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界定和激励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8-01-19 【生效日期】2018-0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界定和激励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交通运输厅(局、委),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等文件关于“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的诚信激励机制,经交通运输部同意,在现有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信用评价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界定和激励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的界定
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应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一)水运工程建设领域的,连续两年全国综合信用评价等级为AA级;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的,连续三年全国综合信用评价等级为AA级或者连续两年全国综合信用评价等级为AA级且每年信用评价的省份数量不低于2个。
(二)近5年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内,无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等不良信用记录,且无严重不良行为记录(信用评价直接定为D级)。
(三)未列入其他领域的黑名单,主要指列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其他领域失信企业名单。
二、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要激励措施
在交通运输领域,我部及各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法律法规和自身职权范围内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采取的主要激励措施如下:
(一)在办理公路水运建设市场及工程建设等行政审批过程中,优先或加快办理。
(二)在公路水运建设市场及工程建设等行政检查过程中,适度减少检查频次。
(三)在政府投资交通运输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交通运输项目的招标或竞争性谈判过程中,给予降低保证金比例、提高工程预付款比例、信用奖励等优惠,同等条件优先考虑。
(四)在道路运输企业审验、确定经营范围、线路投标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措施。
(五)对守信典型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出台优惠政策、便利化服务措施时,优先选择试点。
(六)优先推荐公路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等国家和地方相关奖项,将守信典型企业的信用状况作为各部门在本行业、本领域内颁发荣誉证书、嘉奖和表彰等荣誉性称号的重要参考,优先给予奖励和表彰。
(七)在“信用交通”网站及主流媒体上公布和宣传守信典型企业守信状况,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力。
(八)支持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本行业、本领域内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
(九)在企业投资的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发包和市场交易中,鼓励招标人和项目单位给予投标、履约、质量保证金减免、提高工程预付款比例、信用奖励等优惠,同等条件优先考虑。
(十)鼓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运输服务企业给予一定便利和优惠措施。
三、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目录的定期发布
(一)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目录每两年发布一次,有效期为两年。我部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目录进行公示、公告,公示期不少于10日。
(二)我部在“信用中国”网站、“信用交通”网站、中国交通报等媒体及时公布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目录,并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目录。
(三)各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过信用管理系统等媒介及时转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目录。
四、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的动态管理
我部及各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持续监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的诚信守法情况,一经发现其不再满足界定条件的,取消其守信典型企业资格,及时停止相应的激励措施,并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更新相关信用信息。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8年1月19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公路水运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交通运输部
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强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动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工作,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计划的公路、水运基础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等工作,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重大及以上等级生产安全事故的环境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存在的缺陷。
第四条 交通运输部指导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工作。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施工安全管理实际,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及重大事故隐患行业基础清单(见附件
1、见附件2)。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实际,参考行业基础清单,制定本地区重大事故隐患地方基础清单。监督指导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五条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是工程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 1 理的责任主体。应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程序、管理内容及相关职责,督促所承建公路水运工程项目的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做好工程项目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六条 施工单位在承建的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开工前,依据工程实际,参照有关清单,制定工程项目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清单”),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发布,并向施工企业法人单位备案。要将工程项目清单纳入岗前教育培训,并在相应作业区域公示。
当工程建设条件、施工环境、施工作业内容等发生变化,施工单位应对工程项目清单及时调整,并经审核重新备案。
第七条
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参照工程项目清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对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作业区域应立即停止相关作业。根据重大事故隐患建立治理台帐,台帐应在工程项目清单的基础上明确治理负责人、治理时限及治理措施。按照治理措施进行隐患消除,治理完成后,由治理责任人签认并将治理台帐存档。
第八条
施工企业法人单位、工程项目监理、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清单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依据职责应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开展不到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2 制度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约谈、挂牌督办、列入重点名单以及行政处罚等相应措施。
第十条 本制度由交通运输部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第三篇:交通运输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交通运输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排查工作方案
