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后进村第二阶段总结
英额门镇后进村整顿工作第二阶段总结
我们在全镇范围内通过梳理,综合评定,排查出相对后进的村转湘湖村,对这个村建立了详细的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帮扶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时间表。组织开展了集中整顿转化工作。在这个后进村中村领导班子不健全,工作开展不正常,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党失去信心,对干部不信任,对工作不支持,对困难局面不理解。村领导班子不团结,工作不协调,缺乏凝聚力这一类型。我们根据这个村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施治,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调查摸底情况
为探求当前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转湘湖村各方面发展的瓶颈问题,英额门镇党委书记张勇、镇长于泽同志协同检察院孙绍杰局长、城建局赵大地局长等主要领导6月8来到转湘湖村召开后进村整顿现场办公会,向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共计30余人广泛征求意见。共梳理出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3条,影响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4条,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3条。主要问题是:
1、干群关系紧张。转湘湖村表现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党失去信心,对干部不信任,对工作不支持,对困难局面不理解。
2、群众生活困难。我镇近几年来中药材产业迅猛发展,很多村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但转湘湖村最近几年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发展中药材的人很少。缺乏致富带头人,经营模式单一。2005年该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有较多的贫困户,生活很困难,长期得不到关心和扶持。
3、集体经济薄弱。转湘湖村自然条件差,加上林权改革,集体经济所剩无几,没有发展的空间和后劲。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存量少、收入薄,另一方面负债重、支出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该村稳定和基层政权的巩固。
4、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不用说河道、巷道等需大量投资的工程无人问津,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些小问题也长期得不到整治。有群众说:“落雨路不通,出门脏乱差、抗旱水不来,晚上灯不亮,有事人不来”。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转湘湖村经济发展,也是群众最关心、头痛的问题。
5、政策难以贯彻。在转湘湖村,无论是“天下第一难事”的林权改革问题,还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新型合作医疗”都难以有效地开展,比先进村要慢上半拍、一拍,甚至拍不响。使得政府形象在群众心中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
6、信访问题严峻。2007年林改之后遗留的一系列问题是造成目前干群紧张的主要问题。
二、具体措施
(一)、“三位一体”建机制,真帮实驻抓整顿。一是县领导联系村。县委确定县人大王忠莲王主任、邵春勤主任作为我镇后进村整顿工作联系点后,她们定期到我镇联系点现场办公,提出指导意见,带动和促进我镇后进村整顿工作健康深入开展。镇参与整顿的党委班子成员每月到村开展工作不少于四次。二是县直部门包村。两个县直部门检察院、城建局为转湘湖村对接帮扶单位,检察院孙绍杰检察长、谭志华主任 城建局赵大地局长、定期到村开展工作,实地调研情况,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赵局长、孙检察长结合转湘湖村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转湘湖村后进村整顿发展规划时间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加大资金、物资、信息等扶持力度。三是县镇机关干部驻村蹲点。县直包村部门选拔两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检察院尤庆文、城建局高波作为联络员,镇党委配备二名得力机关干部林业站站长张元胜、副站长张林包村,与县直部门联络员一起驻村蹲点,并肩工作。县直部门联络员自带1万元伙食费、被褥、炊具等生活用品,驻村蹲点开展工作,指导帮助村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对症下药定目标,严格考核促落实。县直包村单位检察院、城建局针对转湘湖村后进原因,分类梳理建台账,明确目标抓整顿,确定了以“强班子、带队伍,找路子、送引子,抓民主、订制度”为重点,细化分解转湘湖村整顿发展规划时间表,严格按照规划时间表操作执行。目前,城建局、检察院通过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已完成三家子水库上游河道治理1000延长米。老爷庙河道1000延长米,打石笼60个目前正在施工中,为了赶在雨季、汛期来临之前顺利完工,孙检察长、赵局长、谭主任亲自坐镇现场指挥、调度各项物资、调配人员,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为了让工程赶在汛期来临前保质保量完成,城建局、检察院下派的两名驻村联络员尤庆文、高波已经奋战在工程一线几十个昼夜,为了抢工期有时候他们和施工人员一起吃住在工地,原本白净的脸庞,现在已经和当地的农民一个颜色了,人也瘦了一圈。有的村干部实在不忍心,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都被他们微微一笑婉拒了。后进村整顿工作已经开展了一个多月,他们在村里住了一个多月,没有吃村里一顿饭,喝老百姓家里一口酒。但他们已经和村里老百姓打成了一片,老党员、老干部刘佩华经常找到他们谈心研究转湘湖村面临的问题,白天工作再晚再累他们都耐心的聆听,认真探讨对策,直到把蹒跚的老者送回家,他们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休息。有的贫困户找到他们寻求帮助,他们都耐心的为他们寻找出路,提供致富信息。转湘湖村的老百姓都为他们的表现高高的竖起了大拇指,党员、政府的形象在群众心中重新树立,紧张的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得到有效缓解。为下一步转湘湖村后进村整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到目前为止,除了上述工程外,城建局、检察院已帮助转湘湖村完成800平方米文化广场整修工作,新建太阳能路灯4座,购臵篮球架等一批健身设备,同时购臵万元高档音响设备一套。为广大村民农闲时节休闲娱乐提供了物质保障。城建局赵局长表示将在年底前通过多方筹措方式帮助10户贫困户建新房,筹备工作已在进行中。同时赵局长号召全村25名党员出义务工帮助这10户贫困户建房,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干群矛盾,争强班子的凝聚力。
