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调查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调查
宋宇航 2012081320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艺三班
调查时间:2014/6/9至2014/6/12 调查地点:重庆工商大学 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 调查方式:观察法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是一个既关乎理论探讨又涉及实证分析的时代课题,有意识地将研究内容放在要素、结构、内外关系的诸系统中,把思维对象作为系统去分析、论证和推理,把思维过程作为系统去规范和运思,才能从方法论意义上突出教育对象的分众化、教育内容的当代化、教育目标的层次化和教育形式的隐性化。
道德信仰是指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基础,它既是道德形成的前提性精神基础,又是道德的终极向往即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这里所说的道德信仰,是在解构“道德”与“信仰”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范畴,它可以帮助很好地解决道德行为动机与效果统一的问题。高校作为一种学缘性的生活共同体,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道德信仰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应该说,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应回归生活世界、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塑造,以人和生命为双重坐标的新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敬畏道德信仰并努力使之成为完整的人和生命。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研究应当关注的主要趋势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2]。道德信仰作为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内容,以“应当的应当”引领和把握“是的应当”,它使道德的自律本性得以彰显和成为可能。当前,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很大冲击,特别是功利主义浸染、虚无主义盛行、主知主义滥觞,更让大学生道德教育呈现“去信仰化”倾向。如何有针对性地去提高大学生道德信仰自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制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研究,既涉及道德信仰的分众化研究,又关系到道德信仰的当代性研究,是一个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如何厘清道德信仰的真实内涵和生成路径,使当代大学生从道德信仰危机中摆脱出来,从而赋予当代大学生以真切的人生意义和终极的价值关怀,就成为当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国内近些年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的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主体性的弘扬,注意厘清道德信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关系,关注“教之以知,晓之以理”的灌输式道德知性教育和“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熏染式道德信仰教育,注重从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研究道德信仰的基本内涵、认同原则、生成规律,使大学生从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上潜移默化地积淀道德信仰。目前关于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学科的研究热点,由于各学科的立足点不同,研究过程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这在客观上开拓了该问题研究的新视野,拓展了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罗国杰强调:“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道德教育、道德责任、道德养成、道德自律、道德引导和道德保证的重要性。”[3]唐凯麟强调:“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逻辑起点,要真正能够根据人类道德生活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阐明道德在人的发展和精神完善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人的发展和精神完善的道德机制,指出人的发展和精神完善化的道德目标。”[4]唐代兴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的新存在论思想,认为“人类的全部生存行为都是伦理行为,人类的全部伦理行为都是目的性行为。人总是有目的地追求利益并有目的地限制自我利益追求,无论是从个体人的角度看,还是从群体、社会的角度讲,目的地选择构成其伦理行为的动力。”[5]檀传宝认为:“信仰对道德有论证、聚合、圣化作用,信仰教育对道德教育亦有内在和外在的补遗作用。克服目前德育危机的出路在于确认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从信仰教育的高度构建新的德育理念。”[6]任建东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必须以信仰为基础。道德信仰的生成有着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逻辑根据。从人生角度而言,人生具有有限性、未完成性和创造性,这为道德信仰的生成提供了逻辑前提与基础,从而使道德信仰成为一种必然性的产物。”[7]魏长领深刻剖析了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认为:“道德信仰的价值整合在整体和社会中突出地表现在,有了共同道德信仰,就具有了共同的道德理想,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善恶评价标准。”[8]黄明理认为:“随着社会群体共有的道德价值观的增多,道德信仰的确立也将进入更加自觉、自主和更加巩固的新阶段。未来社会值得人们向往与追求,在伦理上的主要魅力就在于,过去和当下那种太多的道德对立将让位于更多的共同道德追求和道德共鸣(当然不是简单的道德一元化,而是多元自由与理性秩序的辩证统一)。”[9]总之,道德信仰的实现应建立在主体对道德规范及基础的深刻认识和信仰上,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研究应突出教育对象分众化、教育目标层次化、教育内容生活化和教育形式隐性化。
当代国外道德信仰理论流派众多,诸如价值澄清理论流派、逻辑推理价值教育流派、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流派、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流派等,其基本发展趋势是各流派道德信仰理论日趋融合,在价值取向上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育方法上注重隐性德育和道德价值体验。国外相关研究涉及德性论的“实质主义”和规范论的“形式主义”:德性论者认为,道德之为道德,主要在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只有具有了某种内在的品质,才是一个道德的人,只有道德的人才能有道德的行为。规范论者认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属于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成为或者不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和任何其他人都没有权利干涉个人的这一权利,只要行为方式符合普遍的规范形式就是正当的、道德的。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可以也应当基于自己的内在禀赋去全面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局限于遵循外在行为的普遍规范;作为普遍性的社会规范,道德固然无权为所有的人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整齐划一的模子,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的社会行为的层次上。对于当代伦理学来说,道德的“外化”与“内化”运作过程是两个相互对应交会而又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完整的道德类型学概念必须是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合题选择。所以,我们应把德性论与规范论统一起来,实现从德性到德行转变。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是对大学生进行的以建立具有终极价值道德信仰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对道德理念的认同,促使道德情感的产生、道德意志的养成和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途径之一。