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材积累之慈善
NO、2捐助文化,才是慈善立根之本 /热考素材秀/ 材料1:12月4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家公益行为研究报告》称,近70%的企业家捐赠额为零,可谓“一毛不拔”。但板子不能全打在企业家身上,毕竟企业是企业,慈善是慈善。舆论没有“索捐”的权利,比起“逼迫”企业家救助弱势群体,更值得关注的是培养社会慈善文化。
材料2:美国钢铁巨头卡内基在遗嘱中留下最为经典的一句话:“死而富有的是一种耻辱”。它被视为捐助文化蕴含的财富观念。2014年,美国慈善捐款总额达到385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2.2%,而在这些捐款中,近3/4来自个人。美国的富人尤其热衷慈善事业,有一半的美国富人是捐赠者。就像美国超级英雄电影里说的那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也反映了美国社会成熟深厚的捐助文化。/名师押题/
两则材料把中美两国企业家的慈善捐助情况进行了对比。仔细推敲便会发现,“捐助文化”“慈善意识”是素材的关键词。所以,从“捐助文化”“慈善意识”方面进行立意,才能写出深刻的作文。近年高考作文在审题上看似放宽界限,减少了立意的难度,但是想要写出出彩的作文,仍然需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多角度 妙范本/ 范本角度一:社会索捐,不是真正的慈善之举
纵使中国很多企业家在慈善方面“一毛不拔”,我们也不能以舆论向他们索捐。因为索捐绝不是真正的慈善之举。慈善捐赠前提是出于主题自愿,任何强制要求的捐赠都会失去慈善之意,最终损害的必将是整个慈善事业。在电视或网络上常看到一些捐赠者因难以承受索捐的压力而放弃捐赠,这便是索捐带来的社会危害之一。企业家有责任帮助弱者,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捐赠的自愿原则不被尊重。对比中美两国企业家的捐赠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反思我们的捐赠文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范本角度二:让捐助文化融入社会观念
美国公民热衷慈善捐助事业,除了2014年3580亿美元的捐赠额令世人惊叹之外,更令我们钦佩的是其捐助文化已深深地融入社会。相比之下,更让我们深感国内捐助文化的匮乏。我们在热议企业家“一毛不拔”的时候,更需反思自身的问题。这里面有社会捐助理念的缺失,慈善捐助宣传活动的缺乏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念没有改变,捐助文化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社会观念中。树立慈善捐助意识,让捐助成为生活常态,或许是让捐助文化融入社会观念的可取之道。范本角度三:热心慈善,应成为一种共识
美国钢铁巨头卡内基终生热衷慈善事业,甚至还在自己的遗嘱中留下了一句至为经典的话“死而富有的是一种耻辱。” 在美国,慈善捐助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不论是富有的企业家,还是普通民众,他们都热衷参与慈善事业,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反观国内,由于未能形成社会捐助的共识,导致慈善事业陷入低谷。仅靠零零点点的慈善捐助无法形成合力和良好的社会效应。因而,完善慈善制度,是解决当前慈善捐助困境的有效手段。/备考外一则/ 老人被“慈善”推向绝境
1943年,英国民众奥利弗--库克的丈夫在二战中死后,她每年都参加慈善义卖活动,作为对丈夫的纪念,70余年来,从未间断。除了卖花筹款,她还经常给妇女和儿童慈善机构捐款。然而不幸的是,当她的善举被报道后,各种慈善机构便开始主动打电话或写信给她,请她帮忙捐款。据她的女儿说,老人一个月大概能收到260封求助信,接到无数个捐助电话。92岁的奥利弗也坦言:“我已经付出太多了,然而我再也拿不出更多了。”正是这些无休止的索捐行为令老人不堪承受被迫捐赠的压力,2015年5月,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慈善本是自愿行为,它不应该成为绑架人们的工具。
第二篇:写作之素材的积累素材
浅谈写作教学——素材的积累
南坪镇任集中心校马香君
摘要:写作素材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素材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多媒体中来,并且介绍如何积累素材。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素材、素材的积累、素材的来源、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林润生、《中学生写作素材大全》 余歌、《最新中学生写作素材》 英才作文研究室
笔者所谈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就中学生的写作来说的,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考场呼唤绿色作文,因为中、高考作文出现假、大、空的现象,缺少真情实感,缺少个性风采。
作文功利化,心口不一,人文分裂,形成灰色系列作文。有的是文笔优美,犹如散文诗,可是不知缘何而发;有的是传统素材,如同产品加工,属于同一品牌,像扶盲人过马路,送盲人回家,雨中送伞,救落水儿童,生病爸爸妈妈背着送医院等;有的是无病呻吟,创造悲剧气氛,写老师会写老师晕倒在讲台上,或者病逝,写家庭会写自己父母离异,如何坎坷面对;有的是文言现代文夹杂,以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极深,让老师不知所云;有的用英文汉语互映互衬,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互映互衬,以显自己阅历匪浅;还有的因为看青春偶像剧倍受启发,写起来恋爱素材„„这些文章让阅卷老师大跌眼界,没有文质兼美的作品怡情,没有情景交融的作品养眼,所以对绿色作文的呼唤应运而生。
所谓绿色,源于自然的生命之色,用到作文中,也就是对生命作文的呼唤,文章本来就应该是人文结合,作文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的反应,要经过心灵的加工,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抒发自己独特的看法,还要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才能为文,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也是值得老师探究钻研创新的课题。学生作文缺少生命之色,归根结底是素材贫乏所致,所以积累素材为作文训练之基础,值得一探。
一、什么是素材?
写作素材简言之就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
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而这一类的素材基本上来源于书本,诸如学生使用的教材:语文、政治、历史等,还有文学艺术作品比如小说,唐宋诗词,成语故事集,名人名言录等。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写作素材也相应拓宽了范围和渠道。从艺术的发展道路看,一切作品都来源于对世界的模仿,也就是说写作也不例外,它真正的源头还是世界,可以说只要是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与主观事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有关的一切就构成了写作素材,甚至写作可以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比如童话,科幻小说,寓言故事等。
素材从哪里来?如何积累素材?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又参阅了同仁的各种看法,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素材从哪里来?
