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08:5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

第一篇: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公路发[2003]295号 【发布日期】2003-07-23 【生效日期】2003-07-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 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的通知的通知

(交公路发[2003]2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场斗争中,全国交通行业的干部职工万众一心、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构筑了一条防控非典疫情的坚固防线,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通过车船等交通工具传播,保证了防非典紧急物资和社会生产生活物资的及时运输,保障了交通畅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为全国防治非典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做好防控非典工作的同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保持交通运输生产的正常运营,保证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进行,把非典疫情对交通事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交通行业之所以能够圆满完成防控非典的各项任务,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决策正确是取得防控非典工作胜利的坚强保证

在4月份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重大决策,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为总指挥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把防治非典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及时采取各项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在个别地方不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擅自阻断交通时,吴仪副总理又及时作出“不得中断交通”的重要指示,有力保障了交通畅通和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又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导交通部门防控非典工作。在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及时提出了“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的指导思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狠抓防控非典毫不放松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努力恢复客货运输生产,加快各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保证了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是取得防控非典工作胜利的有力保障

非典疫情爆发后,部迅速成立了以张春贤部长为组长的防控非典领导小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输企业高度重视,按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防控非典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确了责任,实行24小时值班,自上而下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运转协调、各负其责、群防群控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各项措施及时上传下达、落实到位。为确保防控非典的各项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还深入一线,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防控非典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措施果断、落实到位是取得防控非典工作胜利的决定因素

在防控非典期间,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时制定了客运应急预案和货运应急预案两个预案,明确规定了在客运站、车船交通工具上发现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采取的措施,组建了应急运输车队,实行了《防非典紧急物资运输特别通行证》制度,确保防非典紧急物资和社会生产生活物资的及时运输;全面实施了旅客登记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巡视和测温制度、信息报告制度、进站上下客制度五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疫情通过交通工具向其他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传播和蔓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坚决及时地纠正了个别地方出现的因中断交通造成交通堵塞的现象,加强了公路路政管理,确保了交通畅通,努力做到了“交通不断、货流不断、人流不断、病源切断”;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黑车”的专项行动,努力消除“黑车”可能给疫情传播带来的隐患;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了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的路检路查工作,及时控制和阻断了病源输入;华北五省区市和辽宁、山东等地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了联合控制疫情扩散的工作机制。这些措施有力的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保障了交通畅通,保证了紧急物资的运输。

四、广大干部职工恪尽职守、忘我奉献是取得防控非典工作胜利的坚实基础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国交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日夜奋战在防控非典工作的第一线,加班加点,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涌现出无数感人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有的同志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展现了交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团结奋斗、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精神,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信息畅通、报送及时是取得防控非典工作胜利的重要因素

在防控非典工作当中,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交通部要求,落实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准确地将各项信息报送到部,遇有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为正确决策、及时调整工作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是北京、海南、河北、内蒙古认真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圆满完成了信息报送任务。

尽管防治非典工作已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我们仍要充分认识到非典疫情的反复性和严重性。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仍要对防控非典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防控非典工作,逐步把防控非典工作转入正常管理。根据《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31号,见附件1)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现将今后一个时期交通部门防控非典的措施调整如下:

一、继续保留各单位防控非典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但防控非典工作由应急工作机制转为常态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目前的两个应急预案,做好随时应付突发情况的准备。

二、调整旅客进站测温制度。对进站上车的跨省出行的旅客仍要继续坚持测量体温,体温在37.5°C(以水银体温计为准,下同)至38°C的旅客暂缓登乘交通工具,作进一步观察、检诊和登记,拒绝检查者不得登乘交通工具。超过38°C的旅客不得登乘交通工具,按有关规定进行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处理。在车辆运行途中和到达地一般不再对旅客测量体温。对在省内旅行的旅客可不再测量体温。

三、继续坚持巡视制度,站务人员和司乘人员要加强对旅客的巡视和观察,对发现身体明显不适的旅客应对其进行测量体温,必要时转送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

