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2012-2020年)摘登
《规划》共十章,从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明确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构建起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展现了贵阳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1、贵阳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13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8亿元,财政总收入40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7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6:42.4:53.00。
(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8%,建成区绿地率达4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平方米,各类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9%;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III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93%,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三)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201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1元。基本建成“三环十六射”城市骨干路网,建成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筑城广场、贵阳城乡规划展览馆、孔学堂等重大功能性设施。
(四)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成功举办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编印生态文明建设读本,推动生态文明进机关、进课堂、进工厂、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以“三创一办”为载体,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被列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进入中国十大低碳城市行列。
(五)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
出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关于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重点任务与主要政策措施;制定了全国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出台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责任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区(市、县);在全国首创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法庭,运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007年以来,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2、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以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全国创新城市发展实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为战略定位,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贵阳市基本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达到45%;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生态产业快速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明显加强,节水型社会稳步推进;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市民幸福指数提高到93;生态环境质量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明显提高,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建立,低碳城市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贵阳市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达到50%。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体系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
3、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一)城镇布局
划分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中小城镇三块。
中心城区:疏老城、建新城,以“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已建成的二环路和机场路、甲秀南路、花溪大道、贵黄路(艺校至清镇段),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1 5个功能板块,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结构。
城市新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建设好贵安新区以及百花生态新城、花溪生态新城、天河潭新城、龙洞堡新城和北部工业新城,依托贵阳一遵义、贵阳一安顺、贵阳一都匀和凯里、贵阳一毕节等经济带的建设,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中小城镇:对清镇市和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的县城,重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引人口和产业适度集聚。突出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重点镇,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二)功能分区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永葆贵阳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高效集约发展区:包括城市建设区和独立的产业集聚区,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主要功能是集聚产业和人口,高效集约开发,承担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功能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引导产业向“十大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试点建设,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云岩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重点物流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合理布局、加速推进金融、科技服务、商贸等产业集聚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区:包括农业作业区和农村居民区。农业作业区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设以“五区六带十板块”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居民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适度集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农村美好家园。
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包括石漠化地区、土石山区、采掘塌陷治理区,该区域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主,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和防护林建设等措施,有效保护和修复林草植被;有序推进生态移民;加快矿山地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加强环城林带、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南岳山脉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绿地资源的修复和保护;有效治理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黔灵湖、观山湖等湿地和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内部构筑多条“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绿化景观走廊。
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百花湖和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和小关湖城市湿地公园,阿哈水库、南明河等河湖水系,黔灵山公园、长坡岭森林公园等城市绿地公园实行强制性保护,依法严格禁止任何破坏性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努力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一)生态工业
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发展,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信息技术产业
着力谋划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数码视听及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三大产业集群,统筹发展服务外包、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
(三)生态旅游业 提升“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打造具有民族和地域自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努力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旅游服务集散地和国际旅游城市。要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强对旅游聚集区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科学规划建设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
(四)现代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大力发展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家庭等服务业,建设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夏季会展名城。
(五)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农林业科技示范和山区现代农林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生态品牌”战略,支持生态农林产品创建品牌、争创名优产品、驰名(著名)商标、地理标志注册。拓展农业的生态、休闲、观光等功能,满足城市消费需求。
(六)节能环保产业
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及产品,推进城市矿产、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废气和废水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环保检测仪器仪表制造为主的环保产业自主创新,积极发展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除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新装备,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强化污染物源头整治,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健康安全友好的自然生态格局。
(一)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深入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湿地保护、防护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林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恢复。
(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达标建设,从严核定水域纳污总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和污染控制,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等污染治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形成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加强资源、环境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
(三)资源节约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围绕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餐厨废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贵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以产业低碳化、服务业集约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规模化等示范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
(四)节能低碳发展
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严格控制火电、冶金、建材等重点能耗领域温室气体排放,严格控制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广风光电一体节能照明系统,推进水煤浆锅炉改造工程。组建贵阳能源集团,实施产业园区和有条件的区(市、县)发展热电联产机组改造。推广农村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建设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强农村户用沼气后续服务管理。
大力推广新能源燃料应用,加快淘汰超标排放车辆,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广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公共建筑物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立城市节能信息监测系统。全面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倡导产品供给、市场流通、最终消费全程低碳,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健全低碳市场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形成低碳消费模式。
