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焦裕禄简介
革命烈士焦裕禄同志简介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幼年家贫,仅接受过4年小学教育。1939年,其父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逼死,焦裕禄本人也被虏去辽宁抚顺做苦工。1941年,焦裕禄设法逃出,流落至江苏宿迁。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
1946年,焦裕禄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随南下工作队前往河南省尉氏县。1950年,焦裕禄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3年,焦升任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同年调任洛阳矿山机器厂临时公路总指挥。次年8月起,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56年底,焦裕禄返回洛阳矿山机器厂,被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调度科长等职。在此期间,焦裕禄患上了肝病。
1962年,焦裕禄升任尉氏县委副书记,年底,又升任兰考县委书记。当时兰考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猖獗,粮食产量全省倒数第一。焦裕禄率领全县群众展开生产自救,但由于身患肝癌,1964年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焦裕禄同志像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3年,逃荒到宿迁县城东15里双茶棚村,给地主胡泰荣家当了2年雇工,住在地主一头是猪窝、一头是牛草的小棚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同志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经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故居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北崮山村内,这里就是焦裕禄同志诞生地,距焦裕禄纪念馆300余米。
博山焦裕禄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北头。北崮山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乡,为了纪念他,博山区于1966年建立纪念馆,1989年5月重新修建时由胡乔木题写馆名。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内,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1994年5月13日,在焦裕禄烈士逝世30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受江泽民总书记委托参加了纪念馆落成暨焦裕禄铜像揭幕仪式。
196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这就是焦裕禄同志的平凡人生,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心为民的精神,永远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
第二篇:焦裕禄生平简介
焦裕禄生平简介
焦裕禄(1922-1964)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被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1962年。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第三篇:焦裕禄事迹简介
焦裕禄事迹简介
焦裕禄(1922-1964)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4年春天,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创业、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一心为民、鞠躬尽瘁 以民为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精神。
第四篇: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简介
简介百科网 http://
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简介
焦裕禄烈士墓坐北朝南坐落在堤顶中间,用汉白玉长条石砌成,长4.9米,宽2.3米,高1米。墓前立有汉白玉石碑,碑高2米、宽0.6米、厚0.18米,正面镌刻着“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首镶嵌烈士的瓷像,碑阴记载烈士的生平事迹,墓周围有铁索环绕。烈士陵园南面的台阶与小广场相连,墓区和广场周围广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2003年4月,焦裕禄烈士墓被国务院增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百科网 http://
第五篇:焦裕禄纪念园简介
焦裕禄纪念园简介
焦裕禄纪念园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面积91.7亩,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焦桐林组成。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部位,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碑体正面镌刻着毛主席手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四面刻有“访贫问苦”、“查三害”、“解放兰考”和“碑记”,该碑图文并茂地诠释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经历。焦裕禄烈士墓碑位于纪念碑北侧墓区最高处,由大理石雕砌而成。碑高2.75米,正面镌刻“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阴为烈士生平简介,墓盖由汉白玉外镶,墓后屏风墙纪念壁上,镶嵌着毛主席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墓区广场2100平方米,平整开阔;墓前两侧树立了两座题词牌,分别刻有董必武、郭沫若撰写的长诗。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位于墓区西侧,为现代化新式建筑,1994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馆正面三层,大门正上方镶嵌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纪念馆正门前的群雕为焦裕禄事迹群雕。该群雕2010年8月16日(焦裕禄诞辰88周年纪念日)落成,群雕的制作到完成,历时15个月。群雕净高3.6米,加上基座近4.2米,重达4吨。群雕反映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心系百姓、根治“三害”的革命精神。馆内分序厅、展览厅、贵宾室和放映厅等主要组成部分。序厅正面立焦裕禄半身铜像一尊,两侧分别有焦裕禄当年带领广大人民战天斗地的劳动情景画面。展厅13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前言、序篇、神州赤子、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今日兰考五个部分。计版面、照片300余幅,遗物90余件,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焦桐林位于焦裕禄纪念园东北,距园区3公里朱庄村南,占地面积近30亩。这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我们用“焦桐”的根培育出了“二代焦桐”。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参观“焦桐”后,并亲手栽下了一棵“二代焦桐”,亲自培土、浇水,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此后,其他各单位、各级领导也种下了一棵棵“二代焦桐”。因此,形成了焦桐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各级单位领导会来到焦桐林栽植“二代焦桐”。焦桐林的面积会不断扩大,会更加彰显它的红色旅游意义。
焦裕禄纪念园自兴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李源潮等中央领导曾亲临纪念园视察,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
2009年4月1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程赶赴焦裕禄纪念馆,瞻仰焦裕禄纪念碑,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向焦裕禄陵墓敬献花篮。他说“来到焦裕禄纪念馆是我多年的心愿,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习副主席对我馆的讲解和管理都很满意。2009年11月10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冒着严寒专程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纪念碑,向焦裕禄陵墓敬献花篮,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对焦裕禄纪念馆视察后,李部长说“你们的馆很好,讲解很好,将来全国县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和结业都要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虽然就一句话,但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2009年12月13日下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专程赶赴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后卢书记说:“以后还要来参观学习”。
多年来,焦裕禄纪念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焦裕禄精神时刻激励着全党、全国广大党员干部。焦裕禄这种心理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精神,深刻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现在纪念园内松柏吐翠,桐花飘香,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参观者络
绎不绝,已成为全国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净化心灵的重要基地。
焦裕禄纪念园在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6年6月17日纪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化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6月10日被中宣部命名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2003年4月焦裕禄墓被国务院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被中宣部、人事部、教育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2005年8月被开封市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评选为“优秀旅游景点”。
2006年3月被河南省高校工委、共青团河南省委评为“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
2007年9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7月被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旅游局评为“河南省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2008年7月被河南省纪委确定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2008年11月被中共河南省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河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2009年4月被共青团省委评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开封市委评为“开封市青年文明号”
2009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级纪念馆”。2009年12月被评为“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二○○九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和“开封市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单位”。
2010年2月被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评为“2009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4月被评为“开封市清明文化节先进单位”。2010年5月被中纪委监察部评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2010年10月在全市“我的暑假有意义”时间活动中,被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开封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2010年11月被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组织委员会授予“特殊贡献奖”和“室外景点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