驻村期间,两位领导调解矛盾纠纷4起,成功化解于俊泉、吕荣军等3人“七一”期间进京上访一起。赵局长、孙检察长表示抓好后进村整顿工作不仅仅要做一些民心工程,还要切实为老百姓找到一条提高本领,发家致富的道路。下半年将举办小径木耳,中药材发展等培训班,请县、镇的农业专家,产业大户为转湘湖村党员、群众讲课,让他们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赵局长、孙检察长和镇党委结合转湘湖村实际,经村班子、群众推荐,组织多方考核选配一名年轻有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于青良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加强班子队伍。并制定了严密的班子集体、全体党员、三项培养对象的培训计划,并组织了一些活动,如到外地管理先进的优秀村去参观、学习。另外制定了一些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拉近干群关系。7月20日晚由县检察院、城建局、英额门镇党委联合举办的“和谐共建,同享幸福”广场文艺晚会。在当晚的广场文艺晚会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莲、副主任邵春勤、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玉海及县检察院、城建局两家帮扶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班子成员与村民一道,观看了检察院、城建局职工、英额门镇政府与转湘湖村民同台演出的精彩节目,不时爆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通过举办这次文艺汇演让农民群众从舞台的看客变成主角,让转湘湖农民把身边的变化和生活的喜悦融进自己的表演和创作中,让和谐的社会景象成为舞台上的怡人风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农民群众改变后进村面貌的热情,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乡风更加和谐。
通过县级领导的帮助,县直部门的帮扶转湘湖村目前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村领导班子得到健全,有了信心,也卯足了干劲,战斗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较大改观,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镇党委书记张勇表示在各级部门的热心帮助下,英额门镇党委有决心把转湘湖村丢掉的红旗夺回来,摘掉后进村的帽子。
英额门镇党委 2011年7月22日
第二篇:乡镇后进村整顿总结
xx村整顿转化总结
经乡党委综合评定,2011年相对后进的xx村被列为整顿转化村,针对xx村实际情况,乡党委制定了整顿转化方案并认真实施,整顿转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1、把建强“两委”班子作为整顿转化的根本点。健全组织,加强团体力量。针对xx村两委班子中各委员、一般干部能力、素质都不高,具体村务工作、项目建设等大小事务都是书记、主任两人抓。组织开展村干部业务能力培训,并把工作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把为群众多办实事作为整顿转化的关键点。我们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xx村现状,结合乡里工程,确定帮助村里做好实事工程:
一、地质灾害防治及安置点建设保证群众财产。①全面落实xx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灾害点群众异地选址转移安置,截止2010年底帮助受灾39户灾害点农户共164人安置建房,搬迁安置面积3745㎡,灾区群众重建安置完工率达100%。并将原居住地的房屋予以拆除,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农村人口的集聚。②结合“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等项目加强安置点后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通讯设施、村庄亮化绿化工程相应完成。真正实现了安
置点群众“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富得起”。
二、村庄整治项目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在村庄整治工程中具体完成了道路硬化总长730米;埋设排污管道配套建设污水处理池和生态公厕的污水处理措施,其中改厕农户32户,污水处理池接入户32户;道路亮化,共安装路灯60盏;做好环境卫生,配备垃圾桶25个,建设焚烧炉一座,配置专门保洁员和保洁制度;加强村绿化工程,做好生态建设。这些工作的完成彻底的改变了人居环境,提高了xx村村容村貌,村民逐步的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
三、高山蔬菜项目促进农民增收。xx村山地资源丰富,且无工业企业,远离各种污染源,海拔高度在800至1000之间,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种植高山蔬菜。为此村集体大力宣传推广无公害高山蔬菜种植,并投资了21余万修建田间操作便道820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菜农的行走道路,方便菜将采摘的高山四季豆搬运;建设了近300平方米的交易场所,以方便高山蔬菜的收购者进行定点收购,解决高山蔬菜产地营销困难问题。
这三件实事的完成,村“两委”班子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激发了“两委”班子为群众办事的热情,也真真正正地提高了xx村整体水平。
3、把抓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作为整顿转化的着力点。
为改变xx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村两委坚持走“发展高山无公害农业为主导产业”的路子。依托海拔高的优势,发展高山无公害农业。村两委通过研究,推广出一套适合xx村农业发展增收的种植模式。上半年高山茶叶种植、下半年高山蔬菜“四季豆”种植。并结合实事项目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将农田水渠、机耕路建设等落到实处;通过集中培训、下村开展技术辅导等形式加强技术指导,提供政策、市场信息,引导教育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从而有力促进了后进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目前全村已发展高山茶叶种植面积251余亩,高山蔬菜种植面积120余亩。村两委会继续努力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做到茶叶、蔬菜套种,以及香榧等经济林木种植。从而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引导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第三篇:后进村转化提升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2012年草原乡后进村转化第二阶段
工作总结
按照县委组织部深入开展后进村转化提升工作的各项要求,切实解决后进村党组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草原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后进村转化工作文件精神,狠抓落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对我乡草原村进行了转化提升,现将第二阶段转化提升工作总结如下:
一、后进转化提升工作的基本情况