交监察发【2009】672号2009-11-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部属各单位,部机关各单位:
《交通运输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方案》已经交通运输部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排查问题是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步骤,直接关系交通运输系统专项治理工作成效。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和部属各单位要按照方案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求真务实,确保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交通运输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排查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意见》(中治工发„2009‟12号),按照《交通运输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交监察发„2009‟ 457号)的要求,切实做好交通运输系统专项治理工作,现就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制定此方案。
一、排查范围
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对2008年以来立项、在建和竣工的项目进行排查。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本地区的统一组织和本方案的有关要求,对负责建设的项目进行排查。部属单位按照部的部署和安排,负责对本单位组织实施的总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包括水运建设项目和支持系统建设项目)进行排查。对于其他投资项目(非政府投资和未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也要对核准、备案、用地、规划、环评、质量、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排查。
二、排查重点
要重点对以下环节和问题进行排查:
(一)工程项目决策和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环节。是否存在:1.违规审批、擅自调整投资计划;2.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初步设计未经批准,擅自开工;3.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开工;4.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未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擅自开工;5.对不具备交工验收条件的组织交工验收;6.对未进行交工验收、交工验收不合格或未备案的工程进行试运营;7.盲目压缩工期等问题。
(二)招标投标环节。是否存在:1.按规定应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或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2.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针对特定人设定资格条件;3.向他人透露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其他信息;4.泄漏标底或者评标专家名单;5.对不同的投标人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清标;采取暗示、诱导等方式影响专家公正评标;6.不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订立合同,或者与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7.投标人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编制虚假资料骗取中标;8.评标专家评标不公等问题。
(三)工程建设实施与质量管理环节。是否存在:1.指定分包、转包、违法分包;2.擅自改变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3.未按工程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或工艺要求施工,使用不合格材料或设备,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4.检测单位伪造检测报告或检验结论;5.以低于国家收费标准签订监理合同;6。监理单位未按合同约定配备监理人员和设备,未按合同要求履行监理职责;7.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不落实,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取得考核合格证书;8.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未按有关规定和时间报告等问题。
(四)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环节。是否存在:1.物 资采购监管薄弱;2.未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使用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或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3.工程严重超概算;4.违规管理、使用建设资金;5.不按合同约定支付或者违反规定支付施工工程款;6.未按规定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手续;7.配套建设资金不到位等问题。
(五)工程监管环节。1.工程建设项目信息是否公开透明,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公告制度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2.有关投诉和举报是否得到及时处理;3.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是否得到严肃查处等问题。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部属各单位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确定排查重点。
三、排查方法
(一)找准突出问题。各单位要深入摸底,切实掌握排查项目的数量、规模、性质、工程进度和项目资金构成等情况,并对照排查重点,认真查找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摸清存在问题的底数。
(二)深刻分析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制度建设、主观思想、权力制约和监督、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查找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要求,为建立健全防治工程领域突出问题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三)分类做出处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排查出的问题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认真处理。对一般违规问题,要及时纠正,认真整改;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要立案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带有共性的问题要从加强制度建设的层面,研究和采取治本之策。
四、工作步骤
排查工作自2009年11月开始,至2010年3月结束,分为自查自纠和重点抽查两种方式。
(一)自查自纠。项目建设单位对本单位负责建设的项目进行自查自纠,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履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监管职责的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部属各单位要按照部明确的排查重点,梳理自查项目,细化自查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二)重点抽查。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部属各单位要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抽查督导工作。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按照本地区的统一部署,对负责建设的项目进行重点抽查。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海事局、救捞局、船级社负责组织对本系统开展自查自纠的情况进行重点抽查。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力量,对部分重点项目的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抽查。
