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湖南省道县三中
陈芸华
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差甚至厌学弃学。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很多人胆小、缺乏自信。
对于这些留守学生我是这样做工作的: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登记、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特殊事迹和成功案例分析等,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及时更新,更详细的了解每位留守学生的喜、怒、哀、乐,并全部记录下来,做到有的放矢。
2、关爱留守学生
我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更多的是去关爱这些留守学生,通过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后,经常进行疏导教育,弥补亲情的关爱。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学生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我天天和他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阳光活动,在活动中找到快乐,在活动中沐浴阳光,使他们真正感觉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并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家校教育一体化。例如,我班何文同学,他是道县桥头乡的,爸爸妈妈在广东开厂,寄养在外婆家,老人家根本就管不到,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与同学也不交流,性格孤僻。并且经常上网包夜。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给他关爱,还分派几个同学和他交朋友。特别是在阳光活动时间,我陪着他玩,他喜欢打乒乓球,我就陪着他打,还和他比赛,我输了就给他以物质奖励,而他输了,我就刮他鼻子。就这样玩的很开心。慢慢的,他变勤快了,又喜欢交朋友,再也不去上网,成绩也提高了。他爸爸妈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3、教育留守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经常教育留守学生要有高度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己家长的亲身经历,来教育他们认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参加各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性,使他们从小树立自尊自强的良好习惯,将来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还用一些科学家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教育和感化这些留守学生,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011年4月28日
意偏生的教育工作
道县三中
陈芸华
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表现很不好、学习又很差的学生,也就是思想意思有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意偏生。这样的学生相当难管理,可也不能放弃这样的学生。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和对自己的良心负责,我们都尽心尽力地、想尽一切办法来转化这些意偏生。在这里,我想结合我的班级管理工作,谈谈如何如何管理意偏生的。
1、观察了解意偏生。
造成“意偏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并不是他们生来就是意偏生。我现在是道县三中152班和153班的班主任。虽然摸清每位意偏生的心理特点很难,但是要掌握真正情况,必须进行调查了解,否则会让自己的转化工作走一些弯路。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逐个谈心,摸清每位意偏生的意思偏差在何方,然后利用攻心战术逐个击破。
2、抓好基础知识,辅导各科学习。
初中阶段很关键,意偏生由于爱犯错误和厌学情绪引起他们自身知识的贫乏,在抓好思想教育外。帮他们把学习搞上去,这是转变意偏生的根本措施。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和他们谈心帮他们补课。我每天傍晚找一个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弱科并及时找到任课老师反映情况,如果是数学不懂的我当天就帮他把问题解决。我还组织了学习小组,一一对应,互帮互助,一个优等生辅导一个意偏生。优等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时时处处都要关心和帮助意偏生。使意偏生不仅在老师那里得到关爱,还要在同学中得到帮助。
3、帮助意偏生要有爱心
意偏生做错了事,我们要对他们倾注满腔的热情,要尽量先找出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启发他们明辨是非,促使他们自觉地改正错误。他们也许会由消极情绪转为进步力量。例如,我班的邓格娟同学,小学基础很差,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倒数第一,同学看不起她,而她自己的自尊心又强,不合群、孤僻是她独特的一面。这样一来,她的成绩越来越差,也经常违纪,甚至还出去上网包夜。对于这种情况,我没有责怪她,而是找她谈心,邀请她一起参加阳光活动。她喜欢跳舞,就说明她是个阳光女孩,而我正好也是教跳舞和教打腰鼓的,于是一到阳光活动时间,我就拉着她去跳舞,并时时刻刻夸她有艺术细胞和跳舞的天赋,还不时的叫她教教其他人。她的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让她在愉悦中找到学习和为人的快乐。她很高兴,借此机会,我也和她说说,学习也不过如此,只要你对它有兴趣,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另外,我们学校现在是按教学减负五部曲上课的,这种教学正好适应这些意偏生,在课堂上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展示自己,还可以自己当小老师,例如,2011年4月28日第三节的语文课,东安很多老师走到我152班去听课,二道铃后还没有看见何老师来,作为152班班主任的我,当时急了,我就立即跑出去找何老师,刚走到广场上就听见班上的学生在念班训,我以为何老师已经进了教室,就没有去理会这件事了,过了7、8分钟后再去看班,却没有看见何老师,而看见邓格娟和盘艺两位同学在组织上课,何老师却坐在后面听课。后来我才知道,何老师以为开教工会而在会议室等。没有老师来上课,邓格娟和盘艺就自告奋勇的做起小老师来了。下课后,东安的那些老师竖起了大拇指:“不错呀,你们的改革真的很成功,连学生都可以代替老师啦”。经过一系列的说服教育工作和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这些让我一下子顿失所望的学生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成绩也直线上升了。
21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面对“意偏生”,只有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充满真挚的情感,才最能拨动学生心弦,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只要把“意偏生”教育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更完美。
2011年4月28日
第二篇:谈谈班主任如何开展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计划
谈谈班主任如何开展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母均外出经商和打工的“留守生”数量日趋增多,关爱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留守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更是班主任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留守生学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我通过与他们切身交流,发现其中90%的属问题学生,下面就班主任在留守生管理中的作用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留守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身安全问题。留守学生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有效的监管、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易受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呵护,相对为弱势群体,更容易成为他人攻击、欺负的对象;另一方面因失去父母监管,常常行为失控,易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轻生自杀之路。
(二)学习成绩问题。很多留守学生在父母外出后学习成绩下降。调查中,课任教师普遍认为留守学生具有学习缺陷问题,有75%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普遍滑坡”。我曾教过的七年级学生考试成绩低于平均分的80%的是留守学生,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一方面是学习意志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情况也不够理想,另一方面因学习差,纪律松懈,自暴自弃,出现恶性循环。