(一)家庭是学生的乐园。学生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家庭生活,家庭中的一切生活,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例如写家庭的故事,家庭的发展史,家人名字的故事等,家人的梦想等。
(二)学校是学生的天堂。从幼儿园到学龄儿童,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可以说学校生活占据了学生整个的青春时代,最美好、最纯真、最激情洋溢的时光,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学校生活自然成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作文素材。每一堂课的学习与收获,每一次的师生交往,每一天的同学相处,为梦想而飞的艰辛与荣光,失败后的痛苦与奋起,赛场上的努力拼搏,考场上的思考与战斗„„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三)社会是学生的舞台。在学校和家庭外,孩子会接触到社会生活,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见闻感受,把社会生活融入自己的写作,成为写作的素材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倾向,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而社会是最丰富的竞技场,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因为将来学生要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所以社会生活必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写作素材的来源之一。
(四)大自然是学生的伊甸园。随着人类的足迹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呼吁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关注自然就是关注人类的发展。自然之美可以怡情养性,如果学生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并把她转化为自己的文墨,那么这种作品往往是充满灵性的,所以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界的山河大川,日月星辰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不竭源泉。
(五)随着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人类的信息化交流途径日益便捷,网络也是一个丰富的自愿世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那么网络将成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之一。
三、如何积累素材?
(一)写日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社会中发生的大事,大自然的斗转星移,学生的自我成长过程,时时都会冲激学生的心灵,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那么如何记录下这些心灵的火花,生活的浪花呢?笔者认为日记是最好的武器。要求学生写日记,坚持每天一篇,记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只写事情,写景物,写人物,会写了再写感悟。
开始可以是粗略的记忆,会写了再去求章法,如何写,开头些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如何操作。懂得了章法可以继续提升,写出事情的曲折发展,写出人物的个性特色,抓住景物的特色,可以细节刻画,也可以大笔渲染。日记的字数由开始的不限,到一百字,两百字,五百字,最后回归到仍然不限。
这样循序渐进的写日记,一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二可以引导学生去享受人生,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四可以宣泄学生心灵的压力,促使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日记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实效,可以跨越时空的写作积累与练习的手段。
(二)笔记摘抄。魏书生先生的几点做法值得借鉴。⒈写自己最崇拜的名人、伟人、好人„„„把自己崇拜他们的理由写出来,把他们的重要事迹写出来,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⒉写上在这个班集体中,你要追上哪名新同学,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下来,然后奋起直追,这样前有榜样,后有追兵,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自己的潜能,以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全力以赴。⒊针对自己心里的疾病,弱点,不足之处,写一句警示自己的话。这是魏书生先生对他的学生的笔记的三点要求,是笔记摘抄不只是作文素材的积累,也是引领自己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动力之船。魏书生先生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笔者认为笔记摘抄没有统一要求,凡是学生认为好的经典的作品、故事、名言警句,笑话、歇后语等等,都可以摘录,同时还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写感想,收获,不足等,也可以把笔记摘抄本作为随笔本,写下由自己灵感而生的作品,这样,这个摘抄笔记,既是对素材的积累,也是对素材的创新,也是佳作的训练本,为学生下一步更好的写作打坚实的基础。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名著,读诗歌,读散文,读论文,去欣赏,去感悟,去思考,去借鉴,去创新,这样就可以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有了良好的文学底蕴,加之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作思路自然敏锐,写作素材自然源源不断。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丰富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去了解社会的人间百态,去体会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才能拥有真实的体验,这样在写作中才能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题可议,才能有与众不同的素材,才能写出独具个性风采的作品。
(五)借助现代多媒体工具,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丰富生活阅历,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学生看鲁豫有约,了解榜样人物;让学生看精彩电影,培养审美水平;让学生网上冲浪,进行资料的查阅搜集„„可以说现代多媒体利用好了,就是为学生开辟了另一块天地,也就成了学生的又一素材基地,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
总之,学生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阅览,多实践,多思考,多动笔,“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写出来,就是文章——与众不同绿色作文,是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是学生的创新的智慧结晶。
第三篇:作文素材积累之人物
作文素材积累
(五)作文素材积累之人物素材
(一)南非国父曼德拉(生命有限,思想无价,精神永存)
【曼德拉说】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2.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3.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逝世,享年95岁。缅怀,生命有限,思想无价,精神永存。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2013年12月6日,南非总统祖马刚刚发表全国讲话宣布,前总统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将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
1918年7月18日,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出生在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在任职总统前,他是一名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曾在牢中服刑27年。曼德拉是全面代议制民主选举所选出的首任南非元首,在40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包括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酋长之子到反种族隔离斗士
作为家中长子、酋长继承人的曼德拉心怀理想,他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曼德拉由此开始了其倍显坎坷的民族解放之路。
曼德拉是其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他从16岁开始受业,用2年完成了惯常需要3年完成的初中学业。1938年,他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44年,曼德拉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52年,曼德拉当选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他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外界的尊敬。
曼德拉还和他的律师所同事奥利弗坦波开设了曼德拉坦波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辩护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法律咨询服务。
牢狱生涯数十载 难灭民族解放心
投身政坛数十载,曼德拉历经风雨,早年求学、初涉政治,已经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转入中期,曼德拉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旗帜人物,但不料等待他的却是近30年的牢狱生活。然而,经受了牢狱洗礼之后的他,让自己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希望民族解放的心从未改变。
第1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1961年,曼德拉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他曾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泛非自由运动大会,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1962年8月,曼德拉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之下遭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一切与外部隔绝。1964年6月,曼德拉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转移到1960年代中期到1991年内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罗本岛。在狱中呆了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南非在实行种族隔离后期那段时间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最终导致南非于1990年解除隔离,实现民族和解。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重获自由:再迎政治新生 与华结缘
20世纪80年代,曼德拉还身处牢狱之中,但是世界并没有忘记这位反种族隔离的斗士。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此后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3年10月15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委员会称:“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为消除南非种族歧视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在南非建立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卸任后曼德拉仍然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而不懈努力,他大力兴办学校,为南非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2年10月,曼德拉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曼德拉与其名言
曼德拉,南非人民心目中的神,世界的总统,灵魂的导师,我一生最崇拜的人!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
第2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度过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又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如此人缘无人能及,难怪有人称曼德拉为“全球总统”。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下面把他平生不平凡的话语做一下整理,不完善的地方希望看过的人可以继续补充。
1,“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2,“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3,“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4,“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5,“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6,“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
7,“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
8,“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的经历风雨,笑对人生!”
