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医病理学在医疗纠纷处理与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及地位 (法医与医疗纠纷)
法医病理学在医疗纠纷处理与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及地位
(法医与医疗纠纷)
姓名:布沙热木·帕尔哈提 学号:P081412867
班级:医学院09级临床(1)班
法医病理学在医疗纠纷处理与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及地位
(法医与医疗纠纷)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加上社会因素、舆论因素等影响, 集中表现为医疗纠纷数量不断上升, 纠纷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已严重干扰现有的医疗秩序, 甚至危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法医病理尸检就是通过尸体解剖, 对死者查明死因, 为医学司法鉴定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 对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起到积极作用, 因而病理尸检在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就愈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法医学;尸检;医疗纠纷;司法鉴定
【正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法制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而病理尸检在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就愈显得至关重要。从医疗纠纷鉴定人角度研究医疗纠纷,为相关机构防范医疗纠纷提供思路。医疗纠纷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般采用诉讼方式解决。法医在医疗纠纷的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医疗纠纷鉴定中要判定诊疗行为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后果,判定诊疗行为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判定医疗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地进行死因分析和证据的取舍认定等问题都在法医学鉴定中得到解决。
一,医疗纠纷概述
医疗纠纷通常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发生的医患纠葛,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司法机关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纠纷案件[1]。医疗纠纷的产生是以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人民法制观念的增强;医疗费用日益上涨和病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医疗服务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法制意识的提高,患方要求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许多医疗纠纷问题只有通过法医学鉴定才能处理。
二,法医医疗纠纷鉴定中常见的纠纷原因(1)医疗技术水平不过关
少部分医务人员满足于现状,对本专业先进技术掌握不足,不深入了解医学新理论及新诊疗方法,不能以动态观点了解、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国内外研究也显示技术水平过低是医疗差错产生的主要原因[2-3]。(2)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医疗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尝试性、结果不确定性,但由于其主体面对的是人,从伦理道德与国家法律意义上讲,要求医疗行为要追求最大的安全性,从而医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一个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才能胜任医疗工作。有许多医疗纠纷是因为医务人员责任心不足发生。(3)医患交流不畅
分析我国近年来医患纠纷的原因,医患沟通不畅引起投诉和纠纷的占26.9%~70%[8]。患者一般缺少医学知识,不能正确对待疾病,对治疗结果可能期望过高,对某些疾病出现并发症不能理解和接受。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耐心,对患者服务不周到,对患者疑问解释不到位;对应该履行的告知义务的项目、类别、方式、要素缺乏系统认知,因此一旦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就会寻找医疗中的不足或缺陷,主张自己的权利提起医疗纠纷诉讼。
三,法医如何判定医疗纠纷
(1)判定诊疗行为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后果
通过体格检查、审阅病历、辅助检查、询问情况等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明确患者的病情,包括内在因素引起的各种疾病和外在因素造成的损伤。同时明确患者目前的状况,包括死亡、伤残、组织器官损害、病情加重、精神损害、最佳治疗时机丧失或减少、治疗时间延长以及疾病是否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等。(2)判定诊疗行为是否存在医疗过失
医疗过失是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违反必要的注意义务,从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伤害的情形。违反注意义务可分为违反具体注意义务和违反抽象注意义务。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诊疗护理常规的诊疗行为是判定是否违反具体注意义务的判定标准。医方对患者进行的医疗活动,是否达到与其资质相应的诊疗水准,是否尽到符合其相应专业要求的注意、学识及技能,是判定是否违反抽象注意义务的判定标准。医疗机构的注意义务依不同的医疗行为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类:<1>一般注意义务: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抽血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放射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义务、麻醉过程中的注意义务、内窥镜治疗过程中注意义务、调剂投药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义务等。<2>特殊注意义务:说明义务、转医义务、问诊义务等。
(3)判定医疗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责任程度及参与度大致分为:直接因果关系,临界型因果关系,间接因果关系,无因果关系。(4)对死因进行正确的分析
在法医学实践中,死亡大多是由一种以上的疾病或损伤及其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所导致的。法医学中按照在死亡中作用力的不同,一般将死因分为主要死 因、直接死因、间接死因、辅助死因、诱因、合并死因等。死因的认定方法是认定法与排除法的结合,对于多种尸检病理学变化,首先以病理形态学变化特点进行死因认定。当同时出现可能参与死亡的多种病理变化时,应综合资料,考虑以排除法为主,分析参与死亡的因素。(5)对鉴定中证据进行正确的取舍认定
证据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在医疗纠纷鉴定中应保证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在鉴定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选择客观性强、法律效力强的证据。病案是记录病人发病过程中接受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及病情发展经过、转归等,因而病案具有证据的关联性。病案的记载必须是及时、客观、系统、完整的,违反此项规定的当事人将受到严肃处理,因而病案具有证据的客观性。由于病案本身所具有的证据特征,使得它成为医疗纠纷鉴定中必不可缺的证据。
四,法医在医疗纠纷中的地位
法医既懂医、又懂法和独立于医疗纠纷当事双方之外的法律地位,可以使鉴定更具公正性;拥有医学知识与法学知识、鉴定学知识使其技术鉴定更具科学性、可信性;法医鉴定结论更加满足和适应司法审判的各种需要,从而使法医介入和参加医疗纠纷鉴定受到司法机关的重视和当事人的欢迎。一方面由于行政处理程序存在固有的弊端,另一方面由于司法鉴定结果认定医方具有责任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4],因此病人多选择司法诉讼程序。