草原村位于松潘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65公里,海拔3270米,西北与红原县的色地乡和阿木乡相接,幅员面积为68.6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49.80万亩,是全县唯一的一个纯牧乡。
全乡辖一个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为968.6万元,人均纯收入4848元。该村原来一直以游牧生活为主,2009年实行牧民定居工程后集中搬迁至冬牧场。全村党员24人,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7人。
草原乡属于偏远乡镇,距离县城较远,长期受区位、地域、民族传统习习俗等制约,村组干部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村组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自以为一乡一村,没有可比性,做好做坏一个样,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二是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活力,影响了组
1织战斗力的发挥,制约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学习抓得不实,长期游牧生产生活条件的限制,村组干部在文化理论学习方面时间不够,思想不够解放,带头致富本领不够强。四是村集体经济薄弱。
二、转化提升主要措施和成效
针对我乡草原村存在的问题,成立了以副县长、公安局局长纪显刚为组长,乡党委书记尕让泽仁为副组长的转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副县长亲自抓、包组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共同抓的工作机制,以整体合力推动转化提升工作深入开展。
(一)强化领导包组,加大了帮扶力度。明确要求包组领导每周到组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每季度为组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4个。同时,要求领导成员承诺具体的帮扶措施和帮扶目标,落实了责任制。
(二)经过深入的调查摸底,制定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开展谈心交心,召开座谈会、分析会等方式,广泛的征求了党员、群众、干部的意见。同时采取了走访调研等形式,全面的了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找到转化提升工作的突破口,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三)加强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工作能力。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加强班子建设:一是靠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团结,认真学习上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提高执行水平;二是靠交流沟通思想增强
团结,通过组织村、组干部汇报思想,交换意见,提高认识水平;三是靠民主集中结合增强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无原则的团结,提高凝聚力;四是靠制度约束增强团结,继续完善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兑现力度,提高战斗力。
(四)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建立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继续推行村务公开,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按期选举制度,建立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选公道正派、敢说敢干的5名群众代表组成村务、财务监督组,同时建立村务台账,强化村务公开、政务公开。
(五)举行村两委干部思想交流恳谈会,消除隔阂,提高认识,增强团结,增进感情,提高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今年在夏季边界维稳工作中,草原乡、村两委干部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坚守边界,党员干部分组巡逻,到目前我乡边界安宁,得到了放牧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建章立制,建好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并严格落实,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学习会、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新农
村建设的有关精神,学习《党章》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组织党员、村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职责任务,明确努力方向,制定了整改措施。今年已有2名群众积极入党,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七)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兴办实事,凝聚人心。在乡党委的帮助下,草原乡、村领导干部团结一致,为群众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深受群众好评。(1)6月底,连续强降雨,造成我乡垮方数达3.02万方,我乡党委积极开展自救工作,于7月6日,我乡松黑路段全线贯通,奶源路小型车辆能够通过。(2)积极争取了资金17.5万元,建设完成了打贮草基地5000亩,采购肥料40909公斤,草种2500公斤,目前都以发放、播种。(3)已经争取资金60万元,为30户牧户建牲畜暖棚2400平方米,已基本完工,将在冬季投入使用。(4)争取资金5万元建改良点一个,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确保我乡群众的牲畜安全过冬,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的利益。(5)更新牧草品种,引进质量高、耐寒、生命力强的优质牧草以满足牧业发展需求,提高我乡牲畜的竞争力。这些惠民政策的实施,提高我乡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地位,干部作风的到了良好地展现。
三、整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通过采取得力措施,草原乡草原
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后进村的面貌明显改观,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共同协作,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群众中的威信日益增强。
中共草原乡委员会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后进村总结
黄南乡后进村整治工作总结
8月份,我乡开展前期调查梳理,确定西山村、岙头村为后进待整治村。为切实扭转两村党组织的软弱涣散和瘫痪、半瘫痪的现状,9月份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后进村整治工作,具体开展情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摸清村情底码