最后,我觉得他平生最喜欢的那首诗《不可征服》也没有理由我不喜欢。不可征服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我看到黑暗如深坟。感谢万能的上苍,赐我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逆境犹如地狱,我也从未退避哀求,哪怕命运的棒喝下,我也要流血不低头。
这怒与泪的尘世外,恐怖幽灵悄然出没,第3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但面对岁月的威胁,我丝毫不感到畏缩。
不论案卷写满惩罚,还是前路门有多窄,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曼德拉是人不是神
“监狱的好处是它让你有时间读书。”
“而阅读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
第一句话奇特,第二句话老套。它们放在一起像是监狱招摹囚犯的广告。有点超现实的邪恶。
想读书吗?想重构人生吗?可是干扰又太多:要玩、要参加PARTY,要在MSN上和两百多个人聊天——一边打招呼一边还要努力想“这个人是谁?”
那么,就进监狱吧。
这两句话听起来就是这个意思。可以用石头砸这个胡言乱语的人。
不过,你看到那人招牌式的笑脸时,你会羞愧地放下石头,自责理解力低下。
这人是纳尔逊·曼德拉。
他呆在监狱里的岁月,比一个看守一辈子的服役时间都长。无疑,他有资格说一些有关监狱本质的话。他是监狱专家。
这个世界级的超级偶像,在以他作为主角的漫画作品发行时说的话,意思应该是:监狱剥夺了你的自由、捆绑了你的身体,这当然是人生中最悲惨的事情,可是你找到办法让灵魂飞得更远,惩罚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谁想到荆棘会编成王冠呢?
曼德拉走出监狱大门那一瞬间的想法,被认为是“神迹”。
他开始走的那几步,还怒气冲冲,心里想,这些人,夺去了我的青春、我的自由、我的生命!
而这时,他正在成为一个尘世中最有权势的人,有全世界舆论的支持与赞扬,这个新国家的总统位置,只能是他的。
巧妙的、甚至是公开的对政治仇敌的报复,都是合情合理的。
而他继续走,迈出监狱大门时,他的想法变成了这样:哦,曼德拉,他们囚禁了你几十年,你的愤怒却可能永远关押你。
于是他决定绝对宽容。监狱中他的看守成为他总统就职典礼中的来宾。
在一个实施了极端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上个世纪多数时间,人们都像观赏怪胎一样对待它。种族隔离一废除,多数观察家悲观地认为,种族冲突与报复将不可避免,南非要以现在的鲜血来偿还它过去的愚蠢。
第4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这种情形没有出现。原因被归结为曼德拉的宽容。它产生了一个更大的“神迹”。
好望角是西方的海上生命线,南非的钻石也适合所有人的无名指,曼德拉让这个非洲以南的偏远地方成为这个世界的精神粮仓。
据说那本曼德拉漫画将在南非免费派送数百万份,我相信这样“爱心、正义、良知”的教育漫画书,可能不会好看,可这并不妨碍大家借此谈论一下曼德拉。曼德拉的好处是你在任何场合、任何人群中说到他,都不会显得逊。
我们嘻皮笑脸、我们吃喝玩乐、我们心存怀疑,我们只想成为城市当中最快乐、最安逸、最真实的人,我们顺从自己的欲望,我们不怕承认自己的软弱。
更有趣的是,让快乐显得有无尽可能的是,有奇迹让我们盼望,让我们相信。
(二)莫言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1、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就去给别人家推磨,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一天下来,莫言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2、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书来,又把前面的书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富。莫言在很多地方重复过一句话:“海明威曾经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创作的摇篮’。”莫言这话多少有些冤枉双亲,因为比起从小失去父母的川端康成和有一个酒鬼父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来说,莫言的那点不幸实在可以忽略不计。莫言常说,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其实莫言童年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后能饿成作家,特别是像莫言这样有名的作家,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富,在于他的孤独。
4、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5、写作源于生活。《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第5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6、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7、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
莫言表示,关于“伟大的时代没有伟大的作品”,这是近些年反复提到的话题。
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是什么时代?莫言说,狄更斯在《双城记》,阿斯塔菲耶夫在《鱼王》中都曾罗列一些对立、矛盾的话语,来描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们关于时代的矛盾的描述,“也完全可以移植到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莫言认为,在今天这个对立矛盾现象比比皆是的社会,“我们还要发现这个社会的主流”。什么是这个社会的本质?对于作家来讲,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确实会令人眼花缭乱。但记录这些眼花缭乱的现象并不是一个作家的职责,记录这个社会发生的各种怪现状也不是作家的职责。莫言说,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答案。但是总而言之确实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空前绝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作家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因为这样的时代为作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因为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人的丰富性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说这个时代具备了产生伟大作品的物质基础或者资源基础,剩下的就是作家的胸襟、气度和才华。
8、谦虚。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9、获奖不能代表什么,将会继续努力创作。莫言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三)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要表达的真实,或许可以用两个字总结:人性。
第6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村上要表达的真实是什么呢?似乎难以用一句话总结,所以用两个字总结:人性。不仅村上,从但丁到雨果,从曹雪芹到张爱玲,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小说家要表达的无非就是人性。他们“通过写故事不断试图理清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小说家要做出是非判断。这样的判断往往不意味着区分好人和坏人,而是坦露每一个人内心的光明和黑暗,用光明去照亮黑暗。想表达自己,就得编个故事。
