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
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校长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完善支教教师管理内容。
1、在教学方面,支教教师应承担和完成受援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全职支教教师要担任受援学校一个教师工作量,顶岗教学。要模范履行教学“五认真”,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改作、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考核。要自觉开展提质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受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在教科研方面,支教教师要积极组织和参与教科研活动,全职支教教师每学期至少上校级以上公开课一次,听课15节,并在全校或更大范围公开评课一次;一学年至少在支教学校或更大范围作一次教育教学讲座,有一篇论文在县级或以上学校发表、交流或获奖。在教学和教科研方面要保证或超额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任务。
3、在师德方面,支教教师要认真遵守受援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受援学校的工作安排,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努力发扬教师吃苦耐劳精神,在思想作风和言语行为方面严格要求自已,处处为受援学校的广大师生作出榜样。
4、在特殊成绩方面,支教教师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力求在竞赛、辅导以及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支援活动等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在有限的支教时间内为发展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开展教育管理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工作,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一是要开展中层干部顶岗交流。城乡结对学校要定期互派若干中层干部到对方学校顶岗交流,担任相应职务。支教干部要负责为农村学校建立相应岗位工作制度及规程,培养农村学校后备干部;农村学校干部在挂职期间要学习城镇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本岗位的工作制度、规程,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格局。二是领导班子要定期交流。结对学校的领导班子定期要召开工作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和共同发展问题;建立一支由校级分管领导带队的工作队伍,到对方学校进行指导帮助或学习交流;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就双方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完善方面深入探讨,建立多层面、立体化交流平台,共同促进双方各项管理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三、完善城乡师资交流保障机制,为城乡教师交流保驾护航。交流学校互派校级领导到对方学校参与交流学习,共同探索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切实提高交流学校管理水平。健全管理考核。制订相应的城乡交流教师考核内容及标准,对交流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目标做出明确要求。交流结束后,要将交流人员目标完成情况反馈到原单位进行考核,工作突出的要给予优秀等次,表现较差,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给予不称职等次。交流期间表现合格的干部、教师,在职称评聘、评先树优、干部任用时优先考虑;有突出贡献的给予特殊奖励。落实相关待遇。参加交流的教
师,交流期间的人事、工资等关系建议仍保留在原单位,享受原单位各种福利待遇。注重总结提高。学校要认真总结推广支教工作者的先进经验,对支教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人物给予表彰奖励,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促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四、校长是实施教师交流机制的第一责任人。凡对交流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由党支部、校长室和课程教学部轮流主持,利用每月一次星期一下午的时间,与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2、教研组学习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举行周周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教研组长要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配合教科研室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校内交流。原则上第二学期举行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和成果交流会,对教科研工作总结的同时,对教师的课题(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交流,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4、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5、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要求教师将外出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向组内教师传达,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每学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撰写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等。撰写科研论文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要求。一般老师坚持每月写一篇有关教育或文学类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反思等小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
7、网络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栏目、FTP教师学习笔记和教师论坛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和专题读书活动,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8、学校和老师们合作汇编《泥土》校刊,以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与成果推广。
9、学校建立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凡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结题材料、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获奖课件等原件须及时向教科室申报、登记、归档。一方面学校作为教科研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10、学校要建立点名考勤制度。除政治学习遵守请假制度外,参加教研组学习也要遵守请假制度,对无故迟到、缺勤的教师教研(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并纳入期末教师出勤考核奖。
加强岳岗中心小学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大镇、教育重镇的迫切要求,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因此,岳岗中心小学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认识和实践教育的新内涵,以学习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发展。
二、具体学习交流制度如下:
1、每学期各分校校长学习交流一次,认真学习上级党委和教育部门的指示、决定,坚持学校的办学宗旨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群众性、服务性,要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每月各分校办学干部学习交流一次。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交流各自分校开展群众性各项活动的情况。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每周五下午规定学校全体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时事政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每季度定期与讲师团教师学习交谈、研究讨论教育、教学情况。
5、每次开班前与任课老师学习学校有关章程。研究、教育、教学进度,分析研究学员学习情况,研究教材使用情况。
6、每月召开一次教务主任、班主任、学习交流会。研究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分析解决学员的学习情况,分析解决学员的意见和要求。
7、每两月召开一次关于筹办岳岗中心学校通讯的学习交流会。学习兄弟学校的办报经验,交流各自想法。为出好当期通讯出谋划策。
第三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明确提出:“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将此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关于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从定期流动、支教、对口支援、教育联盟、走教、送教下乡、优质教师资源辐射等七个方面对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到底对教师、教育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要在全国推广开来,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阻力?小编整理的材料,值得一读哦。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育部将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小组教师交流轮岗的改革力度:
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实现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轮岗”,弱化教师的校籍,目的是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轮岗”也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实行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推进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的践行。
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毕竟,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上让校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重新找到了职业成就感,找到职业专业成长的舞台。
通过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地盘活了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薄弱校变了样,也让很多老师有了很好的发展。让教师克服倦怠感,找到更适合的舞台。
