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告(%B2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发〔2003〕28号 【发布日期】2003-04-23 【生效日期】2003-04-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告
(沪府发〔2003〕28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防治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特通告如下:
一、对进入本市的乘客实行测量体温和填写健康申报表制度
1、凡抵达本市的飞机在着陆前,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必须如实填写健康申报表,并测量体温;对发热人员,应做好记录。飞机着陆后,由机组人员统一收齐健康申报表,交规定的工作人员。
2、凡来自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的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在进站、进港前,所有乘客和乘务人员都必须如实填写健康申报表,并测量体温;对发热人员,应做好记录。在到站后,由乘务人员统一收齐,交规定的工作人员。
3、本市各道口应当要求来自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的长途客货车及其他车辆的人员,填写健康申报表,并测量体温;对发热人员,应做好记录。
4、机场、道口、码头、车站均设置留验站,对经检测发现有发热、咳嗽等“非典”疑似症状的乘客,应予以就地留验观察,并及时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本市各类饭店、旅馆、招待所等在接受旅客入住登记时,要求其填写健康申报表,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对来自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的旅客,要集中安排楼层住宿,每日测量体温,并严密观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要立即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饭店、旅馆应当尽可能关闭中央空调,开窗通风换气。
进出上海的各个口岸和道口要严格把好大门,严防“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流入、流出,切断“非典”的传播源。
二、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的防范措施
各类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要继续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杜绝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和儿童进入。高等院校发现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应实施隔离诊治措施。对从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回沪的学生和儿童,应当在家观察两周;对家在外地的学生,学校要安排专门场所进行观察。市教委和各区县教育局要承担起检查督促的责任。
三、严格执行对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
对进入本市的飞机、火车、长途客货车、船舶、地铁、公交车辆、出租汽车等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和车站、码头、建筑工地的宿舍、学校、网吧、舞厅、卡拉OK、剧场、影院、商场等公共聚集场所,必须每天消毒,贴上消毒标记,注明消毒时间,保证通风换气。所在地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消毒防护有关规定的,卫生执法部门应责令停业整治。
四、严格限制举办大型活动
近期,本市各单位不再组织全国和跨省的会议,不举办人员聚集的大型活动。对已确定的大型活动,应取消或推迟。对于无法取消的大型活动,要制定预防“非典”的工作预案,由举办单位按规范要求落实防范措施,并报市卫生防病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
五、严格控制外出开会、旅游、考察活动
近期,本市各单位不组织外出开会、旅游、考察活动。各旅行社应停止组织去外省市的旅游活动。旅游主管部门和旅行社要劝告外省市旅行社,近期内不要组织团组来沪旅游。对从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返沪的人员,应由组织者统一安排医学观察两周,并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单位、各社区应积极劝告市民近期不要外出旅游或出差。凡从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旅游或出差返沪的市民,应向所在地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在家接受医学观察两周。
六、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防范
本市各医疗卫生机构、机场、海关、边检、码头、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飞机、火车、船舶、长途客车等交通工具上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戴口罩上岗和其他必要的防护制度。
七、及时公布疫情,鼓励社会监督
继续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疫情动态,每周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
公布本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热线电话,接受市民的报告。市民一旦发现社区内有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者两周内曾到过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的人员,应及时报告所在地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经证实为“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由所在地的区县政府奖励报告者。
本市各零售药店及工作人员对前来购买治疗发热、咳嗽药品的顾客,应当详细询问、了解有关情况,力劝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故意隐瞒病情并传播疾病的“非典”临床诊断病人或疑似病人,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力加强“非典”防治管理。
“非典”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区、县辖区内的单位不分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各区、县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各区县要做到组织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各区、县要准备一批房屋资源以备急需,用于隔离和医学观察;要保障“非典”防范的物资储备,维持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组织街道、乡镇对所在区域的单位进行本通告落实情况的检查。
有关物资生产供应单位应当做好紧缺物资的生产、储备,保证市场供应。对哄抬物价、私自涨价的,工商、物价部门要严格执法。
政府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各负其责,落实本通告各项措施。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终止日期由市人民政府另行通告。
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三年五月十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以下简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必须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第十一条 卫生部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卫生主管部门通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接到通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 卫生部及时、如实向社会公布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疫情信息网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
第十四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
(二)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评估;
(三)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
(五)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六)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
(七)对医疗机构外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八)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九)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咨询服务;
(十)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必要时,向集中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派驻人员,协助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十六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报请当地政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及时到达现场, 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二)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
