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大全)

时间:2019-05-13 08:2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大全)》。

第一篇: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大全)

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

潍坊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潍坊市人民政府令

第68号

《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件>办法》已经二〇〇一年四月十六日市政府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王伯祥

二〇〇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盐业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盐资源,促进盐业健康发展,保障社会供给,消除碘缺乏危害,保护公民身体健康,根据《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盐资源开发利用和盐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购销、储存等活动,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盐产品,是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产制品(含固体盐、液体盐)。包括食盐,纯碱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

本办法所称食盐,是指直接食用和制作食品所用盐。第四条

食盐实行加碘供应,专营管理。纯碱、烧碱工业用盐实行监督管理。其他用盐实行统一经营管理。

第五条

潍坊市盐务局是市政府的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盐业管理工作,并直接负责奎文区、潍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技术开发区、海洋化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盐业管理工作。其他县(市、区)盐务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的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盐业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负责碘缺乏危害防治和碘盐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财政、物价、交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和矿产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配合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盐业管理工作。

第二章

资源与生产管理

第六条

盐资源属国家所有。在全市范围内对盐资源实行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乱开滥采或者非法侵占盐资源。

利用盐资源开发盐及盐化工产品,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开发、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综合利用、注重效益、有效保护的原则,严禁造成资源浪费。

第七条

产盐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合理划定盐场保护区,并做好管理工作。

开发利用地下卤水资源的单位,应向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划定采矿范围,并按规定经县(市、区)、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由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采矿许可证。

第八条

开办制盐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凡在本市行政区域

内开办制盐企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向当地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按规定取得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制盐许可证,并依法履行工商登记手续,方可组织生产:

(一)符合全市盐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计量检验和管理手段;

(三)年生产规模达到五万吨以上;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对在本办法施行以前尚未取得制盐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清理,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制盐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得从事盐产品的生产、加工。

第十条

本办法施行以前,已取得制盐许可证,但达不到本办法规定生产规模的盐业生产企业,由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当地政府进行整顿、调整、实现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

第十一条

实行食盐定点生产制度。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食盐的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取得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下达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

供应纯碱、烧碱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的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第十二条

盐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行

业标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场)、销售。

生产、加工新品种盐产品,应当按《条例》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生产、加工、销售的盐产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包装,并使用具有明显产品标识的包装物。

市内供应的入口食盐由潍坊盐业公司统一负责分装供应。食盐包装物和防伪碘盐标志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作、使用、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生产、印制或购销食盐包装物和防伪碘盐标志。

需要包装的工业用盐及其他用盐包装物的使用由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原盐的直接粉碎和粉洗盐的生产、加工。

本办法施行前从事原盐埋接粉碎和粉洗盐以及生产硫酸钾、氯化钙等化工产品副产盐的生产企业,经整顿后,由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定点生产和组织统一经营管理。

第三章

运销管理

第十五条

设立盐产品批发经营企业,由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盐产品批发经营企业。

经批准设立的盐产品批发经营企业,应持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未经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食盐实行专营管理,由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供应、统一结算和统一上缴碘盐基金及专项基金。

食盐批发、零售实行许可证制度。未取得食盐批发、零售许可证的,不得经营食盐批发、零售业务。

食盐批发许可证由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并报国务院盐业主管部门备案。

食盐零售许可证由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县(市、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取得食盐零售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经营场所作出明示,接受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食盐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本市行政区域内食盐的运输,须持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食盐调拨单和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食盐准运证进行运输。

跨地市食盐的运输按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各食盐批发企业必须按计划到定点分装企业进货,并按照规定的销售范围向用盐单位和个人提供销售服务。

食盐零售、食品加工以及生产多品种食盐的用盐单位和个人,应当从当地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企业购进食盐。

批发、零售的食盐必须是合格碘盐。零售的食盐必须是小包装。

第十九条

严禁将下列不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的产品作为食盐销售:

(一)液体盐、卤水、苦卤;

(二)纯碱、烧碱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

(三)利用井矿卤水晒制、熬制的盐产品;

(四)原盐及原盐直接粉碎盐;

(五)未加贴防伪碘盐标志或者加贴伪造、冒用防伪标志的盐产品作为食盐销售;