6、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乡发展规划,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建设人与城乡、城乡与自然相得益彰的“爽爽的贵阳”。
(一)规划管理
推行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建筑设计图样。高水平建设山体公园,把湖泊、河流等水体引入城镇。建设绿化精品。严格保护好城镇禁建区和通风廊,控制用地开发强度,保持城镇通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合理安排农田保护、村落分布、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规划环节加强生态设计,在建设环节加强生态审核,在竣工环节加强生态验收,在管理环节加强生态检查。
(二)基础设施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推进贵广铁路、长昆客运专线、成贵铁路建设及渝黔、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同步推进货运枢纽建设,建成贵阳通往全国主要城市七小时干线交通圈。加快区域高速公路网建设,推进机场扩建,构建乌江航运通道。建成“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网,加快重点城镇、重点工矿区、重点景区与高速公路的快速联络线和专用公路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城市公交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现新、老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通达。完善步行系统、无障碍设施、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促进市域快速公路、农村公路及城镇市政路网的相互衔接,形成主要中心城镇1小时交通圈。
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强化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完善城乡供水系统。积极推进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实现220千伏电网全覆盖;着力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快建设天然气供应设施。完善以南明河流域为重点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推进污水再生利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重点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处置场、收运系统和餐厨废物处理利用工程。推广城乡绿色照明。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在绿地及公共空间方面,实施通道绿化、立体绿化、推进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绿道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居住区绿化,提高城市绿化品位,规划布局一批体育、文化、休闲广场,积极开发地下公共空间,完善城市功能。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物流、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智能环保、区域电子商务、“城市一卡通”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贵阳”。
7、建设生态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丰富和深化生态文化内涵,大力营造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提升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生态文化发展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构建市、区(市、县)、乡镇(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完整的生态文化服务体系。
(三)生态文化推广体系
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知识作为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弘扬生态文化为主题,普及公众生态文明知识;统筹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传统道德教育基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设施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开展多形式生态文化活动。
8、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以建设生态城镇、生态乡村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开展各类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安全感和幸福感,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一)生态文明城镇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社区和文明家庭创建;引导企业使用绿色原料,减少能耗与污染,到2020年,全市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生态文明示范企业标准;深入开展服务型、法制型、责任型机关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公信力。
(二)生态文明乡村
优化村庄布局,加强规划引导,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村寨、中心集镇。建设美丽乡村,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房屋立面改造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树立文明村风,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村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依法保障农民自治权利。
(三)促进社会和谐
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大专院校全部达到生态文明学校标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扶持小微型企业;扩大三大传统绿色产业的就业规模和层次,挖掘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绿色就业潜力;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以公租房、廉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
(六)城乡一体化
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事关群众生活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公共交通、燃气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农村“畅通工程”,提升通行能力,2020年前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强扶持与引导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及建筑节能技术在城镇推广应用,实施城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绿色重点小城镇。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带动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9、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运用政策法规、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一)法制建设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最严格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相关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修订完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清理、修订和废止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政府听证会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确保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严格执法
进一步发挥环保法庭和审判庭作用,严格追究生态环境侵权者的法律责任,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加强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定期检测、评价和公布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并将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发挥生态文明政策在项目审批、信贷支持、土地利用、财政税收、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导向作用,鼓励资源节约,生态环保。
(三)机制创新
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代际补偿试点,逐步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流域、湿地、森林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开展节能交易试点,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开展以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为主的排污权交易试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推进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非居民用水超定额价累进加价制度,合理制定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加快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益导向机制;积极申报国家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探索建立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碳减排项目实施。
(四)社会管理创新
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提升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绿丝带”支援服务活动品牌,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加大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加强生态安全工作,提高应对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防灾减灾及环境安全综合应急体系建设。
(五)城市管理
通过建章立制等措施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隙、无死角和全覆盖,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完善城市建设、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旅游服务等领域管理制度,健全各项管理细则,形成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保障体系。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积极发挥贵阳市12319公共服务指挥中心作用,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精细化个案例。建立完善以建筑物和地下管网为重点的数字化城建档案。
10、政策支持
(一)实施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改革,在生态文明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坚持自身努力和国家支持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财政政策上,对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给予补贴,支持贵阳市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对优势产业企业,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完善风电、水电产业税收政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投资政策上,对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以下资金配套;支持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加大国家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贵阳市开展石漠化治理和巩固及扩大退耕还林成果。
金融政策上,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贵阳市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多元化资金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对金融机构扩大生态产业项目的信贷资金需求,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合理安排再贷款、再贴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投资相关体制机制,优先规划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在审批核准、资源配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全省率先开展电价改革和企业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切实降低生产用电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中央财政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支持力度;建立绿色工艺基金和绿色创业专项资金,扶持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绿色创业项目;建立生态创业基地和生态科技创业园,鼓励生态环保类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其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二)智力保障
支持贵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西部之光”、“博士服务团”、“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引智项目等适当向贵阳倾斜,建设贵阳“人才特区”;加快建成花溪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积极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各类专业人才。
(三)组织实施
