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工作综述

时间:2019-05-13 08:3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工作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工作综述》。

第一篇: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工作综述

征集编研展览三位一体

——余杭区档案局打造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综述

高建华

摘 要:征集丰富了资源,丰富的资源支撑和促进了编研和展览工作,编研成果形成档案文化品牌,档案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些工作又深化了档案宣传工作。这样,“征、编、展、宣”形成一体化并形成了长效的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关键词:征集 编研 展览 档案文化 新机制

新时期的余杭档案工作肩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光荣使命,认真贯彻《浙江省档案局关于大力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浙档发[2011]32号,以下简称《意见》),设立征集编研科,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为打造与文化名区相匹配的档案强区做出贡献。

1、以征集促编研

1.1、征集老照片并出版《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

2010年,区档案局(馆)联合各部门共同主办了名为“余杭记忆”的老照片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共征集到各类老照片600余幅。通过鉴选,编辑出版《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共收录1911年—1995年间形成的,反映余杭辖区内人、事、物、景的老照片277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向社会征集到的照片资料和馆藏档案中选出精粹,集中展示了余杭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经典图像,为社会公众了解余杭近现代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光影查阅平台,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画册。画册自出版发行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延续余杭记忆、繁荣城市文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彰显了档案的文化属性。该书荣获杭州市档案局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省档案局优秀编研成果二等奖。区档案局积累了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探索出一条好的路子。

1.2、征集珍档并出版《余杭珍档荟萃》

近年来,余杭区档案局(馆)加强珍档征集并深入挖掘馆藏特色档案,形成了规模化珍档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2012年7月开始整理编辑《余杭珍档荟萃》,该书已于2013年10月完成印刷并分发至各镇街和区直单位。《余杭珍档荟萃》展现了区档案馆馆藏珍品,客观简明地介绍了余杭的发展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珍贵的历史档案介绍给读者,较好 1

地发挥了档案的凭证和借鉴作用,是档案馆与社会大众沟通的桥梁,使读者能从中了解余杭档案文化的丰富多彩。

《余杭珍档荟萃》共分“明清拾遗”、“民国旧踪”、“烽火岁月”、“历史新篇”、“珍贵手稿”、“外事纪念”六个部分,入册的档案是根据内容重要、价值珍贵、载体特殊的原则从区档案馆特藏库遴选出来的珍品。本书以档案图片为主,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大致勾勒了余杭数百年的历史轮廓,对外界了解余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读者切身感受到余杭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

1.3、出版《卓氏人物(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

2013年6月,老同志卓介庚(现受聘于区档案馆)撰稿、余杭区档案局(馆)内部出版了《卓氏人物(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塘栖卓氏的史料原由老干部卓介庚同志收集珍藏,内容非常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因古文艰涩难董,人们不易阅读,本书作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塘栖卓氏在明清期间的情况,对这些史料加以通俗的解释,让有兴趣了解塘栖卓氏家史的普通读者也能顺利阅读。当然,卓氏先辈留下的许多古籍,经过翻译,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很难确切地解读出来,其动人的韵味也不容易表达,所以本书也将原文同时照录,请各位有识之士鉴别。本书也是作者在详细阅读塘栖卓氏史料后写下的心得笔记。

2、完成余杭方言建档工作

方言语音建档是“余杭记忆”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13年8月开展以来,通过前期的广泛宣传,全区人民积极响应,各界人士争当语音“发音人”,区档案局通过各镇街的推荐,确定12名“发音人”,然后通过走访测评,最终选出6名来自塘栖、临平、老余杭、瓶窑、乔司等地的最地道、最老派、最正宗的余杭方言语音“发音人”。通过对这些地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由此衍生的说唱、语音故事、戏曲等整理建档,使余杭方言得到系统有效的记录与传承,对于研究历史资料、考证民俗风情、调查方言特色等都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此项工作于2013年12月结束。

3、做好珍贵档案受赠工作或征集地方文献 3.1、接受谭均华先生捐赠

2011年2月,杭州市剧协主席、余杭区文化名人、中国曹禺戏剧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谭均华先生前来余杭区档案馆了解其早年捐赠的手稿、剧作、证书、声像资料等特载档案的保管情况。保管利用科工作人员向他详细介绍了馆库设施的配备情况,并陪同参观了档案库房与珍品陈列展厅。谭均华先生在亲自查看了其捐赠的档案后对档案馆的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并再次向区档案馆捐赠了他近期编著的《洪楩传》、《永恒的瞬间——见证余杭平山农场五十年》等作品,同时他表示今后还将把手稿、作品等珍贵资料捐赠至区档案馆永久保管。

3.2、接受退休干部陈孝生先生赠送家谱

2011年2月,陈孝生先生向区档案馆赠送家谱。余杭区人大退休干部陈孝生先生向余杭区档案馆赠送了他亲自修编的《禹航免涵陈氏族源》、《禹航免涵陈氏宗谱》、《余杭黄湖陈氏家谱》和《余杭范氏家谱》。这些家谱系陈先生历时多年,查考家史,收集史料,亲自整理编订,并出资万元,印刷后送藏有关各方。

陈孝生先生系禹航免涵老四房后代,退休后正逢“国运昌则修志,家族兴则修谱”的大好时光。为了增加对家史的了解、加强族人间的联系、培养亲情、继承中华传统美德,陈先生怀着一种“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子孙”的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续修家谱的担子。在取得老一辈族人的支持下,他开始了艰难的搜集家史资料的工作,不辞劳苦,四处走访家族老人,奔波于各地图书馆。从清光绪十六年(1890)《禹航免涵陈氏族源》中获得了最为宝贵、翔实的家史基础资料,经过数年的搜集、整理,编撰出多部族谱。