(三)品行问题。三年来,我从调查初中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中,发现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留守学生”90%的出现品行问题,尤其是高年级的男生表现更为突出。主要行为表现有: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这也是任课老师的共同反映。
(四)心理问题。留守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特点是,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表现突出,女生比男生表现突出。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人际交往上的自我封闭性。部分学生在父母双方外出后有着严重的失落心理,在一时间里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像
有心事似的,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久而久之,便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二是性格的变态性。一些留守学生易于形成两种对立的性格,即攻击型性格和畏缩型性格两类。攻击型性格表现为动则吵闹打架,情绪自控差;畏缩型性格表现为畏惧、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
二、班主任如何开展留守生教育工作
如何给留守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呢?笔者认为,除了家庭、社会、政府、社区教育管理外,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频繁的人,在教育工作中应
增强针对性,对“留守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用强化学校教育来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具体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留守生”专门档案
首先,统计班级留守学生人数,把这些学生的父母在什么地方经商打工,父母的联系方式和当前该生的监护人情况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登记在册。再者,根据不同的个性情况进行分类:有少数儿童因为深知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由此而激发出“回报”心理,变得更加坚强、懂事,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也有部分学生是自小被祖辈宠坏的“小皇帝”,物质生活尽情满足,思想教育较为薄弱,养成自私、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还有的“留守生”由于长期寄住亲戚家,很难产生归属感,缺少亲情,感觉总是寄人篱下,形成冷漠、自卑、孤避等行为和心理缺陷。只有摸清每位孩子的情况,才能使班主任工作有的放矢。
(二)促进父母与“留守生”的心灵沟通
留守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老人们对孙辈在物质上尽量满足,而对孩子心理需求缺乏了解。由于认知代沟,祖孙缺乏共同语言,孩子的喜怒哀乐无人倾诉,精神生活空虚,班主任应要求外出父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与班主任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电子邮件、QQ聊天等多种形式加强联系,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外时也要定期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和亲子互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外,父母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问题,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以免不仅没能弥补缺失的亲情,反而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再者,“留守生”父母应与班主任及当前监护人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听取其在校在家的行为表现、学习成绩状况,共同商讨出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健康成长。
(三)营造良好的“留守生”校园教育氛围
针对“留守生”普遍存在的家庭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要求课任老师一起与“留守生”结对扶教,做好孩子生活上的知情者、学习中的引路者、心理上的辅导者,扮演好老师与家长的双重角色,平时定期家访,定期与外出父母通电话,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注重留守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的教育,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生活问题。对于他们出现的行为问题,不要单方面从“养不教,父之过”去抱怨,而更多地从“教不严,师之惰”去反思,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家的温暖。其次,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班级里营造一个和谐大家庭的氛围,安排班干部、团员或优秀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帮助,开展“手牵手”活动,结成友情对子,利用互助互学的同伴友谊来弥补缺失亲情,班级还可通过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填充留守学生的课外生活。
总之,“留守生”是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而不应成为老师放逐的对象。做好“留守学生”的工作,是一个艰辛而又曲折的探究过程,营造一个关爱“留守生”的班级环境,对于班主任来说更是一个义不容辞的的责任。只要班主任真心关注,用爱浇灌,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定能使“留守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几点肤浅认识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几点肤浅认识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大批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状况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帮扶过程中也有一些尝试,我按照学校的留守儿童关爱实施方案、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制度、责任到教师、帮扶目标明确的引领下,不断工作、不断总结,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初步做了一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借贵刊说说自己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肤浅认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发展情况在帮扶过程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10%的留守儿童成绩特差,在班上倒数几名,大多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行为普遍较差,在学习上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遵守规章制度方面比其他同学差。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也会出现偏差,从帮扶过程中发现,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焦虑、任性、暴躁等性格特征。从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分析,绝大部分是隔代监护,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其监护年龄偏大,48%是文盲,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无方,过分溺爱孩子是导致留守儿童畸形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由 1 于家长迫于生计,辛苦、劳累在外,与孩子沟通、交流时间太少,对孩子在家、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知之甚少,孩子缺乏亲情,缺乏任何人不可替代的父爱和母爱,只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难的一个原因。针对留守儿童情况分析。
二、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一)诚实守信从家庭开始
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向我们诠释了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二)给孩子真爱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 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关注孩子的交往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家长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五)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 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六)加强领导,多方协作