(三)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第二十条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拒绝配合的,请公安机关按照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死亡后,尸体处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和卫生部、民政部《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遗体处理和丧葬活动的紧急通知》的规定,立即消毒、就地火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查验。
第二十二条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以及国境口岸和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需要采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控制措施的,按照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医疗救治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专门的医疗机构负责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指定专门机构和车辆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
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分开隔离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负责收治可疑发热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应当根据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设立发热病人隔离观察室, 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及时通知县级医疗机构派专门技术人员诊断或者转诊。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医疗救治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第二十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及时、如实报告疫情;
(二)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三)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四)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五)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六)宣传疾病防治科学知识;
(七)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他防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使用有效防护用品,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医务人员应当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遵守操作常规,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第二十八条对流动人口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当按照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原则,及时送当地指定的专门收治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治疗。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费用为由拒收病人。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免费医疗,所发生救治费用由政府负担,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购进医疗防护用品、药品和医用器械,必须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和办法进行,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第三十二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
(二)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
(三)公共场所的消毒;
(四)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
(五)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六)依法开展其他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建立领导、协调机构,组建预防控制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组织和协调技术攻关。
卫生部组织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
第三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农村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村地区控制疫情的能力和诊断、治疗水平。第三十五条卫生部根据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协调卫生资源,调集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防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指定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防治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其主要负责人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
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
(二)在防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三)对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察、指导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的。
第三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由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对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二)拒绝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三)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
(四)拒绝接诊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
(五)未按照规定履行监测职责的。
第三十八条有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
(二)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
(三)生产、经营、使用消毒产品、隔离防护用品等不符合规定与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
(四)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
(五)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六)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他人感染的。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姓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A.2003.5.9 B.2003.5.4 C.2002.5.9 D.2002.5.4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法定传染病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0.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A.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当地卫生行政部门C.当地政府D.社会通报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A.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C.当地卫生行政部门D.当地政府 姓名:
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向以下哪个部门通报?()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下级卫生行政部门 C.毗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各部门
1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疫情网,三级是指什么?()
A.省、市、县 B.市、县、乡C.县、乡、村 D.国家、省、市
14.专门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疗机构由什么部门指定?()A.国务院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1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哪个部门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A.专门机构B.专门车辆C.专门机构和车辆D.专门医院
1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专门负责收治发热病人的机构是什么?()A.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B.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室和隔离病房C.发热门诊D.隔离观察室 17.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隔离措施B.防护措施C.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D.医疗保健措施