这也是余杭区档案馆首次收集到的家谱,对于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馆将不断拓宽档案资料征集视野,积极开展家谱的收集工作,将散失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收集进馆。

3.3、征集到文革时期余杭的老照片

2011年7月,区档案馆从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章胜贤先生手中征集到文革时期余杭的老照片20幅。这些照片拍摄时间为1966年前后,主要内容有:余杭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余杭县职工代表会议、师生赴京参观学习归来欢迎会、农村生活学习场景及文革时期余杭先进人物。

这些照片生动描绘了文革时期的余杭文化背景,真实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馆藏。

3.4、曹人望捐赠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照

2011年12月,塘栖人曹人望先生带来了他于2008年5月拍摄的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照,该照片为多张照片拼接而成,全面、真实、清晰地再现了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自2008年6月起,塘栖运河综保对老街进行改造,此照片拍摄于改造前,为我们保留了老街改造前的历史原貌影像。曹先生表示当时拍摄这一照片是站在塘栖五金批发公司七楼顶上取景的,该大楼已于2010年拆除,故现已无法再站在这样一个至高点进行全景拍摄,此乃该照片的珍贵之处。

3.5、孙祝山先生捐赠了数件实物档案资料

2012年3月,余杭原人大副主任孙祝山先生向区档案馆捐赠了数件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档案资料。

孙祝山先生于1944年入伍,曾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三大战役以及鲁南、江苏七战七捷等十余次著名战役。此次,孙祝山先生将珍藏数十年的实物捐赠于区档案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佩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1948年战时前线的临时党员证、1956年临平镇人民委员会向其颁发的《聘请书》、1957年军人转业证明书

及杭县兵役局的补充信、1958年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余杭县第五届、六届、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余杭县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到通知书等在内的十余件物品。这些物品保存完好,时代气息浓厚,进馆收藏后进一步丰富、充实了馆藏实物资料,为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提供了宝贵素材。

3.6、征集到《刘氏联修族谱》、《镇氏宗谱》

刘武平先生向我馆捐赠《兴邑庙背西隅山下刘氏三修族谱》(卷一至卷六)仿真件、《刘氏联修族谱》(上、下册)仿真,共52册。镇征越先生向我馆捐赠《镇氏宗谱》上下卷,共51册。这也是余杭区档案馆从民间收集到的家谱,对于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馆将不断拓宽档案资料征集视野,积极开展家谱的收集工作,将散失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收集进馆。

3.7、积极征集余杭地方文献

本局多方收集反映余杭地方特色文献资料。2010年以来,区档案馆有关工作人员访求到一批本区地方文献,有《余杭遗韵》、《余杭风俗志》、《余杭民间文化大观》、《余杭古桥》以及《文化塘栖》丛书、《径山史话》丛书、《老余杭文化》丛书等100余卷(册)以及反映各地历史与现实情况的刊物如临平山、塘栖、三白潭、窑山等100余期,为百姓了解余杭历史、品味旧物、传承风俗礼仪、浸润运河文化、禅茶文化等方面充实了内容、夯实了基础。

4、做好固定展览有关工作

固定展区主要通过收藏的历史档案展示余杭的历史文化,共分三个展区,一楼展区展示的是建国六十年余杭的辉煌成就,二楼展区为余杭五千年悠久历史,三楼展区为馆藏珍品陈列。举办余杭历史档案图展,旨在传播余杭优秀文化,继承深厚历史遗产,既为建设余杭品质之城提高文化品位,又为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提供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图展所展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将为推进“美丽之洲、品质之城”建设激发人们更大的热情。

5、做好专题展览工作

专题展览又称临时展览,是指档案部门根据党和国家,以及地区、系统的中心工作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利用重大纪念日配合重大活动按照一定的专题举办的短期展览。

5.1、2011年举办了“余杭记忆”老照片专题展览

集中展示了余杭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经典图像,反映了余杭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发展,为社会公众了解余杭近代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平台,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参观,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5.2、开展“劳模风采”专题展

为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2012年11月,余杭区总工会、余杭区档案局联合举办了余杭区2006—2010年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风采展,展出“十一五”期间我区50位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再现余杭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铭记他们对余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共同谱写幸福和谐余杭的新篇章。

2012年11月15日下午,区档案馆接待了一批参观“劳模风采”专题展的队伍——48位来自塘栖镇的退休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此次,区总工会组织退休劳模参观劳模风采展,让余杭老一代职工体会到脚踏实地、不怕艰苦、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劳模精神历久弥新,新老劳模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荣誉转化为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退休劳模们回忆往昔、展望未来,一致表示,我们喜看余杭的巨大变化,深受鼓舞,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5.3、举办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

为更好地了解余杭传统商贸发展历史,深入挖掘“老字号”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内蕴,倡导诚信经营,弘扬商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档案局(馆)与浙江省老字号协会塘栖会馆联合举办“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该展览选取了28家传统商贸企业,其中5家为已荣获“浙江老字号”的企业,23家知名老店,这些企业年代悠久、现存资料丰富以及准备申请省市级老字号企业,重点展出历史图片、实物及相关工艺道具流程,老字号创始人有关情况介绍,老字号背后文化故事挖掘等内容。“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从2013年11月1日开始到2014年4月结束。