成立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实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绩效一票否决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和终期考评机制。
(四)开放合作
高规格、高水平继续办好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积极参加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等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实施一批相关领域的国际性合作研究项目;建立与珠三角、成渝、北部湾等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广泛联系,在能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等领域开展合作。
第二篇:《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解读(小编推荐)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解读
2012年12月31日 10:27:58 来源: 贵阳晚报
0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核心提示:
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这是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城市规划。
《规划》中,将贵阳市定位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新城市发展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贵阳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施《规划》,将有利于促进贵阳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优化空间格局、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等方面着手,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到2020年,把贵阳市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关键词:空间开发
【功能分区】高效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高效集约发展区主要功能是集聚产业和人口,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功能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区,农业作业区要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整合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采取措施对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内的环境实施保护和修复,尤其注重环城林带、湿地、南明河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对“两湖一库”等河湖水系、湿地公园等实行强制性保护,划入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城镇布局】分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中小城镇三个区域。
对中心城区,以“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为突破口,疏老城、建新城,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结构。
同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建设城市新区,确保城市整体协调,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关键词:产业体系
【生态工业】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产业】着力谋划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统筹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物理信息服务等产业。
【生态旅游业】提升“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努力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旅游服务集散地和国际旅游城市。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夏季会展名城。【生态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农林业科技示范和山区现代农林业示范园区,实施“生态品牌”战略,支持生态农林产品创建品牌。
【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及产品,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词:生态格局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湿地保护、防护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和污染控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资源节约】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贵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
【节能低碳发展】发展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广风光电一体节能照明系统,推广农村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加大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力度,加强公交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政府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全面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全面推进政府电子化办公。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地方补贴加大推广节能产品的力度。
关键词:城市建设 【规划管理】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单体设计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彰显“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城市特点。把湖泊、河流等水体引入城镇,增添城镇灵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
【基础设施】打造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有机衔接、内外快捷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贵阳通往全国主要城市七小时干线交通圈。
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构建轨道交通与多种交通方式互为补充的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新、老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通达。
完善城乡供水系统,加快建设天然气供应设施。完善以南明河流域沿线为重点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绿地、公共空间的建设。
构建现代物流、职能交通、数字城管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贵阳”。
【城市管理】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量化目标,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隙、无死角和全覆盖,形成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保障体系。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建立完善以建筑物和地下管网为重点的数字化城建档案。增强城市管理的服务意识,推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坚持文明执法。
【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畅通工程”,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绿色重点小城镇。关键词: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财税、投资、金融、产业等方面均有支持,支持贵阳市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资金配套。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贵阳市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创业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优先规划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在审批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智力保障】国家人才计划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引智项目适当向贵阳倾斜,建设贵阳“人才特区”。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提升人才队伍综合能力。
【组织实施】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实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绩效一票否决制。
【开放合作】继续办好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经验的国际交流平台。关键词:文化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提高市民生态道德修养。
【生态文化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发、民族演艺等工作中,注重体现贵阳生态文化特色。【生态文化推广体系】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知识作为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鼓励市民、企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多形式生态文化活动,传播生态文化理念。
关键词: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城镇】加强居住区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企业用绿色原料,生产绿色产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
完善社区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等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
【生态文明乡村】加强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的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加快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积极开展文明村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
【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标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创建生态文明医院,打造绿色医疗环境。
扶持小微型企业,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扶持绿色创业,探索绿色创业带动绿色就业。
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机构保险制度全覆盖。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低保标准动态调控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健全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切实加强生态安全工作,制定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键词:制度建设
【法制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修订完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修订和废止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
【严格执法】严格追究生态环境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加强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市民、律师、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加强统计分析,定期检测、评价和公布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并将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机制创新】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能量交易试点,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非居民用电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制定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市建设全国生
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
批复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贵阳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以及全国创新城市发展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批复要求:
要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规划高效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要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
要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要积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彰显“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城市特色。
要加快生态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推进生态城镇和生态乡村建设。要建立健全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推进全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西部开发司)
第三篇:贵阳生态文明建设(精选)
