,经营面积约7300亩,集群南紧邻北窑沟以南还有3个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约4300亩。二是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惠丰家庭农场现有条件基础上,投资600多万元,开工建设占地约15亩的服务中心,建成后可为周边15-20个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粮食烘干及粮食、农资、农机存放等提供服务,服务面积约1万亩,解决园区内水稻不能及时收割、小麦不能适时播种的矛盾。

(二)打造特色产业,做优稻米产业

积极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极力打造泗阳优质稻米品牌。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为目标,在卢集、高渡、裴圩等沿湖乡镇重点试种南粳9108共1.5万亩、在新245省道沿线乡镇推广宁粳4号和连粳7号6万亩,全县优质稻米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优良品种种植实现全覆盖,2014年水稻平均单产达600公斤以上。高渡于家龙家庭农场试种南粳9108,建设有机稻米生产基地300亩,打造“泗水明珠”品牌,每亩增收200元,并与连云港米厂签订26万斤订单。

(三)提高综合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保证粮食生产面积。从2003年以来,**县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3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

2.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整合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优质稻米基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部省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等项目资金,强化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加强耕地质量,做好高标准粮田建设。2013年完成高标准粮田建设规模1.6万亩,总投资800万元。2014年底,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55.93万亩。

4.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新建电站2座,过路涵、桥共6座,防渗渠27.78千米,景观沟780米,水泥路6.1千米,砂石路4.5千米,平田整地700亩以及其它配套实施。

(四)培育新型生产主体,提高粮食规模经营水平1.注重家庭农场培育。根据中央及省市要求,我县加大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鼓励扶持当地农民、返乡青年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到2014年底,全县共注册各类家庭农场1271个,实质性运作的有903个。其中粮食种植、园艺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分别为492个、196个、52个和142个,分别是54.5%、21.7%、5.8%和15.7%。

2.搞好家庭农场服务。在城厢、卢集境内设立了生态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探索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模式、规模、扶持的方式、方法,推动全县家庭农场的发展。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添置12吨仓容烘干机组12台套,建成以粮食烘干和粮食、农资家、农机存放等服务内容的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烘干机房和农资、农机库基础建设,预计5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营。3.加强示范家庭农场培育。2014年,按照“运营管理规范、家庭劳动为主、经营规模适度、产出效益较高、生产技术先进、质量安全可控”的标准,培育上报省市示范家庭农场16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5个。

(五)推广普及农业技术,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1.利用项目为载体,推广农业“三新”。一是实施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增效项目。实施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片7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片12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片1个,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52公斤/亩,639.1公斤/亩和804公斤/亩,使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稳步提高。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14年采样土地样品355个,稻麦完成试验示范28个,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份,稻、麦、玉、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3万亩次,平均亩增产35公斤,亩增收83.3元,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减少不合理用肥每亩2公斤,亩节本增效8.2元,累计节本增效12169.5万元。三是实施商品有机肥补贴及耕地质量综合示范区(有机无机复混肥)补贴建设项目。2014全年计划补贴有机肥6000吨,完成5300吨,农户每购1吨有机肥,省财政补贴150元,已完成补贴79.5万元。四是实施2013-2014年农业科技“三新”展示基地项目。布置了小麦新品种试验24个、新技术项目5个、新产品展示3个以及1个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和1个百亩高产示范方。引进的多个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如小麦品种淮麦20、烟农