总之,征集丰富了资源,资源的丰富支撑和促进了编研和展览工作,编研成果形成档案文化品牌,档案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这些活动又深化了档案宣传工作。这样,“征、编、展、宣”形成一体化,互相依存、共同提高。相信:余杭区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必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作者简介:

高建华,杭州市余杭区档案局,副研究馆员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主题展览 情况书面报告

2011年7月21日温江区旅游局党务分管副局长解晓红和一名党务干部参加了区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城乡一体化—成都市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参观活动,7月22日旅游局党组立刻安排部署,7月26日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城乡一体化—成都市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在参观后赴锦江区红沙村实地考察,并开展以‚做试验区建设的明白人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明白人‛为主题的座谈讨论。

五大展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都实践‛,到‚以‘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享有充分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到最后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通过文字、图片、图表、实物、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生动介绍了了8年来我市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全体党员看到了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系统的方便快捷详实;看到了到今年65岁的温江农村居民冯进华激动的拿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看到了新津县水乡兴义镇乡村规划师熊佳祥在现场研究规划方案;看到了锦江区红沙村星级农家乐被立体展现;看到了邛崃油榨乡马岩村财务监督的‚五瓣章‛;看到了西部量产第一款液晶屏、虹视OLED头戴显示器、IPAD2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电子产品在高新西区集合“会师‛。

在赴锦江郊区“三圣花乡”的红沙村花乡农居时,全体党员深刻感受到自2003年以来,红沙村通过城乡统筹城乡改革,不征

地、不拆迁、农民就地变市民,农村也就地变为了城市的发展。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纷纷表示《城乡一体化――成都市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是全面、系统、直观的学习了解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生动教材,通过这样的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交流讨论,对我市统筹城乡改革有了更为系统、清晰的认识,更进一步增强了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家表示,要将这次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融汇到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做好温江区旅游产业发展、社会民生、新城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把温江区建设成为“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更大的产业支撑。

第三篇:档案编研工作

档案编研工作

一、档案编研工作含义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的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工作。主要包括编纂公布史料,汇编现行机关档案文集,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汇编档案文献,编纂和公布档案史料;

 二是熟悉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 三是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

 档案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为主要目的。

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实质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加工和编排的过程。 编研工作在档案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手段,工作的主要物质对象是档案文件。在选题、选材上应以馆(室)藏档案为对象,否则编研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

编研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论内部发行或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参考资料都应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质量要求:

(1)政治上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指导编研工作。选题和选材应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史料上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编研工作正确地反映历史,保持本来面目,不溢美、不隐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史实失真。

(3)内容上的充实。要求内容丰富、材料充足,有骨有肉。

(4)体例上的系统性。把档案材料按照内在的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内容条理系统、上下贯通、合乎逻辑,不能前后重复。体例统一、结构严谨。

三、常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及其编制方法:

档案编研成果作为档案参考资料,是根据一定题目,对有关档案内容进行研究,综合编写的系统材料。他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根据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会议简介等。

1、大事记: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一种档案参考材料。大事记可以从纵的方面了解一个单位各时期的大事及其发展过程的梗概。给查找档案史料提供线索。可以检验档案室收集是否齐全。 结构:

大事记一般由题名、正文组成。正文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它又包括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此外,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长短、年限长短等情况,还可以设置前言(或编辑说明)、目录、概况、附录(包括注释、材料出处、图表等)。

 编写要求: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大事记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件,正反两个方面材料,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2)大事突出,要时不漏,小事不要。要立足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大事指影响较大,涉及范围广,事后影响较久或性质重要的事件。大事、要事的标准,要根据所编大事记的题目来定。

(3)以时为序、逐条排列。任何事件都在一定时间里发生,因此每一件大事必须写明年、月、日,对时间不详或不准的要考证准确后,再按序编排。

(4)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时一条,不要数时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应前后照应,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

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等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一般不加评论。

(5)选材范围要恰当,既要总揽全局,又不能大小事一起罗列。机关单位大事记的选材范围主要是:

1、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

2、本机关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

3、本机关重要的决定、决议、规划、部署以及发布的重要文件;

4、本机关机构的设置、撤销、体制的调整、职能和隶属关系的变化;

5、本机关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奖惩;

6、本机关完成的重大任务或科研成果;

7、上级领导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和检查活动;

8、本机关及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

9、本机关参加的外事活动;

10、本机关主办或协办的重要活动;

11、本机关及所辖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及其活动情况;

12、本机关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13、本机关干部职工受重大党政纪律处分与刑事处分;

14、报刊、电台、电视台关于本机关情况的重要报道;

15、其他重要事件。大事记

×××人民政府××年9月份大事记

9月8日 市委、市政府庆祝第×届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召开,有关领导××、×××、×××、×××出席。

9月9日 ×××市长向全市教师发出公开慰问信。

9月13日 第十届市运动会召开。

9月28日 ×××国家×××领导人来访。9月30日 市政府召开新闻监督座谈会,主要议题是研究部署新闻系统加大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

 2、组织沿革:

系统记述一个机构、地区、行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职能与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组织沿革具有现实参考和历史凭证作用。对于开展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行政区划、建制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人事任免经常发生变化,形成大量档案材料,分散在不同、全宗中,而编制组织沿革,就能较好地解决利用问题。

组织沿革的主要用途是:

(一)便于各级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查考、研究本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指导当前工作;

(二)为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

(三)在档案工作方面,可为编写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以及全宗指南中的立档单位沿革简介提供系统的材料,对于档案人员熟悉立档单位情况,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提供利用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1)组织沿革内容:

 地区历史概况、行政区域、建制变更;机构名称演变、建立撤消或合并的时间、原因、隶属关系、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领导人员的任免;人员编制;编制的扩大与缩小;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办公地址迁移等。(2)组织沿革五大要素:

    一是单位性质和主要职能; 二是隶属关系; 三是人员编制;

四是内部机构设置;

 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3)组织沿革体例:

体例是指材料内容的结构、表达形式及材料编排的层次和顺序。组织沿革的体例大致有四种:

 第一种是编年法。即按年代顺序,逐年编列出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主要领导成员。这种体例的表述包含年代——系列(包括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两个层次,适用于组织系统经常变化的单位。但是,一般单位的机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每一年都编列出单位内部所有机构和主要领导成员,会造成内容重复。

第二种是系列法。即以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对每一个机构及其领导成员的沿袭变化,按时序进行系列编写。一个单位有多少机构,就相应地设多少个系列。这种体例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个组织体系和每一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沿袭变化的历史线索,适用于组织系统比较稳定的单位。但是绝对稳定的单位是不存在的,当组织系统发生重大变革时,用系统法就很难处理。

第三种是阶段法。即根据单位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把单位的历史分为若干自然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采用以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为主线的方法进行编写。这种体例包括阶段——系列两个层次。阶段法体例保留了编年法以时为序的原则和适应多变的优点,兼取了系列法以系列为主线,脉络清楚的长处,而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 阶段法的优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 ⑴内容比较完整,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成员以及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反映;

 ⑵形式比较灵活,不论单位大小都可以根据自身重大变革的环节,自然地划分出单位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 ⑶整个单位在各个阶段的组织体系一目了然;

 ⑷通过划分阶段,单位各方面的沿袭和变革的历史线索清晰可辨。

我将重点介绍阶段法的编写方法

 第四种是问题法。即通过对单位自身组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系统的研究,抓住主要特点,结合读者了解和查考的实际需要,把单位自身各方面的沿革情况分别列为一个个问题,然后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记述。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以问题作为安排组织沿革正文结构的基本线索和首要依据。问题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问题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采用问题法,首先要明确列出问题,而问题的确定,则要根据每一个单位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读者利用的需要,有的放矢。在具体编写时,对每一个问题的结构安排和记述形式也可以灵活处理。较简单的问题,可用单层结构,直述其事;复杂的问题,则可采用复式结构,在大问题下再设小问题,或者再分若干阶段,或者再设若干系列,最后才分别具体记述。

(4)阶段法组织沿革的结构、形式及有关问题的处理

1、结构

阶段法体例的组织沿革由总题名、总序、目录、正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下面按编写程序逐一介绍:

⑴总题名。包括标题、起止时间、编者。

如:

×××局组织沿革

××年×月——××年×月

×××局档案室编

总题名可置于封面、也可不用封面而置于全文之首。

 ⑵总序。置于第一页,目录之前:如不设目录,也可置于总题名之下,正文之前。要说明编写目的、体例、材料来源,本单位的性质和主要职能及历史沿革概况(概述几个阶段)。

 ⑶目录。置于总序之后、正文之前。每一阶段单位名称加起止年月为一条目。如有图示、表格,条目上应注明附图、附表或单设图、表条目。单位时间短、阶段少的也可不设目录。

 ⑷正文。按阶段先后编排。每阶段内容及顺序是:

 阶段名称。置于每一阶段之首,写出该阶段单位全称,注明起止时间。

 小序。置于阶段名称之下,说明该阶段本单位起止的背景、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编制及其他有关问题。

 组织系统。置于每一阶段小序之下,按工作性质、重要程度依次编列机关在这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并分别写明起止时间、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领导成员。置于每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之下,按职务高低编列其领导成员。同等职务的,以任职先后为序排列,并分别注明每个人的任期。⑸附录。有关图表、照片等,可作为正文的补充,附于有关内容之后或整个沿革之后。

2、形式:

 阶段法组织沿革的表达形式有三种:文字叙述、图示和表示。 ⑴文字叙述。分阶段,按顺序编写,各阶段均应反映出五个要素的内容。 ⑵组织系统图。分阶段在组织机构为主线绘制系统图,一个阶段一个图。

 ⑶组织系统表。分阶段列表,以五大要素为纵栏标题,各机构名称为横向标题,一个阶段制一表。

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文字叙述的形式,有些机关也可采用图示或表示形式。为了增强参考资料的直观效果,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图示和表示为辅,三种形式结合使用。即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用文字表述,其他要素可用图、表表示。在采用图示的表示形式时,应按机关的不同阶段分别绘制。图表可分别插入各阶段文字叙述之后,也可集中附在全文之末。总之,组织沿革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或图表的形式,也可以图文并用。在编写中宜文则文,宜表则表。通常对历史沿革、主要职能任务用文字叙述,机构、人员变化用图表,这样既能减少篇幅,又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关于同一阶段内机构和领导人员变化的处理

在编写组织沿革时经常会遇到同一阶段内出现机构的撤、设、分、并和领导人员发生变化。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加以处理:

 ⑴续补加注。对于新设机构,可跟在原有机构后面,注明起止日期,如同一机构领导人发生变化,应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期。 ⑵撤减加注。如内设机构撤销,可在该机构起止时间后注明其撤销后的归属。 ⑶分设和合并加注。如有一个内设机构分为多个机构或由多个机构合为一个机构,应先列出原来机构,注明何时分设或合并,然后排上新的机构。 ⑷更名加注。如内部机构名称发生变化,应采用新名称,并注明原名及更名日期,再注明起止年月。(5)组织沿革的续编工作