曾经有记者问村上,小说为什么对人如此重要?村上回答说,我知道小说为什么对我重要:如果想表达自己,我就得编个故事。他在另一个场合也说,小说家就是“职业撒谎者”。这句话看似费解,其实简单,什么叫真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小说家渴望与他人分享看法、分享解释,但他们希望保持一点距离,用有趣的、非说教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有了小说。写作和跑步: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村上说,对他而言,写小说基本上是体力活儿。坐在桌前,把思想聚成一道激光,从一片空白中想像出某种东西,编一个故事,选择适当的词语,控制故事整体运行的方向,这一切需要的精力和时间都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像。为保持写作体力,村上20多年来一直坚持长跑。“长跑不在于战胜别人。你的唯一对手就是自己,和其他人无关,你面对的是一种内心冲突:这次我是不是比上次跑得好?一次又一次让自己达到极限,这就是跑步的精神。” 写作时身体静止思想运动,跑步则思想静止身体运动。写作面对的是一个奇幻的世界,那里有弹子球机、双胞胎女郎、羊博士、独角兽、夜鬼、萤火虫、人造卫星、无面人„„“世界玩弄于股掌之上,时光可以倒流”;跑步只面对天、地和风。村上春树一天有23小时,还有1个小时,他是雷打不动地用来做老本行——跑步。保持和世界的距离。
村上春树是一个很具有孤独感的人,他从来不上电视,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很少拍照片。“他具有80后最不具备的东西,就是保持自己的节奏,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 内心叛逆,因兴趣而阅读写作。
村上春树讨厌念书,国中时期常因不用功挨老师打,一套中央公论社出版的《世界历史》全集却能反复读个滚瓜烂熟。他自陈内心有颗固执的叛逆因子,对别人给的东西怎么样都无法乖乖接受:“不想学的、没兴趣的东西,再怎么样都不学。”进了神户高中之后变本加厉,几乎天天打麻将、和女生厮混、抽烟、逃课样样都来,不过成绩始终能维持在一定水平。高中时期他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喜欢阅读二手便宜的欧美原文小说,一段段翻译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并沉浸于阅读译文的体验。他对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怎么耐烦,所以英文成绩始终平平,后来他在文章里写道:“如果当时的英语老师知道我现在正在做大量的翻译工作的话,可能会无法理解吧。偶然与必然。
29岁那年,一场球赛成为改变村上春树命运的导火线,他在柏克莱大学的一场演讲上表示:“ 1978年4月,有一天我突然想写小说。„当天下午我正在看棒球,坐在外野区,一边喝着啤酒。„我最喜欢的球队是养乐多队,当天是和广岛队比赛。养乐多队在一局下上场的第一棒是个美国人,大卫·希尔顿(Dave Hilton)。„我记得很清楚他是当年的打击王,总之,投出的第一球就被他打到左外野,二垒安打。就是那时我起了这个念头:我可以写一本小说。”球赛结束后村上就到文具店买了钢笔和纸,开始创作他的第第7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一部小说《听风的歌》(中译:《且听风吟》)。每天爵士店打烊之后,村上就在厨房挑灯夜战
一、两个钟头进行小说写作,但也由于写作时间有限,间接形成第一本小说句子和章节都很短的特征。这部小说大约花了村上六个月的时间完成,村上将作品投稿到文学杂志《群像》的新作家文学竞赛初试啼声,结果一举赢得1979年的群像新人奖。村上常说,如果当初没有得奖,后来可能也不会写小说了。之后村上应出版社之邀,先交出了一些短篇小说、翻译作品和散文,隔年完成第二部长篇小说《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接续《听风的歌》,描述主角们后来的遭遇。战争与自省。
村上说:“在战争中如果被上级命令杀掉俘虏,那是无法说不的。日本人在战争中就是这么做的。我认为日本人对此还没有产生真正自我反省的念头。” 村上介绍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给日本报纸的一篇投稿。李光耀在文章中说,战争期间占领新加坡的日本人的残忍程度超乎想像。但在战争结束后,成为英国俘虏的日本士兵却认真工作,把新加坡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村上说:“我想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日本人的可怕之处。这表明认真打扫街道的日本人,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变成实施残酷暴行的人。这不能不让我觉得,虽然任何国家的国民都有这种可能,但日本人在这方面的性向可能更强。” 村上说他从写作《地下》的经验中感悟到了如何使日本人不堕入那样的世界、如何使堕入黑暗者重返开放世界的力量。他从沙林事件的受害者和普通民众那里学到了很多。“这些人中每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但是我感到六十多人的声音一旦汇成一个声音,就成为了具有说服力、值得信赖的力量。这个经验似乎改变了我。正因为如此,我真地希望这种声音不要被拖入战争之类的事” 责任与创作。
在村上的同龄人中,许多在学生时代热衷“革命运动”者毕业后却成了公司职员。村上就这一现象解释道:“大家认为这个(运动)已经结束,继而成为了企业战士,不断发展经济、制造泡沫,然后泡沫破灭一切成空。其核心就是“团块世代”(二战后生育高峰时期出生者)。所以我认为必须有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没有深刻自省之念,形势一旦有新的发展就会跟风而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团块世代”可谓典型的日本人。村上说:“因为我也是‘团块世代’的一员,作为小说家我想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日本战后精神史的善后。” 20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世界冷战格局瓦解。当时人们都以为和平将来临,但而后出现的却是混沌的世界。村上说:“尤其是9·11以后,我们生活在无法预知的世界,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的小说也是讲述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故事。如果引起了读者共鸣,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
曾多次入榜,对诺贝尔奖不感冒。
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他曾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却至今未得奖。有评论称,得奖热门作家往往最终得不了奖评委会认为,既然这个作家已经被这么多人关注了,那就没必要再给一个文学奖了。中国诗人北岛也几乎每年出现在这个名单里。村上春树本人似乎对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感冒。他曾表示,诺贝尔文学奖政治性比较强,我不想搅和进去,此外,得奖还会干扰生活的私密性。
第8页(共8页)
第四篇:慈善素材
作文素材之慈善
。(《现代汉语词典》第223页)由此可见,慈善主要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具有利他性,主要是对于别人的救济和帮助;其二,具有非功利性,慈善是无偿的,不求回报的,是在救助他人的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
创造财富的过程是艰辛的,拥有了财富,懂得如何更好地去支配和利用它则更为不易,回馈社会、慈善利民无疑是聪明人的选择。李嘉诚的慈善义举
李嘉诚先生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篇小说。作为一个华人首富,从小辍学并走上社会,靠卖塑料花起家,利用炒地产完成了原始积累,并通过地产经营成为享誉数十年的华人首富。我们无意过多涉及他的传奇经历,但觉得必须要提一下李嘉诚先生的慈善义举,不久前他一次就捐了78亿港元给公益慈善基金会,累计捐款总额逾140亿港元,如此手笔,可照汗青。
李嘉诚在信件中称,自四川省发生重大震灾以来,本人每日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于灾后立即以基金名义认捐三千万元人民币(未计集团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尽一分之力。从过去一个星期以来报道所见,灾区同胞情况之惨重,感同身受,不禁怆然。现再以基金会名义捐款四千万元、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各三千万元,合共一亿元人民币,捐款将获教育部配套,用于为区内受灾学生(包括大、中、小学)设立特别教育基金,使获得资助生活费及学费以作日后继续升学之用。
无论哪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做保障,因而将手中的金钱捐赠于教育事业就是利国利民的善举。慈善大家邵逸夫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2009年8.8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