19、济麦22等,水稻品种徐稻4号、徐稻5号、连粳7号、Ⅱ优

42、两优培九等,玉米品种郑单958、苏玉

29、江玉501等、大豆品种如泗豆288。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50多项。

2.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利用农民职业技能和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科技大篷车送技术入乡进村。2014年举办技术培训88场次,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二是通过12316短信平台、电视网络媒体、培训教材、明白纸等方式发送农业技术信息。2014年发放培训教材2万多本,技术明白纸9万多份,通过泗阳电视台发布农情农事信息电视预报17期共160多次,通过泗阳农业网发布农情农事信息80余条。三是通过稻麦科技入户对农民进行入户到田指导。县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根据对象示范户实际情况分别进行跟踪指导,做到田间考察指导常态化。2014年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时间在150天以上,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3.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机械化水平。一是积极推广先进农机装备。2014年落实中央及省财政农机购机补贴1848.2万元,全县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5万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25%。机耕、机播、机电排灌、机植保、机收、机脱粒水平分别为98.8%、80.6%、94.2%、74.5%、85.9%、98%。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二是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2014年我县夏季小麦种植总面积75.59万亩,据第三方核查夏季还田面积为64.12万亩,还田率达84.83%;秋季水稻种植面积为47.53万亩,实际还田面积达38.997万亩,还田率达82.05%。三是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县拥有实体化农机服务组织80家。

(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农民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水稻、玉米、棉花、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农民种地补贴。2014年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资金达1亿元,惠及全县近20万农户,增加了农民政策性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完成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资金304万元,发放补助物资到位,实施面积79.8万亩,有效地控制了小麦穗期病虫害的发生和早衰,实现我县有史以来小麦产量最高水平。

(七)加大农资监管力度,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深入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教及服务指导工作。2014年3月20至3月27日,组织开展了**县“2014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出动执法及科技人员共计86人次,举办现场咨询培训4场,接待咨询群众0.35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0.75万份,挂横幅标语、拱门9条,受理群众举报2起,展销优质种子近1000公斤,货值超万元。

2.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种子“双打”工作。到目前为主,种子“双打”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93人/次,检查种子企业数13个/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数602个/次,专项整顿种子市场35个/次,立案查处经营违法违规种子案件11起,结案11起,受理群众举报案件3起,共查获违法违规种子7247公斤,货值金额5.466万元,没收种子147公斤,没收违法所得0.68万元,罚款5.25万元。

3.强化监督抽检,确保种子质量安全。2014年抽查种子样品41个,常规检测样品(水分、发芽率、净度)32个,对近似品种名标注TM的水稻、玉米及小麦种子送省质检中心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9个,经检测不合格样品3个,全部抽检样品合格率达95.12%。

4.深入开展种子生产基地巡查,强化种子田质量检验。一是加强种子生产规范化管理,及时核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生产地块等信息,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核查授权情况、委托制种合同、亲本(基础种和原种)来源、生产面积、隔离情况等情况。二是加强种子田质量检验,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种子田田间质量检查,重点检查生产档案记载、防杂保纯措施、田间纯度,逐田逐品种进行检查,坚决淘汰不合格种子田。2014年共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3个/次,检查生产基地面积达5500亩。

5.继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在去年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进一步健全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动态监管机制。重点检查了持证企业经营资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发证机关档案文件。通过到省级发证的江苏省泗棉种业有限公司检查,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仍有相当部分沟、渠、涵、闸年久失修,不能发挥灌排作用,旱作田块基本上不能实现自由灌排,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实行区域治理,提高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实施进展缓慢

以农技推广中心为例,近三年实施的25个项目中,尚欠17个项目资金近2600万元,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有些已经影响到项目的申报和争取,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较慢 目前农村留守劳动力大部分为“6038部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受到制约,影响到粮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同时,由于农村养老体系还不健全,留守人员仍以土地为生,不求多收,但求有事做,制约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规模经营,影响到粮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技队伍力量薄弱

1.农技人员年龄老化,人才断层。目前,我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相当比例的技术人员年龄偏大,接近退休,而年轻技术人员数量少,流动性大,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技人员数量偏少,人手不足。农业农村工作纷繁复杂,涉及面广,业务量大,农业战线各部门都存在缺编情况,有些部门还存在农技人员被借调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人手严重不足,仅有的农技人员常常处于“疲于奔命”状态。