历史总是在发展,当我们编写了过去的组织沿革后,机构、人员、体制又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对许多机构(单位)来说,都有一个组织沿革的续编问题。

组织沿革的续编有两种方法:

1、逐年续编。即把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领导成员情况逐年加以整理、编印,其编写方法基本与编年法相似。有的单位则采取每年编年鉴的做法,把编写组织沿革作为年鉴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分阶段续编。一些机构不大复杂,但比较稳定的单位,没必要每年都续编组织沿革,可以按一定阶段进行续编。阶段的划分仍以机构人员的自然变化为准。

3、全宗介绍

 全宗介绍又称全宗指南,就是以某一全宗为对象范围,以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和揭示档案馆(室)所保存的各立档单位及其档案的内容和成分等情况的一种报道性材料。由封页、正文、备注三部分组织。其结构形式如下:

封页

包括全宗介绍名称、时间、全宗号。

正文

a、全宗构成者沿革

b、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c、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备注

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1、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2、时间:全宗构成者沿革应结合时间撰写,和下列内容有关的时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1)全宗构成者成立、合并、改组、更名和撤销时间。

(2)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重要部门的调整、增设、合并、更名、撤销时间。(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变更时间。

(4)其他所有反映全宗构成者重要活动的时间。

3、主要职能

4、隶属关系:

(1)全宗构成者和其上级主管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2)全宗构成者和其重要的直属下级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如有变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5、全宗构成者负责人名录:全宗构成者正副职负责人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6、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各历史阶段演变情况。(1)全宗构成者内部以及机构的名称。

(2)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正职负责任的姓名、职务、任期时间。(3)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

(4)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中重要部门的增设、调整、扩大、合并、撤销情况及内部一级机构在各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

7、其他

(1)涉及全宗构成者的重大事件和对全宗构成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2)全宗构成者改组和撤销的原因。

8、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构成者主要介绍其姓名、别名、生卒年月日、籍贯、职务、职称、主要业绩、荣誉称号及简历。

三、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

1、档案的数量及保管期限; 

2、档案的完整程度;

3、档案的利用价值及鉴定情况; 

4、检索工具的配置情况; 

5、档案的整理情况。

四、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方式:按组织机构介绍;按问题介绍;以其他体系分类的档案全宗,应根据该全宗分类的特点结合问题介绍。

2、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一般方法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一般应使用综合概括的方法介绍。介绍内容包括:  A、反映全宗构成者基本职能和主要活动方面的档案。

 B、反映全宗构成者每个阶段中心工作或特殊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C、馆藏年代久远和特殊载体的档案。

(2)需要专门说明的档案按下列方法介绍:

 A、指明该档案文件的名称、责任者和文件形成的时间。 B、列出该档案文件的检索要素。 C、对其档案文件内容单独介绍。

(3)一般性文件介绍不使用引文,特殊性文件介绍如需使用引文应符合下列条件和原则:  A、引文有助阐述文件的内容实质。

 B、引用原文时不详细转述文件中叙述的事实和事件。

(4)和全宗构成者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上级文件不作介绍,必要时只作简要交待。 《基础数字汇集》是以数量特征反映一个地区(机构、行业)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材料。它不是各种统计表的简单合订,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关的统计数字汇编而成。它是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作为综合分析的依据和参考。但是,这些数字分散在各种统计表、总结报告、计划等文件中,利用不方便,经过加工整理方便利用。要注意目的性、真实性、对应性、可比性。

 《基础数字汇集》形式:文字叙述、图示、表示三种。

▲文字叙述:类似总结报告中的基本数据分项介绍部分。她由标题、前言、数列、说明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汇集的名称,概括所反映的内容。

前言,概括所反映的主题及主要方面,涉及的空间范围和起止时间,统计的依据和完整情况。

数列,包括一是统计对象,即数列标题;二是时间和空间范围;三是统计指标,即统计对象所含的各个方面;四是统计数值。

▲图示法:主要利用坐标图形反映、标示统计数字。

▲表示法:及利用统计计表格登录、标示统计数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形式。它由总标题、横向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横行标题是横行数列组的标题,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统计指标的名称,写在表的上方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与纵栏的交叉处,任何一个数值的内容均由横行标题与纵栏标题所限定。

 基础数字汇集的结构

 基础数字汇集一般由题名、序言、正文(表格)等组成。

 基础数字汇集的题名构成:单位或地区的名称﹢数据汇编的内容或专题﹢基础数据汇编三部分组成。如:《南开区华苑街道基础数字汇编》、《南开区华苑街道计划生育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序言:主要介绍编写该数字汇编的目的、作用、主要内容、时间跨度和数据分析等情况。序言应放在正文的前面。 正文(表格):基础数字汇集的正文大多采用表格式或示意图方式,可以将每年的数据汇成一表,逐年续表。也可以将各年的数据汇成一表,以便比照。 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写要求

 1.选择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制内容,应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根据领导、主要科室和重点工作的需求来编制,应具有使用价值。 如:《十八里店乡社员宅基地审批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2.基础数据一般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起止年代尽可能长远。 3.数字要准确可靠,不能估算。

 4.表式清晰、图形准确、规范、示意性能好。

▲《重要会议简介》扼要介绍重要会议基本情况的史料性参考资料。为召开同类会议提供借鉴。正文内容包括:按届次或开会时间先后,分别依次介绍会议名称、及时间、地点、主持人或主席团的组成;参加人员、会议的开法和议程;决议和决定、选举或讨论结果,及其他应介绍的情况。