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研究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学术界对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非常关注并取得一些成果,忧的是相关研究则大多是从表象问题到具体对策或从工作实践到规范要求,或是研究成果深度不够,缺乏理论支撑,流于“工作总结”“经验体会”,或是研究内容以偏概全、缺乏逻辑,在理论建构、规律把握、学科渗透等方面缺乏全面、深刻、系统研究,这些势必会导致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应放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思考,以“和谐”为基点和主线去深入阐释“道德信仰”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从多学科视角深刻剖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生成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内在必然性和一体同构性,以“和合”观念理性看待个人与社会、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理性与感性的互动交流、利益博弈和心灵碰撞,从应然性、实然性的高度来审视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的规律性与独特性,从方向性和前瞻性的高度来思考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体系性和实效性。道德信仰的哲学反思是研究难点,道德信仰的主体特点与时代特征是研究重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应涉及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概念界定、理性认同、基本指向和实践生成四个方面。
第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概念界定主要解决“道德信仰是什么”的问题:从善良意志的主观需要、认以为真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的客观法则三个维度阐释道德信仰的基本涵义;从道德信仰的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三个方面分析道德信仰的结构模式;从社会之我对个体之我的超越、精神之我对肉体之我的超越、理想之我对现实之我的超越、无限之我对有限之我的超越剖析道德信仰的本质外显;从审美定向功能(道德人格塑造之坯)、精神激励功能(道德行为动力之源)、社会整合功能(道德秩序调控之手)、价值判定功能(道德标准衡量之尺)四个方面说明道德信仰的主要功能。
第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性认同主要解决“为什么信仰道德”的问题:从本体论视角考量道德信仰的共生性发展需要,从人的本性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两个维度论证道德信仰是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种关系和谐需要,以避免人类陷入焦虑的极限、施恶的极限、对抗的极限、增长的极限;从认识论视角考量道德信仰的历时性生成机理,分析道德信仰由感性的自发(初级阶段的“被动式效仿”)到知性的自觉(中级阶段的“责任感驱动”)再到理性的自由(高级阶段的“习惯成自然”)的纵向生成路径;从动力论视角考量道德信仰的共时性张力结构,阐释从道德认知的自选择能力、道德情感的自组织能力、道德意志的自控制能力、道德行为的自超越能力促成道德信仰生成。
第三,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基本指向主要解决“信仰什么样道德”的问题:从道德信仰的自控性、整体性、实践性、层次性四个方面对应分析道德规范的自洽性、完备性、能动性、动态性;运用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回溯推理,反思人类生存利益法则的进化完善——从血缘化到地缘化再到生态化,完成后现代社会的生命主义对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和前现代社会的权利主义的扬弃,明确道德信仰的共生性指向(爱人之心)、互利性指向(奉献之心)、至善性指向(善良之心)、反思性指向(敬畏之心);从约束性、责任性、亲缘性、境界性分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应然规范。
第四,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实践生成主要解决“怎么样信仰道德”的问题:反思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危机的多元参照系,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剖析道德信仰危机(心灵危急和行为危机)的主要表征;分析“应然”与“实然”互动关系,从道德信仰客体的可信之信、道德信仰主体的确信之信、道德信仰主客体之间的信信与共三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的条件创设;从道德信仰生成的文化之维、教育之维、制度之维给出道德信仰生成的基本路径——自然式的默化路径、应然式的教化路径、使然式的强化路径。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亟待创新的重要走向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基于规律性、可操作性和系统化的研究构想,研究课题应采用系统科学方法、文献研究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方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意识地将研究内容放在要素、结构、内外关系的诸系统中,把思维对象作为系统去分析、论证和推理,把思维过程作为系统去规范和运思,尽量进入问题、分析问题、综观问题,力争在各个范畴的相互关联和动态发展中把握理论的真实内涵和完整体系。“信仰的教育和接受的本质特点是要求教育方式的‘体验性’和‘情感性’”[10]。在研究过程中,应以大学生道德信仰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为切入点,认真分析其结构模式、社会功能和运行机制,梳理归纳出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的原则、规范,提出大学生道德信仰认同和实践的基本方略,给出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大学生道德信仰认同与实践的理论支撑和可行对策。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在实质上,是现代社会“人本主义”之“危”和后现代社会“生命主义”之“机”。当代社会是一个全球生态化的和谐社会,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信仰应指向“共生”“互利”“至善”。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文化熏染、教育督导、制度规约等多重路向综合给力来实现完成。社会繁荣期适宜采用文化熏染路径,社会爬坡期适宜采用教育督导路径,社会转型期适宜采用制度规约路径。道德信仰生成问题是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发展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理论难题,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道德信仰认同与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转型和处理道德观之基本问题(“道与德”“义与利”“群与己”)的价值优先性选择,形成正确的“人我观”“群己观”“义利观”“得失观”“道德观”,实现价值层面的和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应以人和生命为双重坐标的新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摈弃人类中心主义和种族地缘主义(前者使人类与自然为敌,后者使人类与自己为敌),敬畏所有的人和生命并努力使之成为完整的人和生命。
面对和谐社会的崭新视域,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重大课题的理论研究创新,认真思考和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的理论热点、关注焦点、实践难点,对当前困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诠释和解答,既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论证,同时又揭示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的复杂境况和可能路向。研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以和谐社会为宏大背景研究大学生道德信仰,以和谐思维深刻阐释道德信仰的和谐本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全景展现道德信仰生成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体同构性,深刻揭示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的复杂境遇和可能路向。第二,从哲学层面阐述道德信仰何以可能,认真梳理道德信仰生成的人性基础、精神渊源、理论前提和现实境遇,在深刻反思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基础上,使大学生道德信仰实现从“实然”描述到“应然”设计再到“适然”生成。第三,从文化、教育、制度三个维度廓清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的有效路径和实践方略。文化层面上,注重古为今用、中西融合,从类同和差异两个方向探讨文化认同的可行路径;制度层面上,理性分析道德信仰与制度安排的历史联姻与现实契合,从机制化、法制化、体系化三个维度廓清道德制度化的实现路径;教育层面上,重点考察教育问题的深层原因,深入分析矛盾焦点的理论根源,从内容整合、模式联动与层级衔接三个向度提出道德信仰教育的合理路径。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
