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两中心卫生院关于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妇幼工作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3 07:3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下两中心卫生院关于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妇幼工作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下两中心卫生院关于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妇幼工作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下两中心卫生院关于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妇幼工作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南江县下两中心卫生院

关于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妇幼工作方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关系广大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大事。为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人群间的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中《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针对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如下妇幼工作方案。

一 儿童保健: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0 – 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1周内,由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访视。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卡介苗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进行指导。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到下两中心卫生院进行随访,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新生儿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3、婴幼儿健康管理:新生儿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下两中心卫生院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应适当增加随访次数的婴幼儿: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婴幼儿分析原因,及时治疗或转诊。

5、每次预防接种前,均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

二 孕产妇保健: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所有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

1、孕妇孕12周前到下两中心卫生院,由产检医师进行第一次孕早期随访,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记录表。具体内容为:(1)进行孕早期健康状况评估,包括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检查,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实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2)进行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对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妊娠危险因素、妊娠禁忌症、严重并发症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或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并随访。

2、孕妇孕16–20周、21-24周到下两中心卫生院各进行一次产前随访,对孕妇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具体内容为:

(1)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孕中期孕妇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评估和指导,筛查高危孕妇并规范管理或转诊。

(2)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进行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母乳喂养和住院分娩指导。

3、孕妇孕25-36周、37-40周到下两中心卫生院各进行一次产前随访,进行孕期保健教育并督促做好自我监测。具体内容为:

(1)通过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特别是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出现。

(2)通过测量体重和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和其它异常,建议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

(3)通过复查胎位、听胎心率、测宫底高度、腹围等,了解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4、产后访视:接到孕妇分娩信息后,医务人员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1)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出血和恶露、腹部或会阴伤口恢复等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保健指导及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2)对发现有产后便秘、痔疮、产后感染 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要及时处理或转诊。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产妇产后42天,到下两中心卫生院做产后健康检查,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评估产妇产后康复情况。

(2)对已康复产妇进行性保健、避孕、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等方面的指导;对未康复的产妇给予保健指导及合理的处理。

三 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

(一)时间: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二)范围:辖区内所有住院分娩孕产妇

(三)补助对象:有南江户籍、农村户口、或由街道居委会证明无固定经济来源、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500元的城镇居民在合法(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助产机构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均可享受本项目资金补助。

(四)补助标准:

1、中央财政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人均补助标准400元。顺产、阴道助产、有医学指针的剖宫产均补助400元。

2、孕期保健补助:辖区所有孕产妇,必须在我院产检室建立孕产妇管理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凡在我院进行建卡和住院分娩的,其孕期保健补助经费每人每次20元,共5次。非高危孕妇5次以下按实际次数计算,5次以上按5次计算;高危孕妇按实际次数计算。未进行建卡和产检的不予补助。产妇住院分娩出院报费时凭《孕产妇保健手册》所记录的次数计算。孕期保健补助内容;血常规、尿常规、乙肝表抗、血型、梅毒、丙肝、B超等辅助检查。

3、对产科并发症抢救个人负担较重及特困孕产妇,按照项目补助标准及新农合规定比例报销后,确实无能力支付个人负担部分的,可由本人申请、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相关证明,经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批后,适当增加补助金额。

(四)补助程序:

1、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出院结账时凭出院证、户口簿(或身份证)、合作医疗证原件和复印件等有效证件,在住院部二楼新农合办公室办理报费。

2、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持相关证件在所住医院报费。

3、在县外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持相关证件在县妇幼保健院报费。

四 新生儿疾病筛查

凡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后,必须做新生儿疾病筛查,由护理人员按常规操作,采集新生儿足跟内侧血液,制作采血卡片,送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以预防小儿智力障碍。我县已把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新农合报账范畴。未做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暂缓新农合报账和住院分娩补助报费。

五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为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率,凡是辖区内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包括农村户口的流动人口),在怀孕前三个月和(或)孕早期三个月,都可免费到村卫生室或我院产检室领取叶酸。其服用方法为:正常待孕妇女,每次0.4mg(1片),一天一次,连服6个月;高危(分娩过神经管缺陷胎儿或癫痫病服抗癫痫药物者)待孕妇女,一次4mg(10片),一天一次,连服6个月。

六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艾滋病是一种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称作艾滋病毒)所致的严重疾病。它可以使人类的免疫系统逐渐降低并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其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性接触、母婴传播。