医疗纠纷的法医鉴定就是司法鉴定人员接受司法机关委托,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这种过错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鉴定和判断;同时如果诊疗护理过程中的过错与患者的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则对过错的责任程度是多少等问题进行鉴定和判断。由此可见,在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中,法医的地位显而易见处于主导地位,其提供的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意见常成为法官审判案件的关键性证据。
医疗纠纷中死因鉴定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对病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确保诊断的可靠性, 程序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公平性, 也并不是所有做病理诊断的医师都可以参与此项工作。对法医病理工作者具有更高的要求, 具备法医学和临床病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由于本职业的特殊性, 决定在医疗纠纷鉴定中具有其公正性、公平性,做出的诊断结论, 具有医学司法鉴定中可采纳性的理论依据。
法医病理在处理医疗纠纷事件中, 置于争议双方当事人之外, 处于公平状态中,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当事人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对死者的病变作出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结论, 有利于医疗纠纷或民事的调解与处理[5]。因此, 法医病理学尸检在医疗纠纷与医学司法鉴定中处于重要地位, 也是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
当今, 医疗纠纷的处理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 尤其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 因为经济赔偿数额较大, 有的还涉及相关的刑事责任, 所以, 当事双方对尸体解剖检验特别重视, 其死因鉴定对医疗纠纷的调解与处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五,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1)鉴定时机不适时
鉴定时, 应依据人体损伤当时的伤情及其损伤的后果或者结局, 全面分析, 综合评定。因此在进行活体检验鉴定时, 必然存在鉴定是否适时的问题。(2)检查不全面
在活体损伤检验鉴定中, 作为一名法医除对一般临床检验方法应较熟悉了解外, 对需要做的特殊检查也应有所了解。尤其要掌握对同一种损伤, 多种检测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哪些只能作为参考, 哪些在临床诊断上意义不大, 哪些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只有这样, 遇到具体伤情才能得心应手。(3)不加分析运用医学资料
在法医临床检验中认真审查临床医学资料, 去伪存真, 正确运用资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对资料真实性要全面仔细审查核对, 看各项材料之间能否互相印证, 从而发现有无疑点。对于医院的临床诊断, 要根据伤者的临床表现, 治疗措施、损伤的转归情况, 结合客观检查, 进行综合分析。在活体检验中有的法医同志, 不仔细审查病历资料, 只是简单的照抄。不加分析运用医学资料, 不负责任地简单作出鉴定结论, 必然会影响损伤程度的正确判。
【参考文献】
[1] 刘振华.医疗纠纷防范与应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张益鹄.再论医疗纠纷的法医鉴定[J].中国司法鉴定,2003,41-44.[3] 王有民,张秦初,王文君,等.医疗纠纷法医鉴定33 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4):231-233.[4] 何颂跃.医疗纠纷与损害赔偿新解释[M].第1 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79-123.[5] 程亦斌,迟少宇.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程序[J].中国司法鉴定,2006,(4):36-37.[6] Michalska A,Berent J.Malpracti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f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in cases reviewed by the Forensc Medicine Department,Medical University of LODZ [J].Neurol Neurochir Pol.2007,41(4):327-332.[7] 莫耀南,李凡,秦豪杰,等.医疗纠纷尸检86 例法医学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3,38(2):260-262.[8] 陆学超,刘素娥.浅谈医患关系现状,原因及改善设施[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2):101-102.[9] 刘晓明,苏晓津.医疗纠纷成因与防范机制探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9):2873-2874.[10] 王振原, 余荣军, 方俊邦.法医病理学鉴定对处理医疗纠纷的作用[ J].中国司法鉴定, 2005, 11(2): 41-43.[11] 甘建一.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在医疗纠纷死因鉴定中的作用及地位[ 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3, 9(4): 245-247.[12] 黄光照.加强法医病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提高法医鉴定质量[ 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4, 19(5): 259-261.[13] 刘军, 高玉霞.关于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伦理思考[ 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1, 1(5)[14] 周洋, 黄平, 张平.吸毒人群法医学鉴定中的伦理学思考[ 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4(1)
第二篇:法医参加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现状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法医
【中图分类号】d922 16;d919.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4)01—0006—0
2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医疗纠纷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
个热点社会问题。医疗纠纷的处理是否公正,直接影响着当地
医疗卫生秩序、社会的安定
以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医疗纠纷能否正确处理,关键是其技术鉴定能否做到公正。由
于以往人们对卫生行政机关鉴定和处理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情
况不满,从而要求法医参加医疗纠纷案件技术鉴定的呼声日高。
为此2003年国务院顺应民心,在通过并公布施行的《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后简称《条例》)及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相关规定中。加
大了法医参与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的力度,但
是相关鉴定程序上的固有缺陷,限制了法医应有作用的发挥,鉴
定与处理中不能正确维护患方合法权益的情况没有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条例》较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明显不同点之一,是
为医疗事故以及医疗事故争议的解决指出了双方自行协商、卫
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种途径,由当事人自
行选择。改变了过去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限制,使