(一)液体盐、卤水、苦卤;

(二)纯碱、烧碱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

(三)利用井矿卤水晒制、熬制的盐产品;

(四)原盐及原盐直接粉碎盐;

(五)未加贴防伪碘盐标志或者加贴伪造、冒用防伪标志的盐产品;

(六)其他不符合国家食用标准的盐产品。

第二十条

食盐的储厚、运输应当做到防晒、干燥、安全、卫生。储存食盐必须与工业盐、非碘盐分别存放,并设置明显标

志。食盐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或者混装运输。

第二十一条

纯碱、烧碱工业用盐实行合同订货。供需双方应当签定购销合同,购销合同须按规定报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纯碱、烧碱工业用盐运输实行通行证制度。实行集(港)站通行证;实行定点直供的由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定点直供通行证,并由供盐县(市、区)、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章。

运输车辆须持购销合同复印件,集(港)站通行证或定点直供通行证和调运有效证件进行运输。

第二十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食盐,纯碱、烧碱工业用盐以外的其他用盐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由潍坊盐业公司统一组织供应。设立在各县(市、区)的盐业公司按计划在本经营区域内批发经营。用盐单位和个人必须从当地盐产品批发企业购进。市外其他用盐的经营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其他用盐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运输车辆须持省、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准运证和产盐县(市、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调运有效证件进行运输。

第二十三条

纯碱、烧碱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必须专盐专用,严禁转销。

第二十四条

食盐的生产、批发、零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纯碱、烧碱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的价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盐业行政执法主体。盐业行政执法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盐政执法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盐政执法工作;盐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履行职责。

盐政执法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二十六条

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盐业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检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盐业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依法对用盐单位的盐产品进行实地检查;会同公安、交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车站、码头及各类市场等货物集散地的盐产品及其运输工具进行检查;经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违法盐产品及其生产加工设备、运盐工具、包装物品等采取证据保存措施,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对保存的违法盐产品或者其他物品,经调查并公告后仍无法查明违法当事人的,按照无主货物依法收缴;

(三)对盐业违法行为的当事人、见证人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

(四)查阅、抄录和复制与盐业违法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向被检查、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提取有关的证明材料;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七条

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盐业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承担下列义务:

(一)执法检查和处罚应当按照规定的职权和法定程序进行;

(二)佩戴执法标志,主动向被检查、被处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三)为举报盐业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保密,对查阅、复制的文件、资料保密;

(四)秉公执法,廉洁奉公。

第二十八条

制盐许可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食盐批发许可证、食盐零售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规定定期复核。

严禁出租、转让、抵押、买卖或者伪造制盐许可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食盐批发许可证、食盐零售许可证以及盐产品准运证、通行证和卫生许可证。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发利用盐资源的;

(二)未取得制盐许可证从事盐产品生产、加工的;

(三)在盐场保护区范围内修建小盐田及其他与盐业生产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置对盐业生产有影响的渔业捕捞网具和设施的;

(四)未取得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擅自生产食盐的;

(五)擅自生产、加工多品种食盐的;

(六)未取得食盐批发、零售许可证,擅自从事食盐分装、批发、零售业务的;

(七)未取得盐产品准运证、通行证和无合法手续,擅自运输盐产品的;

(八)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盐产品或者采用平锅熬制等方法生产、加工盐产品的;

(九)擅自生产、印制或者购销食盐包装物和防伪碘盐标志的;

(十)出租、转让、抵押、买卖或者伪造制盐许可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食盐批发许可证、食盐零售许可证以及盐产品准运证或者通行证的;

(十一)将不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的产品作为食盐销售的;

(十二)不按规定渠道购进销售盐产品或者将盐产品擅自转卖的。

第三十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公安、卫生、物价、铁路、交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或矿产等部门进行处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一条

对妨碍盐业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又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渔业和畜牧养殖业用盐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生产,并按照食盐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卤水及苦卤的生产和运销管理,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潍坊市盐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7月10日潍坊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潍坊市盐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doc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1995年12月14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教师队伍。

全社会都应当树立尊重教师的良好风尚。

第五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的教师工作;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教师工作。

各级人事、财政、计划、劳动等部门,分别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条件。对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而申请获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任教的,可以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任教的,可以按同等学历取得教师资格。