排查工作结束后,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海事局、救捞局、船级社和其它部属单位要对本系统、本单位项目排查情况和 履行审批监管职责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交通建设项目的排查工作情况和履行审批监管职责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部机关具有审批监管职责的有关单位对履行审批监管职责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总结报告要于2010年3月15日前报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排查问题是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基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排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彻底清查,找准问题,认真整改,确保全面排查不留死角,重点抽查不走过场。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内容,对本单位排查工作的时间进度、工作步骤和工作方式做出具体安排。要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有关领导和经办人员的责任,建立工作台账,严肃认真地填报排查工作统计表,并由单位领导负责任地签署意见。对自查不认真、填报不实,在重点抽查中发现问题的,要对有关单位领导实施严格的问责。
(二)加强督查,严肃纪律。交通建设领域点多线长面广,必须坚持把监督检查做为推动排查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加强对自查自纠情况的重点抽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肃工作纪律,对主动认识和纠正问题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从轻从宽处理;对排查工作中走过场的,要给予 通报批评并责令“补课”;对拒不自查、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拒不纠正、压案不查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加强研究,做好指导。各单位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区分不同情况,准确分类定性,明确处理的政策界限,正确适用法律和纪律,宽严相济,处理恰当,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要把排查工作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边排查、边规范,以查促建。排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附件:
一、建设项目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
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项目汇总表
三、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情况统计表
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统计表
五、填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主题词:工程 方案 通知
抄送: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
第四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交办安监〔2017〕162号 【发布日期】2017-11-13 【生效日期】2017-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交办安监〔2017〕162号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近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政府监督管理机制,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看到,当前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工程建设市场管理仍有待加强,部分参建单位重经营、轻质量现象仍较为突出,违法违规行为仍履禁不止;随着投资模式的多元化,利益格局日趋复杂,违法违规行为更加隐蔽,监管难度不断增大;部分地区存在麻痹松懈思想,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监督管理条件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有弱化趋势。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25号)、《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28号)等要求,全面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升质量监督工作保障能力,建立完善专业化、职业化的专家型质量监督队伍,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经交通运输部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落实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责任
(一)落实行业质量监督管理责任。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责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坚持科学论证、科学决策,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为工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授权或委托质量监督机构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要保障质量监督机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监督权,依法依规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对质量监督机构履职情况开展绩效考核。
(二)强化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责任。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确保公路水运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全覆盖。地方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在建设期内要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每年至少对所有监督的在建项目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切实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二、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
(三)健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法规制度。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和行业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为切实做好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法规和政策依据。制定本地区的质量发展纲要,明确质量发展目标,健全公路水运工程项目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落实行政执法听证和复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制修订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规范。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发展实际加快完善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及时总结、推广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成效明显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积极制定地方标准,鼓励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的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为工程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的技术和工艺等,要尽快纳入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三、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五)推行工程项目监督组制度。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实行工程项目监督组责任制。质量监督机构应结合实际,设立工程项目监督组,建立健全项目监督工作责任制度,落实监督管理职责。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受理通知书中应当明确工程项目监督负责人和工程项目监督组组成人员,工程项目监督组一般不少于2名质量监督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可聘请行业技术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制定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计划,确定检查内容、方式、频次以及工作要求等。施工现场应公告监督单位、监督负责人和联系方式,接受社会举报和投诉建议。