四、将客运站、车船交通工具的消毒工作调整为清洁卫生工作。客运站和车船上的驾乘人员和站务人员每天都要加强对客运站、车船交通工具的清洁卫生工作,以保持车站、车船干净卫生,通风状况良好,确保站容站貌和车(船)容车(船)貌整洁,同时要做好客运站和车船交通工具的常规性消毒工作。

五、停止执行《健康申报卡》制度,不再要求旅客填写《健康申报卡》。但在车船上或客运站内发现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必须对同一车船上的所有旅客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撤消各地设置的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不再对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进行消毒,不再对车辆上的人员进行登记、测温,停止《车辆消毒证》的使用。

七、停止使用《防非典紧急物资运输特别通行证》,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将已发放的《防非典紧急物资运输特别通行证》收回并销毁。

八、调整信息报送制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天不再向部报送前一天有关统计数据;各省份不再报送旬报和月报;原规定的各省份每周一、周四上报的信息改为每周上报一次,并要与建立道路运输行业快报制度(具体要求部将另行发文)相结合,每周一下午5点前应将上周情况报部,主要内容是客货运输情况(见附件2);发现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它重大紧急事件,应立即将有关情况报送部防控非典办公室,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报送部值班室(010--65292421)。

九、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减免受非典疫情较重的道路运输经营者税费的政策。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受影响的程度,确定减免的范围、标准、时间,并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减轻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负担。

十、做好总结和表彰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防控非典工作的经验,增强交通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对在这次防控非典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更加努力工作,为交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

一、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的通知

二、道路运输行业周报统计报表(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指挥部

附件1:

东莞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

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省经贸委、省物价局、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消委会《关于印发广东省整治和打击美发美容服务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经贸流通„2006‟129号),以及市政府《东莞市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东府办„2005‟60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切实做好全市美发美容市场整治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依据商务部《美容美发业管理办法》以及省有关实施细则管理我市美容美发业,通过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有效打击和遏制美容美发服务中无证经营、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发布虚假广告、随意扩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以及随意定价等违法活动。结合专项行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规章制度和执法机制,从而形成部门之间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消费者自主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全市美容美发经营企业持证(照)经营,明示服务项目及价格,改善营业场所经营条件和环境卫生,维护公平交易秩序,促进全市美发美容行业健康发展。

一1一

二、组织领导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成立东莞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经贸局副局长叶葆华担任,市物价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监局、市消委会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统一协调各部门,开展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专项行动,适时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集中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成员单位相关业务科室干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贸易流通科,负责专项整治的日常工作(具体名单见附件)。

三、工作内容和重点

(一)整治美容美发业无证照经营行为

加大力度打击无证经营美容美发机构,规范美容美发业市场。按规定,美容美发企业必须具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才可开展经营活动;美容美发场所应符合有关卫生规定和标准,具有相应的卫生消毒设备和措施;美容美发师必须具有健康证以及相关资格证才能上岗。重点打击如下行为:

1.未经核准登记,从事美容美发行业、擅自转让、出租、出借营业执照从事美容美发行业的违法经营行为;

2.持零售化妆品营业执照,以“演示”、“试用”等名义提供美容服务的超范围经营行为;

3.无卫生许可证,卫生条件不合格的违规经营行为。

一2 一 整治美容美发业无证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由市工商局、市卫生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二)整治美容美发服务中销售和使用不合格产品

加强对美容美发服务中所用商品的监督、检查,督促经营者落实产品进货查验等制度,对不合格的商品予以曝光,问题严重的坚决清除出市场。依法查处美容美发服务中使用掺杂使假,以假充真,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假冒或伪造他人厂名、厂址,不经批准私自配制美容美发品,使用过期失效或假冒伪劣美容美发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严格检查上市商品的质量,重点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无经营许可证、无生产日期、无产品批准文号、未标生产厂名、无质量合格证的美容美发产品。质监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移送的生产源头情况进行彻底追查,依法追究制假法律责任。