散尽千金济众生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当你高傲地昂起头的时候,你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却变小了,当你谦虚地低下头的时候,你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却如此高大。真正懂得慈善的人是从来不求回报的,因为在他看来那只是一份心意。霍英东慷慨不言谢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慈善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富有,只要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从明星变身慈善家李连杰:一切从“壹”开始
中新网3月20日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1个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李连杰倡导“壹基金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公益不分高低贵贱,一元钱同样可以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慈善家李连杰的一切,从“壹”开始。捧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李连杰的身份是华人慈善家。“很高兴能够得到这个奖。每一个人在社会里都有很多不同的身份,面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场合,身份是不同的。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身的事业。当我知道是因为在公共事务领域所作的出的努力而得奖,就更加感觉到这个奖项的珍贵。” 当他出演的《木乃伊归来3》在中国大陆地区做宣传时,很多电影记者却纷纷表示受不了李连杰了。抛开电影话题,在每一个场合都大谈慈善,这让电影记者们交不了差。宣讲慈善,四处募捐,李连杰说自己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乞丐。
慈善是一项公益事业,但对于身在海外的游子则又体现为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是华夏儿女对祖**亲的回馈。姚明慈善事业
2007年9月14日,由姚明和纳什共同发起的慈善义赛在北京首钢体育馆举行,最终,中国男篮明星队以101比92战胜NBA慈善之旅明星队,姚明赛后保证,比赛的全部收入逾千万都将用于慈善事业。2008年5月14日,28岁的姚明第一时间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万元人民币,在美国向中国红十字会外币账户捐款21·4万美元,捐款总额约合200万元人民币。2008年6月11日休斯顿火箭中锋姚明宣布,他将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200万美元,并成立姚明基金会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至此姚明捐款总额已经达到1600万人民币,成为体育界捐款最多的个人。而此前姚明已经自拍公益广告,呼吁全球向汶川灾区捐款,姚明还将在回国后前往汶川大地震灾区问候灾区人民。“慈善”关键词运用
慈善 谷星宿
窗棂上的积雪渐渐地融化,顺着玻璃缓缓地流过,轻轻地画出了道道水痕,晨晖下熠熠闪光。
当美而不艳,清而不卓的水滴轻轻滑过时,我震惊了,阳光下的她竟折射出七彩的光辉,透过光影交织的瞬间,我仿佛经历了心灵的洗礼,那是人性的高洁,是生命的至纯至真。慈善之爱不正如这晨光中的水滴,晶莹璀璨,张显着生命的博爱和人性的善良吗? 此时的我似乎看到了在北京首钢体育馆里那驰骋赛场奋力拼杀的姚明,他正是这场慈善义赛的发起人,他将比赛的收入逾千万全部用于慈善。当国家危难之时,他奋勇当前,捐巨资,拍公益广告,成立“姚基金”募捐善款,并且热衷环保事业,这位“东方小巨人”的心时时在为喜爱他的球迷而跳动,为普通民众而跳动,他所呈现的是成功者的良知,是体育明星的公益心,是回馈社会的慈善大爱。这慈善之爱就像那清雅的茉莉,长于心田,播撒爱的希望。
当财富的种子播撒在享乐的土地时,那是令人厌恶唾弃的,但当它找对了自身的位置,长成了慈善的大树,荫庇烈日下的行人,那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喜地看到“壹基金”的慈善之树在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地枝繁叶茂,看到李连杰的慈善事业日趋成熟。我们感动于他那“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身的事业”的真诚朴实。“壹”虽然简单,虽少却蕴含着多少份爱的期望。“积善成德”千千万万个“壹”汇成一条爱的大河,流淌于人们心底最纯真、最简单的净土,滋养着慈善的大树。专心慈善,这位自称“全世界最大的乞丐”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着慈善的真谛,他亲自运送四川地震救灾物资,四处募捐,大谈慈善于众。看着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穿梭于爱心的路上,我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这样的赤诚,如此的善举,试想人们如果都能怀有一颗慈善之心,用真诚去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的家园又怎能不美丽,我们的生活又怎会不美好?、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卢梭
善待那些具有爱心的人。——梅特灵克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穆尼尔·纳素夫
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列夫·托尔斯泰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
年轻时,我的生命有如一朵花——当春天的轻风来到她的门前乞求时,从她的丰盛中飘落一两片花瓣,她你从未感到这是损失。现在,韶华已逝,我的生命有如一个果子,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让,只等待着将她和丰满甜美的全部负担一起奉献出发。——泰戈尔
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松下幸之助
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梭洛
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阿德勒
有的人觉得能够舍身,能够用牺牲来对人类表示深切而毫无私心的同情,是一种快乐。——罗曼·罗兰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莎士比亚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苏轼
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看关于那些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李嘉诚
善是由外来,名不以虚作。——屈原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陈龙正
愿慈善的阳光雨露时刻滋润着人们美好的心田。——范宝俊
人的美德荣誉比他的财产荣誉不知大多少倍。——(意)达·芬奇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刘白
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俄)托尔斯泰
爱不是语言,是行为。——池莉
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宁静,多才不若蓄德。——钱琦
衣食是而后知荣辱,仓禀实而后知礼节。——佚名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得。——(英)洛克
任何恶性的外表也都附有若干美德的标志。——莎士比亚
道德不是别向,而只是人的真实的完全健康的本性。——费尔卫哈
怜比爱少些味道,可是更多着些人性。——老舍
纯洁的心灵乃是一座座埋藏着体恤、安慰、希望的宝库。——陀思妥耶夫斯基
爱国心、情之属也;自觉心、智之属也。——陈独秀
我们只想念自已时,世界遂狭小了。——何其芳
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莎士比亚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道法行为和精神力量是并行的。——(德)席勒
有一种高尚是不声不响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格外惊心动魄。——(印度)戈拉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特蕾莎修女
富有的众生也有缺乏之苦,那就是精神上的空虚。——(英)丘吉尔