好教师遇到差学生,师生之间如何更好地适应。师生之间的相互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在学生就学期间频繁调换教师,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教师适应学生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同学校的教师已经摸索出一套对于本校学生有效的方法,换到其他学校这些方法可能就难以奏效了,因为学风变化了,学生变化了,教学团队变化,指导思想变化了。因此,一个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到一个薄弱学校去教学,可能变成一个蹩脚的教师。
不同学校特色文化不一样,如何更快地融入新学校。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沉淀形成的,教师轮岗制度必然对学校特色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学校的声誉因为优秀师资的轮岗而受到影响;二是学校的学科特色因为相关学科教师的轮岗而受到影响;三是学校校风因为教师的轮岗而可能发生改变。这些无形资产的流失其实就是优质教育的流失。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教师轮岗制度而导致的平均主义,虽有利于均等,但同时又造成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划一和僵化。而,对于教师而言,到了一所新学校,就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比如有些学校教师之间走的比较近,年轻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研讨,而在另一所学校,学校的老师可能都比较独立,都是独自展开研究。
到了差学校,工作积极性受挫,如何及时调整心态调节生活。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许多教师可能远离家庭,因无法照顾子女及老人而分心,使得教学效果变差;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许多教师可能采取冷漠的态度:反正不会在一个学校呆太久,从而减少了对于学校的忠诚;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一些教师可能被强迫轮岗,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消极怠工;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一些教师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权力的支持,使自己能够轮岗到对自己有利的学校„„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然轮岗不可避免,则不如既来之,则安之。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适应新环境。当然,遇到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需要学校、校领导给予协调解决的,应当以正当理由提出来,比如说工资待遇上的显著差别,距离家里更远、无法很好照顾孩子老人的实际困难,应当通过与学校协商的方式积极进行解决。同时,对于教师而言,要把交流轮岗制作为一项义务,教师的流动是在聘任你的时候,已经规定的一种义务,而且他也是一种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而且,广大教师更应该认识到,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说,教师的流动增益其所不能,对自己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皇甫中心小学
第四篇: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新发乡教育管理中心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
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我镇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不断均衡协我乡学校发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关于印发《威宁自治县优质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管理办法》的通知》(威教通【2015】37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建设、骨干教师支教、特岗教师设置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交流原则
合理配置师资,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二、交流方式
1、交流以轮岗方式进行,轮岗期间人事隶属关系不变,轮岗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2、因工作需要或个人申请,经教育管理中学同意后可在全乡小学范围内交流。
3、按照统筹兼顾原则,采用个人申请与组织统一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列入应交流范围的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情况自主申请轮岗交流。
(2)交流学科应尽可能做到全覆盖,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相对薄弱学科应重点进行交流;
(3)各校要根据来校轮岗的骨干教师情况和本校交流报名情况,确定数量相等、学科对应的非骨干教师作为轮岗交流的对象;
(4)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交流对象由教育管理中学统筹安排;
(5)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审查或因病不能保证正常工作及孕产期的教师暂不交流。
(6)鼓励优秀教师、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申请到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为一年。
(7)从2015年起,凡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任现职期内,必须要有1年及以上在村级学校任教的经历。
(8)服务期满后,原则上安排回原学校任教。
三、交流对象和比例
1、交流对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一所学校工作期限满3年及以上的教师(含校长、中层干部)。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任教师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也可列为交流对象。
2、交流比例:中小学阶段各校参加交流的教师数量,原则上从2015年起到2018年止,教师总人数的5%逐步过渡到15%。
四、轮岗名额安排:
按照学校教职工欠缺计算出应交流的校长、教师总数,教育管理中学核定学校编制后公布当年应交流的各中小学教师数量。
五、相关规定
1、自2015年起,凡申报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和参评乡级以上(含乡级)优秀(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易校交流任教的经历;拟提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候选人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易校交流任教的经历。申请交流人员在本次未交流的,经教育管理中学审核后可申报(参评、提任),但在下一必须轮岗交流。对认真完成交流任务,成效显著的人员,在职务提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和考核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2、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原则上保留在原学校,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变。如交流人员申请调入流入学校,经审核同意后按相关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3、交流的教师由流入学校对交流人员交流期间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一年后可以申请回原学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由组织作出相应处理,并在次年教师轮岗中继续轮岗;考核结果“合格”后方可申请回原学校。
4、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参加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按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结果由流入学校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各校在绩效考核中,对认真履行交流职责,教育教学效果好的交流人员,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5、交流人员考核由原学校考核,流入学校出具工作证明。
6、对拒不执行学校交流安排或虽参加交流,但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三年内不得推荐评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五年内不能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其中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缓聘,并扣发部分或全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7、各校要严格执行交流工作纪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交流规定,不得漏报、瞒报应交流教师,不得借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打击报复教师。广大教师要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服从安排,自觉参加交流活动。教师交流工作的推进情况,将作为学校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交流程序
1、各校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并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交流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2、初定人选。根据本制度和中心学校核定的人数,各校在教师自主申请的基础上,学校确定初步交流人选,并于每年7月20日前将轮岗交流报名汇总表和拟交流人员名单报教育管理中学教育专干人员处。
3、确定名单。教育管理中学汇总全乡交流人选后,确定正式交流人员,并通知相关学校及轮岗交流人员。
4、正式到岗。交流人员应在流入学校开展聘任工作前报到,并由流入学校聘任相应岗位,于新学期前往流入学校工作。
本制度解释权属新发乡教育管理中心。
新发乡教育管理中心
2016年3月1日
第五篇:校长、教师校际间交流制度
校长、教师校际间交流制度
1、完善制度,有序管理。建立健全一套校际合作交流制度,使校际合作交流有序开展,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建立校际合作交流领导管理机制。成立校际合作交流领导组,负责校际合作交流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评估等。设立校际合作交流负责人,负责各项合作交流活动的组织与执行,确保校际合作交流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3、建立校际合作交流活动制度。认真制订校际合作交流活动计划,保持活动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精心策划每次活动,或理论学习,或集中研讨,或经验介绍,或说课评课,或案例交流,或录像观摩,或辩论研讨等,让教师都洋溢着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在相互切磋、交流研讨中共同提高教育水平。教师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体现校际合作交流的全员性。
4、建立校际合作交流评估激励制度。在校际合作交流中,重视过程管理,实行跟踪管理,进行评估考核,通过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扬长避短,成名师,出成果。