整治美容美发服务中销售和使用不合格产品专项行动由市食品药监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三)整治美容美发行业中价格欺诈行为

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宣传明码标价,严厉打击各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各种价格欺诈行为,使美容美发企业做到标价准确、内容完整、标示醒目、质价相符。重点查处几种价格欺诈行为:

一3一 1.价目表所标示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顾客消费的;

2.标示的价格内容不全,公示的服务项目不全,缺标、漏标,或者只标示服务项目,未标示服务具体内容的;

3.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诱骗他人消费的;

4.混合、模糊标价,在指定收费区间内还有多个服务收费标准未能标明的,如对美容美发产品只标明“国产”、“进口”,无法看出这些产品的品名、规格、产地、价格等;

5.以低折扣和优质服务吸引消费者购买高额消费卡,一旦付款后,降低服务质量。

整治美容美发价格欺诈行为由市物价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四)整治美容美发行业中虚假违法广告

严厉打击美容美发行业各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违法广告。重点查处下列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1.对美容美发产品的效用或者性能等作虚假宣传,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宣传,宣传美容美发产品的治疗作用或者使用医疗术语,误导消费者;

2.对美容美发服务的效果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广告失实,功效随意夸大;

一4 一 3.随意炒作新概念,使用伪科学及医疗术语误导消费者; 4.打 “免费”的招牌招揽顾客,顾客接受服务后设计强制消费的陷阱。

整治美容美发行业中虚假违法广告行为由市工商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五)摸底调查针对性开展联合检查行动

根据美容美发行业工商登记情况,对全市美容美发经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我市美容美发经营企业资料,以本次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服务中欺诈行为为重点,了解、掌握美发美容行业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筛选出需要重点检查、监控企业名单,由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检查小组,适时对其进行综合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美容美发经营企业的证照及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是否公示,是否诚信守法经营;

2.使用产品是否合格,是否存在扩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3.营业场所卫生设施是否齐全,用具消毒和卫生条件是否达标。

行业摸底工作及联合检查行动由市经贸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六)探索建立反欺诈长效机制

一5一 1.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依据商务部《美容美发业管理办 法》以及省有关实施细则,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堵塞法律和制度漏洞,为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提供依据。

2.加强综合监管。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依据有关法 规,加强美容美发行业主管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的衔接配合,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实现联合监管。

3.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组织美容美发 企业开展“百城万店重诚信”等各类诚信创建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诚信兴商”的新形式。

4.加强舆论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群众积极 性,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方便群众举报。同时,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做到有回音,有着落;加强舆论监督,在我市主流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骗常识,使人民群众放心,增强人民防范意识,令欺诈者寸步难行。

四、具体时间和步骤

根据省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时间为2006年3月20日至3月31日。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工一6 一 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为2006年4月1日至5月26日。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开展活动,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检查阶段,时间为2006年5月27日至6月10日。组织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总结验收。对照整治目标,做好检查验收。各成员单位于2006年6月10日前将专项工作总结报市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总结上报省。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建章立制

首先,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在全市范围内整治美发美容市场行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承担起整顿、规范、引导美发美容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责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努力做好整顿、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显著效果。同时,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省要求每月将专项整治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和工作进展情况向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如遇到重大问题须及时汇报,由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其次,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建立相应的投诉处理机制。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举报电话(传真)是:0769-22222533,电子邮箱:myltk@dg.gov.cn。

一7一

(二)加强宣传,曝光案件,宣扬诚信

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组织发动我市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以及整治情况,及时曝光查处的违法案件,跟踪报道大案要案,公告清理整顿依法取缔和注销的违法企业,宣传诚信经营的美容美发店,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倡导明码实价,诚信兴商,营造消费者放心的消费服务环境。

(三)正确引导,加强监管,规范发展

要以此次整治行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从业者经营行为,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经营,正确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在全行业营造“守信光荣得利,失信可耻受罚”的社会氛围,并注意处理好整顿、规范和发展的关系。通过整顿进行规范,在规范中促进行业发展,促进全市美发美容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8 一