(六)强化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检查。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地区质量监督工作计划。其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制定质量监督工作规则,规范质量监督工作。结合工程特点、专业属性、质量安全风险领域,采取暗查暗访、突击检查、专项督查、信息化监督、双随机等多种监督检查方式,重点加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影响结构安全及耐久性的关键部位和工序、合同履约、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等的抽查抽检工作。健全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及公布制度,加大行政处罚等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通过通报、约谈、处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参建单位和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七)加强工程项目信用管理。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行业公路水运工程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工程信用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参建单位信用评价信息征集、更新、发布、管理等工作,完善工程项目信用档案,推动信用信息共享,按规定将有关信用信息纳入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四、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八)推进品质工程建设。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督促和引导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按照“品质工程”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广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四新”技术,着力提高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加强施工班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班组人员实名制和班组质量责任制。研究制定落后淘汰工艺工法目录,不断提升工程建设技术水平。
(九)深化平安工地建设。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督促公路水运工程项目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督促从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实施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防控,严格执行风险等级告知制度,在重点部位设置风险告知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加强施工过程安全风险监控。深入推行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平安工地达标考核工作。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完善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提高隐患排查针对性,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合管理,落实责任,巩固治理成效。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要建立兼职的应急队伍,开展各类应急演练。
五、推动工程监管机制创新
(十)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方式。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质量监督机构要针对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实行差别化监督管理,对工程管理薄弱的项目、合同段和信用较差的市场主体应加大监督检查频率,增强监管针对性。选择特许经营等PPP项目开展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向质量监督机构报告工程质量安全情况的试点工作。各地可结合实际视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专业力量配合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程检测。
(十一)探索特许经营项目的监管方式。
针对特许经营等PPP项目的项目公司与施工单位存在特定关系的特点,细化PPP项目管理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可以接受政府授权作为项目实施机构,可以采取对项目监理单位或中心试验室试验检测服务进行直接招标等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明确界定监理单位、中心试验室与项目公司、施工单位在项目中的管理关系和管理职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强化与安监、财政、审计、环保等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十二)加强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行“互联网+监管”,建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工程项目“智慧工地”建设,推动工程项目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积极推广工程监测、安全预警、机械设备监测、隐蔽工程数据采集、远程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施设备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六、提升监督保障能力
(十三)强化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依法完善省、市、县三级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监督管理范围和监督管理职责,根据工程投资额、建设规模等配足监督力量。结合实际,采取属地监管、分级监管、协同联合监管等方式,切实履行质量监督工作职责。建立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对基层监督工作尤其是县级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业务指导与技术交流。
(十四)提升质量监督管理能力。
地方各级质量监督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应不少于本单位职工总数的70%,且专业结构配置合理,满足监督管理工作专业需要。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质量监督队伍的稳定。鼓励和提倡上下级质量监督机构人员交流,促进质量监督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制定质量监督人员培训计划,开展质量监督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原则上每3年对质量监督人员轮训一次,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推进监督工作标准化、执法检查规范化,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水平。
(十五)强化质量监督工作保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信息化以及聘请行业技术专家等专项经费。保障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质量监督执法用车,配备手持执法仪、笔录室等执法装备和设施。加强对质量监督机构经费和车辆使用情况等的检查,规范经费使用管理,严禁经费摊派或挪作他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7年11月13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壶关县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模版)
壶关县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中的激励,是指有关部门通过对诚信产品的使用、对信用信息的披露,给守信者提供发展机遇,而不是给予什么物质奖励;惩戒是指有关部门通过对诚信产品的使用、对信用信息的披露,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失信者的发展机遇,而不是对失信者罚款、处分、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等。
行政性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行政机关、公用事业单位、行业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在实施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评定、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拨付财政性补贴资金、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应当查阅公共诚信机构记录的企业信用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惩戒措施:
对具有设区的市级以上行政机关、行业组织评定的守信企业的记录,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或省级著名商标,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或国家、省级行政机关、行业组织质量标准认证,或者获得国家、省质量管理奖,产品被列入国家免检范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或省级名牌产品,获得税务部门纳税信用等级B级以上的记录,按期偿还债务、履行合同的情况,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受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设区的市级以上行业组织表彰的记录等良好信用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记入的其他良好信