18.医疗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什么措施?()A.隔离措施B.防护措施C.医疗保健措施D.控制措施
19.医疗机构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何种收费方式?()A.免费治疗B.减免费用治疗C.先交费后治疗D.先收治后结算
20.对诊疗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何种缴费方式?()A.免费治疗 B.减免费用治疗C.先交费后治疗 D.先收治后结算
21.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所发生的救治费用由谁承担?()A.医疗机构B.患者本人C.政府D.政府、患者本人、医疗机构均担
22.对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可以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处罚?()
A.责令改正 B.通报批评C.给予警告 D.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姓名:
2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轻的应当如何处罚?()
A.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B.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C.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4.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重的应当如何处罚?()A.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B.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 C.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多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制定依据是什么?()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哪些工作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调整?()A.预防B.疫情报告C.控制D.救治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C.分级负责D.依靠科学E.依法管理 4.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B.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C清洁环境D.提高群众防治意识E.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哪种控制措施?()
A.及时到达现场,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B.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D.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死亡后,尸体应该如何处理?()A.立即消毒B.就地火化C.转移火化D.必要时进行解剖查验 7.对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有哪些要求?()姓名:
A.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B.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C.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分开隔离治疗D.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8.下列对医疗机构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职责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及时如实报告疫情B.对疫区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D.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
9.下列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职责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B.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医学观察措施;C.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D.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
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目的是什么?()
A.防止医源性感染;B.防止医院内感染;C.防止实验室感染;D.防止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11.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以下哪些措施是医疗机构应当做的?()A.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C.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D.使用有效防护用品;E.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12.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以下哪些工作是医务人员应做的?()A.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B.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C.遵守操作常规;D.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13.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A.就地隔离;B.就地观察;C.就地治疗;D.及时送指定医疗机构治疗
14.对拒绝接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的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何处罚?()
A.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B.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由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C.对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
D.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有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哪些行为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生产、经营、使用消毒产品,隔离防护用品等不符合规定与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B.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C.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D.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他人感染的 姓名:
16.卫生部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应及时向下列哪些部门通报?()A.国务院有关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C.军队卫生主管部门 D.向社会发布 17.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对下列哪些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A.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B.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C.公共场所的消毒D.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E.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三、判断题(A为正确,B为不正确):
1.乡(镇)卫生院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及时通知县级医疗机构派专门技术人员诊断或者转诊。()2.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3.乡(镇)卫生院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应当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
4.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改善服务质量,改善治疗水平。()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6.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对拒绝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7.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单位和人员,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8.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对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篇: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指挥部
附件1:
东莞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