当事人(主要是患方)有了选择司法程序民事救济这一最终手段的机会和权利。尤其是那些并不刻意追求医疗事故责任、主要
要求医疗过失赔偿,或者对医学技术鉴定结论不满的患方,常愿
意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解决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
益。由于法医既懂医又知法和超脱于医疗纠纷之外的特殊地位
和身份,使医疗纠纷和医疗过失赔偿纠纷案件的法医技术鉴定
逐渐受到司法机关的重视和当事人的欢迎。不少人民法院也不
再把卫生行政机关主持下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为受理起诉的先决条件和审判裁决的惟一依据。各地实践证明,法医技术鉴
定已经开始发挥出其维护医疗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为医疗
过失赔偿纠纷案件的公正审理提供科学、公正的法律证据的重
要作用。
法医技术鉴定作为医疗纠纷和医疗过失赔偿纠纷案件司法
鉴定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卫生行政部门或医学会主持下的医疗
事故和医疗事故争议的医学技术鉴定比较,在公正、科学、效率、接受监督和为司法审判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区别和明显的优越性。那种认为“法医不是临床医生,水平低,缺乏诊疗疾病的知识和经验,因而不能从事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错误观点,是对法医的偏见和歧视。《条例》颁布施行前后,不少地方不少
法医成功的鉴定实践就是最好的回答。尽管各地法医技术力量
发展不够平衡,鉴定程序和鉴定的具体实行中还有需进一步规
范和完善之处,但这不能成为否定医疗纠纷法医鉴定的理由:
因为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也同样存在这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医疗
纠纷与医疗事故的鉴定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法医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几十年来。法医学的发展、技术鉴定手段的进步和技术力
量的增强,使得许多法医鉴定人员已经能够或者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后,不要说医疗纠纷、医疗过失赔偿纠纷,甚至医疗事故
案件的技术鉴定工作也完全能够胜任。否则,他们也不可能有
能力按照《条例》的规定,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参加好医学会组
织的医疗事故和医疗事故争议的鉴定工作。解决法医司法技术
鉴定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应对相应的鉴定程序、鉴定人
资格认定和鉴定权授予、鉴定的规范和管理、鉴定质量的监督和
考核等制定出相应的法规。因噎废食、舍本求末的做法有害无
益。
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月发布的关于参照《条例》审理医疗
纠纷案件的通知,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交由条例所
规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使得几乎在各级法院的具体实行中,凡是涉及医疗纠纷或医疗伤害赔偿的民事诉讼案件,不论当事
人是否要求追究医方的医疗事故责任,或者仅要求医疗过失伤
害赔偿,以及不论当事人是否坚持要求进行司法鉴定,一概交由
医学会组织技术鉴定。使按照《条例》规定原本仅适用于医疗事
故或医疗事故争议的医学会组织的医学技术鉴定形式,事实上
变成了一种也适用于司法诉讼的“司法技术鉴定”。使《条例》中
新提出的解决医疗纠纷的3条途径,事实上又回复到从前,实际
在相当大程度上阻断了司法程序民事救济这一解决医疗纠纷的最终途径。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尽管医学会组织的专家组技术
鉴
第三篇: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预案
xx医 院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预案
为确保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社会效益,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兼任,成员由xx组成。专门负责检查督促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违犯本预案的医疗行为。
1,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及三查七对等核心制度,做到规范诊断,规范治疗,规范手术,规范书写病历。
(1),任何值班人员必须无条件地忠于职守,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准在值班时间接待亲友或回家盥洗、吃饭等,需要临时离岗的如用餐或上卫生间等,应向在班人员交待去向,且不得医护人员一起离岗。
(2),非值班科室、非值班人员如遇抢救病人或处置相关病人等特殊情况,接到值班电话通知后,半个小时内必须赶到医院。
(3),院内急诊抢救病人5分钟开始处置,院内急会诊15分钟内到位急诊留观病人24小时内收入住院,急诊摄片半小时内发报告,门诊普通摄片1小时内发报告,检验科常规类检查1小时内发报告,急诊化验常规类检查,随送随检查。
(4),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认真书写病历文书,且字迹清楚,不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病历记录时间和归档时间。
(5),严格执行现有疾病的诊疗护理规范。需要采取有创诊疗操作、采用新技术新疗法、手术治疗或急危患者的抢救等,必须预先履行病情或有可能出现的反应等有关情况告知义务,(包括书面告知与口头告知)告知时不得使用含糊不清的言语或者病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拒绝接受诊疗、拒绝接受检查的必须有病人本人或其直系亲属的签字,疑难危重病例必须及时请求会诊,必要时请求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乃至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努力提高疾病的三日确诊率。
(6),科室应妥善保管医疗文书资料,不得随意丢放病历甚至遗失病历,所有病历(在架、病案室等住院病历和门急诊病历)包括医学影像资料必须预先取 1
得医务科的同意方能进行查阅,且查阅人必须出具有效的身份证明和具备查阅病历的资格。住院病历归档后保存三十年,门急诊病历保存十五年。
2,经常性开展业务知识讲座活动,使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实行新调入人员、新参加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每名职工培训时间不少于六个学时,重点进行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
3,严格执行物价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不得变相抬高价格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严格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二,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服务观念,自觉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三无”“八不准”的服务承诺来约束自己,做到说话和蔼,态度热情,不推诿病人,努力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职能,院值班和医务科负责人不定期对各科室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后勤科将对非医疗性安全因素进行经常性检查,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四、处罚规定:
(1),值班人员擅自脱岗,超过30分钟的扣当事人一天的工资,同科室医护人员一起脱岗的加倍处罚,因脱岗导致医疗纠纷的,除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外,另视其情节轻重给予3至6个月时间的待岗,每天到医务科报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
(2),非值班人员接院值班通知后未按规定的时间来院工作:值班人员未与接班人交班就离开工作岗位;或接班人员未及时接班比照上款执行。
(3),院内急会诊每拖延一分钟扣工资10元,辅助检查科室拖延报告时间10分钟,扣当事人工资20元,余此累加,酿发纠纷者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亦视情节并处待岗3至6个月处理。
(4),未按要求书写各种医疗文书遗漏记录重要内容,每份病历扣款50元,出现一份乙级病历,扣款30元,出现丙级病历必须重写,并且扣除当事人当月的全部奖金,手术患者未按要求书写各种记录及相关检查,发现一例扣当事人工资100元,直至将本人的当月工资全部扣完为止。