暑假的作业是对社会进行调查,我调查的题目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在此我对村里所有大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的结果,访谈的信息及搜集的其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地,并不存在所谓的“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但是也要清醒看到,部分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等。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主流是积极的。在调查过程中,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主流是积极的,多数人对马克思信仰是坚定的,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的看法时,大多数人独否定回答。
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感兴趣。他们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越来越明白了,因而认为理论学习有一定效果,在对“三国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上,同学们都是赞同的。
经过调查,我认为多数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拥护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下,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社会条件下,同学们认为应该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国有企业改革是要“让国有企业增强实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同学认为是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现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所谓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了,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我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存在着共产主义思想淡化,信仰多元化倾向。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的看法时,有个别学生作出肯定回答,而有人表示“说不清楚”。
又比如,存在着以非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倾向。主要表现是:(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割裂和对立起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种套活,仅仅是作为口宣传之用;(2)以非科学态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地位。部分同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缺乏正确的理解,甚至有少数学生不知道“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再如,存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及基本内容认识不清楚的倾向。有时学生甚至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前途持怀疑态度。根据一教师反映,有相当一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一些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认识模糊。在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的认识上,有的学生弄不清楚中国特色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还有的同学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有同学还提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主要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那么,我们现在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性“资”还是性“社”?尤其是在全球化思想的冲击下,对社会主义于资本主义是否趋同这一突出问题,就有个别学生认为趋同论正确,也有学生认为说不清楚这说明,在一些学生中关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混论的。
调查中发现少数学生中存在着政治意识淡漠的倾向。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本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大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不坚定,不明确。列如,对于社会多样化发展条件下,是否还应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就有少数学校认为“说不清楚”;
而对于“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管理阶层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不是先进的,不再是国家的主人了”的观点,有些学生表示赞成,因为国家的主人是公务员,是官员。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看,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如调查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帮助不大,没有什么用处。诸如此类的认识,极大地阻碍了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和理论思维地培养。从客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如发展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腐败现象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是我们青年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动摇,信仰挫失。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中,不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一些马克思理论教学和宣传的形式、方式和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落后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学、宣传手段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和宣传中“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戴理论高帽。空话套话多,其结果往往是使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雪峰不够端正,形式主义比较重。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不适应,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与形式和任务的发展不适应;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相对来说受到重视不够,民间舆论往往把从事理论教学教师看作“万金油”甚至认为专业能力不行才去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给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4、相关的教育管理机构不到位,多年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大专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
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制定相应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同时又有社会实践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下优秀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取教师队伍,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去。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道德情况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况调查问卷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我们设计了此问卷进行调查。
首先非常感谢您的配合与帮助,请按实际情况回答以下问题,我承诺绝对不会泄漏你的信息。谢谢!