第三篇: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

类型:防治监测方案标题: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公布部门:卫生部 文号:公布日期:2003年9月2日施行日期:2003年9月2日

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与原则

(一)任务与目标

通过本工作方案的实施,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相关机构的组织协调,(二)原则

应,高效处置。

二、病例诊断与疫情报告

(一)病例诊断及报告

进行诊断。

(二)首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判定

应于12小时内派出省专家组进行24小时内派出国家级专家组进行判定。

三、预防与控制

科普宣传。建立完善“95120”信息服

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判定、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

医疗机构要协助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

(三)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

1.加强医务人员防护、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发生

各级医院要对照卫生部颁布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关工作规范,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查找薄弱环节和隐患,建立和完善发热病人就诊工作流程。采取以严格的传染源隔离、病区消毒、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为主导的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综合性措施,杜绝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源性感染。

H-04

2.加强学校防治工作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坚持晨检制度。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异常增加时,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力量调查处理。

3.加强京津沪穗等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防治工作

流动人口多的地区,要重点做好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较大规模流行的准备工作,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通过流动人口扩散。

各地要注意改善农民工的住宿条件,加强健康教育,提供便利,使农民工有病及时就医。

4.加强农村地区传染病防治工作

制的重点是疫情监测和报告、预防医院院内感染。

外来流动人员等)的管理和监测,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能降低病死率,防范医务人员感染。

(五)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察。

(六)疫点消毒处理

(七)交通卫生检疫

四、医疗救治

(一)病人的诊治

1.2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3.指定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设立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定点医院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

(二)病人转运与转诊

在预检分诊点发现的呼吸系统发热病人由接诊医院或急救中心转运至发热门(急)诊就诊。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务人员要穿戴隔离衣、手套和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

对疑似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转运工作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工作的通知》执行。

类型:防治监测方案标题: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公布部门:卫生部 文号:公布日期:2003年9月2日施行日期:2003年9月2日

(三)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医院要加强门(急)诊的通风;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等要求,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在门(急)诊配备洗手设备和必要的手消毒剂,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四)非典病例报告管理。医院要指定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并加大对门(急)诊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热门(急)诊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主管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要做好消毒防护工作,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要转运至定点医院治疗。

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五、预警与应急

(一)事件的分级

一般事件是指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重大事件是指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

2特大事件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

疫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级别。

(二)应急反应

1.一般事件反应

(1)发生地卫生部门应急反应

察,以及疫点的消毒等;

(2

24小时值班制;并向省级人民政府申请启动应急基金和储备的物资。

①卫生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②对全国首例报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应组织临床和流行病学家到现场进一步判定。

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疫情通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即日起进入应急状态,加强监测,监督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

④组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有关医疗机构到各省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

(4)未发生疫情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应急反应

①24小时值班制;

②加强监测,实行零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各级医疗卫生部门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类型:防治监测方案标题: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公布部门:卫生部 文号:公布日期:2003年9月2日施行日期:2003年9月2日

2.重大事件的应急反应

(1)发生地省级卫生部门的应急反应

除做好一般应急反应所规定的工作外,还应组织多学科专家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评估,对需多部门参与疫情处理的,向省级人民政府建议有关部门协助参与疫情处理。必要时,提请启动省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处理预案。

(2)卫生部应急反应

①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根据事态发展,建议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于应急准备状态,必要时,提请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协助或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处理,并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

调查和处理。

范。

3.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1)卫生部应急反应

①调集全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控制。

②发布、通报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信息。

(2)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反应

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

(三)11月124小时值班。

六、保障措施与应急准备

(一)制定工作方案

8月底前将工作方案报卫生部。

(二)组织保障

1.各地要在10月底前严格按照建设规范,建设、改造和完善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补充必要的诊治设备,储备充足的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毒器械和药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设备、检测检验设备和试剂、通讯网络设备。

3.组织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等工作。下设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指导组(临床、流行病、检验、消毒),负责临床救治、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分析预警、健康教育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各医院设立救治专业队伍,负责病例的诊断治疗。省、地市两级要在10月底之前按照卫生部《关于建立

