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时间:2019-05-13 07:2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第一篇: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 要:粮油在众多的食品中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食品需求,对于食品检验是我国?|量检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我国,已经被列为一项政策性的内容,因为粮油问题是关系到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如果粮油检验工作不够细致到位导致粮油产品的品质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的粮油质量检验工作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检验工作的现状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粮油检验;问题;对策

关于粮油食品的检验工作,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且产品质量都由严格的指标值保准,可见我国对粮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这类食品的安全,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最重要的一点,对于粮油检验工作来说,不仅有检验工作细致性方面的要求,更加应当注意粮油检验的管理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加大检验力度,通过合理的管理规范检验工作的程序,才能确保我国的粮油质量。

一、粮油检验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1.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有限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转变为市场经济,粮油的生产和经营也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变企业成为了粮油生产和销售的主要承担者。并且在随着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大,不断有新兴起的粮油企业出现,但很多新兴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并不具备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同时,从思想层面来看,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管理的意识,许多管理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收益的取得,而将粮油的检验工作忽视,即便有部分企业设立了粮油检验的部门和机构,在检验指标的确定和检验标准的制定上,也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这种管理混乱的现象,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2.粮油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的粮油检验工作,其最基础的检验流程还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目前的粮油企业中的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验水平有限,部分检验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粮油检验知识,在检验过程中存在凭借经验判断粮油质量的问题,另外,也有些检验人员本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粮油检验的工作中存在检验工作落实不够细致到位的问题,导致企业接收到一些品质不佳的粮油,如果在储存时间上不注意严格控制,则很有可能出现粮油变质的情况。一旦这些不合格的粮油产品流入市场,那么对消费者将会直接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

3.粮油检测制度与执行力度不强

一些从事粮油销售的企业,在受到粮油成品后,往往只是形式上进行一个简单的产品质量验收过程就将其投放到市场上,在企业内部对于粮油质量的检测,并没有制定出一个规范的制度流程。这引起了粮油质量上的漏洞,由于企业没有将粮油的检测流程制度化,因此,产品的检测工作实际上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且在出现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处罚制度对相关负责人或实际工作人员进行处罚,所以,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粮油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4.对先进检测设备缺乏利用

粮油检测工作的传统方式是通过专业检测人员人工检测,检测是主要通过检验员的个人感官判断来实现。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受到检测人员自身检测水平,主观工作经验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仅检验效率不高,且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一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已经逐步出现,例如通过光谱或色谱仪器,完成对粮油的检验,这些技术在粮油检验领域的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通过工作效率的提升节约了一部分事件成本,但许多企业由于资金投入方面的顾虑,对先进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1.加强检测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使粮油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就应当首先从制度上加大对粮油质量检测的管理力度,管理者自身应当首先对粮油质量检测的流程和具体方式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把握粮油检测工作中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另外,为了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一种绩效激励的方式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检验合格率高的工作人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另外,可以采取任务制和责任制的方式开展检验工作,将批量的粮油检验工作进行划分,便于检验责任的落实。

2.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

粮油检验工作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的,为了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可以通过聘请权威检验机构的检验专家开展培训讲座,促进企业检验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可以组织员工到优秀的粮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促进其产生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或者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竞赛的形式,评选出粮油检验能手等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检验人员,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3.积极应用先进检测设备

在提高人工检测水平的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当用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粮油检测工作,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水平,引进一些先进的粮油检测设备辅助进行粮油质量的抽检验收工作,为产品质量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设备操作和应用的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切实的为企业的粮油检测工作服务到位。

4.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制度抓管理虽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最终还是要靠企业管理人员来把控。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合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三、结语

总之,粮油检测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保障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质量,且粮油的检测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讲,应当对粮油检测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制度管理、设备优化、人员素质提升等多种方式促进粮油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为人民群众粮油食用品质做好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颖.粮油检测工作的规范及完善措施探讨[J].农技服务,2017,34(8).[2]史珊珊,谢东升.粮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旬刊,2017(10).[3]张秀芹.粮油检验及其检验技术重要性[J].食品安全导刊,2016(14):22-22.[4]徐宝环.粮食检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6,36(6):256-256.