为了避免陷入过分在意自己的烦恼,我惟一的秘诀就是去爱别人。——埃尔托尔·阿瓦德
善是社会的功利性:善的批判以人的利益为准则。——艾青
吾侪之职,扬善固所乐为,隐恶则所不许。——李大钊
没有离开特定范畴的人性的美;美是依附在先进人类向上生活的外形。——艾青
最高的艺术便是这“美的灵魂”的纯真的表现。——郭沫若
行的成绩便是知,知的作用便是帮助行,指导行,改善行。——胡适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艾青
对什么事情都怀着不满的心,是制造罪恶的根本。——郭沫若
艺术家创造出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类的心灵,使之向善,此即谓之美育。——孙犁
为了人民,放弃自己的利益,这就是生命的“开花”。——巴金
人莫不爱美而恶丑,尤莫不欲增进自己之美而美化自己的丑。——郭沫若
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应令人厌恶的两种品德。——史蒂文森
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莎士比亚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俗语典》
廉者足而不忧,贫者忧而不足。——《资治通鉴·后梁纪二》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陶行知
入善人之室,如入芝兰之室。——(三国)王肃
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英)洛克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因而我们责无旁贷。——杨蕴国
大德必得其寿。——《中庸》
世道纵使再昏暗,人间自有真情在。——马瑞芳
第五篇:关于爱心慈善的素材积累 超好噢
导读:一名志愿者就是一粒微尘、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粒微尘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一、“白雪可乐”热卖 创新慈善方式 救助重病女孩
近日,淘宝网上一款3元的“白雪可乐”热卖。“白雪可乐”并非实体商品,而是一种虚拟的公益捐赠,是网友发起的一项爱心捐助活动。
产品的描述是:“您节省下来的这3元钱,将用于再障患者白雪的骨髓移植。一瓶‘白雪可乐’,收获一份心灵上的清凉,帮助一个美好生命„„”淘宝网上数据显示,目前共售出近50万件,已筹集善款近150万元。
2012年1月,23岁的鞍山女孩白雪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因为承担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用,被迫出院在家维持,并导致病情恶化。今年7月8号,白雪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大夫说,必须要做骨髓移植手术......准备时间是两周谢谢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爱你们!我自己发誓,我,白雪,绝不放弃!”。14天内筹到50万元骨髓移植款,对于白雪和他的家庭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从那天开始,一场爱心接力与生命倒计时的赛跑拉来了帷幕。网友和志愿者们开始在淘宝上售卖起虚拟的“白雪可乐”,售价是每瓶3块钱。救助白雪的微公益行动经中国之声报道后的第10天,人们为白雪筹齐了手术费用,白雪成功进舱。
“相信大家有爱心,只是缺少渠道,找一个方便大家捐赠的方式很重要。‘白雪可乐’这种慈善策划的模式未来可以救助更多的人。”白雪救助团队成员黄伟夫认为,“白雪可乐”经过了3个阶段,最开始使用的是传统的公布账号,但效果不好。第二阶段是找红会挂靠,只是解决了旗号问题,筹集善款效果一般。第三个阶段微博与网店结合,每买一瓶虚拟的“白雪可乐”即向受助人捐助3元。
黄伟夫说,“白雪可乐”的慈善模式方便,可以复制。在网上就能买到“白雪可乐”,用3元钱做的是一件善事,可以挽救一个24岁女孩的生命。
淘宝上购买“白雪可乐”后的宝贝评价也达到3万多条。网友们有的是替孩子捐的,也有替父母捐的。他们纷纷留言表示,3元一瓶的“白雪可乐”,较低的捐助门槛,让收入不高的人也可以奉献一分爱心,“社会需要正能量,白雪加油!”
好消息是,白雪骨髓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并且已经出院。
而在这个爱心事件,并没有简单的划下一个句点,今天下午一场简单而特殊的“告白会”在北京举行,以“白雪”命名的公益基金和公益网店宣告成立。
短短三个月,“白雪可乐”从一个微公益行动成长为专业的救助平台。
白雪获得救治后,“白雪可乐”发起人表示,在救助白雪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经验更凝聚了爱心,“白雪可乐”也从一次微公益行动成长为红基会旗下的专项基金——“白雪天使”基金。
二、微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市各种公益活动中;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断章,不仅是为它所助的朋友,还有数以百计千计为它所感染的人。2005年6月15日,微尘标志、徽章及相关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
1、伟大而平凡的微尘
微尘logo 微尘,是青岛的一位普通的市民,她数次以微尘之名向灾区大额捐款;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市各种公益活动中;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断章,不仅是为它所助的朋友,还有数以百计千计为它所感染的人……
2、微尘成了无名捐款的标志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了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是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5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以便开具收据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时期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期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对于个人捐款者来说,这些数目不算小,而这对中年夫妇却说“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们只想平静地做些该做的事。”
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但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对微尘的敬意和祝福。
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称谓,它是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个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有了许许多多的微尘,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募捐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青岛市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款434笔,不露姓名的个人捐款占50%,以微尘、小小微尘、微粒名义个人捐款的占1/10。
3、注册——让微尘成为团体
微尘的精神感动着青岛的人们,青岛泛亚商标事务所和青岛雷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愿意免费为代理微尘标识的工商注册和网络实名注册。青岛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征集微尘标识,市民通过发短信、网络、寄信等形式投票,选出了市民心中的微尘标识。
2005年6月1日青岛市红十字会推出首批1000枚微尘徽章,这是自微尘爱心标识确定后的首批爱心产品。每枚徽章的底价10元,不限上价,结果千枚微尘徽章却义卖了20万元。
2005年6月15日,微尘标志、徽章及相关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这是建国以来该馆第一次整体收藏一项公益活动的资料,市档案局将追踪收藏今后出现的一切有关微尘的资料,不断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文明足迹,为创建和谐社会增添亮丽风景。
4、无处不在的微尘