(5),服务态度恶劣,随意与病人或家属发生争吵的,发现一例扣当事人当
月的全部绩效工资,造成不良影响的,加倍处罚。并且内不得评为先进工作者及先进科室。
(6),不按诊疗常规进行诊视病人,或者未向医务科申报随意采用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应会诊未会诊的、应收住院的未及时收入住院的,应下病危的未下病危的,视情况扣除当事人所在科室当月的全部绩效工资,酿发纠纷的,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
(7),工作马虎了事,打错针、发错药的,发现一例扣当事人所在科室一个月的绩效工资,酿发纠纷的,从严从重处罚,并待岗半年。
五、医疗纠纷的处理
各科室发生医疗纠纷时,当事人应首先如实及时报告本科室主任,本科室主任应立即赶到科室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报告医务科(休息日及夜间报告院值班),医务科接到报告后随即深入科室进行调查甄别,确实属于医方存在责任的,除了向医院领导和
卫生局医政股报告外,并组织力量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必要时外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做好病人或家属的解释说明工作,尽量避免事态扩大,可能形成医疗事故争议的,除了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及时报告给卫生行政部门外,必要时还必须报告公安部门请求维持医院的工作秩序,对于调解协商不成功的,及时向医学会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以求处理。
第四篇: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机制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机制
为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切实做好纠纷发生后处置工作,有效保障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特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机制。
一、医疗纠纷防范
(一)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和诚信服务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
1、院科两级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范,使其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使医护人员自觉的依法行医、诚信服务,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体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辅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及文化素养。
(二)院科两级加强诊疗质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考核,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1、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力度,加强医务人员基本功训练。
2、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考核。
3、提高医疗护理文件书写水平,做到客观、真实、规范、及时、准确、完整并做好保管工作。
4、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对有创操作、抗生素使用、手术知情同意等内容,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同意程序。
5、做好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指导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低年资医师、护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6、不定期选派科室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积极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不断开拓眼界,同时做好所学知识的讲授工作,提高全员业务素质。
7、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前,充分做好论证、预案、知情同意等准备工作,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院科两级质控,分析总结院内、外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隐患,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院质控组织除不定期抽查外,每月对各科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考核。监督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法规、规章、职责、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的执行情况,同时对医疗工作中发现的医疗缺陷和问题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和跟踪调查,并制定改进措施,从严把好质量关,使诊疗全过程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标准。
2、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至少对本科各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检查两次,尤其是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发现医疗隐患,及时纠正,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科室每月召开质量安全管理会议一次,总结分析近期质量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4、医院及科室不定期的组织医护人员对近期院内外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讨论,找准主、客观原因,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教训,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
(四)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
1、转变观念,实施全员微笑服务:用真诚的微笑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家属良好的心灵抚慰,缓解医患、护患之间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合作,为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奠定基础。
2、加强培训,重视沟通技巧: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做到一个要求、两个多字、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从而在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一个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
3、换位思考,了解患者需求,最大化满足患者需求,减少激惹因素:多方面多层次的满足患者需求,不断改进工作,例如改善就诊环境、提供便民措施、药品价格公开等。
4、加强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沟通:以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和对患者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基础,以合适的沟通技巧为桥梁,就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三方及时取得沟通,达成一致,必要时护士长负责从中协调,减少和避免主观分析、判断的差异,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五)加强实习生带教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因实习生引起的医疗纠纷。
1、科教科做好实习生岗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医患沟通、安全教育以及临床实践技能等。