1.乘坐公交车地铁,你也很想坐着休息,却看到了老弱病残孕妇这类人,你会怎么做?
A.毫不犹豫乐意让座;B环顾四周,没人让座时会主动让; C.即使内心很不愿意,但还是会让座;
D 坚决不让座。
2.闯红灯是司空见惯的行为,你如何看待大学生闯红灯?
A.赶时间,可以谅解;B.没车的时候,无所谓;C.不道德,应该遵守交通规则;D.不加以评论。
3.你认为决定青少年社会道德意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社会环境; B.家庭陶冶 C.学校教育; D.舆论导向。
4.诚心为人之本,请问你如何看待大学生考试作弊或替考现象?
A.强烈反对,那样有损大学生形象,破坏考试的公平是不道德的;
B.应试教育的弊端,此现象可以理解; C.我不赞同,但别人我不加评论;D.我无所谓,个人需要。
5.你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
A.蛮不错的,有品位;B.视而不见,对上面的东西不感兴趣; C.没什么大不了的;
D.在公共财物上乱涂乱画,太没公德心了。
6.你是否会在背后骂老师?
A.从; B.偶尔会; C.经常这样做。
7.您对学校里的占位现象怎么看?
A.很讨厌,自己从来不这样子;B.允许,但不赞成; C.自己经常这么做。
8.您是否会在课堂上大声说话?
A.从不; B。偶尔会; C.经常有这种行为。
9.你在网上聊天时注意文明用语吗?
A.非常注意; B.不太注意; C.不注意;D.其它。
10.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否重要?
A.很重要; B.比较重要; C.无所谓。
11.你认为大学生道德缺失主要在哪方面?
A.小节(如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等); B.基本道德(不守信用,考试作弊,中伤他人等)C。严重的道德失守(如违法乱纪等)D。其它。
12.你认为造成大学生道德缺矢的原因有哪些?
A.大学开放的环境; B.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出了问题; C.其它。
13.你身边大多数人的道德追求是什么?
A.真善美; B 美与丑并存; C 邪恶之美。
14.当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怎么做?
A 阻止; B 抱怨; C 逃避。
15.对于多起大学生开车肇事事件,你有何看法?
答: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道德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道德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是想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此问卷仅供学习研究使用,我们对您的配合表示深切的感谢!
1、您认为现在大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做的怎么样?
A 很好B 一般C 较差D 说不清楚
2、你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吗?
A 很严重,必须杜绝B 比较严重C 很少,可以忽略D 说不清楚
3、在处理你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时,你的原则是:
A、先人后已B、利已但不损人C、先已后人 尽量兼顾D、只要利已 不顾他人
4、你在食堂买饭时会排队吗?
A 会B 不会C 人多就想方设法插队D 人少就老老实实排队
5、你在食堂吃完后会将餐具放到回收处吗?
A 会B 不会
6、您觉得大学生道德缺失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多选)
A、强调自我,忽视他人B、功利性强,缺乏理想C、社会责任感淡薄D、公德素养低E、亲和暴力、色情、赌博F、其他(可列举)
7、您认为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要求下降B、学校、家庭道德教育的缺陷
C、社会风气的侵染D、其他(可列举)
8、进入图书馆之前,你会如何处理手机?