3.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农技人员由于年龄较大,知识结构陈旧,对于农业方面的新技术,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一些新思路、新模式不够了解,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条件不足,生产水平与经营规模不匹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对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和政策因素,相应配套设施与经营规模不对称,如机械配套不足,晒场、仓储等设施受经济、用地指标的制约不能配套到位,致使不能及时收割、播种,不能发挥经营土地的最大产出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市委扩大会议观摩点项目为抓手,抓好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1.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园区承载能力。完成南卜路西延与成子湖旅游公路对接及防渗护坡工程(2.6×1×0.07m)1950米建设;完成联迎路硬质水泥路260米×5米(南卜路至吴洼河堆段)及城南蔬菜基地道路建设;完成园区牌楼建设。

2.卜湖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完成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在惠丰家庭农场原有基础上从南卜路向南新建六米宽水泥路,与新建服务综合体大门相连,大门东侧新建成东西向烘干房及配套设备设施,西边新建成东西向钢架结构农资(机)库,完成12台套烘干机组安装、调试;院内空白地建成水泥晒场,将院内东侧粮仓及西侧、南侧办公生活用房统一刷白,院内环境整洁到位。

(二)以优质稻米产业为抓手,扩大产业规模,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

巩固发展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建设成果,新扩建1万亩南粳9108种植面积,新建500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个。重点在卢集、高渡、裴圩三个乡镇和省级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施优质稻米高产创建工程,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加大“成子湖”、“泗水明珠”牌大米宣传营销力度,初步形成集品种引进、栽植推广、加工销售、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体系。

(三)以壮大培育家庭农场为抓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规模经营发展

1.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严格按照省、市示范家庭农场标准,重点培育发展以粮食种植、果树栽培为主的家庭农场6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个。

2.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植保、农机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服务带动作用,年内各乡镇(街道)新增农机、植保合作社各1家,培育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19家。3.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企业示范基地+家庭农场+服务组织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做好产业规划,带动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增收致富。

(四)以项目申报为抓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县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1.积极申报争取项目。重点抓好2015年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的申报。

2.扎实推进实施项目,以项目推动农技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①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②认真做好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做好有机无机复混肥推广补贴工作;③做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工作;④继续做好小麦、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工作;⑤做好稻、麦“三新”基地项目工作;

3.对项目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头,目标到田头。实行绩效管理,实行会办制度,及时查摆问题,纠正问题,抓好项目档案资料建设,指定专人负责,扎实推进,确保项目按照序时进度不折不扣实施完成。

第四篇:关于新吾村药材种植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XX村药材种植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XX村地处偏远,土地宽广,荒草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大部份都是半坡或者陡坡土壤,没有平地、水资源也不丰富。稍微是干旱的年头,那么灌溉用水就成了大问题。况且近年来,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经商,留守在家的只有一些中年或者老年人。大部份耕地只作为一季稻使用,甚至有些被弃耕,严重地形成了资源浪费,现有土地都是联产承包到户的分散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是不是把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活动,以不同的形式聚合组织起来,形成新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实体。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创新与落实,我们也迈出改革的步伐,把它们统一起来,合理地得到利用,种植一些社会需求的药材,也能提高我们村的经济利益,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使人们达到真正的小康水平。

根据我们村土壤的分布情况和留守家的劳动力,分析了几种可以选择栽培生产的药材。比如玉竹:它可以生长在干旱的土壤里,不需要人工浇水,也不需要经常追肥。当采收时把它挖掘出来,放在坪里晒干,去掉表皮上面的泥土,然后将它们刨成片晒干收贮。例如金银花,它分为几个等级,第一等级生长期为2年,它的高度是30-40厘米,土壤生长径为0.8-0.1厘米,根系数为4-5条,上面的分枝数为5-7个。