我乡党委将后进村整治列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决定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推进后进村集中整治工作。建立领导联系后进村制度,实施一个副科级领导和两名干部联系一个后进村,全面负责指导该村整治工作的开展,9月份,工作组深入村开展调查排摸,通过入户走访座谈、发放便民服务卡和意见建议征询卡等方式,在村内开展细致地调查研究工作,更真实地倾听群众的所想、所盼,征求他们对村内发展稳定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村情底码,研究分析后进原因,取得了村两委班子的理解和支持。其中,西山村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班子成员关系严重不协调,村主要干部长时间不在家,发展滞后,党员发展存在宗族化,群众意见较大,存在信访隐患;岙头村村级班子缺乏战斗力,连续4年未发展党员,80%党员及党支部书记长年不在家,没有办公楼,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针对两村梳理的问题,工作组认真研究,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实施不同的整治措施进行集中破解攻坚,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负责人、工作安排及整治措施,并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坚决打好整治攻坚战。
二、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具体的整顿转化措施
经过细致地调查研究,针对两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后进原因,制定出了具体的整顿转化措施:
一是实行村干部勤政廉政定期谈话。9月份我乡针对后进村出台乡纪委书记定期约谈制度,对两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每旬进行勤政廉政谈话。深入了解后进村村干部思想动态,深化村干部勤政廉政教育,从单向整治到双向协调转变,加强干部监督的同时,加强沟通,理顺村两委关系,加强班子凝聚力,效果显著。
二是学习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集中学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并取得初步成效。组织全体党员集中授课,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思想大讨论活动,建立流动党员信息数据库,落实专人负责帮教制度。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建和谐村风,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
三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战斗力。多次组织村内召开“两委”班子会和党员会,认真分析后进原因,规范了村务运作,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培养发展、党费收缴、党员远程教育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其中岙头村与村干部计划2010年对村“两室”进行了全面整修改造,加强阵地建设,目前已积极筹备资金,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增强了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开展帮扶转化活动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村务活动规范化。按照农村党组织“五好”目标要求,指导村级班子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支部议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例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村务运作,规范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
二是解决村内突出问题。针对前期搜集的主要问题,积极组织协调解决,如西山村山林纠纷、路灯安装、地质灾害整治;岙头村油菜杨梅基地建设、黄坑自然村道路建设等项目,积极协调联系相关部门,积极启动工程建设,稳定了村民情绪,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同时健全了干部、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分包到户,定期联系沟通,及时排查调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护了村内和谐稳定。
三是积极协调资金,改善村内基础设施。积极协调联系相关部门,筹措资金,发动广大村民出义务工,投身村内建设,西山路灯建设、绿化带建设;岙头黄坑道路建设等,两村村庄面貌得到进一步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提高。
通过几个月的整治及帮扶工作,村两委战斗力有所提升,村内一批实事难事得到解决,西山村村级组织涣散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主要干部战斗力有所提高,村庄建设逐步启动;岙头村已有3名入党积极分子列入考察,两村发展思路得到梳理,村内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参建信心有所提升。12月份经过两村村民代表满意度测评,均同意两村按期转化。
第五篇:乡镇整顿后进村情况汇报
****相对后进村整顿工作情况汇报
****辖116个村(社区),总人口21.6万人;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116个,其中村级党委7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100个;农村党员3795名。今年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开展相对后进村整顿工作作为深化“三级联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力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力量对确定的后进村会诊剖析,找准症结,定准措施,分类施治,取得了显著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入扎实开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整合力量,形成相对后进村整顿工作合力
开展相对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现实需要。****是全泰安最大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村居多、人口多,库区、城区、开发区并存,社情民意复杂,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个别村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存在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的问题,造成村里工作长期无起色,严重影响了全街道发展稳定的大局。