积极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争取各级部门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为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仅靠教师是做不好的,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学校应成立领导小组,认真制订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校园内开展留守儿童求助电话、心理咨询室情亲电话室等。学校还应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聘请了村委会领导、妇联领导为辅导员,定期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课,让孩子从小就学法、懂法、守法;定期召开辅导员座谈会,共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家庭困难的要及时报告学校、村委会、乡镇政府,争取乡镇民政及时予以民政救助。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单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这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形成合力,协调一致,给留守孩子一片幸福的蓝天。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模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我见
高安市黄沙岗镇铁团教学点 谌南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关爱和教育,容易出现很多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对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他们带来了不利影响。班主任,面对留守儿童教育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力地拿出对留守儿童教育切实可行的方法。正文:
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久而久之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2.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3.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比如我班有个孩子,天天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多次跟他的奶奶联系,奶奶每次的回复都是:“孩子不听我的,他父母又不在家,还请老师费心严加管教。”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受阻。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到位,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三是疏于照顾。农村老人思想观念陈旧,监护责任落实不了,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我是在农村小学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居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老师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例如我每天早晨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当他们违反了纪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严格要求是为你着想。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给学生每人一本记录本,要求他们把当天教师布臵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孩子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建立班级微信群,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微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就慢慢地的提高了。
四、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个孩子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顾,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有哪些事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都试着自己去做,奶奶做不动的事,也主动去给奶奶帮忙,就会获得很多人的很多表扬和赞美。孩子开始试着做,获得我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后,也逐渐地变勤快了,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
平凡的工作,平静的心。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虽然教育好留守儿童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能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J],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卫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叶欣
“留守儿童”主要是特指农村的,现在社会中“留守儿童”的情况还是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必要的题目,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进军,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孩子们却无法带走,只能够留在家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题目了,需要我们往解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卞家泉社区及南仓峪村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现将以来的工作体会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校目前有185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2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热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职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看,“留守儿童”的题目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题目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同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进步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2、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3、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进步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4、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进步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永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气力。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办事处、开发区相关政府职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进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题目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四、成绩和困难
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进步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题目,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题目,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职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题目之一,对相关职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职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题目,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