2、各教研室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医护人员负责带教工作,带教期间加强实习生的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其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好传、帮、带工作。
3、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加强对实习生的实时监控,做到“放手不放眼”。
(六)引导和规范患者文明就医。
1、医务人员有责任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的就医观念,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位如加强医学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等。
2、规范患者文明就医行为。制定文明就医公约,明确告知患者及其亲属相关事宜。
(七)健全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事故防范预案、程序等,便于医护人员掌握相关事宜,做好自我防护,并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扩大化。
(八)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二、医疗纠纷的处置
(一)处置原则: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合法、和谐、效率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二)处理途径:根据我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及进展,处理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科室解释、协调: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以积极的态度妥善处理,同时在第一时间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做好处理工作。科主任要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必要时汇同主管医务人员组成医疗纠纷处理小组,负责向病人及其家属作好解释、劝说工作,尽可能化解医疗纠纷。
2、纠纷办、医务科/护理部答复、协调处理:针对科室汇报或患者直接来信来访的医疗纠纷,负责调查、答复、协调。
3、依法处理:针对不能协商解决的医疗纠纷,患方或医院提出法院诉讼,纠纷办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和法院诉讼相关工作。
4、第三方协调: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在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作为独立第三方介入医患纠纷调解,为医患双方搭建平等对话的沟通平台,把医患纠纷纳入理性解决问题的渠道,推动医患纠纷更快更好地化解。
(三)处理医疗纠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与患者及家属发生纠纷后,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查明真相,分清责任。属于医方责任的,绝不推诿、敷衍,甚至包庇、纵容,要勇于承担责任,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属于患方责任或患方提出无理要求时,则一定要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对侵害医院及医务人员个人合法权益的言行一定要依法解决,切忌感情用事。
2、发生纠纷后,医院要争取主动,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与患方接触、沟通,对纠纷中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当有媒体介入时,要主动与媒体联系、交流,让其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以求报道客观、公正。当纠纷最终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时,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
3、妥善收集、保存好证据。从纠纷一开始就要注意收集各种相关证据,如患者的病历资料、被打砸的现场、有关证人的证言等。要向有关专家、法律工作者咨询,对整个纠纷过程、性质,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等做到心中有数。
(四)根据客观事实及处理结果,明确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我院《医疗纠纷处罚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处罚。
三、全院形成齐抓共管防纠纷的共识,科室之间、人员之间发现问题要在内部搞好监督、提醒、协调、支持、帮助,不能发现问题绕道走,不管、不问、不说。齐心协力做好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工作,警钟长鸣,不断搞好我院医疗质量建设,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五篇:《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包头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医疗纠纷的预防 第三章 医疗纠纷的处理 第四章 医疗责任保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包头市行政区域内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实施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执业行为而引发的争议。
第三条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公平合理、及时便民、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协调解决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医疗机构所在地、患者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
第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规范医疗机构执业准入,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督促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
司法部门应当履行职责,加强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促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医疗机构的治安秩序,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依法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相关保险工作的监督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
第六条 新闻媒体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客观公正报道医疗纠纷。
第七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可以选择下列途径解决:
(一)自行协商解决,但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
(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中心(以下简称医调委调处中心)申请调解;
(三)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处理;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途径。有条件可以试行市医疗纠纷仲裁。