第二篇:办公室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办公室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行政工作

1、食堂:每天按照流程对厨师的采购、烹饪进行管理监督,从流程执行情况来看,总体良好。今后对每日菜的采购监督上做进一步加强,合理引导。

2、保洁:基本能按要求对办公区域卫生进行及时清扫,但对临时按排的清洁任务工作热情不高,虽能按量完成,但质量不过关。工作之余喜欢呆在保安室闲聊搬弄是非,并经常与保安张雷斗嘴。今后加强沟通,制定对办公区卫生的清扫检查机制,并在一楼设有员工休息室,工作之余可在休息室休息。

3、保安(门卫):基本能机械性的在上班时间按要求值班、打点,填写工作日志,对区域内的卫生也能打扫,对偶发事情也能及时汇报,但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工作责任心还不够,对日常工作限于形式,如称菜、日志填写等;对外来访客未进行规范询问登记,特别是上门推销人员有上到办公楼现象;上下班站岗也达不到要求。今后定期进行开会宣导,规定工作流程。

4、车辆使用:公务用车基本能按流程申请使用。驾驶员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出车任务,能及时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不提前申请用车,基本上是等到要出车时再申请;(2)驾驶员出车速度过慢,行车速度又过快;(3)加油卡充值流程未规范;(4)驾驶员费用报销流程有待调整;今后加强车辆使用流程宣传,规范驾驶员出车

过程,要求做到2分钟内出车,行车速度适中,定期由车辆使用人员对其进行无记名考核,考核成绩全部进入绩效。加油卡充值及驾驶员车辆通行维修费用报销建议车辆管理人员签字确认,以便统计分析。

5、资料档案管理:基本能按流程对公司档案证照进行存档、借阅。

6、活动、会议:目前活动、会议较少,特别是会议,在今后实行每月例会制度。不定期组织开展员工活动,增加企业员工的向心力。

7、物品采购与管理:基本上能按流程对办公用品的采购进行申报采购,做到最大限度的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同时,节约采购成本,自去年9月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盘点以来,都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对易损的办公设施也进行及时修复;对办公用品的领用也按月进行统计分析,但统计分析的表格有待进一步优化。

8、考勤监督:目前基本上能按公司制度对员工考勤进行监督管理,未发现有代打卡现象,对一些异常特殊考勤现象都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确认;对漏打、晚打卡的都按相关制度在绩校考核中予以扣分。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招聘与配置工作:由于公司实对人员需要量不大,所在这方面工作比较简单,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1)目前招聘过程除了对照简历进行正常面试交谈,还利用乐嘉的性格色彩学工具测评人员性格,为筛选到合适的人多了一份依据,但在招聘初试中缺少详细面试记录,初试结果等,今后在面试过程中予以更正;(2)对新入职人员按照流程办理好入职手了续,签订好试试用期劳动合同。但与新员工的沟

通不够,跟进工作情况不到位。导致新员工融入公司文化,适用公司环境时间加长,达不到预期目的;(3)对岗位异动、离职基本上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办理,但也出现由于疏忽对工作服扣款有遗漏现现象,目前已对相关表格进行了改进,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2、培训与开发工作:目前这块工作是空白,接下来的工作中要不定期开展有效且易操作的培训课程,计划从心态、礼仪到房地产专业知识等方面去开展。

3、绩效管理:目前绩效管理均按月评定,与月工资挂钩,但形式单一,加之可量化的东西不多,考核过程居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今后从实行出发,在指标设置逐步改进。

4、薪酬福利管理:均按照制度对员工社会保险进行增减,对员工福利(如生日蛋糕券)及时发放。

5、劳动关系管理。目前对试用期员工签订的是试用期劳动合同,对所有在职员工均已签订标准劳动合同,但对合同期满需要续签的操作流程还缺少可操作办法,接下来将会尽快制订。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不够,今后也要加强。

2012-4-20

魏斌

第三篇:干部作风现状及改进措施

材料一:今年6月9日,上海市高院民一庭副庭长赵明华接受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总经理郭祥华邀请,前往南汇地区的通济路某农家饭店晚餐,赵明华又邀市上海市高院庭长陈雪明,市高院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副主任倪政文,市高院民五庭副庭长王国军一同前往。晚餐后,以上5人又和3名社会人员一起,前往位于惠南镇的衡山度假村内的夜总会包房娱乐,接受异性陪侍服务。当晚,参与活动的一社会人员从附近某养身馆叫来色情服务人员,赵明华、陈雪明、倪政文、郭祥华参与嫖娼活动。然而这一视频的曝光是源于几年前的的一件事。2008年,老陈经营的酒店需要装修,经人介绍,上海一家负责人叫顾国相的装修公司承包了这个工程,双方约定,装修费用在500万左右,但最后结算时顾国相要求其支付1100万。2010年,顾国相将老陈告上了上海闸北区人民法院,老陈败诉,最后法院判定老陈支付728万元,加上利息和违约金共计820万,案子终结后,老陈并不服气,认为法院判决不公,经老陈私下调查,顾国相和上海市高院副庭长赵明华有亲戚关系,在此期间,老陈一直向有关部门反映,但一直没得到回应。出于无奈,老陈决定跟踪赵明华,找出其违法违纪的证据,为自己翻案。在跟踪期间,老陈发现赵明华多次出没夜总会等地方,但一直没有找到证据,直至今年6月9日,拍到了上海市高院庭长陈雪明,副庭长赵明华等官员接受请吃、去夜总会娱乐、并集体招嫖的视频。

