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与私大讨论发言材料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大讨论发言材料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大讨论活动的相关要求,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对于“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好“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牢记公私主线。公就是公权、公益,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私就是私心、私欲,是个人的利益。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始终是一个最严竣的考验。习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手中掌握着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这些权力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们的个人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也许在有些领导干部看来用公车办一次私事、花公款请一回朋友、借公权为亲戚朋友安排一份工作,是人之常情,用不着大惊小怪。但实际上,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公私分明、秉公用权应该是我们行使职权必须坚持的原则。公与私界线不清,办事不讲原则看人情,这不仅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同时也是导致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重要诱因。能否经得起公与私的考验,绝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事关恪守党的性质宗旨的大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领导干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始终牢记这条主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
二要坚守对错底线。对与错的问题,实际上是是非观的问题,关系到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当前,我国的改革事业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转换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党性意识不强,是非观念不清,导致出现了好坏难分、良莠难辨、品行不端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对与错问题的讨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结合我区的实际来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都具有非常明确的是非观。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中过于重视政绩,以争取集体荣誉为名,热衷于搞活动、搞场面,喜欢作表面文章,奉行形式主义;有的领导干部习惯域推卸责任,上交矛盾,在位不管事,当官不履职,政绩观扭曲,是非观偏离;还有的领导干部原则意识不强,习惯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对于一些关系到是非对错的问题缺乏自己独立的判断。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自觉抵制这些不良思想和习惯,坚守对与错的底线,树立争取的政绩观和是非观,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持党性原则,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三要明确荣辱界限。荣与辱属社会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一些领导干部关于荣与辱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有的领导干部以官位的升高为荣,有的领导干部以酒局应酬为荣,还有的领导干部以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为荣,而甘于清贫、艰苦奋斗这些优良的传统却被他们视为是老古板、没本事。
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我们共产党员更要明辨荣辱的标准,不能以贫富贵贱、权位高低来看待荣耀与耻辱。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一切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有益的事都是光荣的,而一切损害国家、人民、集体、利益的事都应该为我们所摒弃。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不能以个人的官位高低、职权大小作为衡量荣辱的标准,而是应该以我们为人民做了多少实事,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标准。不仅要做到知荣明耻,还要做到趋荣避辱,在把握好荣与辱界限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积小荣为大荣,防小辱成大辱,努力做好、维护好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
第二篇:公与私大讨论发言提纲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
专题讨论发言提纲
按照《市委办公室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大讨论工作方案》的安排部署,下面,围绕这方面的问题,把我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提高,我感到,正确划清“公与私”、明辨“对与错”、区分“荣与辱”,是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的关键,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这方面做得不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关于“公与私”的区别。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能分清公与私的区别,解决好公与私的问题。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本质要求。领导干部无论官当多大、权有多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总书记曾经指出:“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都和“公与私”有关。”现在也确实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
1私。这些思想和行为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不可能不出问题、不犯错误。
关于“对与错”的标准。实践证明,党员干部不能解决好世界观的问题,就会丧失“对与错”的标准,就容易在政治立场和大是大非面前出问题。党员干部不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没有坚定的理念信念,就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就会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就不能做到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所以,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上下功夫。
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坚持了对与错的标准,才能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正确决策上来;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才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
关于“荣与辱”的界限。有了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就划清了“荣与辱”的界限。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应当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真正按照这样的原则对待物质利益和个人追求,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雷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
观,尽管他的人生历程不长,但他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了自己崇高的价值目标。同样,焦裕禄、杨善洲等一批英模人物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这样人生观的命题,划清了“荣与辱”的界限。而有些人因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人生观的考验,而最后沦为人民的罪人,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结合办公室的工作实际,我觉得,只有经常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刻反思,认真查找不足,分清公与私的区别,明确对与错的标准,划清荣与辱的界限,筑牢思想防线,才能更好地坚持群众观点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进一步转变作风,反对“四风”,才能真正把心思用在事业上,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运转中枢和参谋助手的作用,才能全力保障市委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转。
第三篇:公与私讨论2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千家万户。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做到全心全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公与私
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其实,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并不难,关键看我们能否放弃官本位思想,真正从学生及其家长的立场来看待公与私的关系;能否愿意做到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真心关爱、耐心教育,使其健康成长。
二、对与错
对与错的关系比较简单。体现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法》,不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向学生推销教辅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或礼品、礼金礼券等,而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三、荣与辱