用信息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医院、学校、中介机构,减少或免除日常监督检查,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在评优评先、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拨付财政性补贴资金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实施行政许可时,在法律、法规、规章允许的条件下,在程序上予以优先办理,在实体上降低许可标准;同时实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激励措施。
对具有受到较大数额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或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的记录,拖欠债务、税款的记录,拖欠工程款和工资、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乱收费、乱涨价、非法集资等提示信用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记入的其他提示信用信息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医院、学校、中介机构,应当撤销其相关荣誉或者称号,在1至3年内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并且在评优评先、项目招投标、拨付财政性补贴资金等方面予以限制,同时实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限制;实施行政许可时,在法定范围内不予受理,或使用较高标准。拖欠债务、税款,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乱收费、乱涨价、非法集资的企业不得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对具有未通过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专项或者定期检验的记录,因违法行为被行政机关撤销或者吊销许可证、营业
执照的记录,因违反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受到财政、审计机关处理并列入财政、审计公告的记录,3年内因同一类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较大数额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或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的记录,因逃废债务被银行业协会联合制裁的记录,或依法被认定骗税或偷逃税费的情况,拒不支付工程款和工资,发生重大生产、交通、中毒、火灾等事故,被依法认定其违法开展关联交易或者违规担保的记录,拒不执行司法机关有关债务等生效判决、裁定或仲裁机构仲裁裁决的情况,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记录等警示信用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记入的其他警示信用信息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医院、学校、中介机构,应当撤销其相关荣誉或者称号,在1至3年内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禁止参与评优评先、项目招投标,在拨付财政性补贴资金时予以限制,实施行政许可时,在法定范围内不予受理或使用较高标准,同时实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制裁措施。禁止有上述提示信用信息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对具有正在被执行刑罚,因犯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满5年,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并对该企业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满3年;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并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
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满3年,被处以行业禁入处罚,禁入期限届满后未满3年等警示信用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董事、主要股东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或被认定为对发生重大生产、交通、火灾、中毒、医疗等事故负有直接责任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禁止其参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注册新企业,或暂停执业资格,同时实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措施。有上述警示信用信息的人员,在法定时间内,不得担任国有企事单位的领导职务,不得从事管理工作,不得晋升职务和职称。
行政机关、公用事业单位、行业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在与个人身份有关的公务活动或业务活动中,应当查询公共诚信机构的数据库,核实当事人身份信息。人才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要逐步把查询个人信用信息作为选拔、聘用人才的必备手续之一。
市场性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应当查询公共诚信机构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在受理企业、个人贷款申请或提供其他金融服务时,按照约定的服务方式利用诚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及其服务产品,依据风险高低确定信贷服务价格。对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好、还贷能力强并且诚实守信等低风险企业,在信贷额度和利率上给予优惠待遇;
对管理较差、亏损严重、还债能力差,或拖欠货款、逃费债务、偷税骗税等高风险企业,给予信贷限制或提高利率。
保险经营机构在受理投保业务时,应当查询公共诚信机构记录的投保人的信用信息。对信用状况好的投保人,在保费方面给予优惠;对信用状况不好的投保人,特别是对有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火灾事故、医疗事故,逃废债务、偷逃骗税、偷盗抢劫等不良记录的投保人,应当提高投保人的保费标准。保险业金融机构在受理理赔业务时,也应当查询公共诚信机构记录的理赔申请人的信用记录,了解理赔申请人的信用状况。
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在开展信用交易或其他活动过程中,可以使用诚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及其服务产品,判断当事人的信用状况。在开展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大宗交易、签订经济合同、进行合资合作等商业活动中,提倡企业和个人查询公共诚信机构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或主动提供由诚信机构制作的信用报告,授权他人查询自身的信用报告。商业诚信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时,应当查询公共诚信机构的数据库,核实委托人的身份信息。
社会性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披露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扬善抑恶,把失信行为个体间的矛盾转化成失信者与全社会的矛盾,依靠市场经济的内生力量,实现社
会对失信者的社会联防惩戒,使守信者受益,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严重失信企业典型案件披露工作规则,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运用“信用网”信息传播的独特优势,宣传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披露力度,强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热点、重点问题的信用监管。
行政机关、共用事业单位、行业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组织首先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对诚信产品的使用作出必要的规定。其次,有关部门要完善“信用信息系统”,继续抓好信用信息归集,确保信用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为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供可靠依据;逐步完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研究和制定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实行信用信息分级管理,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归集责任制;抓好电子化建设和网络建设,为信用信息归集提供技术条件。
有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知名的商业诚信评信机构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合资创办商业诚信评信机构,并引导商业诚信机构依法开展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分、信用评级等服务,积极稳妥地发展其他信用中介机构,逐步规范信用中介机构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