处分:给予赵明华、陈雪明开除党籍处分,由上海市高院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按法律规定撤销其审判职务,开除公职。给予倪政文开除党籍处分,免去其市高院纪检组、监察室相关职务,由市高院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按法律规定撤销其审判职务,开除公职。给予王国军留党察看两年处分,由市高院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按法律规定免去其审判职务,撤职处分。给予郭祥华开除党籍处分,相关企业给予其撤职处分并解除劳动合同

材料二:河南临颍:干部吃住在村,听群众“倒苦水”

据新华社郑州12月5日电:河南省临颍县城关镇34岁的驻村干部段晓辉吃完早饭就往五里头村去了,年初以来他每天要访5个农户,听听农民的难事、苦事和烦心事。在72岁的村民王红军家里,段晓辉被领到堂屋中间取暖的小煤炉边坐下。“生活上有啥困难没有?”“没啥,我办了低保,还当卫生员扫村里的垃圾,也有工资。”“对村里发展上有啥意见?”“俺村地少,干部作大难了。群众知道干部用劲,困难慢慢解决吧。”两人一对一答说得很畅快,段晓辉还忙着记笔记。记者问王红军以前认不认识这个镇里来的干部,他声音一下子高了几度:“咋不认识啊,经常见面!俺村的路和下水道就是他帮着修好的。”村民罗小美告诉记者:“过去见个干部难啊,现在天天看到他们在村里。”罗小美说,都太熟识了,碰见段晓辉干脆直接喊名字,没把他当什么干部。“优良的干部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桥梁。”临颍县委书记王国干说,“让机关干部到基层去,切实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就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缩短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打心眼里拥护我们。”

材料三:中国清廉指数连续3年上升,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组织3日公布“2013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丹麦和新西兰并列最清廉的国家。中国列80位,与去年相同。索马里、朝鲜和阿富汗为全球贪腐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据悉,在本排行榜中,中国的评分达到40分,在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80位。去年中国评分为39分,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同样排在第80位。这是“清廉指数”自1995年发布以来,我国的评分第一次达到“4”这个量级,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反腐工作的评价不断提高。

我们可以从材料一看出当今社会的干部作风存在着极大的问题,首先,自律不够,纪律松散,有的干部不能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自律要求降低,丢失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别人的盛情邀请之下,接受请吃,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却还是本着侥幸的心理接受别人的请吃,一旦接受了别人的示好,便存在着办事不够公正的现象。在生活作风方面,一些干部生活不正派、情趣不高雅,甚至追求低级趣味、腐化堕落。有的干部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傍“大款”,讲排场,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干部作风队伍总体是好的,在工作中就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了解群众的苦、累以及心中对发展的急切需求,极力完成人民的真实愿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自身所学知识运用到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去,缩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群众打心眼里拥护干部拥护党,这样的干部才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榜样。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的清廉指数上升证明近几年我国针对干部作风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清廉指数上升也代表着我国干部队伍的素质明显在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也越来越健全,群众的监督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不再像从前那样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并没有落实在实际上,而是真正抓落实,一抓到底,对违规违纪者,不再迁就,而是批评追究的多,如果照这样发展,我国的清廉指数一定还会继续上升的。