第四篇:隈研吾展览感想

之前从没听说过隈研吾,大概是我太孤陋寡闻。今天的展览,介绍了他的经验和设计标准,主题为在建筑内部分享当下社会逐渐普及的SHARE HOUSE概念。最为突出的当属隙间为家的设计,在结构合板上打口,令其互相咬合是结构成立,且不说艰涩难懂的设计理论知识,空间的构造让我惊讶不已,怎么会有人想到把独立空间分享出来,在墙与墙的间隙中寻求公共空间.这种回归自然的乌托邦让现实主义的我动摇了。他是个富有情趣与生活智慧的人。看得出这次的展览作品都有着简单大气的外观和“透气”的内部构造,多用马赛克和结合合板的各种连接做出不一样的效果,就连我这个还没入门的新人都能体会到他独特的分割,而被他所震撼。在向他提问的过程中,他津津乐道小事这一细节让我明白,建筑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要观察周边的事物,结合整体的需求,最大程度的让建筑物与当地当时当代融合。这不仅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需要经验,明锐的洞察力与一颗乐观的心。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挣钱的项目,你通过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提高自己的修为,不断造福于他人。

第五篇:教学研一体化

教学研一体化: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走向纵深的有效途径

——关于胶南市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一、胶南市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性指导原则。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主导价值观,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胶南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主要矛盾,及时确立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在工作中突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为实现胶南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这“三大重点”,通过完善和创新教育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不断促进全市教育的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

(一)强化统筹发展,教育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促进教育公平的难点在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是完善统筹教育投入体制。把人民群众意愿作为谋划教育发展的先导,把政府推动作为加大全市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的主要手段,把维护教育公平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建立起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一是从2004年起率先实现城乡教师工资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二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率先实施全 免费义务教育,95%的镇成为“青岛市义务教育示范镇”。三是不断完善以政府统筹为主导的帮困助学长效机制。四是逐步完善农村学校的服务保障体系,在2005年统一为农村学生配设了班车、实施了“农村小学喝热水吃热饭工程”的基础上,2007年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二)注重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胶南市按照“一个统筹”(统筹学校规划布局)、“两个倾斜”(投入、师资向村级小学、村办园倾斜)、“三个共享”(建立办学理念、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共享机制)、“四个统一”(实现教学进度、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和评估考核的统一)的思路,将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中心幼儿园与村办园两级管理变为以中心为龙头的一体化紧密型管理,深度融合,规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共创,共同提高,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的 “短板问题”。

一是学校布局建设一体化。遵循“科学、集约、合理、实效”的基本原则,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镇驻地周边村小向中心合并,充分利用中心小学的优质资源;远离镇区的村小向片区内标准化学校、规范化学校合并,进一步扩大其办学规模,提升其办学水平;个别偏远合并不了的村小学校,加大改造力度,切实保证学校达到办学标准和要求。从乡镇学校布局调整来看,调整后各乡镇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形成了下列几种情况:中心与“卫星”型村小(一中心一村小)、中心与互补型村小(中心与村小规模相当)、中心与拖挂型村小(一中心,两处以上村小,中心规模大、村小规模相对较小)。同时,把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与薄弱学 校改造、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有机结合,在全市启动了城乡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三大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所有学校拥有理化生等各类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率先在青岛五市完成学校光纤入校“校校通”工程,网上教研、城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成为现实。胶南市通过对城乡教育资源的科学布局和有效整合,全市小学由2000年的275所调整到现在的85所,初中由35所调整为26所,胶南市各级规范化学校数量、省市示范幼儿园和青岛市一类幼儿园数量均列青岛郊区五市首位,形成了以各级规范化学校和示范学校为骨干的基础教育办学体系。

二是干部教师管理一体化。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队伍管理体制,消除了城乡教师资源配臵的体制性障碍,通盘考虑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臵,促进了全市教师资源的良性流动和均衡化。自2004年起,胶南市连续5年分别选拔骨干教师、教育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等进行城乡交流,旨在充实部分非“热点校”的师资力量,力促教育资源均衡,实现教育公平。交流期间,个人关系不变,工作单位负责交流人员的日常管理及考核。两年后,交流教师仍回原单位工作。随着城乡教师挂职支教与学习制度、城区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优秀教师交流制度和学校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的深入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胶南市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一)建立三级教学研共同体,抓好四支队伍 建立了三级教学研共同体,搭建起了全市教学研一体化的平台。一是建立了由市学科教研员、科研员引领,由兼职 教研员、科研员组成的“市级教学研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进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教材培训,开展全市性的调研、科研、教研,针对全市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活动,培植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二是建立了由兼职教研员、科研员引领,由各区片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城乡教学研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在上级教研、科研部门指导下开展区片内的培训和校际研讨活动,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推广先进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法,推进区片内教学研的均衡发展。三是建立了由市直学校、镇(处、区)中心小学业务干部引领,由全体教师组成的“校本教学研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在上级教研、科研部门指导下开展基于本校或本镇(处、区)实际的校本教学研活动,促进学校内部,特别是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均衡发展。