2010年4月19日上午,一位老年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掏出1000元钱,“这点钱微不足道,但这是我的心意。”老人说,玉树地震之后,他天天关注,看到那么多人在为玉树奋斗,他很感动,也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老人说,他今年85岁了,家就住在红十字会附近,当天早上,他便拄着拐杖,走了半小时才走到红十字会。当工作人员给老人开收据时,老人连连摇手说“不留名字”,于是工作人员给他填写了“微尘”。
像老人这样捐款不愿留姓名的人还有很多。两位来捐毛衣的女士说,因为家里有很多毛线,她们就织了一些毛衣想送给边远山区的孩子,但是现在玉树的孩子更需要,想捐给玉树的孩子们。两位女士也同样不愿意留下名字。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留名“微尘”后捐了2000元钱。在记者想采访她时,她说她就是想为灾区尽点心,没有什么,并用手挡住脸,表示不愿意拍照。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前来捐款的市民非常多,他们大多数都不愿意留下姓名,在工作人员填写收据时,他们留下了“微尘”、“青岛市民”等名字。据统计,玉树地震后,截至19日下午5点,市红十字会共收到捐款86.47万元。
三、“仪人”吴华芳:用爱带动一座城
爱,就是要用行动去表达。也许一个问候,一个伸手,一个礼让,都是一种爱。公益不像想象的那么大,其实,它不难,只要我们肯迈出那一步。有你的地方,会有一股正能量在传递。
核心提示:“其实我就是个家庭主妇,可是做公益并不在乎你的身份是什么,而是要求你一定要行动起来。”在“爱心家园”论坛上,吴华芳是最活跃的网友,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公益活动。“仪人”是吴华芳的网名,这个网名是她在镇江最大的论坛“梦溪论坛”中使用的,她是这个论坛的子论坛“爱心家园”的版主。
目前,“爱心家园”是镇江最大、最活跃的民间公益慈善团体。
“做这个事(公益慈善),我完全是源于内心深处的那股热情,我不领取一分钱报酬,也从未因此获得过任何物质上的奖励,但是当我看到我们的行动能够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的时候,我就感觉特别充实。”吴华芳这样说。
涉足慈善 她为爱感动
吴华芳涉足公益慈善,其实是很晚才起步的。2008年,她跟随丈夫在上海工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她看到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都在为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时候,她感动了,于是她去报名参加了上海市红十字会的义工组织。
“我当时的工作就是接电话,接各种各样的捐款、捐物的电话。”吴华芳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她连续接了14个小时的电话,“我就觉得,我们民族,在出现大灾难的时候,是有着很强的凝聚力的,而且所有的人,内心深处都有意愿去帮助别人。”
从那以后,吴华芳成为了上海市红十字会的长期义工。2008年年底,因为女儿要参加小升初考试,吴华芳从上海回到镇江照顾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上网发现了镇江本地“梦溪论坛”下设的子论坛“爱心家园”,她便注册了“仪人”这个网名,开始参加“爱心家园”的活动。
“其实我就是个家庭主妇,可是做公益并不在乎你的身份是什么,而是要求你一定要行动起来。”在“爱心家园”论坛上,吴华芳很快就成为了最活跃的网友,几乎所有的活动,她都要参与。
渐渐地,“仪人”在“爱心家园”上声名远扬,2009年年底,“仪人”当选为“爱心家园”的版主。爱就是用行动去表达
当吴华芳坐在记者面前时,你很难想象,就是她,运作着一个在镇江本地最有名气的公益慈善论坛。她外表柔弱,脸带羞怯,根本不是那种女强人的感觉,但是她所做出来的事迹,的确令人钦佩。
从“仪人”当选“爱心家园”版主开始后的三年左右时间,“爱心家园”总共举办了近500场爱心慈善活动,平均2天就要办一场。
从上海回到镇江后,吴华芳一直没有工作,平时她在一个朋友开的店里帮帮忙,可是她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间,只要一有公益活动,她就要到现场去帮忙。因为爱心活动太多,吴华芳有时甚至来不及给女儿做饭,好在懂事的女儿理解她,有时还主动帮助她。
“做公益慈善,其实也是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我家女儿现在也特别有爱心,在之前为西南旱灾地区捐款活动中,女儿还帮助我起草了爱心捐款倡议书呢!”
时值年底,吴华芳更加忙碌。
“爱心家园”正在运作一个“温暖行动”的计划,在镇江范围内,她们寻访到100户困难家庭,在年前,她们计划募集善款,帮助这些家庭过一个好年。
“他们真的特别苦,刚开始我都不敢相信镇江竟然还有这么穷苦的人家,可是他们确实就生活在那边,需要你去帮助他们。”吴华芳计划为这次行动募集超过10万元的善款,“给每户人家准备1000元左右的捐助,这样就能保证他们过好这个年了。”
不过让吴华芳欣慰的是,凭借“爱心家园”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信誉,很多网友都热心捐款,并且放心的将钱交给爱心家园团队打理。
“我们有专门的理发队、洗脚队、洗衣队,都是义务参与到这个事(公益)里面的,我们的500人QQ群,早就爆满了,这里面都是愿意长期参加论坛活动的志愿者。”吴华芳说,正是在这些志愿者的支持下,爱心家园才能将爱心发扬光大。
在吴华芳看来,“爱心家园”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透明。
在“爱心家园”讨论版上,有一个长期置顶的帖子,叫做“0511爱心家园善款公示”,在这个帖子里,收到的每一笔捐款都会即时发布在上面,而支出的每一笔善款,也会在相关财会人员核实后,及时的发布到帖子里。
“我们有专门的会计,她也是出于爱心,义务在帮我们打理整个论坛善款的收支情况”。吴华芳说,她从未计算过,一年下来,爱心家园到底接受了多少善款。只知道,每一笔善款都会专款专用,用在需要接受帮助的人的身上,每一笔善款,都会有图片、票据等相关证明。吴华芳把这些证明发到论坛上,接受所有网友的监督。
几年来,“爱心家园”论坛已经成为镇江最大的公益慈善论坛,每年帮助超过500名困难群众,在多家网站的慈善论坛排行榜上,“爱心家园”论坛都是名列前茅。
热心网友造就“大爱镇江”
“爱心家园”志愿者的不断壮大,得益于镇江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关怀传统,“给孤残儿童一个家”“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生命志愿者队伍”“爱心家园献血队”等等活动,“爱心家园”的志愿者一直坚持进行着。
而这些活跃在网络上的志愿者更是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奇迹。
吴华芳组织“爱心家园”的志愿者参与了多次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活动,她本人也是登记注册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一直没有跟我合适的配型对象,不然我早就去捐献了。”吴华芳说。
镇江的志愿者们从2003年就开始发起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活动,到2008年后通过网络渠道吸引网民目光,形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者团队。截至到2012年8月,镇江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已经成功进行了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挽救了30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人。
目前,镇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群体总人数达11817人,占全省报名入库志愿者总数91202人份的12.9%,这意味着全省100个捐髓志愿者中,至少有12个来自镇江,而镇江的人口却仅占江苏全省的4%。
在吴华芳以及更多的热爱公益慈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下,镇江有了另一个称呼--“大爱镇江”。
“镇江是个小城,但是小城有大爱,爱,就是要用行动去表达。”吴华芳说。
我们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也许给他们带去的就是生的希望。公益,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
四、退伍老兵韩振清:30年捐书30万册
核心提示:从入伍到现在的30多年,韩振清自费30余万元购买近30万册图书,无偿捐献给社会。志不仅在此,他潜心20年研究“成功人才造就图”,给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长发公开信,上书教育部„„拳拳之心为学子 款款深情献教育。
“我是他人的环境,抱怨不如做好自己,你做好了吗?”