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省经贸委、省物价局、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消委会《关于印发广东省整治和打击美发美容服务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经贸流通„2006‟129号),以及市政府《东莞市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东府办„2005‟60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切实做好全市美发美容市场整治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依据商务部《美容美发业管理办法》以及省有关实施细则管理我市美容美发业,通过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有效打击和遏制美容美发服务中无证经营、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发布虚假广告、随意扩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以及随意定价等违法活动。结合专项行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规章制度和执法机制,从而形成部门之间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消费者自主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全市美容美发经营企业持证(照)经营,明示服务项目及价格,改善营业场所经营条件和环境卫生,维护公平交易秩序,促进全市美发美容行业健康发展。
一1一
二、组织领导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成立东莞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经贸局副局长叶葆华担任,市物价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监局、市消委会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统一协调各部门,开展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专项行动,适时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集中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成员单位相关业务科室干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贸易流通科,负责专项整治的日常工作(具体名单见附件)。
三、工作内容和重点
(一)整治美容美发业无证照经营行为
加大力度打击无证经营美容美发机构,规范美容美发业市场。按规定,美容美发企业必须具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才可开展经营活动;美容美发场所应符合有关卫生规定和标准,具有相应的卫生消毒设备和措施;美容美发师必须具有健康证以及相关资格证才能上岗。重点打击如下行为:
1.未经核准登记,从事美容美发行业、擅自转让、出租、出借营业执照从事美容美发行业的违法经营行为;
2.持零售化妆品营业执照,以“演示”、“试用”等名义提供美容服务的超范围经营行为;
3.无卫生许可证,卫生条件不合格的违规经营行为。
一2 一 整治美容美发业无证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由市工商局、市卫生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二)整治美容美发服务中销售和使用不合格产品
加强对美容美发服务中所用商品的监督、检查,督促经营者落实产品进货查验等制度,对不合格的商品予以曝光,问题严重的坚决清除出市场。依法查处美容美发服务中使用掺杂使假,以假充真,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假冒或伪造他人厂名、厂址,不经批准私自配制美容美发品,使用过期失效或假冒伪劣美容美发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严格检查上市商品的质量,重点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无经营许可证、无生产日期、无产品批准文号、未标生产厂名、无质量合格证的美容美发产品。质监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移送的生产源头情况进行彻底追查,依法追究制假法律责任。
整治美容美发服务中销售和使用不合格产品专项行动由市食品药监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三)整治美容美发行业中价格欺诈行为
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宣传明码标价,严厉打击各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各种价格欺诈行为,使美容美发企业做到标价准确、内容完整、标示醒目、质价相符。重点查处几种价格欺诈行为:
一3一 1.价目表所标示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顾客消费的;
2.标示的价格内容不全,公示的服务项目不全,缺标、漏标,或者只标示服务项目,未标示服务具体内容的;
3.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诱骗他人消费的;
4.混合、模糊标价,在指定收费区间内还有多个服务收费标准未能标明的,如对美容美发产品只标明“国产”、“进口”,无法看出这些产品的品名、规格、产地、价格等;
5.以低折扣和优质服务吸引消费者购买高额消费卡,一旦付款后,降低服务质量。
整治美容美发价格欺诈行为由市物价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四)整治美容美发行业中虚假违法广告
严厉打击美容美发行业各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违法广告。重点查处下列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1.对美容美发产品的效用或者性能等作虚假宣传,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宣传,宣传美容美发产品的治疗作用或者使用医疗术语,误导消费者;
2.对美容美发服务的效果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广告失实,功效随意夸大;
一4 一 3.随意炒作新概念,使用伪科学及医疗术语误导消费者; 4.打 “免费”的招牌招揽顾客,顾客接受服务后设计强制消费的陷阱。
整治美容美发行业中虚假违法广告行为由市工商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五)摸底调查针对性开展联合检查行动
根据美容美发行业工商登记情况,对全市美容美发经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我市美容美发经营企业资料,以本次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服务中欺诈行为为重点,了解、掌握美发美容行业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筛选出需要重点检查、监控企业名单,由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检查小组,适时对其进行综合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美容美发经营企业的证照及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是否公示,是否诚信守法经营;
2.使用产品是否合格,是否存在扩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3.营业场所卫生设施是否齐全,用具消毒和卫生条件是否达标。
行业摸底工作及联合检查行动由市经贸局牵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予以积极配合。
(六)探索建立反欺诈长效机制
一5一 1.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依据商务部《美容美发业管理办 法》以及省有关实施细则,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堵塞法律和制度漏洞,为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提供依据。
2.加强综合监管。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依据有关法 规,加强美容美发行业主管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的衔接配合,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实现联合监管。
3.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组织美容美发 企业开展“百城万店重诚信”等各类诚信创建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诚信兴商”的新形式。
4.加强舆论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群众积极 性,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方便群众举报。同时,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做到有回音,有着落;加强舆论监督,在我市主流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骗常识,使人民群众放心,增强人民防范意识,令欺诈者寸步难行。
四、具体时间和步骤
根据省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时间为2006年3月20日至3月31日。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工一6 一 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为2006年4月1日至5月26日。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开展活动,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检查阶段,时间为2006年5月27日至6月10日。组织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总结验收。对照整治目标,做好检查验收。各成员单位于2006年6月10日前将专项工作总结报市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总结上报省。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建章立制