第二等级生长期为一年半,它的高度是25-30厘米,土壤生长地径为0.5-0.7厘米,根系数为3-4条,上面的分枝数为4-6个。

第三等级生长期为一年,它的高度是20-25厘米,土壤生长地径为0.4-0.7厘米,根系数为2-3条,上面的分枝数为3-4个。混级生长期为一年,它的高度是20-25厘米,土壤生长地径为0.3-0.6厘米,根系数为2-3条,上面的分枝数为2-4个。

金银花的作用及功效介绍:金银花性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 1

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疗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用于痛肿、疗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病发热。

美容功效:能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芳香的金银花是我国古老的药物,享有药铺小神仙之苓,“金银花露”则可成为夏令保健清凉饮料,经常喝些金银花水当茶饮用,能防暑降温,还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散痛、治疗面部痤疮、清火润喉、清热解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润肺化痰,补血养血,通筋活络,咳嗽抗病毒等功效,金银花的原花冲之代茶,嗅之气味芬芳,饮用神清气爽,夏秋服用金银花茶,既能防暑降温,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百病不生,是现代人保健养生和防疫防病的绝好佳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爱卫生部对金银花先后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含有各种人体必须和微量元素和化学成份,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活性酶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轻松健体的良好功效。

金银花行间套药材的种植模式,金银花是常用大宗中药材,用途广、价值高,但由于生长期长,三年才能进入盛花期,短期内效益不明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公司根据金银花的生长特征,探索出扩行缩株,合理密植,间套药材,以“药”养“花”的高效模式,达到了“当年栽花、当年见效”的成果,为金银花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第一、合理密植,留好套种行,根据金银花品种的生长特性,采用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的栽培方法,进行穴栽,既有效地利用了土地,在一定面积上保证了足够的株数,又增强了通风、通光的条件,为喜光喜温的金银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在其行距内套种一些生长同期短、根系较浅、株型矮小的中药材品种,达到以药养花,以短养长的目的,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1、大田栽培:秋冬或早春,在选好的地上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其磷酸钙100公斤,硫酸钾30公斤,碳酸氢氨50公斤,耕细耙匀,按2米宽作高畦,畦与畦间作宽30厘米深的浅沟,在沟内每隔100

厘米挖一深30厘米的方穴,穴内四周每一边摆金银花苗1棵,每穴4棵,填土踏实、浇水、亩栽金银花330穴,共1320棵,栽后15天保持土壤温润,即发芽成活。

2、荒山、梯田栽培:选向阳山坡,从下往上转圈栽培(背阴处不栽),直接创深45厘米,宽30厘米方穴,穴施有机肥5公斤,栽培方法同上,行距灵活掌握,若山地土质好,可采取间套药材模式,若含石沙量较多,不能种植药材,才按行距1.6米,株距1.3米,挖穴栽培金银花,梯田、丘岭也可采用此套种模式。

第二,不同地区慎选间套药材品种,金银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但所套种的药材就不同了,必须选取株形矮小、生长周期短、见效快,适宜套种的中药材品种,根据《中药材生产产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以道地药材为原则,宁夏地区在金银花生长前期,可套种的中药材品种有生地、板蓝根、桔梗、萸花、紫菀、甘草、贝母等,金银花进入丰产期后,形成一定隐蔽度,可套种喜阴的药材品种有半夏北柴胡、苍术、华细辛、拳参等。

第三、适期收获,确保药材质量,药材品种不同,其最适宜的采收期也不相同,采收期的确定需根据各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栽培地的气候条件而定,不得因货源紧缺、价格上涨就提前采收,以免导致药效成分含量较低,更不能随意推迟采收期,造成药材木质化加重或腐烂变质。比如:金银花须待花蕾上部膨大,含苞未放,呈青白色时采收最为适宜;板蓝根在当年6月—8月收割大青叶,11月—12月份挖取根部;甘草待移栽后的第二年秋或翌年早春发芽前收获其有效成分含最高。