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按照市委及市委组织部的决 策部署,切实把集中整顿后进村、治理“难点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对照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集中整顿100个相对后进村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对全街道116个村(社区)进行了认真梳理,综合评定,先后排查出相对后进村12个、其中“难点村”4个,充分调动各级力量,集中进行整顿治理。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集中整顿相对后进村工作领导小组,在有关管理区、有关村也相应建立了工作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街道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每名党政领导干部包一个后进村,定责任、定目标、定奖惩、包转化,强化各项整顿措施的落实;同时,积极与市包村工作组对接,利用定期召开整顿相对后进村工作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市、街道、村三级的组织优势,整合力量,齐抓共管,为相对后进村整治工作的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分类施策,因村制宜,着力解决相对后进村突出问题
具体工作中,我们会同市包村工作组对相对后进村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把12个相对后进村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班子软弱涣散的,有5个村;二是信访稳定问题突出的,有2个村;三是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有5个村,按照“一村一策,分类施治,对症下药,逐个突破”的 原则,“调、包、帮、合”多措并举,集中开展了整顿治理工作。
一是“调”。对农村班子不健全、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等涉及班子建设问题的村,采取结对共建、跨村任职、下派任职等办法,对党组织班子进行调整和充实,配强党组织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为尽快转化提高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今年以来,先后对3个相对后进村党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名,支部委员2名,把5名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优秀人才充实进了村党支部,使后进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狄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长期不和,“两委”班子四分五裂,村里的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近期该村村主任违法超生三胎,造成了极坏影响。党工委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做出了对党支部书记予以免职、对村主任依法罢免的处理。在考察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时,党工委了解到该村12名党员中曾有9人先后任过支部书记,目前无合适人选。为解决该村领路无人的问题,我们在充分征求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采取结对共建、跨村任职的方式,组织狄家沟村党支部与高玉铺村党支部联合成立高玉铺社区党总支,由年富力强、群众威信高、熟悉狄家沟村情况的高玉铺村村主任兼任狄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受到了两村的党员干部的一致拥护。目前两村联合组建党总支的方案已经党员大会通过,近期将组织实施。
二是“包”。对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信访案件不断、各 种矛盾较为突出的村,利用市直部门包村的有利时机,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市、街道两级干部联合包村的形式,面对面地疏导群众情绪,缓和干群矛盾,妥善解决各类问题,加快后进村转化步伐。望驾山村因村委会账目未交接问题引发群众多次上访,致使该村管理秩序混乱,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街道包村干部与市直包村部门科技局密切配合,对该村账目进行了详细审核、张榜公布,及时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使该村信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常运转的轨道。
三是“帮”。对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后进村,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帮扶。一方面,从群众最关注、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班子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教育引导村干部开阔眼界,提升素质,树立发展信心。在去年新建7个村办公场所、整修改造11个村办公场所的基础上,今年又突出抓了上马场、西洛等12个村级活动场所的新建和完善,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条件。并从群众需求出发,相继实施了农村公路建设、水利保安全工程、人畜吃水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等民生项目,受到了后进村群众的热烈欢迎,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增强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我们还组织后进村的“两委”干部参加了系统培 训、到先进单位进行了参观学习,教育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公仆意识,切实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创业精神,增强后进变先进的信心和勇气,使后进村干部的精神面貌明显转变,为早日摘掉落后帽子、迈入先进村行列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稠布河村是纯山区村,班子成员思想保守,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街道党工委协同市妇联、团市委等市直包村部门,通过走访党员群众,反复调查了解,帮助该村确立了重新修建村办公室、修建一座便民连心桥、发展大枣种植等六件实事,找准了发展的突破口,充分激发了该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使该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