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个全凭良心的工作,认认真真教学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一天,但效果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把学校的跨越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己的荣辱联系起来,树立新时期的“传导、授业、解惑”的正确理念,以学校荣为荣,以学生荣为荣。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成才意识,扎实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只有树立荣辱观,才能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篇: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大讨论发言材料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大讨论发言材料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正确理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必须做好三道题、树立三种观念: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是要公而忘私,提倡一个“让”字,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贪恋享受,时刻做好“让”的准备;要牢记职责,做到一个“清”字,面对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耐得住清贫,做一个真正公而忘私的人;要为民造福,把握一个“谋”字,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就是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提高修养,积聚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高尚靠拢、向正义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释放正能量,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激发正能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掌好舵、带好头、把好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劲和热情。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荣与辱的鉴别题,“荣与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要明确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的表现和危害。要准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筑牢思想防线,增强群众观念,坚持言行统一,守住道德纪律底线。
第五篇: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讨论发言材料
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坚持走群众路线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线讨论发言材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而“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何为“公”?当属公心、公利、公益。公古往今来,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为座右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不渝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期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杨善洲等模范人物,克己奉公、一心为公,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何为 “私?主要表现在私心、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违背党的宗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其产生原因就是在思想上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将私利、私欲凌驾于公利之上,有私而无公。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等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
工作中有的表现为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有的表现为公私分明,不以私害公。事实上,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红线,绝对不能突破,突破了就是触犯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视为永远的污点。作为党员怎样正确处理公与私的考验?首先要有公心,有立党为公、执教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胸和情怀。第二要为人公正。“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应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一心为公,家里资助需要一捆稻草,从生产队里拿时还不忘跟队长说:称称斤,算算帐。一根稻草也不占公家的便宜。习总书记严肃的讲“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告诫我们,坚决把私欲关进“纪律”的笼子里,不假公济私,不任人为亲,努力做到诚心向善,倾心尽责,净心律己,全心为民。第三要处事公平。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够依法执教,依章程办事,处理公平正义,不打人情牌,不凭个人喜好处事。
二、正确处理对与错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对与错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是与非”的关系。现代社会纷繁复杂,价值取向多元,人们对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淡漠,一团和气,甚至黑白不分,导致了是与非“一头雾水”,真与假分辨不清,因而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如路人有难,该不该救的问题;亲人违法,报不报案的问题;网络谣言众人跟随转发的问题。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歌德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对与错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连、相辅相承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感悟、立场不同,都有自己对“对”与“错”的理解、“是”与“非”的评判。对于共产党人和党员干部来说,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群众利益的就是对,损害国家、社会和人群众利益的就是错;有利于促进工作推动社会发展的就是对,反之就是错;有利于提高党的形象、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增加人民群众公信力的就是对,反之就是错。
作为党员,要处理好对与错,就要正确处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只有手段正当,目的合理,才能做出对社会、对群众有益的“对”事情。要提高道德意识,掌握多方面知识,运用知识和已有经验,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反复比较鉴别,做出清晰分析和正确的选择。特别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主见、有思想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对”能给人以激励,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错”能给人以启示,教育人弃恶扬善。要对“错”有精神准备,要辩证地看待错误,正确的认识和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剖析失误的原因,分清真假、善恶、美丑,引导群众集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用一双慧眼识别对与错。对党员干部而言,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念理想,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敢于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摒弃好人主义的庸俗作风。恪守和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是对的,违背和损害群众利益就是错的,切实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
三、正确处理荣与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道德评价标准。时代不同,荣辱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荣与辱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决不混淆。荣是积极进取的目标;辱是消极低俗概括。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言警句也都包含着强烈的荣辱意识。
市场经济形势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了一些荣辱颠倒的事例。个别名人以不计划生育张显地位超然、官场民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展示权利、人气,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艰苦奋斗被视为“冒傻气”。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群众被视为“走形式”。
如何使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向上,是个系统的社会工程。近些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正确的荣辱观念已贯穿融入每名党员干部干好事业、为人处世的现实工作生活中。
作为党员,我们要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品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不凡的业绩,实现和分享事业兴我光荣的中国梦。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道德修养的终身课题和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为民、务实、清廉,心中有人民,努力做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历史检验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