类型:防治监测方案标题: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公布部门:卫生部 文号:公布日期:2003年9月2日施行日期:2003年9月2日 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意见》的要求,组建非典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国家、省、地、县要在9月底之前按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完善信息报告网络。

(三)技术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的应急培训工作。

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以及其它非典防治规范性文件、非典防治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病区

(四)现场模拟演练

各省要于9月30日之前组织开展紧急疫情应急模拟演练,救治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监督与管理检查

(一)组织管理

(二)监督检查

第四篇: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

附件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

丁丽萍丁彦青于 莹于桂云于淑清马国强马俊义马珊珊马福海乌正赉区健茹孔宪刚尹平尹炽标方 强方勇飞牛吉生王 辰王 健王 健(按姓氏笔画排序)女 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 男 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女 解放军309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广州军区177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北京佑安医院营养膳食科行政主任、副主任医师 男 内蒙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男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女

安徽省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女 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医生 男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

男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主任 男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科主任 男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卫生防疫站站长 男 北京朝阳医院院长

男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量诊断中心主任 男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王 晨 王力宇 王书臣 王云南 王世鑫 王汉中 王立新 王旭明 王佑春 王秀卿 王京燕 王宝恩 王建平王建国 王武章 王保平王香平王浩彦 王海英 王海琴 王煜峰 王瑞君 王撷秀 王融冰 男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北京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医疗组负责人

男 北京东城区卫生局副局长、东城区医学会常务副会长 男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院长 男 广州市胸科医院七内科主任 男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男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 男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卫生防疫站站长 男 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男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胞室主任 女 中日友好医院心外科科护士长

女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药学室主任 男 北京友谊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男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院长

男 山东省胸科医院CT室主任、主治医师 男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科医师 女 北京宣武医院副院长

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女 北京大兴区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女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护士长 男

河北省张家口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学教授、主任医师

男 北京密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女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主任

北京地坛医院临床六科(中西结合病区)主任医师 邓子德 邓云珍 邓尔寿 邓铁涛 仝小林 冯 玫 冯 俐 冯子健 冯秀兰 冯秀岭 冯运华 冯晓玲 卢亦愚 叶建红 叶林书 左万里 左建平左俊岭 田小萍 申昆玲 石 娟 轧春妹 邝惜白 任丽娟 任继学 任新生 刘 钰 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副教授 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青海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 男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 中日友好医院SARS第十二病区主任 女 山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女 北京胸科医院ICU病房主任、主任医师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 女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北京房山区卫生局科教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女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男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所长 女 广东省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男 中铁建总医院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 男 江门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呼吸科主任 男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室主任、教授 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症中心副主任 女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主管技师 女 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

女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秘书、兽医师 女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科护士长 女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男 天津市天和医院急救医学科主任 女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刘 琇 刘又宁 刘子军 刘小立 刘伟胜 刘卓拉 刘政霞 刘香弟 刘晓云 刘晓平刘起勇 刘维萍 刘跃建 刘福源 吉建民 吕玉波 孙 红 孙 玫 孙培宗 孙德俊 庄志雄 成金山 朱 燕 朱会宾 男 北京顺义区南法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男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 男 北京地坛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男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广东省中医院内四科主任医师 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主任 女 北京食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工程师 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男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医院抗非典专家组组长、市专家组副组长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女 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男 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男 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男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女 协和医院门急诊科副总护士长 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男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男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男 山西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抗感染病房主治医师

男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朱孟府 朱莉贞 江 亿 江宇泳 汤雪英 许龙善 许建英 闫 芳 何磅礴 余 勤 吴 陈 吴宝燕 吴新荣 吴德绳 宋诗铎 应 岚 张 正 张 选 张 斌 张 蓉 张 锦 张力新 张之伦 张允岭 张世英 男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与装备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女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结核科主任医师 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女 北京地坛医院主治医师