四是“合”。以探索建立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党建工作格局为目标,结合行政村规模调整,在强村与弱村之间积极推行党组织合并和联建工作,优势互补,共建双赢,推动共同发展。2008年,我们按照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率先开展了村级党组织合并工作,青云社区党委与小泉沟村党支部顺利合并,成立了青云社区党委及下属的清泉党支部,走出了全市党组织合并的第一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合并前,小泉沟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村民致富无门路,各项事业发展十分缓慢。合并后,青云社区党委充分利用党组织坚强有力、经济实力强、发展路子广的优势,先后在小泉沟投资126万元新建了小二型水库,投资28万元修建了环山公路2600米,投资20万元栽植樱桃树、核桃树等3.5万棵,为该村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趟出了路子。两村党组织合并一年多来,小泉沟村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从6000元达到了30万元,增长了近五十倍,村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引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在两村的示范带动下,福田社区与郝家庄村、银河社区与旋崮河村的党组织圆满完成了合并工作,新甫社区党委、明珠社区党委、平阳社区党委的党组织联建工作也顺利完成,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建立村级组织运转长效机制
整顿后进村、治理“难点村”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必须立足于建立民主、规范的村级组织运转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巩固和提高整顿效果。为此,在相对后进村整顿工作中,我们以建章立制为重点,先后健全完善了以“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支部、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民自治、民主理财、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以廉政述职、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两委”定期向村党员群众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工作机制,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强化了对他们的管理和监督约束。同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在抓好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依托街道经管站,分别成立村级集中采购服务 中心和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服务中心,负责街道116个村(社区)的“三资”管理和监督,确保了村级资产管理公开、保值增值,增强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对村级党组织的满意率。另外,我们还按照“双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两委”联席会议、村委会重大事项向党支部请示与报告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使各项村级事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做到责权明晰、执行有据、运作规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近一年来的集中整顿治理,全街道后进村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方面,基础设施由差变好。今年,街道协调市直包村工作组多方筹资90万元,先后帮助后进村硬化村内道路6公里,修复农田水利设施9余处,新安装有线电视2200户,使后进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由慢变快。通过集中进行整顿,各后进村结合自身实际,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选准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好路子,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崖村由于村宅基地管理混乱,引起群众多次上访,致使该村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在街道及市包村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村“两委”研究确定了“推进开发改造、振兴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加快 推进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该村城中村开发改造规划已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有了较大起色,村级管理规范有序,村班子得到了群众的普遍信任。
二是基层组织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开展集中整顿工作,一批后进村软弱涣散班子得到有效治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一些群众反应强烈的纠纷问题、利益问题、帐务问题、发展问题等得到切实解决,进一步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在今年违法建筑拆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生育“三清三到位”活动等重要工作中,各后进村班子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协作,拼搏实干,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南西周村原来村级管理十分混乱,村里财务多年不公开,5名村两委成员因经济犯罪先后依法被批捕,工作处于停滞状态。通过选准党支部书记,配齐配强班子,全面规范村级工作制度,村党支部班子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思想作风明显转变。在世纪花园二期工程等市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中,班子成员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调转架势,真抓实干,全力支持、服务于项目建设,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社会稳定形势明显好转。通过深入解决相对后进村的历史遗留问题,排查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集中开展治安专项行动,相对后进村的社会秩序明显好转,逐渐由矛盾多发村转变为和谐稳定村。万家庄村 群众多次越级上访,反映村干部作风问题、经济问题,造成村里的工作长期落后。街道党工委协调市检察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处理,对违法的原党支部书记依法移交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对违反党纪的党支部委员给予了开除党籍处分,并依照组织程序选拔任命了新的村支部书记,弘扬了正气,化解了矛盾,为该村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开展后进村整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整顿后进村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任务来抓,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后进村整顿任务,推动全街道的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