寒暄后,韩振清递过一张名片,上面印着这句话。
牛仔裤、暗红色羽绒服,53岁的韩振清打扮很年轻,时不时还冒出一两句网络热词,只有那挺直的腰板和强有力的手势,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退伍老兵。
从入伍到现在的30多年,韩振清自费30余万元购买近30万册图书,无偿捐献给社会。志不仅在此,他潜心20年研究“成功人才造就图”,给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长发公开信,上书教育部„„拳拳之心为学子 款款深情献教育。
30年捐书近30万册 做好事“被入院”七次
韩振清1959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10岁时失去母亲,一家人靠政府救济度日。儿时冰窟遇险被救的经历,和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在心里扎下了要做一个好人的信念。
“上学时我就用零花钱买书送给学习差的同学。”韩振清说,18岁参军后,助人为乐的思想在他的脑海中更加根深蒂固,他用攒下的3000多元钱,买了七八百本图书,供战友阅读。
他把钱花在向社会捐书和帮助流浪儿童上,先后七次被人误解为“精神病”入院治疗,第一次入院长达半年。在医院,他打饭、擦地,还托护士买了100多本图书送给医生和患者。
1993年,韩振清转业回到哈尔滨,1998年下岗后,他干起了卖旧书的生意,很快小书摊就变成了当地最大的一家古旧书超市,2007年他又租房办起老兵和谐文化站,设施配备齐全。
“我从小就喜欢书,但没多少书,所以希望现在的孩子多看一些书,贫困孩子到我这免费看书借书。”与此同时,韩振清继续捐书,“大都是用卖旧书的钱买新书捐”。
目前,韩振清累计捐书近30万册,价值30万元。2012年捐书达7次,最多的一次是捐给井岗山革命老区的,“11000册,光运费就花了3600多。”韩振清没有心疼,反倒很自豪。
原本红火的图书超市,在他的“狂捐”下难以为继,从门市房搬进了活动板房。一家三口挤在30平方米的经适房内,妻子吴月花已经理解了丈夫,每次捐书都帮着挑选、打捆、装车。
研究“成功人才造就图” 提出“三五教育论”
坚持做好事的韩振清,没有只停留通过捐书“播撒智慧的种子”上,而是怀着一腔热血,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关心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上,把做好事提升到更高层面。
“教育是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根本,我捐再多的书也解决不了教育方面的问题。”韩振清说,他平时订了七份报纸,但只看到一些教育事件的报道,没看到有用的建议和方法。
在部队时,仅有高中文化的他就突发奇想,想用图示的方法把培养人才、成功成才与科学管理融为一体,为此硬啃教育学、管理学、成功学和社会学等相关书籍,还自费到上海调研。
“成功人才造就图”于1992年得到黑龙江省社科联专家的一致认可,认为“对实际管理工作和教学有一定参考作用”。2008年,该图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韩振清赠出去3500张。
“德智体灵美,已经几十年了,很笼统。”韩振清认为,应倡导十五字教育法:德、技、体、灵、美,智、信、爱、勇、严,天、资、地、将、法,“这15个方面是一个完整体系”。
韩振清说,要想建成创新型国家,首先在教育方针上要创新。为此,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韩振清向全国大学、中学、小学校长发出了一封公开信,介绍他的“三五教育论”。
“虽然还没收到校长什么回复,但我会坚持推广下去。”为此,2012年韩振清买了电脑,注册了博客、微博,申请了QQ号,“我不会打字,都是妻子和儿子帮着我打”。
上书教育部收到回函 下步计划自己出书
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自称有着不安稳性格的韩振清,从捐书到研究教改,始终“围着教育转”,而2012年教育部的一封回函更加坚定了他的这个信念。
当年7月的一天,韩振清收到教育部来信,说收到他寄的教改十五条建议和“成功人才造就图”,已转给教改办参考,这让韩振清喜出望外,“来回不到一个月,他们还是重视的”。
热心教育的韩振清还担任了七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涵盖哈尔滨、牡丹江、伊春、大连、四平等东北城市,看到孩子们读书时快乐的笑脸,韩振清十分满足。
为了与教育专家沟通学习,每年韩振清都自费去一次北京,“2012年我去国家教育研究院,与陈金芳研究员谈了4个多小时。”韩振清说,“她认可我的提法,还鼓励我写书。”
“我准备与南方科技大学的朱清时校长联系学习,这里是教改先锋,哪怕我去打工呢。”韩振清说,希望能在朱校长的指导下,完成《三五教育论》和《效果比较学》两书的写作。
在韩振清的坎坷人生和执着追求科研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信仰精神、求知精神、爱的精神所产生的伟大力量,也实现了他从草根到学者跨越的夙愿。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可如果人人都能尽己所能帮助别人,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更好。”韩振清仍在努力实践着自己所说的这句话,他播种着爱的种子,让大爱充满人间。
五、黄李贵:上学路我背你走
四年,风雨无阻。黄李贵用稚嫩的背脊,背起身患重病的同学,往返于村庄和学校之间。两个并无血缘关系的孩子,用行动诠释着人间真情。
无论刮风下雨,黄李贵坚持每天背残疾同学上学、放学,4年来走过了近一千公里。
黄李贵四年如一日背着同学上学,而身体残疾的汤华涛没有因为病痛放弃学习。“美德少年”黄李贵用行动诠释着“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人间大爱。
六、武星宇:临沂小伙武星宇的浪漫与实在
武星宇如是说:
“过路人也好,我结婚嘛,只要送句祝福,白菜给你就是了。” “也考虑到我个人的一些经济情况,能省一点也省一点,但是也不能让他们赔了钱,只能是这样一个想方法,直接定了一毛二,然后一毛二还有一个寓意,要爱一生嘛。” “其实,我做这些帮不上菜农多大忙。对菜农来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白菜却滞销是很大的打击。我只是尽了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但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献出自己的爱心。”
新郎武星宇:“我做这件事情,最初是想征集更多人的祝福,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也给我的爱人一个浪漫的婚礼。”
爱心让大白菜涨了7分钱
12日晚,田玉奎将白菜运交武星宇。拿着钱,他激动地说:“我们那边收白菜5分钱一斤,这小伙给我算一毛二一斤。1000元钱的菜给了我2400元。我非常感谢他。”
市民热情参与送祝福 住在北关小区的左女士领到了爱心白菜,她高兴地向记者说:“我是通过网上知道这件事的,我真的很高兴。这白菜沾到了新婚新人的喜气,回家吃起来肯定又香又甜。”
创意婚礼启发网友做公益
帮忙发菜的网友小虎告诉记者:“我想以后结婚的时候不需要找太好的车子,也不需要特别个性,也许以后我结婚的时候做的公益活动比他还多呢,他给我一个启发。”
宣扬个性,不忘奉献社会
“以前有人认为80后社会责任感不强,但武星宇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80后一样能奉献社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白菜婚礼’的出现其实并不偶然。”郭星说。爱心义举,不仅温暖了他人,更让让受益百姓共同见证了这份爱情里主角的诚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