第八条 医调委调处中心是依法设立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司法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当地医调委调处中心,旗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当地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医调委调处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医调委调处中心的设立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医调委调处中心的名称、负责人、地址和电话。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人员、办公场地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沟通与协作,加强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有条件的旗县区政府可以对医调委调处中心的设立及开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第九条 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引导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第十条 鼓励境内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捐赠财产或者设立医疗风险基金,资助本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助和医调委调处中心开展医疗纠纷调解工作。
接受捐助的医疗机构或者医调委调处中心应当每半年一次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捐助、资助的具体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第二章 医疗纠纷的预防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执业准入及其执业行为的监督,及时查处医疗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水平,维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下列监督管 理职责:
(一)负责医疗机构的设臵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
(二)检查指导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
(三)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
(四)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有关制度;
(五)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执业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医疗 技术规范,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并通过多种途径向患者及其近亲属以及社会公众宣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和内部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做好解释与沟通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设臵统一投诉窗口和接待场所,公布投诉电话,在显著位臵公布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程序以及医调委等相关机构的职责、地址和联系方式,及时解答和处理有关问题。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对医疗机构的投诉,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告知投诉人。对决定受理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对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投诉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医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一)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二)遵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三)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应当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等情况,及时解答其咨询;如实告知患者可能会对其产生不利后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近亲属。
(四)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患者的 书面同意;无法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无法取得患 者或者其近亲属书面同意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 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计委的规定要求,书写并妥善保 管病历资料。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不得丢失、隐匿、伪造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第十八条 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人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急)诊病历、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
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复印或者复制时应当有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人在场。
发生医疗纠纷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纠纷处 理完结6个月后医疗机构可以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
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人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医疗机构应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人的要求,为其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可以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工本费。
第十九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未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无正当理由拒绝签字的,医疗机构可以邀请医调委调处中心、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人员签字见证。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 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
第二十条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在2小时内移放太平间,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医疗机构没有设臵太平间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尸体移送殡仪馆。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由医疗机构通知殡仪馆,殡仪馆应当及时到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接收、运送尸体。
违反本办法第一款规定逾期未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本办法第二款规定处理。
尸体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处理。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 在殡仪馆的保存费用由医患双方按照责任比例依法承担。
第二十一条 患者及其近亲属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尊重医务人员;
(二)如实向医务人员告知与诊疗活动有关的病情、病史等情况,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和护理;
(三)按时支付医疗费用;
(四)配合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要求其转诊或者出院的安排;
(五)不得强行要求医疗机构作出超出其救治能力和执业范围的医疗行为。
第二十二条 患者及其近亲属和其他关系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要挟医疗机构,或者在医疗 机构寻衅滋事;
(二)盗窃、抢夺、故意损毁、隐匿医疗机构的公私财物及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