(一)为了使您尽早了解自己是否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以保护自己和家人,我们为您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其结果我们将随后通知您,并为您保密。

(二)如果您或您的性伴有过不安全性行为、接受过输血或供血、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侵入性操作(纹身、穿耳)、意外伤害、职业暴露等经历,应接受HIV抗体检测。

(三)艾滋病检测可以使人减轻因怕感染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及早诊断、早接受治疗,及早制定家庭支出计划,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也可能会因为得知被感染而产生新的精神压力。

(四)如果男女一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套(亦称避孕套),预防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对方。

(五)若女方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通过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将病毒传染给婴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儿童生存期较短,而且可能因为父母去世过早成为孤儿。

(六)采取一定措施可以预防母亲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婴儿。比如:母亲和婴儿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产后婴儿采用人工喂养等。

(七)如果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希望怀孕,您一定要接受孕前保健,在医生指导下计划怀孕。如果怀孕要定期孕期保健,并住院分娩。我们将免费为您提供抗病毒药物,并在生后12个月和18个月免费为孩子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

七 妇幼相关知识

(一)怀孕后表现

1、月经平时很准,突然延期十多天未来,可能已经怀孕。

2、停经后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厌食、闷油、爱吃酸食等早孕反应。

3到医院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可确定怀孕了。

(二)正确推算预产期

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7。如果是农历的话,在日期上加15天。

(三)定期产前检查 怀孕期间至少做5次检查

1、怀孕3个月内至少检查1次,并“建立孕产期保健卡”。

2、怀孕3-7个月内至少检查1次。

3、怀孕7个月后,争取每半个月至一个月检查1次。至少检查3次。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产前检查可判定孕妇和胎儿是否健康。

4、孕晚期检查可以确定胎位、生产方式、保母子平安。

(四)学会数胎动的方法

怀孕晚期时数胎动直到临产。每天早、中、晚固定的时间各数一次胎动,每次一小时,将三次胎动数相加再乘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12小时胎动数少于20次,应到医院检查。

(五)怎样听胎心

请家人用胎心听诊器或喇叭听筒在孕妇腹壁脐部上、下、左、右听胎心。每分钟胎心超过160次或少于120次为异常,应到医院检查。

(六)测体重

孕7个月前,每月测1次体重,孕7-9月后,每周侧1次,孕晚期每周体重增加不应超过1市斤。整个孕期孕妇体重增加约20斤左右。

(七)孕期合理营养

饮食多样化,吃容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孕中期多晒太阳,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孕晚期适当增加含钙、铁等的食物。不要吃热量高的食物,以免胎儿过胖。

(八)保持良好环境

禁止吸毒,不能饮酒,不接触农药,不吸烟,预防感冒。患病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孕妇应保持良好的情绪。

(九)注意孕期危险因素 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1、孕期出现严重呕吐、腹痛、阴道出血、头痛、头晕、眼花、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孕晚期如有腹部下坠感,阵发性下腹痛,阴道出血、或血性粘液性分泌物以及流水等,应及时就诊。

3、血压高,下肢水肿休息后不消退,应及时就诊。

(十)住院分娩

住院分娩有利于母子平安。所有孕产妇最好住院分娩。高危孕妇必须住院分娩。每个孕妇都要接受新法接生。

生孩子,有风险,最好医生在身边;

住院分娩是上策,能保母子两平安;

生孩子,如闯关,最好医生在身边;

早建卡,多检查,住院分娩保安全。

第二篇: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定稿)

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

卫妇社发〔2009〕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人口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财政局、人口计生委: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现就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责任,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到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公共卫生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现阶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和各地区针对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和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需要,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适时充实调整。

从2009年开始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项目。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宣传,避孕方法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实施避孕节育和恢复生育力手术,随访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诊治等。

(三)提高服务能力。

大力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农村卫生人员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中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切实加强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及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

(四)规范管理。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根据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研究制定和推广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

在研究制订和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要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整合现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考虑,突出重点,中西医并重。建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专家论证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五)转变运行机制。

进一步深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合理拉开差距,形成促进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近期要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医院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职责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法定的公共卫生职责,并鼓励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要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

(二)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支出责任,中央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从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中统筹安排。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合理安排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政府按原经费渠道核拨。

公立医院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

(三)强化绩效考核。

各级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考核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和群众受益。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以及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和任免挂钩,作为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要注重群众参与考核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考核情况应向社会公示,将政府考核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

(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人口计生、财政等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合理确定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