第四、以药养花,经济效益显著,在金银花行间套药材的种植模式可以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反以金银花生长前期套种。板蓝根为例,分析其经济效益。春、夏季节在金银花2米宽的行距内,离花墩20厘米,按常规方法播种板蓝根。当年秋季每亩可收获板蓝根300公斤,大青叶200公斤,按市场价板蓝根5.5元/公斤,大青叶2.5元/公斤,亩收入2000元以上,通过对板蓝根的施肥、浇水管理,金银花从中

得到了充足养分而旺盛生长。同时,因其形成了一定的隐蔽度,为喜阴怕晒的药材提供了天然的生长条件,故可继续套种一些喜阴的药材品种,可谓是一举多得。

金银花的采收与加工方法:金银花又名银花、忍冬、金花、双花和二花,其花蕾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对金银花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其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作传统中药材外,还广泛用作保健品与添加剂,下面将金银花的采收与加工方法作以介绍。

1、适时采收,金银花属无限花序,花蕾发育一一致,同一茬花一般需持续15天左右,通过夏剪还可促使植株一年开3-4茬花,适时采摘花蕾,是提高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采摘期以花蕾上部膨大呈白色,下部呈青色(又称“二白针期”白蕾前期,其它花蕾上白下青)或全花变白(又称“大白针期”白蕾期,其花上下全白)为好,因未开放时产量、质量、绿原酸含量最高,采得过早,花蕾青绿嫩小,过晚则花蕾开放变黄。二者都会引起干重减轻,品质下降,金银花多在下午4-5时开放,采摘应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按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分期分批将成熟未开花蕾从花序基部采下,同一茬花一般分三批采完。盛花器具要用竹篮(保证透气通光),不可用尼龙袋等不透气的袋子盛花,采下的花蕾不可堆成大堆,应摊开放臵,放臵的时间不能太长,最长不要超过4小时,采摘时要做到轻摘、轻握、轻放,不带幼蕾,不连枝带叶,不手压脚踏,不随时意翻动,以提高产品质量。

2、加工方法:金银花采回后要立即晒干或烘干,以烘干法加工最佳,实践证明,烘干加工比晒干的成品率高,质量好,且不受外界天气影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A、晒干,将采回的花蕾薄薄摊放在晒席上晾晒,厚度以3-4厘米为宜,以当天能晒干为好,当天晒不干的,晚上搬室内,勿翻,翌日再晒至全干,晾晒时不可翻动,否则会引起花色变黑或烂花,晒干后压实,臵干燥处封严。

B、烘干,目前都采用烘房烘干,有条件时提倡用大型烘干机烘干,烤房规模一般每亩地建4-5平方米的标准确定,烤房长度随种植面积大小而定,宽3米,高2.5米,设双排烤架,一门两窗,顶部设2-3个排气孔,烘干架顺房的长边一侧建造,宽0.8米,高2.5米,1米高处为最低层,向上每隔15厘米宽为1层,共10层烤房内壁要求光洁和不透气,烤房内要有足够的火力,一般每2-3平方米有1个火炉,并将火炉安臵在走道内,火炉安装排气筒,以避免或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金银花。其干燥方法是:将采回的花蕾摊放在竹制烤盘内,厚3-4厘米,初期烘时温度控制在30-350C,并关闭门窗和排气孔,烘2小时后,将温度升至400C左右,使鲜花逐渐排除水分,开始烤的5-10小时内,温度要达到45-500C,维持10小时,使鲜花水分大部分排出,在此期间要打开天窗和排气通风,每次天放5分钟,以排放水汽,烘烤期间不能翻动,也不可中途停烘,否则成品变质变黑,影响销售。同时要做好上、中、下层和前后烤盘的调换,间隔2-4小时调换1次,以便烘烤均匀。最后将温度升至55-600C,使花迅速干透,当成品握之顶手,捏之有声,碾之即碎时,即达到干燥标准。