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得中级技工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第七条 教师资格按下列规定认定:

(一)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二)中学、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教师资格由市(地)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三)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资格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认定;

(四)技工学校教师资格由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劳动行政部门认定;

(五)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教师资格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委托高等院校认定;

(六)中央驻本省院校教师资格由其主管部门认定。

成人教育学校、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资格,依据其学校不同的教育层次,按前款规定的办法认定。

凡被认定合格的教师,由认定部门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第八条 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首次任教,须经过一年的试用期。

取得教师资格五年内未任教,后又从事教师工作的,须经录用单位试用一年并考核后,报教师资格认定部门复审教师资格。

教师受到开除公职处分的,由教师资格认定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收回其教师资格证书。

第九条 师范类毕业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分配其从事教育工作,实行师范类毕业生服务期制度。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服务期不低于五年;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含研究生)和非师范院校师资班毕业生服务期不低于八年。

师范类毕业生服务期内不得脱离教师岗位;达到规定的最低服务期要求调离教师岗位的,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条 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具体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教育培养、培训规划,发展并办好师范教育,完善教师培训基地,组织非师范院校承担培养、培训教师的任务。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标准,指导、监督教师考核工作。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负责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奖惩的依据。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和完善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的保障机制,将国家支付工资教师的工资和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教师的国家补助部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教师工资应由乡(镇)支付而尚未建立乡级财政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做到。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征收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镇)征收、县代管、乡(镇)使用,首先保证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教师的工资发放。

第十四条 中小学教师的职务等级工资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的基础上提高百分之十。技工学校、乡(镇)成人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中小学、技工学校、乡(镇)成人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连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三十年的,其退休金按原工资的百分之百发给。

中小学、成人学校教师在乡(镇)、村学校任教的,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档工资,任教不满八年调离的予以撤销,满八年的予以固定。八年后继续在乡(镇)、村学校任教的,再向上浮动一档工资。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将一定数额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合格教师转为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在本世纪末实现将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合格教师转为国家支付工资教师的目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和提高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前两款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使教师人均居住面积高于当地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第十七条 教师医疗享受与当地国家公务员同等的待遇。医疗机构应当为教师的医疗、保健提供方便。

中小学特级教师享受当地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待遇。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对三十六岁以上或者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每二至三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其他教师可视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八条 公共文化场所,应当对教师实行优惠并提供方便。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门票对教师实行半价优惠;公园在教师节对教师实行免费开放。

第十九条 企业和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主办者予以保障。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在教师节期间集中组织开展广泛的尊师重教活动,听取教师对实施《教师法》和本办法的意见,采取具体措施为教师排忧解难。

第二十一条 建立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完善教师奖励制度,奖励优秀教师。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对三代以上多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绩优异的家庭,可以由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育世家”荣誉称号。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尊师重教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教师法》和本办法的行为,《教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理规定的,依据《教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对违反《教师法》和本办法的行为,《教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没有处理规定的,由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山东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1999年8月22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的有关工作。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公安、行政监察、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第二章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四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民委员会者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可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

第五条 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依法实行登记发证制度。

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省直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登记发证,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登记发证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市辖区内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统一登记。 第七条 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必须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依法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或者因出租、抵押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的,由原负责土地登记的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登记,核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第八条 依法取得未确定使用权的荒山、荒地、荒滩等土地使用权进行开发的,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市、县人民政府登记,核发土地使用证,确认土地使用权。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九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下列规定审批:(一)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

(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三)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乡(镇)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乡(镇)以外的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查,由省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的,应当进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修订前,其建设用地规模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执行。

在城市规划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土地利用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或者超过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

节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经核准后,可结转下一继续使用;未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或者没有完成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的,核减下一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地利用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执行情况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内容,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对土地等级进行评定。

土地调查结果和土地等级评定结果,应当作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征收土地税费等的依据。

第四章 耕地保护 

第十四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必须按下列规定开垦、整理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耕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开垦;

(二)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占用耕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用地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建设单位负责开垦、整理;

(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以外,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开垦。

开垦的耕地,由省人民政府组织验收;整理的耕地,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第十五条 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垦。