(三)聚众闹事、围堵医疗机构,强占或者冲击医疗机构办公、诊疗场所;
(四)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设灵堂、摆花圈、违规停尸、拉横幅、张贴标语或者大字报,以及散发传单、制造噪音、泼洒污秽物等;
(五)抢夺尸体或者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者殡仪馆;
(六)侮辱、威胁、恐吓、谩骂、殴打医务人员,故意伤害医务人员,以及非法限制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人身自由;
(七)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
(八)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和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臵预案,并报其 执业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第三章 医疗纠纷的处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四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重大医疗纠纷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十五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一)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办法和程序; 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要求协商解决的,应当告知其推举不超过5名代表 参加协商,并确定1名主要代表。
(二)应患方要求,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封存和启封相关病历资料。
(三)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 进行尸体处理。
(四)必要时组织专家讨论,并将讨论意见反馈患者或者其近亲属。
(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医调委调处中心等部门、机构做好调查工作。
(六)医疗纠纷处理完毕后,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提交书面答复。
处理医疗纠纷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应当按照预案规定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第二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纠纷报告后,应当责令医疗 机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派人赶赴现场指导、协调处理工作,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法妥善解决医疗纠纷。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发现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和其他关系人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情形,经劝说无效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
公安机关接到警情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开展教育疏导,甄别身份,制止过激行为;
(二)及时将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等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的医疗纠纷参与人员带离现场调查,维护医疗秩序;
(三)依法处理现场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对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其家属阻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 或者殡仪馆的,现场民警应当配合卫生、民政等部门和殡仪馆,做好尸体处臵事宜。
第二十八条 殡仪馆接到医疗机构通知后,应当迅速安排车辆和人员到达现场,按照规定办理接收尸体手续,并移送尸体到殡仪馆。其主管的民政行政部门应当督促其履行职责,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及医疗机构等应当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节 解决机制
第二十九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认真听取对方意见,核实相关信息材料,实事求是,协商解决。
医疗机构需要赔偿或者补偿的,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达成书面协议。
医疗纠纷赔付金额1万元以上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本办法 第七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五项及第二款规定的途径解决,不得与患者 或者其近亲属自行协商处理。
第三十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当事人按照就近原则,可以申请医调委调处中心调解;医疗纠纷发生地的医调委调处中心也可以主动调解。医患双方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医调委调处中心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一条 医调委调处中心调解医疗纠纷应当坚持医患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原则,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尊重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法通过行政、司法、仲裁等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医调委调处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应当为人公道、品行良好,具有医疗、法律专业知识和调解工作经验,热心于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员对调解中获悉的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隐私或者医疗机构的商业秘密有保密义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三条 医调委调处中心应当建立由相关医学、药学、心理、保险和法律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技术咨询。
第三十四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医调委调处中心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查。决定受理的,及时答复当事人;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医调委调处中心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第三十五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医调委调处 中心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
(一)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提出行政处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
(三)一方当事人拒绝医调委调处中心调解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
终止调解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医调委调处中心受理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后,可以指定1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1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必要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邀请人大代 11
表、政协委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员提出合理回避要求的,经医调委调处中心审查后,应当予以更换。