A 把音量调小B 开静音,调成振动C 不做任何处理
D 我从来不带手机进图书馆
9、您会不会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
A 经常B 偶尔C 不会D 没注意
10、您如何看待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人士让座的行为?
A 值得学习,我也会做B 值得学习,但是我不是每次都做
C 没什么值得提倡的D 未注意
11、在你的心目中,一个人做到怎样的程度就算是有道德了:
A、正直正义的人。
B、只要不做坏事,做好自己本分工作的人就是了。
C、有良知就行了,谁还都能那么善良实在呢。
D、其他_____
12、你认为目前你周围大数人的思想追求是:
A、利己主义B、功利主义C、拜金主义D、为国家做贡献
E、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F、不知道
13、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有文化,没素质”的观点日益流行起来,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A、社会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了,环境导致
B、大学生盲目扩招,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
C、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14、如果有献血车到学校,你会积极献血吗?
A会,觉得那很有意义B有相熟的人一起就会去,一个人就要考虑考虑
C偶尔会去,考虑到献血有利于自身健康D不回去,挨痛又不讨好
15、您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意思?
A 父母的言传身教B 良好的学校氛围及思想道德教育
C 社会上积极的影响力D 自身的完善与修养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调查问卷
1.您所在年级: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2.您的性别是:
A 男B女
3.你现在所学的专业是:
A自己选择的B别人帮你选的C自己随便选的D凭高考分数选的 E其它
4.你对自己的专业了解么?
A一开始就完全了解 B有一定了解,现在通过学习更了解 C只有模糊的概念D不了解
5.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喜爱程度 :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6.你大学四年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专业知识B提高自身修养 C拿文凭证书,容易找工作D交朋友 E其他
7.对于你来说,大学学业和社会活动哪个更重要?
A大学学业B社会活动
8.关于所从事的职业,首要考虑的是:
A酬薪待遇B社会地位C兴趣偏好D发展前景E国家需要F其它
9.进入大学前是否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A是B否
10.进入大学后,是否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A是B否
11.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
B抱着乐观的态度,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
C失去的追不回来,就干脆混到底(鸵鸟型)
D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何处着手
E觉得国内没什么发展,想去国外看看
F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有意义的G其他
12.对于是否给自己树立追求目标你认为 :
A 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
B应该要树立,但现在还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
C已经树立,会使自己更加努力
13.你认同下面那些观点:
A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C但尽人事,各凭天命
D只要努力过,就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得失
E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4.你认为下列哪种人生才算是成功的:
A 家庭美满B事业成功C 腰缠万贯D不求闻达,只求奉献于社会 E其它
15.你是否考虑过具体的人生追求,是否计划实现?:
A考虑过,计划过B考虑过,没有计划C考虑过,不知道怎么实现D没有考虑过
16.你有着怎样的人生追求,追求达到什么水平?
A金钱B事业C家庭D权利E名声F自己的理想G其他
17.面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你怎么想?:
A坚信可以实现,我会努力B怀疑自己能不能实现,但会尝试实现
C认为那是天荒夜谈,置之不理
18.实现人生目标,觉得最缺乏什么?:
A资金支持B人脉关系C学识能力D恒心与努力E尚不清楚F其它
19.同时作为人生的追求,你更愿意物质上的满足还是精神上的满足?:
A物质满足 B精神满足 C寻求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的平衡 D不清楚
20.你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 :(多选)
A好好学习B多交朋友C恋爱D打工赚钱E发展兴趣和能力
F寻找信仰G发展人生的意义H其他
21.激励你奋斗的主要原因:
A金钱B自我价值实现C父母不容易,尽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D为国家的发展 做贡献E其它
22.你觉得下那些事情最让你消沉:(多选)
A感情受挫,来自恋人的伤害B没有成就,事业受挫
C人情冷淡,孤独,不被人理解D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
E其它
23.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会:
A被亲友的态度影响B遇到困难会想退缩C坚定信念勇往直前D其它
24.你了解什么是信仰么?:
A不了解B一般 C了解
25.你是否有信仰:
A没有B有
26.你的信仰是什么:
A无神主义B基督教C佛教D道教E儒学F其他
27.作为中国的大学生,你是否认为追求崇高信仰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A是B否
28.你认为信仰对你现在或者将来人生带来什么影响?:
A提供行为想到B价值观的一部分C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D没影响E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