课题:《贵阳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贵阳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
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 和谐心灵;
2、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三)德育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
(四)生态目标:为共建爽爽的贵阳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爽爽的贵阳》,老师和学生共唱。展示课件:贵阳市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上,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暗河,别有洞天,这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
(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 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形成与生态平衡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循环经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领域,强调要将生态观纳入党和政府的执政观,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设立生态保护机构,完善生态保护法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领域,要求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反自然”性质,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增加生态研究、生态教育、生态道德、生态科技、生态文艺等内容。生态文明指向的社会生活领域,要求全社会树立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体系,它具有多维指向。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必须全面加以把握。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
2007年12月28日,贵阳市委召开八届四次全会。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诠释一个理念——生态文明城市,坚定一个信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对于贵阳要建的生态文明城市,李军用六句话这样描绘: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以此为标志,贵阳市踏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新征程„„有评价称,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之后,我国首个明确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施政纲领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同。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学术界有个观点,包括贵阳、贵州在内的生态效益决定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效益,广州和上海的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好,在两江上游的贵阳、贵州和西南地区作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讲,贵州的环境立省战略和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受益者绝不仅仅是贵阳、贵州。
四、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
五、如何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多媒体课件)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公约
(一).节约篇: 1.节约用水.淘米水洗菜,洗完菜冲马桶.洗脸水洗脚.2.节约用电.夏天不要总开空调,这样很浪费电.电灯灯泡合理使用,也会节约电,比如 :在厕所等用电时间短的地方用普通灯泡;在客厅,卧室,学习桌等用电时间长的地方用节能灯泡.此外,不要总闷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可以在外面打扑克,踢毽子.3.节约木材.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不使用木制铅笔,可以用环保性铅笔或自动铅。(二.)不扔篇: 1.不乱扔纸.纸可以回收,把纸放进“可回收”垃圾箱,便能循环使用。2.不乱扔废电池.废电池中有大量有害成份。一节废电池可以让一平方米的土地50年里寸草不生,让3立方米的水5年内持续剧毒。
六、教学反思:
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只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作;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划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所以,要懂得惜福。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后,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屋,生了病还要别人照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中学生应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究个人卫生,爱护环境,不在墙上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尊敬师长、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应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良性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者。
第四篇:20100728-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一、会议背景和宗旨
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是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延续和深化。去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今年4月德国波恩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都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面对当前形势,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重点将放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
会议致力于为官、产、学、民各利益攸关方搭建一个平等交流、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的开放平台。与会者将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对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绿色就业、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等具有前瞻性、趋势性的问题进行积极探讨,提供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会议期间,还将展示和讨论国内外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城市和企业层面的典型案例,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和先进技术。
二、会议名称
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Eco-Forum Guiyang,简称EFG2010)
三、会议主题
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Green Development--Actions We're Taking)
四、会议内容、形式
会议由开幕式、主旨演讲、专题论坛、闭幕式及系列活动组成。
以―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EFG2010),于2010年7月30日至31日在贵阳市举行,从2009的―责任‖到2010的―行动‖,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在不断深化。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招商银行协办。贵阳市森林富集、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纬度合适、海拔适中,近年来结合实际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取得了积极成效,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
会议将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的政治优势,北京大学的教育、知识、科研优势以及贵阳市的生态优势、后发优势、实践优势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新的优势互补、协同共生的合作模式。与会者将围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突出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探讨绿色就业、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等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提供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会议还将举行NGO与政府、企业家圆桌会,生态城市规划案例研讨会,企业家电视高峰会等系列活动。在7月31日下午举行的会议闭幕式上,将发表《2010贵阳共识》。
此次会议注重思想引领,更注重实际行动,强调会议主体应该是行动的参与者,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据了解,除展示国内外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案例外,会议还践行低碳理念,实现―碳中和‖。会议期间,贵阳市将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签订生态项目合作协议,在低碳经济、绿色产业发展以及绿色照明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发布《贵阳市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年)》;挂牌成立贵阳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举行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授牌暨生态示范小区签约仪式。
人民网贵阳7月27日电 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EFG2010)将于7月30日至31日在贵阳市花溪迎宾馆举行。会议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招商银行协办。
贵阳市具有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森林富集、纬度合适、海拔适中等生态优势,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的2009生态贵阳文明会议后,今年,贵阳市又将举办主题为―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的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从―责任‖到―行动‖,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既注重思想引领,又注重实际行动,强调会议主体应该是行动的参与者和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会议将在7月30日下午开幕,7月31日上午将同时举办6个专题论坛,与会者将围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突出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探讨绿色就业、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等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提供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除展示国内外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案例外,会议还践行低碳理念,实现―碳中和‖。
会议还将举行NGO与政府、企业家圆桌会、生态城市规划案例研讨会,企业家电视高峰会等系列活动。发布《贵阳市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年)》;挂牌成立贵阳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举行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授牌暨生态示范小区签约仪式。在7月31日下午举行的会议闭幕式上,将发表《2010贵阳共识》。
第五篇: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开幕
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重要批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演讲,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作视频演讲,爱尔兰前总理伯蒂·埃亨发表演讲,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出席会议,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发表基调演讲。同时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着名大学校长和科学家、部分城市负责人、知名企业家、媒体负责人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官员等近600多名海内外嘉宾出席会议。
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题为“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和挑战”,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大学、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工程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协办。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是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高端论坛,致力于建立一个官(政府)、产(企业)、学(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媒(媒体)、民(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平等交流的合作平台,已成功举办两届。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出席了此次会议。他还接受了贵州省新闻报道媒体的联合采访,贵阳广播电视台及贵州民族报、西部时报记者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