从以上三则材料可以反映出一些干部的当前现状。当前,干部工作作风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部分干部权欲重、效率低、乱作为,只有“唱功”没有“做功”。主要表现:一是得过且过不作为。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步伐加快,近年来,年龄超过35岁的干部很少能得到提拔,部分干部由此感到仕途无望、心灰意冷,身在位而心不在位,工作上消极,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二是不择手段乱作为。一些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的工具,他们有选择性地做上级或群众交给的工作,对于不能取得利益的事,爱理不理。对于有利益的事,抢着办,争着做,甚至不惜违反政策,不惜损害群众利益。三是滥造政绩假作为。一些干部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没有真正地了解当前需要解决什么,群众的困难是什么,为了急于向上级展示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是否违反群众意愿,大上特上“政绩工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留下一个滥摊子,留给群众一个坏样子。四是疲于应付无作为。一些干部抱着“工作求稳、关系求活”的心态,对待工作谨小慎微,满足于不出乱子。把“进步”的重点放在了处理关系上,讲求左右逢源,上下沟通,成天忙碌于吃喝接待,斡旋于领导、同事之间。但也有一些优秀的干部作风值得我们表扬,并开展讨论,让更多的干部以他们为榜样进行学习。建设良好的干部风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良风气呢?

1、人为因素:自身素质不高。一方面是有的机关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从政道德滑坡,“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导致工作拖拖拉拉;另一方面是有的机关工作人员缺乏进取心,平时疏于学习,懒得钻研,业务知识老化,业务能力退化。

2、体制因素:政府职能不变。在决策方面,行政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不高,重大问题不坚持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少数人说了算,导致决策失误。在职能转变方面,政府职能还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管得过多过细,从而导致效率低下;干部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服务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审批制度改革没有深化,项目的前置条件多、审批程序繁、办理时限长,所以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在机构设置方面,机构改革不到位,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少数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其它部门缺乏团结协作,导致效能低下。

3、管理因素:教育手段不力。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机关干部的思想也逐渐多元化。仅仅强调教育干部讲奉献,显然已经不太管用。目前,从表面来看,教育方式不少,但是真正使干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很难,入心入脑很难,效果不够明显。加上干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欠缺,出现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4、方法因素:制度执行不严。不少单位和部门规章制度很多,但是真正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不多。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搞形式主义,真正抓落实,一抓到底的少;对违纪违规者,做老好人迁就的多,批评追究的少,久而久之,干部也就无所谓,制度形同虚设。

我们应该怎样改进呢?首先,应继续深入加强改革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涉及财经纪律方面的监督机制,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严格按法律、法规、政策和单位规章制度办理财务工作,力求从机制上杜绝腐败。

其次,要加强对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职员的法制教育,可列举些实际案例予以警示,要增强日常的风险防范意识,强调避免麻痹思想的繁衍,切忌要避免出现“口号式、面子式”等形象工程教育方式!力求从日常工作中防止腐败。

再者,要邀请社会各界加大监督力度,比如可主动要求媒体和公众实际参与监督,多听听群众的呼声,对能有效监督并使国家或有关单位利益免受损失的,应主动给予其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力求在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中防止腐败。

最后,司法部门要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司法威慑力,维护好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摧毁腐败和犯罪分子的意志,以司法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秩序,以惩治来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总之,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民心向背。如果每一个干部能随时随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时时刻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忘党纪国法,就一定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当前干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和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予以克服。现如今反腐抓得很严格。各个干部做事情也越来越谨慎了,腐败现在有了明显的好转。我们有理由相信按照如今的情形发展下去,中国的未来无法限量,终有一天会实现几千年的中国梦。

第四篇: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

培训现状及改进思路

通过一天的培训,好不夸张的说,触目惊心,没有见过培训是这么进行的。一个培训的进行,尤其是岗前培训,对于一个新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问题存在:

1、培训资源分散,协调配合效率低。培训组织实施比较被动。因为讲师都是由公司领导担任,而领导的时间又很难把握,所以难免会造成临时没时间的情况,这样以来,就存在临时拼凑老师的现象。而拼凑来的老师对课件不熟悉,讲课内容和时间都难以控制。

2、培训部门规范度不够。比如讲师的统一性、课件的统一性等。

3、培训讲师的专业度不够,缺乏相关的讲师管理制度。

4、培训课题较多,且存在重复性讲解。不同的讲师讲解的知识有重复性。

5、培训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学员难免有疲劳感,影响培训效果。

6、培训的深度不够,每个模块没有展开来讲。

7、培训没有相关的考核,培训效果难以追踪。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培训工作名存实亡。岗前培训的目的本是让新员工认同这个行业、认同这个企业,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具有积极主动性,有一种企业荣誉感。而如果岗前培训照此进行下去,参训学员听完一头雾水,在客户那里甚至不能更好的介绍自己的企业。基于此,遵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建议目前阶段的改进措施如下:

1、减少培训课题,建议岗前培训阶段保留企业文化培训、行业知识(含产品介绍)和行政人事制度三项内容。

2、培训部门统一安排培训,包括培训课件的制作、讲解、培训的组织实施。但是行业知识这一项由业务部门精英负责讲解。

3、增加培训后测试,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当然,培训的顺利进行不仅仅是培训部门的事情,需要公司领导及兄弟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包括培训的宣传,资料的提供等。培训完善不会是一蹴而就,还需要相关配套制度及考核的支持,此问题待以后再做进一步完善。

培训部

二0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我国农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我国农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学 院:音乐学院 班 级:音教3班 姓 名:牟 明 霞

学 号:2011131326

我国农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本和目标。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农村城市化适度发展、以市场化为取向、以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依托,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农村城市化。

关键词:农村城市化;和谐社会;对策建议;可持续发展措施 ;环境保护

我国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阻碍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入WTO后,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需求不足、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因此,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一、农村城市化理论综述

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最早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人口流动的原因。在其著作《政治算数》中,比较利益差异被看成是人口流动的直接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末,唐纳德·博格等人提出了人口流动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人口流动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作用的结果。舒尔茨等人的投资与收益理论则把人口流动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从而用投入与收益的比较来做出判断。刘易斯、拉费侨根森和托达罗先后分别建立了乡—城人口流动模型。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于1995年提出了“增长极理论”,指出通过能对临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而后缪尔达尔针对“增长极”对其他地区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利用“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概念,说明了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如何既充分发挥地区的带动作用,又采取适应的对策来刺激落后地区 的发展,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化的理论大多以西方国家为研究对象,所得结论更适合于西方国家。尽管许多结论对我国农村城市化有很大的启示,但是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又有特殊的制度安排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分割,使得农村城市化问题显得更加复杂。因此,我国农村城市化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理论,以便提出合理建议。国内关于城市化的研究主要是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研究,找出影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因素。张培刚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指出扩张的经济中,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总的说来要大于农业,这种差异使经济重心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而后,辜胜祖教授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各流派的劳动力非农化、人口城市化的思想,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的城市化战略。20世纪90年代,高佩义先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城市化三大规律,即城市化进程阶段性规律、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共进规律。

现今我国学术界对发展小城镇,走城市化道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已形成共识。但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角度来探讨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文献较为鲜见。本文剖析了农村城市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有利于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城市化滞后的原因

农村城市化发展作为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繁多,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分析我国的现状,造成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波动性,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性和滞后性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是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由于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要素的配置几乎完全由政府计划控制,因此,与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口城市化情况不同,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是影响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虽然摇摆不定,但总体上执行的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赶超发展战略。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这一发展战略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重工业优先发展需要规模巨大的投资。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同时又强调自力更生的情况下,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金只能依靠抑制消费取得。为了实施赶超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不得不以牺牲农业和抑制城市化正常发展为代价。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通过价格管制形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在为工业化积累大量资金的同时,压制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通过行政性投资分配机制,将大量资金投向重工业,以迅速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却挤占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投资。这样,城市本身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不具备大规模吸纳外来劳动力的能力,致使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市新增劳动力人口占用。

2、经济支撑薄弱,推动力量不足

一是有些地方如山区地市,由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作用难以有效实现。二是支撑城市化发展的经济推动力主要是乡镇企业,但由于其自身体制上存在着缺陷,如分散化和规模小的特点,不利于城镇规模的形成和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三是近年来有些地方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尤其是路网建设还难以适应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四是不同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相对拉大,小城镇发展出现区域间严重不平衡,如山区地市与沿海区域间的差距已日益明显。

3、城市化相关配套改革滞后

目前,现有的政策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还是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一些问题条上“管得着、看不见”,而块上“看得见、管不了”,协调解决难。同时,城镇政府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导致行政效率不高。二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如户籍政策、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制度壁垒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和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滞后。农民离开社区不再享有集体经济、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各种权益,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离开农业的农民“弃土”动力不足,“两栖”现象较为普遍。此外,财政体制不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等,都影响了农村城市化的发展。

4、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规模与速度,有赖于大中小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辐射力的增强。从福建省9个设区城市来看,福州人口不足200万人,厦门120万人,泉州70万人,除宁德低于20万人外,其他5个设区城市在20-40万人;建成区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仅福州、厦门两个城市,小于20平方公里的有2个;省域和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力