耕地开垦费由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取。其中,依法应当报经国务院批准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取。收取的耕地开垦费按规定缴省财政,专项用于开发整理新的耕地。

第十六条 耕地开垦费按下列标准缴纳:

(一)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按被占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至十二倍缴纳;(二)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的,按被占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缴纳。

耕地开垦费不得减免,建设单位应当将其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根据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划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保护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

第十八条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因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倍收取土地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无偿交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时,由市、县人民政府收回,并按照当季作物产值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条 土地开发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按照批准的开发方案和期限进行。禁止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

第二十一条 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荒山、荒地、荒滩等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必须按下列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一)一次性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荒山、荒地、荒滩五十公顷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开发五十公顷以上一百公顷以下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三)一次性开发一百公顷以上六百公顷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四)一次性开发六百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批准。 开发成农用地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二条 市、县、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土地整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土地整理方案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可以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依法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根据土地整理方案,进行旧村搬迁改造等需要占用农用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用新整理的农用地置换。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投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土地的开发、整理和复垦,不得挪作他用;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原国有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二十四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及国有未利用土地,按照下列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一)占用土地二公顷以下的,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备案;(二)占用土地二公顷以上八公顷以下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三)占用土地八公顷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军事设施和跨省的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用地,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土地的,报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应当报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 征用土地按下列标准进行补偿:

(一)征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耕地(含园地、鱼塘、藕塘,下同),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

(二)征用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耕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八倍;

(三)征用林地、牧草地、苇塘、水面等农用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邻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至六倍;

(四)征用乡(镇)、村公共设施或者公益事业、乡镇企业和农村村民住宅占用的集体所有土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邻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至七倍;

(五)征用未利用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邻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倍。 第二十六条 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征用耕地,其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二)征用林地、牧草地、苇塘、水面以及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邻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倍。但是,每公顷被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邻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倍。 第二十七条 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按下列标准执行:(一)青苗补偿费按一季作物的产值计算;

(二)被征用土地上的树木,凡有条件移栽的,应当组织移栽,付给移栽人工费和树苗损失费;不能移栽的,可给予作价补偿;

(三)被征用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可按有关规定给予折价补偿,或者给予新建同等数量和质量的附着物。 对在征地期间,突击栽种的树木、青苗和抢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不予补偿;在非法占用土地上建设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予补偿。

第二十八条 经批准使用国有农、林、牧、渔、盐场的土地,而使原使用单位受到损失的,应视原使用单位的投入情况,参照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同类土地补偿费的标准给予适当补偿;青苗、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补偿办法和标准办理。 第二十九条 征用土地的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个月内,由市、县人民政府从同级财政专户中全额拨付。被征用土地的单位不得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补偿、补助费以外提出其他附加条件。

第三十条 依法收回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要补偿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原使用单位需要搬迁的,建设单位应当负责搬迁。

收回有偿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补偿。

第三十一条 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自批准征用下一年起,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相应减免该土地所负担的农业税和农产品定购任务。

被征地单位的耕地全部被征用或者征用土地后人均耕地不足六十六平方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有的农业户口可以转为非农业户口。征用土地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有关乡(镇)、村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办理。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剩余土地转为国家所有,由原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或者耕种,建设项目占用该土地时,应当按征地办法和标准给予原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

第三十二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权限,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后,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用地定额标准,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按规定期限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未取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和办理建设用地报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 新增建设用地,除依法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外,必须实行有偿 使用。

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依法可以继续无偿使用外,均应实行有偿使用。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方式包括:(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二)国有土地租赁;(三)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

第三十四条 以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 规定的标准和办法,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有关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必须专项用于耕地开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原国有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额留给有关市、县人民政府。 第三十五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权限报经批准。准予转让的,应由受让方办理出让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经批准保留划拨土地性质进行转让的,可不办理出让手续,但转让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土地收益。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需要抵押的,应当先进行地价评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抵押所担保的债务不得超过扣除出让金后的土地价值。在实现抵押权时,应当从土地使用权拍卖或者转让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依法受偿。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需要改变土地用途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准予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费。

第三十六条 国有土地租赁,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权限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租赁合同。

第三十七条 以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或者作价出资,土地使用者必须按规定报经批准,并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办理出让手续。 第三十八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家或者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 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确需超过二年的,应当重新办理临时用地使用审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临时使用土地按以下标准进行补偿:

(一)临时使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应当按照相应年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确定补偿费;临时使用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当地占用一般耕地的补偿标准确定补偿费,造成地面附着物破坏的,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二)临时使用农用地的,应当按照该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确定补偿费;造成地面附着物破坏的,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三)临时使用未利用地的,应当参照当地占用一般耕地补偿标准的百分之三十确定补偿费。临时使用农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临时用地期满之日起一年内恢复原貌。

第四十条 乡镇企业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及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用地审批权限,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执行;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乡镇企业的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控制,其用地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建设用地标准的低限执行。

第四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

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权限报经批准后,方可转移。

第四十二条 乡(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使用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给予被占地单位适当补偿。使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占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至八倍,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地被占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使用其他土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地邻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土地相邻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至五倍。 第四十三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农村村民建住宅,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旧村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山坡荒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新建宅基地面积限额为:(一)城市郊区及乡(镇)所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六平方米;

(二)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村庄建在盐碱地、荒滩地上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二百六十四平方米;

(三)山地丘陵区,村址在平原地上的,每户面积一百三十二平方米;在山坡薄地上的,每户面积可以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二百六十四平方米。

人均占有耕地六百六十六平方米以下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可低于前款规定限额。 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在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限额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宅基地面积标准。

第四十四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一)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新房分户的;(二)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三)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藉落户,农村确无住房的;(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五条 农村村民建住宅,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报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四十六条 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以上宅基地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有地面附着物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由村民会议确定;也可以实行有偿使用,但房屋损坏不能利用的,必须退出多余的宅基地。

对收回和退出的宅基地,应当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

第四十七条 在农、林、牧、渔业生产用地范围内,改变用地性质,占用土地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和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 土地监督检查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及时、准确的原则,实行土地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土地巡回检查制度、土地重大违法案件备案制度。

第四十九条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审批、发证、行政处罚以及土地招标、拍卖等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进行监督,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为,依法责令限期纠正或者予以撤销。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非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必须责令其停止施工;对拒不停止、继续施工的,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措施予以制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耕地开垦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开垦耕地,也不缴纳耕地开垦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开垦耕地或者补缴耕地开垦费;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减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或者擅自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擅自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荒山、荒地、荒滩等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批准手续;逾期不办理批准手续的,责令其停止开发。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批准减免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征用土地费的,其批准行为无效,违法减免的各项费用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补缴。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逾期不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支付。

第五十七条 未按规定将有关批准文件备案的,由上级有关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七年二月十五日,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分别根据****年六月十九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一九九二年九月十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决定修正的《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及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山东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

山东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

公共法律知识题库

一、判断题

1、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但公众不可以查阅听证笔录。

答案:错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听证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听证程序中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

答案:正确

3、行政许可听证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答案:错误

4、(难题)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组织听证。答案:错误

5、(难题)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行政许可的听证,可以由下级机关在审查时一并组织听证。

答案:错误

6、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答案:正确

7、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无正当理由缺席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及时调整听证时间,并通知当事人说明缺席原因。

答案:错误

8、公告期满,利害关系人没有报名参加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案卷中载明,并组织有关人员和新闻媒体,举行听证会。

答案:错误

9、行政机关在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行政许可事项或者在实施本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前,应当向社会发布听证公告。

答案:正确

10、利害关系人无法直接确定的,行政机关应当通过公告的方式送达听证告知书并确定。

答案:正确

11、申请举行听证的一方在举行听证前撤回听证申请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由行政机关书面记载,行政机关可以不举行听证。

答案:正确

12、听证当事人、听证专业人员违反听证纪律,听证主持人有权制止并提出警告,对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其退场。

答案:正确

13、所有与申请该行政许可有关的证据都必须当场质证。答案:正确

14、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未经听证主持人同意中途退出会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答案:正确

15、听证组织机关的本级政府法制机构经调查认为听证异议成立的,可以要求该行政机关重新组织听证,并另行确定听证主持人。

答案:正确

16、听证主持人认为必要的,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辅助听证记录。答案:正确

17、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因法定情形终止听证的,不得再次对同一事项申请听证。答案:正确