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站长、主任医师 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女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传染科护士长 男 广州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男 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男 四川省德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女 广东省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女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 男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北京制冷学会副理事长 女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教授、天津市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长

女 北京护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男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药剂科主任、副主任药师 男 北京东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

女 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主任 女 太原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女 北京回民医院神经内科兼A级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男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副主任

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男

内蒙古巴盟卫生防疫站站长 张亚莉 张聿为 张丽萍 张伯礼 张声捷 张秀玲 张学义 张杰敏 张保华 张剑宇 张洪来 张洪春 张贻芳 张健鹏 张流波 张积慧 张素秋 张敏州 张富玉 李 成 李 林 李大鹏 李凤先 李太生 李亚兰 李兴旺 女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技师 男 辽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科主任、主任医师 女 呼和浩特市健康教育所所长 男 天津市中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 男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主治医师 女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 男 内蒙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男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河南卫生防疫站流行病学副主任医师 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 男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男 中日友好医院科教部副主任 女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男 武警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 女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病区护士长 女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广东省中医院ICU主任、主任医师 女 天津第三中心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男 宁夏卫生监督所综合业务科科长、主治医师 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研究室主任 男 浙江康莱特集团研究员

女 北京怀柔区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男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

女 北京崇文区卫生局副局长、讲师、崇文区医学会理事长 男

北京地坛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李秀惠 李连达 李建国 李保秀 李春燕 李海兰 李艳春 李淑芳 李淑迦 李瑜元 李毅斌 杜 斌 杜 琳 杜占森 杜永成 杜冠华 杜粉静 杨 莘 杨 湛 杨月清 杨志敏 杨杏芬 杨家道 女 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男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 男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女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女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护士长 女 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 男 北京门头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北京护理学会会长

男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 男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临床基础部副主任

北京协和医院ICU副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女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兼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男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呼吸科主任 男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筛选中心主任、教授 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护士长、主管护理师 女 宣武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女 呼和浩特市卫生防疫站副科长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助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女 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长春市结核病医院院长 杨晓明 杨积明 杨焕明 杨跃进 杨蕴萍 汪 明 汪能平肖正伦 肖传实 肖邦忠 肖和平苏云星 辛建文 邱建锋 邱泽武 邱海波 邵宁生 闵福援 陈 中 陈 征 陈 杰 陈 敏 陈 辉 陈一强 陈立泉 陈志明 男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 男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副主任医师 男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男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 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男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

男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男 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 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男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

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男 巴盟医院传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男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办公室主任、助理调研员 男 解放军307医院内二科副主任 男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与ICU主任 男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男 北京佑安医院临检中心主任 男 北京冶金医院副主任医师、科主任 女 地坛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

男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男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

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教授 男 北京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男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秘书长 陈佰义 陈金城 陈荣昌 陈德昌 卓家同 周平安 周先志 周廷魁 周伯平周静敏 巫善明 庞保东 昌延力 易学锋 林 梅 林 琳 林凤荣 林文娟 林伟生 林江涛 林志彬 林材元 林曙光 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教授、主任医师 男 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协和医院ICU教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疑难病研究室主任 男 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副院长 男 上海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主任医师 男 深圳市东湖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女 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内二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男 上海传染病医院教授

女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男

北京朝阳第三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北京朝阳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男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会副秘书长 女 四川省广元市410医院护理部主任 女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部主任

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男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 男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男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系教授

男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病监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男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 欧爱华 武维屏 罗 宏 罗 翌 罗云坚 罗 怡 范健文 郑 萍 郑从义 郑少兰 俞梦孙 姚 彬 姚建明 姜东兰 姜素椿 宫晓燕 宫新生 彦启森 战 克 段国辰 祝庆余 胡 芳 胡大一 胡振春 胡晓芸 女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流行病学应用研究室副教授 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 女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 女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 男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男 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一科主任 女 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女 解放军302医院SARS病房护士长

男 解放军空军第四研究所航空医学中心主任、研究员男 北京海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男 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