首先,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在全市范围内整治美发美容市场行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承担起整顿、规范、引导美发美容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责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努力做好整顿、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显著效果。同时,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省要求每月将专项整治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和工作进展情况向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如遇到重大问题须及时汇报,由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其次,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建立相应的投诉处理机制。市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举报电话(传真)是:0769-22222533,电子邮箱:myltk@dg.gov.cn。
一7一
(二)加强宣传,曝光案件,宣扬诚信
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组织发动我市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以及整治情况,及时曝光查处的违法案件,跟踪报道大案要案,公告清理整顿依法取缔和注销的违法企业,宣传诚信经营的美容美发店,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倡导明码实价,诚信兴商,营造消费者放心的消费服务环境。
(三)正确引导,加强监管,规范发展
要以此次整治行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从业者经营行为,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经营,正确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在全行业营造“守信光荣得利,失信可耻受罚”的社会氛围,并注意处理好整顿、规范和发展的关系。通过整顿进行规范,在规范中促进行业发展,促进全市美发美容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8 一
第五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方案
附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
为落实全国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03]70号)要求,立足于长期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进一步做好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为防治工作准备
充足的技术力量,特制定本.一,培训目标
1,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卫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非典”防治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掌握“非典”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使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非典”基本知识,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出院标准,隔离病区和病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正确使用常用救护设备;掌握院内隔离防护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减少院内感染.3,使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人员,特别是流调人员,掌握“非典”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流调工作力度,提高流调效率,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4,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包括乡村
()
医生)掌握“非典”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可疑病人转运与初步处置原则,以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做到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迅速采取初步救治和隔离,防护措施.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按照不同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做好基础培训和分类培训,必要时进行强化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同时,根据对“非典”疾病研究的进展和疫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规范.(一)基础培训:包括卫生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全体职工.主要内容为:“非典”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病区设置及操作规范,隔离防护措施和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二)分类培训:
1,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的医护及相关人员
⑴临床医师.参与救治工作的各级,各专业临床医师.主要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基本知识,“非典”临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规范,呼吸及循环系统监测基本知识和技能,血气分析基本知识和技能,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原则,严重并发症(如呼衰,肾衰)的救治技能,ICU知识和技能,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技术以及心理治疗基本知识等.⑵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知识和技能,隔离病区管理及操作规范,病人管理,重症病人抢救基本技能,呼
()
吸支持的各项临床观察,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等.⑶工勤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隔离病房的空间,地面,物品消毒方法和规范,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污物处理原则和方法,病人尸体的处置原则和方法等.⑷放射,检验等医技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相关放射,化验指标,“非典”病人检验样品采集,转运,保管规范,辅助检查设备消毒方法,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要点.⑸消杀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各种消毒剂的使用,配制,杀毒原理,不同污染程度区域所用的消毒方法,如何检验消毒实效等.2,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主要培训内容为:上述定点医院的基础培训内容,发热病人的就诊程序,“非典”临床诊断标准及诊疗规范,疑似病人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消毒隔离防护规范,隔离留观室的防护原则和管理,疫情上报制度和上报程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内容,病人转运原则等.3,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主要进行基础培训,主要内容为:“非典”的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基本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和方法,相关法律和法规.4,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农村卫生人员
主要进行基础培训,侧重在“非典”的基本知识,临床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公众预防指导原则,个人防护措施,可疑人员基本处置原则,疫情报告程序和方法,消毒和隔离的基本方法,相
()
关法律法规.做到能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非典”知识和科学预防原则,及时发现并上报疫情,迅速实施初步救治和隔离,防护措施.各医疗组(队)在进入隔离病区前,流行病学调查后备人员在参与非典流调工作前,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并进行隔离防护的实战演练.三,培训教材
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可选择下列教材:
1,卫生部组织录制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参考资
料》光盘(一套7册).内容包括:“非典”的公众预防;“非典”的诊断与治疗;转运“非典”病人的安全措施;医院的消毒,隔离与防护;预防“非典”医院内传播的消毒与防护方法;钟南山院士讲座.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教材(修订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4,卫生部制定颁发的有关防治“非典”的文件,规范和指导原则.5,卫生部,科技部,中华医学会编印的有关“非典”防治宣传手册,折页等.6,卫生部科教司指定,制作的其他培训教材和课件.四,培训组织与安排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省卫生厅负责宏观规划,分类指导
()
和协调,各地市卫生局按属地管理原则,统一指挥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安排培训工作.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每轮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定点医院,后备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