其次,我们还着力抓好四支队伍,即教研员、兼职教研员、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队伍。抓好第一支队伍,落实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实行教研员联系校制度。我们要求教研员深入基层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和片区教研活动,进行现场研讨、指导,完善学科教研模式,探索总结和推广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抓好第二支队伍,加强对兼职教研员的培训。每学期组织2-3次学习、研讨活动,提高兼职教研员的理论水平和独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强化对兼职教研员的管理和考核,激励督促兼职教研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联片教研取得实效。抓好第三支队伍,定期组织农村小学业务干部进行培训,开展基本功比赛,为他们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拓宽他们的研究视野和工作思路,提高他们参与和指导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能力。抓好第四支队伍,实行教研员“1+1”制度,每位教研员每 学年确定一名学科教师为培养对象,制订详尽的培养规划。实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骨干教师制度。通过名优教师送课下乡、城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覆盖全市各级小学的骨干队伍,促进教研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一体化。

(二)落实五项制度,强化教学研精细化管理 在硬件建设逐步均衡的情况下,困扰村小发展的症结在于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我们从教师的教学常规、学生的学习常规以及教师的备课制度、教研制度、课堂开放制度等五项制度入手,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互动,共同发展。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从课改伊始就实行“全市大集备”制度,在市教研室的统一指导下,实施“一课两备(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两评(自评与互评)、两反思(得与失)”和“二次备课”的制度。落实备课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案、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实行同学科教师教学资源“三公开”--课后反思笔记公开、教学参考资料公开、教学案公开制度。学校业务干部参与和指导集体备课的全过程,优化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效率。另外,我们对学科备课组还进行了捆绑式评价,引导教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集体创优,确保备课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和学校业务干部的服务、指导和研究职能,我们要求兼职教研员和学校业务干部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教师身边的问题出发,开展以问题解决为方向 的专题研究。同时,我们还坚持典型学校和名师教研活动向全市开放制度,教研室每学年组织指导相关学校和教师举行1-2次教学开放活动;坚持中心小学教研活动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向村小开放制度,中心小学每学期至少向村小开放一次,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时对村小的同年级教师开放,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区域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构架教研互动体系,促进城乡教学研深度融合 要实现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就必须建立教研一体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其规范化、科学化、持久化开展。为此,我们在县域范围内有相近办学特色、有共同研究课题的学校之间构架了“校际教学研联合体”或“校际课题协作体”,在全市形成了以学校特色共建、学科同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校或学科多向联合的教研互动体系,实现了课题集中攻关、城乡教师互动参与、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加快了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我们还建立了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一体化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师资,统一下发各项教学教研常规和制度,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安排课程表和各科集体备课时间,统一教研要求和活动时间,统一评价考核制度,实现了村级小学与中心小学教研的深度融合。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和公共邮箱,建立教学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加大教学教研信息交流量,及时发布最前沿的教学教研信息,上传优秀的集体备课成果、教学设计、课件等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的优质资源和研究平台得到了充分利用,网上学科教研群十分活跃,网上交流和研讨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胶南市“教学研一体化”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效果,截止到2009年,全市基础教育在实现“三个率先”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领先”: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胶南市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县(区)市被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二是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胶南市作为青岛市唯一县(区)市被表彰为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效性取得了青岛市领先水平,胶南教育的社会满意度,自从青岛市委市政府开始调查到现在已是第四年,胶南一直保持青岛五市的最好成绩。

三、胶南市推进教学研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层面教学研一体化的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整合 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分别由多个部门负责:①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全市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考核(如新教师上岗培训、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的评定)、晋升等工作;②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中小学“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等工作,虽不负责教师培训,但实际上承担了各学科的教材教法培训、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新课程培训等方面的工作;③教育局教科室负责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服务”等工作;④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等工作;⑤教育局电教装备中心负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装备工作。承担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师资培训与考核、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与教学竞赛(如电教课题评审、电教论文评比、电教评优课等)。

这样就造成了如下问题:一是在观念层面造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二是在操作层面造成了本位主义严重的局面,各个片段都强调自身的重要性,都制定了详细 的标准及细则,有些内容在本质上是重复的,只是角度不同,要求不同,这大大加重了基层的负担,使得基层疲于应付,大大背离了初衷目的。

(二)教学研一体化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下大力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因为“任何时候,改变硬件容易,而改变思想、改变人,却很难”,(《人民教育》2009.23)正如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到“择校”问题时说,择校其实就是择教师、择好教师。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教育思想与理念的现代化。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不是真正的现代化。”(《人民教育》2009.23)

二是要加强创新,探索有效的机制模式。当前的教学研方面存在着重教轻研、重教轻学、重教轻管、重课堂教学轻课前课后、重听课轻评课反思、重点轻面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来探索更系统的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和模式。

四、今后进一步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对教学研一体化的再认识

教学研一体化中的“教”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指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研”指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一体化”指三者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融为一体,以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研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师学习培训和在职发展方式,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后,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已无显著相关,但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 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摘自《教育情报参考》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李作为的文章《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职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而教学研一体化的核心就是强调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紧密结合。

教学研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作用。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学研一体化”是一种典型的问题解决模式。它以“问题即课题,科研促教学”为思路,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引导教师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构建起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在互动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把探索出的方法或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在该模式中,教、学、研是三位一体的,教是目的,学和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是手段,教和研要以学为基础。“研”是途径,教和学的质量要通过研究来提升。

教学研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能够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区域分,教学研一体化包括县域、区片和学校三个层面的教学研一体化;按学段分,包括幼儿园与小学教学研一体化、小学与初中教学研一体化、初中与高中教学研一体化。通过区域性的教学研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人际之间实现深度融合;通过学段间教学研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不同学段之间的深度沟通。这就为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然会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在县域层面加强组织建设和资源整合,探寻教学研一体化的体制