女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北京302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 女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男 吉林省预防医学会秘书长、主任医师 男 河北省胸科医院业务副院长

男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微检中心主任 女

北京京凯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高级工程师

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教授

男 北京延庆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赵 敏 赵 惠 赵 霖 赵月萍 赵龙凤 赵宇明 赵宝新 赵晓琳 郝小红 郝宗宇 郝蓉美 钟南山 闻心培 唐小平唐振柱 唐雪春 唐耀武 夏国光 席修明 徐 燕 徐德忠 晁恩祥 索继江 聂红平贾庆良 女 302医院感染一科主任

女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内科副主任医师 男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研究员

女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副科长、主管技师 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 男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男 山西省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女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 女 内蒙古胸科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河南省卫生防疫站人兽共患病研究室主任 女 山东省胸科医院护士长 男 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男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男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女 广东省中医院科研部副主任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北京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

女 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院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女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科副科长 男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 男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感染管理研究科副主任技师 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 男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贾健斌 郭 宏 郭文瑞 郭立宇 郭纪生 郭利民 郭绶衡 郭雁宾 钱小红 钱铭怡 陶 涛 顾 群 高明哲 高荣花 梁占凯 梁欣云 盖国忠 阎锡蕴 黄 毅 黄子通 黄文杰 黄艺仪 黄克武 黄俊明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所助理研究员

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男 北京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女 湖南省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副主任医师 男

石家庄传统医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男 北京地坛医院ICU及SARS病房1区主任

男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流行病科主任女

北京佑安医院业务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女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女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女 广州市胸科医院药剂科主任 男 北京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 男 北京朝阳区医学会会长、主任医师 女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 男 河北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副处长 女 锡林郭勒盟医院副院长 男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女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女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副主任医师 男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男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科护士长

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男

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

黄德亮 龚丽影 彭胜权 彭智会 敦 哲 曾红科 曾晓芃 游苏宁 程 云 董 虹 董志云 蒋华良 覃琼芬 谢幼华 韩济生 简学武 解春梅 路志正 鄢心革 熊祝民 缪晓辉 翟有财 蔡同一 蔡执敏 谭秀莲 潘 瑶 男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女 天津市第四医院烧伤监护室护士长

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内科首席教授 男 北京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女 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男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 男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主任医师 男 中华医学会《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男 302医院研究所免疫室主任、研究员 女 解放军309医院主管护师

女 天津市肺科医院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男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男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院士 男 湖南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处长 女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处长 男 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男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主管技师 男 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男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 男 北京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男 北京医学会副秘书长、主任医师、教授 女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总护士长 女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病研究所科护士长

潘志恒 潘俊辉 颜德馨 黎 频 黎毅敏 戴鲁飞 魏承杰 男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科副主任、副教授、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男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学教研室副主任

男 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女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英东广州重病监护医学中心主任

男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医师

广东省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科副科长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京劳社就发[2003]75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在京建筑业及其他行业外来务工人员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京政办发[2003]15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要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工作重点是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保障。

二、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非典”预防和控制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切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宿舍、食堂、厕所、盥洗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为外来务工人员购置防控“非典”药品和相关用品,合理安排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劳动,保证他们的休息,改善饮食,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三、发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部门的作用,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前要立即组织社保所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内的各类用人单位进行一次调查,全面掌握情况,明确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非典”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对象。

四、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非典”预防和控制的监测报告工作。街道劳动保障部门每日向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非典”防治情况。区县劳动保障局汇总后,将《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非典”防治情况调查统计表》(附后),于每日上午11:00前报市劳动保障局。联系人及电话:扈晓红,63167923(传真)。

五、做好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积极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日常就业服务工作;区县、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将用人单位落实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非典”预防和控制措施,纳入劳动保障监察内容,对擅自放走、解雇、转移或遣送农民工,以及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的法律、法规予以严厉惩处;做好劳动争议举报案件的及时调查处理工作,维护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附件:《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非典”防治情况调查统计表》

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外地

务工

防疫

通知

下载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