18、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办公场所公示听证工作制度和听证申请书示范文本。

答案:错误

19、(难题)为了公正,听证主持人和记录人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答案:错误

20、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人数众多,经协商不能确定听证代表的,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

答案:正确

二、单项选择

21、《山东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自()起实施。A、2004年7月1日 B、2007年6月1日 C、2010年10月1日 D、2012年1月1日 答案:B

22、(难题)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一方人数为()人以上的,可以推选代表参加。

A、5 B、3 C、7 D、10 答案:D

23、听证公告期应当不少于()日。A、5 B、10 C、7 D、20 答案:D

24、行政机关应当自公告期满之日起()日内组织听证。A、5 B、10 C、7 D、20 答案:D

25、行政机关对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许可事项,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制作()。

A、听证通知书 B、听证决定书 C、听证公告 D、听证告知书 答案:D

26、(难题)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自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日内或者公告发布之日起()日内,提出书面申请,逾期不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A、5 10 B、5 20 C、7 10 D、7 20 答案:B

27、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日前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发出书面听证通知书,必要时予以公告。

A、5 B、10 C、7 D、20 答案:C

28、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当按时出席听证会。不能出席的,应当提前()日书面告知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书面记载。

A、5 B、10 C、7 D、3 答案:D

29、听证结束后()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听证程序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可以向听证组织机关的本级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异议。

A、5 B、10 C、7 D、20 答案:A 30、听证主持人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在听证结束后()日内制作听证报告书,并将听证笔录和听证报告书一并报本行政机关负责人。

A、5 B、10 C、7 D、20 答案:A

31、决定延期听证的,应当在延期听证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日内举行听证。A、20 B、10 C、7 D、5 答案:D

32、重新确定听证主持人的听证延期由()决定。A、行政机关负责人 B、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 C、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人 D、行政机关法制机构负责人 答案:A

33、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当()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A、承担 B、不承担 C、按比例承担

D、与行政机关协商承担 答案:B

34、申请举行行政许可听证的一方为2人以上的,有部分撤回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A、听证延期举行

B、由行政机关书面记载,但不影响听证的举行 C、听证终止举行 D、听证中止举行 答案:B

35、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行政机关应当在中止听证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日内恢复听证。

A、3 B、5 C、7 D、10 答案:B

三、多项选择

36、(难题)行政许可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依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听证会听取()意见的活动。

A、申请人 B、利害关系人

C、作出行政许可审查工作人员 D、听证主持人 答案:AB

37、听证应当遵循()的原则。A、公开 B、公平C、公正 D、便民 答案:ABCD

38、()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规章 D、行政法规 答案: ABCD

39、《山东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组织许可听证活动。

A、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

B、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 C、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D、所有行政机关 答案:ABC 40、下列行政许可事项,属于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组织听证的有()。

A、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 B、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

C、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依法被告知听证权利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申请的事项

D、行政许可时间充足,行政机关有条件组织听证的事项 答案:ABC

41、下列属于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应当组织听证的行政许可情形有()。

A、多人同时申请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不能满足所有申请人要求的(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取得行政许可的除外)

B、准予申请人行政许可直接关系其相邻权人重大利益的

C、对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准予申请人行政许可直接关系其他同业经营者重大经济利益的

D、其他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 答案:ABCD

42、听证参加人员包括()。A、听证主持人 B、记录人

C、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D、鉴定人员 答案:ABCD

43、担任听证主持人的条件是()。A、是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B、经过相应的法律知识培训

C、熟悉听证规定,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胜任听证主持人工作 D、在本行政机关从事法制工作3年以上或者从事行政执法工作6年以上 答案:ABCD

44、听证主持人应当履行的职责有()。A、确定发言顺序及发言时间 B、决定证人是否出席作证

C、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或者终止 D、决定听证专业人员是否予以回避 答案:ABCD

45、下列情形属于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的是()。

A、是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员及其近亲属的 B、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理人是近亲属的 C、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D、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 答案:ABCD

46、下列属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的权利是()。A、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B、有权申请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回避

C、可以在听证过程中提出新的证据 D、获得听证材料的副本 答案:ABCD

47、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可以再次组织听证的情形有()。A、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的 B、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C、发现新证据、出现新情况,可能影响正确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D、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再次听证的 答案:ABCD