医调委调处中心或者其指导管理机关及其负责人认为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直接作出回避决定;人民调解员认为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应当向医调委调处中心提出回避。
第三十七条 医调委调处中心受理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后,人民调解员应当分别向医患双方当事人、有关专家了解相关事实和情况;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查、核实医疗纠纷情况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八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申请医调委调处中心调解,对赔付金额10万元以上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先行共同委托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设立的机构进行鉴定,明确责任。
第三十九条 医调委调处中心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30日 内调解终结。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调委调处中心和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的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调解不成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条 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医患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经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医调委调处中心印章后生效。
医患双方当事人同意对人民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的,医调委调处中心应当协助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经过司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处理。
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患双方当事人的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经调解成功的,应当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不履行协议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处理过程中发现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 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作出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第四十二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协议。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患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就医疗纠纷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章 医疗责任保险
第四十三条 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参加医 疗责任保险。
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自愿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第四十四条 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应当遵循保本微利原则,合理厘定保险费率,并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历年医疗纠纷赔偿情况实施费率浮动制度。
第四十五条 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应当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第四十六条 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其医疗责任保险保费支出,从医疗机构业务费中列支,按照规定计入医疗成本。按照收入支出两条线管理的医疗机构,保险费用由财政列支。
医疗机构不得因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而提高现有收费标准或者变相增加患方的负担。
第四十七条 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依据保险合同,承担医疗机构因医疗纠纷产生的赔偿责任。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及时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需要保险理赔的,医疗机构、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应当配合并如实向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提供医疗纠纷情况。
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将双方当事人依法自行协商达成的赔偿或者补偿金额在1万元以内的协议、医调委调处中心调解达成的协议、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调解协议、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作为医疗责任保险理赔的依据之一,及时支付赔偿或者补偿款项。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诊疗活动超出核准登记范围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建立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和内部责任追究制度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封存和启封病历资料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未按照规定提供病历资料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未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臵预案,并报其执业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的;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公立医疗机构与患者或者及其近亲属自行协商处理赔付金额1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的。
第四十九条 医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或者造成患者死亡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未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项规定,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等情况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四项规定,未按照规定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同意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丢失、隐匿、伪造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的。
第五十条 患者及其近亲属和其他关系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 条规定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医调委调处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严重失职或者违法违纪的,由聘任单位撤换,由有权机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卫生、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门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
(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