推行教学研一体化的关键和重要保证是建立教学研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在县域层面有两个思路:一是“改革式”的:将原教研所、科研所、进修学校合并为一个法人单位——教研培训中心。二是“改良式”的:实行协调式管理,即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等机构独立存在,按照各自分工,强化教、学、研三者的紧密结合,密切配合。

无论是“改革式”的,还是“改良式”的,都不应当是“1+1=2”式的简单组合,而应当是“1+1>2”式的高效组合,能够真正实现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真正发挥教学研一体化的优势作用。这就需在实践中构建新的工作机制与研训模式,促进教学研一体化工作的有序、高效、规范运行。例如下述“统筹安排,三位一体,循环推进”的运行模式对我们就很有启发。

——统筹安排。建立例会制度,统一工作部署(每两周一次)。各职能科室通报上两周工作,提出下两周工作计划,然后统筹协调汇总,打印出《双周工作安排》,发至各科室和所辖中小学校。这样,有效避免了各自为政、相互冲突或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位一体。即实现教研、科研、培训这三个职能有关处室在工作上的互通。“教学研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培训和教研、科研三种工作形态彼此不分,相互取代,而是三处目标一致,但各有侧重。从纵向讲,“三位一体”互通而不互代。即研训内容互通,但切入点不同;研训方式互通,但 实施策略不同;研训管理互通,但服务项目不同。从横向说,“三位一体”互补而不互替。具体地讲,教研员、科研员和培训员下校联合,但任务不同;资源共享,但视角不同;成果互惠,但目的不同。

——循环推进。具体地讲,教研员重视全区教学工作反思,确定典型问题;科研员将典型问题确定为科研课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成果;培训员将科研成果,通过培训的途径,让广大学校和教师共享,“三位一体”互为条件和因果关系,随着时空变换,链接、交替成一个个循环圈,进而形成螺旋上升、循环推进的工作态势。

(三)在学校层面加强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与区市教学研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对接

学校层面分为市直和乡镇两个层面,市直学校教学研一体化管理体制容易调整,只要由学校校长统一管理,要求把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职能统一起来,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实现实体性的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研训制度。

乡镇学校是教学研一体化的重点所在。在实践中要结合前期的做法,进一步推进“一个统筹”、“两个倾斜”、“三个共享”、“四个统一”的做法,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的“短板问题”。

(四)建立区、片、校三级联动机制,促进教学研一体化成果的最大转化

要总结前期建立三级教学研共同体的经验,完善区、片、校三级联动机制,构建一个扁平化的学习型组织。让全市的教学研工作由“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体化推进”,由“个体引领”转变为“团队引领”,由“自上而下”转变为“纵 横结合、横向联合”。让学校的教学研工作由原来“一校一研”转变为“区域共研、合作共赢”,由原来的“一课(题)一研”转变为“一课(题)共研、多元同构”。让三级教学研共同体在共同研究中深度汇谈,在彼此交流中共同提高,促进教学研一体化成果的最大转化。普通高中要作为一个共同体整体推进,建立普通高中教学教研定期交流制度,促进普通高中的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共同发展;初中、小学要努力打造多个区域,区域内的教、学、研、训、考、评、析要一体化推进,建立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联系区片和联系学校制度,充分发挥区域共同体在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新形势下,教学研一体化要转变观念,转变方式。要同当前教育教学的问题结合,把问题当课题。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加大对课程设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研究力度,突出有效教、有效学、有效管等方面的研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各校校长要带头研究,把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当课题,做研究型校长;要引导教师针对教学实际、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草根”研究,做研究型教师。要形成研究的氛围,形成研究的机制,构建“教学型研训为主体、探究型研训为主导、学习型研训为主线”的研训模式,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教研组成员捆绑考核,打造优秀团队,评选先进教研组,实现由单打独斗向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转变,让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成材的摇篮。

同时,要加大网络教研的力度。建立教育教学信息平台、网络教研平台、学科信息交流平台,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加大对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引导教师制作网页、电 子信箱、撰写教育博客等,提升教研水平,拓宽教研渠道。

下载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工作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工作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档案的编研工作

    浅谈档案的编研工作 档案馆(室)编研工作是以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满足社会利用档案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汇编和出版档案史料,编制参考资料,并参加编史修志以及撰写......

    档案编研工作教案

    第一章 编研工作综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阐述有关编研工作的基本概念,必须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对编研工作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什么是编研工作;编研成果有些......

    中学研训一体化总结

    中学研训一体化总结学校的发展,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校本研训事关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学校教育事业的前途和未来,任何敷衍和漠视都是短见行为。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农村中学,我......

    原研哉展览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设计的设计 原研哉中国上海展 调研报告 姓名:张梓奕 学号:10123432摘要:原研哉,是当下日本最具思辨能力的日本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兼具感性和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最终5篇)

    【论文摘要】档案馆(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而编研工作又是较高形势和较高效能的提高利用的手段,也是档案馆(室)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面临新形势、新体制......

    浅析做好县级档案馆的编研工作

    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是档案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档案馆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档案,利用档案挖掘致富门路,为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

    征集庆祝建党90周年照片展览活动策划书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一.活动名称 “回顾红色记忆”——庆祝建党90周年照片征集展览 二.活动目的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加强广大......

    征集庆祝建党90周年照片展览活动策划书(★)

    文章 “回顾红色记忆”——庆祝建党90周年照片征集展览 二.活动目的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加强广大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心,特举办此次活动。通过回顾建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