3、包装储藏金银花经晒干或烘干后,过12天需要再复晒(烘)1次,使其干透,而后风选除去残叶、杂质,将干花装入内衬无毒塑料袋的木箱或纸箱内,花装后要压实,扎紧袋口并将箱口密封,臵于通风阴凉干燥处存储待销,储存期间要避光,温度控制在300C以下,相对温度保持在56%-75%之间,以防止金银花变色,潮湿、霉变和虫蛀。

通过对几种药材的比较,又联系我们村的地理条件,还是觉得种植金银花合适,这样既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土壤面积,又充分地发动了可以发挥的剩余劳动力。我相信在基层政府的支持与倡导下,全村人们会动起手来,轰轰烈烈地干好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又能保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和政策措施,更好地促进社区商业的发展,对我辖区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四个办事处总面积约210368000m2,截止6月底社区总人口约(含流动人口)150000人,城市人均消费4000元/人、年,较上年增长14.7%;各类商业网点1810个,较上年增长3.73%;营业面积193600m2,较上年增长1.1%;就业人数15084人,较上年增长2.2%;营业收入94858万元(不含金融网点),较上年增长28%(详见调查表)。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区社区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区内沿城区主要街道北新街新车站附近。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在所有权方面:集体、个体网点多,国营网点少,在零售业分类方面:百货店、综合超市、专业店多,而便利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少。在网点布局地域方面:在城市主要街道繁华地段多,在城乡结合部和稍偏离闹区的地段少。在服务对象方面:服务于城区内居住的网点多,而服务于离城区稍远一点住宅小区内的网点少。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商业网点发展。

商业网点建设无序发展,商业网点主管部门参与规划建设商业网点工作乏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城市新建的主要街道两侧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规划为商业网点用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没有商业网点主管部门参与规划的落实和审查,而是由建设单位确定,想建什么就建什么,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只注重建设的高度、风貌、外型等,对是否需要商业网点而无关大局,使商业网点建设形成无序的发展状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繁华的街、路段拍卖土地使用权,只注重土地的拍卖价格而忽视以后商业网点而无处建设的弊端。

2、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滞后。我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一直缺少投入,大部分门面破旧,设施滞后。居民小区一些生活必须便民网点无资金建设,更谈不上大型商业网点建设,使居民“住新楼,添新愁”的现象严重存在,社区商业网点发展缓慢,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意见和建议

目前,我区社区商业网点正在逐步兴起,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商业网点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想有一个较快发展,必须从客观上加强筹划和指导,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使其早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现根据我区实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把社区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政府根据现有网点状况以及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社区商业网点应主要规划在居民居住区(除特种行业外),逐步向乡村辐射。

2.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企业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社区商业网点发展。

我区社区商业网点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在政策上,要把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列入城市基本建设计划,建设改造资金的筹集,在企业自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设商业网点,减免各项费用。

3.加强立法,确保商业网点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论证,制定《商洛市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条例》,并提交市人大讨论通过,使商业网点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指导商业网点发展工作,确保商业网点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附:社区商业网点基本情况统计调查表

下载关于发展我社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发展我社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种植业发展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决定》精神,加快全市种植......

    对蔬菜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大全五篇)

    对蔬菜种植业的调查报告一、土地的获取:一般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对蔬菜种植业的调查报告。1.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

    我眼中的社区 调查报告范文

    “i我眼中的社区”调查报告 小区概况: “中福花苑”位于南外滩并将地段,北起陆家浜路,南到国货路,东临中山东路,西靠海潮路。交通十分便捷,紧靠南浦大桥。小区基地面积为61447平方......

    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联络站典型案例

    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内部监督工作联络站建设及监督职能发挥情况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区纪委监委《关于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一定四化”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建立派驻综合监督单......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一)为更好的指导和开展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我街道办事处于4月9日至13日对辖区内四个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召开社区工......

    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馨泰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

    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馨泰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

    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 : 机械学院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2013-9-9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 调查提纲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