不强,特别是省域中心城市对全省的带动作用不强。从县级市、县城和建制镇情况来看,全省14个县级市人口规模都在20万人以下,建成区面积都在20平方公里以下;44个县城人口规模在11万人以下,平均人口规模不足5万人,建成区面积大多在10平方公里以下;乡镇人口小于1万人的有122个,其中个别乡镇人口仅1千多人,面积小于20平方公里的乡镇有60多个,其中小于5平方公里的有10个。这种状况导致部分城镇集聚力和辐射力不强,产业规模不大,基础功能不完善,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整体实力弱,严重制约第三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形成。

三、推进农村城市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农村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经济、人口和社会的全面城市化,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农村经济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形式的发展为农村城市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农村地区城市化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桥梁,而经济增长到了一定阶段又会反过来要求城市化步伐加快。由于近年来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非农产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农村经济发展又是农村城市化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群是促进农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非农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只有在集群的促进下,农民才能真正体会到非农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产业集群的市场接近的便利性,把农村的手工小作坊、机械小工业紧密地与市场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节奏和幅度才能有质的飞跃。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逐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

农村城市化过程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一是以产业发展和集聚为依托的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集聚;其二是实现农村人口由农业向二、三产业领域的转移和第二、三产业的空间集聚过程。空间集聚和人口集聚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同时发生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农村城市化。随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从事依附于耕地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比重日益下降,农村地区人地关系不断紧张,以及随之而来的不断加剧的环境恶化,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走出农村,向现有的城镇迁居。随着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土地上的有效投入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也带来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最终促进了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才能真正解决农村人地矛盾问题引致的一系列问题。可见,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根本。

3、实现农村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实现农村社会城市化必须在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医疗条件、社会保障、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娱乐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去年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方面,大部分地方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如与农村居民密切相关的公路、电网、自来水供水系统比较落后,与农业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堤坝、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陈旧,存在种种隐患。另一方面,农村的医疗设备和水平、公共卫生设施、疾病防御设施以及文化娱乐设施、教育水平都与城市差距甚大。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同等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国民待遇。实现农村社会城市化,就是要使广大农村社会各方面建设与城市逐步接近,只有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以人为本,整体推进。

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已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特别是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制定实施适合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强特点的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加快解决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切实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逐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范围。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待遇水平,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

3、加强统筹,整合制度。

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衔接,推进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程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工伤保险待遇,不断充实和壮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社会保障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社会保障权益。

4、加强领导,扎实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社会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刻把握社会保障特点和规律,增强社会保障工作系统性。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五、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把农村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2、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整合。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六、为保证农村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1、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

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2、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新村庄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

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边远地区、海岛地区可采取资源化的就地处理方式。

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各地要结合实际,确定时限,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

便还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养鱼。

5、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推行秸秆气化工程、沼气工程、秸秆发电工程等,禁止在禁烧区内露天焚烧秸秆。参考文献:

1.曹少中,涂序彦,杨国为,绿色循环经济与绿色设计,机械设计,2004,21(4)1.5。2.陈雪莲,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经济师,2004,(8):247,249 3.陈颐,循环型社会和城市现代化,江海学刊,2003,(5):93~98。4.陈永星,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及组织实施,福建化工,2001,(1):45~46 5.戴宏民,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中国包装,2002,(6),53~55。杜爱文,议绿6.色审计机制,林业财务与会计计,2001,(4):54-56。范连颖,中国发展循环经济7.可借鉴的日本经验,贵州社会科学,2004,(5):30~32,26。

下载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公共消防设施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谈公共消防设施现状及改进措施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是指为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公共财产安全所需的消防站、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通信设施及消防装备。......

    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园林绿化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 摘 要:园林绿化是城市景观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举措,不仅对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还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

    小学生写字现状及改进措施

    小学生写字现状及改进措施 常言道,字如其人。的确,一个人的字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文化、气质、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精神面貌。而且,写好字能帮助我们养成认真仔细严谨的作风,......

    多媒体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的人员培训 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使用的培训 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调查及其制作培训的探讨 摘要:多媒体......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改进措施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思想道德现状 1.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多数学生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和......

    工作改进措施[精选合集]

    企业文化专题教育整改措施 采购部:曹培雄 整顿活动以来,自己能够按照“一讲、一树、三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并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围绕学习整顿的具体内容,对照自......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摘要:由于越来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越来越重视。而本文将根据国内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美国发达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对比,并且......

    我国连锁超市现状及改进[全文5篇]

    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荐 3470 马瑞光 原创 | 2010/9/14 16:29 | 投票 关键字: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连锁经营实战网:一、 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