(三)加强宣传,督导落实。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接受社会监督。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各级地方政 府要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重大民生问题纳入政府任期考核目标,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逐步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附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卫 生 部

财 政 部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七月七日

附件: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四、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五、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 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第三篇: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

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 2011年)的通知》(甘政发〔 2009〕 97号),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 2009〕 70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的通知》(卫妇社发〔 2009〕 98号)要求,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总目标: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阶段性目标:到 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到 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先期启动实施 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见附件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适时调整。

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见附件 2)实施,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国家确定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 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项目。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方法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实施避孕节育和恢复生育力手术,随访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诊治等。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分批下达的各项目实施方案实施。

(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大力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农村卫生人员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中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切实加强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按照省卫生厅确定的 “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 ”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方式、方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要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及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

[FS:PAGE] 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各级疾控机构要设立中医科,研究使用中医药措施预防疾病。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成立中医药监督科,监督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把中医药服务作为公共卫生向农村居民提供。

(四)规范管理。

各市州要依据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结合本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由省卫生厅开发,免费向全省推广。

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能力。整合现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考虑,突出重点,逐步建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论证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效益。

三、明确职责

各市州、各县市区应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结合本地工作基础和应加强的重点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确定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组织开展培训和实施工作。各市州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由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审批。各县市区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由市州卫生局、财政局审批。

各市州、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下拨公共卫生专项经费,落实本级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人口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人口计生服务网络,提高计生技术服务水平。各级卫生、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县为实施单位,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支持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任期考核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强化 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加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接受社会监督。逐步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各地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服务网络。近期要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医疗机构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职责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法定的公共卫生职责,并鼓励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要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在实施和推广公共卫生服务中,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FS:PAGE]

(三)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2009年,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 15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 12元,省级财政补助 1元,市州和县市区财政各补助 1元。省直管县原市级筹资部分继续由市级承担,新增部分由省财政安排。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各市州、各县市区卫生和财政部门要认真测算并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根据确定任务及时足额落实政府补助经费。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根据其任务完成情况经考核后给予补助。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合理安排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政府按原经费渠道核拨。

公立医院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

(四)强化绩效考核。

各级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具体考核工作可委托同级卫生监督机构承担。考核内容包括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资金管理规范性、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和群众受益。省卫生厅将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口计生委每年组织检查考核,对各市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县市区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工作进展和实施效果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估。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以及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和任免挂钩,作为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要注重群众参与考核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考核情况应向社会公示,将政府考核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

附件 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FS:PAGE]

四、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五、儿童保健

为 0— 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 2次,儿童保健 1岁以内至少 4次,第 2年和第 3年每年至少 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 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 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 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附件 2: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

第四篇:栏杆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情况实施汇报

栏杆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情

况实施汇报

全面加强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确保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实施,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和健康素质,根据居巢区《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就目前进展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 成立推进领导组 组

陶学良 副组长

吴琼 主

尹进军

成员

曹立琼 蒋经遴 傅华栋 苏光明 曹永生 李木翠 李保群 二 计划制定

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严格制定计划,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达到5℅,2010年达到20℅,2011年达到30℅,为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免疫规划,慢性病及重症精神病管理等服务;

三 组织培训

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培训,对培训人员作以下工作要求;

四 工作要求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达到5℅,2010年达到20℅,2011年达到30℅,为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

2.健康教育:配备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制定计划,及个项活动的实施方集资料,开展活动评估,填写活动记录表,撰写活动及工作总结。

3、免疫规划:为辖区内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实行所有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化管理。实行规划范化管理,加强冷链及资料管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疾病及AEFI检测。为适龄儿童建卡率达到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报表。

4、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建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5、儿童保健:为辖区内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掌握辖区内儿童数量及分布。为辖区内新生儿开展新生儿访视。为辖区内0-36个月婴幼儿开展儿童系统管理,包括体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工作。

6、妇女保健:为辖区内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掌握孕产妇数量及分布。开展孕期系统保健管理。开展产后访视指导产后避孕工作。

7、老年人保健: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连线、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预约健康管理。规范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规范服务流程。

8、慢性病管理:对所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实施高血压患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检查、实施糖尿病患者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检查。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居家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我们辖区内服务的有两个居委会,六个行政村,总人口数:47991人,现总建档人数:4699人

慢性病:高血压:632人

糖尿病:129人

重症精神病:36人,儿童:140人,以上建档人数均进入专项管理。

六 考核评估

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专门机构,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报表制度,按规定时间 报送纸质和电子工作表。