48、可以延期举行听证的情形有()。

A、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延期,有正当理由的

B、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使听证无法有效举行的

C、听证开始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重新确定听证主持人、记录人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的

D、其他依法应当延期的情形 答案:ABCD

49、在听证过程中,中止听证的情形有()。

A、利害关系人死亡或者终止,需要等待继承人或者权利义务承受人表明是否参加听证的

B、利害关系人中的自然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C、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继续参加听证的 D、证据需要重新鉴定、勘验调查或者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作证的 答案:ABCD 50、在听证过程中,终止听证的情形有()。A、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无正当理由全部缺席的 B、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全部声明放弃听证的

C、未经听证主持人同意,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全部中途退场的 D、其他依法应当终止的情形 答案:ABCD

51、(难题)下面关于行政许可听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3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B、听证应当制作笔录

C、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报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D、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 答案:BD

52、(难题)可以撤销行政许可决定的情形有()。A、依法应当听证的事项未组织听证的 B、不依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C、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D、行政许可有效期满未延续的 答案:AB

53、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违反行政许可法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的,由()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上级行政机关 B、监察机关

C、本级政府法制机构 D、本级人民政府 答案:ABC

54、(难题)参加听证会应当遵守的纪律有()。

A、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发言、提问 B、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C、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中途退场

D、不得在会场内使用通讯工具,不得喧哗、吵闹 答案:ABCD 55.下列关于听证的正确说法是()。

A、某公司申请许可实施一个建设项目,行政机关认为该项目会对周围居民采光造成影响,则行政机关应当发布公告,并举行听证会

B、行政机关欲许可在某地兴建机场,而兴建机场会有噪声污染,则行政机关应当告知附近居民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C、利害关系人如果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D、听证费用按照“谁提出,谁承担”的原则确定 答案:ABC

第五篇:山东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2004-8-1 10:17:46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以下简称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将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工作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普及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导和学校评估的内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将普及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基本内容和常规管理。

第四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应当使用普通话。

第五条 商业、邮政、通信、文化、公路、铁路、航运、民航、旅游、银行、证券、保险、医疗等公共服务行业及其人员面向公众服务时,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执行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标准。

第六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

(一)公文、公用印章、标牌、标志牌、指示牌、名称牌、标语牌以及公务用名片用字;

(二)广告、招牌、告示、会标用字;

(三)汉语文出版物及其他汉语信息技术产品用语用字;

(四)广播影视用语用字;

(五)商品名称、包装说明、商标标识及使用说明用字;

(六)课堂教学、板报、试题试卷用语用字;

(八)执照、票据、报表、病历、处方、体检报告用字;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提倡公共场所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使用规范汉字。

第八条 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外,社会公共用字不得使用下列汉字:

(一)已简化的繁体字;

(二)已淘汰的异体字和旧字形;

(三)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

(四)已更改的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五)有损社会文化环境,带有不良文化倾向的用字;

第九条 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应当执行国家现行有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标准。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指导全省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织实施设区的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织实施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镇的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语言文字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实施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二)统筹指导语言文字工作,拟定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三)监督检查国家通用文字标准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情况;

(四)检查指导普通话推广、普及与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普及普通话宣传活动。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管理部门在同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做好相关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第十三条 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实行普通话等级制度。

第十四条 凡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在招考工作人员时应当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相应等级标准的方可录用。

第十五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由符合国家规定的测试机构负责实施。

第十六条 对违反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举报、提出批评,新闻舆论可以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第十七条 应当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人员不使用普通话的,由有关部门或者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部门或者单位作出处理。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城镇公共场所的设施、招牌和广告不使用规范汉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拆除或者销毁。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1995年12月14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 (1998年8月14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1998年8月14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

    山东省实施房屋登记办法细则

    山东省实施房屋登记办法细则 关于印发《山东省实施〈房屋登记办法〉细则》的通知 各市建委(建设局)、房地产管理局,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建设部《房屋登记......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精选]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1年12月20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野生......

    山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办法 (1991年8月23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2号) 第一条 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以下统称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2000年12月22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2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148号 《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已经2002年10月16日省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张高丽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