栏杆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情

况实施汇报

全面加强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确保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实施,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和健康素质,根据居巢区《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就目前进展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 成立推进领导组 组

陶学良 副组长

吴琼 主

尹进军

成员

曹立琼 蒋经遴 傅华栋 苏光明 曹永生 李木翠 李保群 二 计划制定

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严格制定计划,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达到5℅,2010年达到20℅,2011年达到30℅,为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免疫规划,慢性病及重症精神病管理等服务;

三 组织培训

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培训,对培训人员作以下工作要求;

四 工作要求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达到5℅,2010年达到20℅,2011年达到30℅,为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

2.健康教育:配备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制定计划,及个项活动的实施方集资料,开展活动评估,填写活动记录表,撰写活动及工作总结。

3、免疫规划:为辖区内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实行所有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化管理。实行规划范化管理,加强冷链及资料管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疾病及AEFI检测。为适龄儿童建卡率达到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报表。

4、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建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5、儿童保健:为辖区内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掌握辖区内儿童数量及分布。为辖区内新生儿开展新生儿访视。为辖区内0-36个月婴幼儿开展儿童系统管理,包括体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工作。

6、妇女保健:为辖区内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掌握孕产妇数量及分布。开展孕期系统保健管理。开展产后访视指导产后避孕工作。

7、老年人保健: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连线、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预约健康管理。规范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规范服务流程。

8、慢性病管理:对所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实施高血压患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检查、实施糖尿病患者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检查。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居家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五

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我们辖区内服务的有两个居委会人口数,栏杆居委会:7089人,赵集居委会:7166人,六个行政村,洪桥:4939人,青岗:6083人,朱桥:5469人,北陈:6098人,柳集:6289人,石门:4858人;

现总建档人数:4699人

慢性病:高血压:632人

糖尿病:129人

重症精神病:36人

其中青岗建档人数:1432人

慢性病

高血压:113人

糖尿病:28人

重症精神病:6人

老年人:183人

朱桥建档人数:2424人

慢性病

高血压:138人

糖尿病:19人

重症精神病:12人

老年人:260人 六 考核评估

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专门机构,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报表制度,按规定时间 报送纸质和电子工作表。

第五篇: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

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

化项目实施办法

(试行)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甘政发〔2009〕97号),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98号)要求,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总目标: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阶段性目标:到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先期启动实施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见附件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适时调整。

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见附件2)实施,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国家确定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项目。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方法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实施避孕节育和恢复生育力手术,随访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诊治等。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分批下达的各项目实施方案实施。

(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大力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农村卫生人员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中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切实加强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按照省卫生厅确定的“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方式、方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要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及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

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各级疾控机构要设立中医科,研究使用中医药措施预防疾病。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成立中医药监督科,监督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把中医药服务作为公共卫生向农村居民提供。

(四)规范管理。

各市州要依据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结合本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由省卫生厅开发,免费向全省推广。

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能力。整合现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考虑,突出重点,逐步建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论证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效益。

三、明确职责

各市州、各县市区应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结合本地工作基础和应加强的重点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确定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组织开展培训和实施工作。各市州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由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审批。各县市区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由市州卫生局、财政局审批。

各市州、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下拨公共卫生专项经费,落实本级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人口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人口计生服务网络,提高计生技术服务水平。各级卫生、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县为实施单位,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支持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任期考核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强化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加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接受社会监督。逐步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各地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服务网络。近期要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医疗机构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职责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法定的公共卫生职责,并鼓励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要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在实施和推广公共卫生服务中,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三)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2009年,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元,省级财政补助1元,市州和县市区财政各补助1元。省直管县原市级筹资部分继续由市级承担,新增部分由省财政安排。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各市州、各县市区卫生和财政部门要认真测算并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根据确定任务及时足额落实政府补助经费。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根据其任务完成情况经考核后给予补助。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合理安排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政府按原经费渠道核拨。

公立医院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

(四)强化绩效考核。

各级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具体考核工作可委托同级卫生监督机构承担。考核内容包括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资金管理规范性、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和群众受益。省卫生厅将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口计生委每年组织检查考核,对各市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县市区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工作进展和实施效果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估。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以及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和任免挂钩,作为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要注重群众参与考核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考核情况应向社会公示,将政府考核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附件: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四、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五、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下载下两中心卫生院关于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妇幼工作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下两中心卫生院关于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妇幼工作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